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理论:一个研究税收遵从的新视角

合集下载

简述前景理论

简述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即前景理论(或视野理论)(Prospect Theory)、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及过度自信理论(Over confidence Theory)。

目录[隐藏]∙ 1 前景理论概述∙ 2 前景理论的产生∙ 3 前景理论的基本内容[1]∙ 4 前景理论二定律∙ 5 前景理论对营销的启示∙ 6 前景理论的缺陷∙7 前景理论的实例∙8 参考文献[编辑]前景理论很多学者研究风险以及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提出的模型非常多,其中最常用的被接受的理性选择模型是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1953)发展的财富预期效用理论。

该理论提供了数学化的公理,是一个标准化的模型(解决了当人们面对风险选择时他们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应用起来比较方便。

但是在最近的几十年,该理论遇到了很多问题,它不能解释众多的异象,它的几个基础性的公理被实验数据所违背,这些问题也刺激了其它的一些试图解释风险或者不确定性条件下个人行为的理论的发展。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就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不是从财富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输赢的角度考虑,关心收益和损失的多少。

[编辑]前景理论的产生前景理论(PT)首先由国外学者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1979)(用KT代表两个作者)明确的提出,他们认为个人在风险情形下的选择所展示出的特性和VonNeumann—Morgenstem的效用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不相符的。

一是他们发现和确定性的结果相比个人会低估概率性结果,他们称之为确定性效应(Certainty Effect)。

KT还指出确定性效应导致了当选择中包含确定性收益时的风险厌恶以及当选择中包含确定性损失的风险寻求。

前景理论总结

前景理论总结

前景理论总结引言前景理论是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于1979年提出的。

该理论主要探讨人们是如何做出决策和评估风险的。

前景理论认为,个体对于风险的评估是主观的,与实际风险存在偏差,同时,人们会采用一些特定的决策策略,以最大程度地获得满足感。

关键概念1. 值函数在前景理论中,价值函数是指个体对于不同结果的主观价值评估。

根据前景理论,人们更关注损失而非收益。

相比起对收益的感知,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度更高。

这种倾向被称为“损失厌恶”。

此外,前景理论还表明,个体对于收益的边际效用递减,即相同数额的收益对于感受到的满足感逐渐减少。

2. 参考点参考点是前景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个体决策的基础,用于评估收益和损失。

参考点会影响个体对于风险的态度。

在前景理论中,参考点可以是目前状态或预期状态,也可以是特定的阈值。

3. 事后评估前景理论指出,人们对于决策结果的评估是基于当前状态与参考点之间的差异。

人们往往过于重视与参考点相比而发生的损失,而对于同等数额的收益则反应较弱。

这种现象被称为“损失厌恶效应”。

此外,人们对于事后结果的评估还受到与决策相关的体验效应的影响。

决策策略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会运用不同的策略,以最大化满足感并降低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决策策略:1. 风险规避前景理论指出,人们倾向于规避风险。

如果一个选择涉及到较大的潜在损失,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安全的选项,即使收益相对较低。

2. 风险接受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会冒险接受较高的风险。

这通常发生在参考点为负值时,因为个体会更希望通过承担风险来摆脱负面结果。

3. 亲近效应亲近效应是指人们更容易关注决策中的小概率事件。

当个体面临一个较小的概率,但有较大利益的风险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这个风险,即使整体期望效用较低。

4. 横向比较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倾向于进行横向比较,即将当前决策和其他选项进行对比。

根据前景理论,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相对于其他选项而言更为有利的选择。

运用期望理论分析税收遵从行为

运用期望理论分析税收遵从行为

5 与 资产总量相 比, 、 人们更 加关 注资产 的变化量 , 即此 次决
策选择带来的损失和盈利 的数量 ; 6 前期决策 的实际结果 常常会对后期的风险 态度造成影 响 , 、
从 的影 响 ; 此外 , 还有学者从 道德感 和公平感 等社会心 理学 角度 研究纳税遵从行为 。主要运用信 息经济学 , 博弈论 等相关 理论 考

期 望 理 论 概 述
期 望理论 是美 国行为 金融学 家丹 尼尔 ・ 尼曼 ( aila — 凯 D ne h K n ma )和 以色列行 为金融学 家阿莫 斯 ・ 维斯基 ( m s vr y e n 特 A oT es ) k
在 2 世纪 7 0 0年代 通过大量心理 观察 和实验对 比研究 ,于 1 7 99
为 , 以后 的研 究提 供 了一 个 新 的 思路 。 为
关 键 词 : 望 理 论 ; 收遵 从 ; 收 文化 期 税 税
目前 , 内外关 于纳税遵 从行为 的研究 , 国 大都是 基于代 理理
论 的税收征管博 弈分析和成本收益模型 的效 用分析 ; 也有 的学 者 通过实证和实验 研究 , 析收入 、 分 税率 、 惩罚和稽查概 率对纳 税遵
查纳税遵从 问题 。本文 以一个 新的视角 , 期望 理论来分析 税收遵
从行为 。

