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PPV(完整版)

合集下载

《猪细小病毒感染》课件

《猪细小病毒感染》课件
通过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等,维持猪只正常的生理功能 。
调节酸碱平衡
根据猪只酸碱平衡状况,适当使用酸碱调节剂进行治疗。康复猪的管理 Nhomakorabea01
02
03
隔离饲养
将康复猪只隔离饲养,避 免与易感猪接触,防止病 毒再次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 持猪舍清洁卫生,提高猪 只的抵抗力。
定期检测
对康复猪进行定期检测, 确保病毒不再存在。
繁殖障碍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如发情期延长、配种率降低等。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出现死胎、畸形胎等问题,影响繁殖效率。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影响母猪的卵巢和子宫健康,导致母猪提前淘汰或生产能力下降 。
死亡率高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导致母猪和 仔猪的死亡率上升,给养殖业 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疗并发症。
谢谢聆听
《猪细小病毒感染》 PPT课件
目录
• 猪细小病毒感染概述 •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场的影响 •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治疗 •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猪细小病毒感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猪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猪细小病毒 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影响母 猪和仔猪。
特点
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 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可在猪 群中迅速传播。
案例三:某实验室感染情况
01
感染情况概述
某实验室进行猪细小病毒感染实验时,由于实验操作不慎导致感染。
02
临床症状
感染者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肺炎、心脏疾病等
并发症。
03
防控措施
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摘要: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主要特征是导致母猪发生流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及新生仔猪的死亡。

PPV最早是从培养猪瘟的细胞中发现的一种小DNA污染病毒。

随后才陆续发现它为引起胚胎和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呈世界性分布。

本文从pp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诊断;防治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是Mary和Mahnel于1966年进行猪瘟病毒组织培养时发现的,随后被鉴定为DNA型病毒。

Cartwright等(1967)首次证实了它的致病性。

主要表现为母猪流产、不孕、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特征,不表现其他临床症状,其他猪感染后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1]。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相继从欧洲、美洲、亚洲的许多国家分离到病毒或检出抗体,我国已先后在北京、上海、吉林、黑龙江、四川和浙江等地分离到了PPV,该病在世界各地猪场广泛存在[2]。

PPV通过病猪和带毒猪,可水平传染又可垂直传染,消化道、交配和胎盘感染是最常发生的传染途径。

会在短期内感染全群,加之病毒抵抗力强,使本病难以控制和根除[3]。

PPV常呈潜伏状态存在,尤其是低剂量持续感染的现象经常发生,该病毒不仅能够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而且往往与其他病原体协同作用引起多种疾病,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病原学猪细小病毒(PPV)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parvovirus),只有一个血清型,与其他动物的细小病毒的血清学关系尚不十分清楚[4]。

成熟病毒粒子为无囊膜等轴二十面对称体,直径18~20 nm,病毒衣壳由直径2~4 nm的32个壳粒组成,在病毒内未发现脂质、碳水化合物和酶,完全病毒分子质量为5.3×10 u;基因为单链DNA,沉降系数为105 S。

猪细小病毒感染

猪细小病毒感染
免疫接种:常用油乳剂灭活苗,在配种前 两个月左右注射。仔猪的母源抗体可持续 14~24周,HI抗体效价≥1:80可抵抗猪细小 病毒感染。 没有可行的治疗措施,只能预防。


血凝性:病毒能凝集人、猴、豚鼠(常用 于试验)、小鼠和鸡的红细胞。
抵抗力:病毒对热、消毒剂等的耐受性都 很强,对PH值的适应范围也较宽。

病毒形态
PPV 病毒颗粒模拟图
流行病学

易感性:仅猪易感,不论性别、年龄都可感染。 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本病毒的母猪和公猪。
传播途径:妊娠母猪感染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 儿,其它猪群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交配感染。 特点: ①本病多见于初产母猪,在本病发生后,猪场可 能连续几年不断地出现母猪繁殖失败。 ②猪感染病毒1~6天后可产生病毒血症,1~2周后 经粪便排毒;7~9天后可测出血凝抗体,21天抗体 效价达高峰(1:15000),免疫力可持续数年。
临床症状



母猪不同孕期感染,可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胎、 流产等不同表现。 妊娠30天内感染,胚胎死亡、吸收使产仔数减少。 在怀孕30~70天之间感染时,主要产木乃伊胎、死 胎。 怀孕70天以后感染者,常造成流产,产出瘦小弱 胎,这些胎儿常带有抗体和病毒。
流产胎儿见有充血、出血、水肿、体腔积液、畸 形等。
猪细小病毒感染 (PPVI)
1
概况和历史
2
病 原
3
流行病学
4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 断
5
6
7
防 治
概况和历史

本病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其特征为受感 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 形胎、木乃伊胎、流产及延迟分娩,母猪 本身无明显症状。病 原猪细小病 Nhomakorabea(PPV)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PPV)是由猪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繁殖机能障碍性疾病。

