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辩证法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https://img.taocdn.com/s3/m/cbafd76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8.png)
自然辩证法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想,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它将人类视为自然的一部分,主张人类应与自然相互协调、相互依存,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原则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指一种综合性的哲学思想,旨在探索并解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问题。
它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强调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平衡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二、自然辩证法的原则1. 尊重自然原则自然辩证法倡导尊重自然、珍视自然的观念。
人类应该认识到自然拥有自己的规律,人类不能盲目侵害自然而导致生态破坏。
尊重自然原则要求人类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要遵守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 顺应自然原则顺应自然原则是指人类应该根据自然的规律行事,与自然保持和谐共生的状态。
人类的活动应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不得违背自然规律,以避免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顺应自然原则不仅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维护自然的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3. 保护自然原则保护自然原则要求人类积极采取行动,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生态和谐。
人类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以保证自然资源的可再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 生态建设自然辩证法的应用可以指导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了解自然的规律和特点,人们可以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采取生态友好型的设计,构建绿色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 资源管理自然辩证法的原则可以指导人们合理利用和管理资源。
通过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资源的情况发生。
例如,在能源领域,人们可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611ea3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5.png)
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成为全球的共识。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以及实践,旨在加深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这一概念最早在1987年的联合国《勃兰特兰特报告》中被提出,并由此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入了这种观点,将人类与自然视为一个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这一概念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 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公正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只有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自然辩证法认为,经济、社会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只有平衡地发展这三个领域,才能构建一个稳定和可持续的社会系统。
2. 循环利用与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通过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维持环境的稳定性。
自然辩证法强调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资源节约就是在整体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和损失。
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全球合作与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各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自然辩证法认为,所有事物都处于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
只有实现国际间的合作与共同发展,才能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进步。
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1. 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可持续发展鼓励使用绿色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自然辩证法论文——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论文——人与自然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ba494f204a1b0717fd5dd50.png)
辩证法课程论文题目人与自然的关系姓名张冬阳学号********** 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专业环境艺术设计2012年 6 月 25 日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性质属于哲学门类。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观点与看法。
辩证的自然观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较为科学、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自然界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观点与看法。
面对我国目前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新特点,针对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的关系,。
本文通过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对自然辩证法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认识,并结合自身专业,来进一步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与自然相处。
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正文:1.人类自然观的发展1.1古代的自然观自然界对人类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
古代,人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存在、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集中在对自然界的看法上。
这种认识是以自然哲学的形态出现的,或包容在自然哲学之中的。
(一)朦胧的自然意识公元前一万年前左右至公元前三四千年是我们所能考察的远古文明时期。
这个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科学技术处于萌芽状态。
那时,人们靠自然界恩赐生活,无复活的希望,迫使人们把自然界当做使用价值的源泉而进行思考。
真正的自然观是伴随着中古时代自然哲学家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而出现的。
(二)朴素的自然观一部分自然哲学家把自然界“当做一个整体,从总的方面来观察”,赋予自然界以抽象的形式,形成了朴素的自然观。
这种自然观从总体上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和发展变化,从总体上勾画了自然界的图景和本来面目,初步显露了人类认识自然的灿烂光辉。
但是,这种自然观也暴露了它的直义自然观压倒了。
(三)神秘主义自然观既然对自然界的认识只是猜测,因而另一部分自然哲学家从朦胧的自然意识出发,以对精神世界的关注为焦点,对自然界进行认识得出了神秘主义的自然观。
1.2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随着以铁制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古代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国先后进入了封建制社会。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157cdd33169a4517623a304.png)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实践使人类渐渐从统一中分化成为一个特殊的物种,人类产生以后,就总是对自然有着这样那样改造,虽然从生态意义上来说人类还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但是从本质上说,人类更像是既想脱离自然、超越自然但又不愿离开自然的自身矛盾体。
离开了自然,人类就失去了生活的原材料,必然不能生存下去,但人类又不甘心自然的生存着,想要通过改造自然达到自己高于自然的生活。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是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十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https://img.taocdn.com/s3/m/454add2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8.png)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摘要】《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非常重要,它提出了关于生态系统观点、自然界的循环与平衡、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价值观等内容。
这些理念对于我们理解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观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探讨了《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挑战下,我们需要从中汲取借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生态观、生态系统、循环与平衡、人类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价值观、启示、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复杂整体。
