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教学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课堂教学观
从教几十年,可以说,为传统的观念和模式影响很深,不时左右着我的教学。而今日世界已进入信息社会的时代,随教育改革之不断深化,新的理念便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冲击着固定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时时引起我的反思。新旧撞击、交替,历史性的变革以强大不可挡的气势,正出现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之上,在这样的前提下,二期课改的精神应运而生。通读、研究几遍之后,颇有感悟。
一、“二期课改”反对灌输式,一改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观念。
传统的授课形式,强调接受型的学习,注重的是死记硬背。现在的教学方向是,要积极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思维、善于用脑,要让学生在参与中体味实践创新的乐趣,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于新课程条件下,教学就是探究,师、生都是研究者。
“二期课改”倡导“活动+体悟”的方式与氛围,引领学生走进知识探求的领域。教师置身其中,其角色就是学习的指导者,就是学生的合作伙伴,而不再单纯地去承担知识传授的全部“重任”。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全面沟通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是新教学模式的一个基本点。“二期课改标准”的出台,将学校教育教学从传统的模式,引领进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二期课改”的精神,打破了传统教室的空间概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全新理念的深入渗透,使教室变得开放而没有边界。课堂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师生间的线状交流,而是一跃成为多元的有序、共同的合作和逐步的深入。课堂,不再以教师一统天下为定式,亦不再演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教案剧,而是在师生们的共同实践中,去构建充分体现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灵动的创造性的崭新平台。
三、关怀、促进人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和发展选择,引领他们对人的生命意义探究
1.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其结果往往是轻发展,重选拔;轻过程,重结果。现在则要求学校教育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实施素质教育。过去教师“二维思维方式”,不是肯定就是否定。现在要求多角度、多元思维方式:即在学生正确的答案中,找出可以深入或拓展的空间,以宽泛学生的知识层次;在学生错误的答案中,找出其合理的有效成分,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有所发展,有所获益。
2.课堂教学改革中,要改变题海战术,改变课程中不切合实际标注,和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繁、难、偏、旧”的内容,彻底改变过去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努力拓展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精选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知识技能。
3.过去的教学,我们是单纯注重传授知识与技能的,现在则更加关注对学生们的情感、气质;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学生们学习过程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
根据“二期课改标准”的理念与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新时期的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应进一步引领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只关注学生的升学、学业、分数,转变为更关注学生的人性发展、做人准则培养,以及学生的身体健康;从过去只关注学习的结果,转变为关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接受学习、一次性学习的状况,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终生学习的良好状态。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融历史于现在,寓未来于今天”,抓住现实生活中未来发展的趋势,及时给予学生最前沿的信息动态,营造生动活泼的现代课堂教学情景
传统的课堂教学情景是简单划一的,“二期课改”过程中,要求我们去创导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来实现情境的转换与丰富,来树创知识结构的立体化、多样性、复杂性。使学生的思维,从过去单向度、传统的单一不变的二元对立关系的课堂情景中挣脱出来,转向“多角度,场景转换,伴随着内在的人与人、人与物关系的” 现代课堂教学情景之中。
在现在课堂教学对话中,每个课题均由师生的有启式对话中自由引发出来,其主体是师生双方。教师在对话中,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去潜心学习;二是要善于启发学生把目光聚焦在有价值的问题上,寻找事物的“闪光点”。所以对话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教师本人的发展。
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促进学生的“学”与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自身发展,是手段性的而不是目的性的。只有以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源目的,教师才能得到自身的发展。而教师的发展,亦可以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根本的价值取向,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相长”。
五、案例及分析:美班学生的现状及对策
我校从事美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已有年头,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其现状是:美班学生没有参加过全市初中升高中的统一考试。他们一入我校,对高中课程的各方面都很陌生,不习惯,不适应。他们喜欢专业课,兴趣高,有时为了一幅画而全身心地投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专业课对他们来
说是非上不可的,然而对文化课却不感兴趣,缺课现象时有发生。他们文化基础不好,文化底蕴不足,缺项多而又不以为然,在他们眼里,文化课是辅助课,可学但不可深学,可有但不可精。初中阶段,就没有重视,有的是文化课这条路考大学行不通,才被迫转向学美术。
从初中到高中,有着质的跨越,他们不适应。具体有五个不适应:
1.课文容量大,难度高,内容上不适应;
2.训练的综合性、系统性、理解性强,能力上不适应;
3.习惯于初中一套读书方法,不懂得随机应变,学习方法和习惯
上不适应;
4.大多数学生上了高中都有松口气的思想,缺乏紧迫感和自觉
性,思想上不适应;
5.既学专业又上文化课,时间不够用,不会安排,时间上不适
应。
在教师方面,同样也存在着五个不适应:
1.对初高中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特点认识不足,对衔接的重
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不适应;
2.传统的东西多,只教不导,重教,不重学,方法不适应,观念
上不适应;
3.对高一新生“扶”得少,“放”得多,管得多,疏导少,管理
上不适应;
4.有些教师大循环,教完毕业班即接高一,习惯于高起点的教
学,综合性训练多,忽视了处在过渡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
特点,教师面对现实,也存在不适应;
5.过去专教普高学生,现在教美班学生,“老革命遇到新问
题”,也存在不适应。
现实中,美班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初中时许多习惯,哪些该留、哪些该弃、哪些该减?他们心中没有数。其中少数人蔑视勤奋,嘲笑认真,颇有看破红尘之味;作业不交或是迟交,上课纪律松懈,旷课缺课时有发生;虚浮不实,好高骛远,加上艺术界一些风俗习惯过早地影响他们,留长发,不修边幅,带金挂银满不在乎,分辨不出精华与糟粕。
从心理角度分析,高一恰好是从少年到青年,两个心智发展高潮之间的低谷。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思维发展、认知意识都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