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地质的报告 (1)
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Ⅰ、工程概况拟建xx特大桥位于xx之间,拟建桥梁为横跨国道和河而设,大桥分左右两线,左线起止点里程桩号为ZK0+895.226~ZK1+785,桥全长916m,中心桩号为ZK0+358,主跨为310m;右线起止点里程桩号为K0+884~K1+785,桥全长916m,中心桩号为K1+358,主跨为310m;上部结构为双塔斜拉桥+装配式连续T梁,桥址区两端均有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
我公司于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采用钻探方法对该桥址进行了施工图优化设计阶段的勘察工作,本次勘察共布设钻孔27个(钻孔编号为YQZK1~YQZK21、ZQZK1~ZQZK17,其间的孔号排列不连续)。
并利用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钻孔1个(CQZK102)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勘察钻孔26个(SQZK116~SQZK152,其间的孔号排列不连续),所完成的外业工作量如下表1:表1 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完成工作量汇总表Ⅱ、桥区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桥位区位于xx河两岸侵蚀阶地和两岸的侵蚀、溶蚀重丘-低山地貌,拟建桥梁呈北西-南东走向横跨xx河,桥址处河面宽约200m,该河四季通航,现航道等级为Ⅴ级,拟规划为Ⅲ级;水流方向与桥梁走向基本垂直,设计水流量为30000m3/s,设计水位212.10m,通航水位175.0m。
沿线路轴线地面高程为162.92m~293.00m,相对高差约为130.08m。
桥址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xx河两岸地形陡峭,基岩裸露,自然地面坡角为30°~45°局部达60°,桥址区属侵蚀丘陵-低山地貌单元。
二、气象与水文测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秋雨连绵、冬暖多雾、四季气温变化特征明显。
历年最大风速31.5m/s,平均风速1.4m/s,多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2.7℃,平均最高气温34.2℃,最热月平均气温28.6℃,最冷月平均气温7.1℃,最大平均日温差17.6℃(1997年5月1日),年积温6635.3℃,年无霜期331天,年日照131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年平均水气压为17.70kPa。
K15+645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K15+645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工程概况该桥中心里程桩号为K15+645,桥孔数及孔径为1×13,桥长19.00m,路线与河流交角约90º。
桥型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桥墩采用柱式墩、桥台采用柱式台,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
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勘察手段进行综合勘察,查明了桥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桥梁的设计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参数,可满足本工程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主要完成工作量详见下表: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2 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桥址区地处山间谷底地貌单元,地形崎岖起伏变化大,桥轴线地面标高介于700.64~701m,相对高差较小。
河道蜿蜒曲折,属于天然河道,水流对两侧岸坡冲刷很小。
河床壁不明显。
桥址区植被为次生林地。
2.2 地层本桥位于山间谷底地貌单元,根据地质调绘及钻探揭露,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 h),华力西期晚期(γ43-2b)花岗岩,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 h)①层腐殖土:黑色,松散状态,含有较多植物根系和有机质。
层厚0.00-0.30m,平均层厚0.30m。
③层粉质黏土:黄褐色-黑色,可塑状态,含砂砾及铁质氧化物,层厚0.30~1.00m。
④层砾砂:黄褐色,饱和,松散状态,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
层厚1.00-2.00m。
华力西期(γ43-2b)花岗岩⑥层全风化花岗岩:黄褐色,风化物呈砂土状。
层厚2.00-3.00m。
⑧层中风化花岗岩:肉红色,块状构造,中粗粒等粒结构,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
本层未穿透。
2.3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桥址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即位于6度地震烈度区内。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的规定,不做抗震设计,可简易设防。
2.4 水文地质条件2.4.1 地表水地表水由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及河流径流组成。
桥梁改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桥梁改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引言本报告对某桥梁改建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旨在帮助相关决策者了解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方法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时,我们采用以下方法:1. 收集并分析工程地区的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地形图、地质构造图等。
2. 调查工程区域内的地层情况,包括地质岩性、断裂带等。
3. 进行现场考察,观察潜在的地质灾害迹象,如滑坡、地面下沉等。
4. 运用专业的地质灾害评估模型,对工程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根据我们的评估结果,对于该桥梁改建工程区域,存在以下几种地质灾害危险性:1. 地质滑坡: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滑坡的危险性较高。
建议采取加固措施,如地基加固、排水系统的设计等。
2. 地面沉降: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和地层压实等原因,地面沉降的危险性较高。
建议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并采取相应补充填土等措施。
3. 断裂带活动引起的震动:由于附近存在断裂带,地震发生的危险性较高。
建议进行抗震设计和加固措施。
