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通信系统概述(发布版)
第1章通信系统概述
通信发展历史的回顾(4)
James.Clerk.Maxwell:电磁学的奠基人 。 1831年6月13日出生在英国苏格兰的一 乡村,8岁丧母,由父亲抚养成人,对父 亲养育之恩终生感激不忘。1854年以优
异成绩毕业于Cambridge Peterhouse学院。 来自1856年开始大学任教。
1864年发表了经典之作”A Dynamical Theory of the
提高性能, 特别是抗干扰能力
有效的利用频带
常见调制方式及用途
调制方式 AM常规双边带调幅 用途 广播 立体声广播 载波通信、无线电台、数传 电视广播、数传、传真
线 DSB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 性 SSB单边带调幅
连 VSB残留边带调幅 续 非 FM频率调制 波 线 PM相位调制 性 调 ASK幅度键控 制 数 FSK频率键控 字 PSK、DPSK、QPSK、MPSK MQAM、MPSK
通信发展历史的回顾(10)
物理发现 20世纪50年代 通信技术发展 20世纪40年代提出静止卫
航天技术
星概念,但无法实现
开辟了空间通信的新纪元
第一个提出同步卫星构想的人亚瑟‧克拉克(Arthur
Charles Clarke),是五○年代崛起的英语科普科幻作家 ,1945年在十月号的“Wirless World ”上,发表“ExtraTerrestial Ralays”(地球外的传播),提出在地球上空建立 一个同步卫星(geostationary satellites)系统,进行全球通信
105~107GHz
3×10-4~3×106cm
紫外、红外、 可见光
光纤、激光
光通信
1.2 通信系统的分类
通信系统概述(共22张PPT)精选
② 调制、解调原理
③ 信道与噪声统计特性及其对信号(xìnhào)传输
影响
④ 各类调制方式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第五页,共22页。
UP
二、数字(shùzì)通信系统模型 1、数字(shùzì)频带通信系统模型
(Model for Digital Band Communication
x1, x2, ..., xn p(x1),p(x2),…,p(xn)
n
且∑p(xi) = 1
i=1
n
H(x) =-∑p(xi)log2 p(x2) i=1
H(x)-----信息源的熵.
bit/符号(symbol)
注意(zhù yì)单位!
第十六页,共22页。
上一页
讨论:H(x)的性质:
(1) H(x)是非(shìfēi)负的
第二十页,共22页。
上一页
(Capacity of Channel)
含义: 信道容量背景下,且信道带宽与有用信号功率 受限下,调制信道无差错(差错率趋于0)地传输数据信 号的极限速率(极限速率趋于∞)称~
定义: 设①双边(shuāngbiān)加性噪声为 Pi( )=n0/2的G.W ②信道工作频带为B(Hz) ③有用 信号功率为S(W),则信道容量由香农公式决定:
5、按工作频率
6、按通信(tōng xìn)业务
FDM TDM CDM
长波通信
中波通信
短波通信
微波通信
光波通信
电报
电话:可视电话
TV 雷达
已派生出来
第十一页,共22页。
一、信息(xìnxī)与消息(information and message)
通信系统概述
1.2 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2)接收设备 对接收信号进行与发送设备相反的变换处理, 如解调、译码、转换等,以便恢复出消息供受 信者接收。 尽可能的抑制干扰,使所恢复的信号尽可能准 确。
现代通信发展历史回顾
1958年 1961年
1963年 1969年
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太空通信 时代到来 集成电路问世,使得数字通信得 到进一步发展,对电子产品的发 展更新(高速、微小)起非常重要的作 用 发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开辟 了空间通信的新纪元 因特网(Internet)的前身 ARPAnet出现,被后人称为网络 之父 (巴兰)
(3)模数(A/D)转换: 虽然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有很大的差别,但模拟 信号可通过数字化的方法转化成数字信号;反之, 数字信号又可通过模拟化的方法转化成模拟信号。 完成这两种转化的器件分别称为“模数转换” (A/D)器和“数模转换”(D/A)器。
1.2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通信系统:传递信息所需要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 输媒介的集合。 通信系统基本模型: 必要的通信流程: 消息信号处理传输信号还原消息
1.2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架空明线 指平行而相互绝缘的架空 裸线线路。 与电缆相比,它的优点是 低频信号传输损耗低,但 高频信号易于辐射,衰耗 较大,所以容许传输的信 号频率受到限制。 易受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并且对外界噪声干扰较敏 感、串话严重。
通信系统基础通信系统概述
1. 信源编码与译码
➢ 信源编码:将模拟信号(如原始旳语音和图像信号)变换为数 字信号,即PCM旳三个过程,用来提升传播有效性。
➢ 信源译码:把量化编码旳信号还原成模拟信号。
2. 加密与解密
➢ 为确保数字信号与所传信息旳安全, 一般应采用加密措施。 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易于加密, 且效果也好。 这是数字通信突 出旳优点之一。 可在信源与信道编码之间加入加密器, 同步在 接受端加入解密器。 加密器能够产生密码, 人为地将输入明文 数字序列进行扰乱。
第2章 通信系统概述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3 通信系统旳分类
按业务类型旳不同,分为语音通信和非语音通 信,如电话通信系统、电报通信系统、数据通 信系统、图像通信系统等。
按信号类型旳不同,可分为:
第2章 通信系统概述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3 通信系统旳分类
2.5.1电磁波定义
图2.13是多种电磁波工作旳示意图。
