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典型社区管理模式的比较

合集下载

我国各地社区自治的模式比较与思考

我国各地社区自治的模式比较与思考

我国各地社区自治的模式比较与思考作者:李文静来源:《领导之友》2011年第12期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伴随着城市化的逐渐推进、居住格局的变化、流动人口的剧增、单位制的松动、社会职能的分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社区建设中社区互助、自治发展成为一个核心问题,也成为今后社区发展的主旋律。

我国近年来已陆续涌现出许多各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其中最有名的有沈阳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等。

一、我国各地社区自治的代表模式(一)东北地区——沈阳模式1.将社区定位在“小于街道、大于居委会”的层面上沈阳市对社区边界与规模进行了重新调整,提出“小于街道、大于居委会”的社区定位。

并根据社区的不同特点,把新成立的社区区分为“板块型社区”、“小区型社区”、“单位型社区”和“功能型社区”四种类型。

2.坚持“议政分离”,创新社区自治的组织形式按照“社区自治,议政分离”的原则,沈阳建构了新的社区组织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领导层、决策层、议事层和执行层,分别由领导层——社区党组织、决策层——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议事层——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执行层——社区管理委员会构成。

3.作为执行层的社区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制度按照“公开招贤、定岗竞争、择优入围、依法选举”的原则和办法,按照每300位居民配置1人的标准,全体居民选举出享受政府补贴的管委会成员(亦称居民委员会成员),并吸收驻社区民警和物业公司经理组成社区委员会,作为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办事机构,行使社区管理、服务、教育和约束的四项职能。

(二)华东地区——上海卢湾模式上海模式又被学者称为“政府主导型”的社区治理模式,但在操作中政府充分考虑了社区自治的需要,扶持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

1.把社区定位于街道一级,赋予其准政府的权力通过城市管理的重心下移,赋予街道一级准政府的权力,实现人、财、物在基层的调配使用。

2.社区基层民主中的“三三制”,实现了议行分设、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这是上海市社区自治最突出的特点,“三三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区组织层面上的三分开,具体分为议事决策层、社区工作者的执行操作层和社区代表的监督层。

第四章-社区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

第四章-社区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
•。
二、完善的社区管理体制应具有的特点
• 第一,管理组织框架体系形成,具有配套性和系统性。 • 第二,管理组织间的关系明确,具有整体联动性。 • 第三,管理组织的职能定位准确,具有全面性,管理机制有效,具有能动性和规范性。
三、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中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存 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
• (一)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政府角色的转换不到位 • 2、行政隶属体制模糊 • 3、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日益突出 • 4、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服务管理体制 • 5、社区中非政府、非盈利组织发育迟缓
• (二)社区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1、缺乏具有活力的领导动员机制 • 2、缺乏规范有序的民主管理机制 • 3、缺乏便捷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 • 4、缺乏稳定可靠的财力筹集机制 • 5、缺乏社区服务功能的饿协调机制
职权划分是指依法确立政府、社区自治组织和社 区服务组织的职责与权限。
其原则是: • 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 • 政府适度参与 • 有偿服务,政府不介入 • 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实行联动
管理机制是指社区管理权力的运行和制约 方式。
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 关部门配合、街道居委会主办、社会各 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
第四章 社区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选择
• 第一节社区管理体制 • 一、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内涵 • 社区管理体制是指参与社区管理的主体
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和运行机制的总 和。
组织结构是:纵向的多层次、横向的多 系统的网络结构。
• 纵向的多层次:市(区、县)—街道 (镇)—居(村)民委员会—居民代表。
• 横向的多系统:政府行政系统;社区自 治管理系统;社区生活服务系统。
• 混合型:政府的行政行为与社区自治管理相结 合,政府主要负责规划、指导,并提出经费支 持,社区自治组织负责具体实施。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比较与分析作者:何海兵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374 更新时间:2007-8-24治理是研究社会关系的新理念,强调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社会中出现了自由流动的资源和自由活动的空间,一批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应运而生,导致原有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体制和街居体制相继失效或失灵。

将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探讨了社区治理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介绍了我国社区建设中出现的三种典型的治理模式,分析了它们的共同特征、各自特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我国社区治理的最终方向和阶段性过程目标。

“治理”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政治、经济及社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