前期盈利 可 以平 滑后期 的损失 , 使得 人们风 险偏好增 强 , 而前期
亏损加 剧了人们 后期 的损 失厌 恶程度 ,使 得对损 失 的厌 恶程度 提高。 二、 运用期望理论分 析税 收遵从行为 运用期望理论 , 对影响税收遵从行为 的各纳税要素进行分析 : 1 税率因素。在期望理论下 , 、 纳税人是 高概率损失 的风 险寻 求者和低概率损失 的风险厌恶者 。 较高 的税率使 纳税人 感觉损失 更大 , 更倾 向于 冒险偷 逃税 。因此 , 根据期 望理论 的损失厌 恶效 应 , 率与纳税遵从水平负相关 。 税 特别是在现行 累进所 得税制下 , 高收 入适用高税率 , 并且高 收入 阶层和行业受到 了税务 机关 的重 点稽查 。这样相对 于低慨 率损失 的风险厌恶 , 在高慨 率损失情况

从行为经济学视野看税收不遵从问题

从行为经济学视野看税收不遵从问题

摘要:税收不遵从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之一。

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研究了在不确定性或风险条件下影响作为纳税行为主体的纳税人做出决策的因素,提出我国应从建立公平的税收制度,加大税收不遵从的惩罚力度,增强公共财政的透明度,建立税收激励机制,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等五个方面遏制我国税收不遵从行为。

关键词:税收不遵从;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从制度层面分析税收不遵从的原因,即主要集中在纳税人外部环境的分析上。

而事实上,纳税是否遵从与作为纳税主体的纳税人的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质是纳税人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决策的问题,纳税人所做的决策将影响他的行为,也就直接影响税收遵从度。

因而,以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为切入点分析纳税人的遵从决策,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影响税收不遵从的因素。

一、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复杂的、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中投资、储蓄、价格变化等经济现象的学科,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结合。

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从而大大增加了经济学对现实生活的解释能力。

预期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是研究不确定条件下或风险条件下的行为决策模型。

该理论自创立后一直成为经济学中被普遍接受的理性决策模型而广泛应用。

该理论假定人们是理性和自利的,偏好是稳定的,其决策就是在一系列选择方案和各自概率下最大化其预期效用。

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如Tversky和Kahneman,1974)发现,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完全的,而且人的偏好并不像其假设的那样是相对稳定的,可能是很不稳定的,因而,当人们试图最大化其预期效用时,实际决策行为经常违背预期效用最大化原则。

为了修正预期效用理论的缺陷,Kahneman和Tversky将认知心理学引入经济学,于1979年创立了一种新的行为决策理论,这就是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基于前景理论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一、引言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纳税遵从是税收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

近年来,尽管税法不断修订完善,但依然存在一部分人未能主动遵守纳税规定。

因此,研究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前景理论,对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进行研究,以期为税收政策制定和税务管理提供参考。

二、前景理论概述前景理论是一种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理论,它强调个体在面对风险决策时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在税收领域,前景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对纳税决策的心理反应和影响因素。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决策不仅取决于期望值,还受到期望值和结果之间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的共同影响。

因此,本文基于前景理论,分析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三、研究内容(一)研究假设本研究假设:基于前景理论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行为受到个体心理特征、税收制度设计、税务管理措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综合分析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三)研究结果1. 个体心理特征对纳税遵从的影响根据前景理论,个体的心理特征对纳税遵从具有重要影响。

具体来说,风险偏好、认知偏差、情绪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的纳税决策。

例如,风险偏好较高的个体更倾向于冒险避税,而认知偏差和情绪不稳定可能降低纳税遵从的意愿。

因此,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纳税遵从行为。

2. 税收制度设计对纳税遵从的影响税收制度设计是影响纳税遵从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税收制度应具有公平性、透明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税制设计中的税率结构、税级设计、税收优惠政策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的纳税遵从行为。

例如,税率结构和税级设计应合理平衡税收负担和纳税人利益,以促进纳税遵从。

3. 税务管理措施对纳税遵从的影响税务管理措施是提高纳税遵从的重要手段。

《基于前景理论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税遵从是税收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而纳税人的遵从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基于前景理论,对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进行研究,探讨影响纳税人遵从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二、前景理论概述前景理论是一种描述人们在面临风险决策时的心理行为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时会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价值的确定性效应,即对确定结果的偏好;二是价值的反射效应,即对不确定结果的敏感反应。

在税收领域,前景理论可用于解释纳税人的遵从行为。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遵从情况总体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纳税人存在逃税、避税等行为,导致税收流失。

此外,纳税人的遵从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税收制度、税收征管、社会环境等。

因此,有必要对影响纳税人遵从行为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四、基于前景理论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4.1 理论框架本文将基于前景理论,构建一个分析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理论框架。

