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学表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三)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HIE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四)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5.脑室周围白质转化:这种缺血性损伤在早产儿多。病变位于侧脑室周围的深部白质区软化和坏死,软化面积大时可液化成囊,称空洞脑。临床表现为痉挛性瘫痪,智力低下及脑积水。
6.颅内出血:早产儿易发生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足月儿常见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内出血或脑室内出血等。
三、临床症状
(一)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3,5分钟<6,经抢救10分钟后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
3.在脑电图检查过程中,要注意清洁头皮,去除胎脂,使头皮电极电阻<10kΩ,走纸速度为10mm/s。若能做24小时动态脑电图,更能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需动态观察V波振幅及V/I振幅比值,若持续偏低提示神经系统损害。
(四)化验检查:
缺氧酸中毒程度:
(1)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使血气和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窒息复苏后低流量吸氧6小时,有青紫呼吸困难者加大吸入氧浓度和延长吸氧时间;有代谢性酸中毒者可酌情给小剂量碳酸氢钠纠酸;有轻度呼吸性酸中毒PaCO2<9.33kPa(70mmHg)者清理呼吸道和吸氧,重度呼吸性酸中毒经上述处理不见好转,可考虑用呼吸机做人工通气并摄胸片明确肺部病变性质和程度。
(五)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可出现癫痫。
足月新生儿窦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

20 l
中 国医 学 影 像 学 杂 志 2 0 0 2年 第 1 O卷 第 3期
C ieeJNe m gn o 1 0320 hn s dI aigV l 0 0 2
・
短篇论著 ・
足 月新 生 儿 窒 息 缺 氧 缺 血 - 病 的 C 胜脑 T表 现
瘫 . 育差。 发 3 讨 论
12 检查方珐 使 用德 国 Sm t R全身 c oamC o T扫描机 . 头颅 作
常规平扫 , O 以 ML线 为基线 . 层厚 8 m. a r 层间距 l m 兴趣 区 O m. 中间加薄层 扫描:所有患儿 均于人院后第 1~3 d进行头颅 c T 扫描 , 2 有 o例 进行 C T复查 2~ 3次 。
2 . 中1 )其 0倒有侧脑室受压 变窄的表 现~重度 l . T表现 3侧 c
为脑 白质弥漫性低密度灶 . 分布 于各 脑 叶, 基底节 、 但 小脑 实质 密度正常 , 脑灰 日质 界 限消失 , 侧脑 室受 压 变窄 . 脑裂 、 淘变 脑 浅消失( 3 : 图 ) 本组 中 2 2例合并 颅内出血 . 无产伤史 , 其中 中度 H E病倒 I 1 , O例 5例为蛛 网膜下 腔出 【 3倒 为脑实质 出血 , 血. 2例 为硬膜
可作出准确 的诊断 与分度 , 临床治 疗 、 对 观察疗 效及评 价 预后 有重要意义~本文 收集我 院 5 8例 资料完 整 的 H E患 儿, 其 I 对
c T表 现及与临床对照作 回顾性分析 。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有围产期窒息史的足 月新 牛儿 患者 5 8例 , 其
1 2例
下 出血 : 重度 者 1 . 2例 4倒为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3例为蛛 网膜下
新生儿脑病的影像诊断

双侧放射冠 及顶叶白质 多发点状异 常信号
日龄 17d
双侧放射冠区 多发点状及条 状缺血灶, DWI上未见病 灶显示(假正 常化现象)。
34+5w
胎膜早破12h 评分正常 双侧视放射及 左侧额叶异常 信号
HIE-MRI表现: PVL
脑室旁 白质 软
化
(PVL)
HIE-MRI表现: PVL
硬膜下出血 硬膜外出血
Thanks
出生后10天横断面T2WI(a)和DWI(b)显示 双侧枕叶矢状旁区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在T2WI上信号轻度增高、弥散受 限(*)。
右侧额顶叶 皮层下囊状 坏死并少量 出血
四、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PVL
早产儿HIE最常见特征 血流低灌注所致白质损伤 部 位: 侧脑室周白质
特别是半卵圆区(前角、体部周围)、 视放射(三角区和枕角)、 听放射区(颞角)。
IVH-SAH-38w-7d
硬膜下出血(SDH)
SDH特点 • 蛛网膜与硬膜之间 • 新月形 • 幕上/幕下 • 预后严重
38w-SDH-22d
哭/抽/昏迷/颅高压 Hb 6g
3d
17d
硬膜外出血(EDH)
EDH特点 • 颅骨与硬膜之间 • 梭形
EDH-40w-15d
八、HIE-MRI评价:分度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数周,数月:脑软化、脑穿通、脑萎缩
伴有颅内出血
HIE的影像诊断时间规律
出生后2~5天以脑水肿为主,也可检查有无颅内出血, 生后5~10天,脑实质缺氧缺血性损害或脑室内出血 须在3-4周后,评价HIE永久性脑损害 早产儿评估白质低密度(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除外),宜在
纠正年龄40周时
双侧豆状核、尾状 核头、丘脑
4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表现

[ 6]李 国珍. 临床 C T诊断学 . 北京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00:1 . 20 10
( 稿 日期 :0 0—1 o ) 收 21 1一 4
( 本文编辑 : 张雄杰 )
4 6例新 生 儿 缺 氧缺 血 性 脑 病 的 MR 表 现 I
殷 富春
【 摘要】 目的 探讨 MR 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及价值 。方 法 I 对4 6例 l床 诊断为缺氧缺血
[ ]白人驹. 3 医学影像诊断. 2版. 第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0 5 20 . [ ]冯亮 , 4 陈君坤 , 卢光 明 , c 等. T读片 指南. 南京 : 江苏科 学技术 出
版社 ,0 5 20 .
