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4306篇)

合集下载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2、在以下哪个时期,中国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文化体系?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3、以下哪个选项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标志之一?A、井田制B、均田制C、屯田制D、租庸调制4、以下哪位学者被誉为“地理学之父”?A. 埃拉托斯特尼B. 埃里希·赛义德C. 马尔萨斯D. 查尔斯·达尔文5、以下哪个城市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著名的“千湖之市”?A. 武汉B. 成都C. 重庆D. 拉萨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丝绸之路起源于汉代,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

B.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今天的西安),终点是罗马。

C.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还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D. 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和宗教交流。

7、以下哪个时期被称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形成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唐宋时期8、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B、南方气候适宜,土地肥沃C、唐朝中叶后,北方大量人口南迁D、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9、以下哪个朝代被史学家称为“封建社会的成熟期”?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10、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

B. 丝绸之路的主要货物有丝绸、瓷器、茶叶、铜铁器等。

C.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罗马,途经中亚、西亚。

1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华民国国父”?A. 孙中山B. 康有为C. 梁启超D. 谭嗣同1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理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B、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基地C、新疆地区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D、青藏高原是中国古代“世界屋脊”13、以下哪个朝代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A. 唐朝B. 宋朝C. 辽朝D. 隋朝14、以下哪个朝代被称为“丝绸之路的起点”?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15、下列哪个朝代完成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修建了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16、以下哪个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A. 西伯利亚平原B. 黄土高原C. 阿尔卑斯山脉D. 青藏高原1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青铜器18、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D. 宋太祖建立宋朝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青铜器20、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火药B. 指南针C. 活字印刷术D. 磁悬浮列车21、下列哪一项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A. 长平之战B. 巨鹿之战C. 马陵之战D. 桂陵之战2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错误的是:A. 商周时期,城市以防御为主要功能,形成城堡式布局。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考前复习题集及答题解析(共60套)第 (40)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考前复习题集及答题解析(共60套)第 (40)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新阶段指的是()A、无产阶级自觉的政治与经济斗争阶段B、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进入有科学革命理论指导的阶段C、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阶段D、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进入暴力革命的阶段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一个划时代事件。

如果说此前阶段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基本上还是处在自发的、分散斗争阶段,那么此后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无产阶级的政治与经济斗争更加有组织性和明确的目的性了。

因此B项是正确的。

A项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之前就已经形成了;C项当时还未出现,因为马克思主义还要经历一个逐渐被工人运动认识和接受的过程;D项是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其经验之后提出的论断,而它的实践则是2.成吉思汗的历史业绩是()A、起兵反抗辽的压迫B、建立蒙古政权C、定国号为元D、灭亡南宋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B【解析】:3.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A、人均耕地占有量逐年下降B、东部有众多荒地未经开垦C、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高D、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逐年下降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A本题考查我国农业发展的综合知识,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均耕地面积的下降,未开垦的荒地很少且处于偏远地区。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林肯是民主党人B、林肯是北方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C、林肯曾任美国总统D、林肯遇刺身亡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A【解析】:【解题指要】本题所列四个选项中,主要干扰项是B。

因为林肯曾任总统、遇刺身亡这些史实通常考生都会记得比较清楚;而对代表北方资产阶级民主派利益的并不是民主党,而是共和党这一点却容易记不清;进而对林肯到底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发生疑问。

