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合集下载

第5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第5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 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须加大我国国防经费,使我国有不 再受侵凌之军力. --纳粹党的早期纲领 材料二 第一条 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作为惟一的政党存 在于德国.……不得成立任何非法组织,……必坚决取缔.
--1933禁止组织新政党的法律
法西斯暴行的见证----被纳粹分子杀害的犹太人
法西斯暴行的见证----被纳粹分子杀害的犹太人的尸体

据苏联官方统 计,二战期间,纳 粹分子总共杀 害了约600万 犹太人,受害人 数占当时世界 犹太人口的三 分之一以上.
德国法西斯最大的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
1940~1944年,大约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纳粹分子杀害 其中有100多万犹太人在这里遇害
知识回顾
1:上一节课讲到的经济大危机发生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答:1929年到1933年 2:这次经济大危机有什么特点? 答:波及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破坏性大。 3:此次经济危机有什么影响? 答:1、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 各国的工农运动高涨;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 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趋激烈和尖锐。
( A)
( D
5.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不包括 ( A) A.由法西斯党控制政权 B.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C.对外推行扩张 D.疯狂扩军备战 6.日本的法西斯主义不同于其他法西斯国家的主 要特点是 ( D) A.对外推行扩张 B.反对共产主义运动 C.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D.以军部为核心
能力提升训练
2.希特勒上台
在政治危机十分严重的情况下,(1933 )年 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 国家元首。其上台执政,标志着德国法西斯政权的 建立和世界大战的( 欧洲战争策源地 )形成。 希特勒上台后,就着手建立了一系列的法西斯恐 怖独裁统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优质教案

导入1(问题式导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有何特点?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德、日又是如何寻求出路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导入2(图片式导入)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图中的三头怪兽,其中头部是指德国的希特勒,中间是指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尾巴上的是指日本的东条英机。怪兽三头一体,对内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出了新的世界大战的警号。德国、意大利、日本是怎样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有哪些暴行?今天让我们走进那段罪恶的历史,再现那段人间悲剧。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46.2%、28.4%、40.6%、16.5%、8.4%。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殖民地来养活我们的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3.1929年经济大危机对意大利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面对危机,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4.列举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
答案: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
过渡语:意大利在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不是积极寻求救治危机的方法,而是通过对外扩张去转嫁危机,那么,在欧洲和它一样希望通过对外扩张转嫁危机的国家又是哪国呢?
(1)“一次大危机”指的是什么?
答案:经济危机。
(2)“两个策源地”分别指哪两个国家?
答案:欧洲策源地:德国;亚洲策源地:日本。
(3)“三个同盟”指的是什么?有何影响?(教师可补充提示)
答案: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5课德意日法西斯专政

第5课德意日法西斯专政

种族主义是纳粹理论的核心,并把矛头直 指犹太人。1935年9月15日,希特勒颁布 《纽伦堡法》,公然剥夺全体犹太人的公民权。 从1939年起,纳粹当局开始大批驱逐犹太人。
“水晶之夜”(或翻译成碎玻璃之夜,是指 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纳粹党员与党卫 队袭击德国全境的犹太人的事件。这被认为是对 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许多犹太商店的窗 户在当晚被打破,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有 如水晶般的发光,这就是该事件名称的由来。 这一夜仅砸毁的玻璃,损失就达600万马克 相当于26929982.0467人民币 。
法西斯主义的三大特征
1、独裁专制(摧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行集权主义) 2、极端民族主义(倡导种族优论,为侵略制造理论依据) 3、军国主义(崇拜战争,崇拜武力,认为战争能夺取一切)
1、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国会纵火案。 3、日本二· 二六兵变。日本军事法西斯专 政的建立。 4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
贝尼托·墨索里尼(1883年7月29日 —1945年4月28日),出生于意大利费拉拉省, 意大利法西斯党党魁、法西斯独裁者,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元凶之一,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
1、经济衰退:
“一战”中支出军费120亿美元,其他损失30亿美元,欠美、 英债务44亿美元。巴黎和会分赃最少,称之为“乞丐帝国主 义”。
奥斯威辛集中营 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 的劳动营和灭绝营之 一。有“死亡工厂” 之称。其遗址在距克 拉科夫(Krakow)西 南60公里的波兰小城 奥斯维辛(波兰文: Oświęcim)。奥斯维 辛集中营于1940年4 月27日,由纳粹德国 党卫队领导人希姆莱下令建造。1942年1月20日举行的万湖会 议通过“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估计约有110万人(90% 为犹太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1945年1月27日由苏联红 军解放,1947年7月2日波兰国会立法把集中营改为纪念纳粹大 屠杀的国家博物馆,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 化遗产。

