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观题必备考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基础

1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第一教育是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第二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进行的

第三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人

2 教育是社会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

(2)教育的历史性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4)教育的阶级性

3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没有阶级性

(2)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3)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

4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2)偏重人文知识,教学方法自学,死记硬背

(3)教育与劳动相脱离

5 现在社会的教育

(1)全(全民化)

(2)民(民主化)

(3)多(多样性)

(4)现(现代化)

(5)身(终身化)

6 我国小学教育的特点

(1)基础性

(2)全民性

(3)义务性

(4)全面性

7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课(制约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

(2)目(制约教育目的)

(3)学(制约学校结构)

(4)魔(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速)

(5)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8 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进行技术创新

9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1)权利(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2)导(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

(3)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性质)

(4)内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内容)

10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11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传递文化

(2)教育传播文化

(3)教育选择文化

(4)教育创新文化

12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差异性

顺阶不平衡互补和差异

13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2)环境

(3)教育

(4)个体主管能动性

14 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

(2)激励

(3)调控

(4)评价

15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影响教育目的确立的因素)(1)环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

(2)人——个体身心发展的要求

16 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分工和私有制让人片面发展

(2)人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是一致的

(3)社会化大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要求

(4)人全面发展的保障是社会主义制度

(5)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17 建立学制的依据(影响学制的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人口发展水平

(4)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5)本国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8 制约课程的因素

(1)社会——社会发展的要求

(2)知识——文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

(3)儿童——学习者的身心发展需求

19 影响课程有效实施的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2)教师的特征

(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4)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20 新课改的主要特点

(1)素质教育理念——全民发展

(2)突破学科中心——注重基础,联系实际

(3)改变学习方式——主动学习

21 教师发展三阶段理论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景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22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

(2)开展微格教学

(3)教学决策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看听学练想

23 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内容

(1)职业理解与认识——三爱两人一终身

(2)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尊重,赞美,信任(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以人为本,引导与指导(4)个人修养与行为——言行举止得当,为人师表

第二章学生指导1 德育目标的含义

(1)导向

(2)激励

(3)选择

(4)协调

2 品德的心理结构

(1)知——道德认识

(2)情——道德情感

(3)意——道德意志

(4)行——道德行为

3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1)依从——从众和服众

(2)认同——接受他人的影响

(3)内化——构成完整的价值体系

4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道德阶段(1-2岁) 没有道德观念

他律道德阶段(2-8岁)——服从阶段

自我中心(2-5岁)

权威阶段(5-8岁)

自律道德阶段(8-12岁)——可逆性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12岁以后)——利他主义,道德关系

5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家庭教育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4)道德认知

(5)态度定势

(6)认知失调

6 德育的原则

1 导向性原则

2 疏导原则

3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 因材施教原则

6 知行统一原则

7 长善救失原则

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