成人高考历史地理综合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历史地理综合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历史地理综合试题及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 )①大泽乡起义②四面楚歌③约法三章④巨鹿之战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①④③②2.“安史之乱”主要反映了 ( )A.人民群众与统治阶级的矛盾B.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矛盾C.中国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D.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3.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B.用人不当C.大地主、大官僚的强烈反对D.危害了人民的利益4.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是 ( )A.杯酒释兵权B.推行郡县制C.实行三省六部制D.实行行省制5.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的是 ( )A.原始平等的生产关系B.奴隶制剥削关系C.封建性的生产关系D.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6.清政府设置台湾府是在 ( )A.1661年B.1662年C.1683年D.1684年7.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 )A.反封建的农民起义B.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农****动C.反对殖民侵略的农民起义D.反封建反侵略的农****动8.较先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9.中国同盟会是一个 ( )A.农民阶级政党B.资产阶级团体C.资产阶级政党D.无产阶级政党10.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 )A.辛亥革命中B.五四运动中C.国民大革命运动中D.新文化运动中11.确立党对军队领导的事件是 ( )A.八七会议B.南昌起义C.三湾改编D.井冈山会师1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是 ( )A.实现工业化B.实行三大改造C.制定宪法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13.林肯颁布的重要文献是 ( )①《独立宣言》②《****宣言》③《宅地法》④《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A.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14.俄国十月革命较先取得胜利是在 ( )A.彼得格勒B.莫斯科C.明斯克D.基辅15.一战后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条约是 ( )A.《凡尔赛和约》B.巴黎和约C.《限制海军军备条约》D.九国公约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 )A.实行固定的粮食税B.实行全面没收私人资本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实行商品买卖17.通过慕尼黑协定,德国吞并了 ( )A.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B.整个捷克斯洛伐克C.奥地利D.波兰1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丘吉尔的共同活动有 ( )①发表《大西洋宪章》②参加德黑兰会议③参加开罗会议④同意建立联合国⑤发表波茨坦公告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19.标志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百年历史结束的事件是( )A.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后,埃及获得真正的独立B.1962年,法国被迫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C.“非洲独立年”的出现D.1990年3月,纳米比亚宣布独立20.苏联存在的时间是 ( )A.1917—1991年B.1921—1991年C.1922—1991年D.1922—1990年21.小明1986年10岁时第几次观察到著名的哈雷彗星,当他第二次再看到哈雷彗星时,他的年龄应该是 ( )A.86岁B.36岁C.45岁D.20岁22. 下列四天中,符合“太阳直射点正在北移,但仍在南半球”这一事实的是 ( ) A.元旦B.国际劳动节C.国际儿童节D.我国国庆节23.下列气候类型中,由于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有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24.三种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下列中的 (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蒸发和降水D.入渗和蒸腾25.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26.铺设青藏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 )A.空气稀薄B.太阳辐射强C.多冻土层D.气温低,日较差大27.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 ( )A.干旱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B.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分界线C.农业区与牧区的分界线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28.下列地区中,湖泊数较多的是 ( )A.青藏高原B.东非高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D.云贵高原29.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到埃及,较短的海上运输线经过 ( )A.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B.开普敦附近、印度洋、红海C.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D.莫桑比克海峡、苏伊士运河30.下列地区中,在一年之中每天正午时物体的日影总是朝北的是( )A.南回归线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C.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D.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地区31.下列的太阳活动,发生在光球层的是 ( )A.太阳风B.耀斑C.太阳黑子D.日珥32.下列的人口密集地区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数目较多的是 ( )A.东亚B.南亚C.北美D.西欧33.下列省级行政区中,煤炭和石油资源都较丰富的是 ( )A.辽宁、山东B.山西、云南C.山东、内蒙古D.广西、贵州34.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欧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迁入区B.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迁入区C.西欧、北美由人口迁入区变为迁出区D.人口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35.长江干流沿岸分布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是下列中的 ( )A.昆明、贵阳B.重庆、西宁C.南京、上海D.成都、长沙36.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太阳辐射C.降水D.海陆分布37.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板块张裂活动形成的是 ( )A.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B.喜马拉雅山C.东非大裂谷D.太平洋38.苏轼诗“雨前已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高起本文科)历史地理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高起本文科)历史地理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A、指南针B、火药C、印刷术D、造纸术2、秦朝统一后,规定全国统一的度、量、衡制度,统一车轨、驰道,书同文,行同伦。

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 消除文化差异B. 巩固国家统一C. 强化君主专制D. 发展社会经济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A.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B. 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物种交流C. 导致了大量美洲原住民的死亡D. 立即引发了工业革命4、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中国古代历史上,元朝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