该病的特点主要是受感染的母猪,特别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猪及健康仔猪,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的其它症状。

目前本病在世界各地猪群中普遍存在,在大多数养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

我国80年代中后期频繁从国外引种,使该病在我国迅速传播。

目前已在我国各地猪群广泛分布存在,特别是集约化猪场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据抗体检测统计:猪场阳性率为100%,种猪群阳性率为27.7%~82.2%,严重危害养猪生产发展。

由于许多规模化猪场有本病的存在,应该重视猪细小病毒病的防制。

1 病原本病的病原体为细小病毒科的猪细小病毒,该病毒的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为20面体对称,无囊膜,直径为18~24纳米,基因为单股DNA。

病毒具有血凝特性,能凝集豚鼠、恒河猴、小白鼠、猫、鸡和人O型血的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红细胞的血凝性最好;在培养细胞的细胞核中可产生核内包涵体。

据报道,PPV毒株有强弱之分,强毒株(例如NADL-8毒株)感染母猪后可导致病毒血症,并通过胎盘垂直感染,引起胎儿死亡;弱毒株(例如NADL-2毒株)感染怀孕母猪后不能经胎盘感染胎儿,而被用作弱毒疫苗株。

本病毒对热、酸、碱及消毒药的抵抗力均较强,对外界抵抗力极强,在56℃恒温48h,病毒的传染性和凝集红细胞能力均无明显的改变。

70℃经2h处理后仍不失感染力,在80℃经5min加热才可使病毒失去血凝活性和感染性。

在空圈内可持续存在20周。

本病毒能凝集豚鼠、大鼠、小鼠、鸡、鹅、猫、猴和人O型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的红细胞最好。

0.5%漂白粉、2%氢氧化钠5min可杀死病毒。

2 流行病学该病最早于1967年在英国报道,目前呈世界流行,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猪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均可感染。

据报道,在一些家禽和试验动物(例如牛、绵羊、猫、豚鼠、小白鼠和大白鼠等)血清中也存在有本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来自病猪场的鼠类,其抗体的阳性率也比阴性猪场的鼠类为高。

猪场内猪细小病毒感染症状及防治技术

猪场内猪细小病毒感染症状及防治技术

猪场内猪细小病毒感染症状及防治技术以下文章给菜农介绍,猪场内猪青蛙细小病毒感染症状及防治技术。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症状仔猪通常无症状。

偶尔可见弱仔。

死产仔猪增加,木乃伊仔猪增加。

母猪窝产仔数减少,妊娠35天内胚胎吸收。

大小不等的木乃伊胎(30~160mm)。

死产仔猪增加。

死胎与分娩过程延长有关,这种延长车胎是因为有木乃伊胎造成的。

PPV感染通常不会造成死产。

产低肥胖仔猪的数量可能会增加,但仔猪死亡率通常发生率不会回落。

急性发病阶段一般会持续8周,此后4~6周当中逐渐减轻,然后还有4~6周的时间演化成内会显露出来木乃伊胎。

在先前未接触过的易感母猪群当中,该病毒需4个月才能叮咬所有母猪。

只有未接触过病原的母猪首次感染时才会表现散发的临床疾病。

通常除外青年母猪。

繁殖母猪一般不会表现症状。

野猪细小病毒感染的免疫经PPV感染后母猪会获得很高的巴氏抗体水平,并且会维持很长时间延迟。

的抗体水平并不意味着猪群正在或已经发病,也不意味着更好的免疫保护。

比如,1:20的滴度与1:80,000的滴度所提供的免疫保护是一样的。

据猪e网网友了解到某一时间对所有母猪进行血清学检查,仅能得出猪只母猪当中曾经感染过病原的比例,并反映出整体的免疫水平或易感程度。

猪只接触PPV之后,免疫力会仍然维持一生。

细小病毒感染的关键要点:该病毒在各类猪群中分布广泛,但在小规模猪群当中可能会逐渐消失(<100头基础母猪)。

绝大部分在大多数猪群中为地方性感染(持续存在)。

猪感染后会终生具有免疫力。

如果不进行免疫接种,该病每隔3~4年就会导致繁殖方面的问题。

易感母猪感染细小病毒而后会导致胚胎吸收和木乃伊胎。

所以,主要症状包括窝产仔数下降、大小不一的木乃伊胎、假怀孕和不孕。

PPV一般而言不会引起流产。

母源免疫可维持7个月,但很少维持到青年母猪阶段(这关系到免疫接种效果)。

到达配种日龄的青年母猪当中50%血清抗体会表现为阴性。

猪细小病原体的致病原因小群中该病原可能会逐渐消失(根除),当母猪群免疫力消失之后消逝就会对该病原易感。

猪的疾病 猪细小病毒病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 猪细小病毒病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细小病毒病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PPV)是导致易感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及屡配不孕等,而其他年龄的猪感染后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诊症状。

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在大多数感染猪场呈地方性流行,猪群感染后很难净化,从而造成了持续的经济损失,现已是我国较常见的猪病之一。

