农村社会学论文

合集下载

【最新2014年中农大】09农村社会学【课程论文题目】

【最新2014年中农大】09农村社会学【课程论文题目】

【最新2014年中农大】09农村社会学【课程论文题目】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4年课程考试《农村社会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有效期:2013年12月16日至2014年11月16日)题目:一、论述费孝通小城镇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写作提示:1. 费孝通小城镇思想提出的背景;2. 费孝通小城镇思想的主要内容;3. 费孝通小城镇思想对中国城镇化和城乡关系的意义。

参考文献:[1]费孝通.论小城镇及其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2]朱启臻.小城镇建设[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3]韩明谟.农村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二、阐述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写作提示:从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1] 朱启臻.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韩明谟.农村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程贵铭.农村社会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三、试论述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

写作提示:中国农民是新中国建设的力量;是改革开放的推动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农民的创造与创新。

参考文献:[1]陈建远.中国社会[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2]孙达人.中国农民变迁论——试探我国历史发展周期[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3]朱启臻.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四、我国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出路何在?写作提示:从农民工进城就业、城市融入、权益保障以及未来出路等方面进行论述。

参考文献:[1]李佐军.中国的根本问题[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2]郭书田,刘纯彬.失衡的中国[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3]谢秀龙.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在农村——来自湖北荆门沙洋区李市镇青年村的调查.统计与决策[J],1992(03)五、论农村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范文

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范文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乡村社会学作为整个社会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并没有不同于别的分支的单独的研究方法。

一般地说,凡可用于社会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样也可用于乡村社会学,不过,其中有些方法更适合于乡村社会学的研究并为乡村社会学家所常用。

本章将结合乡村社会学对乡村社会实际研究的特点,简要地介绍这些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方法概述一、研究任务的类别和研究方法的层次乡村社会学的研究,按其目的或研究者的意图来区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论性研究,一类是应用性研究。

前者的目的在于探讨乡村社会各类现象的本质与联系,揭示各类变化的规律,以扩展既有的知识和发展乡村社会学的理论(包括推翻或修正旧的有谬误的理论、提出和发展乡村社会学新的科学的理论);后一类的目的在于运用乡村社会学及其他社会学的知识及方法,去研究和解决乡村建设、发展等当中的实际问题。

这一类研究虽有时也会触及或提出一些理论问题,但却不是其研究的主要任务。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都只有任务或目的上的区别,而并无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即是说理论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也可用于应用研究,反之亦然。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各自的内部还可以细分,如理论研究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第一是探索性研究。

此种研究包括两种情况或两种不同的探索:其一是对乡村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如原来没有的新的社会关系,新的社会集团、阶层、群体、组织制度、习俗以及行为等等)的研究认识,或者是对久已存在但未弄清或认识模糊的现象进行研究和深入认识,以便从理论上准确反映它们的实际状况、特征、性质、发生原因、发展的趋势、变化的规律等等;其二是为建立某种理论设想并为进一步过渡到下面要介绍的验证性研究奠定基础的探索。

此种探索的目的不在于像前一种那样去详细弄清所研究对象的各种情况,而在于通过对有关理论构想的典型事例的调查研究,探讨研究者所要建立的理论构想,三是否有某种必要的客观依据。

理论研究的第二种形式是验证性研究。

在现代社会学各种实际研究中,验证性研究是各个分支学科都采取的主要研究形式。

浅谈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 问题以及对策的论文

浅谈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 问题以及对策的论文

浅谈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分层分层标准论文摘要本文讨论了关于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分层标准的问题,并例举了在农村社会分层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一、关于我国当前农村杜会分层的标准学界对于农村的社会分层向来莫衷一是,存在多种多样的划分标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育,很多学者提出把职业分类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

例如陆学艺在其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中在开篇就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

但是职业的划分只能描述农村社会在转型期出现的某种李向的、不稳定的分群状态,也就是分化,至于农村社会生活中那和纵向的、结构化的分层现实恐怕只能等到转型期完全结束才能找到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划分标准。

然而,任何分层标准都不能忽视的一点即经济标准,将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经济分化及社会成员在经济地位上的差别与毋往的政治关系一起为农村急剧形成的社会分层提供了基本依据t因此我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要根据中国农村目前的特点,以麟民的经济收入为主,兼以职业为划分,并且要注意分层所带来}i社会影响。

二、农村社会分层中出现的问题第一,农民各阶层分化不够充分,一部分农民仍然没有真正脱离农村。

“离土不离乡”和“离乡不离土”的这两类农民虽然己经不能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但是他们作为农民的本质属性并没有改变,并具,由于中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划分,他们并不能像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那些失地破产农民一样顺利的融入城市成为其中的一员,城市人对于外来农民工也抱有偏见,未从心底里接纳承认他们是城市的市民。