第5课_德、意、日法西斯专政

第5课_德、意、日法西斯专政

查一查:德、意、日的法西斯的暴行 (3)参照范例,分别在“德国的暴行”和“日本的暴行”中填写一个相关历 史事件,条目自定,简介在100字以内, 例:意大利的暴行:条目: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简介:1935年意大利屠杀 埃塞俄比亚人民,对没有设防的城市、乡村、医院进行狂轰乱炸;大量施放 毒气,致使数十万人被毒气熏死。
2、反犹暴行
(1)通过立法禁止犹太人任国家机关职员、教师 和军人,限制犹太人从事自由职业。
(2)剥夺犹太人的公民平等权利,取消了犹太人 的德国国籍,禁止犹太人同雅利安人通婚。
(3)使用暴力逼迫犹太人移居国外。 (4)二战爆发后,约有 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
“焚书”
反犹暴行
犹太人只能乘坐特定的有轨电车
• 24页思考与讨论:德、意、日法西斯分别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建立起法西斯独 裁政权?为什么会在德、意、日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 答:德:希特勒操纵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合法夺取;意 :统治阶级向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势力交出政权; 日:军部法西斯化和支配地位确立。

徳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社 会生活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季米特洛夫在1935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说:“法西斯 主义是拥护极端帝国主义者的利益的,可是它在群众面前却假装是被凌辱民 族的保护者,利用民众的爱国雪耻心理,例如德国法西斯主义,就是利用反 对凡尔赛制度的口号,来欺骗群众的。”联系史实,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尝试应用
1.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是( B )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西班牙 2.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时间是( C ) A.1919 年 B.1929 年 C.1933 年 D.1936 年 3.以军部为核心的日本天皇制法西斯体制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D )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C.日本一批军国主义分子发动“二· 二六兵变” D.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4.1933 年,德国纳粹党徒纵火焚烧国会大厦。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 B A.让希特勒掌握政权 B.镇压德国共产党 C.推翻德国魏玛政府 D.借口迫害犹太人

二战 (29--32课笔记和练习

二战 (29--32课笔记和练习

珍珠港事件
影响:使二战进一步扩大, 影响:使二战进一步扩大,促进了世界反 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探索与争鸣
珍珠港遭受偷袭后的那个晚上, 珍珠港遭受偷袭后的那个晚上,英国首相丘吉尔 我们总算赢了” 而后安然入睡。 说“我们总算赢了”,而后安然入睡。丘吉尔这样 说的原因何在? 说的原因何在? 因为珍珠港事件的发生,使美国从此将完全作为同 因为珍珠港事件的发生, 盟者与英国并肩作战,共同打败法西斯。 盟者与英国并肩作战,共同打败法西斯。有世界最强 大的国家美国的加入, 大的国家美国的加入,法西斯国家的灭亡也就理所当 然了。 然了。
1939.9.1 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 德国以“闪击战” 英、法进行“静坐战” 法进行“静坐战”
德国突袭波兰
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沦亡( 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沦亡(1940.6.22) ) 1940. 9 德、意、日签署《三国同盟条约》, 日签署《三国同盟条约》 组建法西斯轴心国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 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 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 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 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1940年 1940 请回答: 请回答: 材料表明当时英国的对德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表明当时英国的对德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由绥靖政策开始对德坚持抗战。 由绥靖政策开始对德坚持抗战。
过程( )美国改变“中立”政策,通过《租借法案》 过程(1)美国改变“中立”政策,通过《租借法案》(1941.3) ) 英发布《大西洋宪章》 (2)美、英发布《大西洋宪章》(1941.8) ) ) (3)苏、美、英缔结三国协定(1941.10) 苏 英缔结三国协定( )