在该框架中,将考虑纳税人的价值确定性效应和反射效应,以及税收制度、税收征管、社会环境等因素对纳税人遵从行为的影响。

4.2 影响因素分析(1)税收制度因素:税收制度的合理性、公平性和透明度对纳税人的遵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合理、公平、透明的税收制度能够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

(2)税收征管因素:税收征管的效率和质量也会影响纳税人的遵从行为。

一个高效、有力的税收征管体系能够加强对纳税人的监督和管理,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对纳税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诚信、守法的社会环境能够培养纳税人的遵从意识,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

(4)价值确定性效应和反射效应:根据前景理论,价值确定性效应和反射效应会影响纳税人在面临税收决策时的心理和行为。

确定性的税收政策和奖励机制可以增强纳税人的遵从意识;而不确定性的税收政策和惩罚机制则可能使纳税人产生避税、逃税等行为。

基于前景理论的数字经济税收遵从风险

基于前景理论的数字经济税收遵从风险

行为因素
行为因素主要包括纳税人的税收 意识、道德观念以及专业能力等 。这些因素可能影响纳税人的税
收遵从行为,从而引发风险。
数字经济税收遵从风险的影响
经济损失
如果数字经济税收遵从风险不能得到 有效控制,可能会造成纳税人的经济 损失,包括罚款、滞纳金等直接经济 损失以及声誉损失等间接经济损失。
社会影响
02 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表、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
系统以及税务审计报告等。
模型构建方法
03
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来构建
评估模型。
基于前景理论的税收遵从风险控制模型
控制策略
模型中需要提出一系列控制策 略来降低数字经济税收遵从风 险,如优化税收征管流程、完
善税务审计制度等。
实施方案
未来研究方向
1 2 3
深入研究风险形成机制
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前景理论的数字经济税收遵 从风险的形成机制,包括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和 演化规律等。
加强实证研究
通过实际数据和案例分析,对基于前景理论的数 字经济税收遵从风险进行实证研究,提高研究的 可靠性和实用性。
拓展研究领域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引入新的理论和方 法,拓展数字经济税收遵从风险的研究领域和深 度。
数字经济税收遵从风险的来源
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主要包括税收法规的变 化、税收征管政策的调整以及国 际税收规则的变化等。这些因素 可能影响纳税人的税收遵从行为
,从而引发风险。
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主要包括纳税人的信息 技术系统、网络安全以及数据管 理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纳税人 的税收数据处理和报告的准确性
,从而引发风险。
如果数字经济税收遵从风险不能得到 有效控制,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公平 和正义,破坏社会对税收制度的信任 和支持。

伦理视角下的税收遵从研究

伦理视角下的税收遵从研究

伦理视角下的税收遵从研究伦理视角下的税收遵从研究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

税收遵从度是衡量纳税人遵守税法的指标之一,高税收遵从度有利于保障税收稳定和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

从伦理视角出发,税收遵从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公民责任和社会道德。

本文将从伦理视角探讨税收遵从的意义和价值,并举出5个例子探讨伦理视角下税收遵从的实践。

一、伦理视角下税收遵从的意义和价值税收遵从度是衡量纳税人遵守税法的重要指标之一。

税收遵从度越高,说明纳税人越遵守税法,越能够保障国家税收稳定,从而保证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发展。

税收遵从度越高也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减少政府及社会资源浪费,这是纳税人行使公民责任的重要体现。

从伦理视角看,税收遵从不仅是法律的规定,更是公民责任和社会道德要求,是纳税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

二、伦理视角下税收遵从的实践5个例子(一)企业纳税遵从度高,注重社会责任税收遵从度高的企业是有良好社会责任的企业,在纳税的同时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以蚂蚁金服为例,根据2019年蚂蚁金服披露的财务数据,全年纳税总额超过30亿元,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蚂蚁金服积极开展爱心捐助、企业社会责任等活动,充分发挥了资本和智力等方面的优势,为社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二)民间组织履行税收义务,构建和谐社会民间组织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要履行税收义务。

民间组织的税收遵从度反映了组织的品质和社会价值。

例如,中国慈善联合会是一家以公益事业为主要任务的社会组织,在其公开披露的2019年度财务报表中,纳税总额超过300万元,展现了其履行公民税收义务的良好表现,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和信赖。

(三)公共机构管理科学,纳税遵从规范公共机构是社会资源和财力的运用主体,管理科学程度和纳税遵从度反映了其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

例如,北京市东城区税务局在国家税务总局开展的“纳税人满意度评价”调查中,满意度得分位居北京市前列,这充分表明该局在税收服务和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创新。