生态学家在研究生态系统的时候,不仅关注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注重整个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观的核心思想是生物、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认为自然界不是人类可以随意利用和改变的资源库,而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
人类的发展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人类的长远利益。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倡实行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推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这一观点不仅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启示,也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生态观的提出,为我们构建美丽家园、建设美好未来指明了道路。
2. 正文2.1 生态系统观点生态系统观点是《自然辩证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指出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非生物元素和它们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整体,具有稳定性和循环性。
生态系统观点认为,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https://img.taocdn.com/s3/m/31cd16e30975f46527d3e16d.png)
生态自然观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具有当代价值的生态自然观,他们在早期就注意到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发展的高速时期,但我们不可忽视生态破坏问题,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思想出发,具体分析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遭遇的生态问题,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生态学原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可持续发展方法。
关键词:生态自然观;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引言: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共同难题,也是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非常现实、迫切的问题。
在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时,必然涉及生态自然观的深层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直接的理论来源,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
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生态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仅是伟大的革命家,并且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倾其一身的精力去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他们不仅仅研究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还关注并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分析了人的自然属性,他们在著作中已经关注了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虽然他们所处的年代是在工业文明刚刚发展的时期,但是,他们已经关注到人类的发展不能靠破坏自然来取胜,为我们今天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理论的积淀,同时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1]。
这些理论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汲取了古典哲学自然生态观的成果,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哲理。
1.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存在物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成先后的关系。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确认自然界先于人、先于人类社会,把人类社会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2]。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人离不开自然界,要靠自然界来生活。
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新发展理念自然辩证法
![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新发展理念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3a5610c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c.png)
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新发展理念自然辩证法意思是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根本上更新了关于自然资源的传统认识,打破了发展与保护对立的束缚,树立了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立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的新理念。
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内蕴历史辩证思维。
历史辩证法认为,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创建历史的前提,根本取决于人类是历史的结果。
人类对历史的赓续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都是在前人实践基础上的再出发和再创造,因而人类在享受和利用历史馈赠的同时,应当保持理性认知以摆脱历史层积带来的各种外在束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是在把握时代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特征,立足环保理念和实践经验基础上诞生的。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19b1b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9.png)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思考这个问题。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辩证运动和发展的,是宇宙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
它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在这种对立统一中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是基于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无法割裂于自然而存在。
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生活必需品,如食物、水源、能源等,同时人类的生活活动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
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道德原则,保护好自然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次,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类的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会反作用于人类自身。
例如,过度的工业化和环境破坏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人类需要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好自然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再次,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使得我们能够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并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与此同时,自然也为人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资源,使得人类能够在自然中生存和发展。
人类需要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也需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最后,人类需要树立起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意识。
我们不能把自然视为一个简单的资源库,而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我们需要树立起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可持续的方式来实现生产和生活的发展。
同时,我们需要关注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提高自己的环境意识,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840ca55fd0a79563d1e7274.png)
浅论人与自然的可连续发展可连续发展实质上涉及到的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当前,发展中国家在为实现工业化和追赶发达国家而努力奋斗,人口增添、资源过分使用与环境退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不但直接危害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而且还直接地阻拦了经济增添。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多边关系终究是怎样的呢?3.2 人对自然的依赖性人对自然界拥有天生的、根源的依赖性。
人是自然界长远演化发展的产物,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
人类作为自然存在物,不能够走开自然界而生活。
人类的出现使自然界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
但是,人类在自然界中其实不处于特别优越的地位,自然界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计发展的基础和永远的物质前提。
人同其他生物相同,是自然界的非生命物质发展演化的结果,人的生命在发生、存续、终结的过程中,向来受自然的规定和限制,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造就了人类。
一、人是自然界物质长远发展的产物。
二、自然界为人类供应了生计和发展的环境。
三、自然界为人类供应劳动对象和资源。
四、自然界为人类创立精神文明供应了原资料。
3.3 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人的能动性是人差异于动物以及其他存在物的内在标志,能动性的人类活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