[ ]曹 丹 庆, 祖 龙. 身 c 5 蔡 全 T诊 断学 . 京 : 民军 医 出版 社 , 北 人
8 2—8 . 3
发结核相鉴别 , 内转移瘤形成环状高密度 影 的原 因是瘤 中 脑 心坏死 , 甚至呈囊样 内含液 化物质 , 可能 是 由于肿瘤 的增 这 大, 超过了血液供应 的增 长速 度而造成 的l 。虽然与 多发脑 5 J 脓肿与结核瘤形成机制与病理不同 , C 但 T表现可能很相 似。
呈 指 状 分 布 。一 般 认 为 脑 水 肿 主 要 是 由 于 肿 瘤 局 部 的 血 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并 颅 骨 的破 坏 , 为 溶 骨 性 , 可 有 成 骨 性 , 两 者 兼 有 , 多 也 或 观
察时必须用骨窗。M I R 能很 好地显示 出脑膜 的转 移 , 对转移 瘤 的诊断也有帮助。 总之 , 螺旋 c T增强扫 描为 诊断颅脑 转移 瘤 的主要影像 检查方法。但对早期颅脑转移瘤 的诊断还存 在一定 的限制 , 因为较小 的病 变显示率 较低 , 与感 染性脑 膜 炎 、 结节病 等多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2014-11

3个基本表现(MRI)
脑沟、脑外间隙消失 侧脑室前角呈裂隙样 纵裂、外侧裂变窄或消失
MRI
灰白质分界消失 内囊后肢T1高信号消失 皮层、皮层下白质及深部白质T1WI呈高信号 水抑制(FLAIR)是有价值的扫描方法
注:常规的T2WI、T1WI、FLAIR,只是显示血管源性水肿
HIE-MRI表现:脑水肿、坏死
HIE的CT诊断
HIE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CT扫描需要动态观察,观察HIE主要病理改变需 在发病3—4周,生后1个月,复查CT,才能作为 评估脑损害的重要参考
————但是,接受过多的辐射
早产儿评估白质低密度,需要与白质内高水含量 区别。
HIE-MRI表现:脑水肿、坏死
脑肿胀、脑水肿与梗死
双侧后丘脑、双侧枕叶、左侧颞叶病变
HIE-MRI表现:脑水肿、坏死
选择性神经元坏死是HIE脑损害的最常见形式 病变坏死部位 大脑皮质层层状坏死 基底节、脑干、延髓及小脑灶性坏死 坏死特点 神经元坏死、脱落形成小空洞,可形成瘢痕性脑 回 MRI:长T1、长T2信号,可伴发短T1信号
HIE-MRI表现:脑水肿、坏死
正常成年人脑部MR图像
婴幼儿脑组织MR信号
新生儿与成人信号相反,随月份变化. 3-6月:T1WI灰白质等信号 9-18月: T2WI灰白质等信号 婴幼儿出生前(胚胎5月)至18月,髓鞘发育最快,18-24月基 本接近成人水平。 髓鞘发育顺序:足侧→头侧 中央→周围 背侧→腹侧 感觉→运动
足月新生儿的磁共振 T2WI
脑部DWI 正常表现
DWI图
Aபைடு நூலகம்C图
儿童正常脑质(2d)
1-2 月 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学表现

➢颅内出血:主要因创伤所致 ➢脑梗死:扇形低密度区
MRI
➢T1WI显示皮质深层呈脑回样或线状高信号, 主要位于基底脑沟区
➢丘脑基底节损伤:生后早期,T1WI示基底节、 丘脑、脑干呈弥漫性高信号,T2WI可正常; 7-10天,T1WI呈高信号,T2WI示局灶性低信 号区;17天左右,T2WI呈高信号
病理:矢状窦旁区脑损伤主要因足月新生儿部 分性、长时间窒息所致,脑血管分水岭区缺血, 主要发生在矢状窦区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呈双 侧对称或不对称,发生皮质层状坏死、液化坏 死和囊变,基底节/丘脑大理石纹状改变,主要 见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发病 率不足5%
CT ➢早期:可呈阴性 ➢发病后3-7天,显示大脑镰旁脑皮质密度减 低,常呈对称性,皮髓质界线模糊不清,多 见于顶枕叶,病变邻近脑室脑沟变窄
二、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发病机制 ➢缺氧引起能量代谢障碍,血氧含量减低,导 致脑血管自动调节障碍和血压下降,致脑血 流量降低,引起脑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使神经细胞膜发生瀑布式的 生化改变,导致神经元死亡
➢神经元是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累及目标;既 有神经元的急性水肿、坏死,又存在神经元 迟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死亡-细胞凋亡
➢胼胝体萎缩轻度者仅限于后1/3,重度可造 成广泛性萎缩
➢严重的PVL伴皮质萎缩
➢MRI检查因发育不成熟的脑含水量多,常规 SE序列判断脑梗死有一定困难。DWI对判断 有非常价值
正常新生儿,4天
早 产 儿 , 8 天
生后22h,阵发性尖 叫14h间断抽搐5h, 精神弱,易激惹,
四肢肌张力增高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CT分析(附91例分析)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CT分析(附91例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脑部疾病,以往诊断主要是依靠临床诊断为主,自CT应用于临床后对本病的诊断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初步分析了我院于1994~2004年91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头部CT及临床表现。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2例,女39例,均为足月新生儿。
临床上均有生后窒息史,其中轻度窒息者29例,中重度窒息者62例。
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主要为抽搐,激惹,脑性尖叫,其次有嗜睡,反应低下有一定的昏迷。
其中意识改变(85例),肌力改变(41例),抽搐(87例),惊厥(48例),全部病理均符合新生儿缺血缺痒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91例均经我院GeprolpeedAI全身CT机做头颅扫描。