《德、意、日法西斯反人类的暴行》课件1

《德、意、日法西斯反人类的暴行》课件1

日本明治维新后,中 下级武士充斥着明治政府, 日本还建立了不受政府控 制的军部。 日本军部是法西斯势 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沈阳。
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占领卢沟桥。
第一个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国家
意大利
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时 间、建立者、标志性事件
国别
背景
建立 标志
建立 时间
内外政 策
影响
意大利
德国
日本
国别
背景
建立标 建立 内外政 志 时间 策
进军罗 马
影响
意大利
德国
日本
经济危 机导致 资本主 义社会 政治危 机,国 内阶级 矛盾激 化。
希特勒 任国家 元首
广田弘 毅内阁 成立
1922 年 对内实 行法西 1934 斯恐怖 对世界和 年 专政, 平和安全 对外竭 带来严重 力推行 威胁。 1936 侵略扩 张。 年
3、德国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具体表现
德国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具体表现
• 1.希特勒独裁专权。 • 2.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 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 3.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党以外 的所有政党。 • 4.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 5.掀起反犹狂潮。
德国国会纵火事件
“水晶之夜”
受到迫害的犹太人
三.日本军部的法西斯独裁统治
1、背景: 经济危机的打击,使军部势力抬头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
2、建立过程: (2)二二六兵变 (1936年) (3)广田弘毅内阁的建立标志着军事法 西斯专政在日本的建立起来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4)七七事变 (1937年)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世界史5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世界史5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世界史5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时间、人物、标志性事件。

引申问题:区分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先后顺序——特别指出: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前,而德、日是在危机之后。

2、墨索里尼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
德国纳粹党上台
1、纳粹党上台的历史背景(政治背景和经济背景)
2、纳粹党上台的过程(希特勒建立纳粹党——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希特勒组阁)引申问题:有人说,没有希特勒,德国就不会出现法西斯专政。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3、希特勒法西斯的恐怖统治(①国会纵火案;②迫害犹太人;③实行文化专制政策;④国民经济军事化。


4、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对世界的影响。

引申问题: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和德国采取了不同的对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是为什么?
日本法西斯化
1、日本走上法西斯专政的背景(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采取了怎样的对华政策?引申问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进行了哪些侵略中国的活动?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标志性事件及对亚太地区和平的影响。

引申问题:说一说,法西斯统治为什么应受到谴责?引申问题: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途径有什么不同?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的原因、过程、影响。

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惨绝人寰的 南京大屠杀
东方的“奥斯威辛”
制造死亡的工厂
日军731部队发明的 陶瓷细菌弹,它空投触地 后陶瓷外壳破裂,细菌从 里面散发出来。
实验内容包括给活人注射病毒 或细菌后再对他们作活体解剖, 以及把人逐渐冻死,在这个过程 中观察人体对低温的耐受力。
到目前为止,中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30余处 发现了日本遗弃化学武器,大部分集中在东北。 中国方面认可的数目是200万枚左右。而日本方面 统计有70万枚左右。这些遗弃化武经过半个多世 纪的风雨侵蚀,埋藏于无人知晓的地下。
广田弘毅(広田弘毅)
ひろた こうき
日本法西斯专政
•建立:1936年,建立了以军部为核 心的法西斯专政。
影响:标志着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沈阳。
中国人民的抗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1年9月18日,日军大举进攻沈阳,同时向辽 宁、吉林进攻。三个月内,几乎全部占领东北三省, 使其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史称九一八事变。
三、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背景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多 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2.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 济危机,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3.为转嫁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加快了对中 国侵略掠夺的步伐。
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936年3月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现存放着接近250万 名为日本战死者的 灵位,其中有210万 死于二战,包括14 名二战甲级战犯和 约2000名乙、丙级 战犯的牌位
小泉正在参拜靖国神社
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盟代表合影
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1936年11月25日,德国和日本签订了 《反共产国际协定》,这个协定是在反对共 产主义基础上企图建立一个政治军事同盟。 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 协定》。至此,德意日形成了柏林-罗马-东 京轴心。三国妄图携手瓜分世界。

