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内容完整 有图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杜甫字

,自称
,著有 ,他
写了不少反映当时现实的诗篇,被
称作

《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758年,为 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粥等九位 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 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 来援军,加上后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 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 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河南省孟县 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 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渲关等地, 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 别》,《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诗, 叙述差变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 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老翁逾墙走 越过 逃跑 一何 多么 听妇前致词 上前 三男邺城戍 防守 二男新战死 最近 死者长已矣停止、完结 室中更无人 再
惟有乳下孙 只 出入无完裙 衣服 请从吏夜归 请让我跟从 急应河阳役 应征 犹得备晨炊 还能够 夜久语声绝 没有 如闻泣幽咽 好像听到 独与老翁别 只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3、诗题《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
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 人,这是为什么?
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 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 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 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 情。
生字:
yè shù qún chuῑ yōu yè


裙 炊 幽咽
(712—770),字子美,号“少陵 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历经安史之乱,真切地感受 到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 兵败邺城后,当时恰逢他从洛阳回华州,一 路上他看到官差疯狂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 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 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 《无家别》《垂老别》。其中,《石壕吏》 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三男服役的惨状;家中现状;自请服役。
“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 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

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 被捉而泣不成声。 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
闻 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
理解诗中情怀
这首诗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困 难的精神,表明诗人支持唐王朝进行 的这场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 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 的灾难而深感悲痛和同情。
★如何学习诗歌?

第二招

多思
——感悟诗意、品味诗情
结构脉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层:(1)开端,点明时间、地点、人物。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概括全文) 二层:(2、3)发展、高潮:“老妇的致词”。 为全文的主体部分 ①层:三男赴役的惨状。 ②层:家中悲惨的现状 ③层:老妇自请应役 三层:(4)结局,暗示了老妪被抓走。
(二) 主要人物及事件:
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 用。(抓住关键词语去分析)
一“怒”,一“苦”,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两个“一何”,加强了感情色彩, 突出了官吏的凶残和老妇人的可怜。
(三) 主要人物及事件
老妇人的致词包含了哪三部分内容?
写法探究
对于官吏的凶暴,作者没有直接的写 出来,而是把他放在了幕后,官吏的凶残 是通过老妇的致词展现出来的,这种写法 叫做侧面衬托。
吏:呼、怒(凶狠、残暴)——憎恨、批判 妇:啼、苦(凄苦、可怜)——同情
—— ——
鉴赏过关题
1、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说明兵役苛酷的句子是 三男邺城戍, 说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二男新战死。 ⑵说明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 出入无完裙 , 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如何学习诗歌?

第一招

多读 ——读出诗韵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思考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有吏夜捉人。 2:这个故事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 (请在文中找出语言根据来说明) 战争的残酷;官吏的横暴;百姓的苦难。
(一)时间:晚上
为什么是捉人,而不是征兵,而且是在晚 上,从而说明了什么?
明确(1)是“捉人”,而不是“征兵”, 表明差吏强行抓老百姓当兵; (2)前面又加上一个“夜”字,更表明 差吏时常抓人,以致白天难以抓到,就 趁夜深人睡来搞突然袭击,从而说明了 官吏的横暴以及人民生活的困苦不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