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校园作为人口密集的区域,污水处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与生活环境的质量。

因此,本文将针对校园污水处理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污水处理设计方案1. 污水采集系统校园污水采集系统包括下水道、雨水采集系统和污水采集池。

下水道的设计应满足校园内各个区域的排水需求,确保污水能够顺利流入污水处理设施。

同时,雨水采集系统可以将雨水进行采集和利用,降低对自来水的依赖。

污水采集池则用于暂时储存污水,以便后续处理。

2.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和调节池。

格栅用于过滤大颗粒的杂物,如纸张、树叶等,防止阻塞后续处理设备。

沉砂池则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沙子和砂石等颗粒物。

调节池的作用是平衡污水的流量和水质,确保后续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次级处理次级处理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和人工湿地法。

活性污泥法通过在生物反应器中引入活性污泥,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进行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人工湿地法则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去除,同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4. 高级处理高级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如深度过滤、吸附和消毒。

深度过滤通过多层滤料的堆积,去除污水中的弱小颗粒和胶体物质。

吸附则利用活性炭等吸附剂,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消毒则通过紫外线或者氯化等方式,杀灭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出水的卫生安全。

5. 出水处理出水处理主要包括沉淀池和消毒设备。

沉淀池用于沉淀处理后的污泥,以便进一步处理或者处置。

消毒设备则用于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消毒,确保出水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三、污水处理设施选址污水处理设施的选址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距离校园主要污水源近,减少污水输送距离和输送损失。

2. 远离校园教学区域和宿舍区域,以避免对师生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3. 周边环境条件良好,如土壤条件适宜、地势较高等,以便进行土地利用和设施建设。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引言校园污水处理是保障校园环境卫生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高效可行的校园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校园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并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二、设计目标1. 净化效果:确保处理后的污水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达到可直接排放或者进行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2. 处理效率: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使处理过程更加快速、稳定和可靠。

3. 节能减排:优化设计,降低能耗和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 经济可行性:在满足处理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可行性。

三、设计方案1. 前处理:采用格栅和沉砂池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大颗粒物和悬浮物,减少进一步处理的负担。

2. 活性污泥法生化处理:在A/O(缺氧-好氧)工艺基础上,引入活性污泥法进行生化处理。

通过好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去除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3. 深度处理:采用生物膜工艺,如MBR(膜生物反应器)或者MBBR(挪移床生物反应器),进一步去除有机物、氮、磷等难降解物质。

同时,通过超滤膜或者反渗透膜进行固液分离,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4. 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消毒或者臭氧消毒技术,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四、设计参数1. 污水处理能力:根据校园人口数量和日生活用水量,确定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普通以每日平均流量为基准。

2. 污水负荷:根据校园的生活、教学和科研活动情况,确定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负荷。

3. 污水水质要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校园的具体需求,确定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要求,如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的限值。

4. 设备选型:根据处理能力和水质要求,选择适合的设备,如格栅、沉砂池、曝气设备、MBR或者MBBR反应器、膜分离设备、消毒设备等。

五、运营管理1. 操作维护: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定期清理格栅、沉砂池和污泥等。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校园污水处理是指对校园内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针对某校园的污水处理需求进行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二、校园污水特点分析1. 污水来源:校园污水主要来自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室、食堂等场所。

2. 污水组成:校园污水主要包含有机物、悬浮物、营养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等。

3. 污水量:校园污水量与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校园面积等因素有关,需准确测算。

三、校园污水处理方案设计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针对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进行去除,常用的方法包括格栅过滤、沉砂池和沉淀池等。

a. 格栅过滤:通过设置格栅,将污水中的大颗粒物拦截下来,以减少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

b. 沉砂池:利用重力沉降原理,使污水中的沙子和砂石沉淀到池底,减少悬浮物的含量。

c. 沉淀池:通过延长水流停留时间,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沉淀到池底,提高水质。

2. 中级处理:中级处理主要针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进行去除,常用的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

a. 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通过曝气和沉淀等工艺,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去除。

b. 生物膜法: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同时提供了较大的附着面积,提高了处理效率。

c. 人工湿地:通过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去除,同时起到景观美化的作用。

3. 高级处理:高级处理主要针对污水中的微生物和重金属进行去除,常用的方法包括消毒和吸附等。

a. 消毒:利用紫外线、臭氧或者氯等消毒剂对污水进行处理,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出水水质安全。

b. 吸附:利用吸附剂对污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降低其浓度,以达到排放标准。

四、校园污水处理设备选型根据校园污水特点和处理方案,可以选择以下设备进行处理:1. 格栅过滤设备:选用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格栅过滤器,以减少人工维护成本。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校园污水处理是指对学校内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以确保污水排放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减少对周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本文将详细介绍校园污水处理设计的标准格式。

二、设计目标1. 确保校园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有效降低校园污水的污染物浓度。

3. 提高污水处理的处理效率。

4. 减少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设计方案1. 污水收集系统校园污水收集系统应包括合理布置的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收集井。