CT检查最早为出生后2h,最迟13d,绝大部分病例在出生后2~3d之间。
58例进行CT随访检查,随访次数3~4次,最长随访时间2年。
全部病理做平扫,未行增强扫描。
2、结果CT扫描显示全部病例可见脑实质不同程度的低密度影,脑水肿84例占92.3%,脑肿胀引起的脑室脑池变小变窄71例占78.0%,其中合并颅内出血41例,按病变范围及是否有出血,本组病例分为:轻度:36例,表现为大脑实质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病灶累及1~2个脑叶,多为双侧额叶,其次为枕叶和颞叶,病灶无占位效应。
中度:42例,表现为大脑实质内低密度影分布超过2个脑叶以上,多为双侧额颞叶,其次为额顶叶,其中3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表现为大脑纵裂,小脑上池和枕大池的片条状高密度影。
重度:13例,表现为大脑半球呈广泛低密度,脑灰白质界限消失,脑室脑池变窄或消失。
两侧基底核密度变化不大。
22例合并颅内出血。
本组58例进行随访结果;完全治愈85例,硬膜下积液12例,脑萎缩9例,脑白质萎缩5例,脑软化灶形成4例。
3、讨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临床上常见一种脑部疾病。
新生儿缺血缺痒性脑病是在围产期发生的脑损害,出生后即发病,患儿的病情通常较重,部分合并颅内出血,重症者可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脑软化和脑萎缩等多种后遗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学的诊断特点及应用进展

致 脑实质密度降低 , 则表 现为大脑半球散在分 布 、 小不一 的 大 片状低密度 影 , 灰 白质 分界 模糊 。由于 血 管受 压 , 脉淤 脑 静 血, 引起蛛 网膜下 腔静 脉通透性增高或破 裂 , 而导 致蛛 网膜 从 下腔出血 , 则表现 为脑 实质 或蛛 网膜下腔 的高 密度影 j 。毛 春华对 3 0例 HI E的 C T影像学特征进 行 回顾性 分析 , 结果 3 0 例 均有 不同程度的脑 回、 池 、 室的变窄 或消失 , 中有 1 脑 脑 其 2 例 (J 脑实质或蛛 网膜下 腔出血。 4 %) D 3 2 H E的 C . I T表现及 分度 : 根据脑 白质低 密度 分布 范围可
影 像 学 检 查 主 要 有 B超 、 T及 MR 检 查 。 C I
区显 回声减低或无 回声 区。囊 腔消失期 : 数月囊腔 吸收 , 但侧
脑室增大 。
3 C T检 查
3 1 HI . E的 C T相 应 改 变 : 细 胞 肿 胀 或 脑 水 肿 则 脑 组 体 脑
积膨胀 , 使脑 沟、 回、 脑 脑池 、 脑室受 压变窄或消失 。脑 水肿导
及, 可与脉络丛重叠 。
22 HE的 B超影像改变: . I 有人将其分为 : 轻度: 于脑室旁为
主 的局 限 、 小片状 回声 , 回声 强度低 于脉络丛 , 脑结 构基本 正 常, 脑室边缘轻度模糊 , 血管搏动正常可辨 , 3天左右脑回声恢 复 正常 。中 一重 度 : 质 、 灰 白质 、 丘脑 等 区域 出现 弥 漫性强 回 声, 回声强 度等 同或强 于脉络丛 , 结构模糊 , 回影像不 清 脑 沟
将脑室周 围白质 软化 的病 程转归分为 四期 : 充血期 : B超显 示 回声增强 , 生后 早 期探 查 到。相 对 正常 期 : 发 B超无 明显异 常, 时间约在 1 —3周 内。囊肿 形成 期 : B超 显示 原 回声 增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颅内出血(ICH)的诊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早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但由于足月儿在活产新生儿中占绝大多数,故以足月儿多见。
HIE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根据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改变、有无惊厥、病程及预后等,临床上分为轻、中、重度。
表1 HIE临床分度急性损伤、病变在两侧大脑半球者,症状常发生在生后24h 内,其中50%~70%可发生惊厥,特别是足月儿。
惊厥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轻微发作型或多灶性阵挛型,同时有前囟隆起等脑水肿症状体征。
病变在脑干、丘脑者,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缩小或扩大、顽固性惊厥等脑干症状,常在24—72h病情恶化或死亡。
部分患儿在宫内已发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出生时Apagar评分可正常,多脏器受损不明显,但生后数周或数月逐渐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症状。
[诊断要点]1.有围生期缺氧病史,如母亲有高血压、妊高症、胎儿宫内胎动增强、胎心增快或减慢、羊水被污染。
出生后有窒息。
2.有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
3.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CPK—BB) 正常值<10U/L,脑组织受损时升高。
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 正常值<6~tg/L,神经元受损时血浆中此酶活性升高。
5.B超具有无创、价廉、可在床边操作和进行动态随访等优点,对脑室及其周围出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6.CT扫描有助于了解脑水肿范围、颅内出血类型,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适检查时间为生后2~5天。
7.核磁共振(MRl) 分辨率高、无创,具有能清晰显示颅后窝及脑干等B超和CT不易探及部位病变的特点。
