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生物角教案优质7篇
生物角教案优质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生物角教案优质7篇编写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教师的教案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生物角教案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第12讲 减数分裂(第五课时)
第17讲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第一课时)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思维激活】(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是否所有物质都永久丧失了活性?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DNA+DNA酶+R型活细菌”中为什么没有分离得到S型细菌,而格里菲思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却能分离得到S型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该实验两种实验材料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噬菌体生活方式为?寄主是?能否用普通培养基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噬菌体增殖需要的条件请完成表格(4)该实验利用什么方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标记噬菌体时,为什么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能否用14C、18O等元素标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实验中,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能否用同时被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怎样才能获得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放射性存在于上清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物中含少量放射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放射性存在于沉淀物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清液中含少量放射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设计思路的共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的处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DNA是遗传物质”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NA是遗传物质”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有何增殖需要的条件内容模板⑤__________________的DAN合成噬菌体DNA原料⑥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合成噬菌体蛋白质原料⑦_____________提供的氨基酸场所⑧_______________的核糖体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02题 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
第02题遗传的分子基础1.(2019全国卷Ⅰ·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即翻译过程。
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以氨基酸为原料,产物是多肽链,场所是核糖体。
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要想让多肽链带上放射性标记,应该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苯丙氨酸)作为原料,而不是同位素标记的tRNA,①错误、③正确;合成蛋白质需要模板,由题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因此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作模板,同时要除去细胞中原有核酸的干扰,④、⑤正确;除去了DNA和mRNA 的细胞裂解液模拟了细胞中的真实环境,其中含有核糖体、催化多肽链合成的酶等,因此不需要再加入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故②错误。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19天津卷·1)用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A.DNA复制的场所B.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C.分泌蛋白的运输D.细胞膜脂质的流动【答案】A【解析】DNA复制需要DNA模板、原料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和DNA聚合酶,A正确;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开始翻译mRNA上的密码子,需要tRNA运输氨基酸,不需要脱氧核苷酸,B错误;分泌蛋白的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形成囊泡运到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和包装,形成分泌小泡,运到细胞膜,胞吐出去,与脱氧核苷酸无关,C错误;细胞膜脂质的流动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无需脱氧核苷酸,D 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A。
3.(2019江苏卷·3)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作业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能力提升A卷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作业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能力提升A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的S型菌都由R型菌转化而来B.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噬菌体都带有35SD.用B型TMV(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A型TMV的蛋白质重组而成的病毒感染烟草,会得到2种子代病毒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发生改变B.整合到R型菌内DNA分子片段能直接表达合成荚膜多糖C.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D.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与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叶片实验两者实验设计思路一致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被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①S型细菌的DNA 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细菌的DNA DNA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 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 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 存活,死亡,存活,存活5.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下表。
2022年高三生物总复习查漏补缺必做:必修二遗传题经典判断题(易错易混题)
必修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生物个体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
( )2.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 )3.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 )4.融合遗传是指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的现象。
( )5.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一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通过荧光显示,就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 )6.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 )7.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测交的方法对遗传现象提出了合理的解释,然后通过自交方法进行了证明。
( )8.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9.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 )(Dd)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
( )10.分离定律中F111.形成过程中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是雌雄配子中遗传因子随机结合的基础。
( )12.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并非都是杂合子。
( )13.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为3∶1,则双亲均为杂合子。
( )14.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为1∶1,则双亲均为纯合子。
( )1》》》经典判断题15.一对黑毛豚鼠,生了5只小豚鼠,其中3只是白色的,2只是黑色的,据此可判断,豚鼠毛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 )16.真核生物中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17.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
