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奎斯特准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h(t)的主波峰跨越了3个Tb ;而拖尾每Tb过零一次。
h(t)
h(t)并不满足
h(t)满足
的条件
9
以“111100”的响应波形为 例:
若用h(t)作为传送波形,码元间隔为Tb,显然每个Tb 并非都是过零点。在每个Tb时刻抽样,确有串扰。 然而,在(n+1/2)Tb时刻抽样,串扰只发生在相邻两码 元之间。每个抽样值等于该时刻本码元的值加上前一 码元的值。������ 相邻码元极性相反时贡献相抵消,相邻码元极性相同 时贡献相迭加。 10
复习
1
奈奎斯特准则:
实际系统的传输函数很难具有理想低通的形式。 有没有其它形式的传输函数也能满足:
t = nTb处过 零,此即抽 样位置
把上式的积分区间(-∞,∞)用分段积分代替,每 段长为2π/Tb,则上式可写成:
2
令ω′=ω-2mπ/Tb,变量代换后又可用ω代替 ω′,则有
引入等效系统传输函数:
27
对双极性不归零码(信源等概) :
“1”码电平A1 =A / 2 ,平均功率为A2 / 4 。 “0”码电平A0 = -A / 2 ,平均功率为A2 / 4 。
信号平均功率为 S = P(1)· 1 + P(0) · 0=A2/ 4 S S 噪声平均功率为 N = σn2 信噪比为γ= S / N =A2 / 4σn2, 则双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为
5
判断一个系统有无码间干扰,不仅要看它的传输 函数经分段、平移、叠加后的等效传输函数是否 具有理想低通形式,还要看等效传输函数的带宽 是否与所设定的码率匹配。
定义等效传输函数的带宽BN叫做奈奎斯特 带宽。它与所设定的码率的关系为: BN = 1/2Tb= RB/2 或RB = 2BN
BN是无码间串扰的理想系统带宽,或者说基带传 输的带宽最佳利用率为2波特/赫兹。
P [x> Vb| S0 ]= P(1 | 0)
总误码率为:
Pe= P(S1)· P(0| 1) + P(S0)· P(1| 0)
17
信道加性噪声n(t)通常被假设为均值为0、方 差为σn2 的平稳高斯白噪声,kTb时刻的抽样 值服从高斯概率密度函数:
式中,x是噪声的瞬时取值nR(kTb)。 无噪声情况下,“1”码电平为A1,“0”码电 平为A0, 迭加上噪声后,抽样值x 的分布分别就应当是 以A1和A0为中心值的高斯概率密度函数。
7
[例2] 要求以2/T波特的码率传输数据,问采用 下列系统传输函数时是否有码间串扰?
将H(ω)在ω轴上以4π/ T为间隔分段,然后把各分 段沿ω轴平移到(-2π/ T , 2π/ T)区间内进行叠加。 按准则要求,其叠加结果为一常数时则无码间干 扰,不是常数则存在码间干扰。 (1) (2) (4)存在码间干扰。(3)满足无码间干扰条件。
C a
i 0
n
i n i
定义多项式 F ( x)
i 0
n
Ci x i ,其中i表示元素的位置。
该多项式称为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特征多项式。
可以证明,当F(x) 满足下列3个条件时,就一定能产生m序
列:
(1) F(x) 是不可约的,即不能再分解因式;
(2) F(x)可整除 x p 1,这里 p 2 n 1;
26
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 对单极性不归零码(信源等概): “1”码电平A1 = A ,平均功率为S1=A2 。 “0”码电平A0 = 0 ,平均功率为S2 = 0 。 信号平均功率为S = P(1)· + P(0) · S1 S0=A2/ 2 噪声平均功率为N = σn2 信噪比为γ= S / N =A2 / 2σn2, 则单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为:
m序列性质: (1)由n级移位寄存器产生的m序列,其周期为
2n 1
(2)n级移位寄存器输出的各种状态(全0除外)都在m序
