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风情及文化变迁.ppt
黎族文化
分布图
二、黎族历史
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 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 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 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 居民。黎族自称“孝”、“歧”、 “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 于唐代未期,沿用至今。
三、黎族历法
黎族历法和汉族不一样,有本民族的历
法,以12天为一周期每天都以一种动物 命名,类似汉族的“十二地支”。 黎族历法的顺序是,鸡日、狗日、猪日、 鼠日、牛日、虫日、兔日、龙日、蛇日、 马日、羊日、猴日,周而复始。
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
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 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 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到了这一天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 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在节日期间,人 们要举行歌舞盛会。
年轻姑娘向上年纪的人请教如何织黎锦
六、黎族民居
1
黎族多同姓聚居。在五指山 腹地住茅草泥房,房屋形式多变, 有船形、金字塔形和葵叶形等。
2
走进黎族村寨,一座船形屋井 然有序地排列,别有一种风情。
黎族民居
住宅特色
住宅特色 黎族人民选择山谷中的小平原、河谷台地或平溪坡地作为村落的地址。选地的
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 丝放入口中细嚼,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 发红,精神焕发,常吃槟榔还有防病治病 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槟榔为健康 长寿食品。
缔结秦晋之好时,他们便把婚事 告诉自己的父母。然后,男方一 家的父母兄弟就要选定吉日,带 上聘礼,这其中一定要精心采摘 槟榔,到女方一家去提亲。槟榔 要挨家挨户的送,让大家给予美 好的祝愿,因为槟榔象征做婚姻 常绿常新,预示男女双方相亲相 爱,和睦美满。黎族称“放槟榔” 或“放衣服”。
三亚黎族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黎族建筑文化
• 黎族人民居住的房屋很有特色,一般呈船 底形和金字形,建房屋的材料是茅草、木 料、竹子、红白藤、山麻等
2006年黎锦技艺终于被国 家文化部列岛,逐 渐登上全国的舞台,并且开始在世 界级的文化展览中崭露头角……
•
宣传海南黎族独有的文化,拯救濒 临失传的黎族文化,能够使更多的人, 领略并了解海南黎族的风情,继而成 为黎族文化的支持者和传播者,能够 使已绵延了千年的黎族文化继续辉煌 而渊长的流传下去。
•
黎族人口数为 1,247,814。以农 业为主,妇女精 于纺织,“黎 锦”、“黎单” 闻名于世。
• 海南岛地处热带,光热充足,雨量充沛, 岛内河流纵横,古时岛上森林密布,野生 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黎族服饰、饮食、 居住、交通及生产生活方面等习俗文化形 成的基本条件
•
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 乐和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间 音乐有自己的传统乐器:鼻箫、口弓、 叮咚板、独木皮鼓、蛙锣等。民间歌 谣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海南汉语作唱 词,以黎族民歌韵律为唱腔,称作 “汉词黎调”;一种是用黎语作唱词, 称为“黎谣正调”。
图案设计
• • • • 灵感来源: 椰子树 沙滩 阳光
T恤设计
情侣旅游衫 款式:T恤 颜色:白色 青春富有活力
谢谢观看
• B09服装设计与工程 B09服装设计与工程 • 林佩燕 • 22号 22号
• 黎族的造型艺术,以织锦工艺最为著名。 织出的黎锦、黎单闻名于世。著名的 “崖州被”和“双面绣”,以其技术精 巧细密,花色艳丽又富于特色而驰名。
黎族的服饰文化
三月三爱情节
• 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一年一度 的盛会日子。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 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 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 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 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 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 日。
黎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介绍
黎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介绍黎族尚礼的风俗习惯宴席礼仪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
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
宾主分开对坐。
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
接着,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
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和解礼仪在海南省黎族地区,有一种和解的礼仪,黎语称为“蕊岔”,意为“给好眼色”。
械斗双方,若想停战讲和,言归于好,就各派一名寡妇出面充当调解员。
双方同时也各出一位代表。
