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和心肺复苏术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五章心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教案
教案单位:护理学院教研室:临床综合教研室姓名: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急救护理学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课程简介《急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的学科,也是护理学专业本科护生的必修课程。
其内容涉及范围广,与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各科护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本门课程是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范畴,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掌握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必需严肃认真地备课,精通本学科的内容,同时必需熟悉相关课程,教学中做到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2、教师必需深入研究教学法,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目标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分层次分专业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材选用《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关青主编参考书籍与常用网地址参考书籍:网络课件与常用网址:授课章节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授课对象2010级护本1班学时 2 时间第5周授课地点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2版)教学目的要求掌握:1、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基础生命支持的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及注意事项,成人与婴、幼儿基础生命支持的区别,电复律方法及注意事项。
3、心肺复苏的有效标志。
熟悉:1、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控制气道方法、氧疗及人工通气方法、常用药物适应症及用法。
2、脑复苏常用药物及护理措施,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心肺复苏
Cardiac Arrest and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急诊科 张 波
心肺复苏术(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是针对呼吸/心脏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外事件,如心包穿刺、气管切开、心
导管检查等
四、呼吸骤停的定义
呼吸骤停是指有效呼吸功能的停止。
五、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
1)气道阻塞
3)脑外伤 5)窒息(自缢) 7)电击伤
2)药物过量
4)脑血管意外 6)溺水 8)烟呛等
六、心脏呼吸骤停时的临床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病人昏倒于各种场合; 2.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 3.瞳孔散大; 4.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5.部分病人可有短暂而缓慢叹气样或抽气 样呼吸或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 之全身肌肉松软。
C、循环支持
(6)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7)按压深度:成年病人4-5cm。 (8)判断按压是否有效,如有两名抢 救者,则一人按压有效时,另一 人应能触及病人颈 动脉或股动脉 脉搏。
(9)按压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点:
1)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 胸壁上,这容易引起肋骨或肋软骨骨折; 2)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错位易使剑突受压 折断而致肝破裂。向两侧错位易致肋骨或 肋软骨骨折,导致气胸、血胸; 3)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垂直 按压力量减弱,按压深度达不到4-5 cm; 4)冲击式按压、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 骨折;
一、幸存连锁
1.早期报讯(Early Access)
2.早期心肺复苏(Early CPR)
3.早期除颤 (Early Defibrillation)
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术 PPT课件
有人将导致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总结为
5“H”和5“T”:
• Hypoxia(缺O2) • Hypokalemia/Hyperkalemia and other