( )18.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19.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紫花,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紫花与白花的分离比是9:7。
据此推测,两个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一定都是白花的。
( )20.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别由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引起。
高考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1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定额市鞍钢阳光实验学校考点10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考向一 DNA 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思路:T 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一个DNA 分子。
基于病毒的结构和生理特点,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DNA 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2)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过程(1)模板: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DNA 。
(2)合成噬菌体DNA 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3)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的核糖体(4)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 进入细菌细胞,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
2.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用35S 标记蛋白质,用32P 标记DNA 。
(1)实验过程(2)结论: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即DNA 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含32P 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2)含35S 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提示 (1)该实验不能标记C 、H 、O 、N 这些DNA 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 和蛋白质区分开。
(2)35S (标记蛋白质)和32P (标记DNA )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3)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1.某研究人员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 标记的细菌 ③用18O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以上4个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A .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 .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C .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D .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实验的结果,解答此题需要明确T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 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噬菌体DNA的细菌分开,因此上清液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含子代噬菌体的细菌。
(完整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讲解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目标】1、通过总结前人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理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和思路。
2、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3、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
【要点梳理】要点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R型菌——无荚膜,无毒性,菌落粗糙(rough)S型菌——有荚膜,使人或动物患病,菌落光滑(smooth)(2)体内细菌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斯)要点诠释:①实验内容:注射结果第一组:无毒R 型活菌 小鼠 不死亡第二组:有毒S 型活菌小鼠 死亡 第三组:有毒S 型活菌 有毒S 型死菌 小鼠 不死亡 第四组:无毒R 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 型菌 小鼠 死亡 S 型活菌 S 型活菌 ②结果分析第一组实验结果说明R 型细菌没有毒性 第二组实验结果说明S 型细菌有毒性第三组实验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 型菌没有毒性第四组小鼠死亡,证明R 型细菌能转化为S 型细菌,说明S 型细菌含有促使R 型细菌转化的物质。
③实验结论S 型死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3)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1944年·美国·艾弗里)要点诠释:①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 型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并且DNA 的纯度越高,转化就有效;如果用DNA 酶分解从S 型活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
②分析结论:DNA 能够引起可遗传的变异,DNA 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稳定才能行使遗传功能。
(4)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区别和联系 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者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培养细菌用小鼠(体内)用培养基(体外)注射 加热 结果注射 结果注射 结果 分离 培养实验原则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各成分作用的相互对照实验结果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菌实验结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两实验联系:(1)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的R型和S型。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1952)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1952)
赫尔希的实验思路: 发现问题:艾弗里的分离出的DNA 纯度不高,可信度低。 实验验证:最好能找一种生物,DNA和蛋白质自然 分开,这样可单独观察二者的作用。 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1952)
看是否还能作为遗传物质。 得出的结论: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艾弗里,1944)
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艾弗里,1944)
艾弗里的实验思路: 发现问题:转化因子是什么? 实验验证: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分离,
分别看它们能否转化。 得出结论:DN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1928) 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艾弗里,1944)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1952)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1928)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1928)
格里菲思的实验思路: 发现问题: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吗? 实验验证:用高温让蛋白质失去活性,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所用的生物技术:
1、同位素标记法:S35标记蛋白质,P32标记DNA。 2、差速离心法:
较轻的是:T2 噬菌体颗粒(实际上的蛋白质外壳); 较重的是:被感染的细菌(是刚组装好的,还没有释放的细菌)。 注意:在被感染的细菌未裂解释放之前离心!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B.3:4:l:2
C.4:3:2:1
D.1:3:2:4
4、在DNA的一个单链中, 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连
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 B )
A、0.4和0.6
B、2.5和1
C、0.4和0.4
D、0.6和1
DNA分子的特性:
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特异性:每个DNA分子有其特定的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 不是遗传物质。
DNA的结构和复制
坐落在北京 中关村高科 技园区的 DNA雕塑, 以它简洁而 独特的双螺 旋造型吸引 着过往行人。 你知道为什 么将它作为 高科技的标 志吗?