收集井应设置在校园内合适的位置,以便收集污水并将其输送到处理站点。

2. 污水处理站点污水处理站点应包括预处理、主处理和后处理单元。

预处理单元用于去除大颗粒物、沉淀物和悬浮物等。

主处理单元采用生化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等,以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后处理单元用于进一步去除残余污染物,如氯化消毒等。

3. 污泥处理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污泥浓缩、脱水和干化等,以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方便后续处理和处置。

4. 排放标准校园污水处理后的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环境保护标准。

常见的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氮、总磷等。

设计时应根据当地环境保护要求确定排放标准,并确保处理系统能够达到这些标准。

5. 设备选型和布置校园污水处理设备的选型应考虑处理能力、处理效率、运行成本等因素。

常见的设备包括污水泵、格栅、沉砂池、曝气池、沉淀池、滤池等。

设备的布置应合理,以确保处理效果和操作便利。

6. 运行和维护校园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是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

应制定运行和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设计效果评估校园污水处理设计完成后,应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处理效率、排放水质、运行成本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判断设计方案的优劣,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五、总结校园污水处理设计是确保学校污水排放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重要措施。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校园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校园作为人口密集的地方,每天产生大量的污水,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针对校园污水处理进行设计,以确保校园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二、设计目标1. 减少校园污水的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确保出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设备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

三、设计方案1. 污水收集系统在校园内设置污水收集井,通过管网将校园内的污水集中到污水处理厂。

收集井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排气系统,以防止异味的产生和传播。

2. 初级处理污水进入处理厂后,首先进行初级处理。

初级处理主要包括格栅过滤和沉砂池。

格栅过滤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固体废物,防止对后续处理设备的堵塞和损坏。

沉砂池通过重力沉降原理,将沉积在污水中的沙、石等重质固体物质去除。

3. 生物处理经过初级处理的污水进入生物处理单元,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

活性污泥法利用生物菌群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生物质。

生物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以促进菌群的生长和活性。

4. 深度处理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深度处理单元,采用深度过滤和消毒技术。

深度过滤通过过滤介质(如砂、活性炭等)去除微小的悬浮物和溶解物,提高出水的澄清度。

消毒技术采用紫外线杀菌或氯消毒,以杀灭残留的细菌和病毒,确保出水的卫生安全。

5. 污泥处理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

可以采用浓缩、脱水和干化等技术对污泥进行处理,以减少体积和重量,并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处理后的污泥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或填埋处理。

四、设计结果经过校园污水处理设计,我们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校园污水的排放量将大幅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将显著降低。

2. 处理后的污水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可以安全地排放或循环利用。

3. 设备的运行成本将降低,设备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将得到提高。

校园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校园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校园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校园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校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校园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在逐年增加。

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营养物质以及微生物等,如果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将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校园生活污水处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需求分析1.处理量:根据校园规模和生活水平,对校园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量进行合理估计,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处理效果: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对校园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要求进行评估,确保处理后的水质符合要求,可以直接排放或者再利用。

3.系统稳定性:设计方案要保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避免因为系统故障导致的污水泄漏和环境污染。

4.经济效益:设计方案要考虑经济成本,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和设备,并进行投资和运营成本的经济性评估。

三、设计方案1.校园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根据校园生活污水的特点和处理需求,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

常见的处理工艺包括生化处理工艺、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和混合处理工艺等。

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厌氧处理、好氧处理、硫化氢脱氮脱磷等工艺,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2.污水处理设备选择:根据校园污水处理的要求和工艺选择,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设备。

常见的设备有格栅、调节池、曝气池、沉淀池、过滤器、消毒器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数量,确保设备具备承载处理量的能力。

3.污水处理设施布置:根据校园的地形和建筑物的分布,合理布置污水处理设施。

要充分考虑管道的连通性和互联性,确保污水的顺利流动和处理。

同时,要合理规划设施的空间布局,节约用地,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4.系统监测与控制:设计方案应包括系统的监测与控制系统。

通过传感器和自动控制设备,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浊度、pH值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及时调整处理工艺和设备的运行参数,保证处理效果的稳定和优良。

学校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学校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学校生活污水处理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校生活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学校应该采取适当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本文将探讨学校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一种可行的处理方案。

一、学校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场所,拥有大量的师生群体。

由于学校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细菌等有害物质,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将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解决学校生活污水处理问题非常重要。

二、为了有效地处理学校生活污水,以下是一个可行的处理方案。

1. 污水收集和初步过滤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将学校内的生活污水集中起来。

污水收集系统应该涵盖所有学生宿舍、教学楼和食堂等主要污水源。

此外,对于收集到的污水,需要进行初步过滤以去除较大的固体颗粒、悬浮物和沉淀物等杂质。

这可以通过设置格栅、沉沙池和沉淀池等设备来实现。

2. 生物处理污水经过初步过滤后,需要进行生物处理以去除有机物和细菌等有害物质。

学校可以建立一个生物处理系统,采用活性污泥法、生态滤池或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处理。