第2章 通信系统概述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常用旳传播介质及其主要用途
第2章 通信系统概述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5.2信息
1 消息:一组有序符号序列或连续时间函数, 如语音、 摄影 机摄下旳活动图像等。 前者称为离散消息, 后者称为连续 消息。
第2章 通信系统概述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1 通信定义
通信就是克服距离上旳障碍, 迅速而精确地互换
和传递信息,即把消息从一地有效地传递到另 一地,即消息传递旳全过程。
信息常以某种方式被载荷在电信号旳某一参量上, 实现点对点旳通信。如图2.1所示。
《通信系统》课件
目录
• 通信系统概述 • 通信信道与信号 • 通信协议与标准 • 通信系统的应用 • 通信系统的未来发展
01
通信系统概述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总结词
通信系统是由发送端、传输介质和接收端组成的系统,用于 传输信息。
详细描述
通信系统由发送端、传输介质和接收端三部分组成。发送端 负责将信息转换为电信号或光信号,传输介质负责传输信号 ,接收端则负责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
5G通信技术
5G技术概述
5G通信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 、大连接等优势,能够满足未来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5G技术的应用场景
5G技术在智慧城市、物联网、工业自动化、自动驾驶等领 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 的便利。
5G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5G技术将不 断演进和完善,未来将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深 度融合,推动通信行业的持续发展。
解调的方法
线性解调和非线性解调等不同 的解调方法。
03
通信协议与标准
通信协议的概述
通信协议的定义
通信协议是通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和约定,用于确保不同设备 之间的信息传输能够顺利进行。
通信协议的作用
通信协议规定了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数据格式、传输速率、信号 特征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通信系统的分类
总结词
通信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 线通信,按业务类型可分为电话通信、数据通信等。
详细描述
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通信系统可以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有线通信是通过 电缆、光纤等物理介质进行信号传输,而无线通信则是通过电磁波进行传输。此 外,按业务类型,通信系统可以分为电话通信、数据通信、图像通信等。
通信系统概述
第一章通信系统概述1.1 通信系统模型一、通信的定义1.信息:对收信者来说未知的、待传送、交换、存储或提取的内容﹙包括语音、图象、文字等﹚人与人之间要互通情报,交换消息,这就需要消息的传递。
古代的烽火台、金鼓、旌旗,现代的书信、电报、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可视图文等,都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方式。
2.信号:与消息一一对应的电量。
它是消息的物质载体,即消息是寄托在电信号的某一参量上。
3.通信就是由一地向另一地传递消息。
二、电通信1.定义利用“电”来传递信息,是一种最有效的传输方式,这种通信方式称为电通信。
2.特点电通信方式能使消息几乎在任意的通信距离上实现既迅速、有效,而又准确、可靠的传递。
电通信一般指电信,即指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和其它电磁系统,对于消息、情报、指令、文字、图象、声音或任何性质的消息进行传输。
(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按信号随时间分布的特性信号可分为模拟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信号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信号的取值是离散的。
(2)基带信号与频带信号:按信号随频率分布的特性信号可分为基带和频带信号。
基带信号:发信源发出的信号。
频带信号:通过调制将基带信号变换为频带信号。
基带传输:在信道中直接传输的信号 (如直流电报、实线电话和有线广播等)。
频带传输:通过调制将基带信号变换为更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形式。
(FM、AM、MODEM)三、通信系统的模型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1)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指完成信息传输过程的全部设备和传输媒介。
(2)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发信源:是消息的产生来源,其作用是将消息变换成原始电信号。
变换:将非电物理量转换为掂量。
信源可分为模拟信源和离散信源。
模拟信源(如电话机、电视摄像机)输出幅度连续的信号;离散信源(如电传机、计算机)输出离散的数字信号。
●发送设备:作用是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它要完成调制、放大、滤波、发射等。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还要包括编码和加密。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及通信网的构成形式
2020/3/20
(2)它由哪几部分构成?