列的一个周期内出现,而且只出现一次;m序列中1和0的出
现概率大致相同,1码只比0码多1个。
(3)在一个序列中连续出现的相同码称为一个游程,连码 的个数称为游程的长度。
41
6.6.2 扰码与解扰原理
18
发送“0” 时
发送“1” 时 漏报概率
虚报概率
19
因此,误码率为:
以双极性二进制 基带信号为例, x(t)概率密度曲 线如图:
20
三、最佳判决门限电平(最佳阈值)
在A1 、A0和σn2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找到一个 使误码率最小的判决门限电平Vb*,这个门限 电平称为最佳门限电平。 设
21
(1)信源等概: 将P(1)=P(0)=1/2代入上式
解得:Vb*= ( A1 +A0 ) / 2 对于双极性码:A1 =A/2 ,A0 = -A/2,则Vb*=0;
对于单极性码:A1 =A,A0 = 0,则Vb*= A/2 ;
22
由图可知,只有Vb取在两曲线交点上时,误码 率(阴影)才会最小。 考虑到高斯分布曲线的对称性,此交点位置必 然在( A1 +A0 ) / 2。
3
t = nTb 处过零, 此即抽样 位置
4
只要系统等效传输函数Heq(ω)具有理想低通形式, 就能使冲激响应无码间干扰。这个结论被称作奈 奎斯特准则(第一准则)
等效传输函数的意思是:将H(ω)在ω轴上以2πRB 为间隔分段,然后把各分段沿ω轴平移到(-πRB, πRB)区间内进行叠加。 准则要求其叠加结果应当为一常数(不必一定是 Tb)。
28
注意:对双极性不归零码,有时并不是以A/2 与-A/2来表示1和0的。 如果用A1=A 表示“1”码电平,平均功率为A2 。 用A0= -A 表示“0”码电平,平均功率也为A2 。 信号平均功率为S = P(1)· 1 + P(0) · 0=A2。 S S 噪声平均功率为N =σn2 信噪比为γ= S / N =A2 /σn2, 这时双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仍为:
31
五、误码率计算
1、计算基带系统误码率有关的问题时,首先应明确 思路。从系统来分析:
计算信噪比与所采用的码型有关: 单极性γ=A2 / 2σn2,双极性γ=(A1-A0)2/ 4σn2 ; 而噪声功率σn2 =n0B,不归零B=Rb,归零B=2Rb;
32
2、使用误码率公式有两种方法
定义误码率Pe为发生漏报和虚报的概率之和
设P(S1)和P(S0)为发端发送“1”码和“0”码的概率, Vb为判 决门限电平值(阈值电平),则: P [x< Vb| S1 ] = P(0 | 1)
表示发出“1”码而错判为“0”码的概率(漏报概率)
表示发出“0”码而错判为“1”码的概率(虚报概率)
23
(2)信源不等概
P(1)≠P(0) 时,对于双极性码
解得 对于单极性码(A1=A ,A0 =0)
解得
24
四、(信源等概时的)误码率公式:
无论单极性码还是双极性码,最佳门限电平公 式是一样的:Vb*= ( A1 +A0 ) / 2;将它代入 Pe公式,同时设
25
利用误差函数 互补误差函数 则误码率公式
判决规则为: x(kTb)>Vb,判为“1”码 x(kTb)<Vb,判为“0”码
14
15
图(a)是无噪声影响时的信号波形。 图(b)则是图(a)波形叠加上噪声后的混合波形。
16
噪声是引起误码的基本原因。
由于随机噪声叠加于信号波形上,造成波形畸形。当 噪声严重时,就会在抽样判决时,发生漏报(原“1” 错判成“0”)和虚报(原“0”错判成“1”)。见 上图*号的代码。 误码有两种来源。
29
结论:(对于等概信源)
误码率公式统一表达为: 在用信噪比表达的情况下 单极性码为
双极性码为
30
Pe与γ曲线 (1) 在信噪比γ相同条件下, 双极性误码率比单极性低, 抗干扰性能好。 (2) 在误码率相同条件下, 单极性信号需要的信噪功 率比要比双极性高3dB 。 (3) Pe~ γ曲线总的趋势是 γ↑,Pe↓,但当γ达到一定 值后,γ↑,Pe将大大降低。
由于 x5 1 ( x 4 x3 x 2 x 1) ( x 1) ,所以
x x x x 1 不是本原多项式,而前两个 因子都是,且是互逆的,找到了一个,另一个可直
4 3 2
