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小论文-北洋政府
北洋军阀统治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
北洋军阀统治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北洋军阀统治的历史是乱世的历史。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发生了分裂,各派系为了争夺政权,攻战不已。
政坛更迭频繁,短短13年,就有38届内阁,最短的只有6天。
连年的内战,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加上北洋军阀是国共北伐的共同敌人,自然也就不被历史看好。
可是,如果我们重读北洋的历史,就会发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明的时代了。
在经济方面,他们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在政治方面,它开明、民主,那时公民所享有的言论自由与结社自由也是中国大陆历史上最充分的;在文化教育方面,他们善待知识分子和学生,有些军阀甚至积极出资办学;在社会风俗方面,北洋政府也起到了移风易俗之作用。
所以,我们应辩证的看待北洋军阀的统治。
下面我讲从前述几个方面谈谈北洋军阀统治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促进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这除了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外,也与北洋军阀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分不开。
其具体做法是:1、解除对民间兴办工业企业的限制。
北洋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任内阁代理工商总长王正廷在参议院宣布政见时表示,要“驱除工商之障碍”,凡商人呈请开办厂矿,只要符合注册条例规定,既予照准,不得拖延不办。
工商部1913年8月在给直隶实业司的指令中明确规定:“遇呈请办矿或奉部令行查事件如需实地调查,予限二十日,如仅验看资本察阅契据,予限十日,即须核夺、呈报,不得有意稽延”,并重新颁布《公司注册暂行章程》,放宽了公司注册条件,降低了注册费用,这为商人办企业开了方便之门。
此外,北洋政府还放宽了对民族资本开矿的限制。
2、对工矿业者采取保护和奖励政策。
所谓保护措施,就是确定企业和企业家的法律地位,包括规定他们的存在资格,确认他们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赋予他们特定的经济权利和义务。
如《公司条例》规定:“凡公司均认为法人,有照章召集和运用资本之权,其财产受政府保护,非因依法解散、退股,任何人不得随便侵占、处置。
北洋政府时期论文:北洋政府时期平政院制度研究
北洋政府时期论文:北洋政府时期平政院制度研究【中文摘要】北洋政府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军阀混战最黑暗的时期,内外巨变,政局动荡不稳,同时这一时期又是继清末法制变革以后另一个重要的法制改革阶段,传统的法律制度与移植的西方新法接轨发生碰撞。
在这个时期,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最终确立并得到发展,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使得这一时期产生的专门的行政诉讼机关——平政院独具特色,成为民国初年设立的中国第一个行政诉讼审判机关。
平政院从1914年建立到1928年瓦解,由于北洋政府所处朝代的局限性,存续仅短短的15年,但其价值却实是不容忽视的,对北洋政府以后的南京政府,以致近代行政诉讼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启示作用。
平政院的制度设计以及第一次将传统法制理念中高高在上的行政官员和普通民众对簿公堂的审判,都给当时军阀混战的年代这个封闭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更值得一提的是给传统中国法律制度带来的全新的法律理念上的冲击和影响远远大于其一纸判决给民众个人所起的作用,对中国法制的近代化更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章一共分为五部分,着重把制度研究放在清末民初这个大背景下,通过分析社会环境、清末改革对行政诉讼的影响引出平政院的确立,从宏观制度层面分析平政院设立运行的状况,然后再深入剖析制度的特点、与当时社会的融合程度以及平政院消亡后对以后行政诉讼制度产生的影响,揭示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的关系,客观的总结平政院的创新价值以及其夭折的根本缺陷,以期对于当代的法制建设的深入有所帮助,特别是对于现在提倡的司法改革、行政诉讼模式的改革起到一定的现实意义。
【英文摘要】The ruling period of Northern Warlords Government is the darkest one in Chinese history, when the warlords fought with each other. At that time, China was subjected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great changes, and its political situation was shaky and unstable. Meanwhile, it was also a stage when the legal innovation was profoundly reformed following the legal reform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traditional legal institution integrated and collided with the transplanted occidental law. At that period, the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ystem was finally founded and developed. Pingzheng courtyard, the specialize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authority, featured a lot in that unique social background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It became the first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institution established in the first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ingzheng courtyard was founded in 1914 and collapsed in 1928.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historical era, it existed for only 15 years. However, its worth should not be ignored. It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succeeding NanJing Gover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in modern times. It was its systemdesign and the first trial court of the officials and the public that made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at sealed-in society.