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景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在新课程理念下,科学探究成为物理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实践,迅速掌握物理知识,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物理教学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如何创设物理情景,有利于物理教和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中如果创设好物理学习的情景,在合适的物理情景中,学生可以提出许多有意义的问题,伴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将能很快地掌握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习到科学的思维方法。

如何创设物理教学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的看法。

1.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

学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

2.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探究事件或问题的欲望

问题情景是指以真实的物理事件或物理问题,引发学生探究事件或问题的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创设物理问题情景的本质在于揭示物理现象的矛盾,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到探究活动之中去。

创造思维训练中强调创造思维训练的十个步骤:一是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二是独立思考,集体研讨;三是拓展信息,分层激励;四是奇思妙想,精选评议;五是再设情景,再提问题;六是再次思考,再次研讨;七是再拓信息,再施激励;八是再择奇妙,再举评议;九是最后小结,上升原理;十是动手动脑,课后练习。由此可以看出创设情景的重要,而创设问题情景是其中的关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情景是产生思维基础,也是思维的最终目的。以问题情景为基础,引发学生提出课题,完成探究,便使教学内容和师生思维活动进程成了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把学生的”思维之锚”固定在知识的海洋之中。使学生主动理解知识、习得能力、建构意义。

3.联系生活情景,提出问题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生活中、自然界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

这些现象我们司空见惯,学生已习以为常。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注生活,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如:刚学习光学,可以先播放自然界中的闪电、太阳、星星、月亮和生活中的城市夜景节日彩灯等。然后问:对于光,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出:”哪些物体可以发光?光是怎样传播的?彩灯为什么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晚上没有光,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白天为什么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我们可以

利用光来进行天文观测吗?近视和远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与光

有关系吗?盲人为什么看不见物体?等问题。又如:学习声现象,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自然界中采集到的各种声音给学生听。然后问: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有的声音好听,而有的声音不好听?在水里说话时,岸上的人听得见吗?如果听得见,是什么原因呢?在空旷的地方说话,为什么会有回音?登月的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能直接通过说话交谈吗?蝙蝠、海豚、鲸等动物发出的声音和我们人类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地震、海啸的发生可以利用声音进行预测吗?聋哑人是怎么造成的?正是这些问题的提出,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否则物理知识的教学就会显得枯燥和乏味,而这与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格格不入,如果这样,将会导致大部分学生终身失去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

4.创设新奇情景,使学生乐于学习物理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中,可以让同学带来吉他,小提琴,小鼓,笛子等乐器让同学们演奏同一首曲子,用手去感受乐器的振动,在一把吉他演奏的同时在它附近放另一把吉他,在某一个位置也可以发出嗡嗡的声音,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习,而且有音乐课上所没有的体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差别,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起求知欲,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再如”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做出正确回答。可以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

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解答。在物体运动速度的教学中,可以将课堂搬到运动场上,让学生分组进行跑步速度的测量。比较跑50米不同的同学所用的时间;比较跑20秒不同的同学跑过的路程的长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跑步或走路速度的比赛,根据时间安排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玩乐当中轻松愉快地掌握”速度”这一物理概念,这比任何说教、举例都更加有力。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新奇、学生可以亲自参与的真实可感的有趣的物理情景,学生整堂课都能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学习,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5.创设递进情景,使学生善于学习物理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如何判别一个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问题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可行性?创新性?让学生从讨论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由于头脑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物理情景:”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当苹果落下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克服”苹果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它还将保持抛出时苹果随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认识难点.在学习有关浮力的知识时,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在水里面沉下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在水里面浮上来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这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轮船是钢铁做的,按照常识钢铁应该在水中是沉下去的,但是轮船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呢?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找出钢铁在水中不会下沉的条件,使他们明白物体的下沉、上浮不是由受到的浮力大小决定的,而是由物体受到的浮力与自身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在这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