农民工对城市极度缺乏归宿感,相反,对养育他们的农村深有感情。

论农村社会分化进程和变迁趋向分析

论农村社会分化进程和变迁趋向分析

论农村社会分化进程和变迁趋向分析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分化;变迁;进程论文摘要:农村社会结构变迁正表现出时期性质变得特征,突出表现在务农劳动力得加速减少和非农就业异地转移得增加,农户都市化倾向增强和土地保障功能凸现导致得兼业经营得普遍性、长期性,以及村庄社区之间进展得异质性和非均衡性.这种分化非常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进入市场之初得产品选择,同时正以自我增强得趋势进一步进展着,一种全新得农村社会形态正在生成之中.政府各项政策得施行都必须主动顺应和推进这种质变得发生,推动农村社会得重构.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工业化和都市化得共同作用下,我国农村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得变化.这种结构性社会变迁,对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得现代化进展,对政府得“三农”政策都正在产生深刻而广泛得妨碍.近年,我们对仪征、邗江、江都、宝应4个县、区得6个乡(镇)10个村进行了考察调研.本文利用调研资料对农村社会成员得职业分化、农户得分化和村庄社区得分化进行实证分析.一、农村社会成员职业分化1.农民职业得多样化.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职业分化较早进行系统研究得是陆学艺先生,他认为农业户口得农民已分化为8个阶层.(陆学艺,2002年)本研究参照陆先生得分类方法,并结合现时期实际将农村劳动者分为3大类9种类型.数据表明,农民就业得非农化、多样化,使得构成农村社会得基础日趋复杂.2.不同职业类型劳动者收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从收入排序看,私营企业主高居第一,个体经营、兼业劳动者和农村知识分子分居第二、三、四位,外出务工劳动者列第五位,以村干部为主得乡村治理者居第六位,乡、村企业劳动者收入分居第七、第八位,农业劳动者年收入仅3473元,只及非农就业劳动者年收入得304%.wWwc假如我们以不同职业劳动者收入得变异系数表示其市场风险程度,能够发觉,在非农就业中,选择从事收入不确定性较高得个体经营等自主就业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明显高于选择从事收入稳定性较高得本地企业就业得劳动者.3.年龄、性不和受教育水平是妨碍劳动者职业获得得重要因素.从劳动者个体特征来看,农业劳动者平均年龄为511岁,女性占近3/4,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12年,务农劳动力高龄化、女性化和低教育水平得特征十分明显.非农就业劳动者平均年龄为37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5年,其中男性占624%.兼业劳动者平均年龄为450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67年,其中男性占656%.包括兼业,男性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为847%,女性为534%.从表2不同年龄段男女劳动者非农就业水平得变化我们能够发觉,改革开放后新增得、50岁以下得男性劳动力差不多实现非农就业,女性随着年龄得落低获得非农就业得机会与男性逐步接近.但女性非农就业只是在本村企业务工多于男性,而且,女性非农就业得劳动收入,只及男性得60%,表明女性与男性相比在就业地点、就业类不以及劳动酬劳得猎取上仍有一定得差不.4.农村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正在发生时期性质得变化.从表2中我们能够发觉:(1)农村劳动力农业就业比重呈加速下落得趋势.农业就业比重从51~60岁年龄组得586%逐步落到21~30岁年龄组得4%,实际上在25岁以下新增劳动力中差不多没有农业就业.51岁以上农业劳动者占整个农业劳动力得622%,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变换职业得可能差不多非常小,能够预见10年以后农村农业劳动者总量和占农村劳动力得比重都将会出现明显下落.(2)非农就业外出务工比重迅速增加.外出务工劳动力比重从51~60岁年龄组得38%上升到21~30岁年龄组得376%,25岁以下外出务工占486%.假如再加上青年人上学留城就业得因素,异地转移专门是都市就业已成为农村新增劳力就业得要紧去向.(3)乡村人口结构正加速向老龄化转变.样本农户1~10岁组人口数为11~20岁组人口得60%、21~30岁组得40%,农村新增人口呈大幅度减少趋势.发达国家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人口减少、劳动力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得现象在苏中农村已有所表现,而且呈现出务农劳动力减少快于劳动力减少、劳动力减少快于人口减少得趋向.二、农户得分化1.农户收入水平得分化.从表3中能够看出不同收入组农户间人均收入差距较为显著.分析不同收入组农户家庭劳动力就业结构,低收入农户家庭劳动力要紧配置在农业,兼有外出务工和本地企业务工;中等收入家庭劳动力相对均衡分布于农业、外出务工和本地企业就业;高收入农户家庭劳动力则要紧从事本地企业就业和个私经营.至于劳动者收入水平得差异,高收入农户本地企业务工劳动力年收入是低收入农户得152倍,外出务工劳动力年收入是213倍,而个私经营劳动力年收入为443倍.高收入农户将较多得家庭劳动力资源配置于市场风险高、人力资本自我增强特征明显得个私经营和商品性农业.长期积存已形成了较强得把握市场、参与竞争得能力,农户之间家庭成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得分化带来了家庭收^水平得分化.2.农户经营性质得分化.表4按照农户家庭劳动力就业结构将农户分为农业户、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四类,能够发觉:(1)乡村农户得构成差不多发生了全然性得变化.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在样本农户中只占极少数,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已占到农户总数得90%以上.(2)农户人均收入水平与家庭成员非农就业水平呈正相关.有地非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是非农兼业户得146倍、农业兼业户得158倍、纯农户得546倍.农业兼业户家庭人均耕地是全体农户平均水平得3倍,但农业劳动人口人均也只有59亩,耕地规模偏小导致688%得家庭劳动力实现得农业收入只占家庭总收入得496%,务农比较收益低在家庭内部也有所表现.(3)非农户中无地农户人均收入明显低于有地农户,即使剔除农业收入后仍有一定得差距.样本农户中除无地农户外所有农户家庭都在耕种一定数量得耕地并获得农业收入,处于兼业经营状态.从表5中可见,多数农户对现行农户承包、30年不变得农地政策是认同得,但仍有385%得农户认为现行土地政策不合理,同时绝大多数认为应该按家庭人口变化重新分配土地,其中农业结构调整较为成功、单位土地收益较高得商品性农业村认为现行土地政策不合理、需要重新分配得达到50%,讲明土地收益越高,农民对土地得权利要求越强.回答不情愿将耕地永久转让他人得农户占631%,对是否情愿扩大或减少耕地规模、回答无所谓得农户占477%,想扩大得占24%,看政策和市场行情而定得占78%,想缩小得只有34%.总体上看,大多数农户对现行农地政策是认同得,并盼望保有自己得一份农地.3.农户得城镇化.农户得城镇化是现时期农户分化得一个重要方面.样本农户住房可分为四种类型,农村楼房、城镇有房户占样本农户总数得79%,农村平房、城镇有房户占65%,农村楼房户占425%,农村平房户占43%.样本农户中城镇有房户占145%,这部分农户家庭或家庭部分人口已在城镇工作和生活,已成为事实上得城镇居民.假如我们把农户城镇有房理解为农户得主动城镇化,实际上还存在一种被动得城镇化,这确实是失地农户,除去其中两户城镇有房户,样本农户中共有35户、占164%,从家庭经营性质和家庭成员职业构成上看,这类农户也已融入了城镇.以上两者合计有30%以上得农户具备了城镇化得条件.调查数据还反映出农户得建房意愿有所下落.缘故是随着都市化进程和农村人口迁移得加快,人们得住房消费理念正在发生变化.有n户居民预备近期在城镇买房,31户城镇有房居民回答农村住房如何处置时,20户预备留给老人住,8户回答空关着,只有3户预备卖掉.三、村庄社区得分化1.村庄得分类.我们选用劳动力就业结构、村庄经济进展状况和农民收入水平三个指标来考察或区分农村社区得分化.依照调查资料,依据上述三个标准,我们能够将这10个村归为四类,即工业村、商品性农业村、外出务工村、资源依靠型村庄.第一类:工业村.