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历史城镇保护与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大利历史城镇保护与开发
以威尼斯为例
20世纪意大利政府及社会各界充分意识到历史文化遗存的珍稀性、不可再生性及其不可替代性,矢志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意大利政府审时度势,扬长避短,高度重视本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优化自身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意大利原本有着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这个被誉为“欧洲天堂和花园”的国度,位于南欧地中海之滨,风光旖旎。意大利作为古罗马帝国遗产的主要继承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名胜古迹荟萃,尤以绘画、雕塑、建筑艺术见长。整个意大利有1296个著名的观光景点,俨然是个“露天博物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西方文明中最有代表性的古迹大约有60%—70%集中在意大利。由此可见,意大利在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之重要性。有赖于此,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大国,每年吸引了近4亿游客前来观光、消费,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世界各国中,最早遇到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正是意大利。1797年,根据法国和意大利签署的《波隆那协定》第8条规定,占领军法国对意大利文物开始大肆掠夺。
这种赤裸裸掠夺人类艺术珍品的举动引起了有良知的学者的反对。德·坎西在法军征服意大利战役期间发表了《致米朗达的信》,信中提出了“艺术品和产地关系密切,不可分割”的观点。1800年教皇庇
护七世率先开始做出保护文化艺术遗产的努力。他在1802年颁布的敕令中规定: 未经教皇许可,禁止挖掘、出口艺术品。他还下拨了发展博物馆的经费,倡导改善考古学教学。此举极大地推动了考古学的发展。1820年意大利颁布了文化遗产保护法。
意大利现有的“世界遗产”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为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城区,如罗马古城区、佛罗伦萨古城区、那不勒斯古城区、乌尔比诺古城区。
第二类为独特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如威尼斯及其澙湖、波尔托维内列、利古里亚区的五渔村和群岛。
第三类为单体古建筑和建筑群落,如米兰的圣母玛利亚教堂、维琴察市威内托区的帕拉蒂奥别墅群、拉文纳市区基督教早期建筑群和壁画。
第四类为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艺术杰作,如卡莫尼卡峡谷的岩石画、米兰的多明戈教会修道院中的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
第五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2001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西西里傀儡戏。因篇幅所限,本文仅以威尼斯和罗马为例,探讨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举措,希冀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在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方面,意大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渐摒弃了化妆式的纯美学修复及单纯追求提高艺术品身价的古玩式修复的观念,采取了科学性保护式修复与科学性考古式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努力降低各种因素对文化景观及艺术品的破坏。
“科学性考古式修复”是指以科学的手段对艺术品进行文物资料性的修复,忠实于原作,恢复并保持艺术品的本来面目。意大利文物工作者认为,修复者绝对无权修改,而只能修复原作。
一是开办了专门的文物修复学校及修复中心。综合性的修复中心还包括绘画、石雕、陶制、木制和金属工艺品的专门研究所。通过文物工作者的通力努力,抢救了无数件处于危险中的艺术杰作。
二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到文物保护的事业中去。如意大利科学家利用高科技手段在文物的修复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他们将现代医学技术、光学、电子技术用于丽亚切青铜像的修复,此举被视为“高科技修复文物的里程碑”。
三是意大利有关部门花大力气杜绝文物走私、被盗现象。早在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就专门组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世界绝无仅有的文物宪兵部队。
四是由政府出面对一些有价值的私人宅邸进行维修。
五是政府在筹措文物修缮资金方面,机制灵活。如发行文物彩票,支持文物股票上市,接受国内外各大公司及其他方面的赞助。
威尼斯不仅保持了自身的地域特色及整体风貌,且将它统一于城市的肌理中。威尼斯游人如织,却无车马喧闹声。这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船,既环保,又有情调。威尼斯现有轮船、汽艇5000余艘,最令人难忘的是穿行于S形水巷间的凤尾船,又称“贡多拉”。这种黑色的造型奇特无与伦比的浪漫之舟的历史可上溯到697年,在1094年官方文件中已可找到相关的记载。它船形狭长,船尾卷曲,总重量约1500
磅(700公斤),由280个部分组成。威尼斯政府曾规定:贡多拉必须漆成黑色,用榆木、酸橙木、橡木、冷杉木、樱桃木、胡桃木、落叶松木、桃花心木8种不同质地的木头制造。船桨长10·87米,宽1·42米,是用山毛榉制成,浆架则雕刻成U形。贡多拉成为威尼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华丽的一道风景线。
长期以来,为保护文化遗存,威尼斯与自然灾害及环境污染展开了不懈的抗争。受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的“温室效应”等诸因素的影响, 几个世纪以来威尼斯一直在缓慢下沉。20世纪威尼斯多次受水患侵扰,洪水一度侵蚀了16世纪宫殿的基础,古老的建筑物中的艺术杰作屡遭威胁。1996年11月4日,水患造成大量建被2米深的水浸泡。同年共有99次超过80厘米的潮水袭击了这座城市。2000年年末出现了长达半个月时间的水灾。有鉴于此,威尼斯政府果断决定:将圣马可广场加高0·1米并推出了一项工程浩大的“摩西计划”,即当海潮的高度超过1米时,79个水下闸门将会升高,将威尼斯澙湖与亚得里亚海隔开。为保护建筑物免遭酸雨腐蚀,威尼斯政府还明文规定:只能以电和煤气作为民用能源。
这是威尼斯保护文化遗存的又一明智之举。威尼斯的文化遗产不仅仅在博物馆、画廊、教堂里,它们几乎遍布于威尼斯的大街小巷。意大利各级政府在斥巨资对各类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的同时,也在千方百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多个以拯救这座城市和它的名胜古迹为宗旨的民间组织的援助。这些组织通过各自的渠道、以各自的方式运作。如设立募捐箱筹集专项保护资金、在旅游手册上公布基金会联系方式
等卓有成效的行动,为拯救威尼斯而努力。
由于国际社会的密切合作,威尼斯这座“如凌波的维纳斯的海天之间迷人的城市”得以延续了它的历史文脉,保持了宜人的视觉环境和独有的魅力,使其古老的文化遗存与当代人和谐共处。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威尼斯令人目不暇接,但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许多建筑外墙上世界顶级奢侈品的巨幅广告,这正是威尼斯市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招。市政府负责营销的马德里加多对记者说,政府允许大公司租用老建筑的外墙悬挂广告,所得收入只能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维修和利用。由于金融危机使意大利政府大幅削减公共开支,这一做法可以弥补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资金缺口,对政府、文物保护部门和商业机构来说都有好处。马德里加多说,这恐怕是目前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方面最有效的手段了。
修复古建筑大概是最艰巨的工作,威尼斯市有许多海上居住区,威胁不仅来自水位的不断上涨,而且来自海盐对建筑和古迹的持续腐蚀。由于深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每年冬季雨水集中时期,威尼斯本岛上的圣马可广场经常出现“水漫金山”的场景,这不仅对当地的旅游业、也对文物保护造成严重影响。
16世纪时,威尼斯的学者和工匠就已研发出既适于水城航行又可避免海水袭来的战略性水上基础设施。保持传统,推陈出新已是威尼斯人的意识和观念,威尼斯人借助现代科技正在建造新的水上设施。耗资5亿欧元的“摩西”其实是一个“桥屏障”,它把威尼斯本岛及其周围的淡水泻湖与海水隔离。当海平面上升时,三个调节闸口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