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活性污泥可以降解有机物,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而生态滤池和人工湿地等植物生态系统则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来净化水体。

3. 消毒处理在生物处理后的污水中可能仍然存在细菌和其他病原体。

因此,需要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水质达到安全标准。

消毒处理可以选择使用紫外线照射或氯消毒等方法。

4. 二次过滤和回用经过前述的处理步骤后,污水可以进一步进行二次过滤,以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常用的二次过滤方式包括砂滤和活性炭吸附等方法。

经过二次过滤后的水体可以用于冲洗厕所、浇灌花草等非饮用用途,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结语学校生活污水处理是保障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应采取合适的污水处理方案,包括污水收集和初步过滤、生物处理、消毒处理以及二次过滤和回用。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校园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有效的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本文将就校园污水处理设计进行详细探讨。

一、污水来源分析1.1 校园生活污水校园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等地方,包括洗浴、厕所冲洗、洗涤等活动产生的污水。

1.2 实验室废水实验室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需要进行专门处理。

1.3 雨水排放雨水排放也是校园污水处理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考虑雨水的采集和处理方式。

二、污水处理设备选择2.1 生物处理设备生物处理设备是校园污水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生物菌群将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2.2 滤池处理设备滤池处理设备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2.3 深度处理设备深度处理设备可以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微生物,确保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三、污水处理工艺设计3.1 预处理对污水进行初步的筛选、沉淀等处理,去除大颗粒杂质。

3.2 生物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送入生物处理设备,通过生物菌群降解有机物。

3.3 深度处理对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微生物。

四、排放标准要求4.1 COD、BOD要求排放的污水中COD、BOD等指标需要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确保出水质量达标。

4.2 pH值要求排放的污水中pH值也需要符合国家标准,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

4.3 重金属含量要求排放的污水中重金属含量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五、运行维护管理5.1 定期检查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5.2 操作规程制定污水处理设备的操作规程,培训操作人员,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3 废水监测对排放的污水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出水质量符合标准。

综上所述,校园污水处理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污水来源、处理设备选择、工艺设计、排放标准要求和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以确保校园环境的清洁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污水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校园作为人口密集的地方,污水的处理对于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某校园的污水处理进行设计,旨在提供一个高效、可持续的污水处理方案。

二、校园污水特点1. 污水来源:校园污水主要来自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和实验室等区域。

2. 污水水质:校园污水含有有机物、悬浮物、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等。

3. 污水量:校园污水的产生量与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以及校园建造规模有关。

三、设计方案1. 前处理: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初步处理,包括筛网过滤、沉淀、调节pH值等。

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油脂和一部份有机物。

2. 生物处理:将经过前处理的污水引入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菌群降解有机物和营养物。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膜法等。

根据校园污水特点,选择适合的生物处理工艺。

3. 深度处理:对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营养物和微生物。

常用的深度处理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紫外线消毒等。

4. 污泥处理:对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包括浓缩、脱水和消化等。

污泥处理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同时还可以回收部份有机物和能源。

四、设计参数1. 污水处理量: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天的污水处理量,以保证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污水水质:根据校园污水的水质分析结果,确定设计参数,包括有机物浓度、悬浮物浓度、氮磷含量等。

3. 处理效果: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确定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要求,包括COD、BOD、氨氮、总磷等指标。

五、设备选型1. 前处理设备:根据校园污水的水质特点,选用适当的筛网、沉淀池、调节设备等。

2. 生物处理设备:根据处理量和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如活性污泥法反应器、MBR反应器等。

3. 深度处理设备:根据处理效果要求,选用适当的活性炭吸附装置、紫外线消毒设备等。

4. 污泥处理设备:根据污泥处理量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浓缩、脱水和消化设备。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校园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校园污水的处理不仅关系到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也关系到周边环境的保护。

因此,为了有效处理校园污水,保障校园环境的卫生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校园污水处理的设计进行详细描述。

二、设计目标1. 提高校园污水处理的效率,确保出水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2. 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处理设施的可持续性。

3. 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设计方案1. 污水收集系统校园污水收集系统应包括合理布局的下水道网络和收集井。

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下水道的坡度和管道的直径,以确保污水能够顺利流入收集井。

同时,收集井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止污水外溢和臭气扩散。

2.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包括格栅除渣和沉砂池。

格栅除渣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如纸屑、树叶等。

沉砂池则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沉积物,如沙子、泥土等。

这些处理措施可以减少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提高处理效率。

3.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通过生物菌群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为了提高处理效果,可以采用曝气池和二沉池的组合工艺。

曝气池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促进菌群的生长和代谢,而二沉池则用于沉淀污泥和分离净水。

4. 消毒处理消毒处理是为了杀灭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出水的卫生安全。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和氯消毒。

紫外线消毒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对水质无二次污染,但需要保证紫外线灯管的正常运行。

氯消毒则需要添加适量的氯化物,但可能会产生臭气和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四、设计参数1. 设计水量:根据校园的日均人口和用水量,确定设计水量。