electrolytes(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其它的电解质异常) • Hypothermia/hyperthermia(低温/体温过高) • Hypovolemia(低血容量) • Hypoglycemia/Hyperglycemia (低血糖/高血糖) • Tablets(药物) • Tamponade(心包填塞) • Thrombosis-pulmonary(肺栓塞) • Thrombosis-coronary(冠状血管栓塞) • Tension-pneumothorax, asthma(气胸,哮喘)
按压频率
至少100次/min (18秒完成30次 按压)
按压和放松时间各占50% 数数掌握节奏,个位数加重复尾音 需勤加练习
按压姿势
地上采用跪姿,双膝平病人肩部 床旁应站立于踏脚板,双膝平病人躯干 双臂绷直,与胸部垂直不得弯曲 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
重量往下压(杠杆原理)
按压定位
(一只手的食、中指放在肋缘下)
按压定位
沿肋骨缘向上滑到胸骨下端,向上两横指后 把另一只手掌根靠在手指上(胸骨下半部)
按压定位
第二只手重叠在第一只手上手指交叉、 掌根紧贴胸骨
按压定位
两乳头间
按压深度
成人胸骨下陷 5 cm,因人而异 产生60~80mmHg动脉收缩压
有效标准: 能触摸到颈或股动脉搏动
先按压后除颤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①可触及大动脉搏动;②病人口唇、颜 面部转红;③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 复;④自主呼吸开始出现
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技术
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技术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是医疗护理工作中重要任务,在抢救过程中需要争分夺秒。
因此,必须在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并且需要常备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在遇有急危重病人时,当机立断、全力以赴,积极进行抢救,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心脏骤停是指病人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如果4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存活率可达50%,超过10分钟,生存渺茫。
复苏越早,成功率越高。
心肺复苏是指心跳和(或)呼吸骤停者在开放气道下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将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部,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其主要目标是对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养,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的时间。
包括胸外心脏按压(circulation C)、开放气道(airway A)、人工呼吸(breathing B)三个步骤。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许多原因可以引起心脏骤停,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两类:1、心源性心脏骤停:由心脏本身病变引起的。
如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传导阻滞等。
2、非心源性心脏骤停:因其他疾患或因素影响到心脏所致。
非心源性原因可以分为:(1)、呼吸停止(2)、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3)、药物中毒或过敏(4)、电击、雷击或溺水(5)、麻醉和手术意外(6)、其他:某些诊断性操作如冠脉造影、心导管检查。
不论原因如何,最终通过以下环节彼此影响而导致心脏骤停。
1、心肌收缩力减弱2、冠脉灌注不足3、心输出血量降低4、心律失常(二)、心脏骤停的类型1、心室颤动:又称为室颤。
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200-400次/分。
2、心脏停搏:又称为心电静止。
心电图上房室均无激动波可见,呈一条直线,或偶见P波。
3、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呈缓慢、矮小、宽大畸形的心室自主节律,但无心搏出量。
以上三种类型,虽在心电和心脏活动方面各有特点,但共同的结果是心脏丧失有效收缩和排血功能,使血液循环停止而引起相通的临床表现。
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
头,颈,躯干平卧无扭曲,双手放于两侧躯干旁. 方法 如病人摔倒时面部向下,应在呼救同时小心转动病
人,使病人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 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病员平稳地转动 至仰卧位. 注意点 抢救者跪于病人肩颈侧旁,将病人手臂举过头,
拉直双腿,注意保护颈部.最好能解开病人上衣,暴露胸 部,或仅留内衣.
B
C
三,CPR 的简单原理
现场CPR主要为徒手抢救操作,这在许多场合下是 唯一实用的有效方法,如应用器械操作,则往往为寻找 器械而浪费许多宝贵时间.
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也 松弛下堕,因此阻塞了呼吸道通路.采取头后仰,抬举 下颌或下颏,可使舌根部向上提起,从而使呼吸道畅通. 现场CPR的顺序应为A,B,C,即在开放气道下人工呼 吸吹入新鲜氧气,再进行胸外按压,将带有新鲜氧气的 血液运送到全身各部. 胸外按压是利用人体胸腔及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特点来起 作用的.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有两方面因素:
呼吸道后,呼吸恢复,而致心跳亦恢复
(二)B(breathing)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畅通呼吸道,判断病人不 存在呼吸后,即应作口对口人工呼吸.