在最具权威的全球治理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1]。

与此巧合的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社区建设的步伐,主要的背景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不能再象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靠行政权力垄断所有的资源,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2],个人从单位体制中解放了出来,而原有的主要管理“社会闲散人员”的街道和居委会体制在新形势、新问题面前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症状,与此同时,社区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等,居民也越来越重视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开始参与一些社区公共事务。

国内社区管理模式比较

国内社区管理模式比较

国内社区管理模式比较为了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摸索和总结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国家民政部于1999年在北京、上海、沈阳等10个城市确定了11个城区为“社区建设实验区”,一些社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管理模式。

笔者选取哈尔滨、上海和沈阳三个城市社区的改革为案例,对其不同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行政主导型模式:以哈尔滨市南岗区为例哈尔滨市南岗区在改革中所建立的社区组织是以加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为核心,以强化民政部门的主管职能为重点,以增强各部门的协调和社会各界的参与为基础的行政主导型模式。

南岗区社区组织管理体制从纵向分为区、街道、居委会三级。

其改革重点放在区一级。

在区一级,成立了南岗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区委书记任委员会主任。

委员会是社区建设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南岗区社区建设的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

委员会下设“社区建设办公室”和“社区建设指导中心”,前者为协调机构,协调社区建设指导中心的工作和其他相关工作;后者为日常工作机构,由民政局长兼任中心领导。

在指导中心内部,根据社区建设的内容,由相关的委、办、局组成7个工作指导部,它们均为实质性工作机构,其业务工作、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分别由相关的政府部门负责,同时这一管理工作系统自上而下延伸到居委会一级,以实现民政部门对社区工作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

二、半行政半自治型模式:以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为例五里桥街道从社区不同的行政事务和目标出发,建立了三个层面的组织管理系统:(1)行政组织领导系统:街道办事处及城区管理委员会。

街道办事处作为社区最基本的单元在社区行政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行使领导、协调、监督等职责。

城区管理委员会由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环卫所、工商所、街道医院、房管办、市容监察分队等单位组成,其主要职能是商量、协调、督察城区管理的各项事务。

(2)行政组织执行系统:四个工作委员会,即市政管理委员会、社区发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财政经济委员会。

沈阳模式

沈阳模式
、沈阳模式存在的明显不足是四个主体 组织之间的关系定位有待于严格的法理分析和 论证。
、另一较为突出的缺陷问题在于行政化 色彩依然浓厚。
、再者组织形态过于单一,功能并未真 正实现。
3、意义
沈阳模式昭示了新的发展前景和方向,体 现了对时代的关注,紧跟时代潮流,并把握好方 向。沈阳模式是农村村民自治向城市社区的延 伸,对我国整个民主政治和政治民主化的建设有 很大促进作用。沈阳模式将推动基层政治体制 的改革。它的创立,至少使得沈阳市的基层政治 体制改革更加迫切。沈阳模式初步回答了如何 将城市分散的居民重新组织起来,为社区居民提 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满足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的 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等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 共同性问题。
六、对沈阳模式的反思与完善
A、目前沈阳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沈阳市社区建设与其它城市社区建设的差距 、沈阳市社区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B、现行的沈阳社区管理模式在以下几方面尚需改进
、政府角色的越位、缺位现象时有发生 、社区组织与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不完善 、资金供给与运行机制不完善
④、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管理程度不足,志愿者队伍 不够优化和壮大
发展进程:
从1990年10月开始探索,第一项主要工作 是重新划分社区,将城市社区定位于小于街 道办事处,大于原来居委会的空间层面, 并 按照居民实际居住地重新调整了社区规模, 小的1000多户,大的2000-3000户。市内5个 区原来有2011个居委会,调整组建成1295个 新社区,比原来减少35.6%。这种定位,一方 面克服了原有居委会辖区规模过小, 资源分 割的弊病; 另一方面也克服了定位于街道办 事处容易使社区组织成为政府附属物的弊端。
四、与其他模式的比较
比较项目 青岛模式 上海模式 沈阳模式 江汉模式 百步亭模式

