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03f59a6680203d8cf2f2402.png)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1 水土流失概述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 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
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例如:黄河流域。
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
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
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
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5 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
水土流失防护措施
![水土流失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b8e599333687e21ae45a993.png)
水土流失防护措施水土流失是当前比较严重的灾害之一,而且目前的水土流失的产生原因大都是因为人为的对环境造成破坏引起的,我国可用于耕地和居住的土地面积相对于我国的人口总数来说本就稀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使得本就稀少的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的少,如果不能够有效的避免水土流失,那么将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文章主要对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危害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水土流失的防护措施,希望能够减少水土流失的情况继续恶化,避免水土流失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
标签:水土流失;防护措施;特点与危害前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使得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与挑战,人们的生存需要依赖于外界的环境,但是,环境污染的逐渐严重,资源的逐渐减少,使得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如果不能够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目前,全国的水土流失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土壤被侵蚀,变得酸化或者碱化,使得土壤不再适合耕种或者居住,是当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也有很多,大都是由于人为的对环境的破坏,而没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何更好的对水土流失进行防护是当前的主要研究重点。
1 水土流失的概念、特点及危害1.1 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流失是在陆地表面由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和破坏。
它是在地球表面的重力场中发生的,在太阳能的作用下水、风(空气的流动)和温度都能造成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是指在陆地表面,水力、风、冻融和重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对土壤破坏和搬迁程度不同,土壤侵蚀是绝对的,水土流失是相对的。
土壤侵蚀也是水土流失的其中一种情况。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并且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地理特色,不同的土壤资源也有不同的特性,有的土壤资源物理性质较硬,不容易被风沙侵蚀和风化,也不容易被水流冲刷,但是有的土壤资源物理性质较软,土壤之间的紧密度不高,容易被风化和侵蚀,一旦有大量的水资源流过这种土壤,就会带走大量的土壤,使得原有的土壤资源变少,就像我国的母亲河黄河一样,黄河之所以呈现黄色,就是因为水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将河流两岸的黄沙带进了河流中,并随着水流流动,使得两岸的土壤资源越来越少,河流也经常出现堵塞的情况,因此,治理水土流失迫在眉睫[1]。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ffd668552d380eb63946d2b.png)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建设项目,同时,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了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
同时,也为合理使用水土资源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新理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面积的原状地貌遭到了扰动、大量林地遭到破坏。
同时,在建设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弃土弃渣,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速率,并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人类在从事各种资源生产和生产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壤表层或地下岩层、排放固体弃渣等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一般的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人为活动有很大的联系。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有两方面的原因:1.通过开挖、占压土地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功能的丧失。
2.通过改变项目取得自然条件加速水土流失。
1.1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损失生产建设项目通常将富含有机质的表土层甚至整个土壤层剥离,造成了原始地表土壤的位移和土地生产离得下降,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
几乎所有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现象,尤以采矿中的露天采矿最为严重。
露天采矿必须首先剥离矿体上覆盖的土壤及岩层,暴露出岩层,再实施采矿,因而矿体上覆盖的表土与岩层的分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同时,剥离的表土及岩石的堆积也可能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策源地,造成弃渣的水土流失。
1.2 毁坏水土保持设施,削减区域水土保持能力生产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永久性或临时性征占土地,损坏大量水土保持设施,并且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湿地、水域等,削弱了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带的水土保持功能,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3 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地表抗蚀力地表植被可以显著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免受雨滴的溅蚀作用。
水土流失预防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预防保持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64c1e74998fcc22bdd10d09.png)
水土流失预防保持措施1、充分依靠大自然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按照“十五”计划纲要中指出的“要注意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步建成我国西部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重要指示精神,加大封育保护力度。
大力推广沼气灶、节柴灶,积极实施“以电代柴”,促进封禁管护。
在发动群众坚持不懈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又要注重依靠大自然力量,改善生态环境。
实践证明,仅仅依靠人的力量加快植被建设是比较困难的,加强封禁治理,依靠生态自我修复,是在短时间内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
