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教材
《驿路梨花》省公开课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省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f8987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4.png)
《驿路梨花》省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3、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公德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
(2)体会本文设置悬念、误会的巧妙构思。
2、教学难点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并将其传承和发扬。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梨花的图片,提问学生看到梨花会想到什么。
引导学生进入《驿路梨花》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概括。
(三)精读课文,理清思路1、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记叙顺序,明确本文采用了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方法。
2、让学生找出文中插叙的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3、小组讨论:文章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设置了两次悬念和三次误会,找出相关内容并分析其效果。
(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组织学生研读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思考“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实写梨花的语句,如“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感受梨花的自然美。
(2)分析文中虚写梨花的语句,如“驿路梨花处处开”,理解梨花象征着助人为乐的精神。
2、引导学生探讨文中人物的形象,如瑶族老人、“我”和老余、哈尼小姑娘等,感受他们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助人为乐的故事。
2、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六)课堂小结1、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2、总结文中所传达的助人为乐的精神,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做善事。
(七)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以“身边的美”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驿路梨花》省公开课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省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d89f0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3.png)
《驿路梨花》省公开课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是韩翃创作的一篇唐诗。
其内容描写的是一条驿路上盛开的梨花,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同时,该诗还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本次省公开课教学以《驿路梨花》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感悟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感受诗歌艺术的魅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达到诗意流畅、语言准确的目标。
3.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培养其关注自然、珍爱生命、怀念家乡的情感品质。
二、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春天中盛开的梨花,让学生先欣赏梨花的美丽,同时介绍《驿路梨花》的背景和作者。
2.初步阅读阶段(15分钟)教师将诗歌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跟读3遍。
首遍:只读一遍,带着一些关键词注入学生的意识,如:驿路、梨花、飞絮、香、春天印象等。
第二遍:讲解生词或语言难点,如:驿路(古代传递信息、驿站)、盈(充满)、游人(旅客)等。
第三遍:分析诗歌的形式特点,如:五言绝句、韵律优美、句式简洁、意象生动等。
3.深入了解阶段(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并分别探讨以下问题:第一,诗人通过对梨花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情感?第二,诗歌中的“驿路”代表着什么?第三,诗歌的韵律、节奏对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有何作用?第四,怀念故乡的情感表达体现在诗中的哪些地方?4.个性化拓展阶段(3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思考和讨论,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心理、身世背景和阅读体验,表达对诗歌不同的情感态度,如新鲜、温馨、感人、感慨等。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总结评价阶段(10分钟)教师随机采访学生,让学生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总结,从而帮助他们理清诗歌的思路和故事情节。
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和反思,发挥个人优势和特长,大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1bc06f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8.png)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主持词已成为各种演出活动和集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界,主持词的实用频率越来越高,一般我们都会做好相关准备的,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6篇《《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 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 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 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驿路梨花》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驿路梨花》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2c271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3.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驿路梨花》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梨花盛开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寓意深刻,适合初中生阅读。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美,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的意境和寓意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此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的美,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难点: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分析作品的意境和寓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情感教学:通过感受文章的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相关图片:展示梨花盛开的美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教学PPT:呈现课文内容,方便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