寡妇先把若干个铜钱投入一盆清水中,双方代表从水中取出铜钱,互相揩抹一下对方的眼睛。
然后,互相接过双方的钱往脑后抛掉。
最后,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播种礼仪海南黎族一般在农历2月春分前后种植早稻,7月立秋前后种植晚稻。
每季插秧前,都得由亩头先摘采带有绿叶的小树枝,挂在自家门口上,然后亩头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100株秧苗,并在旁边插上树叶与红藤叶,表示稻魂有主。
此后村里一般妇女才可下田插秧。
开始插秧第一天,亩头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路上遇到别人也不能讲话。
民间认为,白天卧床休息,会使妇女们插秧的速度减慢;同外人讲话,会走漏风声,带走好运,不利于稻谷生长。
丧葬礼仪在海南黎族,当病人在弥留之际,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饭,表示孝敬。
亲人离世后,以鸣枪报丧,亲友们在一起商量丧葬仪式。
寨中亲邻抬猪、挑酒前来相助。
给死者洗身换上新衣服,衣服必须反着穿。
死者如果是女性,还要在其脸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劳,到了阴间会欢迎。
黎族风俗,生前不做棺木,认为不吉利,人死后,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木。
棺木按黎家习规分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丝等好木质制做,使用者丧事以杀牛为祭口,其余三种以杀猪为祭品。
二等是用树皮制做,三等是用竹子编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祭礼礼仪祭祖仪式海南黎族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要举行民间祭祖活动。
黎族文化简介 ppt课件
LIZU BY HAINAN
人规162 吴鹏 蔺子炜
01. 黎族概况 03. 黎族信仰 05. 黎族建筑
目录
CONTENTS
黎族文化 简介
02. 黎族族源 04. 黎族饮食、服饰 06. 黎族艺术
黎族概况
黎族概况
•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大 多数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1957 年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信仰仍处在原始 宗教阶段
黎族信仰
图腾崇拜 自然崇拜 祖先崇拜
黎族信仰
黎族传统社会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处在原始宗教阶段。黎族 信奉万物有灵,盛行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每个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黎族的图腾有动物图和植物图。动物图腾崇 拜主要有龙、鱼、鸟、狗、牛、猫等崇拜。植物图腾崇拜主要葫芦瓜、木棉和竹子等
•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三亚、琼中、五指山等中部南部县市,其余散 居在海南省境内的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县市
•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总人口数为1463064人 • “黎”是他称,是汉民族对黎族的称呼。西汉以前曾经以 “骆越”,东
汉以“里”、“蛮”,隋唐以“俚”、“僚”等名称,来泛称南方的一 些少数民族,其中也包括海南岛黎族的远古祖先 • 黎族称汉族为“美”,意即“客”,他们以汉人为客人,自己则以土著 自居。黎族内部因方言、习俗、地域分布等差异有“哈”、“杞”、 “润”、“美孚”、“赛”等不同的自称,但在对外交往时一般都自称 为“赛”,赛是其固有的族称
语言学
从语言系属来看,黎语与源于古代越族的壮、布依、侗、水、傣等族语言同属于汉
藏语系壮侗语族,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上都有显著的共同特征。从此方面可以推定 黎族与壮、布依、傣、侗、水等民族有着共同的族源
黎族
•
重要节日
• 三月三爱情节 •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是海南省黎族 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 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 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 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 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 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
•
宗教信仰
• 黎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信仰,各地均以 祖先崇拜为主,也有自然崇拜,个别地区 还残留着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黎族信鬼, 特别是祖先鬼,祭祖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 活动。 • 黎族人们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 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来 的规矩,女人若不绣面、纹身,死后先祖 不相认--祖先崇拜。
民族饮食
• 黎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时也吃 一些杂粮 • 黎家人喜爱吃鼠肉,无论是山鼠、田鼠、 家鼠、松鼠均可捕食。 • 黎族同胞大多嗜酒,所饮之酒大多是家酿 的低度米酒、番薯酒和木薯酒等。 • 黎族同胞平时都喜欢嚼槟榔,常吃槟榔还 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 槟榔为健体长寿食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礼仪风俗