《基于前景理论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纳税遵从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运用前景理论,对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税收遵从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前景理论概述前景理论是一种描述人们在面临风险决策时的心理和行为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时会受到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的影响,而这两个函数在面对收益和损失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在税收领域,前景理论可以用于解释纳税人对于税收政策的反应和决策过程,进而分析纳税遵从行为。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现状与问题目前,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纳税人存在避税、逃税等行为,导致税收流失;另一方面,税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税制复杂、征管难度大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也影响了社会公平和税收法治的建设。

四、基于前景理论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分析(一)价值函数与纳税遵从根据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人们在面对损失时的敏感度高于面对同等数量收益时的敏感度。

在税收领域,这意味着纳税人对于税收损失(如未及时申报、逃避税收等行为导致的罚款、滞纳金等)的感知更为强烈。

因此,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需要关注价值函数在纳税遵从行为中的作用。

(二)权重函数与纳税遵从权重函数描述了人们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主观判断。

在税收领域,这意味着纳税人对于税收政策、税务机关执法力度等的信任度和预期会影响其纳税遵从行为。

因此,提高税收制度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强税务机关的执法力度,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

五、提高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对策建议(一)优化税收制度设计简化税制结构,降低征管难度。

通过合并税种、降低税率等方式,使税收制度更加简洁明了,降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

同时,加强税收政策的宣传和解释,使纳税人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税收制度。

(二)加强税务机关执法力度提高税务机关的执法效率和公正性,加大对避税、逃税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

战略决策
前景理论还应用于战略决策领域,解释了企 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为模式和战略选择,以 及战略实施后的绩效和风险评估。
05
前景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理论完善与拓展
01
总结前景理论在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多个
学科领域的应用,分析其贡献和局限性。
02
探讨前景理论在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方面的优势和不
案例三:组织行为中的前景理论应用
前景理论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关注于个体对成功和失 败的权衡,预测和解释组织成员的工作表现和决策行为 。
在组织行为中,前景理论可以解释组织成员的工作表现 和决策行为。例如,组织成员在面对可能获得晋升但同 时可能失败的风险时,会根据对成功和失败的权衡来决 定是否接受挑战。前景理论预测,组织成员对于失败的 敏感度要高于对于成功的敏感度,因此在面对可能失败 的情况时,组织成员更倾向于选择避免接受挑战。
价值感受与决策过程是相互关联的。 一方面,价值感受可以影响人们的决 策过程,例如通过影响人们的判断和 偏好来影响最终的决策结果。另一方 面,决策过程也可以影响人们的价值 感受,例如通过改变人们的期望和目 标来影响最终的价值体验。
03
前景理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确定研究目的
明确研究的问题和目标,为实 验设计提供方向。
选择参与者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参 与者,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设计实验场景
构建一个与现实相似的场景, 以便参与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 体验实验。
选择刺激物
选择与实验目的相关的刺激物 ,如图片、声音、物品等。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数据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
数据编码
将数据转化为可以进行分析的格式,如将答 案转化为数字。

税收:方位、方法、前沿

税收:方位、方法、前沿

税收学:方位与发展——关于拓展我国税收理论研究领域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青云【关键词】税收学方位拓展研究领域【容提要】税收是蕴含多学科属性的复杂活动,从单一角度对税收进行分析不足以把握税收的全貌。

本文通过税收学在西方经济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中的方位问题的探讨,对税收学的研究角度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进一步提出:当前西方经济学下的税收学研究还存在微观基础不充分的问题,同时税收学的跨学科研究仍需加强。

因此,本文认为在继续关注当前研究热点的前提下,税收理论研究还应当向企业税收学、税收法律运行及税收伦理学等研究领域拓展。

在本文展开论述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在傍晚时分驾驶一辆仅有一个空座的汽车经过一个乡村路口。

路口有三个人意欲搭车进城,一个是要进城治病的老人,一个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而另一个则是自己的意中人。

年轻人面临着一个困难,他到底应该选择哪个人上车?这是个与“萨特困局”类似的难题,无论如何选择都意味着要牺牲另外两种同样正当的效用,最优选择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然而,年轻人最后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让自己的恩人驾车带着病人进城,自己则留下来陪伴意中人。

难题就此出现了戏剧性变化,年轻人由车跳出车外就顺利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效用。

初看来,这不过是个简单的位置变化,细想来,换位的背后却隐藏着并不简单的分析过程:首先,这个年轻人要对自己的价值取向有清晰的认识,自己想做什么;其次要跳出问题,站在问题之外才能看清整个局势,自己能做什么;最后从全局考虑,决定自己该做什么。

受此启发,笔者对自身税收理论的学习进行了反思:学习税收已有数年,但时常有身陷“车”中之感:在经济学框架下探讨税收学,是否还有新的研究角度?如果跳出经济学,税收学又处于什么方位?在此,笔者将对税收学在不同理论体系中的方位进行探讨,以期找出新的理论切入点,从而对税收学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一、税收学在不同理论体系中的方位(一)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税收学在现代经济中,税收体现为货币资金从纳税人向政府的单向流动,本质上是一种纳税人与政府间的资源配置活动。

