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我国小说阅读
2018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考点15小说阅读2014年含答案
考点15 小说阅读一、(2014·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
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
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
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
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2018届高考一轮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ppt (7)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特殊模式 ①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式。大多数小说情节的发展并不是 一条直线。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让人物在某处放慢速 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 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②欧· 亨利式: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美国小说家 欧·亨利最擅长使用这种结构,所以又称为“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 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会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三)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进行的描写。它与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现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 境描写。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等;②交代人 物活动的场所,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④推动情节发 展;⑤暗示社会环境;⑥深化作品主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4)神态描写:是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的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5)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 语言、动作描写交织在一起。 作用: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 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 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人物的语言要体 现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 作用: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 人物的内心世界;促进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 纸上。 (3)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 份、地位、处境、状态等。 作用:使人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人物的举手投足中窥见人 物的心态、心境、性格等。
新编文档-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共63张PPT)-精品文档
(二)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1、情节方面: 总领全文,交代背景,引起下文……内容, 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伏笔。 (描写抒情: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2、人物方面: 突出……的人物形象; 3、主题方面: 点明……的主题,揭示……的主旨; 4、读者方面: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
注意事项:
1. 分析人物形象时,做到客观不拔高。 2. 立足原文概括,不无中生有。 3. 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以偏概全。 4. 答案要点要齐全,不漏答。 5. 语言表达要规范流畅,不杂乱无序。
人称选用的效果作用
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 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 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 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常见的设问方式】 ⑴.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 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主要人物其他设问方式】 ⑵.小说中塑造某某人物对小说主题有 何作用? ⑶.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 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⑷.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 值。
解题方法
从三个方面考虑主要人物的作用
题干若问“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就需 “××的性格特点:①……②……”。(分条作答)人 物形象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 一成不变的模式。
题型二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常见设问方式】 ⑴.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 XXX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⑵.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⑶.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赏析。
【次要人物其他设问方式】 ⑴本文的主人公为×××,那么另一人 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⑵小说中哪一个是主要人物?哪一个是 次要人物?为什么? ⑶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是什么 关系?对塑造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版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法突破专题2.文学类文章阅读小说阅读共34张
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 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 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环境——包括对社会背景、历史条件、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 经济等状况的描写。 作用:①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②揭示产生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 ③揭示决定人物行动的因素; ④预示人物或悲或喜的命运; ⑤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
小小说的特点
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结构严密,结尾新奇
高考真题 解法实例
考例
[课标全国Ⅰ2016·11,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情节梗概】千百年来西湾村人赖以生存的百亩园被煤炭公司以高价从村民 手中买走,即将被推平建焦炭厂。渐渐失明的六安爷却天天为那些不再收割 的庄稼锄草、间苗。村民对此很不理解,一次次地劝阻六安爷,但六安爷依 然如故。他固守着家园的最后一块田地,以过瘾的心理一遍遍抡起手里的锄 头,站好祖辈传下来的耕耘者的最后一班岗。 【文本主旨】本文通过讲述养育了西湾村一代代人的百亩园和在这儿生活劳 作一辈子的六安爷的遭遇,反映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农耕文明的冲击,表 现了六安爷对赖以生存的土地的热爱、眷恋与不舍,传达出乡土社会对绿色 发展的渴望,发人深思 【写作特点】①选取生活横截面,表现主题;②人物描写简洁传神;③语言 朴素自然,叙事风格平静冷峻。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应试基础必备
小说的三要素 小小说的特点
小说的三要素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温习专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定点冲破5小说探讨
3.(个性化解读)父亲的态度在前后有明显的转变,你感觉这些转变可信吗?请结合文本和现实 来谈谈。
解析:小说中有直接议论的句子:“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曲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释然。父 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一辈子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咱们都只是是万万人中最一般的那一个。” 超级明确地址出了父亲转变的缘故。回答如此的问题,要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答案:可信(观点)。在文本的描述中,咱们能够看到父亲在弟弟念书时期不太明白得弟弟的很 多行为,如“不行好念书,去当文艺兵”等,对弟弟的很多方式都是横加干与的,但弟弟的遭遇专 门大程度上改变了父亲对弟弟的态度,内心的亲情差遣他在很多情形上的态度尤其是对弟弟 的态度上有了明显转变,这种转变正是源于对小孩的爱(文本)。在咱们现实生活中,就存在着 如此的父亲,存在着许多因为某种变故而令人物性格转变的典型,如此的形象就来源于生活 (现实)。因此说这种转变是可信的(结论)。 4.(个性化解读)文章设置了“侄儿”的情节,你感觉是不是有必要?