• 宴席礼仪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 客先饭后酒。宾主分开对坐。请酒时,主 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 自己把酒一饮而尽。接着,把米酒逐个捧 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 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 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 好意思把饭吃饱。
社会经济
• 解放后,黎族地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 邮电通讯、文教卫生事业得到了很快发展。 还充分发挥黎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 展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如橡胶油料、甘 蔗、胡椒、咖啡、腰果、水果等。 • 工业生产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
文化艺术
【管理资料】海南黎族风情及文化变迁汇编
黎族妇女的“雕题”
现在海南部分黎族地 区居民仍保留古代称 为“雕题”的文面、 文身风俗,特别是妇 女有文身风俗,一般 从十二三岁开始至婚 前陆续完成,个别有 婚后完成的。文身工 具是植物刺针、小竹 木棒和植物染料。文 身的部位主要是脸、 颈、胸和四肢等处。 不同地区,文身图案 差别很大。这种习俗 目前已基本消失,仅 在偏僻地区能够见到
海南黎族风情及文化变迁
黎族的服饰和纹身
黎族的女子一般多披绣花头巾,上衣无 扣对胸开襟,显得自由舒展,下身穿的筒 裙是由各种丝线制成的。黎族女子的衣裙 图案很多,一般都是带有图腾的性质,是 同一血缘集团的标志 ,也是民族内部支系 团结的象征。 “双面绣” 多作为上衣的装 饰,如衣侧花,后背花等。女子出嫁前文 身和织绣衣绣中都编织有祖先沿袭下来的 古老图案。黎族妇女的头巾、上衣和筒裙, 常常嵌入金银箔、云母片、明片、羽毛等, 也有的缀以贝壳、串珠、铜钱、铜铃或流 苏等,一方面产生了有声有色的特殊效果, 同时这些装饰是财富的象征。
汉族,回族,苗族迁入海南岛之后的黎族文化变迁 打破了原有的单一黎族原始文化的结构
到宋朝、元朝以后,汉族、回族大规模的迁移海南,其中也包括一 些贬谪官员及其家属、随从。在元朝后,大陆移民已增至17万人了, 汉族、回族的大量到来,改变了海南岛上单一的黎族人口结构,这 些汉族回族移民,不仅带来了自己民族包括语言、技术、艺术等文 化,而且一并带来了全国各地的汉族文化,从而形成海南多元文化 并存的格局,打破了原有的单一黎族文化的格局,结束了海南岛文化 原始状态,使海南文化从单一的、原始的黎族文化,向多元文明形 态的文化转变。, 汉族移民带来了文字、教育、等文明形态的文化,结束海南了黎族 文化的原始状态,黎族从此进入到文明发展的阶段。通过与黎族的 交往,通过教育等途径汉族人民将文字传播到了黎族地区,被黎族 人民所广泛接受使用。
黎族的原始文化生活
军坡节
军坡节(农历正月上旬至三月中旬),即闹军 坡是海南人特有的风情习俗。较大的军坡 庙会有梁沙婆祖军坡、屯昌屯城镇圣德娘 娘军坡和屯昌的枫木军坡,万宁龙滚芋头 军坡。军坡节时,村中都要选一个较大的 场地来"装军"演戏,贩售土特产,同时招待 亲朋好友一同度过节日。
节日来历 祭祀神为南北朝时期南方 女英雄冼太夫人。节日多 在农历正月初六至二月十 二日举行,各村庄以传说 洗夫太夫人出征到本村的 日子为军坡节日,俗称"发 军坡",以定安最为隆重。 节日一般为4天,每逢节日, 定安、屯昌和海口等地成 千上万群众到海口新坡镇 洗太夫人庙朝拜。朝拜者 在洗太夫人神像前烧香祈 祷,后领取一面"百通小令 旗"带回。全省现有51座洗 太夫人庙,有庙的地方都 有祭祀活动。军坡节军坡 节是海南黎族的传统节日, 据说世代相传已有1300多 年的历史,但是在各地各 支系的黎族却在不同的时 间举行这个盛大的节日, 而对于军坡节的来源也有 着不同的解释。
*传承意义
泥条盘筑法之类的原始制陶工艺至今在海南岛昌江黎族自 治县石碌镇大坡地区仍有传承,这对史前制陶史的研究具有重 要的启示作用。黎族保留着制陶的原始形态和特征,真实地再 现着原始的制陶过程,不失为中国古代原始制陶的"活化石"。 古老的黎族制陶术为今人了解中国古代陶器的制作历史和演变 过程提供了佐证。由于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带有鲜明民 族特色的黎族原始制术在上世纪末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瓷 器、玻璃器、金属器、塑料器等替代陶器进入日常生活,黎族 制陶逐渐萎缩,尤其是"文革"期间,几乎全部停产。现在懂得 制陶的黎族艺人寥寥无几,制陶技艺濒临消亡,但其仍属制陶 工艺历史不可或缺的片断。因此,我们理应加强抢救和保护, 而不应当任其消失而导致我国的制陶历史出现断层。
海南黎锦文化PPT
黎族的历史和传说为黎锦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每一件黎锦作品都充满了故 事和意义。
黎锦在黎族生活中的作用
黎锦在黎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实 用价值,它不仅是美丽的工艺品, 也是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
黎锦被用于制作各种服饰、头巾活带来了丰富的视
旅游纪念品
黎锦制品如围巾、披肩、抱枕等成为热销的旅游 纪念品,丰富了旅游市场的产品种类。
3
景区展示
在海南的景区和博物馆,黎锦的展示和现场制作 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环节,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 和满意度。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文化交流使者
01
黎锦作为海南文化的代表,多次参加国际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
活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缺乏市场推广
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黎锦 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高,难 以获得广泛的消费群体。
保护意识不足
