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考_赵丽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1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6,No .1 2011年1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Jan .2011
doi :10.3969/j .issn .1673-2006.2011.01.007
对我国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考
赵丽莎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容出发,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二者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1)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2)按劳分配要借助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把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动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3)按生产要素分配要正确处理好劳动和资本的关系,保证劳动者和投资者合理合法的物质利益;(4)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既要注意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通过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研究,不断创新收入分配理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关键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中图分类号:F0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1)01-0020-03
收稿日期:2010-09-18
作者简介:赵丽莎(1982-),女,安徽阜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科教学论。
1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原因
1.1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个人消费品是按照劳动者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分配的。社会分配给劳动者的消费品或代表一定数量消费品的货币,便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从劳动的数量来讲,谁的劳动时间长,劳动繁重程度高,谁所得的劳动报酬就多;从劳动的质量来讲,复杂劳动是加倍的简单劳动,谁的劳动复杂程度高,谁所得的劳动报酬就多。总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没有权利向社会领取劳动报酬,这就是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1.2 按劳分配的形成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只要存在这些条件,它就具有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制度前提。马克思曾经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1]这里所讲的生产条件的分配,主要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因为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表现着一个社会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决定着消费资料按照什么原则进行分配。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经济基础,决定分配的性质。实行按劳分配,实现了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有利于实现社会分配的
公平与公正。其次,社会分工、劳动还存在差别,劳动还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按劳分配存在的直接原因。由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之间差别的存在,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还存在重大差别,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计算劳动报酬,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最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恩格斯曾经说过:“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2]而可分配的产品数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可能充分满足所有劳动者的一切合理需求,这种情况下只能实行按劳分配。所以,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能否实行某种分配形式的决定性物质条件。
2 按生产要素分配
党的十四大提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不仅鼓励先进,而且要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3]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思想,并明确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党的十六大确认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进一步明确提出:“确立生产要素按贡
20
献参与收入分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对我国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生产要素是在物质生产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投入的资源,它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以及技术、专利、信息等。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依据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投入的比例大小和贡献大小参与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它是根据生产要素对生产经营收益的贡献以及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给生产要素提供者以相应的报酬。
生产要素所有权是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决定性因素。在我国现阶段,不同的生产者手中掌握着不同的生产要素,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生产要素,在经济上就必须给予生产要素所有者一定的补偿或回报。也就是说,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分配领域的实现。根据生产要素贡献大小参与分配取得价值,不是因为它们创造了新价值,而是因为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必要条件,它依据对那些物质要素的所有权,取得相应的收入份额。具体来说,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由5个方面构成。第一,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这是指外商独资、中外合作、中外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劳动者收入分配的形式。作为劳动者,向企业提供劳动,企业根据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报酬。第二,按资本要素分配。其形式包括:一是个人把结余的消费资金存入银行,获取利息收入;二是个人利用自己的闲散资金购买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依此获取股息、红利以及有价证券买卖收入等;三是个人直接投资于房地产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从而获得报酬。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渠道拓宽,居民会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第三,按土地资源要素分配。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或者集体通过转让土地的使用权,可以获取相应的土地租金。第四,按信息要素分配。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如果拥有足够的信息,就能在生产经营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占据更多的优势。信息要素所有者向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依据信息对生产经营贡献的大小获得相应报酬。第五,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经营管理者通过长期知识、技巧、经验的积累,运用自己的管理才能为企业作出贡献,从而获得相应的管理报酬。
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是市场经济通行的原则。否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宁肯让生产要素闲置,也不会无偿让渡给别人使用;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也就不可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也无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获取利润。在市场经济中,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或收益率,都是通过市场调节并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由供求关系所决定,必然会引导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按照市场需求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调整生产要素供应量,对生产要素的投向作出合理的选择,从而达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目的。
3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中,各种分配制度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现实的按劳分配的内容和形式与传统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它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并受到要素市场价格的影响。而现实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关系也受到了公有制主体地位和按劳分配的制约,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4.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第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马克思本人在提出按劳分配思想时就认为分配方式会不断变化。他指出:“随社会生产有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这种分配方式会发生改变。”[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经过市场,为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使各类生产要素的投入者都能获取相应的收入,就必然会产生多种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5]。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创造价值,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拥有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可能会更大,这就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由于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这就要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