人的能动性实践活动是造就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实质原因。
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是经过社会生产活动来实现的。
人经过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变“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 ,使自然变得适合于自己生计和发展的需要。
人拥有自觉能动性,能够认识和驾驭自然规律为自己服务。
人类的生产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人在进行劳动从前,能够设定目标,规定必然的活动程序和方式、方法,预示自己活动的结果,经过劳动引起外面自然界的各种变化,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3.4 可连续发展的基根源则可连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要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协调,使社会的发展获得可连续性。
自然辨证法课件_清华大学_肖广岭_第2讲_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
![自然辨证法课件_清华大学_肖广岭_第2讲_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98431ff910ef12d2af9e70d.png)
2、着重于从社会属性的定义: 着重于从社会属性的定义:
“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函容能力的 情况下, 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情况下 , 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 ( 世界自 然保护同盟、 然保护同盟 、 联合国环境规划薯和世界野 生生物基金会
3、着重于从经济属性的定义: 着重于从经济属性的定义:
3 、 自然界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 的对象: 的对象:
在人与自然的对象关系中, 在人与自然的对象关系中 , 自然界不再是 纯粹的自然界, 而是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纯粹的自然界 , 而是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 是打上人类烙印的自然界; 于是 , 便出现 是打上人类烙印的自然界 ; 于是, 了“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 人化自然” 人工自然”
2 、 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可能性 : 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可能性:
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以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 作为调节器的。 作为调节器的 。 具有对象性关系的人和自 然是一个有机整体。 然是一个有机整体 。 人类改造自然的每一 次胜利,都会引起自然界的报复。 次胜利,都会引起自然界的报复。 这说明: 人类的能动性受到受动性的制约 。 这说明 : 人类的能动性受到受动性的制约。 而人工自然是调节人和自然关系的直接手 段。
二、盖亚假说的科学内涵及其争 论
1785年 1785 年 James Hutton 提出地球是一个超级 Hutton提出地球是一个超级 有机体, 有机体,要用生理学方法研究 1945 年 Vladimir Vernadsky 提出生命与物 质环境共同进化论 盖亚假说被称为地球生理学 盖亚假说的研究、 盖亚假说的研究、预测和证实
二、可持续发展定义所体现的基 本原则
1、 公平性原则: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 公平性原则:本代人的公平、 的公平及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 的公平及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 2、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 持续性原则: 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赖 共同性原则: 性,全球要联合行动。 全球要联合行动。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e5ad8a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7.png)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自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在现代社会,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重塑人类与自然的亲善关系。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主张自然界是一个整体,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系统。
自然辩证法追求有机整体的观念,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意味着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过度的工业发展导致资源的枯竭,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对自然环境构成了威胁,如森林砍伐、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过度使用化学农药等。
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确保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忽视了和谐发展,将会面临灾难性的后果,如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
四、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1. 理念引导:培养人们关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资源管理:改变过度开发的方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和循环利用。
3.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4. 生态恢复: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重建生态平衡。
5. 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实现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体现:1. 环保习惯: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合理使用水资源等。
2. 节能减排:通过节约用电、减少碳排放等行为,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 自然教育:加强对自然环境的教育和认知,提高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c8545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f.png)
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理论,主张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人类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自然辩证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整体性、辩证性和发展性。
整体性指的是将事物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辩证性强调矛盾和冲突是事物内部运动的源泉,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发展性则强调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无止境的。
二、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在保护环境时需要考虑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环境保护不能忽视人类的需求,但也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自然辩证法将环境保护视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和持续的过程,强调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确保可持续性。
自然辩证法认为,可持续发展需要平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只有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
四、自然辩证法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环境保护方面,自然辩证法要求人们采取综合性和长远性的措施,不仅关注当前的环境问题,还要注重预防和治理长期的环境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自然辩证法要求人们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和长期性,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五、自然辩证法的意义自然辩证法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提供了一种全面和系统的思考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环境问题。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有效的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结语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它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构建美丽的地球家园。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b51021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a.png)
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 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 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通过自 我调节,恢复到稳定状态。当外界干扰超过生 态系统调节能力的限度,就会导致生态平衡破 坏,或整个系统瓦解。
从1949年起,位于日本熊本县水俣镇的日本 氮肥公司开始制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由于 制造过程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大量 的汞便随着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被排放到了 水俣湾。
1954年,水俣湾开始出现一种病因不明的怪 病,叫"水俣病",患病的是猫和人,症状是 步态不稳、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 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自然界的全面人化 三、对生态危机根源的理论探讨
3.1 科学技术进步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吗?