建议为了确保桥梁改建工程的安全性,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2. 在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工程方案。
3.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严密的施工监督,确保加固和防范措施的有效实施和质量。
结论本报告对某桥梁改建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通过遵循这些建议,可以降低工程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峨眉河大桥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峨眉河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学号姓名专业地质工程年级2013级指导教师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6/07/17-目录1.前言 ..................................................... - 3 -2.桥梁工程地质条件 ......................................... - 3 -2.1地形地貌 ............................................ - 3 -2.2地层岩性 ............................................ - 4 -2.3地质构造及地震参数 .................................. - 5 -2.4水文地质条件 ........................................ - 5 -2.5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 - 6 -2.6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 6 -3.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 - 6 -3.1岸坡稳定性分析 ...................................... - 6 -3.2桥渡冲刷分析 ........................................ - 7 -3.3地基稳定性评价 ...................................... - 7 -3.4建桥适宜性评价 ...................................... - 8 -4.措施建议 ................................................. - 8 -4.1 基础设计............................................ - 8 -4.2施工建议 ............................................ - 9 -5. 结论及建议.................................................. - 9 -附图14:峨眉河大桥工程地质平面图附图15:峨眉河大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1.前言本次勘察实习的峨眉河大桥属于铁路桥梁,位于川主—龙门洞铁路线的北线(AK10+250-AK10+450)处。
大桥工程地质评价
16.6
-0.05
0.450
4.62
16.8
19.3
平均值
35.2
1.81
2.72
1.036
92.4
52.7
36.1
16.6
-0.05
0.450
4、水文地质条件
桥址区地表水较为发育,中部沟谷为长年性河流,水位及水流量季节性变化大,暴雨期有洪水侵袭。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卵石层、残坡积土层底部,以及基岩全~强风化层中的孔隙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水位季节性变化大。根据水质简分析结果,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地表水、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
2、地质构造及地震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桥址区位于闽西南华力西—印支拗陷带的次级构造北东向明溪—武平拗陷带东部,北西向xx—云霄深断裂构造带北侧。桥址区内未见危害桥梁建设的活动性构造迹像。
根据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xx省区划一览表可知,该段线路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域地质相对稳定,建议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采取抗震设防措施。
项 目
单位
工作量
项 目
单位
工作量
机械钻探
米/孔
200.09/8
岩石抗压样
组
6
标准贯入试验
次
47
引用初勘孔
孔
3
重型动力触探
米
4.95
原状样
个
5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该桥位于低山地貌区,间夹山间溪谷地貌,溪谷呈条带状,在桥位处宽约90m,谷底平缓,多恳为农田;中部发育一小溪,溪宽8~18m,弯成蛇曲,溪岸为土岸,高约2.50m,呈台阶状,小溪两岸发育有一级阶地。沟谷两侧山体自然坡度32°。桥址区山体海拔510~580m,相对高差约50~130m。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集合十篇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集合十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工程地质实习是配合《工程地质》课程而设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明确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为成为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简介及要求(1)矿物与岩石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
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及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
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
结合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理解构造运动概念。
(4)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认识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认识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等。
认识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
(5)一般工程问题建筑物区域、场地地质状况,斜坡地质状况,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等。
三、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方山位于江宁区科学园内,占地面积8.6平方公里,方山是一座不太高的平顶山(海拔约208米),紧靠正处建设中的大学城和高新企业区。
燕子矶位于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长江三大名矶之一,是岩山东北的一支。
海拨36米。