随后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随后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回答,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fae1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d.png)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小说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
2.体会小说设题的精妙。
3.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一、直接入题,明确目标二、精读课文,初识小屋及屋主人1.请同学们齐读8--11段,从文中提炼信息,说说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屋。
2.从小屋陈设可以看出屋主人的什么特点?三、略读课文,体味悬念和误会的妙处4.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四、细读课文,品味“梨花”之美5.跳读课文,勾画出和“梨花”相关的内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6.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驿路梨花》?五、总结延读,一花引得百花开六、板书设计驿路梨花处处开爱暖人间雷锋精神代代传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导入: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
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
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某某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2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23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44363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d.png)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花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掌握驿路梨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驿路梨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介绍。
2.驿路梨花的材料和工具介绍。
3.驿路梨花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4.学生们分组进行驿路梨花制作。
5.互相欣赏、评价和分享各自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1.掌握驿路梨花制作的基本步骤。
2.理解驿路梨花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3.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媒体资料、视频等方式介绍驿路梨花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基本技巧。
2.演示法:老师示范制作驿路梨花,并根据学生的反馈适当调整。
3.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驿路梨花的制作,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评价和分享法:学生在制作完成后互相欣赏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心得。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1.讲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2.展示一些驿路梨花的照片和样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1.以PPT或视频的形式,介绍驿路梨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2.介绍制作驿路梨花的材料和工具。
3.讲解驿路梨花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第三步:演示1.讲师现场展示如何制作驿路梨花,同时讲解注意事项。
2.学生可以现场观看老师的制作过程,同时提出问题和疑惑。
第四步:合作制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2-4人。
2.分配材料和工具,并指导学生开始制作驿路梨花。
3.老师巡回指导,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第五步:评价和分享1.各小组完成制作后,可以在班内互相欣赏和评价制作的驿路梨花。
2.学生可以分享制作的心得和感想,以及互相提出改进的建议。
3.最后,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驿路梨花,并介绍他们的想法和创意。
六、教学反思本节公开课利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和合作学习法,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5ba64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6.png)
驿路梨花教案(优秀)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驿路梨花》这首诗词。
2. 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内容】1. 教师朗诵《驿路梨花》诗词,学生欣赏。
2. 教师解析诗词的背景和意境。
3. 学生分享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活动】1. 教师朗诵诗词,学生认真欣赏。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 教师总结并点评学生的分享。
第二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驿路梨花》中的重点词汇。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挑选出《驿路梨花》中的重点词汇。
2. 教师讲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3. 学生进行词汇练习。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重点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2. 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如填空、造句等。
3.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并进行纠正。
第三章:句子理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驿路梨花》中的复杂句子。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句子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挑选出《驿路梨花》中的复杂句子。
2. 教师讲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3. 学生进行句子理解练习。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复杂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2. 学生进行句子理解练习,如翻译、解释等。
3.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并进行纠正。
第四章:诗词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驿路梨花》这首诗词。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形式和结构。
2.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学生进行诗词鉴赏练习。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形式和结构。