解析:情节类探讨题主若是探讨情节结构技术、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分析时可从突出人物形 象、表现情节关联情形、突出主题等方面来谈是不是必要。 答案:有必要(观点)。那个情节使文章内容更丰硕,它表现出弟弟的责任与担当精神,也让父亲 看到了弟弟懂事的一面(人物形象);这为父亲和弟弟在思想情感上的和解、相融提供了有力的 依据(情节);同时,也使父爱的主题得以深化(主题)。 5.(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或创作用意)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
定点冲破 5 小说探讨
导学号 87202085(2020·浙江卷改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静流
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演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 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路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我喜爱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 小精灵,弟也喜爱,咱们都记得捉放蜻蜓是儿时最喜爱的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 唱得投入而动情,尽管只有我一个观众。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固然没有成功,父亲以为那是游手好闲,严厉禁止。 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预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 的追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世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doc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第一章:地球的认识1.1 地球的形状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
讲解地球的赤道和极点的概念。
1.2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第二章:地图的基本知识2.1 地图的种类介绍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的分类。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2.2 地图的阅读讲解地图的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等基本要素。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第三章:经纬网3.1 经纬度的概念讲解经度和纬度的定义及其度量单位。
让学生了解经纬度的作用,如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3.2 经纬网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经纬网在地图中的应用,如确定城市、国家的位置。
培养学生运用经纬网判断地理位置的能力。
第四章:地图的绘制4.1 地图的投影介绍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投影方式对地图形状和面积的影响。
4.2 地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地图绘制的基本步骤,如地图设计、制图资料准备、绘制等。
培养学生绘制简单地图的能力。
第五章:地图的使用5.1 地图的获取介绍地图的获取途径,如购买、等。
让学生了解如何获取适合自己的地图。
5.2 地图的应用讲解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如导航、旅游等。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气候和天气6.1 气候的概念讲解气候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气候是某个地区长期天气状态的平均值。
解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强调气候是对长期时间的平均描述,而天气是短期的具体状况。
6.2 气候的影响因素探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通过图表和实例展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候的形成。
第七章:天气系统7.1 气压系统介绍气压的概念和气压系统的类型,如高气压和低气压系统。
讲解气压系统如何影响天气,例如高压系统通常带来晴朗天气,而低压系统则与阴雨天气相关。
2018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考点15小说阅读2015年含答案
考点15 小说阅读一、(2015·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训练定则规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4-2-5
小说探究题(时间:40分钟分值:28分)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14分)微信综合征刘七平阿辉百无聊赖地挤在地铁人流里,准确地说,是困在隐形手机网络里.人们都在埋头把玩自己手机,玩游戏,刷微信.阿辉超薄手机没电了,要不然他会像往常一样,埋头关注微信朋友圈里动态.阿辉又试着长按了一下开机键,手机还是黑屏.他长舒了一口气.什么时候开始迷上微信,以至于每天不看微信就心里空落落?阿辉自己也记不清了.走在复兴门换乘站人流中,阿辉忽然决定去附近大学室友阿鹏家蹭顿晚饭.阿辉想起微信里一条段子:因为微信,朋友变成了网友,网友变成了朋友.阿辉苦笑了一声,细想起来,自己半年多没跟阿鹏见面了,平时两人只在微信上互动交流.阿辉敲开了阿鹏房门,却见阿鹏一脸疲惫地开了门,眼眶泛红.“大哥你这是咋了?”阿辉一边往客厅走,一边关切地问.“没什么……”阿鹏在阿辉对面沙发上坐了下来,问道,“你怎么想起来看我了?也不提前打声招呼……”“喀,我手机没电了.内人加班,所以我想来蹭嫂子做美食.咦,我嫂子呢?”阿辉四周张望着.“她刚出去了……”阿鹏给阿辉倒了一杯水,转移了话题,“你最近咋样?忙不?”“我呀,瞎忙,老样子.”阿辉也转移了话题,“借你充电器使使,我充电器落家里了.”阿鹏起身从书房里拿来充电器,递给了阿辉.阿辉打开手机后,登陆了微信,津津有味地浏览着朋友圈里最新动态.