我国现阶段典型社区管理实践模式述评

我国现阶段典型社区管理实践模式述评

级管理 ” 是指 市政 府 、 区政 府 、 街 道 办事 处 的三 级 纵 向管理 ; “ 四级 网络 ” 是 指 市政 府 、 区政 府 、 街 道 办 事 处、 社 区居 民委 员会 四级 网络 。2 0世 纪 9 0年 代 中
期, 面对 大转型 的社 会 背 景 , 上海市委、 市 政府 把 礼 区建设 工 作与城 市 管 理体 制 改 革 有 机地 结 合 起 来 , 以“ 两级 政府 、 三级 管理” 为主线 , 以街 道办 事处 辖 区 为基 本操 作单元 , 形 成 了 以块 为 主 、 以 条 为辅 、 条包
中 图分 类 号 : C 9 3 1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5 3 7 9 ( 2 O 1 3 ) 0 2 —0 0 5 0— 0 3
模 式是 通过 高度 抽象 和概括 某种 事物 的存在 方 式而得 到 的标准 形 式 或 固定 格 式 , 管 理模 式 就是 从 特定 的管 理理念 出发 , 在 管 理 过程 中 固定 下来 的一 整套 操作 系统 。社 区“ 是 聚集 在一定 地域 范 围 内, 按 定 社会 制度 和社 会 关 系组 织 起 来 的 , 具 有 某 种互 动 关系 和共 同文化 维 系力 的人 类生 活群 体及 其活 动 区域 。 ” _ l 】 它是社 会 的基石 和缩 影 , 是 党委 、 政府 创新 社 会管理 、 提 供公 共 服 务 的基础 平 台 。我 国 的社 区 建 设是 城市 管理体 制改 革 的产 物 , 是 我 国社 会 改 革 大潮 中的伟 大创 举 。在我 国 , 虽 然 社 区建 设 起 步 较
块管、 条 块结合 的配套 管 理 制 度 , 其中, “ 条” 指 的 是
各 自特定 的管 理职 能组成 的社 区管 理活 动得 以有效 开展 的物 质载 体和 运作方 式 。 ” l 2 它是 在对 社 区管 理 实 践进行 反 思和概 括 的基础 上得 出的具 有代 表意 义 的典范 形式 或是可 以使 人参 照执行 的标 准样 式 。经 过 长期 的理 论探讨 和 实践 经 验 总结 , 我 国各 地 区 已 逐 步探 索 出一 系列社 区管 理 实 践模 式 , 对 其 中 的典 型模式 进行 简要 述评 , 有 利 于改 革 与 创新 我 国现 阶 段 社 区管理 实践 模式 。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The fifth chapter take the government leadership as the premise, proposed consummates our country community to govern the pattern the ponder. The first section first limited the community to govern the multidimensional benefit main body the functional localization, second, third the domestic community which summarized through the contrast governs the existence question in view of front, governed the organization
V
上海交通大学 MPA 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take the community on the community autonomous as the direction, the cultivation community residents the sense of participation two aspects to propose the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The third chapter first key governed the pattern to the model three kind of overseas communitie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second in carried on the simple comparison to three kind of typical models in the foundation the survey overseas community to govern the pattern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experience.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在不断变迁和完善。

由于城市社区治理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探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以及对未来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背景、变迁过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城市社区治理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社区治理模式”来组织的。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自治的基本单位,其职责包括居民组织、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

但是由于政府主导的社区治理模式存在层级分明、垂直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等缺点,导致社区治理效率低下,居民自治意识薄弱,社会管理难度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多元化的社区治理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政府逐步推动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大力培育居民自治和社会参与的意识,促进社区管理体制的多元化、社区居民自治和社会协同治理。

二、变迁过程1. 政府转变角色。

过去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占主导地位,而现在政府逐渐从“服务者”转变成“协调者”,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和管理。

2. 社区自治能力的提升。

政府将一些社区事务权下放到社区居民委员会,支持居民自治,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

3. 强化社会组织参与。

政府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组织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增强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和社会化。

4.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社区居民议事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促进社区管理体制的多元化。

5. 强化社区公共服务。

政府投入更多资源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将进一步向多元化、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1. 多元化发展。

将多种社会力量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等,实现多元治理和协同治理。

我国社区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及部分启动的经验做法

我国社区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及部分启动的经验做法

我国社区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及部分启动的经验做法社区管理是指对城市社区内的各项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管理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国社区管理采用了多种常见模式,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

本文将介绍我国社区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并分享一些启动社区管理的经验做法。

一、业委会模式业委会模式是我国社区管理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居民通过选举组成业委会,负责管理社区内的事务。