2. 学生进行诗词鉴赏练习,如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3.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并进行纠正。
第五章:创作与表达【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子进行创作。
2. 培养学生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内容】1. 教师给出创作主题和要求。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48c6d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1.png)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一、通过略读课文来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__综合运用顺序、插叙的叙述方法,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三、体会课文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
__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__梗概。
能力的养成,需要略读实践,要求用5分钟时间略读,复述故事以及筛选主要内容。
__综合运用了顺序和倒叙的记叙顺序,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分析插叙的作用。
另外,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
最后,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分析理解标题“驿路梨花”的.妙处。
这样,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了__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揭示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学生利用参考书或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彭荆风及__写作背景。
二、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略读课文,圈点勾画主要信息以及阅读体会。
同学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当我们到了一处偏远的地方游玩,就在我们玩得很尽兴,但却很疲乏和饥饿的时候,天已经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的时候,我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就是有一处休息的地方。
刚才我们所说的这种情况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驿路梨花》中“我和老余”的遭遇就很相似,那么他们遭遇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了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课文。
教学活动一:略读课文,整体感知任务与意图略读课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概括__有哪些人?做了什么事?过程与方法【学法指导1】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__的大意。
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另外,还需注意在阅读__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强迫自己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读完一篇__,开始时阅读速度每分钟400字,以后逐步提高。
明确:“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第15课《驿路梨花》(共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5课《驿路梨花》(共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ef1c9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1.png)
第15课《驿路梨花》(共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课题:15.驿路梨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撵、驿路、陡峭等重点词语及掌握词义。
2.了解本文主要内容,并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3.掌握基本的阅读法——默读。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学习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自觉为人民服务,多做实事做好事。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教学难点:学习小屋主人的优秀品质,理解文章中心教学方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PPT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导语:我国西南边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2.介绍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29年出生,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协理事等职,著有小说《绿月亮》《雾茫茫》,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绿色的网》等。
3.写作背景:本文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
有改动。
1977年5月,彭荆风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
一个下午,他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他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他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作者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2024年)公开课教案《驿路梨花》
![(2024年)公开课教案《驿路梨花》](https://img.taocdn.com/s3/m/7f53a25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e.png)
2024/3/26
26
感谢观看
THANKS
2024/3/26
27
文学创作的时代要求
文学作品需要反映时代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驿路梨 花》正是以其积极向上的主题思想,满足了当代文学创作 的时代要求。
17
当代社会价值观体现
2024/3/26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在当代社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相互依存的。《驿路梨花》中的梨花姑娘通过自己的 行为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5
《驿路梨花》主题思想阐述
赞美无私奉献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通过描述梨花姑娘为过往行人提供便 利的事迹,赞美她无私奉献、乐于助 人的精神。
梨花姑娘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如勤劳、善良、淳朴等,这些美 德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倡导社会和谐
作品通过梨花姑娘的故事,呼吁人们 关注社会和谐,传递正能量,形成良 好的社会风尚。
情感真挚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 对梨花的喜爱和对春天的 向往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
10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分析
2024/3/26
11
主要人物角色介绍
梨花
本课的主人公,一个美 丽、善良、坚强的女性
形象。
2024/3/26
解放军叔叔