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it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raditional Chinese legal system in the aspect of new legal concept, more than the verdict acted on the individuals. Pingzheng courtyard played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egal system.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esent article is to emphasize the system research in the background of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present article, the establishment of Pingzheng courtyard is drawn ou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cial surroundings and the refor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n its establishment and running are analyzed on the macro-institutional level. Furthermore, there is a dissection on the features of this legal system, its integration with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later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institution after its extinction. The author of the present article also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 transplant and native resources, and objectively summarizes its innovation value and the basic defect of its abortion. Through all of these thorough researches, the author is in the hope of giving some help to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legal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to the reform of justice and the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pattern.【关键词】北洋政府时期平政院行政诉讼纠弹【英文关键词】Northern Warlords Government of China Pingzheng courtyar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correct elastic【目录】北洋政府时期平政院制度研究中文摘要6-7ABSTRACT7-8引言9-13一、研究现状综述10-11二、选题意义11-13第一章北洋政府时期平政院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13-26第一节清末司法改革的影响13-16第二节北洋政府时期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融合分析16-19第三节西方国家行政诉讼模式移植的争论19-26第二章平政院的设立、组织机构及其运行26-33第一节平政院的设立26-28第二节平政院的组织机构设置28-30第三节由典型案例分析平政院的运行状况30-33第三章平政院具体制度特征、职能及性质33-40第一节平政院具体制度及特征33-35第二节平政院的职能35-38第三节平政院的性质38-40第四章平政院制度的评析及启示40-50第一节制度的创新价值及以后政府的选择40-43第二节平政院制度的缺陷43-46第三节对现阶段行政诉讼司法改革的启示46-50结语50-52参考文献52-55致谢55-56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56-57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7。
中国近代史的论文800
中国近代史的论文800清人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里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意思是想要深刻认识人类社会,一定要先熟读历史。
我认为,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历史史实是细胞,历史脉络是骨干,历史规律是灵魂。
我们不光要了解历史史实,更要把握住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趋势,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规律。
所谓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的历史,主要包括清朝晚期和中华民国的历史。
在我看来,这个时期的中国,充满了压迫和反抗,动荡与变革,冲突和战争。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从一方面看可以说是乱象丛生,从另一方面看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另外,我认为研究中国近代历史,不能仅仅从中国的角度看问题,而应该是以中国为主体,从世界总体格局的角度看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之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大英帝国通过战争的手段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从此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实,我觉得把1840年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还因为它对于中国人传统的心理有巨大的冲击,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从此而改变。
要知道,我国封建统治者几千年来都自奉为天朝上国,贵中华贱夷秋。
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把外国人一律视为海外蛮夷,根本无法与泱泱中华相提并论,而鸦片战争的战败使封建统治者开始从迷梦中苏醒,成为我国自上而下从古代走向近代的分水岭。
关于鸦片烽火,人们普遍认为它验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普遍真理,以前我也是如此认为。
然而在我具体了解当时清朝国力和战争背景的情况下,我认为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绝不是必然的。