纳税遵从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纳税遵从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纳税遵从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作者:范锰杰来源:《财会学习》2014年第06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纳税遵从问题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备受关注,如何提高纳税遵从度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难点问题。

我国对纳税遵从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认识的广度与深度相比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冀望通过总结回顾现有文献对纳税遵从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纳税遵从现状,从征管、纳税主体、社会环境与国家层面四个维度对纳税遵从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继而提出优化我国纳税遵从的路径选择,以期和谐征纳关系,促使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一、引言对税收遵从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以其国内收入署推行的纳税人遵从测度项目(TCMP)为标志。

纳税遵从,是指纳税人对国家税法价值的认同而表现出的主动服从税法,按照税法要求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服从税务部门及税务管理人员执法管理的态度和行为。

具体包括及时、准确申报纳税、按时缴纳税款等。

相比较而言,国内对纳税遵从问题的关注起步较晚,但纳税主体的纳税不遵从行为造成大量税收流失,比如1998年毛阿敏偷税案、2002年刘晓庆公司偷税案、2003年宝洁公司偷税案、2004年江苏铁本公司偷税案、2005年创维集团偷税案等等,案件涉税金额巨大、性质严重,触目惊心、令人震撼。

有鉴于此,我国政府于2003年3月印发了《2002年~2006年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战略规划纲要》,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税收遵从”的概念,并将引导纳税遵从列入工作重点。

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在我国部分省市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试点工作,其指导思想是: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

可见,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作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税源专业化改革的目标已经被提上工作议程。

税收遵从行为的经济与心理研究

税收遵从行为的经济与心理研究

税收遵从行为的经济与心理研究税收遵从行为的经济与心理研究税收作为一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人都有避税的想法,这就需要对税收遵从行为进行经济与心理研究,从而促进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税收遵从行为的经济研究经济学家从经验和理论两方面出发,对税收遵从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理性行为模型理性行为模型认为,人们会做最优决策,他们根据自己的利益权衡为最佳决策做出贡献。

这种模型假定,所有的税收改革只是改变了税收的成本或收益,而不会改变个人或企业的行为,这样理性人就会做出最优的决策。

然而,实际上,这种假设不完全正确,因为人们是实行有限理性的,而不是完全理性。

(二)行为经济学模型行为经济学模型认为,人类是有局限性决策者,考虑到经济行为习惯、认知和心理上的因素。

随着理性人的假设的放弃,行为经济学家对个人和集体行为的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行为经济学家认为,税收成本与税收遵从行为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基于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二、税收遵从行为的心理研究除了经济学家的研究之外,心理学家也对税收遵从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一)信任可靠的文化机构可以增强人们的信任。

在税收的情况下,如果税收机构管理确保了对于依法纳税的行为的奖励,而对于规避税收的行为进行的惩罚足够严厉,那么人们的遵从税收行为会更有效和快速。

(二)公平感公平感可以作为税收遵从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个人或企业认为税收政策对他们不公平,那么他们就容易想尽一切办法来规避税收。

这种情况下,税收机构应该设法让人们认为税收是基于合理权衡的,使他们相信自己的税收负担在合理范围内。

(三)简便性税收问卷和报税过程易用、明了和高效是促进个人或企业遵从税收的重要因素。

纳税人不应该受到繁琐的税收程序或不清晰的规则的抑制。

税收机构应该尽最大努力让税收制度变得广为人知,让人们更容易去理解税收的内容,并且能够正确、高效地报税。

我国税收遵从问题的研究——基于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的视角

我国税收遵从问题的研究——基于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的视角

我国税收遵从问题的研究——基于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的视

李宁
【期刊名称】《致富时代(下半月)》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税收遵从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之一.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研究了在不确定性或风险条件下影响作为纳税行为主体的纳税人做出决策的因素,提出我国应从建立公平的税收制度,加大税收不遵从的惩罚力度,增强公共财政的透明度,建立税收激励机制,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等五个方面遏制我国税收不遵从行为.
【总页数】1页(P96)
【作者】李宁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前景理论下的税收不遵从行为分析 [J], 陈晨
2.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税收遵从问题研究 [J], 吴旭东;姚巧燕
3.以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税收不遵从问题研究 [J], 陆宁;杨磊
4.从行为经济学视野看税收不遵从问题 [J], 杨磊;陆宁
5.公共预算遵从的行为经济学分析——基于前景理论的考察 [J], 马蔡琛;赵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税人的遵从行为分析:一种文献评述

纳税人的遵从行为分析:一种文献评述

作者: 张文春[1];魏金剑[2]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872;[2]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经济与管理评论
页码: 60-6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纳税遵从;前景理论;税收征管博弈理论;威慑理论;预期效用理论
摘要: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纳税遵从的演变,特别是四十多年来国外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理论模型:预期效用理论,税收征管博弈理论,前景理论,威慑理论。