方法 (1)在保持呼吸道畅通的位置下进行. (2)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病人的鼻孔(捏紧鼻翼下端). (3)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要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 并且病人的口应该打开着). (4)用力向病人口内吹气(吹气要求快而深);观察病人胸部有无上抬. (5)一次吹气完毕后,应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 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 可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部向下恢复,有气流从病人口内 排出.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3.心电-机械分离:心肌仍有生物电
活动,而无有效的机械功能。多为严重心 肌损伤的结果,常为左心室泵衰竭的终期 表现。断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 QRS波群。
三、心肺骤停的表现和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原来清醒的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呼之不应。
2.摸不到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测
不到血压,心音消失。 3.呼吸呈叹气样或停止。 4.面色死灰色或转为紫绀。 5.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3.立即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平卧位),触摸 颈动脉,未触及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心肺复苏体位
将病员双手上举 一腿屈膝 一手托其后颈部 另一手托其腋下
头、颈、躯干 整体翻成仰卧位
一、基础生命支持(BLS)
初期复苏可归纳为CAB三个步骤:
1.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1)心前区叩击:简便快捷,在发现患者心脏停跳而无法 获得除颤器时可考虑使用,对于终止室颤有一定的作用。
三、持续生命支持(PLS)
1.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2.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3.防止肾功能衰竭 4.脑复苏 (1)低温疗法: (2)脱水疗法: (3)其他药物治疗: (4)高压氧治疗:
第三节 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一.监测生命体征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末梢循环的观察 四.神志和瞳孔变化的观察 五.监测尿量、尿的颜色和尿比重 六.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持续性心动过速 心室纤颤或室性心动过速中止后,有恶
性心律失常危险。
3.阿托品
适应症:
1.心室静止和心电机械分离的心脏骤停病人 2.复苏成功后心率慢至50次/分以下的心脏骤 停
病人 3.伴室性期前收缩及低血压的心动过缓病人。
4.碳酸氢钠
适应症
急救护理技术(中职护理专业案例版) 第5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h
24
(六)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指征
1.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 (1)颈动脉搏动 (2)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 (3)眼球活动,甚至手脚抽动 (4)出现自主呼吸 (5)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h
25
2.终止复苏的指征 (1)脑死亡 (2)无心跳及脉搏,再加上心肺复苏持续30min以上无效
h
10
(三)心电-机械分离
心肌虽有生物电活动,但无有效的机械活动,断续出现间断而弱的“收缩”
h
11
三、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h
12
(一)临床表现 1.清醒病人神志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2.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3.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搏骤停后30秒内 4. 瞳孔散大,多在心搏停止后30~60秒出现 5. 心音消失 6. 面色苍白兼有发绀
分钟后送至医院急诊科。接诊时发现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具体时间不详。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
插管、气囊辅助呼吸、电除颤及药物复苏等处理,约5分钟后患者自主窦性心律出现,15分钟后自主呼吸
出现,约6次/分,约30分钟后呼吸恢复至12次/分以上,心率、血压正常,但仍呈深昏迷状态,四肢神经
反
射
及
瞳
孔
对
光
反
h
5
第一节 心搏骤停的原因、类型及诊断
h
6
一、心搏骤停的原因
(一)心源性 (二)非心源性
h
7
h
8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及心电图特征
心搏骤停在心电图上有三种表现: (一)心室纤颤 心跳呈无效收缩的排血动作,但心室壁有快而不规则、不协调、如蠕虫蠕动状颤动。
h
9
(二)心脏停搏 肉眼见心脏完全静止,毫无动作。心电图上无心电波型,呈一条直线
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CPR)
开,于肩同宽。
—关于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
心脏按压标准
1.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2.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 只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两手手指紧紧 相扣,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 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 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3.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5~6cm,而后迅速放 松,反复进行。 4.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 5.按压频率>100次/分
心肺复苏终止抢救标准介 绍:
现场CPR应坚持不间断地进行,不可轻易作 出停止复苏的决定,如符合下列条件者,现 场抢救人员方可考虑终止复苏: (1)患者呼吸已有效恢复。 (2)无心搏和自主呼吸,CPR在常温下持续 30min以上,医务人员到场确定被救者已死 亡。 (3)有医务人员接手承担复苏或其他人员 接替抢救的指标。 (4)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延长CPR时间,如触 电、一氧化碳中毒、溺水、特别是溺入冰水 中.