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故名为燕子矶。
直渎山高40余米,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
燕子矶西侧幕府山沿江悬崖之下古有12个洞窟,著名的三台洞就在这里.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700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
四、人员的组成本次实习由道路桥梁,建工一班和建工二班三个班级共同完成。
第二章实习内容一、地质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
老馆为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3层建筑物,占地面积约2500平米。
桥梁勘察报告
1 概述1.1 工程概况随着鄂尔多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成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为继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原工业发展中总量小、增长粗放、发展缓慢、污染严重、科技含量较低等问题,鄂尔多斯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以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六个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构筑产业集群,开创工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位于东胜区罕台镇境内,场地内地势较为平缓,略呈缓坡状起伏。
距康巴什新区9km东距210国道0.7km,南距青春山50万伏变电站2.8km,西至补洞沟河沿,北至打坝渠,面积约为25km。
本次实施的基础设施包括产业区内道路、场平、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排污及处理、排水(雨水)、通信、弱电、绿化等项目。
拟建桥梁位于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内, 为该工程的子项之一。
四座桥梁横跨区内唯一季节性雨水冲沟——补洞沟, 连接补洞沟两岸待建道路。
受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经济贸易局委托,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项目补洞沟桥梁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根据设计要求, 本次勘察分两个阶段进行。
初步勘察野外工作开始于2007年11月14日,结束于2007年12 月4 日,历时21天,对拟建补洞沟1 桥、2 桥、3 桥及4 桥进行初步岩土工程勘察;2008年3 月6 日,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对本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拟建补洞沟4 桥由于桥位更改,不在本次详细勘察任务之列,故我院对补洞沟1〜3号桥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为保证成果资料的完整性与统一性,满足设计部门的使用要求与方便,我院综合初步勘察与详细勘察成果,编制本报告书。
1.2 勘察目的与任务根据拟建工程方案设计及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拟建场地为H类,拟建桥梁为中桥;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桥梁工程勘察报告地质勘察与地基分析
桥梁工程勘察报告地质勘察与地基分析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桥梁工程的地质勘察与地基分析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总结。
通过本次勘察,我们的目标是全面了解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状况和地基特征,以便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二、地质调查1. 区域地质特征通过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概况进行了解,我们发现该地区属于山地地貌,地面为岩石和土壤的复合体。
地区内存在大量的构造断裂和岩层变形,这对桥梁的建设与稳定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2. 岩土属性测试在勘察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项岩土属性测试,包括土壤颗粒分析、压缩性试验、剪切强度试验等。
这些测试结果表明,地区内土壤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适合进行桥梁基础的建设。
三、地基分析1. 地基调查通过进行地基钻探和取样,在勘察区域内选取了多个样点进行地基分析。
我们综合考虑了土壤类型、含水量、厚度等因素,并对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进行了评估。
2. 地基承载力分析通过分析土壤的物理性质、承载力及稳定性等参数,我们得出了地基的承载力情况。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确定桥梁基础设计的合理性,并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四、风险评估与建议1.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考虑到勘察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我们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
包括地震、滑坡和洪水等灾害对桥梁工程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2. 设计建议结合我们的研究和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包括在地质勘察阶段加强监测和测试工作、合理设计桩基承载力等。
这些建议旨在确保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可持续性。
五、结论通过本次桥梁工程的地质勘察与地基分析,我们对勘察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地基性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评估和建议,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六、参考文献- 文献1- 文献2- 文献3(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桥梁工程勘察报告地质勘察与地基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撰写。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
1 概述1.1 概况拟建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行政区域属于崇左市大新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45′∼107°09′,北纬22°36′∼22°56′,拟建项目路线起于大新县雷平乡,与大新至崇左二级公路相接,经勘圩、排塘、硕龙至下雷,路线全长约60Km,附加硕龙支线3.7 Km。