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力,实现小范围内高效开发利用,大面积封育保护的目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通过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建立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提高社会成员素质,以水土保持为核心,寓富民增收于生态建设中。
把恢复植被作为突破口,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带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借助“西部大开发”东风,利用各种媒体,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了解水土保持法,使水土保持法家喻户晓,提高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让厂矿企业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纳入到监督管理范畴,解决好边开发边治理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群众、开发建设单位进一步认识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为水土保持执法创造良好氛围。
3、开展植树造林、恢复森林生态体系加大沟壑治理力度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对我县区域内荒山、荒沟、河滩地采用鱼鳞坑、水平阶等方式整地造林,提高林木成活率,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区域内坡陡,不适宜粮食种植的土地退下来,进行植被恢复。
在支毛沟的沟头修建沟头防护,在沟道修建塘坝、谷坊、沉沙涵等骨干排放工程,控制泥沙流失,达到石不下山,泥不出沟,确保安全。
4、加大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建立管理机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遏制人为的水土流失,把好立项审批关,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凡生产建设性项目,一定要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工程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原则。
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措施
![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d424066b0717fd5370cdc81.png)
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措施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项目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项目工程中,水分和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国家经济和群众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
随着水土流失问题的恶化,多处地质灾害的发生,使得水土保持这项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而水土保持能够防止人为活动、自然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与国家提倡的节能、高效、环保生产政策相契合。
文章结合内乡县某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造成的危害,分析了水土保持现状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关键词:水利流失;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引言水土流失问题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是以小流域治理与开发利用相互结合为主的综合水土保持工程进行治理。
例如封山绿化、退耕还林、退山还草等,同时还要采取修坝引水拉沙等措施,这些都是我国经常采取的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
防治水土流失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也是环境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水土流失危害根据项目单位的勘察统计以及相关分析工作可见,当地水土流失问题主要对当地农耕土地造成了沙漠化、硬石化的现象。
在农耕角度上,此类地质环境是无法种植农作物的,说明当前农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根据当地水土流失的历史记录来看,其早期水土流失发生之后,在数年内因为水体的强力冲刷,导致当地大面积耕地被冲毁,同时在冲毁地段还形成了大规模径流,相应于径流的不断运动,导致剩余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此类影响在目前虽然已经减小,但依旧保持着可观的持续性。
结合当地农耕地质分析结果来看,在水土流失问题影响下,区域内几乎所有的耕地都出现了肥力衰减的问题,原因在于因为水体冲刷,导致耕地无法有效累积有机物,同时在长期影响下还导致耕地出现腐蚀性淤泥。
2防治水土流失措施2.1地区居民行为监管制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为了预防水土流失进一步扩张,有必要设立地区居民行为监管制度。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典型措施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典型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3868a8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3.png)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典型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新兴产业和城市化建设项目涌现,这些项目往往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风险。
其中,水土保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水土资源。
下面是一些生产建设项目常见的水土保持典型措施:
1. 植被恢复。
对于大面积的土地破坏或者采矿等活动后的土地,可以通过种植植被来恢复土地的水土保持功能。
不仅能够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2. 土地整理。
对于坡度较大的地区,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水浇地等方式来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还可以通过修建防护林带、石头堆、地栅等措施来加强防护效果。
3. 生态护岸。
对于河道、湖泊等水域,可以采用生态护岸的形式来加强水土保持。
生态护岸一般采用天然材料进行修建,增加了岸线的稳定性,同时还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土地覆盖。
对于裸露的土地,可以采用覆盖材料(如秸秆、麦草等)来防止水土流失。
这种方式简单易行,效果显著。
5. 沉淀池。
对于一些生产建设项目,如矿山、建筑工地等,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渣土。
这时候可以通过建设沉淀池来净化废水,同时利用渣土来修筑防护工程,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
这些水土保持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地、水资源,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产建设项目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水土保持措施,做到科学合理规划和实施。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的防止和综合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的防止和综合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6b8c6d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2.png)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的防止和综合治理措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
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水土保持采取分区、分期防治:⑴分区: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主要以项目建设区作为重点防治区,其又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及临时工程用地区4个大区。