8.脑电图可客观地反应脑损害程度,判断预后及有助于惊厥的诊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分析褚 涛(青岛市市立医院放射科,山东 青岛266011)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7115(2008)042027920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 E)是指窒息引起的脑气体交换及血供障碍所致的脑部损伤,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脑瘫等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1]。
轻者预后良好,中及重度者导致新生儿死亡和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非常重要。
本课题针对30例H I E的CT 表现进行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1.1 对象 选择我院自2006年7月~2007年10月收治的31例临床诊断为H I E的住院患儿。
性别:男,19例,女,12例,胎龄:<37周8例,37~42周19例,>42周,4例。
分娩方式:顺产5例,剖宫产22例,胎头吸引4例。
1.2 方法 采用S O MATO M Sensati ong16CT头颅扫描,层厚5~10mm,扫描时间1~3秒,全部平扫,均在睡眠状态下进行。
1.3 结果1.3.1 CT表现 局灶性低密度区25例,边缘清楚12例,边缘模糊13例,弥漫性低密度区6例,以额枕及顶叶最多见,其范围不超过两个脑叶的12例,超过两个脑叶但不是弥漫性的13例,弥漫性的6例,脑灰白质交界模糊的19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15例,脑实质出血的3例,脑室出血的8例。
1.3.2 CT分度 H I E的病理基础是脑水肿,CT检查能准确判断脑水肿及其部位,结合文献资料[2],根据脑水肿范围的大小,将H I E分为三度,轻度:脑室之中散在、局灶性低密度分布,范围不超过2个脑叶,低密度影边界清楚,脑室、脑池及脑沟正常,最多见于额叶,其次为额叶及枕叶,本文轻度病例1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
中度:脑实质内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但不累及所有脑叶,灰白之界限模糊,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实质出血2例,脑室内出血1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观察与分析

低 了本病 的病死率 , 减少 、 减轻 了后遗症 的发生 , 对有颅 内出血
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魏桂 连
( 同煤矿集团第 二医院, 大 山西 大 同 0 7 3 ) 3 0 1
【 摘要 】目的 探 讨腹部超 声在腹腔镜胆 囊切除术前后的
占 5 %)低密度 区范围超过 2 8 : 个脑 叶但不 累及 全部 大脑半球 ,
【 关键词 】新生儿
出血
缺氧缺 血性脑病
CT 脑水肿
脑
皮质与髓 质界 限模糊 , 脑沟 、 脑池受压 , 部分合并脑实质出血或
蛛 网膜下腔 出血 ; 重度 ( 本组 8 , 7 : 例 占 %) 两侧大脑半球 广泛 弥散分布 的低密度 区 , 白质 界限消失 , 时基底节 区及 背侧 灰 此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E) HI 是由于各种 围生期 因素引起
的缺血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新 生儿脑 损伤 , 导致 儿童 是 神 经系统伤残 的常见原 因之一 。 T对 HI C E的诊 断与鉴别诊 断 有 非常重要 的作用 , 现将 我院近 5年经 C T确诊 的 10例 H E 2 I 患儿 的 C T影像学表 现及 临床表现 总结分析如下 。
一
定 的局限性 , : 如 不能 提供脊髓 、 神经 根的形态 学资料 ; 能 不
【 张建军 , 2 】 周鹏 , 高雪梅 , . 生理 曲度改变 的 X线表现及其临床 等 颈椎 价值[ . 临 J 中国『床实用医学 ,0 8 2 8 : . ] 20 ,( )3 9
明确椎 间盘变性 的性 质及 椎间盘突 出对椎 间孔 、 隐窝 的侵袭 侧 情况 ; 时对 后缘骨刺 观察亦不 够准确 ; 有 对骨性 椎管 的测 量有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表现及分析

留后遗症 , 如智 力低下 , 癫痫 和脑性瘫 痪。围产期 缺氧主要 发生在宫 内, 8 % ~9 %发生 在产前 或产 时,0 约 0 o 1 %发生在 产后 …。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于胎儿宫内缺 氧、 胎盘功能异 常、 脐带脱垂 、 受压 及绕 颈 ; 常分 娩如 急产 、 产 、 位异 异 滞 胎 常; 胎儿发育异常如早产、 过期产及 宫 内发育迟缓 , 新生儿有
及 萎 缩 程 度不 同 , 为 轻度 及 重 度 脑 萎 缩 , 提 出 以下 C 分 并 T诊
断标准。
新 生儿 缺 血 缺 氧 性脑 病 C T表 现 及 分 析
魏春 光
【 摘要 】 目的
方法
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I 的早期 C HE) T影像学 表现 , 及其 在诊断 中的作用 。
氧、 产伤等 。脑内出血 2例, 室出血 1例硬膜下 出血 1例。 脑
C T表 现分别为大脑 纵裂池 、 外侧 裂、 脑沟 的密度增 高影 , 板 状几小片散在 高密度 影 , 室密度 增 高, 内板 下月形 或带 脑 颅 状高密度影 ; ②脑水肿。本组单纯性脑 水肿 1 , 水肿伴 3例 脑 颅 内出血 5例 , 分别 占 2 . %和 1 %。C 15 0 T表 现为脑实 质散
新生儿缺 血缺氧性 脑病 的另 一个 典 型 C T表 现为脑 水
肿 。脑水 肿 的 C T表 现 为 脑 实 质 散 在 分 布 的低 密 度 影 , 据 根
11 一 般资料 .