本项目于二○○七年五月至二○○七年七月进行了现场勘察,并于二○○七年七月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
1.2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1.2.1 勘察目的对拟建项目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确定公路路线、工程构造物位置及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1.2.2 主要任务(1)查明拟建项目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对地形、地质和水文等场地要素作出分析、评价和建议。
(2)查明桥涵构造物地基的地质结构及其分布特征,测试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化学特性,提供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持力层的变形和承载力、变形模量等岩土设计参数,并作出定量评价。
(3)查明各隧道隧址区地质、地震情况、进出口的环境地质条件,为各方案的比选论证及隧道设计、施工方案选择提供地质依据。
(4)查明场地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性质、提供防治设计必需的地质资料和地质参数。
(5)查明公路工程建筑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并对大型公路工程建筑物场地进行必要的地震烈度鉴定或地震安全性评价。
(6)提供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
1.2.3 工作依据1.2.3.1 规范、规程及技术资料(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软土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51-93)。
桥梁勘察报告
1、勘察任务来源歇息临港工业区1#桥工程地质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由小星星临港工业区城市建设局提出,并委托xxx 担。
2、勘察目的对桥梁工程的各墩、台地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提供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的防治等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勘察任务①查明桥位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
②探明桥梁墩台和构造物地基的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的厚度、墩台基础岩体的风化与构造破碎程度、软中夹层情况和地下水状态。
③测试岩土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提供地基的容许承载力、桩壁摩阻力、钻孔桩极限摩阻力,作出定量评价。
②对地基的稳定性、危害程度和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程度作出评价。
4、具体要求勘察工作按照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C20—2022);2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CJJ56—94);3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T B02-01—2022);4 、《建造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2);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TTGD63—2022);6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JTJ/T066—98);7 、《工程地质手册》 (第四版);8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DB21/T1214—2005);9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22);10、《房屋建造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 年版) 等执行。
xxx 临港工业区1 桥位于xxx 临港工业区,桥梁中心桩号为K10+575.000m,起点桩号为K10+097. 100m,桥长为955.8m,宽30.0m,属特大桥,桥体拟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现浇箱梁结构,钻(冲) 孔灌注桩基础方案。
1、钻孔布设钻孔由xxxx 布设,共布设67 个钻孔,钻孔间距15.0~80.00m。
均为控制孔,钻探深度均控制到中风化岩面下 5~7 米。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报告针对桥梁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察,旨在收集与分析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数据,为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
在勘察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勘察方法,包括野外实地考察、取样分析等,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地质背景根据实地考察和相关资料整理,本区域地质为xxxx,主要由xxxx组成。
该区域地质构造较为稳定,不存在明显的地质灾害风险。
然而,本区域存在一定的地质特征,如xxxx,这些特征对桥梁的建设和设计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地质勘察过程1. 野外实地考察我们对桥梁所在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包括地表地貌、河流水文条件、植被覆盖情况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获取了大量的地质信息。
2. 取样分析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我们对重要地质层进行了钻孔取样,并进行了实验室分析。
这些样本的分析结果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地质参数和工程属性,对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四、地质勘察结果1. 地质构造特征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和取样分析,我们确定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主要特征包括xxxx。
2. 岩土特征我们通过实验室分析获得了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工程性质。
例如xxxx。
3. 地质灾害评估根据地质构造和岩土特征,我们对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
根据我们的研究,该区域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尤其是xxxx。