⑵分期:工程建设前期以工程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措施相结合,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主体工程区主体工程区保护措施保护措施建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施工区,按照设计及时完成系统、全面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工程施工严禁切割、阻挠地表径流的通顺,不得强行改动径流的方向或改沟、改河,保证地表径流的渗出。
基础施工的弃渣及时运输到指定弃渣场堆放,不得堆弃河滩;开挖山体边坡时,实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工程附近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时,临时堆碴场地和施工污水处理设施与水源的距离符合有关律例的请求,临时堆碴场采取设置挡碴墙等措施、污水处理设施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水质恶化。
施工结束,实时清除水中杂物,作到工拆档净,并实时恢复原地貌。
4.取土场区保护措施根据取土场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进行综合治理,主要通过坡面防护、防洪排水、覆土造地等措施。
取土场在取土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地表的自然坡度,形成了裸露坡面,因此应对其进行治理改造,对裸露面进行削坡,在开挖坡面上覆土造田,土地整治后植物防护,在开挖坡面坡顶设截水沟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0c4914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e.png)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第一篇: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建设项目,同时,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了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
同时,也为合理使用水土资源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新理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面积的原状地貌遭到了扰动、大量林地遭到破坏。
同时,在建设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弃土弃渣,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速率,并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人类在从事各种资源生产和生产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壤表层或地下岩层、排放固体弃渣等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一般的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人为活动有很大的联系。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有两方面的原因:1.通过开挖、占压土地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功能的丧失。
2.通过改变项目取得自然条件加速水土流失。
1.1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损失生产建设项目通常将富含有机质的表土层甚至整个土壤层剥离,造成了原始地表土壤的位移和土地生产离得下降,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
几乎所有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现象,尤以采矿中的露天采矿最为严重。
露天采矿必须首先剥离矿体上覆盖的土壤及岩层,暴露出岩层,再实施采矿,因而矿体上覆盖的表土与岩层的分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同时,剥离的表土及岩石的堆积也可能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策源地,造成弃渣的水土流失。
1.2 毁坏水土保持设施,削减区域水土保持能力生产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永久性或临时性征占土地,损坏大量水土保持设施,并且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湿地、水域等,削弱了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带的水土保持功能,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f4aa4a4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b.png)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着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
为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水土流失的防治需要从源头控制、中间控制和末端控制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源头控制。
这主要包括加强水土保持意识教育,增强广大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农田管理,进行合理的耕种制度,减少耕地的削减,避免过度开垦、过度利用土地资源。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鼓励农民采取种植防护林、草地、植被带等措施,有效保护耕地的水土资源。
其次,中间控制,即在水土流失的中间环节进行防治。
这包括合理控制农田灌溉的水量和水质,提高农田的抗旱、抗涝能力,加大对农田的改善和保护工程力度,如修筑护坡、修建沟渠等,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
同时,鼓励运用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水土流失的情况,加强管理和防治。
最后,末端控制,即对水土流失的后果进行修复和治理。
这包括治理水土流失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修复受损的植被和土壤,并进行植被恢复和植被保护,以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和抑制水土流失的发生。
同时,在治理过程中,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控制和修复,确保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
在水土流失防治的总体布局上,需要建立起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体系。
这包括建立水土流失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责任和权益,加强对水土流失防治的宣传和督导,提高管理水平。
同时,要重视水土流失防治的投入和经费保障,划拨专项资金,支持水土流失防治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水土流失防治的技术能力。
总之,水土流失防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从源头控制、中间控制和末端控制三个方面入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只有坚持综合治理,加强科学管理,划定责任,做到源头预防,中间控制,末端治理,才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好水土资源。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1805c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a.png)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指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土地开发、植被破坏、地形改变等因素导致土壤水分和土壤颗粒的流失现象。
水土流失不仅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应明确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
同时,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对水土流失防治的意识和技能,确保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防治标准进行操作。
其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应包括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项目建设前,应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原有的植被和地形,减少土地裸露面积,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