接写出来。
40
本原多项式的计算结果已列在表6-3中,这里给出了只有三 项或项数最少的本原多项式。
6
[例1] 系统传输函数如图所示。问采用下列码率传输 数据时有无码间串扰? (1)1000Baud;(2)2000Baud;(3)3000Baud。
解:首先判断它能平移迭加 得到理想低通形式;从而求 得到BN=1000Hz,进而得到 RBmax=2000B;
与各码率比较,判知(2)无码间串扰。(3)有码间串扰。 而(1)的码率1000Baud是RBmax的1/2倍,也无码间串 扰
35
6.6.1 m序列的产生和性质
m序列是一种最常见的伪随机序列,它是最长线性 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并具有最长周期。
反馈逻辑
图中示出了4级移位寄存器,其中有3,4级经模2加法器反馈 到第1级。符合下式:
an an3 an4
36
任何一级寄存器的输出,在脉冲的触发下,都会产生一 寄存器序列。
37
一般形式的n级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见下图。
其反馈逻辑表达式为:
an C1an 1 C2 an 2 Cn a0 Ci an i
n i 1
其中, i 1 表示连线贯通, Ci 0 表示连线断开。 C
38
设 an C0 an (C0 1) ,则有 0
蓝色
红色 金色
116.5.1 二元Fra bibliotek的误比特率
码间串扰和信道噪声是影响接收端 正确判决而造成误码的两个因素。 本节则在无码间串扰的条件下,讨 论噪声对基带信号传输的影响,即 计算噪声引起的误码
12
一、误码的产生
只考虑噪声的基带信号传输模型如下图所示。
假设无噪声的基带信号为s(t),混入信号中的噪 声为nR(t),则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是信号加噪声 的混合(抽样电平): x(t)=s(t)+nR(t)
13
抽样电平: x(t)=s(t)+nR(t)=
A1+nR(t),发送“1”码时 A0+nR(t),发送“0”码时 其中,A1为“1”码电平值,A0 为“0”码电平值。
对单极性码,A1=A,A0=0 。 对双极性码,A1=A/2 ,A0= -A/2 。 设Vb为判决基准电平值(阈值电平),
(3) F(x)不能整除 x q 1 ,这里 q p 。
39
例如,对4级移位寄存器,有 应能整除 x 1
15
p 24 1 15
,F ( x)
x15 1 可进行如下因式分解: ,而
x15 1 ( x 4 x 1) ( x 4 x3 1) ( x 4 x3 x 2 x 1) ( x 2 x 1) ( x 1)
上面移位寄存器的状态具有周期性,且周期长度为15。
设初始状态为0001,则得到的序列为:P212 表6-2
an4 0001001101 01111
n级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输出是一周期序列,其周期长
短取决于移位寄存器的级数、线性反馈逻辑和初始状态,
若周期最长,则初始状态非全0即可,关键是线性反馈逻 辑。
①查表法:查附录C的《Q函数和误差函数》, 利用以下关系式:
对单极性码 对双极性码
33
②近似法:(当x ≥3,即Pe≤10-5 时)
对单极性码
对双极性码
34
6.6 扰码与解扰(简介)
在数字信号的传输中,发送端往往要加扰码 器,相对应的接收端要加解扰器。将二进制数 字信息先作“随机化”处理,变为伪随机序列, 限制连“0”码的长度。这种“随机化”处理称 为“扰码”。 这种“随机化”处理的目的主要有: 1) 便于提取比特定时信息; 2) 使信号频谱扩散,周期不长的数字基带信 号其频谱集中,并含有相当大的线谱,而易于 造成对其它系统的干扰。
扰码以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理论为基础。5级扰码及解 扰电路如下图所示。
42
由图可见,扰码电路输出为 bn=cn an3 an5 , 而解扰输出为 c =b a a ,若传输无差错,则 ˆn ˆn n3 n5 设输入是周期为6的序列000111000111…,按上述关系扰 码后,变成了周期是186的序列。