下列关于元朝时期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B.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C. 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重要表现D. 海上丝绸之路因元朝的禁海政策而中断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 最早的纸张出现在唐朝C. 西汉时期已广泛使用纸张D. 宋朝时,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入欧洲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长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B. 长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C. 明长城是现存长城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段D. 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8、中国历史上,唐朝和宋朝是两个重要的朝代,它们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和变化。

下列关于唐朝和宋朝的表述,正确的是: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则废除了丞相制度B.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则发展了海外贸易C. 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宋朝则创立了八股取士制度D. 唐朝的诗歌繁荣,宋朝的宋词和散文也有很大发展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火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青铜器10、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是下列哪个城市?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杭州11、下列哪一项战役发生在三国时期,并且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2、以下哪个地区不属于中国四大高原?B. 云贵高原C. 黄土高原D. 青藏高原13、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北部边防,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2025年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2025年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5年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下列哪个古代文明最早创造了楔形文字?A. 古埃及文明B. 古巴比伦文明C. 古印度文明D. 古中国文明答案:B解析:楔形文字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今伊拉克境内)的苏美尔人创造的,后来被古巴比伦人继承和发展。

古埃及文明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古印度文明创造了梵文,而古中国文明创造了甲骨文和金文等。

因此,最早创造楔形文字的是古巴比伦文明,故选B。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下哪项不属于这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实行分封制D. 统一文字答案:C解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推行郡县制(A)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统一度量衡(B)和统一文字(D)则是为了加强经济和文化上的统一。

而实行分封制(C)是西周时期的制度,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相悖,因此不属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故选C。

3、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地动仪D. 印刷术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动仪虽然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由张衡创制,用于监测地震方向,但它并不属于四大发明之列。

因此,正确答案是C。

4、关于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的演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商朝的都城布局以宫殿区为中心,周围分布手工业作坊区B. 周朝的都城布局采用了严格的里坊制C. 秦朝的都城咸阳采用了中轴线对称布局D. 唐朝的长安城首次出现了市、坊分离的布局答案:C解析:A项错误,商朝的都城布局虽然以宫殿区为中心,但手工业作坊区并不一定围绕宫殿区分布,有的作坊区可能远离宫殿区。

B项错误,严格的里坊制是在唐朝长安城才得到充分体现的,周朝的都城布局并未采用这种制度。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高起本文科)历史地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高起本文科)历史地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以下哪个时期,我国古代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问世?A、商朝B、周朝C、秦朝D、汉朝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经济重心南移始于唐朝,完成于南宋B.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气候、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C. 经济重心南移使得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D.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北方地区逐渐衰落3、下列哪个地理现象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A. 昼夜更替B. 四季变化C. 海洋潮汐D. 黄河泛滥4、下列哪项地理现象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特点相符?()A. 黄河下游的“地上河”B. 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C. 河南省的伏牛山区D. 云南省的滇池5、以下哪个朝代的都城位于今天的西安市?A. 唐朝B. 秦朝C. 汉朝D. 隋朝6、以下哪位地理学家被誉为“地理学之父”?A. 埃拉托斯特尼B. 帕拉塞尔苏斯C. 马尔萨斯D. 亚里士多德7、以下哪个朝代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时期?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8、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统一六国C、汉朝建立D、唐朝盛世9、以下哪位学者被誉为“中国地理学的奠基人”?A. 竺可桢B. 胡焕庸C. 谭其骧D. 张其昀10、数字“1689”在中国近代史上与某一不平等条约密切相关,该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尼布楚条约》11、下列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天可汗”,并开创了唐朝的盛世?A、唐太宗B、唐玄宗C、武则天D、唐高祖12、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A. 北京B. 西安C. 罗马D. 开罗13、唐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日益密切。

下列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B. 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并撰写了《大唐西域记》C. 唐朝与非洲的交往非常频繁D. 唐朝的对外交往具有双向性,既传播文化,又吸收外来文化1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之成为可广泛传播的技术。