二、病原: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是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的自主型细小病毒,血清型单一,很少发生变异,目前所有分离株的血凝活性、抗原性、理化特性及复制装配特性等均十分相似或完全相同,而且猪细小病毒与同型的其他自主型细小病毒在结构与功能方面也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成熟的猪细小病毒完整病毒粒子外观呈六角形或圆形,具有典型的二十面立体对称结构,无囊膜,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直径约为25~28nm。

本病毒对外界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对热具有强大抵抗力,56℃ 30min不影响其感染性和血凝活性,70℃ 2h仍不使其丧失感染性和血凝活性,但是80℃ 5min 可使其丧失感染性和血凝活性;对脂溶剂(如乙醚、氯仿等)有抵抗力;对酸、甲醛蒸汽和紫外线均有一定抵抗力;但是在0.5%漂白粉或氢氧化钠溶液中5min 即可被杀死。

该病毒具有良好的血凝活性,能够凝集人的O型、豚鼠、大鼠、鸡、猫、猴的红细胞,但是不能凝集牛、绵羊、仓鼠、猪的红细胞,其中以凝集豚鼠红细胞为最好,在凝集鸡红细胞时存在个体差异。

本病毒一般只能在来源于猪的生长分裂旺盛的细胞(如原代猪肾、猪睾丸细胞和传代细胞PK-15,IBRS-2等)上增殖,其体外复制是杀细胞性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隆起、变圆、核固缩和溶解,最后许多细胞碎片黏附在一起使受感染的细胞单层外形不整,呈“破布条状”。

猪细小病毒(PPV)说明书定性

猪细小病毒(PPV)说明书定性

猪细小病毒(PPV)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猪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猪细小病毒(PPV)水平。

实验原理:本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或血浆中猪细小病毒(PPV)。

用纯化的猪细小病毒(PPV)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可与样品中猪细小病毒(PPV)相结合,经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和其他成分后再与HRP标记的猪细小病毒(PPV)抗体结合,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与CUTOFF值相比较,从而判定标本中猪细小病毒(PPV)的存在与否。

试剂盒组成:试剂盒组成48孔配置96孔配置保存说明书1份1份封板膜2片(48)2片(96)密封袋1个1个酶标包被板1×481×962-8℃保存阴性对照0.5ml×1瓶0.5ml×1瓶2-8℃保存阳性对照0.5ml×1瓶0.5ml×1瓶2-8℃保存酶标试剂3ml×1瓶6ml×1瓶2-8℃保存样品稀释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显色剂A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显色剂B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终止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浓缩洗涤液(20ml×20倍)×1瓶(20ml×30倍)×1瓶2-8℃保存样本处理及要求:1.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猪细小病毒病诊断防治

仔猪细小病毒病诊断防治

2023-11-08CATALOGUE 目录•概述•诊断方法•防治策略•病例处理与报告•展望与建议01概述定义与特点仔猪细小病毒病是由仔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简称PP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该病毒具有泛嗜性,可感染不同年龄段的猪,但主要引起1-3周龄的仔猪发病。

仔猪细小病毒病通常以生殖障碍、呼吸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流行病学仔猪细小病毒病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则通过感染母猪的胎盘和子宫,导致胎儿感染。

水平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猪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等。

病毒对干燥和高温敏感,但在低温下可长期存活。

危害与影响母猪繁殖障碍:感染母猪可导致不孕、流产、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等。

仔猪成活率下降:感染仔猪出现生长受阻、死亡和淘汰率增加。

继发感染:病毒可与其他病原菌或病毒协同作用,加重病情。

免疫抑制:病毒可导致免疫抑制,使猪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仔猪细小病毒病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02诊断方法母猪感染后无症状或仅表现轻微症状,怀孕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木乃伊胎。

新生仔猪感染后表现为呕吐、拉稀、脱水、共济失调、不能站立,有的出现黄疸、震颤、体温稍升高,几天内死亡,死亡率高。

临床症状母猪流产时,流产胎儿和死亡仔猪的肝、脾和淋巴结呈弥漫性出血。

新生仔猪死亡后,脱水、剖检可见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胃内有凝乳块,小肠和大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采取病猪的粪便和血液进行实验室诊断,常用电镜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法和ELISA方法进行检测。

免疫荧光染色法:将病猪粪便或血液制成涂片,用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电镜观察:将病猪粪便或血液制成涂片,用磷钨酸钠负染,在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

ELISA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病猪血清中的抗体,以判断是否感染该病毒。

03防治策略针对仔猪细小病毒病的疫苗包括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猪传染病防治技术-猪细小病毒病