因此,在设计桥梁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五、桥梁设计建议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地质灾害评估,我们提出以下桥梁设计建议:1. 针对地质构造特征,建议采用xxxx桥型,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岩土特征,进行相应的地基处理和加固措施。
3. 针对地质灾害的风险,建议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抗震设计和抗滑稳定措施。
六、结论综上所述,本报告对桥梁工程地质情况进行了全面勘察,并提供了详细的地质数据和分析结果。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风险,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世纪西路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范文
世纪西路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范文《临桂新区世纪西路桥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一、工程概况桂林市临桂新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拟在临桂新区世纪大道新建世纪西路桥,桥长71.0m,桥宽50.0m,桥梁上部构造为2.0-25.0m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箱桥,下部为桩柱式桥台。
二、勘察目的任务及技术标准(一)、勘察目的任务受桂林市临桂新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业主)委托,由我院承担该项目工程地质初步勘察任务,本次勘察岩土定名、取样、测试等,经与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商榷同意,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22年版)要求执行,其目的和任务如下:1、查明桥梁基础所在范围的岩土层结构、分布、深度、工程特特性、形成时代、成因类型,提供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对桥址稳定性、桥梁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进行评价,并提出持力层方案。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供整治方案的建议。
3、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埋深以及地下水对砼的腐蚀性。
4、提供满足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
5、确定地基承载力,建议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二)、依据的规范和技术标准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22年版);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临桂新区世纪西路桥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5、《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TJ11-93);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22);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22);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22);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2、《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13、《标准贯入试验规程》(YS5213);14、《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45/T396-2007);15、《岩土工程检验和质量评定标准》(YB9010-98);1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年版);17、《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379-2006);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一)、勘察方法1、钻探:采用某Y-100型,套管跟进冲击及回转相结合的钻进方法进行钻探。
00.平雄乐里河1号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
广西隆林至百色高速公路No.7合同段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1.平雄乐里河1号大桥(K105+123~K105+457)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二零零七年七月目录1 概况 (1)1.1工程概况 (1)1.2地理位臵及交通 (1)1.3勘察目的与任务 (1)1.4勘察执行的标准 (1)1.5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 (2)1.6 勘察质量评述 (2)1.7初勘成果利用情况 (2)1.8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件》执行情况 (2)2工程地质条件 (3)2.1气象、水文 (3)2.2地形地貌 (3)2.3地层岩性 (3)2.4地质构造 (4)2.5水文地质条件 (4)2.6不良地质现象 (4)2.7区域稳定性及地震 (4)3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持力层选择 (5)3.1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5)3.2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5)3.3持力层选择及设计参数建议值.............................................................................. 6 4 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 (6)4.1 桥址地质环境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6)4.2 桥台、桥墩工程地质评价 (6)4.3 施工条件评价 (11)5结论与建议 (11)5.1 结论 (11)5.2 建议 (11)附图表及附件:1、平雄乐里河1号大桥工程地质平面图(1:1000)2、平雄乐里河1号大桥工程地质纵长剖面图(1:1000)3、平雄乐里河1号大桥工程地质横剖面图(1:500)4、平雄乐里河1号大桥钻孔地质柱状图(1:200)5、钻孔测量成果汇总表平雄乐里河1号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1 概况1.1工程概况拟建大桥位于田林县乐里镇,设计桥中心桩号为K105+290,起至里程桩号为K105+123~K105+457,全长334m,起点桥面高程为328m,止点桥面高程为330m,桥面宽度为2×12m,最大墩高为64.5m, 8孔,孔径40m。