业委会由居民自发组成,通过选举方式产生理事会,理事会再选举主席和其他职务。

业委会制度实现了居民自治,提高了社区管理的参与度和民主性。

在业委会模式下,社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制定适合本社区的管理规章制度。

二、街道办事处模式街道办事处模式是我国社区管理的另一种常见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区管理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办事处设立社区工作站,派驻工作人员负责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协调。

街道办事处模式实现了社区管理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了社区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街道办事处作为社区管理的主导机构,可以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和指导,引导社区发展,解决社区面临的问题。

三、社区居委会模式社区居委会模式是我国社区管理的一种常见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居委会通过选举产生,由社区居民自行管理社区事务。

居委会负责社区内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环境卫生、社会服务和安全等。

社区居委会通过与社区居民的密切联系,了解和解决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推动社区的发展。

部分启动的经验做法:1. 制定社区管理规章制度:社区管理需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包括居民参与管理、人员配备、工作任务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可以明确社区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提高管理效果。

2. 加强社区居民培训:在社区管理启动初期,可以开展社区居民培训,提高居民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法律法规、社区服务技能等方面,使居民具备更好地参与社区管理的能力。

3. 加强社区与政府的沟通与协作:社区管理需要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中西社区管理的对比与借鉴

中西社区管理的对比与借鉴

中西社区管理的对比与借鉴社区管理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外延相当复杂的范畴。

由于人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文化传统不同,也由于社区的结构。

功能和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因此,社区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我们本学期所学习的《社区管理》书本中,将社区管理定义为“在政府的领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而此篇文章将把中西社区管理进行对比,并总结出西方社区管理可以给中国带来的借鉴与经验。

一、西方的社区管理世界各国的社区管理大都有自己的特色,现代社区管理模式的差别往往取决于社区管理的主体——政府、社区民众以及社区服务机构之间的权能配置方式。

西方的社区管理大概可以分为三个类型:行政型、混合型与自治型。

行政型社区管理的发展是由于缺乏法制传统,市场经济不健全,民主观念淡薄等。

政府及社区管理机构是他的主要社区管理主体,运行机制也是由政府主导,导致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政社不分。

新加坡的社区管理就是如此,他的社区组织充满了官方色彩,政府主导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混合型社区管理则是受西方文化传统的影响,特别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民主化进程加快而产生的。

采用政府支持、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建共管的模式,使得社区与政府部分分开并且朝自治的方向发展。

例如日本的社区管理,表现出明显的半自治特征,官方色彩与民间自治色彩在社区管理的许多方面交织在一起,政府对社区干预的发展较为宽松,基本上采用间接手段,其主要只能是规划、指导、监督并提供经费支持。

自治型的社区管理具有法制和民主传统,市场经济健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他的政府与社区关系完全分离。

运作机制也采用的是中介参与、市场运作、居民志愿服务。

以美国为例,美国实行“民主管理、政府资助”的模式,城市社区没有政府基层组织或者派出机构,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自主组织来社区管理职能。

而美国城市社区发展的主力军则是非营利组织。

西方社区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1、社区组织体系完整;2、社区设施比较完备;3、社区管理中公众参与积极;4、依法管理社区;5、社区活动经费来源渠道较多。

社区管理青岛与上海社区管理模式对比课件

社区管理青岛与上海社区管理模式对比课件

04
总结出对其他城市社区 管理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CHAPTER
02
青岛社区管理模式
青岛社区管理特点
01
02
03
04
政府主导
青岛的社区管理主要由政府主 导,政府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
扮演重要角色。
居民参与
青岛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管理, 通过居民会议、居民代表等方
式参与决策。
组织架构
青岛社区管理组织架构较为完 善,有居委会、业委会等多种
市场化风险控制
市场化运作机制在提升社区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带来 了风险,如何控制和降低市场化风险是上海社区管理面临的 重要挑战。
信息化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上海社区管理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 益突出,如何保障信息安全是上海社区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 。
CHAPTER
05
结论与建议
总结两地社区管理的异同点
居民满意度高
由于青岛的社区管理注重居民 参与和服务,居民对社区管理
的满意度较高。
青岛社区管理挑战
人才缺乏
随着社区管理的日益复杂,青岛社区管理面 临人才缺乏的挑战。
组织协调难度大
由于社区内各类组织较多,组织间的协调难 度较大。
资金压力
社区管理的资金来源较为有限,青岛社区管 理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
服务品质提升
青岛与上海
管理模式对比
通过对两个城市的社区管理模式进行 比较分析,探讨其异同点,为其他城 市的社区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分别位于中 国的东部和北部,具有不同的历史、 文化和社会背景。
研究目的
01
深入了解青岛和上海的 社区管理模式。
02
分析两种模式的优缺点 。