一、回眸历史:解开DNA结构之谜
看书阅读:明确DNA分子的结构 是谁提出的。
1、DNA的结构
DNA的结构在1953年由沃森和克里克确定
P
脱氧核苷酸链:
A
P
G 主干:
磷酸、五碳糖交
P
C 互排列构成,稳定不变
侧支:
P
T
与五碳糖相连的碱基
P 脱氧
核糖
A
P 脱氧
核糖
G
P 脱氧
核糖
C
P 脱氧
核糖
T
脱氧
T 核糖 P 碱基互补
配对原则
C
脱氧 核糖
P
G
脱氧 核糖
A P
T
脱氧
A 核糖
GC
P
氢键
A
T
G
C
C
G
T
A
A
T
G
C
T
A
C
G
A
T
必修二第1-3章(名师整理易错点判断)
必修二第1-3章(名师整理易错点判断)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 以下是有关遗传概念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
①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
( )②显性性状是指杂合子显现出来的性状。
( )③杂交的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 )④后代全为显性,则其双亲必为显性纯合子。
( )⑤纯合子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 )⑥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 )⑦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⑧多对基因中只要有一对杂合,该个体就是杂合子。
( )⑨测交可测定个体的基因型,也可测定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
( )⑩只有自花传粉的植物才能进行自交。
( )2.以下是有关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
①杂交时,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 )②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③给母本进行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 )④孟德尔在实验中采用了正反交的方法。
( )⑤孟德尔对实验结果进行数量统计是他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 )⑥“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
( )⑦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 )⑧“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⑨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⑩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 ) 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应用1.以下是有关分离定律实质的叙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②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
( )③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
( )④在形成生殖细胞一配子时,单独存在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所以称为分离定律。
专题五 遗传的分子基础(精讲)-备战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通用版)
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篇:回归教材【基础回扣】1.遗传物质的特点:遗传物质必须稳定,要能储存________,可以准确地________,传递给下一代等。
2.S型细菌的________能使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噬菌体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在侵染细菌时只有________注入细菌内。
3.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________。
4.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共同的思路:________。
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________标记而不用14C和3H同位素标记的原因:________。
6.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的大致过程:先用含相应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再用得到的________培养________,就能得到含相应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
7.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研究遗传物质的优点:________。
8.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两条长链按_______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________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9.8.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
两种生物的DNA分子杂交________,说明这两种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10.DNA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稳定性等特点。
11.DNA分子复制的时期是________。
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________复制。
12.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_______。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SDNAR型糖类+型相互对照DNA 是遗传物质 细蛋白质脂质细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菌DNA 分解物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论: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二、 有关碱基数量计算的归类与应用 1. DNA 分子自我复制的碱基配对 A-T,G-C,T-A,C-G 。
(2)“转录”中的碱基互补配对:A-U,G-C,C-G,T-A 。
(3)“翻译”时的碱基互补配对:A-U,G-C,U-A,C-G 。
(4)“逆转录”时的碱基互补配对:A-T,U-A,G-C,C-G 。
某DNA 分子中含某碱基a 个,(1) 复制n 次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数为a(2n -1); (2)第n 次复制,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4.碱基比例的运用由核酸所含碱基种类及比例可以分析判断核酸的种类。
(1) 若有U 无T ,则该核酸为RNA 。
(2) 若有T 无U ,且A=T,G=C ,则该核酸一般为双链DNA 。
(3) 若有T 无U ,且A ≠T,G ≠C ,则该核酸一般为单链DNA 。
三、 与中心法则相关的几个问题1.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为:蛋白质(性状) (1)在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在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传递信息的传递方向(如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合成)mRNA(含胰岛素基因)(3)含逆转录酶的RNA 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的为(4)DNA 病毒(mRNA RNA 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蛋白质2的两大基本功能 (1DNA 复制完成的,发生于亲代产生子代的生殖过程或细胞增殖过程中。
3.中心法则中几个生理过程能准确进行的原因(1)前者为后者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模板。
高三生物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答案】C【解析】孟德尔在利用豌豆发现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时,使用了假说演绎法,故A正确;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故B正确;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是把S型细菌的成分分离,分别感染R型细菌,观察是否出现S型细菌的菌落,没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故C错;DNA双螺旋结构就是物理模型,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科学史的发现,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能力。
2.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噬菌体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对噬菌体进行标记,应先分别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A错误。
在侵染过程中需经过短时间的保温,保温时间过长,有一部分子代噬菌体已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导致实验误差,B错误。