农村社会成员就业以本地非农就业为主,一般在80%左右,农业就业、外出务工比重较低;村庄工业较为发达,具有一定数量得规模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并吸纳了部格外来劳动力就业;农民收入水平较高.第二类:商品性农业村.农业就业在20%左右,本地非农就业50%左右,外出务工30%左右;村庄工业进展一般,农业结构调整及相关产业进展较有特色;农民收入水平较高.第三类:外出务工村.农民就业以外出务工为主,占50%左右;农业生产基础较好,村庄工业不发达;农民收入水平中等.第四类:资源依靠型村庄.农民就业以本乡村非农和兼业为主;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经济要紧是自然资源得开采及相关产业,家庭作坊工业具有一定得基础,乡村集贸市场较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2.村庄之间居民收入差异产生得缘故分析.表8依照样本农户调查资料对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进行fei-ranis分解,以观看不同收入来源对收入差距得贡献.样本农户人均收入基尼系数为0293,人均农业收入、外出务工收入、本地企业务工收入分项基尼系数均小于总体基尼系数,对收入差距表现出一定得收敛作用.个私经营收入基尼系数高达054,对总体收入差距得贡献率为698%,是促使农户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得要紧因子.观看村际之间得收入差距,个私经营收入基尼系数明显大于总体基尼系数,对收入差距得贡献率为533%.但与全体样本农户不同得是村际本地企业务工收入基尼系数远大于总体基尼系数,对收入差距得贡献率为328%,成为促使村际人均收入差距扩大得重要妨碍因素.3.农村村庄社区分化得缘故分析.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各个村庄得进展状况差不不大.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得深入,开始了各地农村自主进展得过程,由于初始选择道路得不同,进展得结果也就呈现出非常大得差异.初始选择非常大程度上决定于村庄得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人文条件.一种是工业村.这类村庄一般紧邻城、镇,以杭集镇得新生、龙王村为代表.杭集镇地处扬州市近郊,人多地少,农业自然生产条件较差,历史上形成了务工经商得传统,是我国最早得牙刷生产区之一.农村改革后,杭集镇以个私经济为要紧成分得牙刷生产得到恢复,并在进展过程中出现了专业化得业务分工.随着经济得进展、资本得积存,他们又逐渐将生产领域拓展到旅游用品、卫生日用品和包装材料生产,企业规模也越做越大,形成了大中小企业、配套产业较为完备得产业体系,产生了明显得产业集聚效应.一种是商品性农业村.江都丁伙镇得新杭村、李丰村是这一类得代表.江都农民历史上有种植花木得传统,乡镇工业、建筑业基础也较好,农民市场意识较强.花术种植从1980年后起步,生产逐步扩大,2004年花木种植面积已占耕地面积得50%左右,形成了家家户户种植苗木得格局.在推销花木得过程中,他们又逐渐将经营拓展到绿化施工、养护等领域,形成了完整得产业链,并带动了种苗、胖料、运输等相关配套产业得进展.三是外出务工村.以朴席得双桥、柳堡得建设、柳堡村为代表.这类村庄一般是传统得农业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在改革初期,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但随着我国农产品供给咨询题差不多解决,农业投入效益开始下落,大量得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查找新得出路,经济进展专门是都市工业、服务业对劳动力得需求为他们走出乡村就业提供了契机.朴席双桥村农民历史上有在扬州澡堂里擦背得经历,他们由扬州到全国各地,打响了“扬州擦背”得品牌.进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都市为单元得行业自治组织,部分成员成为劳务中介,有得向承包浴室乃至自办浴室进展.四是资源依靠型村庄.以仪征月塘得东风、乌山村为代表.月塘乡地处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条件不是非常好,但有砂石资源,改革开放以后有砂石资源得村先后办起了砂石工厂,产生出一批专门挑拣球石、花石、石英石得队伍,有些精明得农户办起了家庭磨石加工作坊,乡里兴办了砂石转运场、雨花石交易市场,砂石产业成为月塘得支柱产业.但由于劳动力多以挖砂、采矿等体力劳动为主,加之砂石资源加工增值空间小,农民收入水平并不高.随着优质砂矿资源得逐步减少,进展受到限制.近年来月塘乡村也在努力引进外地企业.组织劳务输出,但收效不大,劳动者得收入水平仍较低.综合分析,能够发觉,对村庄进展而言,进入市场之初得产品选择决定了村民与市场关系得走向.“分工受制于市场范围”,市场范围不仅包括辐射半径得大小、辐射人口得多少,更关键得是市场产品得成长性、关联性和可替代性.初始选择商品性农业和工业得村庄,市场进展空间大,产业关联性、延伸性强,资本积存环节多、水平高,产业进展具有自我增强机制,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得能力强.那些选择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得村庄,产业链条短,市场空间小,甚至不可持续.至于那些以劳务输出为主得村庄,要紧劳动力得外出对农业和村庄得进展是不利得.四、要紧结论1.农村社会得基础结构正在发生时期性质得变化.农村社会成员就业差不多从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非农为主,均质性得农民差不多分化为职业、收入明显不同得若干群体.年龄、性不、受教育水平等个体特征对劳动者得职业和收入起着重要作用,劳动者个体得风险偏好对就业取向也有着重要得妨碍,并决定着劳动者之间收入差异得进展走势.严格得生育制度和新增劳动力就业得非农化、都市化,正明显地改变着农村得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农村人口减少、劳动力减少、务农劳动力加速减少得趋势开始显现.这种时期性质得变化,为破解农村社会长期存在得人地紧张关系制造了条件、提供了契机.但正如孟德拉斯在其著《农民得终结》中所指出得,农村人口外流是农业进步得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农村人口外流也会带来外流地区得衰落.有流淌无进展得农村“空心化”应是我们努力幸免得.2.农户得都市化倾向和兼业化倾向明显增强.农户分化要紧表现为农户收入水平得分化、农户经营性质得分化和农户得城镇化.高收入农户家庭劳动力要紧从事个私经营和商品性农业等自主经营就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差不多积存起明显得优势.样本农户中已有15%左右得农户在城镇有房、在城镇生活和工作,随着都市化进程和农村人口向都市迁移得加快,农村居民在农村建房得愿望已大为下落.乡村农户得构成性质已发生全然性变化,非农兼业户、非农户已成为农村社会得主体.农户分化并没有带来相应得农地集中,除失地农户外绝大多数农户都在兼营农业,并盼望保有自己得一份农地,农地得社会保障功能正在进一步增强,农户兼业现象将会长期存在,如何消解兼业农业对我国农业长期可持续进展得妨碍应成为政策治理得重点.3.村庄社区之间呈现出明显得并质性和非均衡性进展格局.就全体样本农户而言,收入差距要紧是个私经营收入差距得贡献,但村际居民收入差距除个私经营收入外,本地企业务工收入也有相当得贡献,村庄之间经济进展水平得差异造成了劳动者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得差异.村庄在进入市场之初得产品选择是村庄之间进展差异得成因,并决定了村民与市场关系得走向.按照路径依靠理论得解释,这种村庄社区之间进展得不平衡性将会进一步增强,在工业化、都市化进程中,部分村庄正进展成为城镇或其一部分,部分村庄社区正在进一步“农耕化”,这势必对以后农村社会形态变化产生深刻妨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得变迁是一个渐进得、从量变到质变得过程,这期间不同进展时期农村社会有着不同得构成基础、表现形态,也需要不同得治理政策.通过改革开放近30年得进展变迁,农村劳动者之间、农户之间和农村社区之间已呈现出明显得分化,表现出明显得异质性,而且这种分化、这种异质性正以自我增强得趋势进一步进展,一种全新得农村社会形态正在生成之中,我们正处在一个时期性质变得突破口.政府得各项政策,专门是城乡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农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得施行都必须主动顺应和推进这种质变得发生,推动农民、农户、农村社区得分化沿着良性得轨道接着进展和农村社会得重构.。