梨花的父亲,一位为了 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的
军人。
瑶族老人
“我”和老余
梨花的邻居,一位热心 助人、淳朴善良的瑶族
02
作者彭荆风,是中国当代著名作 家,其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 细腻的人物刻画而著称。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小说的基本 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 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
《驿路梨花》实用公开课
![《驿路梨花》实用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eaa7240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19.png)
《驿路梨花》实用公开课一、教学内容《驿路梨花》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位旅行家在荒凉的驿路上偶遇梨花盛开的景象,通过描绘梨花之美和驿路的荒凉,表现了人生的艰辛与美好。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欣赏,以及对生字词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梨花和驿路的描绘,感受人生的艰辛与美好。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学习。
难点: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驿路梨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4. 内容分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梨花与驿路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欣赏与讨论:让学生欣赏课文的优美语句,分组讨论其意义和修辞手法。
6. 实践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六、板书设计驿路梨花艰辛与美好作者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梨花和驿路的感受,以及它们在你生活中的象征意义。
2. 作业答案:(示例)我觉得梨花代表着生活中的美好,驿路则象征着人生的艰辛。
在我生活中,梨花象征着希望和梦想,驿路则代表着困难和挑战。
通过努力学习,我希望能够像梨花一样在困境中绽放,勇敢面对人生的驿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邀请当地的老一辈讲述他们生活中的“驿路梨花”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人生的艰辛与美好,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驿路梨花》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旅行家在荒凉的驿路上偶遇梨花盛开的景象,描绘了梨花之美和驿路的荒凉,表现了人生的艰辛与美好。
驿路梨花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驿路梨花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ca972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c.png)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读懂题目。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梨花”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价值观: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构思精妙之处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教师提问学生:文人墨客留下许多关于梨花的诗句,谁能说出更多的关于梨花的诗句?(“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而引出课题《驿路梨花》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彭荆风,当代作家,作品有《边寨亲人》《驿路梨花》《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等。
2、重点字词(1)荆(jīng);(2)迷茫;(3)陡峭;(4)寨(zhài);(5)露宿(lùsù);(6)竹篾(miè);(7)简陋;(8)撵(niǎn);(9)扛(káng);(10)麂子(jǐ);(11)恍惚(huǎng hū);(12)香气四溢(yì);(13)修葺(qì);(14)晶莹;(15)折损(zhésǔn);(16)拾菌子(jùn);(17)驿路(yì);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述了哪些事?明确:“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明确:本文的线索是梨花开头部分:课文开头写那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花瓣的梨花,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多么美丽的梨花林啊!中间写道:"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香气四溢的梨树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部编七下《驿路梨花》公开课课件
![部编七下《驿路梨花》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a7813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2.png)
部编七下《驿路梨花》公开课课件驿路梨花公开课教案一、课程主题本节课的主题为《驿路梨花》,通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传达主题思想的方法。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品背景,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感悟和讨论等手段,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来传达主题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
三、课程流程1、导入: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阅读理解:带领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初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3、分析感悟:选取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感悟,进一步理解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传达主题思想的方法。
4、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拓展延伸:介绍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四、课程实施1、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描绘梨花的美丽画面,或者表现人们在自然界中和谐相处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在阅读理解环节,可以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朗读、分角色阅读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分析感悟环节,可以选取一些重要的段落和句子,如描写梨花盛开的场景、人物之间的对话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感悟。
通过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进一步理解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传达主题思想的方法。
4、在讨论探究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念。
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 3篇
![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c45ae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a.png)