若搅拌不充分,含35S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从大肠杆菌表面脱落,经离心后随大肠杆菌进入下层沉淀,使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C正确。
高考生物专题课件12:基因的本质
深化突破
解析 (1)DNA的基本单位与RNA的基本单位相比,主要区别是DNA 的基本单位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的基本单位 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2)图2是由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脱氧核苷酸酶催化。(3)DNA分子中氢键 越多,DNA分子越稳定,C—G之间有3个氢键,A—T之间有2个氢键。 (4) RNA分子是单链结构,DNA分子是双链螺旋结构,其结构稳定性较强,而 单链RNA更容易发生变异。
高考生物专题课件 第12讲 基因的本质
必备知识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1)过程
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的③ 转化因子 。 2.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 (1)过程
必备知识
(2)结论:④ DNA 才是使R型活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 ⑤ DNA 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实验方法:⑥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必备知识
2.将脱氧核苷酸、DNA、染色体和基因四种物质与图二中的字母对应 起来:
a. 染色体 ;b. DNA ;c. 基因 ;d. 脱氧核苷酸 。 3.基因的实质:具有 遗传效应 的 DNA 片段。
必备知识
1.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肺炎双球菌转 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 √ ) 2.注射R型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 的S型菌。 ( ✕ )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培养等 技术。 ( √ )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大 肠杆菌细胞中。 ( √ )
高考 生物专题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解析)
[重温考纲]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Ⅱ)。
2.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 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核心考点 1遗传物质的探究1.理清两个经典实验的探索过程(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DNADNA 是遗传物质S 型细菌荚膜多糖蛋白质+R 型细菌――→相互对照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DNA +DNA 酶(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提醒(1)格里菲思转化实验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实现了基因重组。
(3)S型活细菌才具毒性,切不可认为S型细菌的DNA使小鼠致死。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5)用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352.“两看法”解答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同位素标记问题3.比较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1)相同点:都营寄生生活,遗传物质均为DNA。
(2)不同点①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具有独立的物质和能量供应系统。
②噬菌体:为非细胞结构的细菌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增殖。
设计1围绕遗传物质的探索考查理解能力1.(2017·全国Ⅱ,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2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2B.T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2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噬菌体的核酸中2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2答案C解析T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2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T噬菌体病毒颗2粒内不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噬菌322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2前者是RNA病毒,后者是DNA病毒,D错误。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620. 12.16W 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10:1 6:4610: 16:4610 :1612/ 16/2020 10:16:46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610:16: 4610:1 6Dec-20 16-Dec-20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16日 星期三 10时16 分46秒 10:16:4 616 December 2020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10时16 分46秒 上午10 时16分 10:16:4 620.12. 16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6/
格里菲思的实验思路: 发现问题: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吗? 实验验证:用高温让蛋白质失去活性,
看是否还能作为遗传物质。 得出的结论: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艾弗里,1944)
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艾弗里,1944)
艾弗里的实验思路: 发现问题:转化因子是什么? 实验验证: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分离,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195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所用的生物技术:
1、同位素标记法:S35标记蛋白质,P32标记DNA。 2、差速离心法:
较轻的是:T2 噬菌体颗粒(实际上的蛋白质外壳); 较重的是:被感染的细菌(是刚组装好的,还没有释放的细菌)。 注意:在被感染的细菌未裂解释放之前离心!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2020•苏州四市五区调研] 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 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某小组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 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 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 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 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解析]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是提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存在“转化因子”。
(3)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水解,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
化。
(√ )
(4)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解析]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 R型菌与S型菌控制有无荚膜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 × )
A.⑥①②④③⑤ B.②⑥①③④⑤ C.②⑥①④③⑤ D.②⑥⑤③①④
[解析]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 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 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所以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 序为②⑥①④③⑤。