阿辉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舞,一会儿点赞,一会儿分享转发,一会儿留言评论.“大哥你看这条,超搞笑!”说着,阿辉把手机递给了阿鹏.阿鹏探头瞅了一眼,兴致不高地说:“我看过这个,没啥意思.”阿辉看了阿鹏一眼,这才察觉他心情不太好.阿辉放下手机,一追问才知道阿鹏和媳妇吵架了.祸根竟是微信.自从阿鹏最近迷上微信后,每天回家后一有空就刷微信,话比从前少了,跟媳妇几乎没什么交流.以前两人经常一起看电视,或者出门遛弯,家长里短,其乐融融.赶上今天媳妇上班累,心情不好,就和阿鹏拌嘴吵起来了.阿辉有些难为情,劝慰了阿鹏一番.阿鹏领着阿辉来到楼下一家饭馆,聊了很多知心话.聊到动情处,两人都唏嘘不已.“面对面聊聊天,挺好,久违感觉啊.”阿辉一边给两人杯子里添酒,一边感慨道.“是啊.来,再干一杯,为了这种久违感觉.”阿鹏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时,阿辉媳妇打来电话,说已经到家门口了,发现没带钥匙.阿辉挂了电话,与阿鹏匆匆道别.赶回家中后,阿辉跟媳妇说起阿鹏吵架事,媳妇愤慨地说:“微信就是害了不少人,包括你,每天睡觉前抱着个手机看些没用东西.依我看,微信比女人更有魅力,你干脆跟手机一起过日子算了.”阿辉连忙放下手机,哈腰赔不是.临睡前,阿辉趁媳妇洗漱空隙,还是忍不住偷偷登录了微信.通讯录显示有一条未验证消息,竟是父亲手机号发来.父亲年初刚学会发短信,如今怎么用上微信了?阿辉迟疑一下,验证通过了.不一会儿,阿辉收到父亲发来一条微信语音:儿啊,我刚跟邻居小张学会用微信了,还不太熟练.他说经常在朋友圈里跟你交流,说城里年轻人都好玩微信.有了微信,以后我就不用专门等你电话了.最近都挺好吧?阿辉愣坐在床头,眼眶不禁湿了.他快一个月没给父亲打电话了,此刻心里愧疚不已.他马上拨通了父亲手机:“爸,您还没睡呢?”“没,我不困.你收到我发微信了吗?”电话那头传来父亲激动声音,紧接着是一阵咳嗽声.“收到了.爸,您哮喘又犯了?”阿辉关切地问.“我没事,老毛病了,别担心我.你以后每天在朋友圈里说点工作、生活事吧,我会经常关注你.”电话那头又传来一阵刺耳咳嗽声.“爸,我会经常更新朋友圈……不,我会经常给您打电话……”阿辉没说几句,一时哽咽得说不出话了.(《山东文学》2015年第6期)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最恰当一项是( )(4分)A、本文源自生活,极具典型性.阿辉们生活状态是一部分现代人生活缩影,生活在隐形手机网络里,生活在缺乏温情虚幻世界中.B、文中阿鹏也是“微信综合征”患者,本是其乐融融家庭,却因阿鹏迷上微信使夫妻形同陌路,再加上巨大生活压力,家庭出现危机.C、文中阿辉父亲没有落伍于时代,也跟邻居小张学会使用微信,是为了更好地和儿子交流,不用再等儿子电话.真诚朴实父爱令人动容.D、本文擅长以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如“阿辉又试着长按了一下开机键”细节,形象地表现了阿辉对微信依赖以及微信对人毒害.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能力.B项,“因阿鹏迷上微信使夫妻形同陌路”错;C项,“没有落伍于时代”表述不准确;D项,“微信对人毒害”错.答案: A2、本篇小说构思极有特色,请概括本文在情节安排、表现主题上体现出构思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构思特点能力.这篇小说在情节设计上以阿辉为主体叙述了他跟好朋友、父亲之间关于微信故事.在阿辉与阿鹏故事情节中,有两个小情节也就是两个家庭由微信引发摩擦,这里展示是友情、爱情因微信而淡漠.在阿辉与父亲故事情节中,展示是亲情因微信而受到冲击.这些都是一个点上描述.在这些情节中还带出了社会这个面上整体状况,人们都被困在隐形手机网络中.由点到面,以点为主,以面为辅,点面结合,揭示了小说主题,现代化科技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情感变得淡薄,反而成了生活矛盾“制造者”.答案:①情节安排:因手机没电而想起朋友,和朋友聊天引发“微信”话题感慨,并从两个家庭中摩擦引发思考.结尾处却以阿辉父亲添加微信再生波澜,反映了更深刻社会主题.②表现主题:提炼于生活,高于生活.充分表现了作者思考深刻性.科技给人带来便捷同时,也可能使感情淡漠.★3、本篇小说标题是“微信综合征”,有人觉得改用“莫让亲情等待”好.你认为是原标题好还是改用标题好?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看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意蕴能力.两个标题各有优点,解答时将其中一个优点分析出来,然后简单分析另一个作为比较即可.认为“微信综合征”好,这个标题像是一种疾病名称,以此为标题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微信综合征”也是行文线索,文中阿辉和阿鹏以及其他一些人都有这种“毛病”,他们生活中离不开微信,对微信过分依赖,很多时间都被它侵占,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淡漠,甚至会造成生活中矛盾,这些都是微信带来危害,也是小说主题展现.认为“莫让亲情等待”好,这个标题用祈使句形式警醒人们关心亲人,多与亲人交流沟通,不能沉浸在虚幻网络世界中,这样更具有启示意义.标题中“亲情”在结尾才得到落实,有卒章显志意味,标题起到了悬念作用.“莫让亲情等待”既表明不能沉迷于与微信“好友”交流而忽略了真正需要自己关心也无时无刻不关心自己老父亲,不要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待”遗憾,也是对每个沉迷于微信人警醒:不能因为科技发展了、沟通快捷了而忽视了对亲人关怀,这也是小说主题体现.答案:(示例一)“微信综合征”好.①更贴近生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标题是全文线索,使行文流畅清晰.③是对阿辉生活现状准确概括,同时也指出这种生活方式给人带来危害.(示例二)“莫让亲情等待”好.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在结尾处出现“亲情”故事,更具有抒情性和启示意义.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老父亲形象令人感动.③主题更突出鲜明.科技可以带来更多便捷,但亲情不容等待.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4分)乞丐契诃夫“仁慈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挨饿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当了八年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请帮帮忙,行行好!”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破大衣、混浊醉眼和脸上红斑.