同时,应加强对水土流失风险区域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此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还应包括对施工过程中的排水和排泥进行规范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规划排水系统,避免排水不畅导致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对于施工现场产生的泥浆和废水,应进行规范处理和处置,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总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是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只有严格执行防治标准,加强监管和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好我们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个人都能认识到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性,共同努力,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60f8f1626fff705cc170af1.png)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摘要:水土流失是导致土地资源退化乃至彻底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水土流失不仅对侵蚀区的土地利用影响深刻,而且对侵蚀区外的整个流域产生重要影响;水土流失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新疆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分布,分析了其成因和危害,并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促进本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治理措施1、前言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
新疆国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6,是一个干旱、风沙、盐碱、荒漠化比较严重的省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实现地区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2、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2.1地理位置与气候因素新疆远离海洋,封闭的地形,造成了特殊的气候环境。
北部的富蕴是我国第二寒冷区,而东疆的吐鲁番又是我国的高温区,新疆的沙漠面积就达40万km2,占全国60%以上,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山区降水丰沛,沙漠降水稀少,不同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的贫、丰差异很大,北西部的降水占全疆总降水资源的75%,而南东部的降水资源仅占全疆降水资源的25%。
由此北西部地下水补给条件好,南东部补给条件差。
同时降水在时空上的分布极为不均,年降水量70%~80%集中在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时常出现春洪、夏洪、冲毁坡地和农田,造成水土流失,而在干旱少雨区,植被贫乏,分布稀疏,生长矮小,覆盖度低,风蚀、盐蚀现象十分严重,缺乏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是潜在水土流失的成因。
3.2人为活动因素新疆生态脆弱,有其自然条件的原因,但发展到目前恶化的地步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人类活动而引起的。
(1)人口的增长。
新疆1949年人口总数433.34万人,而1997年末为1718.08万人,相当于1949年的3.96倍,人口密度达10.35人/km2,超过了联合国干旱区人口临界指标7人/km2,超出了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为了生存和发展,就要破坏植被,开荒造田。
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分析
![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dceda40b1c59eef9c7b4bd.png)
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分析摘要:当前我国有一项基本国策就是水土保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成国策要求,结合我国水土工程治理体系而言,水土流失治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防治工程,维持当前生态发展的重要在于水土保持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主要在于水土流失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等特性,这就使得相关施工防治措施实施受到很大阻碍,本文通过概述什么是水土流失及其特点,探究如何进行防治工作,希望以此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水土流失;特点;防治措施前言所谓水土流失防治,具体来说就是由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产生的影响,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理的工程措施,在进行水土流失防治过程中,应面对当前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领导下,积极针对自然灾害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充分发挥水土资源为社会带来的经济、生态以及社会三者效益,切实降低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现象,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概述水土流失所谓水土流失,具体来说就是由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产生的影响、雨水不能及时消纳等等,这就使得土壤与水分出现同时流失的自然情况,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所处立面坡度比较大,对土地的使用方式不符合要求,表面植被受到损害,农民耕作方式不合理等等。
由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主要在于土壤表面耕作部位受到损害,使得土壤肥力逐渐衰弱,淤泥阻塞河道、水库,使得水利工程带来的效益有所降低,甚至会出现各种水灾旱灾的现象发生,严重情况下影响农业生产。
2.水土流失特点首先,我国地势呈西部高,东部低的形势分布,其中山地、丘陵以及高原占据整个中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由于地区自然地理比较特殊,社会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国内大多省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其次侵蚀方式多样化,种类也比较复杂,例如水蚀,风蚀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土流失;其三,土壤流失情况比较严重,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收到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壤流失量为五十亿吨,足以说明水土流失的严重以及流失量大的特点;其四,出现水土流失情况的区域主要在坡耕地,由于坡耕地收到水力以及沟道重力的侵蚀,使得我国水土资源破环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生产力;其五;由于开发商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导致水土流失,今年我国工业以及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由于需要建造大量基础建筑导致原有的土地面貌和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产生大量废弃土等其他材料,使得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dadd4fbfab069dc502201c1.png)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孙鸿烈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