东方大桥(初勘)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高速公路第1设计合同段东方大桥(K线)(中心桩号:左幅ZK15+063/右幅YK15+067)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 前言1.1 任务依据、工程概况股份有限公司受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高速公路第1设计合同段东方大桥进行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公司将该大桥的勘察任务交由公司下属地质勘察设计分院执行,设计概况详见表1。
表1 桥梁设计概况表1.2 勘察目的、方法设备本次勘察按照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中的相关要求和本公司技术主管部门下发的技术要求及批准的勘察大纲执行。
本次勘察的目的:根据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桥梁方案,基本查明桥位所处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并对桥位及桥型方案的合理性、场地适宜性及稳定性作出评价,为该桥的初步设计提供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
本次勘察按规范要求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原位测试、物探及取样试验等综合手段进行勘察,勘察中使用XY-100型钻机1台、工程测量设备GPS(灵锐S86)1台套进行工作。
1.3 起讫时间、完成工作量地质勘察设计分院接受任务后,于2016年6月20日组织人员及设备进场,勘察工作在进行中,完成工作量见表2。
勘察中所用1/2000桥位地形图、桥型方案图、桥位轴线桩、控制点位置及高程均系本公司第三测设分院提供。
表2 完成实物工作量汇总表经相关技术主管部门到现场验收,认为勘察资料满足设计要求。
2 自然地理2.1 地形、地貌场区位于临沧市附近,有公路及施工便道通达场区,交通条件好。
项目区地处云贵高原之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地势总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为怒山山脉向南延伸部份,属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南部,地形高差十分悬殊。
由于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地面破碎,地形复杂,形成了亚高山,中山峡谷和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
场区内海拔高度为1639.2~1720.0m,相对最大高差80.8m。
桥梁地质的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目录文字部分一、前言 (1)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一) 地形地貌 (1)(二) 岩土层划分与其工程力学性质 (2)三、水文地质概况 (4)四、结论与建议 (5)(一)场地稳定性 (5)(二)基础持力层评价 (5)(三)基础类型的选择 (5)附图表1、钻孔数据一览表 (1)2、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1)3、图例 (1)4、勘探钻孔平面布置图 (1)5、工程地质剖面图 (1)6、钻孔柱状图 (10)7、岩芯照片一、前言受业主的委托,地质工程勘察院院承当省道S221线大埔县湖寮至枫朗段改建工程百侯大桥的工程工程勘察工作。
省道S221线大埔县湖寮至枫朗段改建工程百侯大桥位于大埔县百侯镇,拟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改建,共9跨,每跨25m,总长约255.6m,桥宽17+11.5m,本次勘察根据规要求,共布置钻孔10个,钻孔编号ZK1~ZK10。
此次勘察的主要目的和要:查明场地的岩土层结构与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提供场地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承载力并提供基础选择的建议,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含水层的分布、地下水位埋深与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基础材料的腐蚀性;为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我院于2017年8月12日~8月23日派出1台100型钻机进行了外业勘察工作。
本次勘察工作共完成钻孔10个,钻探总进尺369.50m,做标准贯入试验39次,河水样1件。
水样测试由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实验室完成。
本次勘察的野外编录与报告编写,主要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国标GB 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国标GB50007-2011和省标DBJ15-31-201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JTG D63-2007)、《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JTJ062-2002)中的有关规要求执行。
报告可作为拟建桥梁基础设计的工程地质依据。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拟建桥梁的桥位区为河谷地貌,大桥横跨梅潭河,地形起伏较大,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地形测量图,钻孔孔口高程为76.30~84.3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文字部分
一、前言 (1)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
(一) 地形地貌 (1)
(二) 岩土层划分及其工程力学性质 (2)
三、水文地质概况 (4)
四、结论与建议 (5)
(一)场地稳定性 (5)
(二)基础持力层评价 (5)
(三)基础类型的选择 (5)
附图表
1、钻孔数据一览表…………………………………………1张
2、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1张
3、图例………………………………………………………1张
4、勘探钻孔平面布置图……………………………………1张
5、工程地质剖面图…………………………………………1张
6、钻孔柱状图………………………………………………10张
7、岩芯照片
一、前言
受业主的委托,广东梅州地质工程勘察院院承担省道S221线大埔县湖寮至枫朗段改建工程百侯大桥的工程工程勘察工作。
省道S221线大埔县湖寮至枫朗段改建工程百侯大桥位于大埔县百侯镇,拟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改建,共9跨,每跨25m,总长约,桥宽17+,本次勘察根据规范要求,共布置钻孔10个,钻孔编号ZK1~
ZK10。
此次勘察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是:查明场地内的岩土层结构及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提供场地内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承载力并提供基础选择的建议,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含水层的分布、地下水位埋深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基础材料的腐蚀性;为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我院于2017年8月12日~8月23日派出1台100型钻机进行了外业勘察工作。
本次勘察工作共完成钻孔10个,钻探总进尺,做标准贯入试验39次,河水样1件。