他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说您是被开除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这很下流,这是诈骗!”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人.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心灵喜欢周济穷人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先生!”他说,一手按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本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什么办法?”斯克沃尔佐夫大喝一声,逼近他,“工作呀,这就是办法!您应该工作!”“这个我自己也明白,可是上哪儿去找工作呀?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好吧,我可以劈……”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把厨娘叫了出来.对她说:“奥莉加,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窗子正对着院子.斯克沃尔佐夫看到他们进了院子.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同伴,打开锁着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砍下去.木柴又倒下了.斯克沃尔佐夫气愤已经消散,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他回到书房里,“我这样做是为了他好.”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常来,活总是有.”从此,他经常出现: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杂物.斯克沃尔佐夫搬家时,雇他来帮忙.破衣人没有喝酒,很少说话.搬运完之后,斯克沃尔佐夫吩咐人把他找来.“噢,我看得出来,我话对您起了作用,”他说着,递给他一个卢布,“这是给您工钱.我看得出来,您没有喝酒,也不反对工作.您叫什么?”“卢什科夫.”“那么,卢什科夫,我现在介绍您去做另一份工作.您拿上这封信,明天去找我一个同行,他会给您一份抄写工作.好好工作,把酒戒了,别忘了我对您说过话.再见吧!”斯克沃尔佐夫很得意:自己总算把这个人拉到了正道上.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售票处付钱买票,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海狗皮帽子.“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卢什科夫说:“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女人身体健康!说实在,真正救我是您家厨娘奥莉加.”“这是怎么回事?”“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唉,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人!’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话.但重要是,她替我劈柴!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那些话和高尚行为使我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楼座去了.(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两项是( )(4分)A、卢什科夫以冒牌教师、冒牌大学生身份行乞,实在是因为失业、挨饿,才沦落到如此地步.虽然他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别人不要.B、斯克沃尔佐夫开头毫不留情地痛斥乞丐,是因为乞丐利用了他仁慈,亵渎了他好意.这与两年后他见到卢什科夫时感到非常高兴形成鲜明对比.C、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气愤已经消散”,说明他被乞丐可怜身世感动了,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帮助他,为下文埋下伏笔.D、奥莉加先“恶狠狠地推开了门”,后骂“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可见她对乞丐不争气即愤怒又同情.E、文章主要运用顺叙、插叙方式,情节富有波澜;运用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对比等方法塑造了一个立体、有变化乞丐形象,揭示深刻社会主题.解析A项,“虽然他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别人不要”错误,文中说“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C项,“说明他……帮助他”不太恰当,应为斯克沃尔佐夫为卢什科夫被自己说服且能够帮助卢什科夫感到高兴.答案:AC5、小说在刻画卢什科夫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关注人物言行、外貌等.比如卢什科夫早先是在合唱团工作,因为酗酒被赶出来,从此就不再找工作,而是靠说瞎话乞讨过日子,穿着破衣,由此可见其好吃懒做、不诚实、很落魄等;在被别人训斥时还继续找借口,可见其没有尊严;当斯克沃尔佐夫和奥莉加帮助他时,他能够痛改前非,努力工作,后来也找到了稳定工作,可见他本质是个善良人;他感谢帮助过自己人,可见他是一个懂得感恩人.答案:①好吃懒做:在合唱团任职时因酗酒被赶出,找借口不工作.②不诚实,少尊严:假冒老师、大学生之名行乞.③落魄无依:穿破衣,沿街乞讨.④本质善良,理解人意:经别人帮助、挽救决定痛改前非,戒酒,愿工作.⑤懂得感恩:感激帮助过他斯克沃尔佐夫,更感激善良高尚奥莉加.(答出四点即可)★6、有人说结尾两段画龙点睛、构思巧妙,请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其妙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情节、人物、主题.从情节发展角度分析,小说倒数第二段补叙了当初奥莉加对卢什科夫帮助,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从塑造人物角度分析,交代奥莉加对卢什科夫帮助,更加突出了奥莉加善良品格,同时也使卢什科夫形象更加完整,表现他感恩之心等;从小说主题角度分析,突出了要以平等态度帮助人主题思想.答案:①使情节更完整.用插叙方式,揭开事情真相,前后照应.“她替我劈柴”,照应前文“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收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效果.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了奥莉加真诚善良,因为她用语言震撼了卢什科夫心灵,用高尚行动帮助了卢什科夫.突出了卢什科夫真诚悔过,懂得感恩.他从奥莉加言行中感受到善良、关心、诚意,从而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他记住她一言一行,永生难忘.③使主题更深刻.乞丐是可以改变,主要看我们采用何种方式.斯克沃尔佐夫居高临下式帮助固然能改变一时生活,但只有真诚平等帮助才能挽救心灵.。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考点精练二含解析