2020/3/20
图1-1 通信系统模型
1.1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及通信网的构成 形式
(3)各部分的作用:
信 源:信息源,产生要传递的信息,如 语音、图像、数据、文字等。
2020/3/20
1.1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及通 信网的构成
从电信端局局内总配线架至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构成 用户线线对的A、B两线的电阻之和称为用户线的环路 电阻。 (2)为什么要对环路电阻加以限定?
各种不同制式的交换机其用户侧和局间中继线侧的输 出阻抗是不一样的。用户践环路电阻必须不大于交换 机用户侧的输出阻抗,中继线环路电阻必须不大于交 换机中继线侧的输出阻才能实现信号的最佳传输。这 就是为什么要对环路电阻加以限定的原因。
2020/3/20
(3)环路电阻限值表
交换设备程式
FETEX-150 (日本)
5ESS (美国) S1240(中比)
AXE-10 (瑞典) NEAX-61(日本)
用户线环路电阻
附注
1900Ω
包括话机
3200Ω
用24V增压电池
2000Ω
包括话机
2800Ω
加长距离延伸器
1900Ω
包括话机
1800Ω
包括号盘话机
形式 (3)本地网的构成形式 在同一长途区号所辖范围之内,由若干个端局与汇 接局所组成的通信网,称为本地通信网。它的服务范围 一般包括一个或若干个市区及所辖的卫星城镇、郊县县 城和农村。 本地网一般由端局、汇接局两级交换中心组成,其端 局设有市话端局、卫星城镇端局、农村端局,汇接局设 有市话汇接局、郊区汇接局、农话汇接局等。 (见图1-4和图1-5)
通信系统介绍演示文稿
三. 通信数据库概述
- downanalog表
downanalog表中主要的数据域:
id:数据在通信库的ID,唯一标识一个遥测数 据。 psid:数据在scada库中的ID. descr:描述,中文描述。 linkid:链路名,标识数据所属的链路。 extendid:序号,所属链路中的传送序号。
三. 通信数据库概述
- uppoint表
uppoint表中主要的数据域:
id:数据在通信库的ID,唯一标识一个遥信数 据。 psid:数据在scada库中的ID. descr:描述,中文描述。 linkid:链路名,标识数据所属的链路。 extendid:序号,所属链路中的传送序号。
CC2000通信子系统介绍
王钰 2008-08-08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通信系统概述 通信协议概述 通信数据库概述 通信程序概述 调试步骤 调试工具
一. 通信系统概述
- 功能概述
通信子系统是以CC2000平台为基础, 采用性能良好的实时数据库,运用先进的 面向对象的技术,用于实现利用不同的协 议与远端通信节点进行实时数据交互功能 的系统。 通信子系统具备传输遥测、遥信、遥 控、遥调、计划等丰富的通信功能。
可以对通信中的每一个数据点进行动态跟踪 可以对每一条链路的启动和停止进行控制 可以对每一条链路上的源码数据进行监视 可以对每一条通信链路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 可以对每一条通信链路的资源占用情况进行动态监视
六. 调试工具
monilinks monira monita monirp monitp telcomcheck telcom_modify telcom_more 人机界面:前置通信界面。
(完整版)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系统概述
第一章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系统概述1.1 通信系统的发展简史人类建立和使用通信早在古代就开始了,古代的烽火台、邮路驿站、狼烟设施、旌旗等。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就是古人收到远方家信时,欣喜若狂的真实写照;又如唐代诗人王维诗句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更是直接反映了古代的“数字化”通信系统——烽火台的通信效果。
近代的灯光信号、旗语等,特别是到了19世纪,英国人莫尔斯于1837年发明了无线电电报装置;美国人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系统,这标志着“电讯时代”的开始——将信息转换成某种电磁波信号并进行远距离传送。
现代的电报、电话、传真、电视、计算机等用户终端连接起现代通信网,在20世纪初期,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电磁式自动交换机的诞生,则标志着“通信自动化”时代的开始;20世纪末期,光纤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卫星移动数字通信系统的使用,将通信技术推向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水平;而在21世纪初,随着宽带互联网业务与IP技术的快速前进,新一代移动通信(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和网络电视(IPTV)技术的崛起,以及全球电信行业向“综合信息业务服务商”方向的全面转型,3G技术的使用和发展,使移动通信从窄带、低速、单一的业务推向了宽带、高速、多业务的发展,目前,全球3G市场已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
由于3G移动通信网络在网络带宽、安全性与可靠性等方面的突破,3G业务应用将摆脱2G时代简单的纯文本内容,能提供低成本、大容量、更丰富、个性化与更多样化的移动多媒体业务,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无拘无束通信与信息交互”。
故3G市场开始由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当前以亚洲、东欧表现最为活跃,具有广阔的市场。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和预测数据,我国3G终端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
未来的3G终端市场,将会有更多的厂商加入,有更多的款式可供用户挑选,目前,3G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