—关于心肺复苏术—
CPR包括三个环节
PLS
延续生命支持
ACLS BLS
进一步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
—关于心肺复苏术—
CPR目的:
是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心跳、自主呼吸
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猝死的患者。
心搏骤停的概述 心肺复苏的 操作方法
03
—关于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术只适用于“三无”病人
我们的肩、肘、腕关节在一条直线上,双手相扣、身体前倾开始按压。 如果现场有更多的人来实施胸外按压的情况下,我们最好的方法是:每2 分钟交换一个按压者,每次交换保证在5秒钟内完成。
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CPR)
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
第二、没有心跳:
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第三、没有呼吸:
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只有当这一类病人出现的时候,我们才能实施心肺复苏术。因为如果 这个病人有呼吸、有心跳的情况下,他可能只是昏迷,可能需要送到医院 进行一些药物的治疗,而不需要用这种胸外按压的急救技术。
—关于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
双掌根重叠
➢定位手放在另一手的 手背上,两手掌根重叠, 十指相扣,手心翘起, 手指离开胸壁。
婴幼儿胸部按压 —关于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
• 婴儿胸部按压: • 应定位在胸骨中部、两乳头
之间的连线上,用中指和食 指进行按压,胸骨下陷深度 为1.5~2.5cm
• 8岁以下的儿童胸部按压: • 应定位在胸骨下1/2处,按压时
松,反复进行。
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
4.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
持,如未恢复继续操作5个循
5.按压频率>100次/分
环后评估,直至高级生命支 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关于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
按压部位及方法图片展示
我们的肩、肘、腕关节在一条直线上,双手相扣、身体前倾开始按压。 如果现场有更多的人来实施胸外按压的情况下,我们最好的方法是:每2 分钟交换一个按压者,每次交换保证在5秒钟内完成。
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心搏骤停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白金 时间1分钟内, 黄金时间4分钟, 白银时间4-8分钟, 白布单时间8-10分钟后
“黄金4分钟”
—关于心搏骤停—
• 2004年 • 北京马拉松赛 • 一名大学生猝死
7.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脑保护措施
• 亚低温治疗 • 脱水疗法 • 高压氧 • 钙拮抗剂
• 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
监测CVP
复苏后的监测
1、维持酸碱平衡 2、循环系统:ECG,P,HR,BP,CVP,末梢循环 3、呼吸系统:呼吸道通畅,肺部并发症,呼吸机 4、脑缺氧的监护:头部温度,神志,瞳孔,肢体活动
5、肾功能:尿液(量,颜色,比重);肾功能监测
D 除颤
• 胸外电击除颤的位置常为前侧位:即前电极置于胸骨右侧锁骨下方,侧 电极在左侧第4—5肋间(左乳头)左侧,电极中心在腋中线上。 • 电击能量:首次200J,第二次200—300J,第三次360J。
除颤步骤
• 打开电源
•
• •
粘贴电极板
选择能量 离开病人按电击按钮
复苏效果的判断
一、复苏有效的指标:
,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概述:
猝死:是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患者,突然发生意 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 心脏猝死抢救成功率是全世界最高(74%)
Las Vegas 的经验
重视:当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都会放置心脏除
颤仪等急救设施
普及:当地法律规定年满18岁的青年都要学会急
频率:100次/min 按压/放松时间:50% 按压/呼吸比:30:2 原规定:单人15:2,双人5:1
中间不换手
闭式按压常见的错误:
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按在胸壁上,易导致肋骨或肋骨软 骨交界处骨折 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错位易导致剑突折断损伤肝脏,向两侧错位易导 致肋骨或肋软骨骨折,导致气胸、血胸 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按压力量减弱,达不到4~5cm
LMA一入位,一个通畅安全的呼吸道就形成了.