h(t)的主波峰跨越了3个Tb ;而拖尾每Tb过零一次。
h(t)
h(t)并不满足
h(t)满足
的条件
9
以“111100”的响应波形为 例:
若用h(t)作为传送波形,码元间隔为Tb,显然每个Tb 并非都是过零点。在每个Tb时刻抽样,确有串扰。 然而,在(n+1/2)Tb时刻抽样,串扰只发生在相邻两码 元之间。每个抽样值等于该时刻本码元的值加上前一 码元的值。������ 相邻码元极性相反时贡献相抵消,相邻码元极性相同 时贡献相迭加。 10
复习
1
奈奎斯特准则:
实际系统的传输函数很难具有理想低通的形式。 有没有其它形式的传输函数也能满足:
t = nTb处过 零,此即抽 样位置
把上式的积分区间(-∞,∞)用分段积分代替,每 段长为2π/Tb,则上式可写成:
2
令ω′=ω-2mπ/Tb,变量代换后又可用ω代替 ω′,则有
引入等效系统传输函数:
27
对双极性不归零码(信源等概) :
“1”码电平A1 =A / 2 ,平均功率为A2 / 4 。 “0”码电平A0 = -A / 2 ,平均功率为A2 / 4 。
信号平均功率为 S = P(1)· 1 + P(0) · 0=A2/ 4 S S 噪声平均功率为 N = σn2 信噪比为γ= S / N =A2 / 4σn2, 则双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为
5
判断一个系统有无码间干扰,不仅要看它的传输 函数经分段、平移、叠加后的等效传输函数是否 具有理想低通形式,还要看等效传输函数的带宽 是否与所设定的码率匹配。
定义等效传输函数的带宽BN叫做奈奎斯特 带宽。它与所设定的码率的关系为: BN = 1/2Tb= RB/2 或RB = 2BN
BN是无码间串扰的理想系统带宽,或者说基带传 输的带宽最佳利用率为2波特/赫兹。
P [x> Vb| S0 ]= P(1 | 0)
总误码率为:
Pe= P(S1)· P(0| 1) + P(S0)· P(1| 0)
17
信道加性噪声n(t)通常被假设为均值为0、方 差为σn2 的平稳高斯白噪声,kTb时刻的抽样 值服从高斯概率密度函数:
式中,x是噪声的瞬时取值nR(kTb)。 无噪声情况下,“1”码电平为A1,“0”码电 平为A0, 迭加上噪声后,抽样值x 的分布分别就应当是 以A1和A0为中心值的高斯概率密度函数。
7
[例2] 要求以2/T波特的码率传输数据,问采用 下列系统传输函数时是否有码间串扰?
将H(ω)在ω轴上以4π/ T为间隔分段,然后把各分 段沿ω轴平移到(-2π/ T , 2π/ T)区间内进行叠加。 按准则要求,其叠加结果为一常数时则无码间干 扰,不是常数则存在码间干扰。 (1) (2) (4)存在码间干扰。(3)满足无码间干扰条件。
C a
i 0
n
i n i
定义多项式 F ( x)
i 0
n
Ci x i ,其中i表示元素的位置。
该多项式称为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特征多项式。
可以证明,当F(x) 满足下列3个条件时,就一定能产生m序
列:
(1) F(x) 是不可约的,即不能再分解因式;
(2) F(x)可整除 x p 1,这里 p 2 n 1;
26
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 对单极性不归零码(信源等概): “1”码电平A1 = A ,平均功率为S1=A2 。 “0”码电平A0 = 0 ,平均功率为S2 = 0 。 信号平均功率为S = P(1)· + P(0) · S1 S0=A2/ 2 噪声平均功率为N = σn2 信噪比为γ= S / N =A2 / 2σn2, 则单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为:
m序列性质: (1)由n级移位寄存器产生的m序列,其周期为
2n 1
(2)n级移位寄存器输出的各种状态(全0除外)都在m序
列的一个周期内出现,而且只出现一次;m序列中1和0的出
现概率大致相同,1码只比0码多1个。
(3)在一个序列中连续出现的相同码称为一个游程,连码 的个数称为游程的长度。