猪传染病防治技术-猪细小病毒病

3
消毒
对猪舍和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消毒,保持卫生。
病死猪的处理和无害化处理
深埋
对病死猪进行深埋处理,避免病毒传播。
无害化处理
采用高温焚烧、化制等无害化处理方法,消灭病毒传染源。
消毒
对病死猪接触过的物品和场所进行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05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 病学和监测
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确定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特征
影响
该病在猪群中传播迅速,可引起大批量感染和死亡,对猪只 的种用价值和肉质也有不良影响。
02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 和检测
临床诊断
母猪繁殖障碍
表现为不孕、流产、死胎、木 乃伊胎等。
新生仔猪感染
表现为弱仔、死胎仔猪,或存活但 有缺陷。
生长育肥猪感染
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如厌食、沉郁 等。
实验室检测
01
02
06
猪细小病毒病的科研 与教育推广
科研进展和成果转化
诊断方法
不断优化和改进诊断方 法,提高准确性,降低 误诊率。
疫苗研发
研究新型疫苗,提高疫 苗的保护效果和免疫持 久性。
药物研发
研究新型抗病毒药物,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 择。
技术培训和教育推广
培训基层兽医
01
加强对基层兽医的培训,提高对猪细小病毒病的认识和防治水

与其他引起呼吸道疾病的鉴别: 如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胸膜
肺炎等。
03
猪细小病毒病的预防 和控制
疫苗接种和免疫程序
疫苗选择
选择质量优良、抗原含量 高的疫苗,根据猪只年龄 、体重和健康状况选择适 当的疫苗剂量。
免疫时间
在母猪产前21-28天进行 免疫接种,确保母猪在产 后形成足够的免疫力,并 将抗体传递给仔猪。

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

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疫苗免疫后 的抗体水平,以判断疫苗 的免疫效果。
PCR检测
通过PCR方法检测疫苗接 种后猪体内病原的数量, 以评估疫苗的防疫效果。
临床效果观察
发病率和死亡率
观察疫苗接种猪群与未接种猪群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评估疫
苗的保护效果。
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比较疫苗接种猪群与未接种猪群的 生长性能,如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等 ,以评估疫苗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接种剂量与接种途径
接种剂量
按照疫苗说明书推荐剂量进行接种,一 般为1-2ml/头份。
VS
接种途径
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可选颈部或后腿肌肉 丰满处。接种前应充分摇匀疫苗,确保接 种剂量准确。
接种后观察与护理
01
观察时间
接种后应持续观察猪群状态,至少观察3-5天,以确保无异常反应发生

02
观察内容
注意观察猪群的精神状态、食欲、呼吸、排泄等方面,如出现异常情况
在疫苗研发过程中,需要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进 行全面评价,确保疫苗对目标动物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同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02
疫苗特点与优势
高效预防猪细小病毒
高抗原含量
疫苗中含有高浓度的猪细小病毒抗原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有效预防猪细小病毒感染。
交叉保护
疫苗对猪细小病毒不同血清型具有一 定的交叉保护效果,降低因病毒变异 导致的免疫失败风险。
应及时处理。
03
护理措施
保持圈舍干燥、通风良好,避免应激因素。对于出现轻微反应的猪只,
可适当增加营养和护理,一般可自行恢复。对于严重反应的猪只,应及

猪细小病毒PPV(完整版)

猪细小病毒PPV(完整版)
坚持经常性消毒用05漂白粉或1烧碱可杀灭病原体减少猪与病毒的接触种群管理加强检疫工作引进种猪要隔离观察并检疫从未发生过猪细小病毒病的猪场和地区应该杜绝引进病猪和带毒猪发病猪场应特别防止小母猪在第1胎受孕时被感染或把其配种期拖延到9月龄此时母源抗体己消失自动免疫力已经产生经免疫后方可正常饲养
猪细小病毒(PPV)
不同阶段的木乃伊和死胎
该病的防控
• 猪细小病毒感染,目前无特效药进行治疗。为避免该病的 发生,只能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消 毒和疫苗免疫。疫苗目前主要分灭活苗和弱毒疫苗。 • 坚持经常性消毒,用0.5%漂白粉或1%烧碱可杀灭病原 体,减少猪与病毒的接触 • 种群管理,加强检疫工作,引进种猪,要隔离观察并检疫, 从未发生过猪细小病毒病的猪场和地区,应该杜绝引进病 猪和带毒猪,发病猪场应特别防止小母猪在第1胎受孕时 被感染,或把其配种期拖延到9月龄,此时母源抗体己消 失,自动免疫力已经产生,经免疫后方可正常饲养。
弱毒疫苗:在细胞培养上经过50多代已驯化成为一种活疫苗。将疫苗 经口服、鼻内接种血清阴性的怀孕小母猪不引起胎儿感染,但子宫内 接种对胎儿有致病性。 灭活疫苗:细胞培养的病毒用β 丙内酯、福尔马林、乙酰乙烯亚胺 (AEI)以及二乙烯亚胺(BEI)灭活,加入佐剂如氢氧化铝胶可制成灭活 疫苗。用β丙内酯灭活病毒,加氢氧化铝佐剂而制成的灭活疫苗可使 猪产生HI抗体,至少持续4个月 。
电子显微镜下的猪细小病毒