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以后,国家将水土保持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加大了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启动了《水土保持法》修订工作,为了配合做好这项工作,我以2005年7月至2008年11月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取得的数据为基础,从我国水土流失基本状况、当前水土流失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措施和建议三个方面,做一简要汇报。
一、水土流失基本状况先简单介绍一下土壤的形成和水土流失的概念。
地球表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分解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气候、生物等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下形成由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可供植物生长的土壤。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过程,根据成土母质和环境的不同,形成1cm厚的土壤一般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有的地区,如我国西南岩溶区则需要上千年的时间。
土壤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水土流失是指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力、风力、重力等营力导致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一)水土流失的历史变化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自然生态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自西汉起,随着人口的增加,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加大,人为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开始发生和发展。
至汉平帝二年(公元2年),全国人口出现第一次峰值,接近6000万人,耕地面积达到8.27亿亩,较汉初增加6.4倍。
据《汉书?沟洫志》记载:“泾水一石,其泥数斗”、“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可见当时泾河流域水土流失已较为严重。
到唐宋以后,随着人口南移,大量山丘被开发利用,水土流失也逐步发展和加剧。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典型措施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典型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f6c8d4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a.png)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典型措施1.植被保护:植被是土壤保持的重要因素,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在建设项目中,应重视植被的保护和恢复。
例如,在施工前应进行植被调查,合理安排施工区域,保留具有保护功能的植被,减少植被破坏的程度。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覆盖保护土,设置护坡等,防止土壤裸露,减少水土流失。
2.坡面处理:在陡坡上,采取适当的坡面处理措施,如切槽防护、绿化覆盖等,能够有效地减少坡面产生的表土侵蚀和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
在坡面处理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地形特点,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引导降雨水尽快排出,减少坡面侵蚀的机会。
3.沟道治理:在建设项目中,沟道是水土流失的主要通道之一、因此,在沟道的规划和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水土保持因素。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沟道加宽、加深,增加沟道断面,增强水流稳定性;设置沟底铺石或混凝土,减少沟道底部的侵蚀;在沟道两侧种植适当的植被,提高土壤固结性能。
4.林分培育:如果建设项目中有大面积的空地,可以考虑进行林分培育。
由于树木的根系可以很好地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在林分培育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设置种植密度,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并进行适当的修剪和管理,以保证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5.临时设施管理: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临时设施的搭建,如施工工棚、材料堆场等。
为了减少临时设施对环境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设置固定的装卸点,减少场地面积;加强对临时设施的维护和清洁,避免污染土壤和水体。
总之,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典型措施应该全面考虑,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采取合适的手段和技术,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同时,在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和评价,及时纠正和改进,提高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防治水土流失施工方案
![防治水土流失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9085a681c758f5f61f6797.png)
目录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依据 (2)三、编制原则 (2)四、编制范围 (2)五、工作组织机构与职责 (4)六、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 (4)七、防治范围及内容 (5)八、临时设施建设工程保持措施 (6)九、施工保护控制措施 (6)十、关键作业保护方案 (8)十一、实施保证措施 (9)十二、水土保持一般规定 (9)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实施方案前言本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布局方案中的第17横--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广东省“九纵五横两环”高速公路网规划主骨架中“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广东省干线公路网布局,优化沿线干线公路网布局,构筑粤北公路网主骨架,沟通广东省东西向的交通,促进广东省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具体特别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依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与主体工程相结合按照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防治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目的是控制和减免因公路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同时,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对于防治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编制依据1、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TJ12合同段施工合同文件;2、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TJ12合同段招、投标合同文件;3、国家、行业其它相关标准;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公司同类工程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1、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
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方案。
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在编制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严格按设计资料编制方案。