41
6.6.2 扰码与解扰原理
18
发送“0” 时
发送“1” 时 漏报概率
虚报概率
19
因此,误码率为:
以双极性二进制 基带信号为例, x(t)概率密度曲 线如图:
20
三、最佳判决门限电平(最佳阈值)
在A1 、A0和σn2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找到一个 使误码率最小的判决门限电平Vb*,这个门限 电平称为最佳门限电平。 设
21
(1)信源等概: 将P(1)=P(0)=1/2代入上式
解得:Vb*= ( A1 +A0 ) / 2 对于双极性码:A1 =A/2 ,A0 = -A/2,则Vb*=0;
对于单极性码:A1 =A,A0 = 0,则Vb*= A/2 ;
22
由图可知,只有Vb取在两曲线交点上时,误码 率(阴影)才会最小。 考虑到高斯分布曲线的对称性,此交点位置必 然在( A1 +A0 ) / 2。
3
t = nTb 处过零, 此即抽样 位置
4
只要系统等效传输函数Heq(ω)具有理想低通形式, 就能使冲激响应无码间干扰。这个结论被称作奈 奎斯特准则(第一准则)
等效传输函数的意思是:将H(ω)在ω轴上以2πRB 为间隔分段,然后把各分段沿ω轴平移到(-πRB, πRB)区间内进行叠加。 准则要求其叠加结果应当为一常数(不必一定是 Tb)。
28
注意:对双极性不归零码,有时并不是以A/2 与-A/2来表示1和0的。 如果用A1=A 表示“1”码电平,平均功率为A2 。 用A0= -A 表示“0”码电平,平均功率也为A2 。 信号平均功率为S = P(1)· 1 + P(0) · 0=A2。 S S 噪声平均功率为N =σn2 信噪比为γ= S / N =A2 /σn2, 这时双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仍为:
31
五、误码率计算
1、计算基带系统误码率有关的问题时,首先应明确 思路。从系统来分析:
计算信噪比与所采用的码型有关: 单极性γ=A2 / 2σn2,双极性γ=(A1-A0)2/ 4σn2 ; 而噪声功率σn2 =n0B,不归零B=Rb,归零B=2Rb;
32
2、使用误码率公式有两种方法
定义误码率Pe为发生漏报和虚报的概率之和
设P(S1)和P(S0)为发端发送“1”码和“0”码的概率, Vb为判 决门限电平值(阈值电平),则: P [x< Vb| S1 ] = P(0 | 1)
表示发出“1”码而错判为“0”码的概率(漏报概率)
表示发出“0”码而错判为“1”码的概率(虚报概率)
23
(2)信源不等概
P(1)≠P(0) 时,对于双极性码
解得 对于单极性码(A1=A ,A0 =0)
解得
24
四、(信源等概时的)误码率公式:
无论单极性码还是双极性码,最佳门限电平公 式是一样的:Vb*= ( A1 +A0 ) / 2;将它代入 Pe公式,同时设
25
利用误差函数 互补误差函数 则误码率公式
判决规则为: x(kTb)>Vb,判为“1”码 x(kTb)<Vb,判为“0”码
14
15
图(a)是无噪声影响时的信号波形。 图(b)则是图(a)波形叠加上噪声后的混合波形。
16
噪声是引起误码的基本原因。
由于随机噪声叠加于信号波形上,造成波形畸形。当 噪声严重时,就会在抽样判决时,发生漏报(原“1” 错判成“0”)和虚报(原“0”错判成“1”)。见 上图*号的代码。 误码有两种来源。
29
结论:(对于等概信源)
误码率公式统一表达为: 在用信噪比表达的情况下 单极性码为
双极性码为
30
Pe与γ曲线 (1) 在信噪比γ相同条件下, 双极性误码率比单极性低, 抗干扰性能好。 (2) 在误码率相同条件下, 单极性信号需要的信噪功 率比要比双极性高3dB 。 (3) Pe~ γ曲线总的趋势是 γ↑,Pe↓,但当γ达到一定 值后,γ↑,Pe将大大降低。
由于 x5 1 ( x 4 x3 x 2 x 1) ( x 1) ,所以
x x x x 1 不是本原多项式,而前两个 因子都是,且是互逆的,找到了一个,另一个可直
4 3 2
接写出来。
40
本原多项式的计算结果已列在表6-3中,这里给出了只有三 项或项数最少的本原多项式。
6
