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完整完全版(新增:全程电子教案)55812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完整完全版(新增:全程电子教案)55812ppt课件
完全版,附全程电子教案
赵岩
整理版课件
1
❖绪 论 Introduction
整理版课件
2
【目的要求】Purposes and requirements 1.掌握中医“诊断”、“诊法”、“诊病”、
“辨证”、“病案”、“证”、“症”等概 念的含义。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2.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3.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
❖ 整体审察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诊法 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时,就必须从整体上进行 多方面的考察,而不能只看局部。
整理版课件
16
❖ 诊法合参 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 情资料。
❖ 病证结合 “病”和“证”是密切相关的不同概 念,中医诊断要辨病,又要辨证。

病为全过程的基本矛盾,辨病有利于从全
整理版课件
14
❖ 见微知著 意即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 体的状况。机体的某些局部,包含着整体的生 理、病理信息。
❖ 以常达变 是指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通过观 察比较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 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பைடு நூலகம்整理版课件
15
❖四.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CM diagnosis
整理版课件
9
❖ 二.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CM diagnostics ❖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 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主要 包括望、问、闻、切四方面,合称“四诊”。
❖ 诊病--又称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 得出病名的诊断。
整理版课件

中医诊断学电子教案第5章

中医诊断学电子教案第5章
寒证是一组以寒象为主的症状;
热证是一组以热象为主的症状。与临床表现中的恶寒、发热有区别。
寒证与热证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而恶寒、发热是具体的症状。
(一)寒证
1、概念: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2、分类:表寒证、里寒证、虚寒证、实寒证。
(1)表寒证:风寒外袭肌表、符合表证的特点,以新起恶寒为主。
(一)虚证
1、概念: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不足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
2、常见证型:气虚证、血虚证、气血两虚证、津液不足证、阴虚证、阳虚证、亡阴证,亡阳证等
3、临床表现特点:以不足、松弛,衰退为基本特点,多见于慢性疾病或疾病的后期,病程较长。
(二)实证
1、概念:指对邪气亢盛为主所产生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
2、成因:a、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以及虫毒等邪气侵入人体的初期和中期,邪气壅盛而正气未虚,邪正斗争剧烈,形成实证;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b、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血瘀、食积、虫积、脓等有形病理产物停于体内而成。
18分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虚证实证
寒热形寒肢冷、五心烦热寒战、壮热
2、熟悉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
3、了解:半表半里证的基本概念和临床表现,各纲证型的证候分析.
4、教学重点: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虚证与实证各自的临床表现;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与临床表现
5、教学难点: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复习内容:
1、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5分钟)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22授课类型理论
班级
授课日期

中医诊断学教(学)案(20210317080339)

中医诊断学教(学)案(20210317080339)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案授课时间:9月11日,周一,第6 , 7节题目: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诊断”诊法”诊病”辨证”及病”证”症”的含义。

2•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3• 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学习方法。

内容与时间分配:2学时1•中医诊断学的概念,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学时。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发展史、学习方法。

1学时。

重点与难点:1.病、证(证名、证候、证型)、症(症状、体征)的含义。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导入新课:从中医基础学的内容到临床各学科的内容、目的,引入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

讲述:一、介绍诊断及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地位(P1)。

简要介绍。

注意:诊断的概念,包括诊”与断”两方面,并且须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诊法、诊病、辨证、病案书写四部分。

(一)诊法1.诊法的概念、内容、目的。

2.明确症状、体征的含义。

注意:症状与体征不同,前者为病人异常感觉,后者为医生检查所得。

两者均属于症” 属病情资料,是辨证、辨病的主要依据。

(二)诊病1 .诊病的概念、目的。

2.明确病名的含义。

注意:病名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所做的概念与抽象。

辨病的结果是得出病名诊断。

(三)辨证1 .辨证的概念与目的。

2.明确证、证名、证候、证型的含义。

注意:症”病” “”的区别。

辨证的目的是得出证名诊断。

(四)病案书写明确病案的概念及病案书写的意义。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 .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的理论依据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

提问:什么是中医整体观。

2.重点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包括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三方面,明确其各自的含义。

第二学时导入新课:中医诊断疾病的原理、原则与西医有明显的不同,必须遵循其独具特色的基本原则。

新课讲述: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重点介绍内容。

基本原则包括三方面: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中医诊断学》教学设计

《中医诊断学》教学设计

《中医诊断学》教学设计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四诊方法与技巧•八纲辨证与临床应用•脏腑辨证与临床应用•其他辨证方法简介•课程总结与展望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中医诊断学概述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收集病情资料,辨别证候,以指导治疗。