成考历史地理成人高考(高起本文科)试题与参考答案

成考历史地理成人高考(高起本文科)试题与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千古一帝”?A、秦始皇B、唐太宗C、成吉思汗D、康熙皇帝2、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制度?A、科举制B、郡县制C、分封制D、议会制3、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国近代启蒙之父”?A. 康有为B. 梁启超C. 鲁迅D. 毛泽东4、以下哪个朝代在农业发展中推广了“屯田制”?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5、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地理知识表述错误的是:A、长城的东起点是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四川盆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称为“天府之国”。

C、江南地区因其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被称为“水乡”。

D、中国的地理分界线中有“秦岭-淮河线”,这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6、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天府之国”?A、苏州B、杭州C、成都D、南京7、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春秋五霸之一?A. 孔子B. 孟子C. 齐桓公D. 晏子8、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A、商汤革命B、周武王伐纣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设立郡县制9、以下哪个地理现象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最为贴切?A. 黄河的汛期B. 长江的枯水期C. 河南的冬季D. 黑龙江的封冻期10、以下哪个选项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历史地理著作?A、《史记》B、《汉书》C、《水经注》D、《山海经》11、以下哪个地理现象属于海陆间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A. 地下水蒸发B. 雨水径流C. 冰川融化D. 海水蒸发12、关于我国古代地理学的著作,《山海经》主要记录了哪些内容?A. 天文、气象B. 交通运输C. 山川地理、神话传说、民俗风情D. 历史事件13、以下哪个朝代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分裂”?A. 魏晋南北朝B. 唐宋C. 五代十国D. 辽金宋14、以下哪个朝代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北京?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5、下列哪个地区被称为“中国的乌克兰”?A. 内蒙古自治区B. 黑龙江省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 吉林省1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说法,正确的是:A. 指南针最初被用于航海活动是在唐朝时期。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3964篇)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3964篇)

2019年国家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19世纪末,日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是( )A、山东B、长城以北C、福建D、广东>>>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2.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压控制的地区,容易形成降水B、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降水稀少C、沿海地区的山地必然多雨D、信风控制的地区必然降水少>>>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以及有关降水成因的知识。

凡是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水汽容易凝结,易成云致雨,形成上升气流的原因有:低气压、山地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锋面活动等,这些地区如气流中含有水汽,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容易形成阴雨天气。

高压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干燥,降水机会少。

沿海地区的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燥。

信风控制的地区,源于高压区或内陆地区的气流干燥,不易形成降水,但源于海洋的气流湿润,会形成降水。

答案选B。

3.下列洋流属于西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的是( )A、加那利寒流B、日本暖流C、墨西哥湾暖流D、莫桑比克暖流>>>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大洋洋流的空间分布等知识,以及空间想象和判断能力。

解题时,根据试题中“西半球”这个条件,可以排除加那利寒流、日本暖流、莫桑比克暖流。

所以,唯有C选项正确。

4.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粮食增产的有效途径是( )A、大面积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B、增加农业补贴,提高化肥和农药施用量C、科技兴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引进市场机制,发展订单农业>>>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粮食生产状况。

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我国的耕地面积少,可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不多,且集中在边远地区,要提高粮食产量,只有走科技兴农之路,提高单产来实现,因此C选项正确。