部分地区和民众对黎锦文化保护的重 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保护和传承 的意识。
保护措施与政策
政府支持
建立传承人制度
政府应加大对黎锦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 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传承人开 展技艺传承活动。
02 海南黎锦的制作工艺
纺线工艺
采集原材料
晾晒与储存
海南黎锦所用的纤维原料多为野生或家种 植物,如剑麻、木棉、葛藤等,通过浸泡 、晒干、剥皮、绩丝等工序制成纤维。
纺好的细线需在通风处晾晒干燥,然 后储存备用。
纺线
将制成的纤维通过纺轮旋转产生的离 心力纺成细线,这一过程需经过多道 工序,如去杂质、合并纤维等。
觉效果。
黎锦还是黎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 体,通过织锦技艺的传承,黎族 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得以延续。
黎族风情介绍
Thank you
画于脸部两颊的双线点纹、几何线纹、泉 源纹等,称为“福魂”图案;画于上唇的 纹,称为“吉利”图案 ,另外还有“多福” 图案 ,“保平安”图案
正在逐渐消失,年青女子几乎不再去纹身, 手艺也已在失传。目前在世的纹身妇女有 2000人左右,年纪最大的90多岁,最年轻 的也约70岁,她们去世后,黎族妇女文身 历史也将划上句号。
黎族美味
竹筒香饭 竹筒香饭,是黎族一种颇具特色的野炊。 竹筒香饭是用粉竹或山竹的一节,装进适 量的米和水(大约一份米二份水),放在火堆 里烧熟,用餐时破开竹筒取出干饭,便是 有名的竹筒香饭。
黎族特色
纹身
黎家人纹身习俗自古以来都有定制,因为 他们把纹身看成民族的标志。如果生时不 纹身绣面纹上本家或本支系的特定标志, 死后则祖先因子孙繁多,难以遍观尽袒。
独树一帜—黎族
黎约114万人,是3000多年前 就开始由大陆来到海南岛的原 始居民,现大多居住在海南岛 中南部山区。
黎族的居住
船形屋,黎族代表性 的住宅,竹木结构的 干栏式建筑,因屋形 似覆舟而得名,有高 架式和铺地式两种, 是黎族最古老的住宅 建筑。
独创乐器
黎族乐器不少于40种,传统乐器主要有: 独木鼓、叮咚木、口弓、哩咧、哔哒、口 拜、鼻箫、灼吧等八大件。 最能传情是鼻箫 鼻箫是黎族极具特色的气鸣乐器,因用鼻 孔吹奏而得名。
竹竿舞
竹竿舞
“跳竹竿”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 间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
黎族三月三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最 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 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 。
少数民族黎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06 黎族民俗文化的现状与传 承保护
现代社会中黎族民俗文化的地位与影响
文化地位
黎族民俗文化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 族的文化多元性。
社会影响
黎族民俗文化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其独特的艺术表现、生活习俗 和社会组织方式,为现代社会提供了 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吸引力。
03 黎族的节庆与习俗
重要节日:三月三节
01
02
03
节日意义
三月三节是黎族最重要的 传统节日,也是黎族农历 新年的开始,被誉为“黎 族春节”。
庆祝方式
节日期间,黎族人民会举 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 歌舞表演、传统体育游戏 、祭祀仪式等。
特色食物
三月三节期间,黎族家庭 会制作传统美食,如糯米 饭、竹筒饭、糍粑等,以 及特色的酿酒。
04 黎族的民间艺术与音乐舞 蹈
黎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价值
1 2 3
口头传统
黎族民间故事主要通过口头传承,是老一辈向年 轻一代传递历史文化、价值观和生活经验的重要 方式。
生活智慧
黎族民间故事中蕴含丰富的生活智慧,如勤劳、 诚实、团结等,对黎族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文化传 承具有重要意义。
多样性
黎族民间故事题材多样,既有神话传说,也有反 映现实生活的故事,展现了黎族人民丰富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感谢您的观看
黎族的音乐与乐器
音乐风格
01
黎族音乐风格独特,既有悠扬的山歌,也有欢快的舞曲,体现
了黎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
乐器种类
02
黎族的乐器种类繁多,包括独弦琴、口弓、鼻箫等。这些乐器
制作精美,音色独特,是黎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活动
03
海南黎族风俗文化介绍-小学PPT必备
春节是海南黎族最重要的传统 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祭祀祖
先的时刻。
春节前,黎族人会进行大扫除 ,布置家居,制作新衣,准备
丰盛的食物。
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隆重的 祭祀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同 时也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祝
福。
黎族春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 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各种口味的
粽子来庆祝节日。
海南黎族的“三月三”
男子传统服饰以青布或蓝布为料 ,上衣为直领、无纽扣、短衣长 裤,裤腿扎紧,头缠红巾。
黎族女子传统服饰
女子传统服饰上衣为右开襟,以 青布或蓝布为料,下穿长裤,头 戴绣花头巾。
海南黎族服饰的特点
01
02
03
色彩鲜艳
黎族服饰多采用红、黄、 蓝、绿等鲜艳的颜色,具 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图案精美