2. 设计水质: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确定设计水质要求。

3. 设计效率:初级处理去除率不低于80%,生化处理去除率不低于90%。

4. 设计周期: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确定处理设施的设计周期,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校园污水处理是指对校园内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水资源。

校园污水的主要来源包括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室和食堂等。

针对校园污水处理,本文将提出一种标准化的设计方案,以确保校园内的废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和管理。

二、设计目标1. 实现校园污水的高效处理,确保出水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2.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保护周边水资源;3. 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4. 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校园规模的变化。

三、设计方案1. 污水收集系统设计一个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包括污水管网、检查井和沉淀池等。

根据校园内不同区域的污水产生量和水质特点,合理布置管网和井口位置,确保污水能够顺利流入处理设施。

2. 初级处理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污水进行初级处理,主要包括格栅除污、沉砂池和调节池等。

格栅除污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沉砂池用于沉淀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调节池则用于平衡污水的流量和水质。

3. 生物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二级处理,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通过投加活性污泥来降解有机物,生物膜法则利用生物膜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根据校园污水的水质特点和处理需求,选择适合的生物处理工艺。

4. 深度处理对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

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和紫外光处理等技术,确保出水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5. 污泥处理对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

可以采用污泥浓缩、脱水和干化等工艺,将污泥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能源。

四、设计参数和数据1. 校园规模:占地面积100亩,学生人数5000人;2. 污水产生量:平均日污水产生量为500m³;3. 水质要求:出水COD浓度小于50mg/L,出水氨氮浓度小于10mg/L;4. 设备容量:根据校园规模和污水产生量,设计处理设备的容量。

五、运营与维护1. 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包括设备运行监测、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等;2. 培训专业人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3. 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4. 根据校园规模的变化,及时调整处理设备的容量和布局。

学校污水处理方案设计

学校污水处理方案设计

学校污水处理方案设计学校污水处理方案设计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发展,校园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要求对校园污水进行处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强,寻求高效、经济、稳定的污水处理设施已经成为目前紧迫的任务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污水处理方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1、污水水量、水质(1)污水水量根据提供的资料,确定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处理量为:2000 m3/d。

(2)污水水质污水水质指标暂参照城市污水水质确定,列表如下:注:pH值无单位2、排放要求污水处理站处理出水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特点1)校区内生活污水与一般城市生活污水性质类似,主要来源于学生和教职工日常生活中卫生间冲洗、厨房和衣物洗涤等过程排放的污水,含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悬浮颗粒污染物。

污水的可生化性强,易于好氧生化处理。

根据污水进水水质和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要求,校园污水处理方法要求能除碳、脱氮、除磷和去除污水中悬浮污染物。

2)校园污水处理方法:污水处理站规模2000m3/d,为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

选择的`污水处理工艺应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省,操作控制和维护管理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宜于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有氧化沟系列和SBR系列,如CASS工艺等。

这三个系列污水处理工艺均具有去除水中BOD5、脱氮、除磷功能。

经技术经济比较,本方案推荐选用目前应用广泛,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的CASS污水处理工艺,氧化沟工艺因占地面积较大,不适于该校区选用。

CASS污水处理单元属SBR污水处理工艺系列,是在SBR间歇式好氧曝气生化处理池前设置厌氧生物选择区。

进流污水首先进入生物选择区与曝气区回流污泥混合,混合后的污水进入曝气区,在有氧条件下,好氧活性污泥和硝化菌氧化分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达到除碳、脱氮、除磷的目的。

CASS工艺特点如下:①进流污水首先在反应器前端的生物选择器中与从曝气池回流的活性污泥混合,促进絮凝性细菌的生长,提高污泥活性,并抑制导致污泥膨胀的丝状菌繁殖,同时释放回流污泥中的聚磷和完成脱氮反硝化过程,混合液污水进入曝气池中进行BOD5好氧氧化分解,反硝化和适量吸磷。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人口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污水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校园卫生,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质量,需要对校园污水进行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校园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二、污水处理设计方案1. 设计目标本次校园污水处理设计的目标是将校园内产生的污水进行有效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确保处理后的污水符合环保要求,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 设计原理本设计方案采用生物处理法进行校园污水处理。

主要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阶段。

2.1 预处理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格栅除污和沉砂池处理。

格栅除污通过设置格栅设备,将污水中的大颗粒杂物去除,以防止对后续处理设备的堵塞。

沉砂池处理通过设置沉砂池,使污水中的沉积物沉淀到池底,减少悬浮物质的含量。

2.2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阶段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

将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活性污泥池,通过搅拌和通气等方式,使有机物质在生物菌群的作用下进行降解和分解,达到去除有机物质的效果。

2.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阶段主要采用沉淀池和消毒设备进行处理。

将生化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静置使悬浮物质沉淀到池底,进一步净化水质。

最后,通过消毒设备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3. 设计参数为了确保污水处理效果,需要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关参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设计参数:- 日处理量:根据校园人口和日平均用水量确定。