20 0 8年 1月至 20 0 பைடு நூலகம்年 1 , 2月 对笔者所 在
范围分为轻度 、 中度、 重度。轻度 : 脑实质低密度 区分布 1~ 2 个脑 叶 , 少数合并颅 内出血 ; 中度 : 低密度 区超过两个脑 叶, 灰 白界 限模糊 , 分脑沟 消失 , 部 拌脑 出血 的患儿 比例上 升至 3% ; 0 重度 : 脑实质呈弥 漫性低 密度改 变 , 白质界 消失 , 灰 此 时基底节 、 脑 密度 正 常 , 丘 因而 形成 “ 圈征 ” 即外 圈( 双 , 脑 叶) 呈低 密度 , 内圈 ( 底节 、 脑 ) 基 丘 为等 密度 , 脑室受 压 , 脑 沟消失 , 伴颅 内出血 的 比例大 大增加 , 约为 8 %。新生儿脑 0 白质 C T值约在 2 H 0 U以下 , 脑灰质 在 2 H 5 U以下 , 病变愈重 , C T值愈低 , 当脑组织发生 坏死 软化 时 C T值可 降至 1 H 2 U以 下 。评估新 生儿 缺血缺 氧性脑病 轻 、 、 中 重度 不仅要 根据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产程、分娩或新生儿期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这种疾病对新生儿的生存和发育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出生后立即发生窒息,呼吸急促、表情痛苦;2. 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抽搐、肌张力异常、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等;3. 颅内压增高,呕吐、脑膜刺激征等;4. 心血循环功能障碍,心率、血压异常等。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气分析,动脉血pH值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氧分压降低;2.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3. 脑电图,出现异常的脑电图表现,如脑电波幅度减低、频率减慢等;4. 脑影像学检查,颅内出血、脑水肿等表现。
三、诊断标准。
1. 产程和分娩过程中有窒息发生;2.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出现窒息表现;3. 临床表现符合上述描述,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症状;4. 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上述描述。
四、鉴别诊断。
1. 先天性代谢性疾病;2. 脑出血、脑水肿;3. 脑膜炎;4. 其他原因引起的窒息。
五、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在诊断时应充分了解患儿的产程和分娩情况;2. 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3. 在鉴别诊断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六、诊断结果的意义。
1. 对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 对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的预后评估意义。
综上所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个方面。
临床医生在诊断时应全面了解患儿的情况,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和护理,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同时,在诊断过程中也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常见 CT诊断及预后

阻断下丘脑 一 漏斗通路上 的 D : 受体 , 导致 高催乳素血症 J 。
2 6 0 - 2 6 3.
催乳素升高 , 临床表现为女性溢乳 、闭经 , 男性乳房女性化 。 [ 2 ] 沈渔郦 . 精神病学 . 北京 : 人 民卫 生出版社 , 2 0 0 1 : 8 5 8 . 3 ] 喻东 山 , 高振忠 . 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 . 江苏 : 科学技术 出版社 , 如果 出现上述 不 良反应 , 患者会 因此放弃 服药 , 导致依从 性 [
・
1 4 6・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1 3 年l 1 月第7 卷第2 2 期
C h i n J M o d D r u g A p D l ' N o v 2 0 1 3 , V o 1 . 7 , N o . 2 2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 : 盐酸喹硫 平的 B P R S评分在第 1 周末 下降
新生 儿缺血缺 氧性脑病 ( H I E ] 是指胎 儿在母体 子宫 内或 但 较其他 区域 少见 , 且 即便 出现也 多表现为小点 片样略低 密 生产过程 中导 致的缺血缺 氧发生 , 患者常在生 后较短时间 内 度 。②脑 出血 。大脑纵 裂池 、外侧 裂 、脑 沟 的密度增 高影 , 出现一系列脑组织功能失 常表现 … 。产前正规按时体检能有 脑室密度 常见增高 , 颅 内板下形成 类似于外 伤性 亚急性硬 膜 效减低此病发 病率 。且可根据相关检 查结果指导产科进行 相 下 出血所形 成的新月形 或细条带状 高密度影 , 以蛛 网膜 下腔 应临床处理 。 出血最 多见 , 本 组有 3 1 例, 约 占7 3 %, 其 中早 产 患儿 3 例,
参 考 文 献
发生 迟发性运 动障碍 ( T D ) , 很少 引起 催乳素升 高 ; 而利培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表现

中央沟
胎龄20周形成压迹,胎龄24-25周完全形成
颞上沟 顶叶内侧沟
胎龄23-26周形成
额上沟、中央前 后沟和颞中沟
胎龄26-28周形成
上部:胎龄25周的新生儿T2WI图像显示顶枕沟(白箭)和早期的中央沟 (黑箭),但是没有颞上沟。
下部:胎龄29周的T2WI图像显示颞上沟(箭头)和顶枕沟(白箭)、中央沟 (黑箭)变深。
(1)脑实质出血
②基底节和(或)丘脑出血
基底节和(或)丘脑出血多伴有坏死,单纯 的基底节和(或)丘脑出血较少见,一般为 单侧,少数为双侧。
(1)脑实质出血
③大脑皮层出血,主要有以下三种
散在点状或片状出血 大脑某一主要动脉或静脉梗死出血 严重脑室内出血穿破室管膜进入脑实质
在足月儿,以前两种多见
(1)脑实质出血
A
B
C
双侧内囊后肢正常高信号消失,T2WI改变 不明显,DWI信号无明显增高(已非急性 期,出现“假正常化 现象)。
ADC值 “假正常化 ”现象