黎族服饰上常绣有各种精 美的图案,如花鸟鱼虫、 山水风景等,寓意吉祥如 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三月三”是海南黎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爱情节”。
在这一天,黎族青年男女会穿上漂亮的民族服饰,相聚在山间、河边、广场等地方, 举行对歌、跳舞等活动,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三月三”也是展示黎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时刻,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精彩的 表演和展示。
海南黎族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海南黎族另一个重要的传统 节日。
海南黎族的历史背景
黎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 汉时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黎族 人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 俗习惯。
黎族在古代是海南岛的原住民,后来 随着汉族移民的迁入,逐渐形成了与 汉族相互融合的文化格局。
海南黎族的民族特点
语言
服饰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 族,不同地区和不同部落的黎族方言有一 定的差异。
海南黎族风俗文化介绍PPT
黎族人民文化丰富多彩。
黎族妇女的纺织绣早已闻名于世,尤对于木棉的纺织更是独具匠心,对推动我国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
至今仍然流传的踞腰织机、白沙润黎的“人龙图”绣以及美孚黎“绞缬染”都是难得的民族文化遗产。
黎族人民的医药知识也很丰富,不少民间医生懂得百种以上的草药性能,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病情使用热敷、煽汗、火炙等治疗方法。
对毒蛇、疯狗咬伤有许多特效药。
在黎族中还保留着较原始的历法,一般以类似汉族地区的“十二地支”来计算月日,以十二日为一个周期,每日以动物作称谓,如鸡日、犬日、猪日、牛日、虫日……等等。
黎族的节日与历法有密切关系,“三月三”是自古以来黎族民间悼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和歌颂英雄的传统佳节。
在传统服饰中,黎族妇女常穿直领、无领、无纽对襟上衣,有的地方穿贯头式上衣,下穿长短不同的筒裙,束发脑后,插以骨簪或银簪,披绣花头巾,戴耳环、项圈和手镯。
男子传统装束一般结发于额前或脑后,上衣无领、对胸开襟,下着腰布(吊襜),部分美孚黎男子上衣与女子无多大分别。
黎族妇女的纺织绣早已闻名于世,尤对于木棉的纺织更是独具匠心,对推动我国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
至今仍然流传的踞腰织机、白沙润黎的“人龙图”绣以及美孚黎“绞缬染”都是难得的民族文化遗产。
人龙图人龙图取材于白沙黎族著名的双面绣。
中间巨大的人物形象包含十个人纹群体,左右为龙纹图样。
人物顶天立地,坚不可摧。
“九龙”象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上面的五指山,下面的五条河及南海浪花预示海南的腾飞。
这幅民族传统装饰变形图案表现了黎族人民勤劳、锐意进取的精神气质。
海南风俗ppt课件
海南十八怪
海南十八怪之一:老太太上树比猴快 ------ 见过妇女上椰树, 但要赶上猴子的速度还必须经过特殊强化训练。
海南十八怪之二:火车不如汽车快 ------ 这里的公路比铁路 发展得快。 海南十八怪之三:三个老鼠一麻袋 ------ 这里的老鼠确实又 大又多,晚上在路上走就会无意间踩到老鼠。
竹 竿 舞
黎族服饰
黎族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的上衣和 长裤,缠头巾插雉翎。妇女穿黑色 圆领贯头衣,配以诸多饰物,领口 用白绿两色珠串连成三条套边,袖 口和下摆以花纹装饰,前后身用小 珠串成彩色图案。下穿紧身超短筒 裙。有些身着黑、蓝色平领上衣, 袖口上绣白色花纹,后背有一道横 条花纹,下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 裙子的合口褶设在前面,盛装时头 插银钗,颈戴银链、银项圈,胸挂 珠铃,手戴银圈。头系黑布头巾。
海南十八怪之四:三只蚊子一盘菜 ------ 这里的蚊子是挺厉 害,但集成一盘菜还是不容易的。
海南十八怪之五:蟑螂苍蝇都是菜 ------ 这年头吃海蟑螂、 苍蝇幼虫已不是新鲜事了,海南更甚。 海南十八怪之六:水果越臭越好卖 ------ 这里的菠萝蜜、芒 果、木瓜等著名水果在成熟前期和成熟后均有一股很臭的味, 没有这种臭也就没有它们的香。
公仔戏艺人的特长是一 人可以演唱多种不同角色 的唱腔,分别用平喉、子 喉演唱男女角色的不同唱 调。
端午洗龙水
在海南,端午除了龙 舟竞赛、吃粽子、在门口 悬挂菖蒲和艾草这些典型 的端午节风俗外,海浴、 洗龙水和洗草药澡则让海 南的端午节与众不同。
海南人认为,端午节 的午时,是洁净的“龙水” 上涌之时,“洗龙水”能 强身健体,四季平安,经 过“龙水”洗浴的孩子会 得到龙神的保护,身体健 康不长热疮热痱,也能保 护一年的健健康康、平平 安安。
海南体验式旅游黎族文化32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海南黎族风俗文化介绍-小学PPT必备
黎族体育运动-《跳竹竿》
如果说到黎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活动,那就当属《跳竹竿》了。根据黎族民 间传说,跳竹竿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相传黎族先民们在搭建茅屋的时候,竹竿不 断地从屋顶滑落下来,人们为了避免被竹竿碰头打脚,便不断地左闪右跳,慢慢 地大家对这种动作产生了兴趣,经过不断改进,便形成了如今的跳竹竿,也叫 《跳柴舞》。
黎族舞蹈《钱铃双刀》
《钱铃双刀》是黎族一种表演性 的民间竞技活动,它由钱铃与双 刀的对练而得名,据说流传于黎 族乡村的这种活动已经有数百年 的历史。钱铃双刀一般多在黎族 的喜庆日子举行,假如村寨中有 青年人结婚就更愿以此来助兴。 表演的场地多选在打谷场等空地 上。钱铃是一根两尺多长的空竹 筒,里面串有十几枚铜钱,摇晃 竹筒的时候,会发出哗哗的响声。 双刀则是两把木质的双面尖刀。 一般双刀为攻方,钱铃为守方。 表演时,动作流畅,灵活紧张, 刚强有力。是锻炼人的机智勇敢、 能攻善守的一项极好的民族体育 项目。