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迫使人类深重地反 思科技进步与生态危机的关系。曾一度为 人们高歌礼赞的技术,受到了质疑:
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
将把人类引进天堂,还是地狱?
带给人类的是幸福,还是苦难?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 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料的结果,但是 以后和再以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 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他强调指出: 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 恩格斯还指出:美索不达比亚、希腊、小亚细 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毁灭了 森林,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今天这些地方竟因此 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 ,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储藏库。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自然界的全面人化
自然界的全面人化——人工自然的扩大 2.4 人工自然的扩大的消极意义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https://img.taocdn.com/s3/m/7f2421b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4.png)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自然辩证法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理论,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认识到,人类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必须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关系。
自然辩证法提出了以下核心思想:1. 相互依存:自然界的万物相互依存,构成一个复杂而有机的整体。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把自己与自然割裂开来,而应该与自然相互依存。
2. 相互转化: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同时也受自然的约束和影响。
人类与自然的相互转化是不可分割的过程。
3. 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人类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的保护。
只有通过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和指导原则,有助于我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 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当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排放,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2. 合理利用资源: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当遵循自然辩证法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并提倡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3. 建立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培养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推动社会的绿色转型。
4. 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键。
通过科技的力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开发出环境友好型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5. 倡导生态伦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我们应当践行生态伦理。
这意味着我们要尊重自然、关爱自然,摒弃攻击性的开发方式,从自己的行动做起,改变现有的对自然的看法和行为。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e3dd594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0.png)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方法,可以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和策略,来处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应用,并从辩证的角度思考如何改善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自然辩证法是以辩证的哲学思维方式来研究自然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说。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个物质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由于各种矛盾的相互作用而发展变化的。
自然辩证法主张人与自然应该建立和谐、平衡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 重视生态系统平衡自然辩证法告诫我们,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
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时,我们应该保持对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关注,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因素的改善,而是要综合考虑各个环节,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我们不能仅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双赢。
3. 倡导循环利用和资源节约自然辩证法认为,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循环利用和资源节约的原则,减少资源的浪费,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倡导人类社会要建设生态文明,这就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1.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素养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养大家的环保观念和责任感,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2.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并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环境保护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实现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的双赢。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1)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1)](https://img.taocdn.com/s3/m/ec5f3923580216fc700afdfd.png)
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实际上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高度和谐的社会形态。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36]也就是说,只有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才有真正的保证。
依据马恩的教导,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人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思想的要点是: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的内在关联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启示:人在自然界中要准确定位;牢固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协调好人们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容提要: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做出了深刻而富于启发的论述。
这个思想的要点是: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中介;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
这个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有: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人与人之间公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逐渐清晰,学术界对和谐社会的研究不断深入。
但是,这些研究多停留在如何建立人与社会之间(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思考上,而很少触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建立。
从理论逻辑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两个相互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的方面。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前提,人与社会的和谐寓于人与自然和谐之中。
胡锦涛同志鲜明地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事实上,“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的。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e8fb7b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0.png)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极其密切。
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产生着深远影响。
因此,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首先,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可以通过自然辩证法的视角来理解。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哲学方法,它看待自然和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按照自然辩证法的观点,人类必须与自然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使得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系统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全球范围内都正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持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供未来世代继续使用和发展的发展模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推行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建设等。