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速读,掌握速读技巧。
2、通过训练,提高速读质量。
3、感受课文的记叙顺序,巧设悬念的手法4、学习文中助人为乐的精神。
重点1、提高速读能力2、感受课文的记叙顺序,巧设悬念的手法难点:对文章中心主题的理解一、导入新课:课前玩飞花令,引出《驿路梨花》二、速读训练:(一)介绍“速读口诀”,幻灯出示1、老师板书解释“心专一,眼扫视,记要点,勿出声,忌回视”。
2、师生齐读,齐背。
(二)公布速读比赛规则。
1、比速度:读完举手示意,合上书本。
记录自己所用时间。
阅读完后学习掌握幻灯上投影的字词2、比效果:速读后分大组抢答故事中人物与情节的相关问题。
(三)速读开始(四)抢答开始:1、整个故事由好几个小故事构成,这些小故事是由一个什么问题串联在一起?2、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个问题,文中涉及到哪些人物?3、这些人物各自为小茅屋做了什么事?4、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这个问题,文中先后有三个悬念、两次误会,你能指出来吗?5、如果按小茅屋的来历为顺序来写,事件先后顺序该怎样安排6、课文写作顺序的好处7、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8、你从小茅屋的故事中联想到了什么?9、请为“驿路梨花处处开”对出下联,点出文章中心(五)小结,计分,再次温习口诀三、课文细读1、本文题目叫《驿路梨花》,找找看,文中关于梨花的景物描写到底有几处?分别起着什么作用?2、题目“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指自然界的梨花外,还指什么?四、拓展思考:总有一天,梨花妹妹也远嫁了;瑶族老人也老了;我与老余也没机会回来了。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小茅屋会变成怎样呢?五、结束语:梨花不只是自然界的梨花,茅屋也不仅是茅屋。
它可能是你在街头的一次热情指路,也可能是你乘公交车时给陌生人及时递上的一元硬币,更可能是你的一次倾情捐助……不管岁月怎样流转,时代怎样变迁,雷锋精神不会老,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曾远去。
让我们都化成那清香四溢的一瓣梨花,装点自己精神上的小茅屋。
驿路梨花(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91b91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8.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驿路梨花》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驿路梨花》的诗句;(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3)能够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3)通过创作、展示等途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句的理解和背诵;(2)诗歌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3)诗歌主题的领会。
2. 教学难点:(1)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应用;(2)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3)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美;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诗歌的奥秘;4. 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驿路梨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感悟(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如“驿路”、“梨花”等;(3)讨论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分析解读(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举例说明诗歌的表现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4. 创作展示(1)让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进行小练笔;(2)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创作能力。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499f4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a.png)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讲课教案《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过程】: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猜测作者可能会写什么?老师在第一眼看见这个题目的时候觉得这可能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可是读完之后,才发现梨花林中不仅有优美的景,更有高尚的人、动人的情。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近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去领略那里别样的风情。
一、讲故事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学习略读。
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现在,就请同学们略读文章,尝试复述文章内容。
请一生复述。
师:还是同样的内容,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按照时间顺序来复述一下呢?请一生复述。
师:相比两位同学的复述,你们更喜欢作者的谋篇布局呢还是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修改之后的?(顺叙,不展示:十多年前,一队解放军半夜在树林里淋了雨,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一座小茅屋。
第二天早上,梨花姑娘看见此景深受感动,一直照料着小茅屋。
前几年梨花出嫁了,她的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
上个月,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
昨晚专程到小茅屋送粮食,遇见了我和老余。
第二天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追问:你们为什么喜欢作者的叙述?明确:因为情节更吸引人、更有悬念。
二、理情节(略)师:“文似看山不喜平”。
如果大山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侍句。
一篇文章,要有曲折,要有悬念才能吸引人读下去。
那么,在你们阅读本文的过程中,一直吸引着你读下去的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作者设置的悬念是什么呢?明确: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师:围绕着这个问题,作者给我们刻画了一群人物,产生了两个误会,设置了三次悬念,你能找出来吗?请你们带着黑板上的问题,再次略读课文,寻找答案。
《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30f53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6.png)
故事中的人物间关系构成了复杂而丰富的人物关系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故事主题。同时 ,这些人物间关系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人际关系,使得故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普遍价值。
04
故事情节梳理与主题思想 探讨
故事情节梳理及关键事件回顾
引子
描述驿路上的梨花盛开景象,为 故事铺垫背景。
解放军战士
勇敢、无私,为人民服务 ,是梨花姑娘的救助者和 精神导师。
“我”和老余
旅途中的过客,通过与梨 花姑娘的相遇和交往,展 现了普通人之间的善良和 互助。
人物性格特点及塑造方法
01
梨花姑娘的性格特点
美丽、善良、纯朴、乐于助人。通过描写她的外貌、语言、行动等方面
来塑造这一形象,如“她美丽的面庞上带着一丝羞涩,却又透露出坚定
,决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她”。
人物间关系及其影响
梨花姑娘与解放军战士的关系
解放军战士是梨花姑娘的救助者和精神导师,他们的存在使得梨花姑娘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我”和老余与梨花姑娘的关系