29、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29、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形成的过程: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6年,日本发生“二· 二六”事件,广田宏毅内阁上 台,确立了天皇制的法西斯军事专政; 1937年,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三)、影响 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推动 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给世界人民带来一、意大利法西斯的上台
1、背景: 一战引发意大利经济、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 民族主义浪潮兴起。 大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极权统治。
2、标志: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专政。
二、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一)原因:
1、历史传统: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在 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形成封建军事性帝国主义特征 和近代天皇制;并制定“大陆政策”为国策。 2、在华盛顿会议上,美日矛盾加剧,日本对 “凡—华”体系的不满;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日本政治危机,, 为摆脱经济危机,转移国内人民视线,对外发 动侵略战争。(主要原因) 4、日本军部中法西斯势力的推动。(直接原因)
3、纳粹体制的特征:以集权为特征,以扩张为目标。 政治:一党专政元首独裁 经济:推行“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实现全民就 业和经济复兴。 思想:宣扬民族共同体理论,强化社会统制,推行排 犹政策。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4、影响
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挑起 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形成原因: (1)根本原因(现实原因): 1929-1933年世界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希望 建立独裁政府 (2)历史原因:德国军国主义的传统以及《凡尔 赛和约》严厉处罚德国,为希特勒煽动民族复仇 主义情绪埋下伏笔。 (3)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它具有种族主义 色彩和侵略特征,希特勒利用民族主义和社会主 义欺骗群众。 2、法西斯上台的标志:希特勒任总理(1933、1)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要大炮不要黄油”
德国成为新的世界大战
欧洲战争策源地
希特勒在阅兵
纳粹党还把国家变成军营,工业生产完全纳 入备战轨道。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实 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德国军 事实力迅速增强。 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已经成为新的世界大战 的欧洲战争策源地。
1936年希特勒在柏林发表演讲
意大利 德国 日本 法西斯党 墨索里尼 纳粹党 希特勒 一战的打击下 1922年10月 进军罗马
内外 政策
对内: 恐怖统 治 对外: 侵略扩 张
影响
严重威 胁世界 和平, 世界大 战一触 即发。
1934年 1929-1933年 希特勒自称为国家元首 经济危机的 打击下 1936年3月 广田弘毅组阁
学习测评
贝尼托· 墨索里尼
Benito Mussolini 1883.7.29~1945.4.28 法西斯主义创始人
3. 垄断资产 Biblioteka 级的扶持。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时间: 1922年10月 2.建立者: 墨索里尼
3.通过什么事件建立的:
进军罗马
4.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夺取政权
5.法西斯政权的特点:
七七事变
日本成为新的世界大战
1915年参与起草“二十一条” 1933年出任外务大臣
1936年3月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亚洲战争策源地
广田弘毅(広田弘毅)
ひろた こうき 1878.2.14~1948.12.23 日本第32任首相
1936年“二二六”兵变出任内阁总理大臣 广田内阁制定确立扩张方向的《国策基准》 参与了所有对华战争扩大化的决策 1946年3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确定为甲级战犯 1948年12月23日被处以绞刑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五分册《第29课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教案及教学反思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五分册《第29课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教案及教学反思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五分册《第29课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二十世纪初期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过程和原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法西斯主义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掌握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过程和原因;3.探究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启示;4.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法西斯主义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社会政治背景和历程;3.意大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社会政治背景和历程;4.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社会政治背景和历程;5.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四、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和研究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对于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采用案例分析和个案教学的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2.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对法西斯主义的理解是什么?”、“为什么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2)讲授通过讲解PPT,让学生了解法西斯主义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同时让学生了解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社会政治背景和历程。