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
(1)复苏给药途径:以静脉途径为主(中心静 脉置管或肘前穿刺静脉置管)
(2)常用药物: 肾上腺素、阿托品、抗利尿激素(ADH)、
胺碘酮、碳酸氢钠、利多卡因
(五)开胸心脏按压
(1)适应证 (2)优点: a.心排血量和脑血流量都远高于胸外心脏按
压达到的效果。
b.可直接观察心脏情况,确定心肌张力,便 于心内注药和电击除颤。
基本生命支持 BLS
CPCR
高级生命支持 ACLS
持续生命支持 PLS
上述CPCR步骤不能完全按先后次序排列,往 往有些步骤是同时进行的,且相互关联,不 能截然分开。
一、基本生命支持(BLS)
概念:又称初步生命急救或徒手心肺脑复苏, 其目的是尽快恢复全身组织器官的供血 供氧,尤其是保证提高最低限度的脑供 血供氧。
心室纤维性颤动 胸内电击除颤术
如果按压有效: (1)可见心肌张力逐渐增强,柔软、扩大的 心脏变硬、变小、心肌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 (2)如有心室纤维性颤动时,肌纤维细小的 颤动可逐渐变粗,最后甚至自动恢复心跳。 (3)此外,和胸外按压一样,可见面色好转, 瞳孔缩小,呼吸恢复,并触及大动脉搏动,听 到血压。
(2)操作者姿势:操作者肘关节伸直,借 助双臂和躯体重量向脊柱方向垂直下压。
不能采取过快的弹跳或 冲击式的按压;
忌用力过猛。
(3)深度:每次按压,成人使胸骨下压不少 于 5cm ; 儿 童 3cm± ; 婴 幼 儿 2cm 。 按 压 后立即放松胸骨,便于心脏舒张,但手不 能离开按压部位。如此反复进行。
根据病例,分组讨论: • 1.什么叫做心搏骤停?其临床表现有哪些? • 2.简述现场对该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步骤。
【课外学习】
课外可参阅以下网站,了解更多资讯与进展: 1.中国急救网:/ 2.中华急诊网:/ 3.急救快车:/ 4.美国心脏病协会:/
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
CPR的发展历史
1955年,我国王永昶成功采用胸外心脏按压 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1956年,Zoll首次成功应用体外电除颤技术。 1958年,Peter Safar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的 方法。 1960年,Kowenhoven明确提出胸外心脏按压 的概念。 1961年,Lown等发明R波同步电复律技术。
自动除颤仪AED
自动除颤器(AED)的使用
AED 开启连接电极后可自动分析心律并作出是 否需去颤的建议,若需去颤, AED 自动选择一 合适能量,并提示操作者让病人周围的人全部 撤离后按放电按钮。AED 在院前急救使用广泛, 尤其适合于经培训的非医务人员。 使用AED的优点包括人员培训简单,培训费用较 低,而且使用时比传统除颤器快。 影响我国推广使用的主要在于电极片没有国产 化。
CPR------CPCR
现代心肺复苏术创建于1960年 20世纪70年代,扩展为CPCR,更加注重脑保护 和脑复苏。 2000年8月国际心肺复苏新指南。 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 急救指南。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生存链(chain of survival)
(1)口对口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捏住患者的 鼻孔,形成口对口密封 状。 每次吹气超过1秒,然后 “正常”吸气(不是深 吸气),再进行第二次 吹气,时间超过1秒。深 吸气易致救护者头晕。
按压-通气比值
对于成人,无论是单人施救还是双人施 救,均采用 30:2按压-通气比方案。
儿童和婴儿,单人施救用30:2按压-通气比CPR 方案,双人施救用15:2按压-通气比方案。 新生儿采用3:1按压-通气比方案。如果心脏停 止已知是由心脏病因性心律不整所造成,应考 虑提高比率 (15:2)。
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
2
3
30分钟以上,复苏无效 首席医生宣布。
胸外扣击
七、电除颤
VF/VT应立即电除颤, 只做1次电击,之后做 5组CPR,再检查心律 单相波除颤首次电击 能量选择360J
医生在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时,不要将 死亡机制当成死亡原因,如填写:循环衰竭。实
际上循环衰竭是死亡机制,死亡原因应写导致死
亡的疾病、损伤或中毒,许多不同的死亡原因可 以导致相同的死亡机制。
第三章
心肺复苏