2.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解析] N是蛋白质和DNA共有的元 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 素,若用15N代替35S标记噬菌体的蛋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白质,则其DNA也会被标记,A错误;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5S标记蛋白质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噬菌体
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在大肠杆菌中合成的 的DNA在大肠杆菌体内编码的,B
2021高考生物统考版二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 专题3 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错误!■易错辨析················································································生物的遗传物质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提示: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证明了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分别用含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得到被标记的噬菌体.(×)提示:噬菌体必须寄生在细菌内才能繁殖,在培养基上无法生存,得不到被标记的噬菌体。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通过搅拌、离心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开。
(×)提示:在该实验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将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开.4.在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4.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图3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2中的___④___。 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 素所在部位是图1中的____①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 材料,其原因之一是_噬__菌__体__只__由__蛋__白__ _质__外__壳__和__D_N__A_组__成__。
12345
答案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其 目的是_让__噬__菌__体__的__蛋__白__质__外__壳__与__细__菌__ _分__离__。 (4)仅有图3的实验过程,_不__能__(能或不 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原因是 _蛋__白__质__外__壳__没__有__进__入__细__菌__体__内__。
课堂导入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亲属之间在某些方面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 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遗传。其实,早在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中就记 载着“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是生物的遗传特性,才使生物界的物种能 够保持相对稳定。那么生物之间的这种相似性是由什么物质控制,并在 亲子代之间连续传递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生物的遗传物质。
答案
3.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 到小鼠体内,两种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1)从免疫学角度解释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杀灭。 (2)S型活细菌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3)S型细菌是有毒性的,据此推测曲线bc段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有毒的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R型细 菌、S型细菌数量都增加。
答案
课堂小结 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1.实验设计思路比较2.两个实验遵循相同的实验设计原则(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S DNA R型糖类 + 型相互对照○1 DNA是遗传物质细蛋白质脂质细○2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菌 DNA分解物菌(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自身对照(3)试验结论(或目的)比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二、有关碱基数量计算的归类与应用1.DNA分子自我复制的碱基配对A-T,G-C,T-A,C-G。
(2)“转录”中的碱基互补配对:A-U,G-C,C-G,T-A。
(3)“翻译”时的碱基互补配对:A-U,G-C,U-A,C-G。
(4) “逆转录”时的碱基互补配对:A-T,U-A,G-C,C-G。
2.DNA分子、DNA某条链及转录生成的mRNA中碱基比例关系3.DNA复制过程中的碱基数量计算某DNA分子中含某碱基a个,(1)复制n次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数为a(2n-1);(2) 第n次复制,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4.碱基比例的运用由核酸所含碱基种类及比例可以分析判断核酸的种类。
(1)若有U无T,则该核酸为RNA。
(2)若有T无U,且A=T,G=C,则该核酸一般为双链DNA。
(3)若有T无U,且A≠T,G≠C,则该核酸一般为单链DNA。
三、与中心法则相关的几个问题1.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为:蛋白质(性状)DNA(基因)mRNA 蛋白质(2)(如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合成)为DNA mRNA 蛋白质(含胰岛素基因)(3)含逆转录酶的RNA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的为RNA DNA mRNA 蛋白质(4)DNA病毒(如噬菌体)在寄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DNA(基因)mRNA 蛋白质RNA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RNA 蛋白质2.中心法则体现了DNA的两大基本功能(1)图中○1体现了对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它是通过DNA复制完成的,发生于亲代产生子代的生殖过程或细胞增殖过程中。
逆转录3.中心法则中几个生理过程能准确进行的原因(1)前者为后者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模板。
(2)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决定了后者是以前者提供的模板为依据形成的。
准确的模板和严格有序的碱基互补配对关系,保证了遗传信息的正常传递和表达,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一、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思路: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碱基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问题:Aa ×Aa;Bb×bb。
2.题型(1)配子类型的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Aa Bb Cc2 × 2 × 2 =8种如AaBbCc与 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1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 8种配子,AaBbCC 4种配子②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
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 与AaBbCC配子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2)基因型类型的问题如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其后代的基因型数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 后代有3种基因型 (1AA:2Aa:1aa);Bb×BB 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Cc×Cc 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而AaBbCc×AaBBCc,后代中由3×2×3=18种基因型。
(3)表现型类型的问题如AaBbCc×AabbCc, 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数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 后代有2种表现型;Bb×bb 后代有2种表现型;Cc×Cc 后代有2种表现型。
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二、伴性遗传与分离定律的关系1.伴性遗传也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此也符合分离定律。