黎族服饰
在衣饰方面,妇女束
髻于脑后,押以骨簪, 披绣花头巾,衣无扣, 对胸开襟,有的地方 穿“贯首式”上衣, 下身穿裙。妇女大都 喜爱戴耳环、项圈、 手镯、有的一直保持 纹面和文身的习惯。 男子结鬃,有的结于 额前,有的结于脑后, 缠头,上衣无领对胸 开襟。
住宅特色
住宅特色 黎族人民选择山谷中的小平原、河谷台地或平溪坡地作为村落的 地址。选地的原则是;靠近耕地,靠近河川、溪流;地势要高,地形有一定 的坡度;地方要“干净”,即野兽要少,不要太靠近交通主干线。其地质表 层多为砂质粘土层,下面多为砂土砾石层,土质一般均属良好,承载能力 可以满足建筑要求。 黎族的居民村落,多是被高大的阔叶林和灌木林围绕 着。因此,在村落外边看不见居住房屋,而且富有亚热带的村落风光,是 黎族同胞住地共同的景色特征。
黎族简介ppt1
黎族服饰
男子服饰一般为:上穿无领对襟衣,下穿前 后两幅布的吊襟,结鬃缠头。
女子穿对襟开胸无扣上衣,下穿无褶筒裙, 多绣织花纹,有长短之分。 黎族服饰主要利用海岛棉、麻、木棉等原 料织缝而成。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竹筒饭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黎族婚俗 定亲 放槟榔 结婚问日 结婚,鸳鸯 圆梦
Your company slogan
丧葬
随葬 品和 祭品
葬仪
葬式
特殊葬式
葬后仪式
葬后习俗 和禁忌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宗教信仰
信奉基督教 1.祖先崇拜 2.自然崇拜 3.图腾崇拜 4.巫术
Your company slogan
黎族禁忌
1.孕妇禁忌:①孕妇不得跨动物尸体,否则会怀死胎;②孕妇不能吃蛇肉、 猴肉,否则会生怪胎;③孕妇怀孕期间,丈夫和外人不得辱骂孕妇为“死胎 妇”,若骂了,会造成死胎或流产;④丈夫不得安装刀把、锄头把、犁耙把, 否则会使妻子难产等。 2.丧葬禁忌:①家中有人死了,死者家属不能穿正面衣服,应把衣服反过来 穿;②不能洗头洗身;③不能敲锣打鼓;④不能放鞭炮;⑤不能唱歌和吹奏 乐器;⑥不能下田劳动;⑦众人不能在死者家中吃猪肉粥、牛肉粥、鸡肉粥 和米饭;⑧夫(妇)故,未经埋葬,妻(夫)忌进别人家门,否则会致别人不祥。 同时,丧偶之妻(夫)忌子女共餐,否则会影响到儿女将来也会丧偶;⑨出葬 时,凡抬棺者,只能用左肩抬,且不能换肩,否则会死人;⑩葬后反穿衣服 一个月,在此期间不唱歌、不吃糯米粑粑。往后,不在父亲忌辰时建屋。保 亭县赛黎,在丈夫死后,妻子必须回娘家先吃点压肚饭,才回夫家与家人共 食,否则以为会使儿媳今后丧偶;11、妻死,丈夫亦到外家先吃点压肚饭方 回家共食,否则也会使儿子丧偶;12、埋死人时,忌埋于他人坟前和遮盖他 人坟墓,否则会致别人不祥;13、丧家未埋葬死人前,长子忌入别人屋里, 否则也会使别人不祥。
海南黎族文化.pptx
附加——、、
山兰酒
山兰酒用黎话称为 “biang”,黎族同 胞依山旁水而居, 酒采用所居山区一 种早糯稻——山兰 稻谷酿制。
逢重大节假日或
是迎接宾客,热情 的黎族人民便取出 来招待,一同痛饮。 (后劲很大,不要 喝多哦!
竹筒饭
海南黎族传统美食。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 熟的饭食。这种饭多数在上山打猎或砍山时吃的, 其风味独特。现在竹筒饭已走进寻常百姓,在海南 各类饭店均可食到。
它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调和,鸟
兽、花草和人物栩栩如生。
关于黎族黎寨的传说
据说,海南黎族祖先原生活 在海上,以船为家,后迁入 陆地,为怀念先祖的船家, 在陆上盖成船形屋。
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 它是原始的干栏式住宅,门 开左右形如船而得名。
黎族特制饮食
神秘的黎族纹身传说
纹身,黎语叫“打登”,亦 叫“模欧”。海南汉语叫 “绣面”或“书面”。西文 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 一种传统习俗。 黎族人民 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 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 身是祖先定下的规矩,女人 如不绣面、纹身,死后祖先 不相认。绣面、纹身多于十 二岁左右起纹,黎族人称为 “开面”。 这些纹身伴随 着她们的一生 尽管在很多 人看来,皮肤上刺文身是一 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刺方言 文身在黎族传统中却是神圣 而纯洁的。 仪式需要选择 秋天中的一个吉日才能举行。
槟榔
黎族同胞平时都喜欢嚼槟榔,吃法是将槟 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 丝放入口中细嚼,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 发红,精神焕发,常吃槟榔还有防病治病 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槟榔为健康 长寿食品。
海南黎锦文化PPT
• 植物纹
• 主要有木棉花、泥嫩花、龙骨花、竹叶花等花卉,以及藤、树木、青草等。 常见的有木棉纹、花草纹等。木棉是黎族纺织的主要原料之一,黎族妇女普 遍喜欢用木棉纹样做为织锦纹样,图案以木棉树为主,有根部、分枝,分枝 下有钥匙纹(又称“任意花”),还有花和绿叶,以此象征根深叶茂,家庭 美满幸福。花草纹流行于五指山地区一带服饰图案纹样,图案以长柱形花纹 作族系标志,整体纹饰近似汉文的倒“巾”字形,上有野草和菱形连续纹样。 寓意根深叶茂,家族人丁兴旺,繁衍生息。 是利用直线、平行线、方形、菱形、三角形等组成的纹样,以抽象的图案表 现在服饰上,反映出原始思维的某些特征。其内容丰富,色彩美观。 主要有煮饭、玩球、纺织、农耕、扁担、禾叉等。这些纹样大多是黎族妇女 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理解,凭借自己的艺术想象,加工创作出来的。 主要包括日月、星辰、雷电、水火等。黎族是一个崇拜自然的民族,对自然 的崇拜一直影响着织锦图案的发展。 有喜字、福字、禄字、寿字、万字等。黎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织锦图案 因受汉文化的影响,有些图案逐渐采用汉字符号。这些汉文字体服饰上,反 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希望能够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人形纹