细胞水肿
假正
常化
弥散受限
细胞坏死 弥散增大
ADC值下降
ADC值升高
在损伤后3-5天DWI表现异常最明显,而 后出现假正常化
T1WI壳核后部
A
信号增高,内囊
(侧脑室前角和体部),视(三角区和枕角)和 听(颞角)放射区。
PVL多见于早产儿,也可见于足月儿。
4、深部白质病变
根据白质坏死的程度,PVL分为四种类型:
1、局灶性PVL,指脑室周围深部白质有一个或多个坏死 灶, 2、广泛性PVL,指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广泛性坏死,多呈 海绵样改变,可见星状胶质细胞增生,皮层下白质未受累
早产儿颅内出血分级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摘要】目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通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学表现和临床分度进行分析,探讨影像学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19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所进行的ct、mri检查;对影像学分度并与临床分度进行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特点的比较分析。
结果: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像学分度与临床分度存在一定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异性;轻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正常新生儿影像存在差异,但轻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首次检查ct的检出率约71.4%,mri检出率几乎达到100%。
mri比ct检出率高,对轻微病变、皮层下及白质深部病变的观察明显优于ct。
结论:影像学检查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诊疗的重要依据。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mri优于ct,读片时因着力对脑出血、脑水肿的观察和评价。
1资料与方法1.2临床资料:具有明确的围产期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1.3设备资料:ct机使用西门子螺旋ct机,电压110kv,电流100ma,层厚5mm,层距5mm,窗宽85,窗位35。
mri使用奥泰1.5t 超导磁共振机,轴位为主,采用序列包括:t1、t2、dwi、mrs、dti、pwi等。
2.1临床分度:轻度——出生后24小时症状最明显,3—5天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很少有后遗症,症状包括:过度觉醒状态、易激惹、兴奋和高度激动性(抖动、震颤),拥抱反射活跃。
本组共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早产儿4例,足月儿6例;宫内窘迫5例,生后窒息5例。
中度——出生后24小时至72小时症状最明显,一般1—2周后可逐渐恢复,但浅昏迷持续5天以上者预后差,症状包括:抑制状态、嗜睡或浅昏迷、肌张力低下,部分病例有惊厥发作、呼吸暂停和拥抱、吸吮反射减弱。
本组共6例,其中男女各3例;早产儿1例,足月儿5例;宫内窘迫4例,生后窒息2例。
重度——初生时至72小时症状最明显,预后差,症状包括:昏迷状态、反射消失、肌张力减弱或消失,6生后数小时至12小时出现惊厥且呈持续状态,甚至呈去大脑僵直状态。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特殊CT征象分析

腔 出血 ; : 中度 低密度 区超过 2 个脑叶 , 灰
白质界 限模 糊 , 部分 脑 沟消失 , 35病 约 / 例合 并少量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 重度 : 脑实
7 20 2 4 5陕西省西北机器厂职工医院影像科 摘 要 目的: 讨 螺旋 C 探 T在 诊 断新 生
质呈 弥漫 性低 密 度改 变 , 白质界 限消 灰
须结合临床 , 采用 多种影 像学 检查方 法 , 综合分析 , 可大大提高其诊 断水平 。
新 生 儿缺 氧缺 血 性脑 病 特 殊 C T征 象分 析
出生后 1小 时 ~2 3天 , 临床表 现 主要 为 张 赕 尚艳荣
一
2个脑叶 , 数病 例合并少 量蛛 网膜下 少
不同程度的紫绀 、 反应迟钝 、 嗜睡 、 惊厥抽
识不足 , 得重视 。脾囊 肿 C 值 T表现 为平
扫病灶边缘光 滑锐利 , 形态 圆形 规则 , T C 值呈水样密度 , 增强后无强化 。一般诊断 不难 。脾脏 血 管瘤 C T可 分为 实 性肿 块
9 %。可见 C 0 T是诊 断 脾脏 病 变 的理 想
方法 。但对一些 C T表 现不典 型病例 , 必
搐、 肌张力减 低 、 吸吮反 射减 弱或 消失及 颅 内高压等症状 。 方法 : 扫描采用 G rsedA 螺 旋 E Pope I C T机 , 扫描参数 :0一l0 V,0~ 0 A , 6 Ok 5 7m s 层厚 、 均为 5~7 m, 层距 m 窗宽 8H 窗位 0 U, 3 HU, O 线为 基准线 , 5 以 M 按新 生儿 头颅 大小及 观察 病 灶 的需 要 , 向颅 顶 连续 扫 描 。C T表现 9 o例 中 C T表 现正常 l 2例 , H E7 , 中轻度 8例 , I 8例 其 中度 4 5例 , 重 度2 ; 5例 伴蛛网膜下腔出血 3 4例 。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及意义

正位 片 , 观察造影剂弥散情况 。 3 . 5 此项检查应同临床密切配合 双 腔气囊 导管放置应 由经 验丰富 的临床 医师或助产士操作 , 这样 即可 以保 证造 影检查 的 成功率 , 又可以防止操作 过程 中发生再次感 染 的机率 。临床 医 师可直接参 与配合 防治过 敏等 不 良反应 。本组 5例患者 注射 造影剂后 出现剧烈 的下腹疼痛 及呕 吐 , 都是在 临床 医师配合下
2 结 果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新生儿缺氧缺血 性脑病 ( Hy p o x i c i s c h e m i c e n c e p h o l o p a t u h ,
H I E ) 是 新 生 儿 围产 期 缺 氧 窒 息 导 致 缺 氧 性 脑 损 害 最 常 见 的 严
总之 , 子宫输 卵管碘水造影 由于 流动性好 , 易 于吸收 , 副作 用少, 应用方便 , 检查时间短 , 值得 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上海第一医学院《 x线诊 断学》 编写组. X线诊 断学腹 部 ・ 第 3册.