通过与梨花姑娘的相遇和交往,“我”和老余不仅得到了帮助和关怀,还从梨花姑娘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和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相关问题, 如“雷锋精神”在当代的现实意 义等,增加课堂互和作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 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知识。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巧妙的悬念设置
生动的细节描写
延伸阅读推荐:《边城》等经典文学作品
《边城》简介与主题思想
简要介绍沈从文的《边城》及其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比较两部作品在描绘自然风光、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情美 方面的异同。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9a457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a.png)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向雷锋学习。
教学设想: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除饥饿疲劳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花树林中发现小屋。
教学过程: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篾:陋:撵:麂:葺: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第15课《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5课《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5ac1c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3.png)
第15课《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设计____________仁寿县城北实验初级中学李晓丽一、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引导学生阅读这些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在阅读方法上要求重点学习略读,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驿路梨花》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展开,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运用插叙,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尾处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点明本文的主旨: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
二、学情分析我们每年都有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的主题活动,实际上大部分学生理解的学习这样的精神就只是捐款,甚至有孩子认为这就是形式,通过解读课文,希望能唤醒助人为乐的美德。
在阅读方法上,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学期的朗读、默读、快速阅读和本学期的精读等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有所提升,本单元要求的略读,是一个相对较高的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检测。
学生的概括能力有所提升,但是概括时语言不够不够简洁,因此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依旧是今后语文教学的重点。
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和作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章既设置悬念和误会,又运用插叙的手法,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用以指导今后的写作。
三、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2、体会巧妙的构思,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激发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情,培养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
四、教学重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五、教学难点:体会巧妙的构思,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七、教具准备PPT课前准备1.收集作者及写作背景相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过程】: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猜测作者可能会写什么?老师在第一眼看见这个题目的时候觉得这可能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可是读完之后,才发现梨花林中不仅有优美的景,更有高尚的人、动人的情。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近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去领略那里别样的风情。
一、讲故事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学习略读。
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现在,就请同学们略读文章,尝试复述文章内容。
请一生复述。
师:还是同样的内容,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按照时间顺序来复述一下呢?请一生复述。
师:相比两位同学的复述,你们更喜欢作者的谋篇布局呢还是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修改之后的?(顺叙,不展示:十多年前,一队解放军半夜在树林里淋了雨,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一座小茅屋。
第二天早上,梨花姑娘看见此景深受感动,一直照料着小茅屋。
前几年梨花出嫁了,她的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
上个月,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
昨晚专程到小茅屋送粮食,遇见了我和老余。
第二天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追问:你们为什么喜欢作者的叙述?明确:因为情节更吸引人、更有悬念。
二、理情节(略)师:“文似看山不喜平”。
如果大山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侍句。
一篇文章,要有曲折,要有悬念才能吸引人读下去。
那么,在你们阅读本文的过程中,一直吸引着你读下去的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作者设置的悬念是什么呢?明确: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师:围绕着这个问题,作者给我们刻画了一群人物,产生了两个误会,设置了三次悬念,你能找出来吗?请你们带着黑板上的问题,再次略读课文,寻找答案。
问题1:作者设置了哪三次悬念?问题2:故事产生了哪两个误会?问题3:这一群人物分别为小茅屋做过什么事?(请尽量用书上的词语回答)问题1: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呢?作者围绕这个问题巧设了三个悬念,你能依次在文中找出来吗?悬念1:“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8段)第一处悬念引出了第一个误会误会1:我和老余误会小茅屋的主人是瑶族老人。
悬念2:“主人家是谁?”(第17段)第二处悬念引出了第二个误会误会2:瑶族老人误会小茅屋的主人是哈尼族小姑娘梨花,并且误认梨花的妹妹为梨花。
如果生答不出第三处悬念教师给提示。
师:其实第三处悬念是在第二处误会消失之后,在梨花妹妹的讲诉中产生的。
当梨花妹妹讲到:“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对,这就是小说隐含的第三处悬念:悬念3:解放军叔叔为什么要盖房子?追问:同学们能从文中找一找解放军为什么要盖小茅屋吗?(为了方便过路人。