中国社区管理的发展模式

中国社区管理的发展模式

自下而上发动的变革,城市社区基层民主自 治建设的重大突破。体现了“社区自治、议 行分离”原则,符合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发 展方向,对社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精选课件
5.2 自治型模式:以沈阳市春河社区 为例
4,沈阳模式的 不足之处:
(1)政府角色的越位、缺位现象时有发生。 (2)社区组织与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不完
精选课件
关键词
上海模式
沈阳模式
江汉模式
盐田模式
一会两站
精选课件
思考题
1,简述上海模式的内涵与利弊? 2,简述沈阳模式的内涵与利弊? 3,简述江汉模式的内涵与利弊? 4,简述盐田模式的内涵与利弊?
精选课件
组织框架
社街道办事处设在 社区的工作机 构,是政府在社 区的服务平台
精选课件
5.4议行分设之“盐田模式”
3,盐田模式取得的绩效:
A,政府层面。 (1)政府提高了执行能力。 (2)政府降低了行政成本。
B,社区层面 (1)社区居民委员会增强了自治 能力。 (2)居民民主意识增强与民间组 织培育。
治组织和中介组织比较虚弱。
精选课件
5.2 自治型模式:以沈阳市春河社区 为例
1,沈阳模式 的特色
自治型模式 ;社会性组织 ;公众参与
2,沈阳模式 的形成
(1)明确社区定位。 (2)合理划分社区。 (3)建立新型的社区组织体系。
精选课件
5.2 自治型模式:以沈阳市春河社区 为例
3,沈阳模式的成 功之处:
重点问题
上海模式的内涵与利弊 沈阳模式的内涵与利弊 江汉模式的内涵与利弊 盐田模式的内涵与利弊
精选课件
5.1行政侧重型模式:以上海市卢湾区 五里桥街道为例
1,上海模 式的特色:

当代中国社区管理模式

当代中国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保障服务工作 体系
保障服务干事
社社社 区区区 楼单成 长元员 组代 长表 大 会 社社社社 社社 区区区区 区区 志老服经 卫再 愿年务常 生就 者人站性 服业 协协 捐 务服 会会 助 站务 站 站
环境卫生干事
社社 区区 环环 境境 美保 化洁 协队 会
文化教育干事
社社社社 区区区区 文青文文 化少体明 教年艺市 育协术民 协会科学 会 技校 爱文 好体 者活 协动 会室
社区自治 管理工作 体系
社区民主自治管理领导核心 社区党的组织 社区民主自治管理决策权力机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
社区民主自治管理监督机构: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
社区民主自治管理执行机构:社区委员会(下设七大工作体系)
社区环境工作 体系 社区文化教育工 作体系 社区治安综 合治理工作 体系 社区计生 妇女工作 体系 社区协调 监督工作 体系
社区自治 管理工作 体系
社区民主自治管理领导核心 社区党的组织 社区民主自治管理决策权力机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
社区民主自治管理监督机构: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
社区民主自治管理执行机构:社区委员会(下设七大工作体系)
社区环境工作 体系 社区文化教育工 作体系 社区治安综 合治理工作 体系 社区计生 妇女工作 体系 社区协调 监督工作 体系
自治型模式 ;社会性组织 ;公众参与
2,沈阳模式 的形成
(1)明确社区定位。 (2)合理划分社区。 (3)建立新型的社区组织体系。
新的组织管理体系包括决策层、执行层、议事层和 领导层四个层次:

决策层 即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由社区居民和 社区单位的代表组成,每年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决定社区 的重要事项,包括选举社区干部 。 执行层 即社区管理委员会 。社区管理委员与居委会实行“一套 班子”、“两块牌子”,成员由招选人员,户籍民警、物 业公司负责人等组成,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 工作。在社区管理委员会下面,按照社区建设的内容和实 际需要下设了治保调解、环保卫生、文化教育、计生妇女、 保障服务、财经管理等工作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的基 本职能是“教育、服务、管理和监督”。

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与转型_王桢桢

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与转型_王桢桢

第22卷第2期2010年4月广东行政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G u a n g d o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u b l i c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V o l .22N o .2A p r .2010收稿日期:2010—01—14作者简介:王桢桢(1980—),女,广东广州人,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