(3)案例分析选取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冈村宁次等重要历史人物,通过个案教学的方法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了解这些人物对法西斯主义的作用和影响。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启示,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5)总结通过收集同学们的讨论意见和思考,对学生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着重突出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3. 查找资料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找资料,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探究能力。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教案示例之二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教案示例之二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第13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教材分析20年代初,墨索里尼首先在意大利建立起了法西斯的恐怖统治。

德国和日本,在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相继建立起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轴心国集团,它们疯狂扩军备战,加紧对外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世界性侵略战争的步伐。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日的打击;希特勒和纳粹党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国会纵火案;德国的扩军备战;日本“二·二六”兵变;《德意议定书》;《反共产国际协定》;轴心国集团。

2.思想教育:①通过德、日建立法西斯专制统治的事实,使学生认识:严重的经济危机必然导致政治危机。

②德、意、日法西斯疯狂扩军备战,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

3.能力培养:①通过学习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德、日两国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进而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历史,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希特勒上台以及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难点:经济危机和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关系。

教学方法综合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意大利最先建立起了法西斯恐怖统治。

一、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统治(板书)(教师先出示下列思考题)①法西斯的由来。

②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党的历史背景。

③墨索里尼建立独裁政权的经过。

④意大利法西斯恐怖统治的情况。

(引导学生按思考题阅读有关课文,然后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最后归纳指出)墨索里尼于1919年建立法西斯党,还建立了武装战斗队。

他为了显示法西斯党的权威与暴力,采用了古罗马高级执政官行使权力时用的“束棒”,作为法西斯党的党徽。

第13课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第13课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第13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打击;希特勒的纳粹党;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国会纵火案;德国的扩军备战;日本“二·二六”兵变;《反共产国际协定》;轴心国集团。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共同特征是代表垄断资本集团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竭力推行侵略扩张。

法西斯政权是最富侵略野心、最反动的独裁政权。

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①通过对“为什么说轴心国集团的形成,世界和平面临严重的威胁?”的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②通过对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的分析,使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培养其认识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引发的。

它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矛盾的发展结果各不相同。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

其它国家情况如何?(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一、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统治1、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党的背景。

意大利在“一战”中虽挤入了战胜国的行列,但分赃最少。

大战后的意大利外债沉重,物价飞涨,工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日增,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不少城市和乡村,工人农民起来斗争,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近于瘫痪的意大利政府面对这种局势束手无策,无力控制局面。

这样就为出现独裁统治提供了有利时机。

墨索里尼趁机组织了法西斯党。

2、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922年10月)法西斯党成立后,意大利经济衰退一天比一天严重,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软弱无能的统治阶级求助于法西斯党,法西斯党为了赢得垄断资本家的支持,疯狂使用暴力手段镇压革命运动,充当垄断资产阶级镇压工人运动的工具,因此得到他们的赏识。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历史特点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也不同。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实行“新政”摆脱了危机;德、意、日则先后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面对危机,各国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1)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逐渐摆脱了危机;(2)英法等国采取与邻为壑、贸易壁垒,加剧了危机;(课本没讲)(3)德国、日本、意大利走上了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今天学习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主要了解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和对外扩张的情况。

)在三个法西斯国家中,意大利早在一战后就出现了经济衰退和政治混乱的严重局面。

最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阅读63页,了解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扩张)1.法西斯是什么意思?(了解)法西斯原意“束棒”,为古罗马执政官出巡时的权利标志。

现在法西斯成了恐怖、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

“束棒”2.意大利法西斯党是在什么背景下,由谁建立的?一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近于瘫痪的意大利政府面对这种局面束手无策,无力控制局面,这样就为出现独裁统治提供了有利时机。

)墨索里尼乘机组织了法西斯党。

墨索里尼的下一个目标是要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3.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墨索里尼“进军罗马”的目的何在?标志:1922年10月,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发动政变;意大利国王授权墨索里尼组阁,(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了。

)目的: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4.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是什么?(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是什么?)对内:实行独裁(恐怖)统治。