中医诊断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所在。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四诊方法进行病情资料收集,准确辨别证候。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医诊断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和职业道德观。

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授课主要讲解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实践操作则是通过模拟诊疗、临床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时间安排本课程共3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4学时,实践操作12学时。

每周安排2次课,每次2学时。

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03阴阳五行与人体关系阐述阴阳五行与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联系。

01阴阳学说阐述阴阳的基本概念、属性、相互关系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02五行学说介绍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生克制化规律及其在医学中的意义。

阴阳五行理论脏腑经络理论脏腑学说介绍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相互关系及其与形体官窍的联系。

经络学说阐述经络的基本概念、组成、生理功能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脏腑经络与诊断探讨脏腑经络病变时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病因病机理论病因学说阐述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外伤虫兽等病因对人体的影响。

病机学说介绍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等病机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

病因病机与诊断分析病因病机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诊断意义。

四诊方法与技巧01观察患者面色、形态、舌苔等变化,判断病情寒热虚实。

中医诊断学教案

中医诊断学教案

中医诊断学教案教案标题:中医诊断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常用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中医诊断思维和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对中医诊断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案内容:教学步骤一:导入1. 利用教具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和重要性;2. 提问学生对中医诊断学的认知和理解,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二:讲解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介绍中医诊断学的定义和作用;2. 解释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3. 引导学生理解中医诊断学与西医诊断学的差异和互补性。

教学步骤三:介绍中医诊断学的常用方法和技巧1. 介绍中医诊断学的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2. 分别讲解每种诊断方法的具体内容和应用场景;3. 提供典型病例进行示范演练,让学生亲自体验中医诊断的过程。

教学步骤四:培养学生的中医诊断思维和分析能力1. 引导学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等;2. 提供实例让学生进行中医诊断思维的训练,如分析病人的症状、辨别病因等;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归纳中医诊断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步骤五:激发学生对中医诊断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1. 邀请中医专家或临床医生进行讲座或座谈,分享实际中医诊断的经验和案例;2. 组织学生参观中医诊所或医院,亲身感受中医诊断的现场;3. 鼓励学生进行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和实践,如参与科研项目或实习经历。

教学步骤六:总结和评价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评价,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3. 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中医诊断学心得体会或研究报告。

教学资源:1. 中医诊断学的教材和参考书籍;2. 中医诊断学的教具和图片;3. 中医专家或临床医生的讲座或座谈;4. 中医诊所或医院的参观机会。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学生对中医诊断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中医诊断学电子教案第3章

中医诊断学电子教案第3章
20分
第二课时
45分钟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婚姻生育:对成年患者应问婚否、结婚年龄、配偶健康状况,妇女还应问月经史、产育史及带下等。
六、家族史
询问家族成员(追溯三代)的有关病史(传染病、遗传病及已故成员的死亡原因)。
对诊断某些传染病和遗传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癫痫、高血压、肥胖等有一定诊断价值。
3.但热不寒:病人只发热而不恶寒的症状。常见于里热证。
①壮热:
高热(39摄氏度以上),恶热,面赤,渴饮,大汗――里实热证。
②潮热:
每天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机又分三种类型:
⑴阳明潮热(日晡潮热)---热度较高,日哺热甚(申时下午3-5时),兼腹部硬满疼痛拒按、便秘、苔黄燥---肠热腑实证---热邪与燥屎互结,腑气不通;
2、掌握表、里证有汗、无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局部汗出的临床表现和意义。
3、熟悉寒热的概念。
4、了解问汗的意义及汗出的生理病理概说。
教学重点: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及寒热往来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自汗、盗汗、大汗、战汗、局部汗出的临床表现和意义。
教学难点:辨寒热的四种类型的临床意义。
复习内容:
问诊的基本内容。
主诉的概念。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第三节问现在症状
中医问诊的核心内容是现在症状,它是医生诊断当前疾病的首要依据。明代张介宾总结前贤问诊的经验,整理成《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在临床实践中,要根据病人具体病情,灵活而重点地询问。

