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秋版)第二章道德的起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
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一、 关于道德起源的若干观点
人类的道德是从 哪里来的?它是 怎么产生的?
由于不同的伦理学家,站在不同的立场, 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道德的起源,因此自然 就有不同的观点。 (一)、马克思以前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 1.神启论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道德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在有了人之后 才产生的,人的产生出现是道德产生的必要 条件,没有人就不可能有道德。
思考: 是不是有了人类就有了道德呢?
人的产生不是道德起源的充分条件,并不是说有了人马上就

了道德。第一批从动物脱离出来的人,虽然已不再象动物那样完全 靠本能的指导来行动,但作为正在形成的人,他们仍然在很大的程 度上依赖于自己的本能。他们野处群居,没有夫妇匹配之合,男女 杂游,不媒不聘,没有伦理可言,乱伦想象普遍存在。
如果我生在一个 孤岛上,孑然一身
,我的生活就没有
什么罪恶与道德了
。我在那里既不能
表现道德,也不能 表现罪恶。
(法)爱尔维修
讨论
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加尔各答西面的丛
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估计8岁
,年幼的一岁半。大概都是在生后半年被狼衔去 的。两人回到人类世界后,都在孤儿院里养育, 分别取名为卡玛拉与阿玛拉。她们的言语、动作 姿势、情绪反应等方面都能看出很明显的狼的生 活痕迹。她们不会说话,发音独特,不是人的声 音。不会用手,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两手 、两脚或两手、两膝爬行。她们惧怕人,对于狗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 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 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舜居住在深山里,与树木、石头作伴,与鹿、 (2) 《三字经》中的“人之初, 猪相处,他区别于深山里不开化百姓的地方是很少 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 的。(可是)等他听了一句善言,见了一种善行, 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就会立即照着去做,)像决了口的江河一般,澎 湃之势没有谁能阻挡得住的。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 隐之心”:人们看见小孩子快要掉到井 里了,都有害怕同情的心情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3.动物本能论
认为人的道德是动物本能的简单的、 直接的进化。即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
群性”本能。
以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
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就
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 道德不是人所独有的,一切 群居性动物都有道德感。
3、动物本能论
克鲁泡特金:
蚂蚁的社会生活,人类的互爱是由动物的 本能的互助行为简单的进化而来。 老鹰叼小鸡现象,人类的母爱是由动物的 母性简单进化而来。
《圣经》文化在西方产生
了巨大的、而且持久的影响,
并且深深浸润了他们道德思想 情感。许多宗教感强烈的人对 上帝的存在坚信不疑,并自觉 按照《圣经》的教诲去做。他 们认为,《圣经》是一切真理 的源头,没有上帝,道德是不
可能的。
伊斯兰教十项天命
1、不拜安拉以外的神灵; 2、禁止对父母不孝敬; 3、禁止残杀儿女;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以上观点是非科学的:
• 上述观点的理论误区:
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社会生活、人类 的历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础。
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 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 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 一起……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 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 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4、禁止接近丑恶;Fra Baidu bibliotek
5、禁止杀害不可杀害的人; 6、禁止侵吞孤儿财产; 7、禁止称量不公亏待他人; 8、禁止说谎不主持公道;
9、禁止不完成安拉之约;
10、不得离开正道。
• 评价: 将道德的起源归结为外在的神、天等,看到了道德 起源的外在性和客观性。 把道德的起源看作是人自身之外的东西,是人不能 左右的东西,无疑会使人对道德现象和道德规范产 生敬畏感,容易树立起道德的权威性和客观性。 把道德起源问题完全归结为外在的必然,不仅否定 了人的道德自由,也会僵化对道德的理解,导致道 德宿命论。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 评价:
这种观点把道德同人的感性需要联系起来,反对“神启论” 和“天赋论”,试图从人的感性实践中来论证道德的发生及 其必要性,有其合理性。
但是,它片面地肯定道德同人的感性需要的联系,把道德最终 的原因归结为人性的“自私”与“好利”,这种人性仍然是非 历史的、抽象的。未触及到人的社会历史性和道德的社会性问 题。
达尔文:“道德观念原本发生
于社会本能。” “不论任何动物,
只要在天赋上有一些显著的社会本 能„„就不可避免地会取得一种道 德感。”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评价: 动物本能说的根本错误是抹杀了人的生理与动物的 生理、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之间的本质界限,只看到和突出
了人的动物性一面,没有看到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社会性和文化
他们将达尔文主义揭示的生物进化规律牵强移植到社会生 活领域,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说明道德的起源,根据某些动物的 合群性便认为动物也具有“社会本能”,而人类社会的道德不 过是动物的“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是动物的合群性的复杂 化。
以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论伦理 学认为,道德不是人所独有的,一
切群居性动物都有道德感。
、猫似乎特别有亲近感,其次中意小孩。白天她
狼孩生活在狼群中,那么 有没有道德关系 ?