上 海 科 学技 术 出 版社 , 1 9 9 3 , 1 2 4 4 2 陆业军. 泛 影 葡胺 子 宫输 卵 管造 影 的 应 用 评 价 . 广 西医科大学 学报 ,
版社 , 1 9 9 9, 1 4 1
( 2 0 0 6 - 0 8 - 2 5收 稿
2 0 0 6 - 1 0 08修 回 ) -
足 月新 生儿 缺 氧缺 血 性脑 病 的 C T表 现 及 意 义
王 文惠 张 玉华 布 丽布 丽 巴旦
【 摘要 】 目的: 探讨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H I E ) 的C T 表 现及其诊 断价值 。材 料和方法 : 回顾性 分析 6 l 例H I E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饱满或紧张
死亡率高,症状72小 时内明显,大部分1周 内死亡,存活者常有 后遗症(症状持续数 周)
选择性脑损伤临床出现两种不同的综合 征: 1.病变在两侧大脑半球:特点为惊厥发 作常在生后第1天内出现,止惊药不敏感, 有前囟隆起,颅缝分裂等脑水肿症状。 2.病变在丘脑、脑干核等处:特点为惊 厥持久,肌张力减低,有脑干损伤症候 群。如瞳孔固定,无吸吮和吞咽反射等, 但无脑水肿症。 3.亦有两种临床综合征重叠出现者。
中 迟钝(嗜睡)(II)
重 昏迷(III) 松软 消失 消失、
通常伴有肌阵挛,下 多见或持续 颏抖动
中枢性呼吸衰 竭
瞳孔改变
无
无(扩大)
无或轻度
缩小
常有
不对称,扩大或光反 射消失
前囟张力
病程及预后
正常
症状持续24小 时,3天后完 全消失,预后 好
正常或稍饱满
症状持续通常在1周 后消失(24-72小时 较明显)持续10天者 可能有后遗症
2.出生后疾病:10%
如:肺透明膜病、严重肺炎、先天性心
氧浓度降低的因素均可造
成窒息。
三、 发病机制: (一)脑血流改变: 缺氧 首先器官血流重新分布 肺、肾、 胃肠血流↓;心、脑、肾上腺血流↑ 器官 受累不同而脑血流正常 持续缺氧 失代偿 第二次血流重新分布 大脑半 球血流↓;丘脑、脑干、小脑血流正常 大脑 皮层矢状区及其下的白质(大脑前、中、后 动脉灌注边缘带)最易受损。 急性完全缺氧 代偿无效 丘脑、脑干、小脑血流 ↓,脑皮层血流正常 丘脑、脑干受损而无 脑水肿(选择性易损性)。 缺氧、酸中毒 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 压力被动性脑血流 低血压 脑血流↓,缺 血损伤。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MRI表现临床价值分析

,
轻 度
1 O
2 3 . 8 1
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 2 例 伴 幕 上 硬 膜 下 出 血
中 度 2 0 4 7 . 6 2
除轻度表现外 , 尚有 两 侧 额 叶 或 枕 叶 深 部 生 发 层 、 室 管 膜 下 出血 或 大 脑 深 部 斑 片 状 出血 , 长T 。信 号 改 变 ; 1 5 例 脑沟 、 脑 池 内可 见 异 常 信 号 , 1 2例 伴 局 限 性 脑 水 肿 ,
医学影像学杂志 2 0 1 3年 第 2 3卷 第 4期 J Me d I ma g i n g Vo 1 . 2 3 No . 4 2 0 1 3
・
论 著 摘 要
・
新 生儿 缺血 缺 氧性 脑 病 的 MR I 表现 临床 价值 分 析
An a l ys i s o f c l i n i c a l v a l ue o f ne ona t a l hy pox i a i s c h e mi c e nc e p ha l o pa t hy o f M RI p e r f or ma nc e
重 度 :除 以Biblioteka 上 轻 、 中度 表 现 , 另 伴 不 同 程 度 的 Tz wI 基 底 节
区、 丘脑 高 信 号 , 内囊 后 肢 相 对 低 信 号 , 皮 层 下 囊 状 高 信 号 的 收集 2 0 1 0 年 3 月  ̄2 0 1 2 年 3 月 我院收治 的 4 2例 新 生 儿 经 临 床 手 术 和 病 理 检 查 确 诊 为 HI E, 其 中男 2 2例 , 女 2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后13天,生后窒息10分钟,间断抽搐
同一病例。CP患者,随访5个月,神经运动发育落后
出生48小时,拒乳伴抽搐,前囟张力高 同一病例。CP患者,随访5岁,运动智力发育落后, 不会坐,不会说话
出生后第3天检查显示双侧豆状核后侧和腹侧丘脑短T1信号 同一病人,15个月后随访,壳核后部和腹侧丘脑长T2信号
三、胚胎脑病
临床病理 病毒或非病毒性致病因子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TORCH”感染:T,弓形虫;O,梅毒、埃克 病毒、合胞病毒、水痘病毒、腺病毒;R,风疹 病毒;C,巨细胞病毒;H,单纯疱疹病毒。以 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引起胚胎脑病多见 室管膜下钙化是本病的特征改变,在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中可见核内包涵体。多 发性坏死性肉芽肿可见于脑的任何部位
出现异常密度。脑梗死与正常不成熟白质的
低密度相鉴别比较困难。皮质受累是提示诊
断的依据
MRI T1WI显示小斑片状高信号影 脑室旁白质内的胶质增生病灶,延迟生成或 被破坏的髓鞘、脑室旁水肿、神经元坏死后 的胶质增生都可形成脑室旁的T2WI高信号 胼胝体萎缩轻度者仅限于后1/3,重度可造 成广泛性萎缩 严重的PVL伴皮质萎缩 MRI检查因发育不成熟的脑含水量多,常规 SE序列判断脑梗死有一定困难。DWI对判断 有非常价值