)问题3:作者围绕这三个悬念给我们刻画了一群人物,这一群人物分别为小茅屋做过什么事?明确: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粮食;我、老余、瑶族老人修葺小茅屋;梨花、梨花妹妹照料小茅屋;解放军叔叔盖小茅屋。
三、找主人师:一群人物,两个误会,三处悬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到了小说的最后,通过哈尼族小姑娘的述说,我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闹了半天,你们认为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道理。
但是,解放军修建了小茅屋,部队却开走了;梨花接管了小茅屋,最后却远嫁了;哈尼族小姑娘们继续照管小茅屋,但她们却不是修建者;我、老余、瑶族老人为小屋添草挖沟,尽了主人之责,但“我们”却只是匆匆的过路人。
究竟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明确:同学们。
这些人之间看似没有联系,但他们都做了同一件事: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他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大家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板书:大家)四、明主题师:故事到这,情节我们已经理的很清楚了,你能够从中体会出作者要歌颂一种怎样的精神吗?生自由答。
师:同学们,《驿路梨花》能够在众多赞美助人为乐精神的文章中脱颖而出,说明它定有高人之处。
它的高明,不仅仅在于情节的处理上,还有对人物的选择上。
同学们能够发现本文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吗?生答不出教师可提示:从年龄上来看,我们这一群人有老人,青年,儿童。
你还有什么发现吗?明确:从性别上看:男人、女人。
从民族上看:有汉族、有少数民族。
从职位上(身份)看:有军人,有群众。
他们代表了全中国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解放军叔叔修建了小茅屋,梨花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因而接下了管理之责,梨花妹妹又在姐姐的感召下当了姐姐的接班人,在前人的启示下,我们开始为小茅屋服务。
同学们猜一猜,如果有一天梨花的妹妹也远嫁了,瑶族老人也老了,我和老余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那么小茅屋是否会就此荒废了呢?不会。
因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会照顾它,会将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发扬光大。
这种精神就像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梨花一样,将香飘四溢,处处开放。
五、赏梨花(注意朗读)师:所以,作者才在文章最后用一句诗作为照应,那就是——驿路梨花处处开。
既然处处都有梨花的开放,那么美丽的梨花开放在了文章的哪些段落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对于梨花的描写。
第一处:“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初遇梨林(4、6段)这是自然界的梨花,陡峭大山中淡淡月光下的梨花林,洁白,美丽。
它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带给人希望和温暖。
点题,为故事的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第二处:“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梨花姑娘(24、25段)这是写人。
由此,景物的“梨花”和人物的“梨花”建立起关联。
第三处:“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梦中梨花(27段)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对梨花小姑娘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
照应文题的同时也加深了第二次误会,推动情节发展。
第四处:“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人与梨花(37段)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与人交相辉映。
赞美梨花姑娘人美心更美。
升华了文章主题,再次点题,首尾呼应。
师: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写人记事歌颂助人为乐的好风尚,而非写景文章,但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来写梨花呢?请同学们看到课后习题第三题。
(生先自由答,答不全的老师引导补充。
)师:中国人向来讲究一种含蓄美。
比如李白思乡了,所以就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亮就成了思乡的代表;比如冰心有感于母爱了,于是就有了《荷叶·母亲》,荷叶就成了母亲的象征。
现在,你们明白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来写梨花了吗?明确: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盛开无华、代代相传;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
作者通过这四处梨花的描写,一步步推动了情节发展,也由景及人,一步步丰富了梨花的内涵。
到最后一处对于梨花的描写更是借助诗歌,将作者的情感推向极致。
可以说,梨花有多美,人心就有多美。
梨花有多圣洁,人心就有多圣洁。
作者不仅仅是在写梨花,更是借梨花,写一类助人为乐的普通人,写一种代代相传的雷锋情。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资料链接:作者在西南边陲生活过多年,亲自感受到当地淳朴的民风,尽管这篇文章是虚构的,但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作者在谈此文的写作时,曾满含深情地说:“云南边疆民风淳朴,尽管当地的人们没有把学雷锋的口号持在嘴上,但他们却一向有助人为乐的好习俗,好客、热情、关心他人……我经常想起那里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我想到了我曾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只是为了方便旅人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为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
想到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我立即拿起笔来。
”师:所以同学们,老师把最后这句诗单独提取出来,你能想出一句诗作为对该句诗的照应,概括出本文的内涵吗?明确: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
六、赞梨花同学们,作者通过这一群人物,两个误会,三次悬念,四处梨花为我们讲诉了一个的生动的故事,现在故事听完了,就让我们拿起笔来,趁四月春光未散,梨花香气未消,借梨花来表达你的赞颂之情。
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当中对于梨花的描写,创作一首歌颂梨花精神的小诗。
可以借用文中原话适当进行改编,也可自行创作。
七、结语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
虽然雷锋同志已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精神在彭荆风的文章中,更在同学们的诗歌中熠熠生辉。
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给生病的同学递上一杯温暖的热水,给内向的同学送去一片热烈的掌声,给紧张的同学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那么,雷锋就不是活在传说里,梨花就不仅开在驿路上,他们将永远盛放在我们心中。
教学反思《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
在情节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
整篇文章篇幅虽短,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
所以我从情节入手分析,围绕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展开研究。
由于本文是一篇小说,所以又不可避免地会探讨人物与环境,再联系着前面的情节,整堂课以“一二三四”展开。
“一”是一群人物,“二”是两个误会,“三”是三次悬念,“四”是四处梨花。
这样既条例清晰又兼顾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