浅谈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论文

浅谈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论文

浅谈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论文目前,我国较为重视农村发展,做好农村社会管理工作有助于我国更好的提高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农村社会管理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农村社会管理论文篇1:《如何加强农村的社会保障管理》1.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与现在情况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相对落后,广大的农民一直处在社会保障网之外,他们的生活情况和生老病死大多数都是由个人和家庭负责,这种情况的存在不利于国家深化对农村的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不利于整个经济社会、城乡的协调发展。

1.1农村的社会养老措施不理想从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来看,占人口总数80%左右的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费用所占比例只是十分之一,而占人口总数20%的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支出却有十分之九,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不断的扩大,主要原因就是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对农民的养老问题不够重视,尤其是贫困偏远地区。

民政部自1986年起就开始对农村的养老保险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解决。

在各个地区的试点活动逐步开展,虽然表面上看农村养老保险的工作开展的不错,但是实际上在具体实施的方面开展的并不理想,参加保险的人数并不够多,推行的也不够全面,经过了好多年的开展和运行,仍然只有12%的农民参加到了农村养老保险的活动中,仍有88%的农民游离在社会保障之外。

1.2农村医疗保险系统不完善覆盖率低虽然很多地区努力恢复合作医疗,但是由于缺少国家给予的经济支持和有效的制度规范,所以恢复的情况并不理想。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险覆盖率十分低,即使是在新建的农村合作医疗的高峰期,合作医疗人口的数量也十分低、覆盖率也不够广泛。

另外,根据我国卫生部的调查显示,有86%的农民还是没有任何的社会医疗保障,仍然在看病的时候是自费。

从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农民仍然是处在社会保障网之外的。

乡土本色社会学论文

乡土本色社会学论文

乡土本色社会学论文乡土本色社会学论文1.“乡土本色”产业的概述依据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对“乡土社会"的阐述,结合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得出:当代“乡土社会''是一个保留有传统安土重迁观念的熟人社会,这样的社会有着地域性强烈的文化习俗和生活经验,并构成了当地的“乡土本色",“乡土社会”注重对“乡土本色”的传承。

同时这个社会的新一代正在兴起,使得整个“乡土社会”已然有了自我有机更新的需求与可能。

而发展“乡土本色”产业正是一种有机结合以上特征,实现村镇产业现代化的规划途径。

其更注重“乡土本色”这一本质,而非侧重于外在表现形式,因而区别于“乡土化”。

2.“乡土本色”产业发展规划途径2. 1 “农业三产化”新途径探索2. 1. 1 “农业三产化”新途径的产生背景在过往城镇化过程中,乡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但小城镇“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的规划模式,往往使原有村民远离了耕地,提高了村民耕地成本,村民逐渐没有务农的意愿,纷纷投身非农产业,耕地得不到的充分的耕耘,导致占补平衡虽然实现了量的平衡,却在质的平衡上出现了问题,在事实上导致了耕地的减少,也使得“乡土社会”失去了原有不同于城市的田园风貌。

农业的三产化途径正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留住田园风貌,保证耕地质量为出发点的一种探索。

农业三产化的提法早在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有所涉及,当时即强调了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除了生产功能之外,还具有社会功能、历史传承功能、文化功能等。

温铁军曾指出,只有把二产化、车间化的农业改造成具有三产化开发条件的农业,才是包含了一、二、三产多个产业门类的现代化农业,才有条件改变过去在生产相对过剩条件下过多强调二产化的农业,也才能改变二产化农业的双重外部性,即面源污染和食品的不安全问题7。

2. 1.2 “农业三产化”新途径——地产绑定农业以湖北省大冶市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约为15平方公里,而在湿地公园周边存在着大量的一般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用地都零散分布于湿地周边,若采用典型的“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的小城镇规划模式,将面临土地整理的巨大困难,并且将造成村落形态的破坏。

农村社会实践论文-农村社会实践论文3000

农村社会实践论文-农村社会实践论文3000

农村社会实践论文:农村社会实践论文3000社会实践教育和学校课堂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下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社会实践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农村社会实践论文篇1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探析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实务和方法均发展不足。

开展对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和研究现状的系统梳理,着重从理论、方法与实务等方面探讨进一步推进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策略,对于构建我国社会工作体系,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农村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策略近年来,随着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引入和中国城市社会工作的拓展,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探索和学理研究两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与城市社会工作相比,农村社会工作的覆盖领域和专业程度均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广大服务对象的社会需求。

本文试图在梳理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及农村社会工作研究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探析当代中国农村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为农村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提供策略思考。

一、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实践(一)农村社会工作的缘起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梁漱溟等人开创的乡村建设运动,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探索。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兴起,主要缘于农村社会的现实需求、农村社会建设的政治要求与政策支持,以及城市社会工作的经验启示等。

首先,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化解当代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现实需求和重要途径。