2.致病性
• 该病毒最早由Mary和Mahncle于1966年发现,接着 Cartwright等在1967年对猪的不孕、流产、死产等进行 病原学研究时,从病料中分离出了猪细小病毒,从而首次证 明了它的致病作用。 主要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其特征是 出产母猪出现死胎畸形胎现象,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除 此之外还能引起猪渗出性皮炎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 征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概况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概况
c , 目前 发现 的动 物病 毒 中一 类最 小最 简 单的 单链 线 状 DNA m3 是
病 理 变 化
眼 观 病 变 为 母 猪 子 宫 内 膜 有 轻 度 炎 症 , 胎 盘 不完 全 钙 化 , 胎 儿 有 被 溶 解 、吸 收 的 现 象 。感 染胎 儿还 可见 充血 、水 肿 、 出
毒 ,7 9 ~ d可测 出血 凝抑 制 抗 体 ,2 d内抗 体效 价 可达 1: 0 , 1 100 5
且 能 持 续 数 年 。 污 染 的 圈 舍 可 能 是 猪 细 小病 毒 的 主 要 传 染 源 , 另 外 , 公 猪 的 可 能 是 猪 细 小 病 毒 病 的 机 器 传 播 者 。被 感 染 公 猪 的精 细 胞 、精 囊 、 附睾 和 副性 腺 都 可 分 离 出病 毒 , 配 种 时 易
分保 持感 染力 和血 凝活 性 。P V对 酸抵 抗力 强 ,在 p P H3 9的条
胞 浸 润}。感 染 胎儿 死 亡 后可 见 多种 组织 和器 官 有 广泛 的 细胞 坏 4 1 死 、炎 症 和 核 内包 涵 体 。在 大 脑 灰 质 、 白质 和 软 脑 膜 内 有 以 增 生 的 外膜 细 胞 、组 织 细 胞 和 浆 细 胞 形 成 的 血 管 套 为 特 征 的 脑 膜
血 、体 腔 积 液 、干 尸 化 及 坏 死 等病 变 。 组 织学 病 变 为母 猪 的妊 娠 黄 体 萎 缩 , 子 宫 上 皮 组 织 和 固 有 层 有 局 灶性 或 弥 散性 单核 细
病 毒 。该 病 毒具 有 耐 热性 和 耐酶 性 , 5 ℃处 理 4 h 后仍 旧能 部 6 8
产 木 乃 伊 胎 , 而 母 猪 没 有 临 床 症 状 , 可 考 虑 猪 细 小 病毒 感 染 的 可 能 性 。但 要 结 合 其 流 行 特 点 、临 床 症 状 和 病 理 变 化 与 猪 乙 型 脑 炎 、伪 狂 犬病 、猪繁 殖 与呼 吸综 合征 ( 耳病 ) 蓝 、布 氏杆 菌病 、 衣 原体 病 、 钩端 螺 旋 体 病 和 弓形 虫 病 相 鉴 别 。最 后 确 诊 是 否 患 有 此病 , 必 须 依靠 实 验 室 诊 断 l 。

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传染病,是由于感染猪细小病毒而导致,主要特征是导致繁殖障碍。

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繁殖障碍病。

该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并能够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等进行传播。

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夏、春、秋季节都比较容易浮现发病。

我国不同地区的猪群中都广泛存在该病,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病原。

猪细小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病毒粒子外观呈圆形或者六角形,衣壳由 32 个壳粒构成,核心存在单股负链 DNA,大约在整个病毒粒子中占到 26.5%。

该病毒能够在猪细胞中无限繁殖,通常原代猪肾细胞比较常见。

只要细胞发生感染就会浮现病变,如裂变、固缩或者变圆等。

该病毒具有非常强的反抗热及消毒药的能力,如其在56℃温度下经过 30 min 热处理依旧无法对其红细胞的凝结能力以及传染性造成明显影响,在70℃温度下也需要经过 2 h 才干够使其感染力降低,在80℃温度下加热 5 min 才干够使其死亡,且其还具有较轻的反抗氯仿和乙醚等溶剂的能力。

流行特点。

目前,已知猪细小病毒的惟一宿主是猪,且任何阶段的家猪和野猪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初产母猪最容易感染。

普通母猪在交配后容易感染病毒,并对胚胎以及新生仔猪造成较大的伤害。

该病通常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

同时,由于该病毒具有较强反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从而在被污染环境中能够长期存活,因此猪场只要发生该病,就很难彻底清除病原,从而导致多年连续浮现发病。

2、临床症状在临床上,主要是初产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而经产母猪、育肥猪、公猪则不会表现出症状。

患病母猪在精神、食欲等方面表现正常,且能够正常发情,但部份尽管能够浮现发情但较难受孕。

在妊娠中期发生感染,有些病猪会表现出腹围缩小,部份发生彻底流产或者足月后产出体型较小的仔猪;部份在产出活仔的同时还会产出不同数量的木乃伊胎;妊娠后期感染该病,部份病猪会产出畸形胎、死胎,往往导致其发生难产而造成死亡或者被淘汰。