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侵略扩张)5.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的意大利法西斯政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对危机?主要表现是什么?面对危机,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墨索里尼企图以对外侵略来转移国内危机,重新瓜分世界的野心更加膨胀,从30年代开始,意大利对外发动了一系列战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及原因、影响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及原因、影响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及原因、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国情不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也不一样。

英、法因封建王朝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采取革命的途径: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革命斗争和议会斗争的手段,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法国: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反封建统一战线,通过革命战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分两步:第一步:13州人民通过武装斗争,打碎了英国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第二步: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通过武装斗争,摧毁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而采取独立战争的途径,因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制度而采取南北战争的途径)俄国、日本因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而采取改革的途径:资产阶级、新兴地主和中下级武士发动倒幕战争,推翻幕府的封建统治,再进行资产阶级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俄国:1689年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农奴制,俄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德、意是因为政治上的分裂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而采取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统一,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分别由普鲁士和撒丁王国通过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统一大业,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习惯上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60年代的改革或统一,习惯上被称作晚期资产阶级革命。

晚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多是自上而下,资产阶级与旧势力达成妥协。

一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二是因为资产阶级时刻提防身后日益强大的无产阶级,与其联合人民群众,不如与旧势力妥协。

因此,俄国、日本、德意志、意大利等国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这对以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对于这些国家,甚至于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造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趋向的不同:一类是美、英、法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较为充分发展。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肖刚)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肖刚)

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937年,德、意、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 东京轴心”形成。
课堂讨论: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闪电部队在前进
空气布满紧张的气氛,大战即将来临, 泪水划过母亲的脸庞,祖国就在身后, 远方传来敌军的 脚步声,大地在颤抖, 是捍卫正义的时候了,热血早已澎湃, 干枯树枝上最后一片树叶被寒风打 落, 闪电撕破了远处承重的黑幕,看,是SS部队在前进。 无论面对风暴或是雪花, 还是太阳对我 们微笑; 火热的白天, 寒冷的夜晚, 扑面的灰尘, 但我们享受着这种乐趣, 我们享受着这种乐 趣。 我们的坦克轰鸣向前, 伴随着阵阵尘沙。 当敌人的坦克露出踪影 我们加大油门全速向前! 我们生命的价值 就是为了我们光荣的军队而战! 为德国而死是至高的荣誉! 伴随着雷鸣般的引擎, 我们在坚实的装甲板后像闪电一般冲向敌人。 与同志们一起向前, 并肩战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 能深扎进敌人的(坦克)队列 面对敌人所谓的屏障 我们给予轻蔑的嘲笑 然后简单的绕过; 如果前 面的黄砂之中, 隐藏的是那炮火的威胁, 我们就找寻自己的道路, 跃上那冲向胜利的通途! 如果 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 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 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 如果我们在劫难逃, 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 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歌词原文(德语) ob\'s stürmt oder schneit, ob die sonne uns lacht, der tag glühend hei?, oder eiskalt die nacht. bestaubt sind die gesichter, doch froh ist unser sinn, ja unser sinn; es braust unser panzer im sturmwind dahin. mit donnernden motoren, so schnell wie der blitz, dem feinde entgegen, im panzer geschützt. voraus den kameraden, im kampfe ganz allein, steh\'n wir allein, so sto?en wir tief in die feindlichen reihn. wenn vor uns ein feindlicher panzer erscheint, wird vollgas gegeben und ran an den feind! was gilt denn unser leben, für unsres reiches heer, ja reiches heer? für deutschland zu sterben ist uns h?chste ehr. mit sperren und tanks h?lt der gegner uns auf, wir lachen darüber und fahren nicht drauf. und droh\'n vor uns geschütze, versteckt im gelben sand, im gelben sand, wir suchen uns wege, die keiner sonst fand. und l??t uns im stich einst das treulose glück, und kehren wir nicht mehr zur heimat zurück, trifft uns die todeskugel, ruft uns das schicksal ab, ja schicksal ab, dann ist unser panzer ein ehernes grab.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29课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29课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第29课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打击和法西斯统治建立之间的关系;知道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基本过程;认识到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危机,德、意、日三国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潮的驱动下,选择法西斯道路,急于通过战争摆脱危机。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三个国家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对内对外政策,引导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民族主义能凝聚本民族力量,抵御外侮,争取和保卫本民族权益,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会导致战乱和倒退;任何民族都应该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应该以对人的价值的高度尊重,彻底清算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民主和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逐步形成的最好的制度和公共生活规则。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的背景2、难点:三个法西斯国家处理经济危机的异同点三、教学过程导入:美国应对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措施是什么?效果如何?对世界有何影响?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同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于己于人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1)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