从西方社会工作的历史来看,社会工作直接源于对贫困问题的积极应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飞跃式提高和实质性改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变革、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和“八七”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已使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大为改善,但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相当严峻。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__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存量为4320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479万,低收入人口2841万。

农村社会学论文

农村社会学论文

农村社会学论文湖南农业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院: 商学院班级:市场营销一班姓名: 谢红枚学号:200842350118 课程论文题目:对近年来中小型农户调整产业结构现象的研究课程名称:农村社会学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 年月日对近年来中小型农户调整产业结构现象的研究学生:谢红枚(商学院市场营销一班,学号200842350118)摘要:近年来,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中小型农户调整自己原有的产业结构的现象日益突出。

这一举措反映出农户的现代化意识和科技运用手段都有所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变不合理或不成功所带来的风险。

研究中小型农户调整产业结构这一现象的特征、分析其产生原因及解决这个过程中农户可能面临的问题对农户、对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户调整产业结构风险原因分析三农问题在我国长久以来是个悬而未决的、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

而近年来,在中小型农户中,受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造成的劳动力外流和政府技术下乡力度的日益加大,农户在接受了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后,自身的生产意识和致富意识有所提高,调整自己原有的产业结构改变农作物种植方向现象一份普遍,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并解决其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农户调整产业结构现象概述农业产业结构也称为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一定地域(国家或地区或农业企业)的农业各产业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是农业生产力合理组合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基本问题。

农业产业结构包含三个层次:1)生产结构,主要表现为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2)产品结构,主要表现为同一生产部门中不同产品之间的结构,如种植业中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作物之间的比例;3)品种结构,主要表现为某一产品中不同品种之间的比例,如小麦当中的硬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比例,大豆当中转基因品种与非转基因品种的比例等等。

农村社会学(乡村民俗的教化功能)

农村社会学(乡村民俗的教化功能)

农村社会环境之乡俗的教化功能摘要:农村社区也可称为乡里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发源地。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化进程的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各种乡里习俗中优秀的因素逐渐向城市渗透,形成了现在普遍适用的城市公约等,而在乡里社会,这种乡里习俗则是以无形的方式发挥着它的约束和教化功能。

另外,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包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相比城市社会逐渐形式化的传统节日内容,农村社会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要彻底的多,表现在:种类更丰富,内容更具体,形式更具特色。

由此,农村社会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决定了它继续并将长期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农村社会,乡俗,风俗,教化前言农村社会具有保存传统文化的功能,农村社会环境则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成为文化传播的媒介。

本文所讲的乡俗首先包括的是农村这种乡里社会本身所具有的乡里习俗,这是农村社会长久积累的根深蒂固的习俗,它是无形的,已经内化为农村居民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起着一种对社区居民行为和思想的约束和教化功能;其次,本文的乡俗还包括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在节日中人们所遵循的各种风俗习惯,中国的传统节日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的发展也表现在文化上,各种洋节随之而来,并且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传统节日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尤其是体现在城市中。

相比之下,农村社会对传统节日则更加的重视,气氛更加浓厚,表现在:种类更丰富,内容更具体,形式更具特色。

本文所提及的传统节日是在现在社会中仍然普遍流行的几个。

一、习俗与风俗农村社区里的成员在长期共同的生活、劳动和人际交往中形成了特定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信念和体现在习俗、习惯、信仰中的文化传统,这些特定的观念和文化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以及家庭和家族的教育传教在农村社会环境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并对生活在其中的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诠释从农村社会学视角看农村

诠释从农村社会学视角看农村

诠释从农村社会学视角看农村【摘要】农村社会学强调,必须从整体上研究农村社会。

农村是一个整体,农村工作也是一个整体,以农村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的农村社会学必须切实充分地把握整个农村社会及其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同时抓住主要或关键要素深入研究,并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科建设与普及。

为农业、农民、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农村社会农村社会学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政治经济工作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农”问题是一个整体,这一整体的范围是农村,是整个农村。

离开了这个范围,“三农”问题的讨论、研究就恰似空中楼阁,没有着落。

因此,农村社会研究也好,农村工作实践也好,首先得系统地准确地把握农村社会。

过去我们那种单纯把眼光盯在农业上的实践,所带来的已不仅仅是经验,同时还包括许多深刻而惨痛的教训。

可以说,在我国农村社会五十年的运行中,在理论指导和方针政策上有过不少挫折与失误,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根据中国农村社会的实际找到合乎规律的农村发展的科学理论依据。

这首先表现在我们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宏观指导上,缺乏从综合的角度研究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运行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对农村社会的认识把握还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因而出现了主观盲目性和过分理想化的脱离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错误倾向。

①一、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农村社会学认为,农村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整个农村社会。

它是由许许多多的农村社区共同组成的,它具有相对于城市社会的特殊的人群组织、特殊的生存空间、特殊的生存方式和特殊的文化背景。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从事着同质性的农业劳动,社会的结构和关系简单,人们居住分散且人口密度低,家庭的地位高且功能多,传统道德和风俗起着很大的作用,社区相对封闭以及变迁缓慢,等等。

农村社会之所以形成这一系列特征,最基本的原因则在于其社会成员主要从事着简单的、低水平的传统农业生产活动。

农村社会工作课程论文

农村社会工作课程论文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班级:2013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班姓名和学号:周吉20134503016摘要: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城市发展得尚不成熟,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更是处于发展的迷茫期。

探索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其发展路径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以及专业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工作发展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确定的重大历史任务。

胡锦涛同志说: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2004年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把“三农”问题列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问题是一个整体,核心是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的解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核心指标。

而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复杂和广泛的问题单靠政府当方面的力量是不能够解决的,农村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被引入到农村问题尤其是农民问题的解决中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二)重要概念界定1、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二五”和“三五”计划中就提出了,1956年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都没有明确的表述,但我们可以从文件确立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中,掌握和领会其丰富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就是为了建设新农村发展好经济,打好物质基础,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既包括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目标,它与“生产发展”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都是属于物质文明建设范畴;“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在农村中形成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和关键环节,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村容整洁”,要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不仅是村庄面貌的问题,还包含了农村公共生活设施,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范畴;“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障,属于政治文明建设的范畴。

农村社会学论文要求

农村社会学论文要求

七月二号放假前交《农村社会学》期末论文选题范围(仅供参考)一、课程性质与说明《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共计54个课时,2学分。

