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课题:《凤阳花鼓》

教材版本: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下册

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具准备:铃鼓钢琴多媒体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学唱《凤阳花鼓》,体验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激发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唱美歌曲,体验民族风情。

3.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凤阳花鼓》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用通俗、自然有感情的背唱该歌曲。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唱歌曲当中的衬词,以及安徽民歌的韵味的把握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凤阳花鼓的图片)

师: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乐器

生:鼓类打击乐器。

师:这是双条鼓,因起源于凤阳,又称凤阳鼓。表演者通常单手持鼓,另一只手持两条鼓条敲击鼓面,那么这个凤阳鼓是怎么来的呢?(师出示课件简述凤阳花鼓来历。)

二、新授

1、初听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并回答相关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情绪是什么样的?

生;欢快活泼的。

师:哪一句歌词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因为有意思有趣……

师总结:同学们找的非常好,这首歌曲它的曲调自然、质朴、歌词生活化、口语化,在演唱中加入了花鼓的演奏,使得歌曲更加的生动形象。

2、模唱曲谱

4/4 1 1 6. 5 5 3 ︱2 1 2 3 5 - 切分节奏型

4/4 5 5 1 6 5 3︱2 5 3 2 1 –

在歌曲中找出所有切分音并说一说切分音的作用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曲谱模唱能够重点解决音准和切分节奏的演唱问题)

3、填词演唱

①师:首先听老师演唱这首歌曲曲谱,你自己试着加入歌词小声演唱,

(一句曲谱一句歌词)

②师完整教唱一遍歌曲,切分音和高音音准单独反复练唱几遍。

③师弹琴伴奏,生尝试完整演唱整曲歌词

4、分析歌曲

仔细听找出这首歌是有几个基本乐句组成?哪几个音构成?歌词有什么特点?(课件曲谱、4个乐句、衬词)

师:(唱完)针对老师的问题讨论一下。来,你说

生:有4个基本乐句,歌词中有很多衬词。

五个音 1 2 3 5 6

宫商角徵羽(简单讲述五声调式)

分析乐句歌词特点鱼咬尾

师:请大家随琴试唱一下前4个乐句

师:(唱完)在这4个乐句中,大家看有什么特点?

生:每一句的最后一个音符和下一乐句的第一个音符是一样的。这就是民歌的一个创作手法“鱼咬尾”。

师:仔细回想你还知道那些乐曲运用“鱼咬尾”的这一音乐创作手法?

生:《春江花月夜》《沂蒙山小调》等

师:好了,下面让我们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带着喜悦、欢快的心情随琴演唱。

生:随琴演唱歌曲。

三、歌曲创编

师:在我们身边可以用什么来代替花鼓和锣?让我们加入打击乐器,还原情景,体会一下民间艺人的辛酸苦乐吧!(师拿出铃鼓师范一遍节奏打法,生拍声势学打演唱、拍手、等方式进行合作)然后进行展示。过程略

师找几组同学来尝试边打铃鼓边唱歌曲,比一比看看哪组配合的最完美。

最后加入声势全体学生边打边带着感情唱一遍。

四、课堂小结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音韵,凤阳花鼓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朴实的像山间的一缕清风,记录着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如今的凤阳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已经富裕起来了,凤阳人把这首歌曲当做是表达幸福生活的心声。这些民间音乐也需要我们来传承和发展下去,让它们焕发出新的光彩!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缺点在于从小接触的音乐知识太少,所以音乐基础很差,所以想让学生快速的掌握音乐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需要讲的是一节安徽民歌,学生对民歌的了解甚少,学习民歌的兴趣也低于流行歌曲,所以在这方面需要去用一些方法培养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主,积极引导学生充满兴趣的参与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来。

效果分析

本节课中我在教学设计中一开始采用了聆听教学,抓住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又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举一反三的学习轻松掌握了新的音乐知识,并且最后加入歌曲创编环节,用打击乐器模仿表演、给歌曲加入声势等让学生充满兴趣的积极参与到演唱表演中来。使得本节课顺利而且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不仅能够有感情的正确演唱歌曲,还轻松学习音乐知识技能,还让学生课堂充满乐趣和培养了学生唱歌自信心,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所以整

节课教学效果良好。

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又名《凤阳歌》,是安徽民间小调,因最早流传于凤阳而得名。历史上由于淮河流域经常闹水灾,百姓迫于生计,只有四处逃荒,沿村乞讨。民间艺人口唱小曲,身背花鼓,手持小鼓,挨家挨户边舞边唱。《凤阳花鼓》歌词生活化、口语化,叙述了花鼓艺人夫妻相依的卖艺生涯,揭露了贫富悬殊的不平世道,倾诉了生活的艰难,而模仿花鼓的衬词中友流露些许欢愉之情。

全曲是单乐段结构,音域为小十度,五声宫调式。起承转合的四个基本乐句的旋律采用“鱼咬尾”的发展手法,乐句之间连贯绵延,流畅自然。

评测练习

1、切分音的打拍方法和正确演唱

2、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 1 2 3 5 6

3、“鱼咬尾”发展手法的理解以及分辨

4、背唱本歌曲

课后反思

本节课《凤阳花鼓》主要是一节简单又难的唱歌课,之所以说它简单是因为本节课歌曲比较容易学唱,歌词短小,曲调自然流畅,音乐知识点少。哪为什么又说它难呢?

虽然歌曲易于学唱,曲调上歌曲需要注意高音音准的正确演唱方法,以及节奏节拍上,切分音的掌握练习,通过用一个切分音来回忆复打基础节奏拍子。还要让学生深切感受体验安徽民歌的特征,以及真正感兴趣的去学习民族音乐。

为了让学生很好的学习本课,我在教学环节中加入了分析歌曲曲调调式和旋律发展特点,这一环节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作品要素的习惯。在歌曲拓展环节,我加入一个简单的课堂打击乐器“铃鼓”来代替凤阳花鼓,教会边打铃鼓边唱,边做声势边唱,还原了歌曲的本身情景,不仅勾起学生浓厚的表演兴趣,而且还较好深层次领略了歌曲内涵。

整体来说,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环节较流畅,知识点难易适中,学生接受的较好,最大的亮点在于运用课堂打击乐器和声势表现了作品,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完成了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导性,并且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