心肺脑复苏 CPR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 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 胸外按压、电除颤纠正VF/ VT,及药物治疗 等。目的是使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和自主呼吸
两个以上急救人员在场, 一位立刻行CPR,另一 位启动EMSS
BLS(basic life support)
复苏体位
恢复复苏体位
复苏ABCຫໍສະໝຸດ BLS(A、B、C)A(airway)
三、开放气道及检查呼吸
1.仰头举颏法
2.仰头抬颈法
注意:在开放气道同时 应用手指挖出病人口中 异物或呕吐物,有假牙 者应取出假牙。
第三节 医生在死亡报告中的作用
衡量和评价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 状况,通常有以下3类指标: ①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 ③疾病死亡的类型及其相关指标。
由于死因统计的原始资料是临床医生填写的 “死亡医学证明书”,统计人员根据临床医 生填写的死亡原因再进行编码统计,故临床 医生在死因报告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第二节 死亡的过程
濒死期
临床 死亡期
心跳和呼吸停止、瞳 孔散大和固定及各种反 射消失。 持续时间长短取决于 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时间 降温可明显减少脑组 织耗氧量而使临床死亡 期延长达1小时或更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搏骤停和心肺复苏术北京急救中心:冯庚“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人的死亡,不少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为什么要开展现场自救?急病和伤害发生后,患者在什么时间最危险?第一个小时在因外伤而死的人群中,即刻死亡(伤后数秒钟至数分钟)和早期死亡(伤后2~3小时)者占80%,而死于伤后2~3周内者仅占20%。
在因冠心病急症死亡的患者中,其中三分之二死于发病后的第一个小时。
当急症或外伤发生后,有时患者来不及去医院,医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因此必须进行现场自救,否则可能发生严重后果。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类最紧急、最严重、最危险的疾病只有一个,那就是:猝死什么是猝死?猝死就是患者猝然而死,无论患者本人和他(她)的家人都将始料不及,这就是该病的可怕之处。
87.7%的猝死是发生在医院外导致猝死的直接原因什么:心搏骤停一.心搏骤停的相关知识3.心搏骤停的常见原因1.心律失常(心室颤动):较常见的有触电和各种疾病导致的心脏电活动紊乱。
2.缺氧:较常见的有溺水、各种原因导致的窒息(如小儿呼吸道堵塞)及哮喘等。
心搏骤停后发生,患者的血液循环立即中断,全身各个脏器立即失去了血液供应,此时患者所处的状态称为:临床死亡心搏骤停发生后,处在临床死亡状态的患者并非不可救药,只要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很多患者都可以转危为安。
但是……残酷的现实:心搏骤停发生后,临床死亡的患者如果在四分钟内没有得到正确抢救,将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此时生还希望渺茫。
为什么只有四分钟四分钟是常温下,人的脑细胞对完全缺氧的耐受极限。
超过了这个极限,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坏死,患者也因此生还无望。
在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心搏骤停相比。
心搏骤停者如果在四分钟之内得不到正确的抢救,患者就会死亡。
结论三:绝大部分心搏骤停都发生在医院外没有急救医生没有急救药品没有急救设备急救医生能在4分钟内赶到吗?我们怎么办?如果此时你在患者身边,你该怎么办?1. 手足无措听天由命任患者走向死亡…这是目前多数人的做法,由于不懂急救知识,使患者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抢救时机。
2. 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坐等待医生到来…这也是目前很多人的做法,但是急救医生能在四分钟内赶到发病现场吗?其结果仍然是断送患者的生命。
3 给患者服药. 掐人中等4 呼叫120 或999,同时展开现场自救惟有此项才是能够挽救患者生命惟一正确的做法。
由于留给我们的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因此患者能否生还,取决于他或她身边的人!二.心搏骤停的现场判断环境危险性判断和评估如果有危险因素,急救者应该消除该因素,如无法消除危险因素,则应尽快撤离或帮助患者一齐撤离险境,同时上报。