猪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一类小DNA病毒,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不孕、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

该病毒对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并在大多数猪场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地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该病的严重危害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对PPV诊断方法及免疫防制的研究成为了热点之一。

猪细小病毒感染可依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作出初步诊断,一般认为,如果仅妊娠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同时有证据表明是传染性疾病时,则应考虑到PPV感染的可能,但进一步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自1967年,Cartwright等首次报道PPV病以来,有关该病诊断方法的研究报告较多,从最初的病毒分离鉴定,到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方法,直到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PPV病的诊断中。

病毒分离和鉴定用于诊断PPV感染的最大优点是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最后确诊。

用于分离PPV的病料,一般为流产或死产胎儿的脑、肾、肝、肺、睾丸、胎盘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其中以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的分离率最高。

虽然此方法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但是其费时费力,并且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备,另外,其感染力会随着胎儿死亡时间而降低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红细胞凝集试验(HA)操作简便易行,且能进行快速、大量的诊断,但是其灵敏度低、特异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血凝抑制(HI)试验是检测PPV抗体最常用的经典方法,一般采用试管法和微量法。

利用HI试验检测人工感染PPV的猪,发现感染后5d即可检测到相应抗体,12~14d 抗体滴度高达1024~4096,并能持续多年检出抗体。

待检血清进行HI试验时需要首先进行热灭活处理,然后再用红细胞吸附,以除去血清中的非特异性血凝素,进一步用高岭土吸附以除去或减少血清中非特异性抑制因子。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
本病毒一般只能在来源于猪的生长分裂旺盛的细胞(如原代猪肾、猪睾丸细胞和传代细胞PK-15,IBRS-2等) 上增殖,其体外复制是杀细胞性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隆起、变圆、核固缩和溶解,最后许多细胞碎片黏附在 一起使受感染的细胞单层外形不整,呈“破布条状”。另外,不同毒株间存在培养温度依赖性差异,从而可以解 释不同分离株在猪体内的复制能力和毒力差异的现象。
血清学检查: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最为常用)。PPV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
病料采集:取流产胎儿、死产仔猪的肾、睾丸、肺、肝、肠系膜淋巴结或母猪胎盘、阴道分泌物,制成无菌 悬液,备用。
防治
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细小病毒(PP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要使一个无感染的猪场保持下去,必须 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如需要引进种猪,必须从无细小病毒(PPV)感染的猪场引进。当HI 滴度在1:256以下或阴性时,方准许引进。引进后严格隔离2周以上,当再次检测HI阴性时,方可混群饲养。发 病猪场,应特别防止小母猪在第一胎采食时被感染,可把其配种期拖延至9月龄时,此时母源抗体已消失(母源抗 体可持续平均21周),通过人工主动免疫使其产生免疫力后再配种。
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 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胎儿,可见感染胎儿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疫苗预防公认使用疫苗是预防猪细小病毒病、是提高母猪抗病力和繁殖率的有效方法,已有10多个国家研制 出了细小病毒(PPV)疫苗。疫苗包括活疫苗与灭活苗。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高,而且维持时间较长,而灭活 苗的免疫期比较短,一般只有半年。疫苗注射可选在配种前几周进行,以使怀孕母猪于易感期保持坚强的免疫力。 为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可采用两次注射法或通过测定HI滴度以确定免疫时间,抗体滴度大于1:20时,不宜注射, 抗体效价高于1:80时,即可抵抗PPV的感染。在生产上为了给母猪提供坚强的免疫力,最好猪每次配种前都进行 免疫,可以通过用灭活油乳剂苗两次注射,以避开体内已存在的被动免疫力的干扰。将猪在断奶时从污染群移到 没有细小病毒(PPV)污染地方进行隔离饲养,也有助于本病的净化。

(动物传染病学)猪细小病毒病

(动物传染病学)猪细小病毒病

实验室诊断
➢ 病原学诊断:病毒分离培养鉴定、PCR、荧光 抗体染色检查等。
➢ 血 清 学 诊 断 : 血 凝 和 血 凝 抑 制 试 验 、 SN、 ELISA、琼扩、补体结合试验等。
➢ 鉴别诊断:注意与PRV、乙脑、蓝耳病、布病 等鉴别。
猪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疾病 母猪症状 胎儿年龄 胎儿及胎盘病象 诊断
感染途径:除了胎盘感染和交配感染外,还可通 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易感动物: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 别的猪都可感染。
猪细小病毒流行特点
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大多数猪都感 染,其感染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6月龄阳性率8~29%, 11~16月龄阳性率80~100%,猪群感染后很难净化,可连续几 年内持续发病。
隔2~3周。 ➢ 经产猪通常抗体水平高,不必要接种,但在清
主要发生于春、夏或母猪产仔交配后一段时间。
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胚胎和胎猪死亡率可达80~100%。妊 娠期55天前感染可产生免疫耐受,感染胎儿出生后无抗体, 终生带毒排毒。
4.症状与病变
仔猪和母猪自身的急性感染通常都表现为亚临床形 式,母猪不同孕期感染,可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 胎和流产等不同症状。
PRRSV
发热、不吃, 任何年龄,通 皮肤发红发绀 常是相同年龄
脐带动脉坏死炎症、 水肿
病毒分离
细小病毒 感染