中医诊断学教案教学设计

中医诊断学教案教学设计
案例三
患者老年女性,咳嗽气喘反复发作多年近日加重伴见心悸 怔忡胸闷不舒。综合四诊信息辨证为心肺气虚证治以补益 心肺止咳平喘。
THANKS
感谢观看
呼吸声粗重或微弱
呼吸声粗重多为实证、热 证,呼吸声微弱多为虚证 、寒证。
咳嗽声清脆或浑浊
咳嗽声清脆多为外感风寒 ,咳嗽声浑浊多为痰湿内 蕴。
嗅气味判断疾病类型
口气臭秽
多为胃热炽盛或食积胃肠。
汗气腥臭
多为湿热内蕴或热毒炽盛。
鼻出臭气
多为肺痈或鼻渊等病。
闻问结合提高诊断准确性
闻诊与问诊相结合
通过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等信息,结合闻诊所得的声音、气味等 特征,综合分析判断疾病性质。
中医诊断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强调整 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八 纲辨证、脏腑辨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熟悉中医诊断的方法 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中医诊 疗水平。
能够运用中医诊断学 知识,对常见疾病进 行准确的诊断和辨证 分析。
湿热证
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脘痞呕恶,口 苦口黏。治以清热利湿,分消走泄。
阴虚证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咽干,舌 红少苔。治以滋阴降火,养阴清热。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中年女性,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 薄白。综合四诊信息,辨证为脾胃虚弱证。治以健脾益气 ,和胃消食。
案例二
患者青年男性,发热恶寒交替出现,口苦咽干,胸胁苦满 。综合四诊信息,辨证为少阳病半表半里证。治以和解少 阳,调和营卫。
课程安排与考核方式
课程安排

中医诊断学电子教案第2章

中医诊断学电子教案第2章
(六)呃逆(哕、打呃)
气从咽喉冲出,发出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呃呃声――胃气上逆动膈
呃声高亢、短频有力——实证、热证(热邪客胃)
呃声低沉、轻缓无力——虚证、寒证(脾胃虚寒)
久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无力——胃气将绝
(七)嗳气(噫、打饱嗝)
胃中气体向上泄出于咽、口,发出低沉而长的声音——胃气上逆。
嗳腐吞酸,伴厌食、脘胀——食积(食滞胃脘不化)实证
1.喘:呼吸困难,促短急迫,甚则鼻煽,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实喘——发病急骤,气粗声高,胸中胀满,以呼出为快——邪气壅肺,肺失宣降。
虚喘——病势缠绵,声低息弱,短促难续,动则喘甚——-肺肾气虚,摄纳无权。
2.哮:呼吸喘促,喉间有哮鸣音,反复发作---宿痰内伏,复感外邪、因久居寒湿之地、过食酸咸生冷而诱发。
第一节听声音
概述
声音是由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并经过诸相关器官参与调节而形成。在发出声音的过程中,肺、肾(肺主气、肾主纳气)、心(心主血藏神)等脏及喉、会厌、舌、齿、唇、鼻等器官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这些脏器发生病变,声音就会有异常改变。
一、正常声音
共同特征:发声自然,音调和谐,柔和圆润,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
咳声重浊沉闷,鼻塞流涕——风寒、痰湿犯肺
咳声抑郁不扬,痰黄稠难咳出——热邪壅肺
咳声轻清低微——肺气虚证
咳声阵发、痉挛性、连声不绝,终止时声如鸡啼——顿咳(白日咳)
——外感时邪,痰热阻遏气道
咳声如犬吠,伴音哑,吸气困难——白喉——肺肾阴虚,火毒攻喉
(五)呕吐:食物、痰涎从胃中上涌、由口中吐出的症状(胃气上逆)
1.语声变化的一般规律
高亢宏亮有力,声音连续而多言——阳证、实证、热证(正盛邪实、
机能亢进)

中医诊断学电子教案第8章

中医诊断学电子教案第8章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30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白,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紫苔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31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32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33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34 授课类型实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35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36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37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3. 学时安排: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4.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中医诊断学知识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辨证和诊断。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医诊断学概述中医诊断学的意义和发展史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中医诊断的方法和技巧2. 第二章:望诊望诊的意义和内容望诊的方法和技巧望诊的临床应用3. 第三章:闻诊闻诊的意义和内容闻诊的方法和技巧闻诊的临床应用4. 第四章:问诊问诊的意义和内容问诊的方法和技巧问诊的临床应用5. 第五章:切诊切诊的意义和内容切诊的方法和技巧切诊的临床应用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实践教学: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的实操训练,结合临床案例进行。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实践技能考核: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的实操考核,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中医诊断学教材。