(2)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特别在舆论导向、劳工运动、权力制衡和发挥人的创造力等方面。

(3)此后,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承担起一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成为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政策取向。

第29课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一、墨索里尼政权1墨索里尼政权产生的背景(1)巴黎和会拒绝战胜国意大利的领土要求,引发了狂热的民族主义浪潮;(2)战后意大利经济萧条,社会动荡;(3)墨索里尼发起的法西斯运动得到国王的支持,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1922年);(4)为摆脱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寻求出路。

2、墨索里尼政权处理经济危机的方式和特点(1)方式:组建工业复兴协会(2)特点:以国家垄断的形式,全面干预经济3、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的实质: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问题:从法西斯政治纲领、主要目标和行动分析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实质?(1)政治纲领:扩张主义,视恢复古罗马帝国为最大心愿。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教案、教学设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使其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认识现实,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2)新课内容:分别介绍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注重史论结合,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
(3)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等,引导学生深入剖析。
(4)课堂小结:总结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影响。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书面测试、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历史博物馆,加深对德意日法西斯主义历史的了解。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1.德国:以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为例,分析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如经济大危机、政治不稳定等。讲解纳粹党的政治主张、宣传手段以及民众的支持原因。同时,介绍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后的对外政策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相互依存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然而,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世界经济组织与国际贸易规则的缺失,威胁着脆弱的国际新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时从世界经济大危机开始的。

1929—1933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求解困之道。

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调整了19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经济政治,尝试发挥国家在经济与社会中的调控作用。

与此同时,意、日、德三国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体制,走上了对内独裁与对外扩张之路。

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

教学目标:
1、知道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希特勒和纳粹党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日本军部法西斯上台的重要过程;理解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打击和法西斯统治建立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德、意、日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使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2、通过德、日建立法西斯专制统治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必然导致政治危机;通过学习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德、意、日在建立法西斯政权的方式上的差异,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太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3、学会认识一战对战败国和战胜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都造成了破坏作用,培养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深刻理解和平安定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性;德、意、日法西斯疯狂扩军备战,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要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在当今世界,战争仍然存在,并对全球产生了震荡。

重点: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难点:经济危机和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关系。

导入: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历史特点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也不同,美国总统罗斯福通过实行“新政”,用国家干预的方式,摆脱了经济危机。

相反,德、意、日则先后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比你高再次把整个世界拖入了战争的深渊。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党的背景。

一战之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英、法、美三大国操纵下建立的,虽然意大利同为战胜国,但是分得的利益是很少的。

分赃不均是一战后短暂稳定又重陷混乱的重要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意大利的经济影响很打,战争中意大利死伤220多万人,外债沉重,物价飞涨,工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日增,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群众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城乡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这种局势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

当时的意大利中央政府近于瘫痪,无力控制这种局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墨索里尼乘机建立了法西斯党。

2、墨索里尼建立独裁政权的经过。

法西斯党成立后,意大利经济衰退一天比一天严重,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软弱的统治阶级求助于法西斯党。

法西斯党为了赢得垄断资本家的支持,疯狂地镇压革命运动,充当
垄断资产阶级镇压工人运动的工具,垄断资产阶级给予墨索里尼支持与资助。

到1922年,法西斯党已成为意大利拥有武装党徒的第一大党。

墨索里尼认为,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时机已到。

(阅读教材关于墨索里尼上台后的举措的文字,公开宣扬“世界是属于法西斯的,民族的扩张是一种生命活力的表现”。

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扩张的特征。

3、意大利法西斯对内对外政策。

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殖民地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在国内主要是以国家垄断的形式,全面干预经济发展。