二、本学期主要内容回顾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2、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历史(乡村建设运动,早期学科建设)3、三农问题的由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三化协调)4、农村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乡镇企业的发展)5、农村的土地制度6、农村经济7、农村教育8、农村文化9、农村家庭、婚姻三、论文选题指南1、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新探讨(社会生活领域中有哪些现象和问题可以成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从毛泽东的《农村调查文集》看当前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3、从乡村建设运动看当前中国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4、新旧乡建运动的比较5、三农问题探析(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问题还是农村问题)6、如何看待当前快速的农村城市化进程?7、农村城镇化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8、苏南模式与中国的农村工业化9、当前中部地区农村的发展道路探析10、如何看待当前前中国农村教育中的问题(宏观视角)11、结合当地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谈一下对于农村整合教育资源、合村并校的看法12、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土地私有化的主张13、从历史角度谈一下当前中国的土地改革的方向14、农民外出务工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15、农民外出务工对于农村婚姻家庭的影响16、如何看待农村传统文化的式微与消亡17、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研究18、当前农村扶贫的路径与方式19、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农村发展的方向20、新旧乡土中国的比较——基于文本的视角四、论文写作要求1、字数:4000-6000字之间2、要求论文格式正确,行文规范,并能准确运用注释、参考文献等3、上述选题只是给大家提供研究的范围和大致内容,仅供参考,题目最好斟酌后再确定。

另外,也可以自拟题目。

4、要求论文自行完成,避免大段复制粘贴。

中国的乡土社会(优秀范文五篇)

中国的乡土社会(优秀范文五篇)

中国的乡土社会(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国的乡土社会——《乡土中国》读书报告《乡土中国》这本书是费孝通先生在四十年代后期,根据他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内容集结而成的。

费孝通先生在该书的重刊序言中说到:“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讲的,所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没有经过琢磨,大胆朴素。

”1正是这样的教学方法,才使得本书所录入的十四篇论文都显得通俗易懂,贴近生活。

费孝通先生则通过此书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基层传统社会中的一种特具的体系。

费孝通先生出生于1910年,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

1936年,远赴英国留学。

1938年回国,并在内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农村、工厂、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

出版了调查报告《禄村农田》。

1944年费孝通先生访美国归来后不久,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曾任清华大学教授,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皇权与绅权》等。

全书共收录了十四篇论文,分别为: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

从介绍乡村社会的特点乡土性开始,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风貌。

2在第一篇“乡土本色”中,作者开篇即写到“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是由乡村社会中分离出去的,在社会结构格局和行为习惯方面仍然有着乡村社会的气息,想要研究中国社会就应该从乡村社会入手,也指出了本书所研究的乡土性是仅仅局限于基层,而不能表示整体,那些从乡村社会中分离出的阶层在保持一定的统一性的同时,由于长时间的发展,而与真正的乡土社会存在差异,这样的乡土性不一定适用。

作者一开始用“我”出国时,奶妈塞给我一包灶上的泥土让我解水土不服的故事表现了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对于土地的亲近和尊重。

农村社会学发展的困境及《农村社会学》课程改革-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农村社会学发展的困境及《农村社会学》课程改革-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农村社会学发展的困境及《农村社会学》课程改革-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城乡统筹是国家关于城乡关系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由城乡分治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乡村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在经济产出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应有所突破。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该进行农村社会学课程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思考农村土地制度、人口流动和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的自组织等问题,对农村社会学的课程内容进行创新。

一、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村社会的新景象。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村是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基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近年来城镇人口比重竟超过农村人口比重,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在城乡统筹的过程量农村人口离开那片生养他的土地,使得乡土社会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农村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让农户以自家为生产单位,加剧了人们对己和私的关注,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使得乡村沦为空心村,原子化的特点愈加明显;从社会交往来看,学者们和曾经费老提出的乡土中国的本色进行比较,认为当今的农村进入到后乡土中国或新乡土中国的阶段,由熟人社会转变为半熟人社会;从社会治理方面来看,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治理制度并没有起到预期作用,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在政府加大对农村资源投入过程中逐渐成为政府的腿,行政化色彩严重,村民因其在自治过程中作用甚微而逐渐失去对制度的信任和参与热情,治理主体表现为政府一方独大,其他多方主体疲软,治理绩效甚微。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各方利益矛盾冲突凸显出来,农村社会问题也日益涌现,集中表现为自然与人之间的矛盾、官民冲突、贫富差距等方面。

微观视域下,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好农民问题是城乡统筹进程中的关键,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农村人地关系、农村社会关系引人关注;中观视域下,主要是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历来较低,传统的宗族组织在当今社会日益衰落,新兴组织中最有力量的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承担起发展农村经济、整合村民、增进公共生活的责任,另外农村社会建设也是中观视域中的重要部分,政府正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和试验工程;宏观视域下农村社会管理、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村社会问题、农村社会保障等整体性、共性的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农村社会结构讨论论文

农村社会结构讨论论文

农村社会结构讨论论文1农村的社会结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户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调节农村经济结构的主体,而县乡政府仅仅宏观调控的体制之一,村干部也仅仅一个管理的角色,也不是调节农村经济结构的主体。

在这3者的关系中,决定权在农户的手里,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决定自己如何进行农业生产资源的投向,而这种权利在农户的手里越大,那么3者之间的关系状态就越好,农户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这样更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反,如果农户手中的资源投资决定权小了,则3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不利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状态。

目前,农村中大多数是小农经营的方式,较为分散,即使农户获得了资源的自主决定投资权,也不可能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毕竟这种经营方式不集中。

我国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其有效途径就是“经济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示范基地+农户”的3种方式。

农户要与市场接轨,必须加入到上边的生产关系中去。

要实现这种目的,农户必须要和相对应的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或者示范基地签订受法律保护的且双方皆认可的契约,这样才能得到能够持续下去的物质利益基础。

不过这其中面临的就是农户和企业双方之间在收益分配上的问题,分配机制必须得到双方的认可,认可水准越高,那么农户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整合度就越高,这样产生的经济收益就越好,于是农村社会结构就处于较好的状态。

而第三种农村社会关系,即农户和农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关系,是农户实现从靠天收成转变为人工干预的重要因素。

农业生产在没有形成规模之前,大多数都是靠天吃饭,一旦遇上天灾就无能为力。

要想让农村经济走上产业化之路,技术就是关键。

目前大多数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常规技术的并不多,高新技术更别提了。

因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有一些问题,导致了很多农业技术资源闲置,于是出现了农户方面急需相对应的技术资源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技术资源方面却是农业技术人员因得不到自己才能的实际应用而另寻其他的工作,有的甚至转行,因此导致了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无法得到技术的支持。