胎儿常在不同 发育阶段死亡
胎儿被再吸收,木 乃伊胎常见,死胎, 胎盘紧裹胎儿
病毒分离
伪狂犬
轻度到严重打
胎儿炎性坏死区,
喷嚏,咳嗽, 胎儿常在不同 木乃伊胎,死产。
不吃,呕吐, 发育阶段死亡 胎儿被吸收,坏死

猪细小病毒病(PPV)

猪细小病毒病(PPV)

猪细小病毒病(PPV )A PPV 特点:经济影响成功的繁殖生产是猪场赢利的的关键;PPV 感染将对母猪和后备猪的窝产仔造成灾难性的损失;未免母猪群几乎每2—4年暴发一次,每次持续至少6个月 PPV 是一种能引发胎儿发病死亡的重要的母猪传染病;1960年首次证实PPV 能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PPV 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PPV 是一种病毒病,一旦发生将无法救治; 在英国超过90%的种猪都有PPV 感染; PPV 对消毒剂、干燥和高温等抵抗力非常强;PPV 在猪舍中至少可以存活4个月;猪群更替、人员流动及机械携带运输等都很容易使PPV 感染猪群,即使疫病最少的猪群也无法幸免。

一旦感染,极难消除;B 什么时候最危险? 怀孕期的母猪与后备猪:虽然一般来说后备猪对PPV 最易感,但有时并非完全如此,我们必须知道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

公猪:公猪也可以通过精液传播PPV ,但PPV 并不对公猪及精液造成任何损伤。

新猪群:新猪群可能没有免疫力,一旦感染发生,所有新母猪都有感染发病的风险,而且其极易暴发PPV 。

增加新母猪淘汰老母猪:淘汰淘汰老的具有免疫力的母猪,或扩群时,新母猪可能没有免疫力。

当猪群中易感母猪的比例增加、猪群的整体免疫力下降时暴发PPV 在所难免。

美国辉瑞带给您一个健康的猪群PPV是如何传播的?第一期:PPV一般通过口腔传播进入猪群,偶尔也能够交配感染;第二期: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第三期:PPV进入子宫的血液循环;第四期:感染怀孕母猪或后备母猪后2到3周,PPV即经过胎盘进行传播,此时病毒就会缓慢地从一个胎儿传播到另一个胎儿。

在怀孕后期胎儿也许还能存活。

若怀孕35天以内感染PPV则导致胚胎死亡,因骨骼尚未形成,死亡胚胎就会被完全吸收。

怀孕中后期感染PPV,死亡的胎儿将因为吸收不全而出现木乃尹。

第五期:除1—4期外,尤其是当分娩时,感染母猪就会通过生殖道,粪便及鼻腔大量排毒,迅速感染整个猪群。

表1:PPV的感染发病;怀孕期危害0—35天胚胎死亡和吸收35 —70天胎儿死亡和木乃尹胎70天以后也许胎儿存活,发育停止和弱仔主要症状:母猪或后备母猪PPV感染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但若有PPV感染的发生则会出现一个或多个下述指征:每窝仔猪中有大小不一的木乃尹胎儿:如果100个仔猪中有不止1个的木乃尹胎儿,就应调查了解更多的生产情况。