CT
少数:出生后即显示室管膜下方小点状钙化 灶,伴脑发育不良或畸形 多数:早期阴性或由于缺氧缺血引起的脑白 质低密度水肿区,缺乏特异性;随病程进展, 在室管膜下、基底节、丘脑区血管病变周围 及缺血损伤的脑白质中出现钙质沉积
脑发育不良
脑发育停滞,多伴有小头畸形、神经元移行 障碍、脑穿通畸形
正常新生儿,4天
早 产 儿 , 8 天
生后22h,阵发性尖 叫14h间断抽搐5h, 精神弱,易激惹,
四肢肌张力增高
同一病例, 4 个月,反应迟 钝,间断抽搐 CP患者
男,出生14天。精神反应弱14天,原始反射引出不完全
同一病例,男,出生45天后随访。神经运动发育明显落后
妊娠31周。生后5周检查显示脑室周围多发小片状短T1信号 同一病人,12个月后随访显示侧脑室三角区周围长T2信号区,抽搐1次
临床四肢痉挛瘫痪,癫痫,神经运动发育落后
出生后第27天检查显示双侧豆状核后侧和腹侧丘脑短T1长T2信号 同一病人,3年后随访,壳核后部和腹侧丘脑长T1长T2信号 临床四肢痉挛瘫痪,癫痫,神经运动发育落后
CP患者,男,2岁。中度HIE后遗症,智力低下, 右侧肢体运动障碍
CP患者,男,8岁。足月,难产,生后窒息
CT
脑实质内及脑室内出血(原生基质出血),是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典型表现
脑室周围白质营养不良(PVL)及脑白质发育 不良:双侧脑室三角区不规则增宽,侧脑室周 围脑白质内多发低密度灶,顶枕叶白质稀疏, 外侧裂池增宽
脑梗塞及脑室旁出血性脑梗塞 仅在病变广泛而严重时才累及皮质 CT表现较临床表现出现晚,常在12-24 h后
特征性的丘脑基底节损伤-大理石纹状改变。 CT可显示为双侧基底节、丘脑对称性低密 度区,或双侧基底节、丘脑区密度增高
颅内出血:主要因创伤所致 脑梗死:扇形低密度区
MRI
T1WI显示皮质深层呈脑回样或线状高信号, 主要位于基底脑沟区
丘脑基底节损伤:生后早期,T1WI示基底节、 丘脑、脑干呈弥漫性高信号,T2WI可正常; 7-10天,T1WI呈高信号,T2WI示局灶性低信 号区;17天左右,T2WI呈高信号
15个月,男。早产儿,脑瘫,PVL
CP患者,女,1岁。 33周早产 母妊高症。 双眼斜视,抽搐 PVL
二、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发病机制
缺氧引起能量代谢障碍,血氧含量减低,导 致脑血管自动调节障碍和血压下降,致脑血 流量降低,引起脑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使神经细胞膜发生瀑布式的 生化改变,导致神经元死亡 神经元是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累及目标;既 有神经元的急性水肿、坏死,又存在神经元 迟发性死亡-细胞凋亡
后遗症期:矢状旁区皮层及皮层下区域长T1 长T2信号软化灶,皮质变薄、萎缩,脑沟增 宽。可同时伴随局部脑白质髓鞘发育延迟和 胼胝体发育不良
正常新生儿,7天
足 月 儿 , 3 天
新 生 儿 , 3 天
出生8小时,哭声低,易激惹,肌张力高 同一病例。CP患者,随访1年,运动智力发育落后,左 侧偏瘫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学表现
分类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胚胎脑病
一、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早产儿,生后窒息。阵发性尖叫,间断 抽搐,精神差,易激惹,四肢肌张力高 病理:原生基质出血、脑室旁出血性脑梗死或 称出血性静脉梗死、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脑 白质发育不良及脑梗死 发病机制 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发源地-原生基质是早 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特殊易损伤部位 未成熟的突触容易受“兴奋毒”损伤 缺氧状态下ATP合成不足
CP患者,男,8个月。神经运动发育落后,四肢肌张力高 妊娠39周,顺产,小样儿。母子两代血清学检查弓形体抗体阳性
c
a
b d
CP患者。女,8个月。神经运动发育落后 生后间断抽搐,四肢肌张力高 母子两代血清学检查CMV抗体阳性
MRI
对脑白质损伤的敏感性高,显示侧脑室周围 白质局灶性异常信号,可伴弥漫性水肿
T2WI沿室管膜表面分布的高信号 脑白质髓鞘生成延迟或被破坏、水肿、神经 元坏死后的胶质增生都可形成T2WI高信号 脑室旁白质减少,脑室扩张
男,出生14天。拒乳1天,精神反应弱,肝脏肿大,质地坚硬。 母子两代血清学检查CMV抗体阳性
病理:矢状窦旁区脑损伤主要因足月新生儿部
分性、长时间窒息所致,脑血管分水岭区缺血,
主要发生在矢状窦区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呈双
侧对称或不对称,发生皮质层状坏死、液化坏
死和囊变,基底节/丘脑大理石纹状改变,主要 见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发病 率不足5%
CT
早期:可呈阴性 发病后3-7天,显示大脑镰旁脑皮质密度减 低,常呈对称性,皮髓质界线模糊不清,多 见于顶枕叶,病变邻近脑室脑沟变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