3、遵循国家、地方政府、业主对工程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以预防为主,坚持“谁施工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兼顾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水土保持发展的措施综述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水土保持发展的措施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1415c10b7360b4c2e3f64c1.png)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水土保持发展的措施综述摘要:当前,我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通过对当前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阐述了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以及水土保持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水土保持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我国目前水土流失的现状有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约356万平方千米,其中受水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约165万平方千米,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约191万平方千米,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约有26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为水蚀、风蚀交错区。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问题有多严重,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解决,就根本谈不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积极地采用科学技术、不断完善技术管理措施来提高水土保持发展不仅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环境问题,也是一项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及民生的重大问题。
2 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三峡库区。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
2.1 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水土流失的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主要表现在,一是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dfc9c8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6.png)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水土流失是指水和土壤因人类自然活动而发生的过度流失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导致许多的问题,如土地贫瘠,农作物收成减少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等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本篇文章将探讨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一些防治对策。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1.过度的种植和放牧活动过度的种植和放牧活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获取更高的收成,常常会在一片土地上大量种植同一种作物。
这样的做法不仅会使土地缺乏养分,而且还会疲劳土壤,并引发土地沙化和土壤侵蚀等现象。
同样地,在养殖业中,过度的放牧也会导致水土流失。
长期的放牧会破坏牧草的自然生长和生态平衡,使土地贫瘠,最终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2.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会开垦丘陵、山地、荒漠等地用于农作物种植,这些土地原本就缺乏养分和水源,因此很难支撑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同样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如果不考虑土地的自然特性和限制条件,盲目开发和利用土地,也会对水土流失造成重大影响。
3.人为环境破坏除了过度的种植和放牧以及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外,人为环境破坏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人工开挖山体、河道等工程项目,会导致局部环境的破坏和土壤沉降。
同时,过度的采矿、乱伐森林等人类活动也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加速水土流失的发生。
二、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1.科学种植和管理农田科学种植和管理农田是遏制水土流失的首要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和植被分布,合理选用种植作物、合理施肥,利用轮作制度等手段,达到减轻土地压力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民的指导和培训力度,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种植和管理的重要性,培育农村人才,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2.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关键工作。
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审批中,应该严格遵循自然环境保护的原则,通过科学评价和监测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对策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cf6ed6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00.png)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对策摘要:水土保持是指对由自然环境和人类行为引起的水土流失所进行的防治和控制,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阐述了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阐述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包括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以小流域为单位开展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系统。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效益;措施;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现象造成了对生态系统的严重损害。
水土保持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整,是目前控制水土流失和沙化的最佳途径。
1.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使当地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引发洪水、泥石流等灾害。
人类对天然资源的过分开采,破坏了森林中原始的生态平衡,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洪灾过后,表层的沃土被冲刷而被冲刷,造成了耕地的地力和产量的不断下降,对区域的发展不利。
由于长期的淤积,使得河流的水位升高,对周围的建筑物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在发生了天灾之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来进行修补。
由于水土流失、降雨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该地区的沟谷发育程度越来越高,并出现了“深沟”的特征。
大规模的水土流失造成了大量的泥沙进入河流,在河流中下游的河床、水库、河道等处产生了沉积作用,造成了水库内的泥沙沉积减少了库容,河床阻塞了河道,对水利水电等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2水土保持概述2.1水土保持的含义水土保持就是利用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进行防治,以达到提高土壤质量的目的。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中国,已经渐渐的建立起了以小流域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控体系。