不错,从当时的世界背景来看,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无论在政治制度还是军事技术上都比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先进许多,这些都是获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
然而,事物不只具有普遍性,还具有其特殊性,历史正是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中向前发展,在具体的背景下分析历史事件更容易抓住本质。
北洋军阀统治十六年论文
北洋军阀统治十六年北洋军阀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
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就是“北洋军阀的统治”,然而由于篇幅有限,以及教学的重点安排,北洋军阀的历史书本并未讲清楚,故整理这段历史,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完整脉络,从而加强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一.“北洋军阀”名称的由来。
清朝的行政区划中沿海各省统称为“洋”,其中江苏以北的奉天(今辽宁省)、直隶省(今河北省一带)、山东等沿海省份通称北洋;江苏以南沿海各省统称南洋。
负责管理北洋地区对外通商和外交等事务的官员叫做“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
1895年,袁世凯以道员衔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任练军督办,1901年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练兵处会办大臣,他将自己所建立的军队称为“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并把北洋陆军扩充为六镇,因此人们就把以袁世凯为头子的军阀集团称为“北洋军阀”,袁世凯也成为北洋军阀的首领。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一般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算起,到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归附国民党政府为止,共计十六年。
其间经历了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章、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几个军阀王朝。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为三个主要的派系:一个是以安徽人段祺瑞为首的皖系投靠日本,一个是以冯国璋为首,后以曹锟、吴佩孚为头子的直系投靠英美,一个是以奉天人张作霖为首的奉系投靠日本。
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各派军阀争权夺地,连年混战,给中国社会带来灾难,北伐战争前夕,皖系已失去实力,直系又分为两派,以吴佩孚为首的一派盘踞华中,以孙传芳为首的一派盘踞东南,奉系张作霖实力最大,一直盘踞在东北。
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归顺南京政府,奉系军阀统治结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至此结束。
细分如下: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
北洋政府的政治动荡与外国干涉
北洋政府的政治动荡与外国干涉北洋政府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权,它的政治动荡与外国干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北洋政府的起源、政治动荡的原因以及外国干涉的影响。
北洋政府成立于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资产阶级统治的中央政权。
它的建立是辛亥革命的结果,旨在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
然而,北洋政府在建立之初就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是地域分裂,北洋政府只在北方地区得到了认可,南方地区的军阀割据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动荡。
其次是政治腐败,一些北洋政府的官员在权力面前贪污腐败,导致了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
最后是经济困境,北洋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财政问题,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
这些问题导致了北洋政府的政治动荡。
政府内部的权力争斗和军阀间的冲突使得政权不稳定。
各地的起义和抗议活动不断涌现,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愈发高涨。
在这样的背景下,外国干涉成为了北洋政府的一大难题。
外国干涉的主要形式包括政治干涉、经济控制和军事干涉。
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使得北洋政府的政治主权受到了侵蚀。
外国资本家的垄断使得中国的经济处于半殖民地的状态。
此外,一些列强还支持军阀和反动势力,间接地干涉了北洋政府的内外政策。
这种外国干涉使得北洋政府的政治动荡更加严重。
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无法有效应对国内外的问题。
这种局面使得北洋政府的统治日益薄弱,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更加加深。
最终,北洋政府在1928年被孙中山领导的国共合作推翻。
尽管北洋政府的存在不长,但它却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的政治动荡和外国干涉的经验也成为了中国的教训。
总结起来,北洋政府的政治动荡与外国干涉密不可分。
政治动荡使得政府不稳定,而外国干涉进一步削弱了政府的主权。
这种局面最终导致了北洋政府的覆灭,同时也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注:此文章不涉及具体的历史时间和人物,仅为演示所用。
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与北洋政府
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与北洋政府近代中国是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内忧外患使得国家陷入了一系列军阀混战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权分化,各个军阀势力膨胀,北洋政府作为当时最高中央政权力量的代表,尽管在某些时候试图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却无法解决军阀乱战的根本问题。
本文将从军阀起源、内外原因以及北洋政府的作用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与北洋政府。
一、军阀起源中国近代军阀混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后。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统治,中国进入了民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力量高度分裂的时期。