主要有婚礼图、舞蹈图、青春幸福图、百人图、丰收欢乐图、 人丁兴旺图、放牧图、吉祥平安图等,它寄寓了人们对生育繁 衍、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黎族妇 女通过夸张和变形的工 黎锦 黎锦 艺创造手法,把黎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场景反映在织物上,使 图案造型具有可视性和艺术性。最有代表性的是婚礼图,它主 要流行于乐东、三亚、东方等市县,是典型的人形纹样,它将 黎族婚娶礼仪习俗中的迎亲、送亲以及送彩礼和拜堂等活动场 面反映在筒裙上,描绘了新郎新娘和前来参加婚礼的众多村民 的画面。其场面开阔,热烈壮观,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 特色和浓郁的地域风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族,回族,苗族迁入海南岛之后的黎族文化变迁 打破了原有的单一黎族原始文化的结构 到宋朝、元朝以后,汉族、回族大规模的迁移海南,其中也包括一 些贬谪官员及其家属、随从。在元朝后,大陆移民已增至17万人了, 汉族、回族的大量到来,改变了海南岛上单一的黎族人口结构,这 些汉族回族移民,不仅带来了自己民族包括语言、技术、艺术等文 化,而且一并带来了全国各地的汉族文化,从而形成海南多元文化 并存的格局,打破了原有的单一黎族文化的格局,结束了海南岛文化 原始状态,使海南文化从单一的、原始的黎族文化,向多元文明形 态的文化转变。, 汉族移民带来了文字、教育、等文明形态的文化,结束海南了黎族 文化的原始状态,黎族从此进入到文明发展的阶段。通过与黎族的 交往,通过教育等途径汉族人民将文字传播到了黎族地区,被黎族 人民所广泛接受使用。 在汉族没有进入海南之前,黎族的宗教是原始的,汉人移民海南岛 后,带来了理论化、系统化、对象化的宗教形式,其中佛教在海南 影响比较大,公元前748年,唐朝高僧鉴真应邀到日本,在东渡日 本的途中遇到了台风,漂流到了振州,即今三亚市,先后在振州、 崖州(今海口琼山区)居住了一年多,在这个期间传授佛教,佛教开 始在海南流传盛行。部分黎族人民在信仰原始宗教的同时,也逐渐 接受认同了佛教这一宗教形式。
黎族农民普遍爱好喝酒。 一般农家晚饭时,不管 菜肴丰俭,男主人总要 先喝几口酒,然后再吃 饭。黎家的酒类品种多, 其中以山兰(旱稻)糯 米酒为上品,此外还有 米酒、粟米酒、番薯酒、 芭蕉酒、野果酒等。
逢年过节,在孝黎地区 的中老年妇女还有喜嚼 槟榔的习惯。即将新摘 下的槟榔果切成小片, 用蒌叶 ,拌上石灰一起 放进嘴中咀嚼,越嚼越 香,一般人嚼后面部发 红,像醉酒一般,咀嚼 后的槟榔汁液如血水
黎族节日
黎族三月三节是海南的美 好日子,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 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 日。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 孚" 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 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 舞、谈情说爱。节日期间,黎族人民对歌、 摔跤、拔河、射击、荡秋千,尽情地欢庆 着,用歌声用舞蹈表达对生活的赞美,对 劳动的热爱,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历史文献对黎族文化变迁的记载 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 黎人半能汉语,十百为群, 变服入州县虚市,人莫辩嫣 宋代朱熹在《琼州知乐亭记》言:化外黎人闻风感幕,至有 远的供田税比省民者 清代光绪年 《定安县志》载:熟黎风俗颇似汉人,异能延 师教读,见归礼让之风 从变服入市,愿得供田税,延师教读可以知道,自汉人大规 模迁移进入海南岛以来,黎族争先学习汉文化已蔚然成风, 此后,黎族人民也一改过去黎族“葬后不复临坟而祭”的传 统,清明节大行扫墓之风,黎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有大 型祭祀活动, 村有祠堂,家有神龛。 因此,美孚黎地区所有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都见证着汉文化 对黎族文化的影响,也展示了从古至今黎族文化的历史变迁
黎族的饮食
特色菜
黎族人民还有吃竹筒 饭的习惯,即取楠竹一 一种俗称“南杀”的浆类佐料, 节,从一头开个口子, 是黎族人民常吃的小菜,取料 把米和水灌进去,然后 于牛、猪、鹿的脊椎骨,或野 封口子置于火堆上烤熟, 菜类,斩碎后用半熟的热干饭 取出,破开竹筒,便是 香喷喷的竹筒饭,这种 拌搅、盛入罐中,一个月后取 饭多数在上山打猎或砍 山时吃用,风味独特, 出煮熟吃。。 现在竹筒饭已走进寻常 百姓,在海南各类饭店 均可食到
润方言妇女腿部纹样
杞方言妇女面部纹样
腿美 和孚 脚方 踝言 纹妇 样女 小
润方言妇女面部纹样 美孚方言妇女 躺在地上文身 的情景
黎寨 ;船型屋
船型屋的传说 传说黎族人民为纪念渡海 而来的黎族祖先,故以船 型状建造住屋,通常称为 船型屋。 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 居,它是原始的干栏式的 住宅,门开左右形如船而 得名。 之所以建造为船型的圆拱 造型是因为这样比较有利 于抵抗台风的侵袭,同时 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 隔热功能;而且能就地取 材,拆建也很方便。
黎 族
15级航空一班 田书源
黎族概况
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县、乐 东县、陵水县、保亭县、通什市、 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县、定安 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使用黎语, 属于汉藏语 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也有不少群众兼通汉语。1957年 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由于分布地区不同和方言、服 饰等的差异,黎族自称有“哈”、 “岐”、“杞”、“美孚”、 “赛”. “润” 。其中哈方言和美 孚方言分部最广(见左图) 目前海南岛一共有6个黎族自 治县,分别为琼中黎苗族自治县、 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 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 自治县、保亭黎苗族自治县.
