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静物油画发展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静物油画发展述评

摘要:静物油画艺术传入中国,至今不过百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清中叶——20世纪是静物油画的引进阶段。从20世纪初——1949年是静物油画在中国的起步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爱国青年出洋留学,学习西方传统的静物油画技法。从1949年——1978年是静物油画在中国的准备时期,在这一时期留学生回中国传授西方油画技法,为油画在中国的开拓作基础准备。从1978——2005年是中国静物油画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以郭润文、冷军、常青等人为代表,创作了如《沉浮》、《五角星》及一系列优秀作品。

关键词:静物油画;引入;发展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03-01

一、引进(清中叶——20世纪)

油画的东来,最早作为宣传天主教的传教工具由欧州传教士带入中国,据记载在中国福建省莆田县内发现的木板油画《木美人》(现藏于广东新生会县博物馆),所绘汉装西洋美女,约作于十五世纪中叶,可见油画技法于西方完善不久,已随传教士出现于中国境内。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能够发现的在中国出现的最早的油画。

油画静物《游鱼》是我们现今看到保存较好的作品,作者意大利人郎世宁,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到中国,随即入宫,在中国

从事绘画达50多年。作品画在加厚高丽纸上,图中所绘两条游鱼,造型准确,结构严紧,色彩层次变化细腻,显现了画家较为深厚的素描功底。这幅静物作品保留了欧洲古典油画造型的基本特点,同时也揉合糅和了中国画清晰、传神等特色而创造出一种新风格。

二、起步(20世纪初—1949年)

19世纪末,光绪帝接受了康有为等人的建议而兴起的那场维新变法运动,废科举,建学堂。在一些官办的新式学堂中,如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北洋师范学堂都开办了图画手工科。在此时更多的青年学子怀着振兴中华民族的理想,远渡重洋,最早的是1887年李铁夫留学英、美,此后较早的有1905年李叔同、曾孝谷留学日本,1907年李毅士留英,1915年之际台湾美术家黄土水、刘锦堂(王悦之)留日等。

20世纪初期的“美术革命”思潮,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思潮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重要内容。它综合晚清以来追求变革的新派文人共有主张,把中国画的变革推向新的层次,对其后的中国画以及中国美术的创作,以西方美术为参照,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过渡。

三、准备(1949—1979)

50年代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与新中国油画事业和美术教育逐步进入正轨息息相关。国家对油画艺术的扶植和指导,使油画人才的大规模成长,油画创作的数量和技术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严谨的

写实基本训练,培养出大批擅长描绘现实物象的画家。但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油画发展的曲折时期,静物画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为画家的研究作品,没有太多的考虑到观画者的因素社会上的其它因素,充份的体现作者的个人审美和研究方向,带有明显的中国画味,如许幸之的《桃柿》,用色简练,近乎于中国画中的墨色,具体静物只有简单的明暗变化,用笔也近乎于中国画简练,肯定的用笔,作品更多的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太多的对桃柿型体色彩的刻画。

四、发展(1979年至今)

1979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艺术家在反思历史和反思艺术的基础上投身思想解放大潮,求新求变成为社会风尚。静物油画艺术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由于对外交流的增多,大批油画家已把目光伸到了欧洲、美洲,随着大批油画家走出去,许多优秀油画展览走进中国,中国油画家在技巧、制作、风格上达到了相当的水准。形成了静物油画的所有流派,比如以冷军,石冲为代表的写实的湖北画派,以郭润文为代表的写实画派,以赵大钧为代表的抽象静物画派等诸多学派,将中国静物油画在技巧、制作、风格各方面的发展带入了世界绘画的浪潮中。

广东艺术家郭润文以《永远的记忆》横空出世,其作品在“身体”语言的探索方面,更为偏重于表达身体的神秘意味,透露出怀

旧气息中抽象而又具体的深深怀念。郭润文的作品打破过去、现在、未来的界限,展示诗意般的世界,使过去和未来作为回忆或预感进入当下生存之中,以至与世间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不乏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其代表作品有:《沉浮》、《永远的记忆》《封存的记忆》《对白》等。

纵观30年以来,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伴随着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中国静物油画艺术的发展也获得前所未有的良机。静物油画的风格样式几乎涵盖了西方数百年来的全部风格,静物画的理念更是超过了静物画所能承受的容量。今天中国油画的成就已经得到文化界高度肯定,亦令国际艺术家同行刮目相看。

参考文献:

[1]《木美人》,2003年06月01日,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