同时,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大力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人类应该意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妥善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每个人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减少塑料浪费等。
此外,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人们关注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
社会公正确保人类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和福利。
而经济发展则需要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的增长,促进就业和减少贫困。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增强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因此,教育机构应当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中的热门议题。
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43a9aa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7.png)
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议题。
作为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基础和战略指导,自然辩证法指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探究自然和人类关系的哲学思想,它强调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自然辩证法对于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醒我们,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辩证思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辩证思维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强调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和内在的发展规律。
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辩证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问题。
例如,在解决资源短缺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追求增加供给或者限制需求,而是要通过辩证思维寻找供需平衡的策略。
又如,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时,我们不能只关注经济发展,而是要通过辩证思维来探讨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三、自然辩证法对可持续发展的启示自然辩证法提供了一种全球视野和长远思考的方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自然辩证法提醒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其次,自然辩证法强调均衡发展与综合治理,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
再次,自然辩证法指出,资源利用应当遵循循环利用和节约使用的原则,鼓励绿色低碳发展。
最后,自然辩证法倡导全球合作与共同发展,提出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建议。
四、运用自然辩证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采取一系列具体的举措。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30c79c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e.png)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观点,强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我们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威胁。
因此,探索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至关重要。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追求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在自然的规律和限制下进行发展。
同时,自然辩证法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平衡的,而不是人类单方面的掠夺和压迫。
二、自然辩证法指导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 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我们应该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包括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与稳定。
2. 倡导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倡导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我们需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支持和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
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法律和政策,确保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培养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自然辩证法强调个人和社会对于自然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生态意识,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这包括提倡低碳生活,减少对环境的负担,鼓励绿色消费和环保行为。
4. 加强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研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与环境领域的结合。
5. 建立全球合作的生态文明体系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互动。
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危机等重大环境问题。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以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庄子的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
![庄子的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a48f3e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7.png)
庄子的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庄子》中,他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这一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着深刻的联系。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庄子的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首先,庄子的自然辩证法强调了自然界的无穷变化和相互依存。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这一观点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呼应。
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庄子的自然辩证法提醒我们,只有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变化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庄子的自然辩证法强调了相对性和相互转化的观念。
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这一观点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摒弃单一的发展模式,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来制定适合当地的发展策略。
庄子的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此外,庄子的自然辩证法强调了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性。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平衡和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这一观点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庄子的自然辩证法提醒我们,只有在平衡和和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庄子的自然辩证法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自然而然地运行,而不需要人为的干预。
这一观点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的规律,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经济增长。
庄子的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庄子的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涉及到的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目前,发展中国家在为实现工业化和追赶发达国家而努力奋斗,人口增长、资源过度使用与环境退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危害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而且还直接地阻碍了经济增长。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多边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3.2人对自然的依赖性
人对自然界具有先天的、本原的依赖性。
人是自然界长期演化发展的产物,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
人类作为自然存在物,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
人类的出现使自然界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
但是,人类在自然界中并不处于特别优越的地位,自然界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永恒的物质前提。
人同其他生物一样,是自然界的非生命物质发展演化的结果,人的生命在发生、存续、终结的过程中,始终受自然的规定和制约,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造就了人类。