2. 辅助教材:提供相关的中医经典著作、学术论文等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3. 教学设备:具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4. 临床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六、第六章:舌诊舌诊的意义和内容舌诊的方法和技巧舌诊的临床应用七、第七章:脉诊脉诊的意义和内容脉诊的方法和技巧脉诊的临床应用八、第八章:常见症状的诊断常见症状的诊断方法常见症状的诊断技巧常见症状的诊断案例分析九、第九章:疾病诊断疾病诊断的原则和方法疾病诊断的步骤和技巧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十、第十章:中医诊断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诊断学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医诊断学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医诊断学在其他科室疾病中的应用六、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中医诊断学电子教案第11章

中医诊断学电子教案第11章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43授课类型理论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一章病案书写
第一节病案的内容和书写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病案书写的概念和内容、中医病案书写通则
2、熟悉病案的标题名称使用规范,住院病案内容排序
3、了解病案书写在诊疗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病案书写的基本内容
13、出院记录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14、死亡记录
15、术前讨论记录
第二课时
10分钟
25分钟
16、手术记录
17、诊断
三、住院病案内容排列顺病案内容装订顺序
四、中医病案书写的重点内容
(一)主诉的确定与正确书写
1、主诉的含义:主诉是指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8、病案书写要求使用统一印刷的纸张。
(二)病案书写的时限
1、门诊病案和急诊病案中的各种记录及住院病历中的“首次病程记录”、“抢救记录”、“手术记录”、“转入记录”、“接班记录”、“会诊记录”、“病程记录”等要求即时完成。
2、住院病历、住院记录、死亡记录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
3、“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要求在患者死亡1周内完成,必要时及时讨论,住院病案要求在出院后48小时内完成归档。
病案的内容和要求,应依照《中医病案规范(试行)》的规定
(一)文字、格式、用语及书写要求
1、中医病案内容的书写要求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语句精练,字迹清楚,书写整洁,无错别字、自造字。
2、除病案首页的过敏药物名称和上级医师阅改病案处用红墨水笔外,其他书面文字书写一律用钢笔和蓝黑色墨水。

中医诊断学电子教案第1章

中医诊断学电子教案第1章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2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3 授课类型理论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4 授课类型理论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5 授课类型理论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6 授课类型理论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7 授课类型理论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8 授课类型理论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9、10授课类型理论、见习。

中医诊疗学电子教案课件

中医诊疗学电子教案课件

诊的感性认识;切诊一章的脉诊部分中,
运用FLASH技术制作的脉象示意图形象地
表示出28种常见脉象在脉位、脉长等方面
的不同以加强学习效果。
2020/3/15
中医诊断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因与 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其他辨 证方法简介等四章内容,重点介绍 常见证候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与 证候分析。其中提供了典型病例以 便学习者灵活掌握各证的辨析要点 以及相似证的鉴别。
中医诊断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具体分为: ①症状——主观 、自觉的现象。 ②体征——客观、他觉的现象。 ③病史——时间、过程等现象。 附:排出物——离体实物(汗、涕、
痰、尿、粪、经血……)
2020/3/15
中医诊断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中医诊断的特点:
诊察病症上,强于直观,弱于仪器。
判断病类上,详于辨证,略于辨病。
2020/3/15
中医诊断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历代医家积
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形成了中国
特有的完整的诊病体系,即四诊(望、
(一)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地位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三、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的展望
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2020/3/15
中医诊断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年月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年月日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年月日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年月日
年月
年月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年月日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年月日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年月日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中医诊断学教案

中医诊断学教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案授课时间: 9月11日,周一,第6,7节题目: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诊断”“诊法”“诊病”“辨证”及“病”“证”“症”的含义。

2.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3.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学习方法。

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1.中医诊断学的概念,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学时。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发展史、学习方法。

1学时。

重点与难点:1.病、证(证名、证候、证型)、症(症状、体征)的含义。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导入新课:从中医基础学的内容到临床各学科的内容、目的,引入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

讲述:)。

一、介绍诊断及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地位(P1简要介绍。

注意:诊断的概念,包括“诊”与“断”两方面,并且须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诊法、诊病、辨证、病案书写四部分。

(一)诊法1.诊法的概念、内容、目的。

2.明确症状、体征的含义。

注意:症状与体征不同,前者为病人异常感觉,后者为医生检查所得。

两者均属于“症”,属病情资料,是辨证、辨病的主要依据。

(二)诊病1.诊病的概念、目的。

2.明确病名的含义。

注意:病名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所做的概念与抽象。

辨病的结果是得出病名诊断。

(三)辨证1.辨证的概念与目的。

2.明确证、证名、证候、证型的含义。

注意:“症”“病”“证”的区别。

辨证的目的是得出证名诊断。

(四)病案书写明确病案的概念及病案书写的意义。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的理论依据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