各地的军阀以及地方政府势力崛起,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形成了一种碎片化的局面。
随着辛亥革命的结束,各种政权争夺战爆发。
在这个过程中,军阀开始崛起并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他们通过掌控军队,利用地方政府资源,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
同时,这些军阀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争权夺利,彼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日益加剧,从而导致了更多的军阀混战。
二、内外原因军阀混战的产生与中国国内外的一系列因素紧密相关。
国内来说,以地方军阀为代表的势力崛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历史上的政权更迭使得中国的统一性受到威胁。
清朝被推翻后,政权真空的存在使得各地的军阀和地方势力有机可乘,加剧了分裂和混乱的趋势。
其次,地方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以及民众的贫困和不满等问题也为军阀混战提供了土壤。
地方政府在经济和治理方面的失效,使得地方军阀能够更容易地取而代之。
最后,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影响也是军阀混战的重要因素。
列强的侵略和割地政策使得国家割据的状况更加严重。
列强的干涉以及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使得军阀们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去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三、北洋政府的作用北洋政府作为当时最高中央政权力量的代表,尽管在某些时候试图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却无法解决军阀乱战的根本问题。
北洋政府曾试图通过实施统一政策,强化中央权力来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然而,由于列强的割地政策和军阀们的利益冲突,北洋政府的努力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北洋政府的发展与衰落
北洋政府的发展与衰落20世纪初,清朝内部朝不保夕,民间动荡不安,列强侵略扰乱,中国社会呈现出极度不稳定的状态。
中国自弱、自闭,与时代的潮流背道而驰,在这个时候的政治变革成为必须进行的任务。
为此,太平天国战败之后,光绪皇帝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重要的措施就是推行维新。
但此时,列强势力强大,国共矛盾加剧,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灾难。
在此背景下,清政府最终逼不得已于1911年发生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满清封建统治的历史舞台上,闪亮登场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招幡,“求同存异,肝胆相照”的北洋政府也应运而生。
一、北洋政府的建立辛亥革命爆发时,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代表,而清王朝在困境时就派他来出面解决。
为了控制辛亥革命,袁世凯找到了革命领袖孙中山,两者签订了《辛亥年订立的议和通纪》,确立了北洋政府的成立。
1912年1月1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大总统,正式成立了北洋政府,袁世凯即被封为“中华帝国致政大总统”。
此时,袁世凯领导下的北洋政府重启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实行“北洋军阀”传统政治体制。
这时,中国进入了新的政治局面,各种制度、思想、文化等深刻变革开始浮出水面。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发展袁世凯即位后,虽然成功缓解了大家的危机,但北洋政府也为了发展而进行着各种复杂的政治游戏。
首先,北洋政府的正统性一直都是较为玄妙的,由于政治能力、经济实力等方面的不足,袁世凯通过增加自己的财富和权利,阻止各种相对集权的观念被推广,对于各种政治舞台的运作逐渐加深了掌控能力。
其次,北洋政府对各种争执不断的民族主义运动也加以压制,尤其是庆云军阀的武装起义,更是被北洋政府血腥地镇压下去。
但不可否认的是,北洋政府也推行了一些能够促进发展的措施,例如增加税收,发展实业等,同时,政府也加强了舆论的控制,以维护政权的稳定。
三、北洋政府的衰落在崩溃的威胁之下,袁世凯被迫举办了一次选举。
在本来被认为是个很成功的选举中,国民党的李可培的竞选为了袁世凯的上任而放弃了,误导群众而引发深入的不满以后,便果断宣布停止选举,开始下令镇压国民党和民主派的革命,遭到群众的全面反抗,不久即病逝,推向了北洋政府的衰落。
北洋政府的失败与九一八事件
北洋政府的失败与九一八事件北洋政府的失败与九一八事件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北洋政府由袁世凯担任大总统,但北洋政府在治理国家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未取得成功,最终导致九一八事变爆发,从此北洋政府彻底失败。
一、政治失败北洋政府的政治失败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上。
北洋政府继承了清朝的政治制度,采取专制主义,在政治上完全忽视了民主和法制建设。
此外,由于国民党、共产党等政治力量壮大,与北洋政府产生了矛盾,不断推动政治变革,致使北洋政府逐渐失去了掌控国家的权力。
北洋政府在内部也存在着矛盾,袁世凯与军阀展开多次权力争斗,加之清末时期的互搏局面,局面愈发复杂。
各路军阀各怀心思,独立发展,在北洋政府的核心领域权力分化层出不穷。
倘若政治制度未加改变,执行力度不足,其与其他政治力量协作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经济失败北洋政府在经济上的失败表现在财政与商业上。
北洋政府的财政管理失控,负债累累,原因是在政治上一味追求权力,而忽视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北洋政府的商业也未能得到改善,在经济上缺乏创新与发展,反而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使得中华民国的独立经济体系完全无法建立。
三、文化失败北洋政府在文化上的失败主要体现在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方面。
北洋政府没有意识到文化遗产的珍贵,缺少对文化事业的投资和重视。
同时,北洋政府封闭而保守,不愿接受外来文化和科技,未能推进现代化,导致中国在文化上落后于国际。
综上所述,北洋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全面失败,最终导致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
九一八事件的发生,则是北洋政府失败的重要标志。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军队在东北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使北洋政府颁布《宣战布告》。
此时北洋政府的军队士气低落,缺乏决心和力量,独立统治东北已经不可能。
总之,北洋政府在治理国家方面未能取得成功,各项工作出现了重大失误和困难,最终导致政府的瓦解和失败。