1.2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特点在人类的活动过程中需要相互之间传递各种信息,也就是说将带有传递的各种信息的信号通过某种方式由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这种信息的传递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通信。
第一讲通信系统概况
六、会议电视系统
六、会议电视系统
六、会议电视系统
会议电视组网图
七、应急通信系统
(七)应急通信系统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是当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
紧急情况时,为确保铁路运输实时救援指挥的需要,在突 发事件现场与救援指挥中心之间建立的语音、图像等通信 系统。 应急通信系统平时为铁路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 件提供通信保障。
十二、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
十二、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
十二、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
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组网图
十三、通信线路
(十三)通信线路
1、作用:在有线通 信中,将光信号从一 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 地点的传输媒介。
2、供货厂家:江苏 亨通、西安西电、江 苏通鼎
槽道内敷设光 缆及S弯预留
十三、通信线路
光缆结构图
一、传输系统
通信传输系统网图
一、传输系统
一、传输系统
功能板区
风扇插箱 RJ45 ODF架
电源接口
传输设备 1、功能:实现 接口区 信息从一点到另 一点的重现 2、主要供货厂 DDF架(2M)家:中兴、华为。
二、电话交换及接入系统
(二)电话交换及接入系统 电话交换及接入系统是通过既有电话交换设备,实
三、高速铁路通信系统组成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组成
一、传输系统
(一)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是通信工程的核心,本线采用基于SDH的 MSTP平台构建,按干线层和接入层组网,传输设备主要是 通过光路发送信息,将来自电终端发送设备的二进制数字 信号(由[1]、[0]等符号构成),转化成光信号,通过尾纤 及连接器送入光纤线路中,最后通过光电转换,把光信号 转变成电信号,从而起到通信的作用。简单说来就是实现 信息从一点到另一点的重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网构成
硬件(网络物理结构) 节点
端节点:终端设备 转节点: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等
链路:传输链路(传递信息)
软件(网络体系结构) 标准、信令和协议等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20通信网分类信源内容电话网、数据网、电视节目网、电报网等。
网络技术导论
张 冬 梅 (zhangdm@)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2011/3/4
1
课程简介
教材: <<通信导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授课时间:32课时 教师联系方式:张冬梅 zhangdm@ 或 zhangdm1@
2011/3/4
信号的频域分析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13
1.1.2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的模型
消 原始 传输 传输 原始 消 信息源 发送设备 信道 接收设备 受信者 息 电信号 信号 信号 电信号 息 发送端 噪声源 接收端
2011/3/4
14
1.1.2 通信系统(续)
信息: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
消息: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号:消息的载体,消息靠信号来传递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8
1.1.1 通信(续)
消息、信息和信号
消息、信息与信息量
1928年哈特利(R.V. H. Harley)考虑到从D个彼此不 同的符号中取出n个符号并且组成一个“词”的问题; 如果各个符号出现的概率相同,而且是完全随机选 取的,就可以得到Dn个不同的词; 取特定的一个词就对应一个信息量I; 哈特利建议用nlogD这个量表示信息量,即:
Claude Elwood Shannon, (1916-2001)克劳德· 香农 贝尔实验室和MIT尊崇香农 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 奠基人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12
1.1.1 通信(续)
信号的时域分析
信号的表示形式是时间的函数 f(t)=Acos(ωt+φ) 信号的表示形式是频率的函数 f(ω)=Aπ[δ(ω+ω0)+ δ(ω-ω0)]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25
1.2.2 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
根据传输信号的不同特性和业务需
要单独建设网络:电话网、电视网、 计算机网络 将不同业务信号集中在同一个通信 网络中:ISDN 以IP为核心的通信网络、无线移动 网络、光网络和卫星网络等 下一代网络:NGN、NGI
模 拟 信 号
信源 编码 器
信源 解码 器
基 带 数 字 序 列
加 密 器
解 密 器
基 带 数 字 序 列
信道 编码 器
信道 解码 器
基 带 数 字 信 号
调 制 器
已 调 信 号
信 道
噪 声 源
解 调 器
同步 系统
信源编/译码器——模拟数字信号转换 加/解密器——保密传输 信道编/译码器——差错控制 调制/解调器——传输、复用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17
1.1.2 通信系统(续)
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