农村社会学论文范文(2)

农村社会学论文范文(2)

农村社会学论文范文(2)推荐文章法律社会学论文热度:关于大学生社会学专业的毕业论文4000字热度:发展社会学论文题目热度:电影类论文3000字左右热度:好莱坞电影方面的论文热度:农村社会学论文篇3农村留守女童权益保障的法社会学思考摘要相关立法的不完善、执法不力以及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是农村留守女童权益保障不足的主要原因,应从建立监护监督制度、完善相关的教育立法、加强法制宣传等方面着手解决,切实保障留守女童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留守女童监护监督法律意识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

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报告中指出: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的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其中,男孩占54.08%,女孩占45.92%。

在我们关注许多留守儿童缺乏父母有效的保护和教育、处于放任状态的同时,也无比痛心的发现:在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女童受教育程度低、容易成为性侵犯对象等现象非常突出。

如何保障农村留守女童的权益,不仅是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而且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

一、农村留守女童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一)人身安全保障不足第一,留守女童容易遭受性侵害。

近几年来,留守女童遭受性侵犯的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屡有发生。

2009年3月8日,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某村村民曹某趁无人之机,将本村一名年仅11岁、患有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无性防卫能力的留守女童强奸。

2011年下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某乡镇的一位年仅6岁的留守女童,被60多岁的邻居老头以小恩小惠的方式多次诱奸,长达半年之久。

河南省淅川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对2006年以来所办理的62起强奸、猥亵儿童案件统计发现,针对留守女孩的性侵犯案件共21起,占34%。

社会学三农问题论文

社会学三农问题论文

摘要摘要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建设和工业园区、小城镇开发,怀远县县城周边一些农民失去大量土地。

失地现象出现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时代。

我国实行的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征地制度的设计者主要考虑的是政府取得建设用的的廉价性和便捷性,到现今我国的征地制度仍然存在缺乏农民参与,补偿标准过低,失地农民的生活没有保障等许诸多问题。

由于土地对农民的意义重大,有“最后的保障”的社会功能,所以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活就成问题,在征地过程中引发的冲突事件时常发生,关键在于对农民的土地进行征用的过程中没有较好的维护农民的利益,所以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十分重要。

同时,当失地农民被安置后,他们今后的生存问题更加急迫,被征收土地的农民在县政府的安置下绝大部分竟如安置小区,在失地的情况下,他们已经不可能从事以前的农业生产,这些新的“市民”如何在新的环境下生存与发展是今后的主要问题。

如何把这些特殊群体组成的新的城镇居民社区建设好,都是本文立意的核心,论述的重点。

如何让失地农民分享城市化成果,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各种权益,如何实现失地农民的再社会化,笔者认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公平公正,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及建立良好的社区模式等都是解决失地农民再社会化重要途径。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阐述了失地农民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对失地农民等一系列重要概念进行界定,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界定了范围。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化;再社会化;社区失地农民再社会化研究AbstractIn recent years, because the highway, West to east gas pipeline and other key projects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 Huaiyuan County surrounding some farmers losing large amounts of land. Landless peasants i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s advanced quickly in the era of. What our country executes is system of ownership of rural land collective, in the times of planned economy,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designers the main consideration is the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of cheap and convenient, to the current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in China is still lack of participation of farmers, low compensation standard, the life of lost territory farmer does not have safeguard and many, many problems. Because the land to the farmer is significant," the last safeguard " social function, so the farmers losing land and lif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conflict events often occur, is the key to the farmer's land acqui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no better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so that build and perfects lost territory the social security problem of the farmer is very important.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peasants are placed after, their future survival problem is more urgent, the land expropriated farmers in the county government's resettlement of most unexpectedly such as placement cell, in loses the case, they are not likely to engage in previou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se new" public" in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surviv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problems is the future. How to put these special groups consisting of new urba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ey later how is now socialization. This approach is the core, focuses on. How to let the landless peasants to share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city, how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landless peasants. How to realize the socialization of landless peasants in the community, to establish a good mode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solve the land-lost peasants this paper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elaborated problem of lost territory farmer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study background,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to lost territory farmer and a series of important concepts, this paper defining the scope of further researc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2009(3):225—2262、肖结红《农村留守老人精神生活状况及应对策略》1一月二月三月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合计合计合计四月五月六月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合计合计合计下午13:00—17:00B.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在保证完成甲方工作任务情况下,经公司同意,可自行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3.1.2打卡制度3.1.2.1公司实行上、下班指纹录入打卡制度。

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3.1.2.4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应填写《外勤登记表》,注明外出日期、事由、外勤起止时间。

因公外出需事先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应在事毕到岗当日完成申请、审批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

因停电、卡钟(工卡)故障未打卡的员工,上班前、下班后要及时到部门考勤员处填写《未打卡补签申请表》,由直接主管签字证明当日的出勤状况,报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月底由部门考勤员据此上报考勤。

上述情况考勤由各部门或分公司和项目文员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

3.1.2.5手工考勤制度3.1.2.6手工考勤制申请:由于工作性质,员工无法正常打卡(如外围人员、出差),可由各部门提出人员名单,经主管副总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

3.1.2.7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需由其主管部门的部门考勤员(文员)或部门指定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并于每月26日前向人力资源部递交考勤报表。

3.1.2.8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如有请假情况发生,应遵守相关请、休假制度,如实填报相关表单。

3.1.2.9 外派员工在外派工作期间的考勤,需在外派公司打卡记录;如遇中途出差,持出差证明,出差期间的考勤在出差地所在公司打卡记录;3.2加班管理3.2.1定义加班是指员工在节假日或公司规定的休息日仍照常工作的情况。

A.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加班应严格控制,各部门应按月工时标准,合理安排工作班次。

部门经理要严格审批员工排班表,保证员工有效工时达到要求。

凡是达到月工时标准的,应扣减员工本人的存休或工资;对超出月工时标准的,应说明理由,报主管副总和人力资源部审批。

B.因员工月薪工资中的补贴已包括延时工作补贴,所以延时工作在4小时(不含)以下的,不再另计加班工资。

因工作需要,一般员工延时工作4小时至8小时可申报加班半天,超过8小时可申报加班1天。

对主管(含)以上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延时工作不计加班,因特殊情况经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的延时工作,可按以上标准计加班。