利用修建梯田、等高耕作、封山育林、植树种草、修建堤坝等方式,降低了地表水土流失、侵蚀,促进了农林牧的全面有效发展。
以小流域为边界,以坡地、出水剖面为主要边界,对相对封闭的小流域实施分区治理,其最大治理范围以50km2为限。
每个小流域都是一个单独的天然单位,但它也是一个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的经济独立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建设项目,同时,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了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
同时,也为合理使用水土资源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新理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面积的原状地貌遭到了扰动、大量林地遭到破坏。
同时,在建设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弃土弃渣,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速率,并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人类在从事各种资源生产和生产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壤表层或地下岩层、排放固体弃渣等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一般的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人为活动有很大的联系。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有两方面的原因:1.通过开挖、占压土地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功能的丧失。
2.通过改变项目取得自然条件加速水土流失。
1.1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损失生产建设项目通常将富含有机质的表土层甚至整个土壤层剥离,造成了原始地表土壤的位移和土地生产离得下降,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
几乎所有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现象,尤以采矿中的露天采矿最为严重。
露天采矿必须首先剥离矿体上覆盖的土壤及岩层,暴露出岩层,再实施采矿,因而矿体上覆盖的表土与岩层的分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同时,剥离的表土及岩石的堆积也可能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策源地,造成弃渣的水土流失。
1.2 毁坏水土保持设施,削减区域水土保持能力生产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永久性或临时性征占土地,损坏大量水土保持设施,并且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湿地、水域等,削弱了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带的水土保持功能,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3 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地表抗蚀力地表植被可以显著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免受雨滴的溅蚀作用。
同时植被冠层可以截留一部分降雨,延长径流形成的时间,保护土壤,此外,植被可以减缓径流流速,减少沟间侵蚀。
植物根系具有固持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力。
生产建设项目清除了地表被覆,降低植被覆盖度,造成土地裸露,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
土壤失去植被的保护将直接遭受雨水的击打、剥蚀、搬离。
同时植被盖度的下降,容易诱发严重的风力侵蚀。
生产建设项目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改变了土壤成分,影响土壤的透水性、抗蚀力、抗冲性等,减小土壤的入渗能力,从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此外,生产建设项目产生的弃土弃渣,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体,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1.4改变项目区原有的地貌地形和地面组成物质地形地貌情况(地面起伏状况、地面破碎程度、地面组成物质、坡度、坡长、坡型、坡向等)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坡度和坡长对水土流失的产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在水平面同样可以发生侵蚀,但坡地条件下侵蚀量显著增加,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地面的坡度愈大,径流速度愈大,水流冲刷能力愈强,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生产建设项目因为人为的扰动,短期内改变了项目区中小尺度的地形地貌,形成许多人工地形和地貌。
而地形地貌因素的变化,改变了区域水土流失的运行规律,既有可能加剧水土流失,也有可能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改变地面组成物质。
生产建设活动在再塑地形地貌的同时,使地表的组成物质发生极大变化。
有些地表因为表土剥离,岩石外露;有些地表因为倾倒弃渣,而被岩土混合物所覆盖;有些地面因为硬化,被混凝土所代替。
再塑地貌、地面物质复杂,种类繁多,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造成的水土流失强度也不同1.5生产建设活动诱发重力侵蚀生产建设项目由于开挖、堆垫、采掘等活动,形成大量的人工坡面、悬空面和采空区等,破坏了岩土层原有的平衡状态,引发泻溜、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在水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最常见的形式是:(1)边坡滑塌。
在修筑道路和水工工程过程开挖和堆垫的人工边坡、在采矿过程中形成的采场边坡等失去支撑后,产生泻溜和滑塌。
(2)固体废弃物的堆置引起滑坡。
(3)采空塌陷。
地下矿藏大面积采空后,矿层上部顶板失去支护后,造成地表大面积塌陷,破坏土地资源,加剧水土流失。
1.6 破坏水资源循环系统,造成水资源大量损失水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珍贵资源,同时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
因此防止水的流失既是水土保持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控制土壤侵蚀的主要手段。
生产建设活动扰动、破坏、重塑了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特别是大量生产建设工程给排水设施的建设,改变了原有水系的自然条件和水文特征,减少了地下径流的补给,地表径流量增大,汇流速度加快,使珍贵的降水资源常常以洪水的形式宣泄,造成大量地表水的无效损失。
同时生产建设活动通过对地面及地下的扰动破坏隔水层和地下储水结构,造成大量地表水的渗漏损失和地下水位的下降。
水的大量流失一方面加剧了土壤侵蚀,另一方面又导致地表严重干旱,植物干枯死亡,加剧了土地沙化和荒漠化。
如陕北神府煤田许多煤矿由于采空塌陷对地下水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地下水位下降,表层土壤干燥,地表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加重,1.7 生产建设活动加剧水土流失生产建设活动产生的大量弃土弃渣,不可避免地加剧了水土流失。
首先,生产建设活动剥离、搬运、堆弃的废弃岩石土壤,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大量的松散堆积物。
其次,这些堆积物往往随意倾倒堆积在山坡、沟渠和河道,改变了水势,影响了行洪能力,在强降雨下容易诱发泥石流和洪水灾害,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再次,一些细颗粒的松散堆积物(如粉煤灰),由于缺少植被覆盖,极易产生风力侵蚀。
生产建设项目在施工期排放的大量弃土弃渣和尾矿均较松散,稳定性差,在一定时间内无植被覆盖,既可发生水蚀,也可有风蚀发生。
若遇暴雨或长期连续降水时,发生不均匀沉降,则进一步加剧水上流失。
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2.1 岩土扰动程度大,植被和土壤破坏严重,甚至损失殆尽露天采矿区,对岩土扰动不仅在地表,而且深入地层几十至数百米,层序扰乱,植被和土壤几乎不复存在,矿区大部分变为裸地,新的地貌条件取代了原有的地貌形态。
由于地面失去保护、水土流失剧烈。
据调查,露天矿排土场头几年的水土流失量可达 1.5万t/km2.a~3万t/km2.a。