[例1] 系统传输函数如图所示。问采用下列码率传输 数据时有无码间串扰? (1)1000Baud;(2)2000Baud;(3)3000Baud。
解:首先判断它能平移迭加 得到理想低通形式;从而求 得到BN=1000Hz,进而得到 RBmax=2000B;
与各码率比较,判知(2)无码间串扰。(3)有码间串扰。 而(1)的码率1000Baud是RBmax的1/2倍,也无码间串 扰
35
6.6.1 m序列的产生和性质
m序列是一种最常见的伪随机序列,它是最长线性 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并具有最长周期。
反馈逻辑
图中示出了4级移位寄存器,其中有3,4级经模2加法器反馈 到第1级。符合下式:
an an3 an4
36
任何一级寄存器的输出,在脉冲的触发下,都会产生一 寄存器序列。
37
一般形式的n级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见下图。
其反馈逻辑表达式为:
an C1an 1 C2 an 2 Cn a0 Ci an i
n i 1
其中, i 1 表示连线贯通, Ci 0 表示连线断开。 C
38
设 an C0 an (C0 1) ,则有 0
蓝色
红色 金色
116.5.1 二元Fra bibliotek的误比特率
码间串扰和信道噪声是影响接收端 正确判决而造成误码的两个因素。 本节则在无码间串扰的条件下,讨 论噪声对基带信号传输的影响,即 计算噪声引起的误码
12
一、误码的产生
只考虑噪声的基带信号传输模型如下图所示。
假设无噪声的基带信号为s(t),混入信号中的噪 声为nR(t),则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是信号加噪声 的混合(抽样电平): x(t)=s(t)+nR(t)
13
抽样电平: x(t)=s(t)+nR(t)=
A1+nR(t),发送“1”码时 A0+nR(t),发送“0”码时 其中,A1为“1”码电平值,A0 为“0”码电平值。
对单极性码,A1=A,A0=0 。 对双极性码,A1=A/2 ,A0= -A/2 。 设Vb为判决基准电平值(阈值电平),
(3) F(x)不能整除 x q 1 ,这里 q p 。
39
例如,对4级移位寄存器,有 应能整除 x 1
15
p 24 1 15
,F ( x)
x15 1 可进行如下因式分解: ,而
x15 1 ( x 4 x 1) ( x 4 x3 1) ( x 4 x3 x 2 x 1) ( x 2 x 1) ( x 1)
上面移位寄存器的状态具有周期性,且周期长度为15。
设初始状态为0001,则得到的序列为:P212 表6-2
an4 0001001101 01111
n级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输出是一周期序列,其周期长
短取决于移位寄存器的级数、线性反馈逻辑和初始状态,
若周期最长,则初始状态非全0即可,关键是线性反馈逻 辑。
①查表法:查附录C的《Q函数和误差函数》, 利用以下关系式:
对单极性码 对双极性码
33
②近似法:(当x ≥3,即Pe≤10-5 时)
对单极性码
对双极性码
34
6.6 扰码与解扰(简介)
在数字信号的传输中,发送端往往要加扰码 器,相对应的接收端要加解扰器。将二进制数 字信息先作“随机化”处理,变为伪随机序列, 限制连“0”码的长度。这种“随机化”处理称 为“扰码”。 这种“随机化”处理的目的主要有: 1) 便于提取比特定时信息; 2) 使信号频谱扩散,周期不长的数字基带信 号其频谱集中,并含有相当大的线谱,而易于 造成对其它系统的干扰。
扰码以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理论为基础。5级扰码及解 扰电路如下图所示。
42
由图可见,扰码电路输出为 bn=cn an3 an5 , 而解扰输出为 c =b a a ,若传输无差错,则 ˆn ˆn n3 n5 设输入是周期为6的序列000111000111…,按上述关系扰 码后,变成了周期是186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