一、人是自然界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三、自然界为人类提供劳动对象和资源。
四、自然界为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提供了原材料。
3.3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
人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以及其他存在物的内在标志,能动性的人类活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
人的能动性实践活动是造就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本质原因。
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是通过社会生产活动来实现的。
人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变“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使自然变得适合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能够认识和驾驭自然规律为自己服务。
人类的生产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人在进行劳动之前,能够设定目标,规定一定的活动程序和方式、方法,预见自己活动的结果,通过劳动引起外部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3.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要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协调,使社会的发展获得可持续性。
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促进人类之间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由此,要求遵循以下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要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正视和体现公平要求,既要体现代际公平,保证不同代人之间在资源和收入上的公平分配;还要体现代内公平,即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二、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得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三、共同性原则。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应该在达成全球共识类家园即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的前提下,采取全球的联合行动才能成功。
总体来说,这种发展观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损害长期发展的基础,而是近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的有机统一。
3.5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周围的自然界共处,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在探寻着思索着。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都知道,人口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人口基数大、增长迅速,成为目前中国发展的沉重包袱。
虽然计划生育体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人口的高速增长,但我们看到人口问题在短时间内是难于解决的。
资源有限、人口众多、人口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
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
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
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
时至今日,环境
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
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缺乏可持续性。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中国社会的一切思考和决策都不得不以全球性的人口困境、生态困境和资源困境为背景,不得不考虑人口、生态、资源困境对社会发展的强制约束。
人口、资源、环境相关联的人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6人与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一切短视行为,把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要求今天的发展能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不仅不能耗尽或毁掉未来发展的基础,而且要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创造和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可能性。
从这个意义上,有的论者把可持续发展观称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伦理战略,是相当有见地的。
”
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人口、环境与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如中国继续走传统工业文明之路,就没有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容量已经出现瓶颈,持续发展理念与新能源的利用已经提到中国政府的日程上来。
中国政府所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是,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协调好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的科学发展观。
中国经济的改革可谓是任重而道远,而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发展体系的建立成为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2]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是三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如何使三者协调发展是当代人们迫切关心和解决我国乃至全球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唯一出路。
首先,要树立协调的发展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是通过人和自然的活动来实现的。
历史上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往往都是观念上的失误造成的,树立人和自然持续、协调发展观念是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前提。
要增强人与自然的整体性认识。
当代科技发展与人类实践表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辨证统一的整体,这种整体性
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因此人类在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时必须从人与自然的整体出发,以依存互利、协调发展的整体效果最佳为最高准则。
不能再走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的老路。
其次,要发展科学技术的调控作用。
科学技术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手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了人与自然动态平衡的内在机制与规律,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只要人们从社会与自然的整体观念出发,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努力发展科学技术的调节作用,是可以消除恶性循环,保持、建立良性循环,使社会与自然协调一致向前发展的。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人类为了摆脱目前全球性问题所造成的困境,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相过渡的战略。
它定义为既能满足当前需要,又不损害满足子孙后代需要能力的发展。
它既有对人类文明模式的深刻反省和历史选择的自觉性,更有人类正在进行的伟大探索实践和辨证唯物哲学的支持和论证;它立足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以摆脱目前困境和实现社会稳定持续发展为根本宗旨;它走向国家和国际的均等、建立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维护和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关注和考虑生态环境的基本思想原则,是符合当前国际情况和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因而是正确的务实的、可取的。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时。
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国也被逐渐的接受和重视,把可持续发展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下大决心、大力气,以改变当前中国尖锐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改变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依靠科学与技术为主导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努力实现经济的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的新的发展之路。
[4]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阶段、新历史时期制定的宏伟政策,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它是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国的具体体现,要求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发展,协调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来进行市场经济建设。
是我国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永恒稳定的基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任重道远,要改变目前资源环境的已经造成的问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辛勤的工作。
但是我们相信,有党的正确方针政策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努力,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会正确解决。
五、结论
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就在于正确辨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否定“人类中心论”,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
这就要求人类以生态学的智慧和泛爱的道德责任感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使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互利共生;人与人和衷共济,平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