5.下列口号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B、还我青岛C、惩办卖国贼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分析题,考生只要准确掌握五四运动的性质,就容易选对答案。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以下哪个朝代被称为“唐朝”?A、汉B、晋C、唐D、宋2、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东方的伏尔泰”?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谭嗣同D. 郑观应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B.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C.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 丝绸之路主要运输的是茶叶和丝绸5、以下哪个朝代在地理上实现了对中国版图的统一,并开创了“盛世”?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6、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A、商汤灭夏B、周武王伐纣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开疆拓土7、下列关于中国历史地理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山脉纵横,地形复杂,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地形格局”B. 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形成了“水乡泽国”的景观C. 气候多样,植被丰富,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的生存D. 气候带划分明显,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俱全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B. 秦朝时期实行的是郡县制C. 唐朝时期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D. 宋朝时期实行的是行省制9、以下哪位古代地理学家被誉为“中国地理学之父”?A. 僪班固B. 贾思勰C. 贾耽D. 沈括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理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A.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被称为“中原”B.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C.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D. 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布最广1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山海经》中有古代的地理知识,并附有地图B.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著作,详细记载了河流和地理现象C. 《大元一统志》是元代编纂的全国性地理志书,被誉为“地理学之宝”D.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代地理学家顾祖禹所著,主要记录了古代行政区划和地方利弊12、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是 ( )A. 丞相权力不断得到加强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C.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D. 民主思想逐渐得到发展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指南针B. 造纸术C. 印刷术D. 瓷器E. 火药14、以下哪个地区被称为“天府之国”?A. 长江中下游平原B. 四川盆地C. 黄河中游平原D. 珠江三角洲15、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含解析共13套 (6)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含解析共13套 (6)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半岛中,自然带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主的是( )A、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B、印度半岛、山东半岛C、印度半岛、巴尔干半岛D、伊比利亚半岛、雷州半岛>>>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一是考查世界自然带的分布,二是考查主要岛屿的位置。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沿岸是该气候和自然带的主要分布区,A选项中的伊比利亚半岛和亚平宁半岛均位于地中海沿岸,故A选项正确。

2.下列洋流属于西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的是( )A、加那利寒流B、日本暖流C、墨西哥湾暖流D、莫桑比克暖流>>>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大洋洋流的空间分布等知识,以及空间想象和判断能力。

解题时,根据试题中“西半球”这个条件,可以排除加那利寒流、日本暖流、莫桑比克暖流。

所以,唯有C选项正确。

3.“西出阳关无故人”,离阳关最近的我国古代艺术宝库是( )A、龙门石窟B、莫高窟C、云冈石窟D、麦积山石窟>>>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主要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

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莫高窟在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在山西大同,麦积山石窟在甘肃天水。

只有敦煌莫高窟与阳关同处于甘肃西北,二者距离最近。

B项正确。

4.图8-4显示的是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B、玉米、小麦、水稻C、水稻、小麦、玉米D、水稻、玉米、小麦>>>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解题指要】本题考查了我国农业生产中谷物种植业的地域分异规律,解决问题需要对柱状统计图准确分析、解读。

首先从图中可知,已知的三个省份分别位于我国的东北(吉林)、南方(江西)、华北(河南)地区,且各省的谷物种植面积均有一种占有绝对优势。

成考历史地理成人高考(高起本文科)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成考历史地理成人高考(高起本文科)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中国古代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A. 西安至洛阳的陆路交通B. 洛阳至长安的陆路交通C. 汉朝时期经中亚通往西亚、南亚以及欧洲、非洲的陆上贸易路线D. 汉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夏朝的都城最早定在阳城B. 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最后定都于殷C. 周朝的都城是镐京,又称丰京D. 东汉的都城从洛阳迁移至长安3、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B. 秦始皇在位时期,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导致文化衰退D. 秦始皇去世后,秦朝迅速灭亡,被汉朝取代4、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史圣”?A、司马迁B、班固C、范晔D、司马光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地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A. 《山海经》记载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B. 《水经注》详细描述了我国河流的走向和地理环境C. 《大唐西域记》主要记录了唐代与西域地区的交流D. 《徐霞客游记》记录了徐霞客的旅行经历和地理观察6、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古代地理学著作?A、《山海经》B、《水经注》C、《史记》D、《天工开物》7、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A. 北京B. 西安C. 南京D. 杭州8、以下哪位学者被誉为“地理学之父”?A、亚历山大·洪堡德B、卡尔·李特尔C、亚历山大·冯·洪堡德D、卡尔·李特9、以下哪个城市被称为“东方巴黎”?A. 上海B. 广州C. 成都D. 西安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错误的是:A. 以小农经济为主导B. 农业生产工具以铁犁牛耕为主C. 农业生产重视水利工程D. 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为主,忽视经济作物的发展1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D. 唐太宗实行科举制度12、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历史四大发明之一?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13、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秦朝统一六国B、汉朝建立C、唐朝的建立D、元朝的统一14、关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丝绸之路起源于秦朝,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交通要道B.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的交通要道,以陆路为主C. 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朝,主要贸易商品是丝绸、茶叶和瓷器D.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交通要道,以海上航线为主15、以下哪个地理现象与我国气候特点关系最密切?A. 撒哈拉沙漠的形成B.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C. 黄河的形成D. 北极圈的形成16、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实施D. 唐朝设立科举制度1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均田制B. 唐朝时期实行租庸调制C. 宋朝时期实行两税法D. 明清时期实行一条鞭法18、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19、以下哪个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A. 陕西省B. 四川省C. 山东省D. 广东省20、以下哪个地理现象不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A.昼夜更替B.太阳的东升西落C.五带的划分D.地球的时差21、以下哪个古代文明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A. 埃及文明B.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C. 印度文明D. 阿兹特克文明22、下列关于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中心。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考前复习题集及答题解析(共60套)第 (6)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考前复习题集及答题解析(共60套)第 (6)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许多民用工业。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民用企业是()A、轮船招商局B、江南制造总局C、发昌机器厂D、同文书局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A【解析】: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比较容易排除;发昌机器厂、同文书局都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纯粹是商办企业,也容易排除。