- 污水进水水质:包括COD、BOD、SS、NH3-N等指标。

- 排放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确定。

- 设备选型:根据处理量和水质要求确定适合的设备型号。

4. 设计方案优化为了提高校园污水处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可以考虑以下优化方案:- 采用生物滤池替代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减少设备占地面积。

- 引入新型材料,如生物陶瓷填料,提高生化处理效果。

- 优化处理工艺,如采用反硝化除磷工艺,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校园污水处理是指对学校内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确保排放的水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校园污水处理系统,以满足校园污水处理的需求。

二、设计目标1. 实现校园污水的有效处理,确保排放的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 提高校园环境水质,保护周边水资源;3. 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处理效率;4. 适应校园规模扩大的未来发展需求。

三、设计方案1. 污水采集系统校园内的污水将通过管道系统采集到集中处理区域。

采集系统应包括合理布置的污水采集管道网络、检查井和泵站等设施。

2.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包括格栅除污和沉砂池。

格栅除污可去除大颗粒杂物,防止对后续处理设备造成阻塞。

沉砂池通过重力沉降原理去除悬浮颗粒物。

3.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

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引入生化池,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生化池应具备良好的通气、搅拌和沉淀功能。

4. 二次沉淀生化池出水经过二次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浊度。

5. 消毒处理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消毒技术。

将二次沉淀池出水通过紫外线照射,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出水达到卫生标准。

6. 排放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后,可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或者进行灌溉利用。

四、设计参数1. 处理规模:根据校园人数和日均用水量确定处理规模;2. 污水水质:根据校园污水的特点确定处理工艺和设备选择;3. 设备选型:根据处理规模、处理效果和经济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4. 运行成本:包括设备维护费用、能耗费用等;5. 设备寿命:设备的寿命应满足校园未来发展的需求;6. 环境影响评估:对设计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设计方案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五、设计实施流程1. 调研与方案设计:对校园污水的特点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初步设计方案;2. 设计方案评审: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确定最终设计方案;3. 设备采购与施工: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设备采购,并组织施工队伍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4. 运行与监测: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运行和监测,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设计要求;5. 运维与维护: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运维,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引言校园污水处理是指对学校内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以确保排放的污水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对校园污水处理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污水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校园内产生的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学校设施的污水,如厕所、实验室等。

如果这些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周围的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三、设计目标1. 确保校园污水处理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2. 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保护水源和土壤;3. 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处理效率;4. 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要求。

四、设计方案1. 污水收集系统设计污水收集系统,包括收集管道和沉淀池。

收集管道应覆盖整个校园,确保污水能够有效收集。

沉淀池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减少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

2. 初级处理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初级处理,包括格栅、沉砂池和调节池。

格栅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沉砂池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沙子和砂石,调节池用于平衡进入生化处理系统的水质和流量。

3. 生化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和人工湿地。

活性污泥法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降低有机物浓度。

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4. 深度处理对经过初级处理和生化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包括过滤和消毒。

过滤通过过滤介质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消毒则利用紫外线或氯等方法杀灭残留的病原体和细菌,确保排放的污水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五、运行与维护1.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3. 培训专业人员,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意识,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

六、经济与环境效益1. 减少污水对水源和土壤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校园环境质量。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校园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问题。

校园作为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地区,其污水处理工作对于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某校园的污水处理设计进行详细介绍,以确保该校园的污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二、校园污水处理设计方案1.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根据校园污水的特点,本方案将采用生物处理工艺进行污水处理。

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的特点,在校园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污水处理设备(1)格栅除污机: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如纸张、塑料袋等。

保护后续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2)沉砂池: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沙子、泥浆等颗粒物质,以减少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冲击。

(3)生物反应器: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达到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4)沉淀池:用于沉淀处理后的污泥,以便将清水排放到环境中。

3. 污水处理过程(1)预处理:将进入处理系统的污水经过格栅除污机除去大颗粒杂质,然后进入沉砂池去除沙子、泥浆等颗粒物质。

(2)生物处理:经过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3)沉淀处理: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沉淀将处理后的污泥分离出来,然后将清水排放到环境中。

4. 污泥处理污泥处理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方案将采用污泥浓缩、脱水、干化等工艺将污泥处理成固体物,以便于后续处理和处置。

5. 运行与维护为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运行与维护工作。

包括对设备进行巡检、清洁、维修等,以及对处理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三、污水处理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污水处理系统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1. 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该指标反映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普通要求达到80%以上。

2. BOD(生化需氧量)去除率:该指标反映有机物的生化降解效果,普通要求达到90%以上。

校园污水处理方案

校园污水处理方案

校园污水处理方案校园污水处理方案(精选14篇)校园污水处理方案(精选14篇)1一、含油废水的定义含油废水是指:含有脂(脂肪酸、皂类、脂肪、蜡等)及各种油类(矿物油、动植物油)的废水。

含油废水的特点是C0D、B0D高,有一定的气味和色度、易燃、易氧化分解,一般比水轻、难溶于水,含油废水是一种量大面广且危害严重的工业废水,其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恶化水质、危害水产资源;2、危害人体健康;3、污染大气;4、影响农作物生产;5、影响自然景观;6、影响洁净的自然水源。