九一八事件则是衰败的必然结果,国家危机愈发深重,容易被外国侵略者侵占。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中国陷入分裂与动荡的时期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中国陷入分裂与动荡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和分裂的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从1916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928年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北洋政府与军阀之间的混战导致了中国的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和经济困境。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来探讨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对中国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中国政治陷入了一片混乱。
北洋政府作为当时的中央政权,正式成立于1912年。
然而,由于内外多种原因,北洋政府在形式上虽然是一个统一的政府,实际上却无法有效地控制全国。
军阀势力的崛起和割据现象的频繁发生,使得北洋政府的权威性受到严重削弱。
各个军阀势力为了争夺政权,频繁发生武装冲突和政治斗争,使得中国政治陷入了一团糟。
这种分裂和动荡的局面,对中国的政治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二、社会方面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社会也陷入了无序和动荡之中。
军阀混战导致了社会治安的恶化和社会秩序的崩溃。
军阀们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横征暴敛,随意征收粮食和财物,折磨百姓,给广大民众带来了沉重的生活负担和不公平待遇。
此外,由于战乱频繁,民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人们过着惶惶不安的生活。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加剧了人们的不信任感和社会的不和谐,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三、经济方面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命脉,在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军阀割据、战乱频繁以及政府对经济管理的无力,导致了国内贸易和外国投资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各个军阀势力征收高额的商业和企业税,使得企业倒闭,商业活动几乎停滞。
此外,军阀混战还使得国家资源的合理调配无法实现,财政收支失衡严重,造成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的问题。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的经济陷入了衰退和停滞的状态,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中国陷入分裂与动荡的时期,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北洋政府的看法作文
对北洋政府的看法作文
哎哟喂,说起北洋政府,那可真是个话匣子。
咱们先拿四川话来说说吧,这北洋政府啊,就像咱们四川的麻辣火锅,看上去红红火火,其实里面儿的事儿多得很,让人摸不着头脑。
那时候的军阀们啊,就像咱们四川的串串香,一串儿一串儿的,各有各的味儿,有的辣得你眼泪直流,有的又麻得你舌头都转不过来。
再来说说贵州话吧,北洋政府那时候,就像咱们贵州的山路十八弯,你永远不知道下个弯儿会遇见啥。
军阀们争地盘,抢资源,就像咱们贵州的赶集,热闹得很,但也得小心别被人挤扁了。
陕西方言嘛,那就得说北洋政府就像咱们陕西的羊肉泡馍,外表看着厚实,但里面却充满了各种味道。
军阀们争权夺利,就像陕西的秦腔大戏,一出接一出,唱得那叫一个热闹。
最后咱们来点儿北京味儿,说起北洋政府啊,那就像咱们北京的四合院,表面上看着挺气派,但里头的事儿可不少。
军阀们就像胡同里的大爷大妈,嘴上说着和气生财,暗地里却较着劲儿。
那时候的北京啊,也是个风云变幻的地方,就像京剧里的变脸,一会儿红脸,一会儿白脸,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总的来说啊,北洋政府就像咱们这四地的方言和文化,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热闹。
虽然有时候看着乱糟糟的,但那也是咱们历史的一部分,值得咱们好好回味和琢磨。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近代中国历史上,北洋政府与军阀之间的混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段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和冲突,给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安。
本文将从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背景在20世纪初,清朝政权已经衰败,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北洋政府成为权力中心。
然而,北洋政府的统治并不坚固,各地军阀势力日益壮大,渴望争夺更多的权力和资源。
这种背景下,军阀混战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二、原因军阀混战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政治原因是主要之一。
北洋政府的政治不稳定、腐败以及权力争斗导致了军阀的崛起。
各地军阀为了争夺政治地位,不断进行战争和挑衅,使得整个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军事原因也是军阀混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洋政府军队的实力薄弱,无法有效控制各地军阀。
军阀们借此机会,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其他地区,进行争夺和掠夺。
此外,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军阀混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财力匮乏,使得各地军阀必须依赖征收税收和抢夺土地等手段来维持自己的军队。
这种经济竞争也加剧了军阀间的矛盾和冲突。
三、影响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对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安。
这段历史时期,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疾苦,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同时,军阀混战也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利益。
这种内部混战让外国列强看到了中国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对中国的尊严和独立构成了巨大威胁。
各国纷纷侵占中国领土,加剧了中国的分裂和危机。