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2.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A、《时务报》B、《新民丛报》C、《民报》D、《新青年》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C【解析】:【解题指要】这是一道知识记忆题,所列四种刊物在近代中国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它们各自发挥的作用,我们应该有所了解。

《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它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促进了变法运动的发展。

《新民丛报》是立宪派(也就是后来的保皇派)在日本创办的报刊,它早期广泛宣传了西方社会政治学说;《民报》创刊后,就立宪改良还是民主革命的问题,与《新民丛报》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刊,也是同盟会的机关报,它广泛宣传了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3.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的斗争B、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战火波及亚、非、欧、美四洲C、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D、使国际关系出现了新的格局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宏观理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性质,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摧毁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打垮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4.我国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为水源的灌溉农业区是()A、渭河平原B、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D、河套平原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我国农业生产的知识,在我国西北地区,水源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制约性因素之一,一些灌溉农业区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为水源发展,河西走廊的农业生产依赖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及地下水灌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农业生产是引黄河水灌溉生产,故应选C。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含解析共13套 (1)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含解析共13套 (1)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 )A、李贽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以上四部历史文献在我国宪政建设历程中都有重要影响,其内容和性质我们应该掌握。

《钦定宪法大纲》是晚清预备立宪时清政府颁布的,它规定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不再是“神授”的,而是法律规定的。

1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1949年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唐朝以后50年里,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顺序是( )A、后唐、后梁、后晋、后汉、后周B、后唐、后梁、后汉、后晋、后周C、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后汉D、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4.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少数民族是( )A、回纥B、突厥C、契丹D、吐蕃>>>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最新版成人高考大纲中提到的唐代少数民族只有两个:吐蕃和回纥。

吐蕃的知识要点是文成公主与松赞于布成婚及汉藏经济文化交流。

回纥则出兵帮助唐朝将领郭子仪、李光弼收复长安、洛阳,平定“安史之乱”。

正确选项为A项。

突厥根本未出现在新教材中,契丹为五代和北宋时期建立辽国的民族,两者均不应选择。

5.能够比较准确地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特点的是( )A、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独占鳌头B、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者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D、两极格局的形成>>>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特点的准确把握。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

2019年国家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于( )A.1864年B.1866年C.1870年D.1871年>>>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2.周围与五个大洲相邻的大洋是( )A、太平洋、北冰洋B、大西洋、太平洋C、印度洋、大西洋D、北冰洋、印度洋>>>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的基础知识。

北冰洋周围只有亚洲、欧洲、北美洲三个大洲;印度洋周围有亚洲、非洲、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四个大洲;只有太平洋和大西洋周围各与五个大洲相邻,太平洋周围有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西洋周围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

故正确选项为B。

3.文革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是( )A.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4.李自成起义的水平高于古代历代农民起义,最主要的理由是( )A、参加起义军的人数最多B、坚持斗争的时间最长C、起义中建立了农民政权D、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这道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的历史理论水平。

