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及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暴力及处理
校园暴力的定义
「校园暴力」为发生于校园之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其中包含了学生 对学生的暴行,学生对老师的暴行,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 学生违规与暴力行为,在文献上也被称为非适应行为(under socialized behavior)、反社会行为(antisocial behavior)、行为失 常(conduct disorder)、不当行为(misconduct)、不良适应 (maladjustment)、破坏行为(disruptive behavior)、或是偏差行 为(deviated behavior)等。 狭义方面系指学校内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校外入侵者与学校 师生间所发生之侵害生命、身体,及以强暴胁迫或其他手段,压抑被 害人之抵抗能力与抵抗意愿,以遂行特定不法意图之犯罪行为。 广义而言,除上述行为外,还包括学生侵害自身生命及身体之行为, 如自我伤害或自杀等。
欺凌者的特征 如果学生有以下的特征越多,越有倾向成为欺凌者。
(一) 个人特质方面 □ □ □ 强 □ □ □ □ 无目标、无希望的人生态度 个性上较冲动、自我控制力差 不合群、自主性低又或支配性 过于敏感及主观 自卑、消极又或是过于自信 嫉妒及报复心强 性格固执倔强、态度强硬
(二) 校内表现 □ 对读书不感兴趣,因而 学校适应不佳 □ 学业成绩低落或倒退 □ 常有反抗权威、逃学(或 奇装异服)的行为 □ 曾于图画或文字上表达 暴力思想,又或残忍对待小 动物
(二) 社会方面 1. 青少年受社会重功利和享乐风气影响,致轻忽了伦理道德及社会秩序 2. 青少年于不知不觉中模仿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以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 3. 传媒对暴力、色情与犯罪新闻报导广泛、夸大及煽情,对青少年不无影响 (三) 家庭方面 1. 父母忙于工作,亲子关系疏离
2. 父母较少参与和配合学校举办的亲职教育活动
(三) 人际及社交方面 □ 对家人、同学甚或 师长具有攻击性 □ 较外向且具支配性 □ 良好沟通能力、机 智 □ 较冷酷,也不太有 同情心 □ 人际关系较差 □ 联群结党
(五) 其它 □ 有家庭暴力的背景 或经历 □ 有滥药或酒精的情 况 □ 有精神健康的问题 □ 暴力文化在校园内 流行,如暴力漫画 □ 有联群结党情况但 学校不加以拆散干预
其实,我们是可以采用复和调解的手法,帮助双方学习 和谐相处之道,然而要长远地解决问题,必须向怕事之被动 者提供果断表达技巧的训练,协助他建立朋辈的支持,这会 有助减少「被欺凌者」的出现。建议学校考虑及早向一些高 危的受害者提供自我保护的训练计划,当同学能果断地表达 自己,其它人也不会轻易欺负他们。
教导欺凌者,让他们认清错误,学习道歉的艺术
采用调解会议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调解会议前之步骤 ※ 在调解之先,应分别接见双方当事人,并了解 两方面之立场 ※ 在聆听双方的立场时,留意每方的论点及细节 并表示你在关心这件事情 ※ 向双方表示你会以中立的角度去解决这次事件 ※ 要让双方明白,双方必须合作去解决问题,缺 一不可 ※ 若然双方情绪不稳,要安排多一名熟悉当事人 的老师或社工在场
有一些欺凌者是没有恶意的,他们出现欺凌行为可能 与不懂与人相处有关。对于此等同学,我们可考虑透过社 交技巧训练,提醒他们切勿以欺负人的手法去吸引他人的 注意力。不过,对于已经习惯了暴力解决问题的人,老师 必须帮助欺凌者学习如何尊重别人感受及控制自己的行为。
我们要向欺凌者及其家长指出欺凌行为的祸害,继而要 欺凌者聆听被欺凌者的痛苦和心声,要启导欺凌者承认错 误并向受害人道歉或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育他们不再欺凌别人。
*有人目睹欺凌行为却不去干预。
支持被欺凌者,鼓励说出真相,训练被欺凌者坚强性格 由于被欺凌者大多是孤独而没有朋友者,当遇上欺凌者 时往往逆来顺受,不敢反抗。不过,当他们到了一个忍无可 忍的地步时,会向欺凌者报复。若老师遇到有关欺凌的报告, 首先要以感同身受的态度安慰被欺凌者,一方面可给予情绪 支持,另一方面可以获取他/她的信任,以便日后的跟进。
校园欺凌之成因
(一) 学校方面 1. 老师权威过高,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2. 教育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3. 对校园暴力问题处理不当,如视而不见或偏坦某些学生,致鼓励了 校园暴力事件的增加 4. 老师缺乏助人与辅导技巧,容易引发师生冲突 5. 学校与家长沟通不足,对学生管教理解存在差异 6. 老师之间联系欠佳,管教态度不一致,及处理问题时未能协调 7. 师生之间沟通不足 8. 教育课程过于重视学业成绩,无法照顾不同学生之需求,欠缺适当 的协助下,致使部份学生放弃学习,甚至追求负面的认同
3. 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当及不一致,如过分的严苛或溺爱;或父母对子女期望过 高,令子女做不到而感到失望且失去信心 4. 实质上或形式上的破碎家庭及家庭气氛不和谐,使子女感觉家庭冷漠、缺乏 关爱及安全感 5. 有家庭暴力、虐待等情形出现 6. 父母染有恶习或犯罪行为,子女耳湍目染下,学习到不良行为 7. 家庭经济水平低于一般的家庭
(三) 人际及社交方面
□ 沟通能力差,不善表达自己 □ 与人相处时欠缺自知之明及反省能力 (四) 外表方面
□ 校服/衣着不整洁,甚至脏乱又或是打扮入时 □ 不注重个人卫生及仪容又或是过份注重
(五) 其它 □ 在校为少数人士 □ 在家中可能备受忽略或被过份溺爱
以复合调解方法处理校园欺凌
欺凌行为之所以会发生,是由三种元素 互动而产生的: *有人持续地欺凌别人,校方却没有好好处 理; *有人持续被欺凌但却不懂正确面对;
(四) 外表方面 □ 身体较强壮有力量 □ 女欺凌者通常声音 夸张、喊叫及粗鲁无 礼
被欺凌者的特征
(一) 个人特质 □ 冲动善变 □ 缺乏信任感及安全感 □ 较不愿做追随者又或过份 顺从 □ 较容易焦虑 □ 个性较小心谨慎及敏感又 或轻率 □ 对自己有负面的感觉如失 败、缺乏吸引力等
(二) 校内表现 □ 学业成绩低落或倒退 □ 有些衍生的神经质习惯,例如 口吃、晃动 □ 身体较差、协调能力较差,通 常年纪较小,身材较瘦弱 □ 喜欢穿戴名牌用品、带名贵用 品如MD、电话等回校 □ 骄傲,如夸耀学业成绩及个人 能力 □ 被疏离或排挤 □ 害怕上学或不想上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