水样测试由广东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实验室完成。
本次勘察的野外编录及报告编写,主要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国标GB 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国标GB50007-2011和省标DBJ15-31-201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2002)中的有关规范要求执行。
报告可作为拟建桥梁基础设计的工程地质依据。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拟建桥梁的桥位区为河谷地貌,大桥横跨梅潭河,地形起伏较大,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地形测量图,钻孔孔口高程为~。
(二)岩土层划分及其工程力学性质
根据勘察钻孔揭示的地质资料,经地层对比整理,场地内钻孔揭露深度内的地基岩土层按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
(Q4ml)、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和燕山第三期地层()3(25 )基岩。
现将各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①素填土:为河堤填筑土,其中ZK2和ZK3填土呈灰黄色,湿,稍压实,主要由卵石、石英砂粒及粘性土组成,钻进较困难;ZK9填土呈灰黄、黄褐色,湿,稍压实,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含较多量卵石。
本层钻孔ZK2、ZK3和ZK9共3个孔有揭露,层顶高程~,揭露厚度~,平均厚度。
本层工程力学性质差,不考虑其地基承载力。
2、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
②粉土:灰黄色,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石英细砂粒及粉粘粒组成,韧性差,摇振反应明显,间夹粉砂薄层。
本层仅钻孔ZK1、ZK2、ZK9和ZK10共4个孔有揭露,层顶高程~,层顶深度0~,揭露厚度~,平均厚度。
本层共进行标贯试验3次,实测击数N′=6~7击,校正击数N=~击,平均值击。
建议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o] =130kPa,桩侧摩阻力标准值q ik=26kPa, 建议地基土的比例系数m取值4000kN/m4。
③圆砾: 灰、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由卵石混石英砂粒组成,卵石成份杂乱,质地坚硬,含量约40-60%,最大粒径大于8cm,钻进较困难。
本层全部钻孔共10个孔有揭露,层顶高程~,层顶深度0~,揭露厚度~,平均厚度。
建议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o] =300kPa,桩侧摩阻力标准值q ik=80kPa, 建议地基土的比例系数m取值40000kN/m4。
3、燕山第三期地层()3(25 )----花岗岩
钻探深度内按岩石的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岩(30≤N′<50击)和强风化岩(N′≥50击)二个岩带,分述如下:
④全风化花岗岩:黄褐、灰白色,稍湿,呈坚硬土状,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尚可辨认,长石和云母已风化成粘土类矿物,有残余结构强度,本层属极软岩。
本层全部钻孔共10个孔有揭露,层顶高程~, 层顶深度~,层厚~, 平均厚度。
本层共进行标贯试验10次,实测击数N′=41~47击,校正击数N=~击,平均值击,标准值击。
建议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o] =350kPa,桩侧摩阻力标准值q ik=70kPa,建议地基土的比例系数m取值20000kN/m4。
⑤强风化花岗岩:黄褐、灰褐、灰白色,原岩结构尚清晰,长石和云母蚀变严重,风化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岩芯呈砂土状,下部局部岩芯呈碎块或碎屑状,本层属软岩。
本层全部钻孔共10个孔有揭露,未揭穿,层顶高程~, 层顶深度~,层厚~, 平均厚度。
本层共进行标贯试验26次,实测击数N′=51~65击,校正击数N=~击,平均值击,标准值击。
建议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o] =600kPa,桩侧摩阻力标准值q ik=90kPa。
上述岩土层的详细情况及空间分布见钻孔柱状图和工程地质剖面图。
三、水文地质概况
勘察区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赋存于覆盖土
层孔隙和基岩裂隙中,地下水受河水及大气降水的补给,地下水位的
季节变化幅度较大。
勘察施工期间,测得钻孔稳定水位标高在~之间。
初步勘察期间取河水水样1件进行水质分析。
根据水质分析报告(详见水质分析报告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表,该场地环境类型为II类,水中腐蚀性介质含量见下表:
表1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国标GB 50021-2001(2009年版)〕表12.2.1
1、按照环境类型、腐蚀介质SO42-和Mg2+的含量分析,本场地地下水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
2、按地层渗透性,本场地地下水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
3、按地下水中Cl-的含量分析,本场地地下水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场地稳定性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资料及梅州市地震局的鉴定,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无区域性构造通过。
据钻探揭露,场地孔深范围内未发现断层形迹。
桥台区位于河漫滩地,地形较平坦,未发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较好,地层由洪冲积层和风化岩组成,桥台建议进行桩基处理。
(二)、基础持力层评价
根据拟建桥基础的设计荷载和沉降要求,场地内岩土层评价如下:
1、①第四系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②粉土和③圆砾层和④全风化花岗岩:层位分布或力学性质不稳定,承载力低,难以满足桥梁对地基土强度和变形的要求,不能作为拟建桥梁基础持力层。
2、⑤强风化花岗岩:埋藏较深,厚度和岩质不均匀,承载力高,可考虑作为拟建桥梁摩擦型桩基础持力层。
以上岩土层的力学指标参数建议采用表2之数值。
(三)、基础类型的选择
勘探查明,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的⑤强风化花岗岩岩面起伏大,厚度不均匀,风化程度和岩石强度差异大、对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有较大的影响。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大桥建议采用桩基础,基础类型选用冲孔灌注桩,桩型采用端承摩擦桩,桩尖持力层选用⑤强风化花岗岩。
各岩土层的q ik值和岩石的f r值见表3。
在钻(冲)孔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岩屑鉴定入岩深度,当钻至设计深度时,应根据钻探时效来控制入岩深度。
成桩过程要注意造孔的垂直度和桩身成型质量,沉渣应符合规定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