鉴于含油废水的污染性,我国规定含油废水最高允许排放1衣度为mg/L。

二、油在水中的存在形式1、悬浮油:粒度≥100m,静置后能较快上浮,以连续相的油膜漂浮在水面上。

2、分散油:粒度为10100um,悬浮、弥散在水相中,在足够时间静置或外力的作用,可凝聚成教大的油滴上浮到水面,也可能进一步变小,转化成乳化油。

3、乳化油:粒度为0.110um(极微细的油滴),由于油——水界面有表面活性剂的影响,以水包油的形式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单纯用静置的方法很难实现油水分离。

上述3种油在电镀废水中都存在,油脂浓度一般在300—500mg/L,其中乳化油所占比例最大。

三、处理方法1、沉降分离法沉降分离法是利用油水两相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容性进行分离的,属一级处理。

沉降分离在隔油池中进行,常见的有平流式(APZ)、平行板式(P1PI)、波纹板式(CPI)等型式。

平流式隔油池的设计主要基于斯托克斯公式,由公式可求得一定表面积的隔油池所能除去的最小油滴直径。

隔油池水流状态对除油能力和效果也有很大影响,最好的水流状态是层流状态,它有利于油滴的上升和固相的沉降。

2、粗粒化法利用油水两相对聚结材料亲和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

含油废水通过粗粒化材料时,其中细小的油滴聚结成较大的油粒,从而加大上浮速度,属二级处理。

粗粒化式是将材料填充于粗粒化装置中,当废水通过时可以去除其中的分散油,该技术关键是粗粒化材料,材料的形状主要有纤维状和颗粒。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引言概述:校园污水处理是保障学生健康环境的重要环节。

一个有效的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将校园内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校园污水处理的设计。

一、污水处理系统的选址与规划1.1 确定合适的地理位置:校园污水处理系统应尽可能远离学生活动区,以免产生异味和噪音对学生的影响。

1.2 考虑周边环境:选址时需考虑地下水位、土壤渗透性等因素,以确保处理系统对周边环境没有不良影响。

1.3 规划系统容量:根据学生人数和日均用水量,合理规划处理系统的容量,确保能够满足校园的需求。

二、污水采集与输送系统设计2.1 采集系统设计:校园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下水道,将各个区域的污水采集到主管道中,确保污水能够顺利流入处理系统。

2.2 输送系统设计:根据校园的地形和布局,设计合理的污水输送系统,包括管道的直径、坡度等参数的确定,以确保污水能够顺利输送到处理设施。

2.3 污水泵站设计:对于需要抬升的污水,需要设计合适的污水泵站,确保污水能够顺利抬升到处理设施。

三、污水处理工艺选择3.1 传统工艺: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等,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工艺组合。

3.2 新型工艺: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膜分离、生物膜反应器等,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的稳定性,适合于一些特殊情况。

3.3 工艺组合: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多种工艺的组合,以提高处理效果和节约能源。

四、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4.1 设施建设:根据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建设相应的处理设施,包括沉淀池、生物反应器、过滤器等,确保设施的质量和稳定性。

4.2 设施管理:建立完善的设施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维护、定期检修等,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4.3 废水排放:对于处理后的废水,需要进行合规排放,确保排放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五、监测与改进5.1 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废水监测系统,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污水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

设计一个合理高效的校园污水处理系统,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为师生提供一个更加优美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本文将从设计校园污水处理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处理校园污水。

一、校园污水收集系统设计1.1 设计合理的污水管网布局,确保污水能够顺利流入处理设备。

1.2 设置检测装置,实时监测校园各个区域的污水排放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1.3 考虑校园地形特点,合理设置污水收集井和泵站,确保污水能够有效收集并输送至处理设备。

二、校园污水处理设备选型2.1 选择适合校园规模的污水处理设备,确保处理效率和效果。

2.2 考虑设备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

2.3 考虑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频繁故障对校园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三、校园污水处理工艺设计3.1 采用生物处理工艺,结合校园污水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3.2 设置适当的曝气系统,提高处理效率,保证处理水质符合排放标准。

3.3 考虑污水处理后的二次利用,设计合理的再生水利用系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校园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设计4.1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确定校园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标准。

4.2 设置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处理水质,确保排放水质符合标准。

4.3 定期对排放水质进行抽样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五、校园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设计5.1 制定校园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规范,明确责任人和操作流程。

5.2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3 做好污水处理系统的日常监管工作,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设计一个高效合理的校园污水处理系统,需要考虑污水收集、处理设备选型、处理工艺、排放标准和运行管理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环节,才能确保校园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为校园环境保护和师生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案一、进水水质设计根据学校的化验报告统计显示和城市污水平均水质确定污水进口处浓度如下:二、出水要求三、主要污染物去除率根据上述污水水质,采用导流曝气生物滤池(CCB)处理污水,其去除率如下:四、主要污染物处理量五、污水处理系统设计1、工艺流程图2、系统设计(1)、格栅池①、主要功能: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状态的污物。