2.2侵蚀搬运物质复杂,水土流失成倍增长现代化的建设项目,如晋城市境内的晋焦高速公路、西气东输工程等采用高度机械化的挖掘施工工艺和高能量的爆破技术,不仅使表层的土壤和植被荡然无存,而且还将浅层或深层的岩土物质搬运到地表,构成开发建设项目侵蚀搬运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壤和岩石风化物,而是包括土壤、母岩、基岩、工业固体废弃物、垃圾等物质的混合物,这些搬运物质通常呈非自然固结状态,胶结和稳定性极差,加剧了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
传统水土流失的年侵蚀模数一般在2万t/km2*a以下,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年侵蚀模数要比此大得多,局部地区可达6万t/km2*a以上。
2.3易引发严重的重力侵蚀,影响行洪,危及正常的生产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的开发建设活动一般分布在水文网路两侧的沟岸、河岸或山坡体上,开挖、爆破、剥离、堆垫、搬运极易导致山坡失衡,引发严重的重力侵蚀。
特别是诱发性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在工程建设区及各类采石场屡见不鲜,侵蚀强度可达自然侵蚀的几倍至几十倍,发生频数惊人。
比如我市境内晋阳高速公路从1996年开通至今,年年发生较大面积的滑破。
阳城县东冶镇郎庄村的洞凹自然村,因采矿废弃洞引发泥石流,造成本村村民重大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
2.4特殊工程侵蚀包括固体废弃物堆积的非均匀沉降、采空区塌陷、土砂液化引发的各种侵蚀类型。
本类型显著不同于自然地貌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形式。
2.5水资源破坏和损失严重建设项目破坏地表结构,导致地表水渗漏,造成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成为水资源破坏的一种特殊形式。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预防措施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是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基础。
面向开发建设单位,重点宣传有关法律条文,让他们明确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应负的责任,真正理解和执行“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
3.2加大执法力度,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在水保监督管理中,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坚决实行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制度。
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对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开发建设单位必须足额征收水土流失补偿费,对不进行治理或不便治理的必须强行收取水土流失防治费,进行代为治理或异地治理。
对人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的大案要案坚决查处,决不姑息。
3.3切实加强执法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加强水保监督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建设一支懂法律、懂政策、政治和业务等都过硬的水保监督执法队伍,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
通过在监督执法过程中的锻炼,培养一支懂法律、讲政治、敢执法、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3.4大力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技术体系,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体系和水土保持工程技术体系。
某一具体开发建设项目的防治体系应根据其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确定,其关键技术措施有:土地整治与恢复、植被恢复与重建、排蓄水工程、边坡固定工程、固体废弃物拦挡工程、防洪和泥石流排导工程。
3.5大力改进施工工艺和更新技术设备大力改进施工工艺和更新技术设备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破坏和排放固体废弃物开发建设项目应通过施工工艺和技术装备的改进,尽可能减少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剥离岩土量、剥离范围,减少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弃土、弃渣,同时坚决制止弃土弃渣在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河道倾倒。
3.6开展综合利用,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积极开展尾矿、煤矸石、粉煤灰等废渣综合利用的科学研究与推广。
粉煤灰可用来制作建筑材料、保温材料等,煤矸石可用作填沟造田的原料、发电厂的燃料等。
大力推广这些综合利用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弃渣量,而且可以节约投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4 结语根据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开发建设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但目前的开发建设已进入生态环境约束时期,为了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等方面更加重视开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建立生态环境友好的开发建设体系。
参考文献[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2] 孙厚才,赵永军.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水土保持,2007(1):50-5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4] 焦居仁, 姜德文, 蔡建勤, 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8. [5]傅抱璞.山地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的模拟.气象学报,1988,46(3):18-22.[6]傅抱璞.地形和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月.地理学报.1992,47(4):302-314.[7]欧阳宗继,赵新平,张连强.山区局地气候的小网格研究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1996,12(3):144-148.[8]钱锦霞,张建新,王果静,等.基于City star地理信息系统的农业气候资源格点推算[J].中国农业气象,2003, 240):47-50.[9]李新,程国栋,卢玲.空间内插方法比较[J].地球科学进展,2000,15(3):260-264.[10]廖顺宝,李泽辉.基于G IS的定位观测数据空间化[J].地理科学进展,2003,22(l):87-93.[11]孙和平,罗少聪.中国及其邻区地表气象数据预处理和网格化数值结果分析「月.地壳形变与地震,1998, 18 (3) :52-56.[12]刘健,陈星.中国近500年来的气候模拟与重建资料对比[J].地球科学进展,2006,21(4):75 --82.[13]黄妙芬,刘绍民,刘素红.地表温度和地表辐射温度差值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0):33--40.[14]李正泉,于贵瑞,刘新安,等.东北地区降水与湿度气候资料地栅格化技术[J].资源科学,2003,25(1) :72-77.[15]周锁锉,薛根元,周丽峰,等.基于till)降水空间分析的逐步插值方法[J].气象学报,2006,64(1):100--111.[16]李本纲,陶谢,林健枝,等.地理信息系统与主成分分析在多年气象观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0,15(5):510- 515.[17] 刘卉芳, 徐永年, 陈超, 池春青等.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减蚀效益分析评价.水土保持通报.2009.29(3)[18] 姜德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十大新理念.中国水土保持,2011(7) : 3 -6.[19] 姜德文.开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评价重点与修正意见[J].中国水土保持,2010( 9) : 11 -14.[20] 赵永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综述. 中国水土保持,2007(4) : 47-50.[21] 郭建军, 陈舜川等.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及防治对策.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4(3). 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