2.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1)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有同型和异型两种形式。
(2)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或Z染色体上,Y或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存在于杂合子(X b Y或Z d W)内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得到表现。
(3)Y或W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在X或Z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只限于在相应性别的个体之间传递。
(4)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在写基因型、表现型和统计后代的比例时一定要与性别相联系,如X b Y或X B X b。
3.在分析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遗传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分离定律处理。
整体上按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三、正反交结果不相同的几种情况分析1.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正交和反交中母本的性状不同,因而产生的后代性状不同。
2.植物果皮种皮颜色等性状遗传:以果皮颜色遗传为例,红色(A)对黄色(a)为显性。
正交反交P:(♀)AA×aa(♂) P:(♀) aa×AA(♂)亲代母本所结果实亲代母本所结果实(含F1的种子)(含F1的种子)果皮红色 F1的胚 F1的乳胚果皮黄色 F1的胚 F1的乳胚(AA) (Aa) (AAa) (aa) (Aa) (Aaa)○× ○× F 1 所结果实(含F 2的种子) F 1 所结果实(含F 2的种子)果皮红色 F 2的胚 果皮红色F 2的胚(Aa ) (1/4AA 、2/4 Aa 、1/4aa) (Aa ) (1/4AA 、2/4 Aa 、1/4aa)○× ○× ○× ○× ○× ○×F 2所结果实 F 2所结果实果皮果皮1/4AA 2/4Aa 1/4aa 1/4AA2/4Aa 1/4aa3红 : 1黄 3红 : 1黄从以上分析看出,番茄的果皮颜色遗传中正反交结果不同,子代均表现出母本的性状,但这种遗传方式本质上仍属于细胞核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只是子代的性状分离比延迟表现而已。
另外,正反交结果中胚乳的基因型也不相同。
3.伴性遗传中的某些性状遗传(以人类红绿色盲为例)正常母亲色盲父亲色盲母亲正常父亲X B X B ×X b Y X b X b ×X B YX B X b X B Y X B X b X b Y女儿正常儿子正常女儿正常儿子色盲(携带者)(携带者)四、人类遗传病判断及概率计算1.人类遗传图谱分析及遗传方式的判断在遗传方式未知的情况下,无论是判断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关系,还是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都要在全面分析图谱信息的基础上,找准特殊个体或几个特殊个体间的关系,以以下几个方面为突破口进行分析:(1)首先确定图谱中的遗传病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1若双亲正常,其子代中有患者,此单基因遗传病一定为隐性遗传病(即“无中生有”)。
2此单基因遗传病一定为显性遗传病(即“有中生无”)。
(2○1在确定是隐性遗传病的情况下,要特别关注以下特殊情况:a.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儿子正常,母亲患病,则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有病,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2a.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儿子患病,母亲正常,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有病,则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为患者,否则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1)原理○1乘法定律:当两个互不影响的独立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时其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2加法定律: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另一个事件就被排除,这样的两个事件为互斥事件,这种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之和。
(2)计算方法例如:有甲、乙两种遗传病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据亲代的基因型已判断出后代患甲病的可能性为m,患乙病的可能性为n,则后代的表现型的种类和可能性为:甲病患m ○3乙病患n○1○2不患(1-m)不患(1-n)○4○1只患甲病的概率m·(1-n);○2只患乙病的概率n·(1-m);○3甲、乙两病同患的概率是m·n;○4甲、乙两病均不患的概率是(1-m)·(1-n)。
一、基因突变与性状的遗传变异1.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1)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其性状未必改变,原因如下:○1若发生突变后,引起mRNA上密码子改变,但改变了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仍对应同一种氨基酸,此时突变基因控制的性状也不改变。
○2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 中的一个A a ,此时性状也不改变。
(2)基因突变引起性状的改变,这种具有突变性状的个体能否把突变基因传给后代要看这种突变性状是否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若有,则为有利突变,可通过繁殖传给后代,否则为有害突变,被淘汰掉。
2.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1)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这种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给后代,但不会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2)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这种突变有可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二、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三、染色体组及其数目的确认1. 染色体组概念及确认条件(1)概念:细胞中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者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上。
(2)确认条件○1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
○2一个染色体组含的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3一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遗传信息,不能重复,不能缺少。
2.染色体组数目的确认方法(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
○1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2细胞内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
(2)根据基因型来判断。
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3)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来推算。
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例如,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为4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个。
3.染色体组的数目与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关系(1)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2)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论含几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
(3)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五、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设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的个体分别是n1、n2、n3,A、a 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 A、P 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 AA、P Aa、P aa 表示,则:P A=(2n1+n2 )/2N=( n1/N+1/2×n2/N)= P AA+1/2P AaP a=(2n3+n2 )/2N=( n3/N+1/2×n2/N)= P aa+1/2P Aa由以上公式可得出下列结论: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