意大利很想把触角伸向巴尔干和多瑙河流域,这就与英、法、德帝国主义利益相冲突。

意大利是一个贫弱之国,无力与英、法、德相抗衡,它在欧洲的侵略意图只好忍痛作罢。

于是就把侵略的主要方向转指非洲。

从30年代开始,意大利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战争。

二、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4年的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战争。

伴随这些战争的胜利,日本民众对军国主义的热爱达到了狂热化的程度,军部势力日益膨胀。

1、日本法西斯独裁统治建立的背景
a、一战后,日本社会动荡;
b、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C、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却增强了军国主义的势力。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紧缺,再加上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这次经济危机对它的打击就更显得严重。

1931年经济危机发展到最严重的地步。

日本政府加强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大军事支出和军事订货,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的利润。

电力、化学、钢铁、煤炭和造船等行业更加依靠国家政权和军事部门的支持,大力发展与军事有关的新工业、新产品,使得原本军国主义传统浓厚的日本社会更加军国主义化。

在这种形势下,法西斯势力乘机发展。

2、日本法西斯的建立。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6年2月,二二六事变;3月,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标志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二二六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在日本发生的1483名陆军青年军官反叛的事件,是一次由皇道派军人发动的未遂军事政变。

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军队内部的斗争相当严重,对于政治的看法也不同,事件发生的前夕,军队内部主要分为“皇道派”与“统制派”。

“皇道派”认为日本天皇已经被“周边的坏人”所包围,无法知道民间疾苦,所以必须起来“清君侧”,废除内阁,让天皇直接成为类似希特勒这种军事独裁者。

二派的政治看法完全不同,目的却都是想要将日本进一步转型为法西斯战争机器国家,是对“大正民主时代”精神的一种反制。

政变失败替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清理敌对的皇道派陆军军人政治势力,方便了统制派将日本推向军国主义和对外全面侵略的方针。

)
认识: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扩张——这也是日本法西斯的特点。

三、德国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
1、分析经济危机对德国形成的严重打击:
由于一战后,德国海外殖民地全部丧失,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又不能以关税壁垒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更加沉重。

(回顾《凡尔赛合约》的签订,对德国造
成了什么影响。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危机对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打击也影响到了德国的国外贸易以及经济发展。

20世纪20年代下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威斯计划后大量流入德国的英、美资本。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美抽走大量资本,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使德国成为首批牺牲者而很快卷入危机。

(可展示危机发生后对德国的严重打击的图片资料。


危机进一步加重了德国的生存危机,社会分化严重,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恶性膨胀。

德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为希特勒与纳粹党所利用。

(简单介绍希特勒的生平以及纳粹党的发展历史。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德国成为首批牺牲者而很快卷入危机。

由于德国是战败国,既丧失了全部殖民地,又不能以关税壁垒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因此,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

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人们对现实和《凡尔赛合约》的不满,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煽动民族复仇情绪,骗取了社会各阶层日益广泛的支持,势力大增。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2、纳粹党和希特勒在德国的统治。

对内,政治上确立了一党专制元首独裁;经济上,推行“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同时,推行排犹政策。

对外,以扩张为目标,希特勒疯狂扩军备战,提出“要大炮不要黄油”的反对口号,发展军火工业,使德国经济走上战争轨道。

具体表现为:一党专制元首独裁;国民经济军事化;宣扬民族共同体理论;推行反犹政策。

课堂小结: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的打击了德意日资本主义国家,导致了这些国家严重的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政局动荡不安,各国法西斯势力乘机发展。

为摆脱经济危机,垄断资产阶级需要一个对内镇压革命,对外侵略扩张的强有力的政权,德、意、日法西斯应运而生。

法西斯政权在各国的建立,给本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

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全面爆发的呢?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下场又如何呢?下一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