发生在封建时代的农民起义,就其性质而言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各个时期的农民起义又各有特点,表现出逐渐进步的趋势。

明朝末年发生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这是前所未有的农民起义纲领和口号。

这个口号的意义在于它提出了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方面的要求,这是反对封建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要求,因此表现出李自成起义水平高于历代农民起义。

其他选项如起义军人数多、斗争时间长、建立了农民政权等也是高水平农民起义的表现,这些在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中都曾经出现过,并不5.一艘船只将从新加坡港起程,选择捷径至地中海沿岸,它将经过的海上咽喉要道有:①马六甲海峡②霍尔木兹海峡③苏伊士运河④直布罗陀海峡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重要的海上航线,需要对海陆分布、主要海峡等分布有清楚的记忆方可做答。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3566篇)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3566篇)

2019年国家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读图7-2“西气东输”示意图按能源分类,天然气资源属于( )①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②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③不可再生的能源④二次能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能源分类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天然气等石化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能固定下来的太阳能;该能源消耗以后,短期内无法恢复,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故B选项正确。

2.对比图幅相同、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图,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比例尺大,包括的范围小B、比例尺大,包括的范围大C、比例尺小,内容越详尽D、比例尺小,包括的范围小>>>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地图上比例尺的知识,当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图上包括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图上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