提问:什么是中医整体观。

2.重点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包括司外揣内、见微知着、以常达变三方面,明确其各自的含义。

第二学时导入新课:中医诊断疾病的原理、原则与西医有明显的不同,必须遵循其独具特色的基本原则。

新课讲述: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重点介绍内容。

基本原则包括三方面: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中医诊断学教案

中医诊断学教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案授课时间:9月11日,周一,第6,7节题目: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诊断”“诊法”“诊病”“辨证”及“病”“证”“症”的含义。

2.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3.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学习方法。

内容与时间分配:2学时1.中医诊断学的概念,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学时。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发展史、学习方法。

1学时。

重点与难点:1.病、证(证名、证候、证型)、症(症状、体征)的含义。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导入新课:从中医基础学的内容到临床各学科的内容、目的,引入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

讲述:一、介绍诊断及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地位(P1)。

简要介绍。

注意:诊断的概念,包括“诊”与“断”两方面,并且须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诊法、诊病、辨证、病案书写四部分。

(一)诊法1.诊法的概念、内容、目的。

2.明确症状、体征的含义。

注意:症状与体征不同,前者为病人异常感觉,后者为医生检查所得。

两者均属于“症”,属病情资料,是辨证、辨病的主要依据。

(二)诊病1.诊病的概念、目的。

2.明确病名的含义。

注意:病名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所做的概念与抽象。

辨病的结果是得出病名诊断。

(三)辨证1.辨证的概念与目的。

2.明确证、证名、证候、证型的含义。

注意:“症”“病”“证”的区别。

辨证的目的是得出证名诊断。

(四)病案书写明确病案的概念及病案书写的意义。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的理论依据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

提问:什么是中医整体观。

2.重点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包括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三方面,明确其各自的含义。

第二学时导入新课:中医诊断疾病的原理、原则与西医有明显的不同,必须遵循其独具特色的基本原则。

新课讲述: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重点介绍内容。

基本原则包括三方面: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4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3 月3日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15 日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掌握:常见现在症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了解:常见现在症产生的病理机制、各相似症的区别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多媒体)
提问:上次课程复习思考内容20分钟。

1、问头身胸腹不适:各症状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20分钟。

简明讲解。

2、问耳目:10分钟。

简单讲解。

1)各种耳病概念及虚实鉴别。

2)目昏、雀目、歧视的异同。

1)失眠、嗜睡的含义和意义
2)失眠、嗜睡的病机
3)嗜睡与昏睡的区别。

4•问经带:内容、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40分钟。

使用多媒体讲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头晕、耳鸣、正常经带和异常经带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

难点:失眠、嗜睡的病机;正常经带的形成机理。

教研室(或实验室)审阅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 (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教案末页)
掌握:常见现在症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了解:各常见现在症产生的病理机制、各相似症的区别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多媒体)
1•问饮食口味:40分钟,使用多媒体详细讲解。

含义、临床特征及意义。

含义、临床特征及意义
食欲食量变化与疾病进退关系。

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2•问二便:40分钟。

使用多媒体详细讲解。

大便异常的含义、临床特征及意义。

小便异常的含义、临床特征及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问饮食、二便的常见异常表现的含义、特征及临床意义C 难点:以上各类常见异常症状产生的机理。

教研室(或实验室)审阅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 (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案末页)
掌握:浮、沉、迟、数、虚、实、缓、洪、细、弱、微、滑、涩、弦、紧、濡、结、促、代等脉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熟悉:散、芤、革、伏、牢、疾、大、长、短、动等脉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脉象的鉴别;相兼脉的概念及主病规律。

了解:真脏脉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多媒体)
复习,引入新课5分钟。

1•常见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60分钟。

使用多媒体详细讲解。

2•脉象鉴别、相兼和真脏脉:10分钟。

使用多媒体讲解
1)相类脉比较
2)相兼脉:含义、原理、原则、规律。

3)真脏脉:含义、分类及意义。

3•妇人脉与小儿脉:5分钟。

使用多媒体简单讲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脉象分类及各种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相似脉的鉴别;相兼脉的概念及主病规律, 真脏脉的概念。

难点:各种脉象的辨识及脉理;相似脉的鉴别;相兼脉的主病规律。

教研室(或实验室)审阅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 (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