然而,军阀混战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面对北洋政府的腐败和军阀的混战,中国人民逐渐觉醒,并开始了反抗和解放的斗争。
这段历史时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革命者和领导者,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是近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篇章。
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动荡和混乱。
韶华如梦的北洋政府及其历史评价
韶华如梦的北洋政府及其历史评价北洋政府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政权,统治时期为1912年至1928年,它被称为“韶华如梦的北洋政府”。
这是因为在当时中国历史上,这个政府的国力实力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内外困境,国内的动荡、军阀割据、社会改革进程缓慢、外国列强的干涉等等复杂的情况相互交织。
北洋政府成立于1912年,其初衷是希望建立一个富强、强大、稳定的新中国。
不过,由于历史和国情的限制,北洋政府并没有实现这一梦想。
它的实行过程中,面临着无数的障碍和阻力,这也让北洋政府的历史评价变得非常复杂和深刻。
首先,北洋政府在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经济方面,北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促进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并加快了通讯和交通运输的建设。
这种政策的推动和实施,为当时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在军事方面,北洋政府加强了军队的实力,建立了一支比较强大的现代化军队,制定了一系列的军事强化政策,提高了国家的安全性。
这些政策的推动,为当时中国在国际政治和地缘战略的地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背书。
在外交方面,北洋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的对外开放政策,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它加入了国际社会,成为联合国和国际奥委会的一员,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上第七个核武器拥有国。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改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其次,北洋政府的历史评价也受到了许多的批评和不满。
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北洋政府在政治改革上的推进非常缓慢,它没有深入全面地改革经济、军事和政治体制,而是依照旧体制进行了一些表面政治改革,这样一来,北洋政府所能做得的事情,很大程度上还是在旧的框架内进行。
第二,北洋政府在新文化、新思潮上的反应比较迟缓,它没有完全认识到中国内部的重要问题,导致了中国军阀割据的局面,新思潮和工人运动没有得到充分的承认和理解。
第三,北洋政府的对外政策,完全没有考虑到中国国内的利益,忽视了中国国民对于领土和民族利益的承认和支持,导致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上的受欺负和不平等地位。
北洋政府时期的币制和纸币的流通论文
北洋政府时期的币制和纸币的流通论文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货币制度发展的关键阶段之一。
本文将着重探讨北洋政府时期的币制和纸币的流通情况。
北洋政府在成立初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境。
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并推动经济发展,北洋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之一是改革货币制度。
1914年,北洋政府推出了国币“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统一了国内的货币制度。
这种银币得到了广泛流通,为北洋政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然而,由于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银币的实际购买力逐渐下降。
为了稳定经济和保值,北洋政府于1924年推出了第一套纸币,即“国币”。
这套纸币分为一、五、十、二十五、一百、五百和一千元七个面额。
这些纸币得到了广泛流通,有效地解决了银币不足的问题,并且银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然而,纸币的流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第一,由于北洋政府的信誉问题以及通货膨胀的加剧,人们对纸币的信任度逐渐降低。
这导致纸币的实际购买力迅速下降,许多人不愿意接受纸币,更喜欢用金银来进行交易。
第二,北洋政府在纸币发行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政府频繁发行纸币以填补财政赤字,这导致了严重的通胀问题。
此外,北洋政府并没有与国家实力相匹配的黄金储备来支持纸币的发行,这进一步削弱了纸币的购买力。
北洋政府时期的纸币流通也受到了国内外政治和经济局势的影响。
例如,北洋政府在战争或不稳定的时期,由于政府财政紧张和通胀问题的加剧,纸币会失去购买力,并且国内外投资者也对纸币持有持谨慎态度。
此外,由于北洋政府与外国签订的借款协议以及战乱等不稳定因素,北洋政府的金银储备也逐渐减少,这使得纸币的信用进一步下降。
尽管北洋政府时期的纸币流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但这一时期对中国货币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北洋政府建立了统一的国内货币制度,并推出了纸币以便弥补银币不足的问题。
此外,北洋政府试图通过改革货币制度来稳定经济和财政,这为后来中国货币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史相关论文1000字范文
近代史相关论文1000字范文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1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近代史1000字论文篇一:《以近代史观看洋务运动》摘要:在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农民运动的险恶情境中,洋务运动为维护清朝统治展开了一场自救运动。
作为地主阶级,他们不可能超越阶级局限而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化;清朝现代化(近代化)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中国的近代化与西方有着很大的区别。
由于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在这个过程里,中国为求自保,开始被动地、小心翼翼地去适应当时的形势。
这样,使得中国并不像大多数西方国家那样由资产阶级首先开始,而是由地主阶级开始的,过程也是极其艰难和曲折的。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英法的参战,清军在上海及浙江附近击败了太平军,使中国真正感受到了西方的军事优势,这样,以军事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就被当成解决国内外问题的办法。