分析征纳双方的行为特征及影响纳税遵从的因素,总结出西方对纳税遵从的研究脉络主要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工具,以理性人和效用最大化为前提假设,后不断放宽这些假设条件,逐步将税务当局、纳税人心理、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纳入影响因子里,并越来越多地用定量和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

最后,论文对纳税遵从的研究做了一个展望。

我国税收遵从问题的研究--基于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的视角

我国税收遵从问题的研究--基于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的视角

类 是 纵 向参 照点 ,即决 策 者 通 过 自身 比较 来 判 断 损 益 的
参 照 点 。 纳 税 人 把 要缴 纳 的税 额 同 预 期 的收 益 进行 比较 。 据 如 根
前 景 理 论 , 税 人 在 面 临 还 须 补 缴 税 款 的情 况 下 , 会倾 向 于 风 纳 就 险 偏 好 , 在 面 临 可 获退 税 前 景 时 , 会 倾 向 于风 险 厌 恶 。因此 , 而 就
前 景理 论 表 明 : 们 对 损 失 比 对 收 益更 加 敏 感 , 处罚 率 是 纳 税 人 高 人 是 否 违法 的重 要 决 策 因素 。 此 , 的查 获 率能 对 税 收 不遵 从 因 高
在 前 景 理论 中 , 值 函数 取 决 于 财 富 的 变化 量 , 相 对 于 某个 参 价 是
在 我 国在税 制设 计 时 , 以增 加 预 提 额 , 量 使 纳 税 人 纳 税 申报 可 尽
性; 而对 义 务 、 任 的 自觉 承担则 是 后 天 习 得 。因而 , 国现 阶 段 责 我
很 有 必 要 通 过 加 强 税 收 文 化建 设 ,培养 公 民 的纳 税 意 识 来 提 高 税 收 遵 从 度 。搞 好 税 收文 化 建 设 能 够 对 税 收 的意 识 、 习惯 、 度 态
值 函数 。在 预 期 效用 理论 中 , 用 函数 取 决 于最 终财 富水 平 , 效 而
度 , 样 , 收遵 从 率 才 可 能提 高 。 这 税 第 二 , 大 惩 罚 力 度 , 格 执 法 。研 究 表 明 , 罚 力 度 大 、 加 严 惩 查 获 率 和 处 罚 率 高 的 国 家 的纳 税 遵 从 水 平 比较 高 。行 为 经 济 学 的
么 , 的实 际 处 罚 率 是 纳 税 人 是 否 违 法 的重 要决 策 因素 , 对 纳 高 会 税 人 的 税 收不 遵 从 行 为起 到很 好 的 威 慑 作用 。 三 、 制 纳 税不 遵 从 的对 策 与 建议 遏 第 一 , 善 我 国税 收 制 度 。 国现 行 税 制 最 大 的缺 陷 是 缺乏 完 我 公平 性 , 公 平 性 又 是 影 响 税 收 不 遵从 的重 要 因素 之 一 。 因而 , 而 我 国税 制 建设 的 首要 目标 就 是 建 立 公 平 、合 理 、简 便 的税 收制

税收遵从研究述评

税收遵从研究述评

税收遵从研究述评危素玉【摘要】税收遵从问题始终困扰着各国政府,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税收遵从的研究主要基于两大理论:一是预期效用理论;二是前景理论。

相关研究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开始,借助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后逐步放宽假设或引入更多的变量,到以"有限理性"为假设前提,同时结合心理学、行为学等进行交叉研究,并使研究结果更接近现实。

我国的相关研究比较迟,但发展迅速。

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对税收遵从研究进行综合述评,并对税收遵从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一些拓展思路。

【期刊名称】《福建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9页(P48-56)【关键词】税收遵从期望效用理论前景理论【作者】危素玉【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363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30税收遵从(Tax Compliance),也称纳税遵从(Taxpayer Compliance),一般指纳税人遵守并服从税收法律,完成缴税义务的行为。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的观点,税收遵从指纳税人按照申报当时国家的税收法律要求,按时填写相应的申报表,正确核算并缴纳税款。

根据我国《2002-2006年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战略规划纲要》的提法,税收遵从指纳税人遵照税收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完成缴纳税款义务,包含三个基本要求:及时报税、正确报税、按时交税。

如果纳税人未遵守税法,必然会使国家税收收入流失,引发税收负担不公平,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影响纳税人纳税遵从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提高纳税遵从始终困扰着各国政府,也是学者研究的热点。

国外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规范研究始于1972年的A-S模型。

此后,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为解释纳税人行为提供了重要支持,有关纳税遵从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十分注重多学科交叉。