在污水处理流程中,格栅是一种对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水泵机组具有保护作用的处理设备。

②、设计数据A、设计流量:Q max=1200m3/d=50m3/h=0.014m3/s,变化系数K=1.8—2.2,取2.2,Q max为0.03m3/s。

B、栅前进水管道:栅前水深(h)、进水渠宽(B1)与渠流速(v1)之间的关系为v1 = Q max / B1h ,则栅前水深h = 0.50 m,进水渠宽B1 =0.5m,渠流速v1 = 0.04 m/s,设栅前管道超高h2 = 0.30 m。

C、格栅:一般污水栅条的间距采用10~50 mm。

对于生活污水,规模较小的选取栅条间隙b = 20mm。

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

人工清理格栅,一般与水平面成45°~60°倾角安放,倾角小时,清理时较省力,但占地则较大。

机械清渣的格栅,倾角一般为60°~70°,有时为90°。

生活污水处理中,当原水悬浮物含量低、处理水量小(每日截留污物量小于0.2m3的格栅)、清除污物数量小时,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一般应考虑采用人工固定格栅。

本设计中,拟采用人工固定格栅,格栅倾角为α= 60°。

为了防止栅条间隙堵塞,污水通过栅条间隙的流速一般采用0.6 ~1.0 m/s,最大流量时可高于1.2 ~1.4 m/s。

但如用平均流量时速度为0.3 m/s,另外校核最大流量时的流速。

栅条断面形状、尺寸及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取用)锐形矩形ζ=βsb4/3β= 2.42图2-1 格栅断面形状示意图(4) 进水管道渐宽部分展开角度α1= 20°。

(5) 当格栅间距为16 ~ 25 mm 时,栅渣截留量为0.10 ~ 0.05 m 3/103 m 3污水,当格栅间距为30 ~50 mm 时,栅渣截留量为0.03 ~0.01m 3/103 m 3污水。

本设计中,格栅间距为20mm,所以设栅渣量为每1200 m 3污水产0.08m 3。

③ 设计计算A 、 栅条的间隙数n式中:Q 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s ; α —格栅倾角,°; b —格栅间隙,m ; h —栅前水深,m ; v —过栅流速,m/s 。

格栅的设计流量按总流量的80%计,栅前水深h = 0. 5 m ,过栅流速v = 0.6 m/s ,栅条间隙宽度b = 0.02 m ,格栅倾角α=60°。

120.0380%40.020.60.5(sin60)n ⨯⨯==⨯⨯︒个B 、 栅槽宽度B(1)B s n bn =-+式中:s —栅条宽度,m ; b —栅条间隙,m ; n —栅条间隙数,个。

n =Q max(sin α)1/2bhv()个则设栅条宽度s = 0.02 m ,栅条间隙宽度b = 0.02 m ,栅条间隙数n 由上式算出为4个。

(1)0.02(41)0.020.14B s n bn m =-+=⨯-+⨯4=由于计算出栅槽宽度偏小, 实际栅槽宽度B 取1.0m图:格栅水力计算示意图C 、 进水管道渐宽部分的长度L11112tan B B l -=α式中:B —栅槽宽度,m ; B 1 —进水渠宽,m ;α1—进水管道渐宽部分展开角度。

则设进水渠宽B 1 = 0.5 m ,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α1 = 20°,栅槽宽度B=1.0m ,11 1.00.50.682tan 2tan 20B B l m °1--==≈αD 、 栅槽与出水管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 2122l l =则20.680.342l m == E 、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1211sin ()2v h k m gξ=α⨯式中:ξ—阻力系数,其值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4/3s b ξβ⎛⎫= ⎪⎝⎭ ;v —过栅流速(m/s );g —重力加速度(m/s 2); α—格栅倾角(°);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采用k=3。

则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 2.42s 0.02m b 0.02m ,,β===;过栅流速v = 0.6m/s ;格栅倾角60α=o42310.020.62.42()sin 6030.120.0229.8h m =⨯⨯⨯⨯=⨯°F 、 栅后槽总高度H12H = h + h + h式中:h —栅前水深(m ); 1h —设计水头损失(m );2h —栅前管道超高,一般采用2h = 0.3 m 。

则设栅前水深h = 0.5 m ,栅前管道超高2h = 0.3 m ,设计水头损失由上述算得1h = 0.12m 。

5.0=H +0.12+0.3=0.92mG 、 栅槽总长度L()112H L l l 1.00.5m tan α=++++式中:1l —进水管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 );2l —栅槽与出水管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m );1H —栅前管道深(m )。

则1l 与2l 由前知得1l = 0.68 m ,2l =0.34 m ,栅前管道深1H 为栅前水深和超高的和,H 1=0.5+0.3=0.8m ,0.8L 0.680.341.00.53tan60m =++++≈°H 、校核 校核过栅流速:3max 0.03/,0.5,4Q m s h m n ===个max 0.7/Q v m s bhn ==≈污水通过栅条间距的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但是由于污水量小,当采用平均流量时其值可取0.1~0.3m/s.,所以满足要求。