谢 谢
黎族的文化变迁
汉族、回族、苗族等民族没有迁移海南之前的黎族文化 在汉族回族苗族迁入海南岛之前,海南岛的文化结构是单一的族文化 ,单 一的黎族文化有两个特点。 一是封闭性。在汉族、回族、苗族等民族没有迁移海南,黎族没有跟中华 文化的其他文化有过接触和交流,所以黎族的文化活动只是在自身内部循 环,而且由于海南黎族社会一直就是一个以黎峒作为单位的分散氏族组织 结构的社会,没有出现过统一的政权和社会结构。所以,即使是黎族文化 体内的自我循环也是在氏族之间进行的。 二是原始性。 1.宗教信仰的原始性,表现为对自然的崇拜。黎族认为万物都是有灵魂的。 把天叫做天鬼,把地叫做地鬼,把山叫做山鬼,树叫做树神,这些自然界 的威力非常的强大,如果生病了,或者遇到灾害了,就认为可能触犯了这 些鬼神。同时为了祈求丰收、平安,黎族平时会祭拜天和地,也会把一些 动植物,作为自身的图腾,当作祖先的符号来加以崇拜。
2.婚恋的风俗,一个叫做“玩隆闺”。 所谓“玩隆闺”,黎族女孩子在成 年以后,不跟随父母居住,而是住在父母屋子旁边的“寮房”,入住“寮 房”后,女孩可以自由结交男朋友。如在婚前跟某黎族男子生育了孩子, 则在出嫁给另一男子的时候,孩子也作为女方的嫁妆,孩子随男方姓,享 有亲生子女同等的权利 第二个是“不落夫家” 风俗。黎族的女孩出嫁以后,并不住在丈夫家,而 是在婚后回到娘家,在“玩隆闺”时的“寮房”居住。只需要在红白事和 怀孕的时候才会回到夫家,如果丈夫去世,黎族女子则就要回到娘家,假 如不再出嫁则由娘家负责养老。 所以“玩隆闺”和“不落夫家”风俗带有明显的母系社会原始的风俗。
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族,信仰原始宗教,主要聚居在海
黎族的服饰和纹身
黎族的女子一般多披绣花头巾,上衣无 扣对胸开襟,显得自由舒展,下身穿的筒 裙是由各种丝线制成的。黎族女子的衣裙 图案很多,一般都是带有图腾的性质,是 同一血缘集团的标志 ,也是民族内部支系 团结的象征。 “双面绣” 多作为上衣的装 饰,如衣侧花,后背花等。女子出嫁前文 身和织绣衣绣中都编织有祖先沿袭下来的 古老图案。黎族妇女的头巾、上衣和筒裙, 常常嵌入金银箔、云母片、明片、羽毛等, 也有的缀以贝壳、串珠、铜钱、铜铃或流 苏等,一方面产生了有声有色的特殊效果, 同时这些装饰是财富的象征。
最早的超短裙---润方言区黎锦短裙
黎族妇女的“雕题”
现在海南部分黎族地 区居民仍保留古代称 为“雕题”的文面、 文身风俗,特别是妇 女有文身风俗,一般 从十二三岁开始至婚 前陆续完成,个别有 婚后完成的。文身工 具是植物刺针、小竹 木棒和植物染料。文 身的部位主要是脸、 颈、胸和四肢等处。 不同地区,文身图案 差别很大。这种习俗 目前已基本消失,仅 在偏僻地区能够见到
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
织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史书上就称其为“吉贝布”,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 1000多年。海南岛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黎锦服饰异彩纷呈,包括 筒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古称“崖州被”)等,用黎族织锦和单、 双面绣布料制作的黎锦筒裙绚丽多彩,黎族妇女还要在上面镶嵌上诸如云母片、贝 壳片、银片、琉璃珠,穿上镶嵌珠宝的筒裙,行动或跳舞时,熠熠生辉。润方言区 (白沙一带)黎锦的裙子是所有支系的筒裙中最短,可以说是最早的超短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