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是由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于1944年提出并经过后续扩展、完善的一种风险决策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景理论:一个研究税收遵从的新视角1许评11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E-mail:hustxp@摘要:以传统的“经济人”假说为前提的期望效用理论对于税收遵从的预见并不完全符合现实情况。

本文首先阐述期望效用理论的缺陷,列举此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税收遵从方面的异象,接着简要介绍前景理论,并对其在税收遵从方面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述评,最后指出前景理论在税收遵从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期望效用理论;前景理论;税收遵从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1.引言纳税人在发生应税行为或取得应税收入时,面临是否申报纳税和是否足额纳税的选择。

如果纳税人按要求进行税务登记,及时进行纳税申报并按要求报告有关税务信息,及时足额缴纳或代扣代缴税款,其表现出来的就是税收遵从(tax compliance)。

税收体系要有效地运行,大多数纳税人必须表现出遵从的意愿和行为。

税收遵从度越高,税收收入损失就越小,税收也就越能发挥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等的宏观调控作用。

因此,研究影响税收遵从进而通过机制设计来提高纳税人遵从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目前税收遵从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期望效用理论,以A-S模型[1](Allingham和Sandmo,1972)为基础,或松弛、改变模型的假设条件(如Yitzhaki,1974),或增加更多的现实因素等,并加以检验(如:Macho,1997;Kim,2003;等)。

这些研究得出了若干关于税收遵从的有益结论,为制定提高税收遵从的举措提供了理论借鉴。

然而,期望效用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说为前提,在此基础上的研究结果不可避免的带有“理想”的色彩。

事实上,实证研究结果与基于期望效用理论的研究确实出现了诸多相背离之处,即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异象”。

这些“异象”极大的挑战了传统研究,也刺激了非理性理论的发展。

Kahneman与Tversky[2](1979)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是其中较为优秀的一个,其卓有成效的把心理学同经济学融合在一起,推动了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的发展,并因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受到普遍的关注。

以前景理论为基础的税收遵从研究也受到了国外学术界的重视,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而国内鲜见这方面的研究。

为此,本文对前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及其在税收遵从方面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述评,以期为我国学者提供参考。

2.期望效用理论的局限及税收遵从异象“经济人”假说主要包含“自利人”和“理性人”两方面的内涵。

前者假设经济中的人都是自利的。

但是,这一假设只对人类的复杂动机进行了片面的描述。

除了自利心理之外,其它心理如同情心等也同样影响着人类的行为。

这些因素经过多次反馈、互动后,可能会产生“蝴蝶效应”,使得最终产生的结果与单纯自利人假设下的预期发生巨大的偏离。

“理性人”是指经济个体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

这种假设的合理性依赖于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充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税制改革的大规模动态CGE模型研究》(70173003)资助。

分信息、经济个体具有足够的信息处理能力等补充性假设。

如果这些条件不存在,“理性人”假设就会变得牵强附会。

而这些补充性假设却是难以得到现实有力支持的。

基于此,由于“自利人”和“理性人”具有非现实性和不可检验性的特点,“经济人”假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

目前,大多数的税收遵从模型都是基于经典的A-S 模型,该模型的理论基础——期望效用理论正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说基础之上。

它认为每个纳税人在纳税博弈中,在成功逃税的收益和被稽查抓获罚款的风险之间寻求均衡,以实现期望效用最大化:)()()1(][max C N cI pU I U p U E +−= 其中,p 为纳税人被稽查的概率,)(N I U 为未被稽查的税后所得的效用,)(C I U 为被稽查后的税后所得的效用,][U E 为纳税人的期望效用。

基于期望效用理论的研究通过经济假设和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了大量关于税收遵从的结论。

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了这类研究并不能完全解释税收遵从问题,例如:1.纳税困惑。

大多数国家或经济体实行的稽查率和罚款率都很低,如果将现实中真实的稽查率和罚款水平代入基于期望效用理论的模型,其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大多数人都会逃税。

但是现实中的税收遵从水平远高于理论推导的结论,甚至是在逃税占主流的经济体中,大规模的不遵从行为都是很难看到的。

真正的问题应该是人们为什么会纳税,而不是为什么逃税(如:Graetz 和Wilde ,1985;Alm ,Mcclelland 和Schulze ,1992)。

[3,4]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纳税人还是遵从税法。

2.预缴现象(withholding phenomenon )。

基于纳税人实际申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了预缴现象的存在,也就是说,当纳税人预缴的税额低于实际应纳税额时,其遵从水平将低于预缴的税额高于实际应纳税额的纳税人的遵从水平(Clotfelter ,1983;Chang 和Schultz ,1990)。

[5,6] Chang ,Nichols 和Schultz [7](1987)在美国的实验,以及Robben 等[8](1990)在比利时、英国、荷兰、西班牙、瑞典、美国等国的实验,也验证了预缴税款确会影响税收遵从度。