“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这句话被曾国藩引用,说明了他想利用这次运动来使中国强大。
奕也曾建议利用镇压叛乱来作为得到西方武器的途径。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成为一些有识之士的认识。
这其实也是在某些方面实践着魏源所提倡的“师夷长技”。
于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开始了。
曾国藩等人开始聘请洋人练兵,虽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但已经采用近代的方法并配备给军队以洋枪洋炮,还开始筹建新式水师。
“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兵工厂和造船厂逐渐建立起来,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机器设备包括外国的技术人才纷纷引进国内。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建立。
它们不仅制造军火还包括船只和机器,这些又用来装备中国的军队。
北洋政府的失败与民主政治的困境
北洋政府的失败与民主政治的困境引言: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近代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失去了清朝的统治,开始探索新的政治体制,然而北洋政府的失败暴露了民主政治面临的重重困境。
1. 官民关系的困境北洋政府成立时,希望通过实现官民关系的改革来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然而,该政府对于官员的选拔和监督机制并不健全,导致了腐败现象的普遍存在。
官员们与民众的联系疏远,滥用职权和公款的问题频频发生。
这种官民关系的困境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也使得民主政治在中国难以建立起坚实的基础。
2. 民主意识的缺失在北洋政府时期,民主意识的缺失也是困扰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下,民众对于政治参与和权利的意识相对较弱。
北洋政府虽然试图通过一些改革来激发民众的政治意识,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大部分民众对于民主政治的理解和认同仍然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主政治难以在真正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参与。
3. 地区利益的冲突北洋政府时期,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成为困扰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之一。
传统上,中国社会存在着地方利益与中央集权的矛盾,而北洋政府试图通过实施民主政治来缓解这种矛盾。
然而,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之间的关系仍然紧张,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4. 民众教育和素质的限制民众教育和素质的限制也是困扰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社会的教育普及率较低,大部分民众缺乏政治理论和社会思考的能力。
这使得他们很难真正理解和参与民主政治。
同时,由于“科举”制度的长期影响,重视文凭和资历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导致了智识群体在民主政治中地位不够突出。
5. 政治体制的崩溃与启发北洋政府的失败引起了中国社会对于政治体制的重新思考。
人们开始意识到,民主政治不仅仅依靠改革政府内部的官僚机构,更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文化和民众的觉醒。
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民主政治仍然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境,不过,这一失败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发与教训。
近代史论文
浅谈北洋军阀接下来再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一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影响:从经济角度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战祸连年, 大批人口流向海外, 形成了大规模的移民潮。
大批的海外侨民对这个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首先, 侨汇成为弥补我国巨额外贸逆差的重要因素。
1912- 1927 年, 我国侨汇累计达16.1 亿两, 相当于同期外贸入超额银两的65%。
其次, 华侨还投资国内企业,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1912- 1927 年, 华侨投资于国内工商业, 金融业, 交通运输业及房地产业多达6946 家, 投资金额9746 万元。
再次, 华人劳工输出也为政府带来收入。
最后, 海外华侨爱用国货, 对于中国产品拓展国外市场有积极意义。
近代中国历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政治反动, 社会混乱, 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来说不是一个有利的环境。
北洋军阀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失控, 使之不能任意操纵经济, 也就不能任意破坏经济的发展。
致使中国经济在如此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仍然有所发展。
北洋军阀政府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完全没有作为, 而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环境的改变, 政府的这种不完全作为, 反而使辛亥革命的影响、国际市场的新变化、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实施、地方自治、民众的爱国运动和人口迁徙等各种社会因素更充分的调动起来, 形成一种综合的社会力量, 促进了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但政府的作为对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能起到完全的决定作用。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加书本内容)从外交角度分析,北洋军阀集团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特殊现象。
因此,它必然以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列强为其依靠,即它除了努力强化其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军事力量外,还需要借助于外国势力的支持。
在外交上北洋军阀政府经历了由清朝排外主义、制夷主义到一战前的积极妥协和对外依赖思想、一战后争取主权平等主义的外交思想的变化。
北洋政府作文800字