们一动也不动,一到夜间,到处乱窜,象狼那样 嚎叫,人的行为和习惯几乎没有,而具有不完全
的狼的习性。
(二)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
成员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
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 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 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 产生。
2.天赋论
3.动物本能论
4.情感欲望论
1、神启论
神启论是一种把道德的起源归于某个或某些超 自然的、超社会的、不具有现实性的神秘存在。 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 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他把“三纲
五常”称为上天的意志,违背纲常就是触犯天意。)
苏格拉底、柏拉图:灵魂中的善和生活中的道 德均来源于神谕或神的启示。 托马斯•阿奎那:美德是我们天赋的本性,是上 帝的直接启示。
第二章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第二节
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第三节
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
猴子版的道德的起源
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 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
1、神启论
宗教伦理认为: 道德是上帝意志创造的。道 德起源于神的意志。
“摩西十诫”:在西方伦理史上被称为“黄金定律”, 奠定了基督教道德的基础。
摩西 带领 他的 族人 在西 奈山 下祈 祷
神刻 意把 十诫 分别 刻在 两块 石板 上
“摩西十诫”
• • • • • • • • • •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谨守圣安息日; 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子在几次的尝试後,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
以避免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
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
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得满头 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 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 一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 很惨,只好作罢。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既然不是神赐的, 那么道德是天生就 有的吗?
2.天赋论
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即人天 生就有善和恶的道德意识——“良知良能” 。 (1).孟子的“四心说”: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
“善端”。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非有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并且孟子还举 “孺子将入井”和“舜在深山”的例子来论证。
性,因而不可能真正科学地解决道德的起源问题。
4.情感欲望论
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情感之中或感性与理 性的结合之中。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是有感觉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
趋乐避苦,就是自利、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这是
一切道德的根源。 卢梭认为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心,源于对公共 利益的追求。 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大卫·休谟认为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 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类人猿—劳 动 人—劳动关系
人类社会
生产关系 利益关系 道德关系
(四)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是道德从萌芽到形成的关键
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使人们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更加深化和复杂 化。人类最初的分工是一种自然分工,如性别、年龄的分工,发生在蒙昧时代 。 真正具有社会意义的分工发生在野蛮时代。这一时代相继发生了两次大的 分工,即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日趋复杂,交往日益频繁;同时,人们的实践领域不断扩大,并不断复杂化 ,从而使人们的利益关系也日益复杂化,需要处理的利益冲突也日益增多。从 而需要从道德意识上约束人的行为、调解各种利益矛盾,以维系一定的社会秩 序。这时就萌发了调节这些社会关系的最初的朦胧心理和意识即原始的禁忌。 猎狩 集采
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英国思想家休谟认为道德
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推己及
人的同情心。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 评价:
主观唯心主义将道德的起源归结为人的内在
“良心”、“善良意志”,看到了道德起源的主
观因素,即道德主体对道德的自觉意识。这是
合理的。
但忽视了道德的来源还有客观的因素, 不能回 答这种“良心”、“善良意志”又来自哪里。
4、情感欲望论
• 也称为“感觉欲望论”、“感性欲望论”,是一种 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 他们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出发,从人的心理过程和 生理需要分析道德的起源。 • 他们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感觉和欲望。他们把人 们追求幸福的欲望视为道德的基础,认为人生而有趋乐 避苦的天性,使人感觉到快乐的行为就是善的,感觉到 痛苦的行为就是恶的。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
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善
良意志是人与生俱来的受理性支配不 以环境为转移的内在机能,道德就是
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
“性恶论”是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
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
荀 子 的 “ 性 恶 论 ”
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 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 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 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人区别于植物和动物,人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 活动。 (亚里士多德)
第二,个体道德的形成是伴随着个体意识的发展进行的。 无道德---他律性道德---他律性与自律性结合的道德---自律性道德
(三)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形
成并统一
人类存在的需要是通过劳动而不是依靠本能而实 现的。 人的社会关系通过劳动而建立,在劳动中构成了 自己和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关系。 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使人的意识形成和发展。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卢 梭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道德源 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心
,源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民之性,饥而求食, 劳而求逸,苦则索乐, 辱则求荣。”
韩非子 爱 尔 维 修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是有感觉 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 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这是 一切道德的根源。
33
(一)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 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即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形成有关善与恶、祸与福、利与害等道德观念。
1、道德只能产生于人于人、人与集体、 集体与集体发生利益关系的时候和地方。 2、道德的发生必须以社会关系复杂到一 定程度为依据。 3、道德关系的建立是道德发生过程中的 伟大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