只有周围环境安全,才有可能抢救患者。
确认患者是否发生心搏骤停(1)判断:怎样识别心搏骤停心搏骤停患者的主要表现突然意识丧失:患者突然失去知觉。
主要表现之二:呼吸停止心搏骤停的其他表现1、大动脉搏动消失2、口唇及皮肤青紫3、大小便失禁4、瞳孔散大5、心音听不到6、血压测不到仅仅根据突然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这两条,就可以明确断定患者发生了心搏骤停。
意识丧失检查法:在患者耳边大声呼唤并轻拍击其肩部,如果无反应,就可以断定患者发生了意识丧失。
呼吸检查法(1)正常人呼吸时胸部及腹部都有程度不同的起伏。
如果看不到患者胸腹部有规律的起伏,就应考虑呼吸停止。
呼吸检查法(2)将一纤细物,如棉花丝或细纸屑,放在病人鼻孔前,然后观察纤细物有无摆动,如有摆动,说明患者存在呼吸。
呼吸检查法(3)气温较低时,可将一块玻璃(如眼镜片)放在患者鼻孔前,如果玻璃上有水气凝结,说明病人有呼吸。
正规的呼吸检查法:先用两个手指将患者的下颌托起,同时用另一只手将患者的前额下按。
正规呼吸检查法检查者再将自己的脸颊靠近患者的口鼻,边观察患者的胸腹部起伏情况,边用耳听呼吸的声音,同时用自己的脸颊感觉患者呼吸的气流。
大动脉搏动检查我们的全身充满了血管毛细血管的长度是96558万公里大动脉搏动检查法人体体表的大动脉有四条,即位于颈部的左右两条颈动脉和位于腹股沟的左右两条髂动脉。
平时我们最常用的是颈动脉检查法。
触摸颈动脉的方法采用单手触摸,检查者首先把食指和中指放在患者喉结上,然后向一侧滑动并稍稍加压,即可在喉结的边缘与颈部的凹陷处感受到颈动脉搏动。
如果触不到搏动,可再稍加施压,仍然感受不到搏动时,就能断定患者已经发生心脏跳停止。
注意:不要同时按压双侧颈动脉,这样做会导致脑缺氧。
在触摸时不要突然用力,也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患者发生不适。
小结:当我们发现有人突然失去知觉时怎么办?第一步:拍其肩部并大声呼唤,观其有无反应;第二步:检查患者有无呼吸,同时观察患者面部及口唇颜色,有条件时可以进行颈动脉检查,迅速断定患者有无心搏骤停。
判断时间应该在10秒钟之内如果断定患者已经发生心搏骤停,立即启动第二程序:呼救现场呼救呼唤更多的人前来帮助患者电话呼救:拨打医疗急救电话1、尽快与专业急救人员取得联系,让他们了解病情并排出合适的救护车;2、尽快把急救者带到患者身边。
呼救的同时应该启动现场急救的第三程序:—— ACC/AHA: 2005 GIUDELINES for CPR & ECC ——由于急救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大大多于5分钟,故心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两点:1.公众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2.在公共场合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
心搏骤停患者生还的希望早期识别+早期呼救电击除颤+心肺复苏心搏骤停的心电图有2种常见情况何谓室颤?室颤指心脏失去了整体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各处心肌细胞呈不规则的胡乱收缩状态,就像是在“颤动”,此时患者的心脏已经完全不能泵血。
为什么会发生室颤?心肌细胞失去主电流控制,各处细胞无规律自主放电,导致心肌无法整体收缩。
因此室颤是一种电活动异常导致的心肌收缩异常。
电击除颤是利用除颤器释放的高频电流,在瞬间把患者心肌上所有的电活动统统消除,从而让主电流重新控制心脏。
除颤成功的前提:患者的心脏有能力在除颤后主动起搏。
电击除颤的工具——AEDAED是体外自动除颤器的英文简称,应用AED可以消除室颤,从而拯救患者的生命。
电击除颤的操作方法1.将两个电极片分别贴在患者右侧锁骨下和左侧乳头外下方;2.开启AED,自动分析患者心脏电活动;3.室颤时AED将自动充电并发出除颤指令;4.抢救者让他人脱离与患者的接触(stand clear),同时按下除颤按钮,完成除颤;5.除颤后AED将重新自动分析患者心律,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除颤。
注意除颤应该尽快进行,室颤发生后除颤延迟1分钟,其成功率将下降7%~10%。
因此对刚刚发生的室颤患者,现场有AED时要尽快除颤。
如现场无除颤器,应立即呼叫携带除颤器的专业急救人员,同时为患者实施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术,直到医务人员到达。
心搏骤停患者生还的希望如果复苏及时. 正确,很多患者可以生还,而且可以不留任何后遗症。
何谓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简称“CPR”,是用于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一组技术措施的组合。