猪细小病毒病课件

猪细小病毒病课件

六、診斷
在血清學診斷方法中,血清中和試驗、 血凝抑制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乳 膠協同凝集試驗、瓊脂擴散試驗和補體 結合試驗等,都可用於檢測抗體。其中 最常用的是血凝抑制試驗。
六、診斷
應注意本病與豬偽狂犬病、豬 乙型腦炎、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 和豬布魯氏菌病等鑒別診斷。
小結
與其他的傳染性繁殖障礙相比, PPV感染引起 的特徵是: a、只初產母豬受害,經產母豬不受害;
三、流行病學 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傳染源。病
毒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 本病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
感染。污染的豬舍在病豬移出後空圈 四個半月,經常規方法清掃後,當再 放進易感豬時,仍有可能被感染。
三、流行病學 本病常見於初產母豬,一般呈地方流
行性或散發。一旦發生本病後,豬場可 能連續幾年不斷地出現母豬繁殖障礙。 對胎兒的危害程度與胎齡有一定相關性, 母豬懷孕早期感染時,其胚胎、胎豬死 亡率可高達80%~100%。
一、概念及背景
本病於1967年在英國報導,其後歐、 美、亞洲及大洋洲很多國家均有本病的 報導,現已遍佈全世界。我國在上海、 北京和江蘇等地也相繼分離到豬細小病 毒。
特點:
1、胚胎致死性感染和死亡。 2、母豬無可見臨床症狀 3、血清陰性的母豬在妊娠半期經口、鼻
感染,隨後在胎兒形成免疫應答以前 通過胎盤感染。
二、病原
PPV耐熱性強,56℃48h, 80℃5min才失去感染力和血 凝活性。對乙醚、氯仿不敏 感,pH適應範圍很廣。
三、流行病學
三、流行病學
豬是已知的唯一易感動物,不同年齡、 性別的家豬和野豬都可感染。從牛、綿 羊、貓、豚鼠、小鼠和大鼠的血清中可 測到特異性抗體,來自病豬場鼠類的抗 體陽性率高於陰性豬場的鼠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细小病毒(PPV)
•容
• 1,该病毒主要特征 • 2,致病性 • 3,该病毒的培养 • 4,抗原性及传播 • 5,微生物学诊断 • 6,防控
1.猪细小病毒主要特征
• 病毒颗粒无囊膜,直径20-23nm • 呈20面体对称 • 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DNA • 病毒粒子外观呈六角形或圆形 • 核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
诊断
• 如果发生流产,死胎,胎儿发生异常情况而母猪没有明显 的临床症状同时有其他症状确定是一种传染病时,应该考 虑到本病的可能性,但最后确诊必须通过实验室检验。快 速诊断可用标准化的荧光抗体检测胎儿冰冻切片。 • 另外还有病毒的培养和鉴定 • 血清学诊断方法中有:血清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酶 联免疫吸附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均可检测本病毒
另外将流产胎儿、死胎、胎衣切碎,加水,给后备母猪饮用,也可将 死胎,胎衣放在后备母猪舍中
• 不周之处在所难免,还请许老师和同 学们多多指点。
弱毒疫苗:在细胞培养上经过50多代已驯化成为一种活疫苗。将疫苗 经口服、鼻内接种血清阴性的怀孕小母猪不引起胎儿感染,但子宫内 接种对胎儿有致病性。 灭活疫苗:细胞培养的病毒用β 丙内酯、福尔马林、乙酰乙烯亚胺 (AEI)以及二乙烯亚胺(BEI)灭活,加入佐剂如氢氧化铝胶可制成灭活 疫苗。用β丙内酯灭活病毒,加氢氧化铝佐剂而制成的灭活疫苗可使 猪产生HI抗体,至少持续4个月 。
不同阶段的木乃伊和死胎
该病的防控
• 猪细小病毒感染,目前无特效药进行治疗。为避免该病的 发生,只能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消 毒和疫苗免疫。疫苗目前主要分灭活苗和弱毒疫苗。 • 坚持经常性消毒,用0.5%漂白粉或1%烧碱可杀灭病原 体,减少猪与病毒的接触 • 种群管理,加强检疫工作,引进种猪,要隔离观察并检疫, 从未发生过猪细小病毒病的猪场和地区,应该杜绝引进病 猪和带毒猪,发病猪场应特别防止小母猪在第1胎受孕时 被感染,或把其配种期拖延到9月龄,此时母源抗体己消 失,自动免疫力已经产生,经免疫后方可正常饲养。
4.抗原性及传播
• 目前发现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 型 • PPV 一般通过口腔传入,偶尔 也能够经公猪精液传入 • 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 • PPV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子宫 • 怀孕2-3周,PPV可经胎盘传给 胎儿,并在子宫内缓慢 传播(不一定感染整窝),35 天前感染,则被吸收; 35天后感染,形成木乃伊 • 感染母猪可通过尿液、粪便和 鼻腔分泌物排毒;感染健康猪。
3.培养
• PPV只能在来源于猪的细胞(包括原代猪肾、猪睾丸细胞 和传代系PK 15)和人的某些传代细胞(如Hela、KB、 HEp 2、Lu132等)中培养增殖,其中以原代猪肾细胞较 为常用。 为了获得大量的病毒和使细胞出现明显的 病变,要求在多数细胞处于旺盛的有丝分裂期进行病毒接 种,不能象一般常规那样,待细胞形成单层后才接种病毒。 为此,可于培养细胞同时,最迟也不超过24小时,就进行 病毒接种。当接种时机适当,病毒接种量又大时,病毒大 量迅速增殖,于2~5天出现细胞病变,7~8天达到收获 程度。初期,细胞呈弥漫性颗粒样变化,继之发生圆缩和 脱落,有时整个细胞层全部掉光。但接种时机过迟和接毒 量太小时,往往看不到细胞病变,连续盲传后,致细胞病
电子显微镜下的猪细小病毒
2.致病性
• 该病毒最早由Mary和Mahncle于1966年发现,接着 Cartwright等在1967年对猪的不孕、流产、死产等进行 病原学研究时,从病料中分离出了猪细小病毒,从而首次证 明了它的致病作用。 主要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其特征是 出产母猪出现死胎畸形胎现象,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除 此之外还能引起猪渗出性皮炎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 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