考点精练二分析环境描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
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
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
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
接着突然响起了敲门声.……[选自(英)大卫·洛契弗特《魔盒》,有删节)]1。
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解析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我们应该注意抓住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修饰语,例如文中“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应该结合景物的特点,从整体的氛围、人物的心理及性格、故事情节的发展等角度来分析.根据景物的特点及后文第二、三段写自己离家后的感受-—沮丧、伤心,我们可以分析得知开头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压抑、忧伤的氛围,渲染了自己孤独、烦闷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
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
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2018届高考一轮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ppt (2)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7.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指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 抑处落笔。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前后有鲜明对照,容易 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8.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即通过平凡细微的事情来反映重大的主题。文章常常是从大处着 眼,从小处落笔。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微现象,但所表 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四、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1.象征 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一种表现 手法。其特点在于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相似之处,使一定的思想 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能够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2.托物言志 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作者巧妙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念,这种表 现手法叫作托物言志。其特点是用某一事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 想、感情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 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 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 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与诗歌相比,散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 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化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 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 验的总结。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 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 和结晶。 情理两者有机地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
2018届高考一轮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ppt (8)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3. 【考点】 本题考查鉴赏、品味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应考思路】 第一步,分析语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此句
采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神态描写(“悻悻地”)、动作描写(“很费劲地啃 完”)、语言描写(“跟他们寻口汤去。 ” “回见! ”),交代出人物心理的变化,使 得小说更富有戏剧色彩。 第二步,思考语句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上的作用。情节结构上,交代事 件结局, “老头”言行恢复常态,既与前文的惯常言行相呼应,又与前文的招架 形成对照;人物塑造上,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步,组织答案。规范整理答案,一般分点作答。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答案】