I 、格栅尺寸:L ×B ×H =3.0×1.0×0.92m 有效容积:2.8 m 3结构式:地上式或半地下式砖混结构。

(2)、调节池由于生活污水排放具有非连续性,污水浓度和产生量波动较大,这些特点给污水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必须设一调节池给予均合调节污水水质水量,才不致后续处理受到较大的负荷冲击。

为了保证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污水进入处理设备之前,必须预先进行调节。

将不同时间排出的污水,贮存在同一水池,并通过机械或空气的搅拌达到出水均匀的目的,此种水池称为调节池。

调节池根据来水的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情况,不仅具有调节水质的功能,还有调节水量的作用,另外调节池还具有预沉淀、预曝气、降温和贮存临时事故排水的功能。

本设计中,拟选用矩形水质调节池。

污水从栅后渠道自流入调节池的配水槽,污水分为两路,进入左右两侧配水槽中,经配水流入调节池中。

同时,考虑到避免调节池中发生沉淀,拟采用空气搅拌式。

(1)、设计数据A 、设计流量3331200//0.014/Q m d m h m s ==50≈B 、设计停留时间由于污水排放的不规律性,所以水量在时间面变化较大,而水质也时常有一定的变化。

所以需要一定的停留时间,本设计中拟采用水力停留时间为T = 4.0 h 。

(2)、设计计算A 、调节池的有效容积V式中:Q —平均进水流量(m 3/h ); T —停留时间(h )。

则调节池的有效容积V=Q T⨯3504200V m =⨯=B 、调节池的尺寸调节池平面形状为矩形。

由于调节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为3.0~ 5.0 m ,故其有效水深h 2采用4 m 。

那么,调节池的面积F222004V F m h ==≈50 池宽B 取4m ,则池长L/50/4L F B m ===12.5保护高h 1 = 0.5 m ,则池总高H120.54 4.5H h h m =+=+=C 、进水设计 a 、进水部分污水从格栅池管道流入调节池的配水槽,然后前端配水槽进入调节池,污水经配水流入。

取配水流速0.15/v m s =(流速不能太小,以免配水不均匀)。

配水总面积212000.092436000.15Q A m v ===⨯⨯ 池宽5m ,取n=25(间距20cm ),道配水槽,则单直径为0.076d m ==≈b 、出水部分调节池的末端设置两台提升泵(潜水泵),一用一备,即相当于集水井建于调节池中。

污水经提升泵直接打入水解酸化池的配水渠中,进入处理设备中。

D、调节池技术参数组合尺寸:L×B×H=12.0×4.0×4.5m容积:216m3结构式:地上式或半地下式砖混结构主要设备及控制式:提升泵2台,一用一备,型号:65WQ50-10-4,Q=50m3/h,H=10m,N=4kw。

3、初沉池采用导流沉淀快速分离工艺,污水以下向流的式,均匀的进入中间沉降区,并借助于流体下行的重力作用,使污泥以4倍于平流沉淀池的沉速,将污泥快速沉降到导流沉淀快速分离系统底部,在上部水的压力下,通过无泵污泥外排系统,将污泥排至污泥干化池进行处理。

污水在导流板的作用下,以上向流的式,经过斜管沉淀区,以8倍于平流沉淀池的沉淀速度,使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同样快速沉降到导流沉淀快速分流系统底部,污泥同样经无泵排泥系统流至污泥干化池进行处理。

污水经导流沉淀快速分离系统处理后,清水流至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系统,进行继续处理。

设计参数:Q=1200m3/86400s=0.014m3/s竖沉区设计参数:设计表面水力负荷:4m3/m2·h;则A1′=50/4=12.5m2;斜沉区设计参数:设计表面水力负荷:8m3/m2·h;则A2′=50/8=6.25m2;A1′+A2′=12.5+6.25=18.75m2;导流沉淀快速分离池表面积:4.5×4.5m设计斜管径100mm,斜管长1m,斜管水平倾角60度,斜管垂直调试0.86m,斜管上部水深0.7m,缓冲层高度1m;池停留时间:t1=2.5m/8m3/m2·h=18min(2.5代表池深1+0.7+0.86)t2=2.5m/4m3/m2·h=37.5min无泵污泥回流区尺寸:L×B=1×1m;泥斗倾角:45度;泥斗高:2.8m;导流沉淀快速分离池总高:0.7+0.86+1+2.8+0.05m=5.86m;停留时间:2.5h;有效尺寸:L×B×H=4.5×4.5×6m;有效容积:121.5m3;结构式: 地上式或半地下式砖混结构。

主要设备:斜管、吸泥管。

4、厌氧池采用升流式厌氧硝化工艺,废水均匀地进入厌氧池的底部,以向上流的运行式通过包含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的污泥床完成水解和酸化厌氧的全过程,在厌氧硝化去除悬浮物的同时,改善和提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