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与转型王桢桢(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东 广州 510070)摘要:社会治理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科层式模式与合作化模式两种。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更多的是采用科层式模式。

而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合作化治理模式将成为我国城市社会转型的理性选择。

要实现这种治理模式的转型,必须突破目前的体制性障碍,重塑组织功能,梳理条块关系,整合社会资本,以实现社区公共资源的科学有效的配置。

关键词:社区治理;科层式模式;合作化模式;比较;转型中图分类号:D 6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533(2010)02—0093—06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功能和社会组织关系越来越趋向多元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要“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要求,构建专业管理相对集中、综合管理重心下移的城市管理体制”,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增强基层自治功能”,要“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构建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

城市社区作为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的基层单位,对创立新型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呼唤也越来越强烈,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对于促进城市社会转型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治理的两种模式从学界的研究看,社会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科层式模式与合作化模式。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更多地采用科层式模式。

(一)科层式模式。

我国对于基层社会的管理,所遵循的是条块结合的科层式管理路径。

在社区中的“条”机构,主要包括保障、民政、环卫、卫生、公安、税务、工商等职能和专业管理(有些属于垂直管理)机构,强调政令的上下一致和畅通;而“块”主要指的是区、县、镇人民政府及区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等综合性管理组织,强调的是一级政府的独立与完整,以及内部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经历了多次变迁。

从传统的居委会制度到现代社区自治管理,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着新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要求。

本文将从历史变迁和现代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一、历史变迁1. 传统的居委会制度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传统的居委会制度。

这一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社区治理主要是由行政机关通过派驻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实现社区治理的目的。

居委会制度在当时的社区管理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参与度不足等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变,即社区居民委员会制度的出现。

1982年,我国开展了社会主义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随之而来的是社区居民委员会制度的建立。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社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广泛发动居民自觉参与,依法管理社区和公益事业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这一制度的出现,有效地加强了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推动了城市社区治理向更加民主、法治的方向发展。

3. 现代社区自治管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日益向现代社区自治管理转变。

现代社区治理强调的是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现代治理理念,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自治组织,推动社区居民自治和社会协商共治。

二、现代发展1. 提高社区管理水平随着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在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现代社区治理强调的是社区自治,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推动社区协商共治,加强社区治理的法治化、专业化和科学化。

通过建立社区居民自治机构和组织,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和管理体制,提高社区民主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的管理水平。

2. 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现代社区治理模式还注重促进社区居民的自治参与。

第3讲-社区管理模式

第3讲-社区管理模式
从理论上来说来自于两种力量:一是社会的发 育、自治要求和自治能力的提高需要打破原有的体 制。二是政府自身,城市管理能力提升迫使政府改 革。
思考:从实践模式来看,我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的动力是来自哪种力量?
上述“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无一例外的 都是地方政府主导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是某些地方 政府负责人主导的结果。地方官员对“街道”管理 体制改革有很大的积极性,都想创新,都想成为 “示范区”和“样板”,而社区和居民却始终处于被 动和无声的境地,因而这样的改革是单方面的,没 有居民的参与因此,可以说目前“街道”管理体制 的改革动力不足,没有社区自治功能的成熟,没有 社区民众自发的要求和支持,再新的改革创意、再 漂亮的政策思路、再大的投入,或许能影响一时、 红火一阵,却不能持久。
公众很少主动参加 社区管理,社区居民
民主观念淡薄
➢ (二)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
• 社区自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 为相对分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 式进行,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去规 范社区内不同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协 调社区内各种利益关系并为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 提供制度保障。而社区内的具体事务则完全实行 自主自治,与政府部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2、面向社区还权、授权。落实社区自治权:社区 内部事务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权、社区临时用 人权;授予社区低保初审权、计生指标实审权等 十余项协管权。
3、面向社区重心下移:职能部门作到“五个到社 区”:人员配置到社区、工作重心到社区、服务 承诺到社区、考评监督到社区、工作经费到社区。
例:最典型的是江汉区计生工作体制的改革
6、建立民主考核制度。江汉区建立三个层面的民 主考核机制。一是居民代表对社区组织及社区工 作者的考评机制;二是社区组织、居民代表对政 府工作人员的考评监督机制;三是社区组织、居 民代表对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及其 相关科室的考评监督机制。