3.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的斗争B、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战火波及亚、非、欧、美四洲C、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D、使国际关系出现了新的格局>>>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宏观理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性质,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摧毁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打垮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4.我国人均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 )A、黄河流域B、塔里木河流域C、海河流域D、淮河流域>>>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一个地区人均水资源是否紧缺取决于三大要素的匹配关系:一是由降水空间分布决定的水资源总量高低,二是地区内人口密度的大小,三是区域内工农业生产用水量的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于( )A.1774年B.1775年C.1776年D.1777年
>>>
【答案】:B
【解析】:
10.太平天国发生天京变乱的原因,主要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答案】:C
【解析】:
天京变乱的原因主要应该从太平天国内部去找。太平天国内部矛盾由来已久,定都天京后,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太平天国领导者很快封建化,享乐思想、宗派主义等思想日益滋长,内部矛盾更加尖锐,结果酿成了天京变乱,太平天国走向衰亡。天京变乱和清政府没有太大关系;西方列强这时基本采取的是观望政策,企图从这场战争中捞取更多好处。
17.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一诗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答案】:C
【解析】:
此题类似史料分析题,解题方法有很多种。首先是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此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台湾被迫离开祖国怀抱的悲愤心情。其次,诗中有“去年今日割台湾”一句,描写的就是日本割占台湾这一让中国人民痛心的事情,读懂了这首诗,问题也就解决了。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的自治领出现了( )A.反英运动B.分离运动C.独立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
【答案】:B
【解析】:
13.清政府决定向英法等国"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是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
4.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A、90°W,90°S
B、80°E,30°N
C、10°E,0°
D、180°,60°N
>>>
【答案】:C
【解析】:
该题的关键在于对“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理解,需要考生熟悉地球的大小、结合地球自转中不同纬度线速度不同的规律得出结论——赤道上的点一天内随地球自转行进4万千米。答案选C。
31.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与下列各项要素成正比的是( )
A、太阳高度角
B、各地纬度位置
C、大气的厚度
18.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这是因为( )
A、国民党失败已成定局
B、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D、资产阶级开始向党发动进攻
>>>
【答案】:C
【解析】:
【解题指要】这是一道知识记忆题,主要考查有关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一些知识。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根据中国共产党地位的变化(即将成为执政党),提醒全党同志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
【答案】:D
【解析】:
30.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提出了一系列变革主张,这些主张包括(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答案】:D
【解析】: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他们主张学习西学、振兴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为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变法理论,他们也不可能提出完整的宪政纲领。
A、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B、”
>>>
【答案】:A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对“君主立宪制”有准确的理解。所谓“君主立宪制”,首先要有君主存在,但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和法律的制约。如此说来,无论是处死查理一世,还是成立共和国,抑或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时期,都没有君主在位;因此选项B、C和D都可以被排除,只有A项是正确答案。
3.17世纪在英国,结成同盟共同反对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是( )
A、工人和农民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D、新贵族和自耕农
>>>
【答案】:C
【解析】:
本题旨在帮助考生掌握17世纪英国革命的特点,即资产阶级是和新贵族结成同盟,共同掀起反对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革命。掌握了这一点,对英国革命的方式、过程以及结局也就容易理解了。这道题有一定难度,解答时可采用排除法:首先可排除选项A,因为17世纪英国还没有形成工人阶级;根据同样道理,选项B也可以被排除;选项D所指新贵族和自耕农都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17世纪英国革命是一场推翻封建王朝,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资产阶级革命,因此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应该是当时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这样选项D也可以被排除;选
19.在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时,"中间分子"指的是( )
A、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C、地主阶级
D、小资产阶级
>>>
【答案】:B
【解析】:
20.《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哪一组织起草的纲领( )A.共产主义者同盟B.国际工人协会C.共产国际D.正义者同盟
>>>
【答案】:A
历史概念清楚、准确,是解题的关键。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而不是已经解体,所以选项A虽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开始发生变化,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民族矛盾逐步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阶级矛盾依然存在,有
25.隋朝大运河从北到南四段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14.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
A、安庆军械所
B、天津制造局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
>>>
【答案】:A
【解析】:
15.下列口号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还我青岛
C、惩办卖国贼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答案】:D
【解析】:
这是一道比较分析题,考生只要准确掌握五四运动的性质,就容易选对答案。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因此,五四运动具有彻底的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B、C选项均只表现了五四运动性质的一个方面,只有D选项比较完整地概括了五四运动的性质。
5.下列欧洲旅游景点与其所在国家组合正确的是( )
A、巴特农神庙——希腊
B、水城威尼斯——西班牙
C、卢浮宫——英国
D、峡湾海岸——法国
>>>
【答案】:A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欧洲著名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知识。欧洲旅游资源丰富,如南欧海滨有阳光灿烂的沙滩浴场,北欧有挪威曲折幽深的峡湾式海岸,以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意大利的古斗兽场、法国的卢浮宫、奥地利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等,均是旅游者向往的景点。本题答案选A。
11.鸦片战争后,魏源撰写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瀛寰志略》
C、《康輏纪行》
D、《资政新篇》
>>>
【答案】:A
【解析】:
这是一道简单的知识记忆题。《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作,它介绍了西方历史地理知识,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其他选项应该很容易被排除。值得留意的是《资政新篇》,它是太平天国领袖之一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2.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地位完全确立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伊犁条约》
>>>
【答案】:C
【解析】:
【解题指要】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近代不平等条约危害的认识和比较分析的能力。《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伊犁条约》比较容易被排除。
2019年国家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风声鹤唳”的成语出自(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
【答案】:C
【解析】:
“风声鹤唳”的成语出自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战役淝水之战。当时,统一了北方的氐族前秦皇帝苻坚发兵进攻东晋;东晋兵虽少,但采取集中优势兵力作战的巧妙策略,利用前秦兵半渡淝水之际,猛烈反击;秦兵一败涂地,纷纷逃跑;晋兵乘势追杀;秦兵闻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兵追来,拼命四散逃亡,东晋以少胜多。本战役中还有一个成语是“草木皆兵”,说的是秦兵在逃跑过程中望见山上的草木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说明了前秦败兵的狼狈状态。该成语也要一并记住。选项中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均发生在东汉末年,巨鹿之战发生在更早的楚汉战争时期,均不在被选择之
D、德国
>>>
【答案】:D
【解析】:
8.下列未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河湖是( )
A、洞庭湖
B、雅鲁藏布江
C、青海湖
D、额尔齐斯河
>>>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以及我国河湖的分类。“参与海陆间循环”可解读为分类属于外流河湖。故答案选C。洞庭湖与长江相连,属于太平洋水系;雅鲁藏布江属于印度洋水系;额尔齐斯河属于北冰洋水系;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属于内陆湖,未参与海陆间循环,因此C选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