而基于期望效用理论的经济模型则认为税款预缴不会影响纳税人的税收遵从行为。

3. 前景理论及其研究动态现实情况与期望效用理论存在偏差并不仅仅出现在税收遵从领域中,其他风险决策领域也有同样的问题。

于是,有学者试图寻找期望效用理论的替代理论来解释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

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前景理论。

该理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把非理性结合到经济学模型研究中来,Kahneman 本人也被盛赞为“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前景理论将决策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阶段。

在编辑阶段,决策者将完成编码、合成、隔离、冲消四项基本操作。

编码是指设立用来衡量盈利和损失的参照点;合成是指把具有同样结果的概率加总;隔离则是将一种某结果的风险部分与无风险部分分开;冲消操作是将那些无论作何选择,其结果都一样的部分置于考虑范围之外。

在编辑阶段完成后,决策者进入评价阶段,通过评价各种可能的选择以确定具有最高价值的选择项。

如果用V 来表示各种可能结果的综合价值,则V 由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来决定:)()(1i ni i x v p V ∑==π其中,i x 为决策者面临的第i 种结果,)(i x v 是决策者对每一种结果的主观感受所形成的价值。

)(i p π是对应每一个结果的概率i p 的决策权重,π是p 的单调增函数。

价值函数)(x v 不同于期望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数之处主要有三方面,如图1:(1)价值由偏离参照点的程度决定,即偏好情况是体现在围绕参考点的价值变化上而不是价值的绝对值上;(2)通常情况下,价值函数在收益区域是凹的,在损失区域是凸的,即决策者在面临收益和损失时的风险态度是不一样的,面临收益是风险规避的,而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追逐者;(3)人们对于损失比收益更敏感,即损失部分的函数比盈利部分更陡峭。

前景理论提出的权重函数)(p π是p 的非线性函数,有0)0(=π,1)1(=π,如图2。

该函数有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对小概率的评价值大于概率值,而对大概率的评价值则小于概率值;第二,各互补概率事件的决策权重之和小于确定性事件的决策权重;第三,逼近确定性事件的边界,属于概率评价中的突变范围,决策权重常常被忽视或放大。

作为一个描述性理论,在解释人们面临不确定情况时的决策上,前景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了“非理性”:首先,前景理论认为确定性结果常被赋予较高的权重,而不确定性结果的权重较低,即“确定效应”。

其次,前景理论认为存在“分离效应”。

人们为简化面临的选择,经常先将各选择中的相同因子分离出来,仅仅比较它们之间不同的部分。

但由于分离的方法并不唯一,这就可能导致人的偏好与最终选择的不一致。

分离效应推翻了期望效用理论中效用仅仅与事件的最后状态(概率分布和事件结果)有关的结论。

最后,前景理论认为决策者在盈利域和损失域的偏好正好相反,即“反射效应”。

确定性效应指出在盈利域中,决策者更偏好于确定性收入,而反射效应揭示了决策者在面对损失时更偏好于不确定性损失。

前景理论并非是一个成熟的理论,对它的研究还在继续进行。

概括说来,对前景理论的完善工作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价值函数。

包括价值函数的形式及其参数估计、价值函数的心理学解释、价值函数的引出方法、基于价值函数的随机占优、风险厌恶、损失厌恶等。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有的提出一种两阶段幂函数型价值函数(Wakker 和Zank ,2002),有的则发展了一个与累积前景理论相对应的随机占优概率,将价值函数、权重函数、损失厌恶等特性包含进来(Baucells 和Franz ,2006)[9]。

2.权重函数。

其核心问题有权重函数的形式及参数估计、权重函数的心理学依据、权重函数的引出方法等。

例如,Gonzalez 和Wu (1998)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权重函数的辨图1 价值函数图[2] 权重图2 权重函数图[2]别性和仰角,并依据这两个特征值构造了一种权重函数形式。

Bleichrodt和Pinto(2000)总结了累积前景理论的权重函数的缺点,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两阶段的引出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的方法。

Cabantous和Ditzler(2004)研究了不同的概率信息质量对权重函数的影响,从而将信息质量因素引入到累积前景理论中。

3.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的组合规则及影响研究。

近期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Neilson和Stowe(2002)对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的关键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的讨论。

Gonzales 和Wu(2003)利用两结果赌局的数据来估计参数,并将其运用到三结果或更多结果的赌局预测上,以研究最初的前景理论和累积前景理论的组合规则的一致性。

4.基于前景理论的税收遵从研究最新进展前景理论虽不完善,但其对不确定性条件下决策行为的解释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实证和经验支持(如:Schoemaker和Kunreuther,1979;Payne,Laughhunn和Crum,1984;Elliot 和Archibald,1989;Leclerc,Schmitt和Dube,1995;Jullien和Salanid,1997;Richmond 和Harbaugh,2003)。

这些实证研究证实了前景理论在解释决策者行为方面,比期望效用理论更符合决策者的心理规律,更具说服力。

目前,前景理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