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
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②交代“打 架”事件的结局; “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 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分析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是直接概括还是简要分析?如是直接概括,则不 需要概括相关的情节和事例。本题分析的人物是捡烂纸的老头,要求从第③段 中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第二步,搜寻直接描写人物形象的语句,并概括其特点。由“他穿得很破 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概括出“邋遢” ; 由“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 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概括出“老丑” ;由老头的“总是要三个烧 饼” 、喝别人剩下的面汤和自言自语概括出“怪异” 。 第三步,组织答案。规范整理答案,一般分点作答。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ppt (3)
综合性选择题答题时应首先把能确定正或误的选项排除 掉,然后再对余下的选项进行选择判断;尤其要关注选项中有 关词义理解、形象特点、情感主旨、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 面的表述,思考选项是否符合文本的理解。对于选项中用了 “都”“全”等表示范围的限定语,要注意其是否存在扩大化 的设题陷阱。 答题时可按照以下 3 个步骤进行:
A.“ 约 好 在 德 巴街路南第十 个 电 杆 下 会 面”, 是对地下 斗争题材影视 作品的模仿, 为 后文悬念丛生 的情节作出铺 垫。
标注选项敏感点
B. 发现王有福正是 受伤的路人后, “我”劝他到法院 上告酒店,寻求更 多 赔 偿 , 因 为 “我”不仅热心帮 助朋友,也有打官 司的经验。
标注选项 敏感点
回归原文找依据 第③段: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 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 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 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 韵味。 第⑤段:“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 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 沧桑,人生无常。“而今识尽愁滋 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 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 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 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 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 茫。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回归原文找依据 第⑥段:突然萌生 了一个念头:既然 肯赔偿,那就是他 们理屈,何不去法 院上告,趁机索赔 更大一笔钱呢?我 为我的聪明得意。
比对分析定答案 无中生有,原文中 说“何不去法院上 告,趁机索赔更大 一笔钱呢?我为我 的聪明得意”,并 未体现“有打官司 的经验”。 所以,选项“也有 打官司的经验”错 误。
[例 1] 阅读《玻璃》(文本见“小说专题”第 3 讲[例 1]),完成后 面的问题。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B)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 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 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 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损失。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 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也与前文酒店发布告赔偿形成对比。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 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 困惑与冲突, 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探究)第04课新题(含解析)
第04课新题一、(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六次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鲁鲁宗璞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
树丛中透出一弯新月,院子的砖地上洒着斑驳的树影和淡淡的月光。
那悲凉的嚎叫声像一把锐利的刀,把这温暖、平滑的春夜剪碎了。
鲁鲁原是一个孤身犹太老人的狗。
老人住在村上不远,前天死去了。
只是这矮脚的白狗守住了房子悲哭,不肯离去。
人们打他,他只是围着房子转。
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范先生养吧。
这洋狗只合下江人养。
”这小村中习惯地把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
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这棵树上,已经三天了。
两个孩子从院子北端三间旧房中蹑手蹑脚走了出来。
10岁左右的姐姐捧着一钵饭,6岁左右的弟弟跟在姐姐身后。
“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
”姐姐把手里的饭放在鲁鲁身旁。