3.2.2.2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因无法确定加班工时的,应在本次加班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补填《加班申请表》。

《加班申请表》经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有效。

《加班申请表》必须事前当月内上报有效,如遇特殊情况,也必须在一周内上报至总经理批准。

如未履行上述程序,视为乙方自愿加班。

3.2.2.3员工加班,也应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有打卡记录但无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加班。

3.2.2.4原则上,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集体活动不计加班。

3.2.2.5加班工资的补偿:员工在排班休息日的加班,可以以倒休形式安排补休。

原则上,员工加班以倒休形式补休的,公司将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安排在春节前后补休。

加班可按1:1的比例冲抵病、事假。

3.2.3加班的申请、审批、确认流程3.2.3.1《加班申请表》在各部门文员处领取,加班统计周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

3.2.3.2员工加班也要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

各部门的考勤员(文员)负责《加班申请表》的保管及加班申报。

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加班前到部门考勤员(文员)处领取《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项目管理中心或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有效。

填写并履行完审批手续后交由部门考勤员(文员)保管。

3.2.3.3部门考勤员(文员)负责检查、复核确认考勤记录的真实有效性并在每月27日汇总交人力资源部,逾期未交的加班记录公司不予承认。

下午13:00—17:00度。

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3.1.2.4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应填写《外勤登记表》,注明外出日期、事由、外勤起止时间。

因公外出需事先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应在事毕到岗当日完成申请、审批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

因停电、卡钟(工卡)故障未打卡的员工,上班前、下班后要及时到部门考勤员处填写《未打卡补签申请表》,由直接主管签字证明当日的出勤状况,报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月底由部门考勤员据此上报考勤。

上述情况考勤由各部门或分公司和项目文员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

3.1.2.5手工考勤制度3.1.2.6手工考勤制申请:由于工作性质,员工无法正常打卡(如外围人员、出差),可由各部门提出人员名单,经主管副总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

3.1.2.7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需由其主管部门的部门考勤员(文员)或部门指定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并于每月26日前向人力资源部递交考勤报表。

3.1.2.8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如有请假情况发生,应遵守相关请、休假制度,如实填报相关表单。

3.1.2.9 外派员工在外派工作期间的考勤,需在外派公司打卡记录;如遇中途出差,持出差证明,出差期间的考勤在出差地所在公司打卡记录;3.2加班管理3.2.1定义加班是指员工在节假日或公司规定的休息日仍照常工作的情况。

A.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加班应严格控制,各部门应按月工时标准,合理安排工作班次。

部门经理要严格审批员工排班表,保证员工有效工时达到要求。

凡是达到月工时标准的,应扣减员工本人的存休或工资;对超出月工时标准的,应说明理由,报主管副总和人力资源部审批。

B.因员工月薪工资中的补贴已包括延时工作补贴,所以延时工作在4小时(不含)以下的,不再另计加班工资。

因工作需要,一般员工延时工作4小时至8小时可申报加班半天,超过8小时可申报加班1天。

对主管(含)以上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延时工作不计加班,因特殊情况经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的延时工作,可按以上标准计加班。

3.2.2.2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因无法确定加班工时的,应在本次加班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补填《加班申请表》。

《加班申请表》经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有效。

《加班申请表》必须事前当月内上报有效,如遇特殊情况,也必须在一周内上报至总经理批准。

如未履行上述程序,视为乙方自愿加班。

3.2.2.3员工加班,也应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有打卡记录但无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加班。

3.2.2.4原则上,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集体活动不计加班。

3.2.2.5加班工资的补偿:员工在排班休息日的加班,可以以倒休形式安排补休。

原则上,员工加班以倒休形式补休的,公司将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安排在春节前后补休。

加班可按1:1的比例冲抵病、事假。

3.2.3加班的申请、审批、确认流程3.2.3.1《加班申请表》在各部门文员处领取,加班统计周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

3.2.3.2员工加班也要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

各部门的考勤员(文员)负责《加班申请表》的保管及加班申报。

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加班前到部门考勤员(文员)处领取《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项目管理中心或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有效。

填写并履行完审批手续后交由部门考勤员(文员)保管。

3.2.3.3部门考勤员(文员)负责检查、复核确认考勤记录的真实有效性并在每月27日汇总交人力资源部,逾期未交的加班记录公司不予承认。

下午13:00—17:00度。

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3.1.2.4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应填写《外勤登记表》,注明外出日期、事由、外勤起止时间。

因公外出需事先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应在事毕到岗当日完成申请、审批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

因停电、卡钟(工卡)故障未打卡的员工,上班前、下班后要及时到部门考勤员处填写《未打卡补签申请表》,由直接主管签字证明当日的出勤状况,报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月底由部门考勤员据此上报考勤。

上述情况考勤由各部门或分公司和项目文员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

3.1.2.5手工考勤制度3.1.2.6手工考勤制申请:由于工作性质,员工无法正常打卡(如外围人员、出差),可由各部门提出人员名单,经主管副总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

3.1.2.7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需由其主管部门的部门考勤员(文员)或部门指定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并于每月26日前向人力资源部递交考勤报表。

3.1.2.8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如有请假情况发生,应遵守相关请、休假制度,如实填报相关表单。

3.1.2.9 外派员工在外派工作期间的考勤,需在外派公司打卡记录;如遇中途出差,持出差证明,出差期间的考勤在出差地所在公司打卡记录;3.2加班管理3.2.1定义加班是指员工在节假日或公司规定的休息日仍照常工作的情况。

A.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加班应严格控制,各部门应按月工时标准,合理安排工作班次。

部门经理要严格审批员工排班表,保证员工有效工时达到要求。

凡是达到月工时标准的,应扣减员工本人的存休或工资;对超出月工时标准的,应说明理由,报主管副总和人力资源部审批。

B.因员工月薪工资中的补贴已包括延时工作补贴,所以延时工作在4小时(不含)以下的,不再另计加班工资。

因工作需要,一般员工延时工作4小时至8小时可申报加班半天,超过8小时可申报加班1天。

对主管(含)以上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延时工作不计加班,因特殊情况经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的延时工作,可按以上标准计加班。

3.2.2.2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因无法确定加班工时的,应在本次加班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补填《加班申请表》。

《加班申请表》经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有效。

《加班申请表》必须事前当月内上报有效,如遇特殊情况,也必须在一周内上报至总经理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