北洋政府作文800字北洋政府其实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很关键,很多人十分瞧不起清王朝在近代史上的所作所为,但是清王朝倒台以后,真正能够在国际上展示自己强硬的,其实在整个20世纪能够代表国家对外进行正常交流而不低三下四的,北洋政府还是排的上号的。
在国家外交方面不能单看外交官怎么说,更要看一个国家怎么做。
北洋政府在我们看来确实是军阀割据的时代。
但是在北洋政府最辉煌的时期,由袁世凯统治整个国家的那一小段时期里,这个东方国家是很令人惧怕的。
甚至日本人说如果袁世凯称帝,或者是袁世凯作为一个合法的国家政权的掌控者,能够掌控北洋政权十几年,那么日本在东亚是不可能有机会的。
但怪就怪在北洋政府的内部问题出现了结构性的风险,从而导致北洋政府看起来变得很混军阀每一个军法都有自己的利益代言者,并且都想掌控北京政府。
即便如此,各大侵略势力也只敢扶持自己的代言人,而不是直接取而代之,建立一个他们所认为的非常可靠的殖民政府。
原因是什么?那就是因为北洋政府作为当时的唯一合法政府,依然有自己的效用,这一点是其他的政权和外国的侵略势力也没有办法去替代或者是否认的。
而且北洋政府对外也是十分强硬的,首先北洋政府哪一个军阀都缺钱,都向列国借高利贷。
但是借多了,还不还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了。
军阀确实通过出卖国家资源的形式获得列国贷款,但是这些资源究竟有多少到了外国人手里呢?还不都是在那儿放着。
而且在苏联诞生的时候,当时的列宁可把北洋政府也看作是列强之一。
作为侵略自己的一个列强集团成员国,这在之后的一百多年的历史里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北洋政府作为一个正常的国家,政府不可能因为外交的世界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闹掰,不欢而散,但是至少北洋政府不论是谁掌控,他们对外都有一个一致的套路,那就是前期谄媚,中期不承认,后期装糊涂,既能够借款又不损害自己的力量,更不实质性的出卖国家资源。
虽然不那么绝对,但至少对于当时的北洋政府来讲,这是一个最佳的套路和模式。
北洋政府的政治危机与民国成立
北洋政府的政治危机与民国成立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洋政府逐渐陷入了政治危机之中。
本文将从北洋政府内部的动荡、外部影响力的干预以及民国的成立等方面探讨北洋政府的政治危机与民国成立的关系。
首先,北洋政府内部的动荡是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洋政府在建立初期由于各方利益的博弈和派系之争,政府内部就已经存在着明显的不和谐因素。
无论是洪宪派、直系派还是联省派,都试图在政府中获得更大的权力和利益。
然而,这些派系之间的摩擦和对抗,导致了政府内部的分裂和动荡局面。
另外,外部影响力的干预也加剧了北洋政府的政治危机。
当时,列强势力纷纷进入中国,试图通过干预中国内政来维护自身利益。
列强对北洋政府的掌控和干涉,使北洋政府陷入了承压和动摇的困境。
尤其是1915年的二次革命和1920年的安福事变,更是使北洋政府陷入了折磨。
然而,尽管北洋政府陷入了政治危机,但在此背景下,1912年,中华民国的诞生也成为了可能。
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它突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实现了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在早期的领导层中,有着一批优秀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如孙中山、黎元洪等人,他们的思想和领导才能为中国的振兴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中华民国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使得中国有机会在国际舞台上发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北洋政府的政治危机并未在中华民国的成立后得到彻底解决。
民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局势仍然动荡不安,国内各种政治派系的斗争依然存在。
中国在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需要进一步努力解决内部问题,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北洋政府的政治危机与民国成立息息相关。
内部的动荡和外部影响力的干预是北洋政府陷入政治危机的主要原因,而中华民国的成立则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打开了新的局面。
然而,需要认识到中华民国时期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实现国家的繁荣与振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时期是指1912年-1928年,这个时期是充满争议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化的转型期。
北洋派在这段时间里政治格局占优势地位,因而得名。
虽然说北洋政府时期是军阀混战的时期,有很多方面原因,从根本上看是革命的后果,三权分立就是要经历这一腐败的时期但是要靠民主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断净化,二是军阀为了本身的私利而争夺。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其可堪称最接近民主的政府,北洋政府时期也是思想最自由的时期,而他第一个骄人的成绩就是外交成就。
他并没有让官僚担任从事外交而是大胆选用欧美留学,深知国际法律的年轻人担纲外交事务,如为外交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顾维钧,这也体现了袁世凯的善于用人。
也正是这些外交人才的努力才使中国赶快摆脱弱国外交颓势,更具开放性。
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国对外蒙古领土完整作出重要贡献。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北洋政府成为中国收回主权时代的开端。
北洋政府最大成就当属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中国几乎所有的文化大师都出自于这个时期,就连国共两党的精英都出自这一时期,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遍地英雄下夕烟”,正是描述这个时代的特征。
民主氛围为思想自由提供保障,极大推动了新民主运动的发展。
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涌现一帮人才如蔡元培,李大钊等。
舆论环境相对的宽松,存在着大量的独立媒体,国民自由空间的扩大,为社会精英和广大人才的参加公共事业创造了条件。
并且当时的结社自由是中国大陆有史以来最充分的时期,可以充分表达意见,成为中国数千年来第一次高度民主时期。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经济领域。
北洋政府时期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要得益于当时的经济政策的开放性,建立了市场经济。
袁世凯请了张謇等一批经验丰富的企业家管理中国经济实现了财政平衡,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因此从不夸张的角度来说,中国近代化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北洋政府很好得完成了中国从传统向近代化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