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

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

参与社区服务的组织载体。纽约、新加坡、东京、香港 中介组织, 或被政府民政部门界定为“民办非企业单
四地, 由于社会结构分化和社会组织发育比较成熟, 位”的组织, 可以看作是这一类组织。
整个社会以及社区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非营利组
同时, 深圳与 纽约、东京、新 加坡、香港相 比, 社
织, 这些非营利组织依靠志愿者人力资源, 在社区的 区的组织体制上存在着若干不同。一是社区组织体
性特征
组 织 问 题 、社 会 治 安 问 题 、教 育 问 题 、医 疗 卫 生 问 题 、
纽约、新加坡、东京、香港社区治理的制度安排和 社会保障问题、城市综合配套设施问题等, 面对接踵
实践存在一些共性的特征。( 1) 形成了一种“政府行 而来的各种各样问题, 本身尚处在发育过程中的社
政介人、社区组织自治、社区公民参与”的三位一体 区难免陷于各种困境, 存在众多的社会矛盾和利益
及社区委员会与非营利 组织之间, 按 照政府、社 会、 础设施、提供一些福利项目及有关服务等。
公民的应有权利和功能进行合理的职权分工, 社区
3. 东京的社区治理
治理的各方参与者职责明确, 并以《纽约城市宪章》
东京的社区治理是一种介于美国与新加坡之间
形式予以法制化。二是社区治理中非营利组织发挥 的混合模式。它的最大特色是在地方自治代表采取投票直选的方式
与深圳的社区建设相比, 纽约、新加坡、东京、香
产生, 在区内实行区议员一人负责制。区议会由区议 港的社区发展历程远长于深圳。发展的时间差衍生
员联席而成, 主要由直选产生的区议员和委任议员组 出发展境况的差异。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在社区
全体同学, 本着学习 研究、实事求 是的态度 , 以深圳 民联络所以及居民委员会或邻里委员会等, 各级组

互联网社区管理与传统社区管理的对比分析

互联网社区管理与传统社区管理的对比分析

互联网社区管理与传统社区管理的对比分析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社区越来越成为人们交流、分享、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好的社区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良好的社区管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交流、学习、娱乐和互动体验,并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

与传统社区相比,互联网社区管理存在很多的不同,在这篇文章中将会进行对比分析。

一、社区管理的目的不同传统的社区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社区的稳定和秩序,保证其正常运行。

管理人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期望居民遵守,同时管理人员也需要对居民的行为进行监管,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制裁和处理。

而互联网社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保证良好的社区氛围和良好的互动环境。

管理人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但更多的是希望用户自觉遵守社区规则,同时对于一些违规行为,管理人员需要更加灵活地对待和处理。

二、社区管理的方式不同传统社区管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来实现,例如装设监控设备、设立简易法庭、制定条规等。

管理人员还需要拥有一定的权威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并保持公正性和权威性。

而互联网社区管理主要是通过软件手段来实现,例如制定软件规则、提供举报和投诉渠道、设立黑名单等。

管理人员需要借助相关软件来实现社区管理,需要依靠用户的自律和信任来维护社区秩序。

三、社区管理的尺度不同传统社区管理更注重的是局部管理,例如街道居委会、小区物业管理等,这些管理的尺度比较小,注重的是在特定的区域实现管理。

而互联网社区管理则是全球性、全球化的管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由于互联网社区具有极高的通达性和普适性,所以互联网社区管理的管理尺度要比传统社区管理更加广泛。

四、社区管理的难度不同传统社区管理具有相对稳定的人际交往模式和社会文化背景,社区有着固定的管理体系和相对严格的社区规范,因此传统社区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小,管理人员相对容易掌握管理技巧和方法。

而互联网社区管理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具有着复杂的多元文化背景和互联网生态的特殊性,社区的人群也比较分散,因此互联网社区管理的难度要比传统社区管理略高,管理人员需要更加努力更新和升级管理技巧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管理模式的是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管理模式是以城市街居组织的服务提供为基础的。

中国社会关于该模式的界定有“标准样式”、“服务形态”、“模型与范式”和“工作模式”四种基本取向。

不同的管理模式变量和相同变量的不同组合,可能产生不同的管理模式。

比如上述提及的根据不同城市的基本情况,制定不同的管理体系。

只有通过适应性分析,才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社区管理模式,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科学划分职责和权限,实现社区管理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