心肺复苏有ABC三大基本内容A(Airway)开放患者的呼吸道B(Breathing)建立人工呼吸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心肺复苏术的前期准备使患者成为复苏体位:处于硬载体上的仰卧位开放呼吸道心肺复苏术的第二步骤复苏前为什么要首先开放患者的呼吸道咽部组织下垂,堵塞了呼吸道开放呼吸道:前期准备除去患者口腔中的异物,如活动义齿,呕吐物等,并使其仰卧于硬床或硬质地面上。
开放呼吸道:仰头提颏法操作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并向下加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患者下巴的凹陷中将下颏向前、上抬起。
开放呼吸道的垫肩法将枕头等物品置于仰卧患者的双肩下,重力作用使患者头部自然后仰,(头部与躯干的交角应小于120°),拉直下坠的舌咽部肌肉,使呼吸道通畅。
心肺复苏术的第三步骤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的原理人工呼吸的方法(1)人工呼吸的方法(2)急救者将自己的口唇紧密覆盖患者口唇,一只手捏住患者鼻孔使其闭塞,另一只手将患者下颏抬起,同时观察患者胸部并开始吹气,吹气后放开紧闭的口鼻,让患者肺内气体自然流出,如此反复进行。
人工呼吸的方法(3)每次吹气应该持续2秒种以上,气量一般为500~600毫升。
见到患者胸部明显隆起时即可。
成人吹气频率一般为10~12次/分,儿童.婴儿为12~20次/分。
口对口吹气时的注意事项:①操作者口唇应与患者口腔衔接紧密。
②吹气要自然平和,不要用力过猛或突然用力,对婴幼儿和儿童尤其注意。
③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多。
④吹气时如感到患者气道阻力很大时,应及时调整患者体位,充分开放呼吸道。
⑤吹气时要同时观察,患者胸廓在吹气时隆起,放开后下陷则说明人工呼吸有效。
提请大家注意:口对口人工呼吸不仅可以抢救心搏骤停患者,它同样也适用于抢救其他任何呼吸停止的疾病。
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病,只要患者呼吸停止或者自主呼吸微弱,难以维持最低的供氧量时,都可以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抢救。
心肺复苏术的第三步骤胸外心脏按压只有进行正确的按压才能使心脏泵血,这一点至关重要。
胸外心脏按压术确认按压部位传统定位法抢救者用A手中指沿患者肋弓向胸骨方向滑动。
划到剑突后将中指固定,食指与中指并拢。
将B手放在患者胸骨上,手掌外缘与A手食指相邻。
B手位置即为按压部位。
胸外心脏按压术:确认按压点四点定位法:先将一手中指放在患者胸骨顶端的陷窝中,另一手的中指放在患者两侧肋弓交汇处,两个中指的连线即为大致的胸骨长度。
双手食指叉开,将胸骨平均分为上、中、下三段,中、下段交界处即为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点。
胸外心脏按压术(4)按压手型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掌位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方法操作者用单手掌根贴紧患者胸壁按压点,另一手掌根重叠覆盖于第一只手掌根的手背之上,手指并拢或相握持,手掌抬起,仅以单手掌根接触患者胸壁,然后双肘伸直,以髋关节作为支点;以躯干作为力臂;以双上肢作为活塞;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背及上肢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术7 按压深度成人:4~5厘米儿童:3厘米婴幼儿:2厘米胸外心脏按压术8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配合实施心肺复苏操作时,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之比是2∶30,即吹两口气,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如此反复进行。
心脏按压注意事项①按压要有力度,应该达到使患者胸骨下陷4~5厘米的标准;②按压之后放松时要让患者的胸壁充分恢复到平时状态;③按压时上臂要垂直,同时肘关节要伸直,操作者上臂与患者双肩的连线的交角应为90°,否则按压不仅费力、效果差,而且还容易造成肋骨骨折及肝破裂等意外。
按压不要像揉面团一样前后左右摇晃或来回移动,那样将导致按压无效;④按压时用力要均匀,不可过猛,不可呈冲击式按压,否则可能造成胸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