集成化,小型化 再生中继,抗干扰能力强 保密性强 差错控制,改善传输质量 支持各种消息的传递 代价:频带利用率低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18
可加性
由两个相对独立的事件所提供的信息量,应等 于它们分别提供的信息量之和:
I(xi yj)=I(xi )+I(yj)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11
1.1.1 通信(续)
信源信息量的度量公式:
I=loga1/P
香农理论的重要特征是熵 (entropy)的概念,他证明 熵与信息内容的不确定程 度有等价关系。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6
1.1.1 通信
通信的定义 通信是传递信息的手段,即将信息从发送器传送 到接收器 通信的目的 为了完成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7
1.1.1 通信(续)
相关概念
模拟通信系统
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基带 信号 调制器 已调 已调 基带 信道 解调器 受信者 信号 信号 信号 噪声源
信息源
2011/3/4
15
1.1.2 通信系统(续)
数字通信系统
信道中传输的是数字信号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2011/3/4
16
信 息 源
受 信 者
等概率信源的信息度量公式 I=logDn=nlogD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9
1.1.1 通信(续)
消息、信息与信息量(一般不等概率信源)
消息中所包含信息量的大小与消息出现的概 率密切相关,一个消息所表示的事件出现的 概率越大,则这一消息的信息量就越小; 如果一个消息所表示的事件是必然事件,则 该消息所包含的信息含量为0; 如果一个消息所表示的事件是不可能事件, 则该消息所包含的信息含量为无穷大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2
课程简介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章至第5章) 主要介绍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二部分(第6章至第13章) 主要介绍各类基本通信系统 考核方式(待定):平时30%-40%,
期末70%-60%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20世纪 通信技术高速发展
双绞线-同轴电缆-微波-光纤-卫
星 长波-中波-短波-微波-毫米波- 光波 21世纪 通信与信息融入生活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24
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续)
20世纪以来: 20年代,利用铜线实现有线通信 30-40年代,长途扩容 50-60年代,半导体晶体管、集成电路 60年代,模拟开始向数字过渡 70年代,光纤、卫星 80年代,信息业务增多,个人移动通信发展 90年代,互联网兴起 90年代中期,互联网广泛使用,蜂窝网第二代 目前,蜂窝网第三代
2011/3/4
1.1.3 通信网络
通信网定义 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节点的传输 链路相互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间信息传输的 通信系统
1
用户A 用户C A、B用户通信路由 用户B
2 5
3
用户D
2011/3/4
4
用户E
19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10
1.1.1 通信(续)
信息对消息概率的性质
递减性
如果p(x1) < p(x2),则I(x1) > I(x2), I(xi )是 p(xi) 的单调递减函数; 如果p(xi)=0,则I(xi ) → ∞ ; 如果p(xi)=1,则I(xi ) =0
3
第一章 通信系统概述
2011/3/4
4
主要内容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2 通信的发展历程 1.3 通信的发展趋势 1.4 本书概述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5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 通信
1.1.2 通信系统
1.1.3 通信网络
22
1.2.1 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的通信方法
光-视觉,烽火传信 声波
19世纪以来的通信方法(使用电信号传送
信息)
1837
莫尔斯 电报 1876 贝尔 电话 1901 马可尼 横跨大西洋无线电通信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23
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续)
30
网络结构简捷化
通信技术
网络互通融合化
交换传输高速化
网络管理智能化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28
下一代网络(NGN/NGI)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29
谢 谢!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26
1.3 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数字化
通信业务综合化
网络互通融合化
通信网络宽带化
网络管理智能化
通信服务个人化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
27
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网络与业务分离化 核心网络IP化
地域范围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传输信道
有线网、无线网、卫星网等
2011/3/4
本课件仅用于北邮学生上课使 用,禁止转发或用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