鲁鲁用悲哀的眼光看着姐姐和弟弟,渐渐安静下来了。
他四腿很短,嘴很尖,像只狐狸;浑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
颈上套着皮项圈,项圈上拴着一根粗绳,系在大树上。
“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
你懂中国话吗?”姐姐温柔地说。
“拉拉手吧!”三天来,这话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
鲁鲁总是突然又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
但是鲁鲁这次没有哭,只是咻咻地喘着,好像跑了很久。
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
老人总是抚摸他,从头摸到脊背。
那只大手很有力,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
他仍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妈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和鲁鲁握手,当然还有弟弟。
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姐姐垂了头,不说话。
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范家人都睡了。
只有爸爸仍在煤油灯下著书。
鲁鲁几次又想哭一哭,但是望见窗上几乎是趴在桌上的黑影,便把悲声吞了回去,在喉咙里咕噜着,变成低低的轻吼。
妈妈和姐姐解掉拴鲁鲁的粗绳,但还不时叮嘱弟弟,不要敞开院门。
这小院是在一座大庙里,庙里复房别院,房屋很多,许多城里人迁乡躲空袭,原来空荡荡的古庙,充满了人间烟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集训1 中国小说阅读(时间:40分钟分数: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担水的贾大山老是个担水的,一条担杖两只木筲,是他吃饭的家当。
那时没有自来水,城里的每一条街道上,有两眼公用水井,每天早晨和黄昏,井台上就站满了人,有担水的,有抬水的。
那些没有劳力的人家,或是有劳力,自己懒得担水、抬水的人家,就雇一个担水的,一担水二百钱(旧币,等于现在二分钱)。
担水也是一个职业。
老在西大街担水。
西大街路北里,有一眼古井,东北两面是人家的墙壁,西南两面,短墙环绕,亭台似的。
井台上青石墁地,井口的石头上,有两道深深的沟,是井绳和岁月留下的痕迹。
——井很深,水很甜,老就从这里打水。
老高大身材,浓眉大眼,脸上有一些络腮胡子;夏日赤膊,冬天穿一身薄薄的黑布棉衣,肩上总是搭着一块抹布似的手巾。
他的年岁不小了,可是气力很充足,干活利落又热闹。
朝井里“放筲”的时候,手不挨辘轳①把儿,任那辘轳自己欢快地旋转着:格啦格啦格啦格啦。
筲到水面了,用手把井绳猛地一逮,一摆两摆,扑通一声,一筲水就灌满了。
担起水来,老眼睛显得更大了,虎视眈眈的,一副奋勇向前的模样……老供应着许多人家喝水,除了西大街,府前街上也有雇他担水的。
有一年夏天,我家房东也想雇他担水:“老,给我担水吧,一天十担。
”“十担?”“浇花儿,近,钱不少给。
”我家房东是个财主,土改的时候,“愿”了不少房屋,保留下一座小花园儿。
那座花园儿就在井台对面,里面有一座假山,种着一些花木。
老想了一下,不干,他说他只伺候人,不伺候花儿。
老依然给人们担水,路近的二百钱一担,路远的也是二百钱一担。
吃老的水,不用付现钱,十天结算一次也行,半月结算一次也行。
谁家雇他担水,他便扔下一句话:“账,你记吧!”“你也记吧,以防差错。
”“错不了,一个凉水!”他说。
老没有账簿,用户也没有账簿。
所谓记账,就是他担一担水,用户拿粉笔画一道杠儿,有的画在墙上,有的画在树上,有的画在水缸上。
结算完了,擦掉,重画。
夏日的中午,我们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碰见他担水。
我们一嚷口渴,他就把担子放到树凉里,让我们喝水。
我们喝足了,他就把那担水泼掉了,再去打一担。
我们他,他呵呵一笑,还是那句话:“不不,一个凉水!”“他所卖的,好像不是力气,只是凉水。
”老除了担水,还管给人捞筲。
那些自己担水、抬水的人家,不小心把筲掉到井里了,就去请老。
他有一副捞筲钩子,形状像船上的锚,系在一条绳子上。
井台上不忙了,他就把那捞筲钩子抛到井里,手握绳端,慢慢地打捞。
那也真是一种技巧:闭着眼睛,屏着气息,一会儿捞上一只,一会儿捞上一只——那些沉落井底一两年的铁桶、木筲,也出人意料地重见天日了。
他把它们捞上来,用水冲洗干净,打满水,一字儿摆在井台上,等待失主认领。
失主们给他钱,他不要,一定要给,他就急了,嚷,我是担水的,担水的不挣捞筲的钱!如果给他一点儿吃的,他就要了。
老没有妻室,没有拖累,净吃好的。
他天天早晨坐在麻糖铺里,吃麻糖,喝豆浆,中午吃马蹄儿烧饼、喝豆沫。
他最爱吃马蹄儿烧饼了,一买就是五六个。
那些游手好闲的人(那时叫作懒婆懒汉),看见他吃马蹄儿烧饼,就说:“老,你的生活倒不错呀!”“是。
”他说,“咱们城里头,遍地是马蹄儿烧饼,你得卖力气!”他相信自己的力气,更敬重那眼水井。
每年腊月底,他总要到我父亲的小铺里,买一黄纸、一股高香、一对蜡烛。
他把那黄纸在柜台上裁了,让我父亲洗了手,写几个毛笔字:“井泉龙王之神位。
”除夕把那神签贴在辘轳石上,焚一股香,点一对蜡烛,摆一些供果。
黑暗里,那香着得欢欢的,像一朵静静开放的莲花……担水的没有行会,但是到了除夕,他们都会这么做的,像粮行供奉火神,药行供奉药王,木匠行供奉鲁班,理发行供奉罗祖。
可是,后来人们不雇担水的了,全是自己担水吃,或是抬水吃。
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好多年了,雇人担水,像雇“洋车”一样,有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嫌疑。
老不担水了,井台上显得冷清了许多,再也听不到那欢快的格啦格啦的声音了。
【注】①辘轳:汉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
1.下列对本文相关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A.小说以孩童的视角叙述老的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担水也是一个职业”,反映了当地市民的懒散习气。
B.小说善于捕捉日常生活的细节,如描写老打水的动作与捞筲的神态,一动一静,细腻地表现了老富有美感的熟练技艺。
C.老说“遍地是马蹄儿烧饼”,是在强调只要肯出力气,就能生活得很好,突出了他对好吃懒做之人的嘲弄。
D.小说运用比喻和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祭神香火的旺盛,侧面表现了老对水井的敬重心理和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E.小说通过人物对比参照的方法塑造了老的形象,并借助直接议论的方式发掘出理性的思考和见解,从而升华主题。
解析:DB A项,“懒散习气”错误;C项,“嘲弄”不妥,应当改为“鄙夷”;E 项,“直接议论的方式”错误。
2.小说中的老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小说容简要分析。
(4分)解析:“他说他只伺候人,不伺候花儿”体现了他对原则的坚守、率性耿直;“路近的二百钱一担,路远的也是二百钱一担”“老没有账簿,用户也没有账簿”体现了他的朴实;“我们一嚷口渴,他就把担子放到树凉里,让我们喝水”“老除了担水,还管给人捞筲”“担水的不挣捞筲的钱”则体现了他的乐于助人;“他相信自己的力气,更敬重那眼水井”,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①勤劳朴实。
担水价钱远近相同,自己从不记账。
②乐于助人。
盛水给放学口渴的孩子们喝,义务帮人捞筲。
③热爱生活。
相信自己的力气,敬重自己的职业,善待自己。
④坚守原则。
只伺候人,不伺候花;鄙夷不劳而获的人。
(如答“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耿直率真”“襟怀洒脱”“恬然自安”之类亦可。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与从文《边城》的创作意图相似。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
(6分)解析: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①小说叙述的对象或特点;②小说想突显的主题;③小说所呈现的风格特点等。
答案:观点一:同意。
①都聚焦于社会底层具有传统美德的普通民众,塑造了有着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的人物形象;②都诗意地描写了古老的风俗习惯,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画,充盈着文化意蕴;③都表达了对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的钟情与赞美,暗示了与浮躁、污浊的时代风气的抗争及对此的拒绝;④都坚持把真的、善的、美的世界升华开来,形成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在人性与人生方面给人以启示。
(答出3点即可)观点二:不同意。
①本文重在描写老清苦而乐观的生活方式,《边城》重在叙述祖、兄弟及男女青年之间的情感;②本文描绘了北方小城宁静祥和的日常生活,《边城》突出了湘区特有的风土人情;③本文重在塑造城镇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个体形象,《边城》重在刻画边远城乡普通民众的群体形象;④本文意在表达对旧日生活的依恋与失去时的惆怅,《边城》意在表达对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期待。
(答出3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大厨祝晓林民国三十一年,清明节那一天,日本人来到了白楼镇。
大厨的皇宫饭庄不久就成了日本人的饭堂。
日本人的九个炊事员说起来还算比较尊重大厨。
其中有个叫西田的,非常虚心地向大厨请教刀功以及怎样下料、掌控火候等,并且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对大厨说,打完仗,回家,开一家餐馆。
大厨听了点点头,很勉强地笑了笑。
大厨不卑不亢,很少说话,日本人称他为“哑巴大厨”。
不久,白楼镇出了两桩命案。
先是进进出出总牵着一只狼犬的木下被勒死在镇东的杏花楼。
继而,中队长的一个翻译官何先生在一次赶圩时,大白天,被人用乱棍打死。
整个白楼镇百姓的心一下子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大厨的皇宫饭庄也被封闭,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
门口有日本兵站岗,饭庄里的一眼水井也有人看守。
一天早晨,大厨照例在厨房里忙着。
一位屠户送来一扇猪肉。
“大厨,还认得我吗?”大厨注视良久:“哎呀呀,是你!”又惊又喜。
夜里,大厨对母亲说,一刀回来啦!大厨的母亲一时没想起来一刀是谁。
大厨说,爹在世时,送猪肉的屠户,杀猪下刀下得贼准的那个一刀。
一连几天,一刀都来送猪肉,每次来,都有日本兵跟进跟出,逗留的时间很短。
一晚,大厨告诉母亲,那两个人是一刀他们杀的。
母亲说,我估摸着也是他,别人谁有这个豹子胆?有次送肉,走的时候,一刀狠狠地踩了大厨一脚。
大厨弯腰一看,案板底下有个小纸包。
大厨慌忙蹲下,假装系鞋带把小纸包塞进鞋帮里。
大厨回家打开一看,吓得整夜没睡。
“行不?”第二天,一刀问。
“不行,”大厨不敢正眼看一刀,“他们盯得紧。
你都瞧见了,炊事兵在开饭前,每样东西,总让我和那狼犬先吃。
”“没别的法子?”第三天,一刀问。
大厨摇头。
第四天,一刀又问。
大厨还是摇头。
“想出法子了?”第五天,一刀问。
大厨把头轻轻点了点,说,找一只狗,用麻油炸耗子喂养几天。
送走一刀,大厨对西田说:“太君,我不舒服,回家休息了。
”大厨还比比画画做了个躺倒休息的动作。
大厨回到自己屋里翻看一本厚厚的书。
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
天很快暗下来。
大厨划着一根火柴,颤抖着手将煤油灯点燃,满屋子便弥漫着暗红的亮光。
光亮中,大厨那壮实的身体宛如一座山。
后来大厨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檀木箱子,找了几本焦黄的书,东抄西抄。
深秋的白楼镇,已经很冷了。
大厨坐在床上缩起脖子,时不时地袖一袖手。
虽然一整天没吃东西,可大厨一点儿也不觉得饿。
夜至三更,大厨伸了伸腰,温了壶酒,款款地喝。
渐渐地,大厨那敦厚的脸上泛起团团红晕,渐渐地,大厨就迷迷糊糊和衣睡着了。
接连几天,大厨悉心地给几个日本炊事兵讲一道名菜“佛跳墙”的做法,还许诺说,到了冬天,一定做给他们尝尝。
西田听得非常仔细,还用猪肉试做了,很香,很酥,很鲜。
西田请大厨用中文写了许多配料的名称,并一个劲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有狗肉,就大大的好啦。
那天刮着风,下着雨,白楼镇显得清冷。
屠户一刀扛着一只肥肥的大狗走进皇宫饭庄时,最高兴的是西田,“哟唏哟唏”叫个不停。
“佛跳墙”这道菜是在晚餐时吃的。
据说,那香味儿香遍半个白楼镇。
照例,大厨和宪兵队的那只狼犬先尝。
很快,风卷残云。
大厨待日本人吃完以后,生吃了一个白萝卜就回屋了。
走的时候,大厨顺手递了个白萝卜给西田吃。
大厨回屋以后对家人做了一番交代。
一夜无事。
第二天,大厨和他的家人不知去向。
而驻扎在白楼镇的宪兵除一个人之外,其他的都睡在床上,再也没能起来,站岗放哨的也进了阎罗殿。
这就是民国三十一年轰动一时的白楼镇事件。
1995年春,那个幸存的日本人西田来到白楼镇,和镇长谈起这件事,不经意提到了大厨吃了个白萝卜,他也吃了个白萝卜。
这白萝卜兴许就解了毒。
(选自《小小说选刊》)4.下列对小说有关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A.第一、第二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主人公的身份,同时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