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完整版)《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决胜高考之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信蔡哥考本科重金属污染: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海洋石油污染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 ,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1. 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
地理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梳理(完整版本)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梳理(2020年3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案例分析: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烟雾,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交通安全。
分析20世纪50至70年代洛杉矶市出现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答案: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汽车较多,排放污染气体较多;地形为盆地,加上空气稳定,污染物不易散失;(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强,易发生光化学烟雾。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水污染及其成因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的多少去考虑)水污染的形成:排放污染物>水体自净能力问题1: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但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但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但易造成大气污染问题2:日本水俣湾地区形成水俣病的原因?排入海湾的海水中含有甲基汞,经海洋生物的富集、放大作用,在鱼体中含量很高,猫和人吃了中毒的鱼后,造成了神经中毒。
问题3:江苏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工业、农业、生活、水产养殖、城市污水,排放污水多;水域封闭;在气温高、来水少的月份和年份多发问题4:1997 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游客剧增。
据2005 年监测,河流流经古城前后,水质由优变为较重污染。
分析丽江古城河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河水污染的建议。
答案:原因:游客剧增,旅游服务业迅速发展,生活污水量猛增且未经处理或不达标排入河中。
建议:合理控制进入古城的游客量,将游客接待转向新城区,实现“外住内游”;兴建污水排放管网,禁止生活污水直接向河中排放;兴建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严格执行污水达标排放。
总结:主要从控制污染源;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加强监管等角度去分析。
高中地理学科选修之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全)
原 因
危害 粮食和农作物产量下降,造成人们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粮食安全 成问题
⑴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我国《土地管理法》要求各级政府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本行政区内的耕地总量不减少。 解决 ⑵提高土地利用率: ①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2 ②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措施
(三)土地退化 表现 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过度 垦殖、过度砍伐,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及 原因 ⑵土壤盐渍化、涝渍(不合理灌溉) ⑶土地污染(废水、垃圾、农药化肥污染)
一、资源问题(主要是短缺)与资源利用、保护 (一)淡水资源短缺
原因
自然原因:1、总量丰富,淡水少 2、有限的淡水资源在陆地上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很不均匀。 人为原因:1、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与管理不善――水浪费严重 2、水体污染严重 3、人口激增和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增。
危害
① 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影响粮食的产量 ③损害人体健康 ④引起国际冲突
5
(一)水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 (赤潮和水华) 海洋水体污染 水体毒害 (如日本水俣病)
原 因
赤潮、水华产生原因: 污染源:近海石油开采、加工;运 化工厂排放有毒 ①排入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生活 输中石油泄漏。及城市生产、生活 (如汞化物)的 污水,农业用水中含有大量的的N、 污水排入 主要污染物: 污水,有毒物质 P等营养物质。 石油 经生物链吸收传 ②水域较封闭,水体自净力较差 递富集在人或动 主要分布区: ③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①沿海水域特别是海上石油开采和 石油工业发达的沿海地区 ②海上航道沿线
1、藻类大量繁殖,水质下 降 2、 鱼类因缺氧及毒害死 亡 3、 水生生态系统遭破坏 4、 湖泊演变为沼泽 1、 油污危及海鸟、海兽及其它海 洋生物生存 2、 油膜覆盖海面,水中缺氧,鱼 类大量死亡 3、水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2 )污染物:石油
★( 3 )危害:
【直接危害】
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
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
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
【人为原因】
1.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 )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4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②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氯氟烃类化合物) (二)后果 :形成臭氧层空洞 (三)治理措施:禁止氯氟烃类化合物的排放 2.12 大气污染的防治 措施: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和工业污染等
高中地理选修 6 第 4 页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危害 有毒 造成酸雨(硝酸型酸雨) 与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 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 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 染物
造成酸雨(硫酸型酸雨)
2.9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 1 )概念:直径小于 10 微米悬浮固体颗粒
( 2 )空气污染指数( API ):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例如北方绝大多数
会产生环境污染
(3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高中地理选修之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
(三)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酸雨、光化学烟雾)
大气污染的危害:①影响原有的生态平衡 ②威胁人体健康 ③影响工农业生产 ④损害建筑物及各种设备 危 可吸入颗粒危害:①使人体免疫功能障碍 ②引发传染病、患尘肺病 害 酸雨危害:1、危害人体健康 2、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 3、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状态,导致农作物减产 4、腐蚀树叶,危害 森林 5、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毁坏
解 决 措 施
1.大力发展替代资源,如新能源和可再 生能源(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地热能、生物能及水能等) 2.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增加探明储量。 3.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技术,做好 废物回收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 4.防止矿产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 资源
1.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2.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如煤炭脱硫、煤液化、煤气化。 3.环保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防止污染。 4.保护矿区地表环境;如地下采空区 用沙石土回填,露天采矿应做好复垦 和再种植工作。
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和水华)
(一)水污染 海洋水体污染
水体毒害(如日本水俣病)
赤潮、水华产生原因:
原 因
①排入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用水 中含有大量的的N、P等营养物质。 ②水域较封闭,水体自净力较差
③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污染源:近海石油开采、加工;
运输中石油泄漏。及城市生产、
生活污水排入
8.维护生物多样性:
9.提供旅游休闲的最佳场所
森
林
1.水土流失,(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土壤肥力下降)水旱灾害加
破
大
坏
2.风沙危害加大,荒漠化加剧
选修6 环境保护(复习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选修6 环境保护
考点二
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
选修6 环境保护
主题1 自然资源与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自然资源的含义 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关键是把握其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掌握自然资源 的类型,要从其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进行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选修6 环境保护
2.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资源问题
表现
原因
水资源问 水资源短缺危及农业、工 基本因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2001-2015年,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半固定沙地增加,半流动、 流动沙地減少,由此可得出结论:青藏铁路的建设期及营运期,通过工程措施有效地实现了风 沙治理。2001-2008年,铁路建设期,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工程治沙地、半固定沙地都增 加,半流动、流动沙地都減少,说明通过工程措施使得该地沙丘趋于固定,风沙活动减少,风 沙危害减轻。2008-2015年营运期,铁路两侧固定沙地继续增长,半流动沙地显著减少,说明 营运并未破坏风沙输移环境,工程措施持久有效地发挥了固沙效益,减轻了风沙危害。
半固定沙地 3.16 4.57 4.29 6.54 10.20 9.64 14.03 21.78 20.42
半流动沙地 5.20 1.89 0.36 10.06 4.37 1.31 18.3 8.21 2.35
流动沙地 0.14 0.03 0.06 0.25 0.10 0.10 0.75 0.24 0.20
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 土地产出减少,土地 养育人口能力降低
选修6 环境保护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①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 ②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选修6 环境保护
解题探究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梳理一、生态破坏问题1、水土流失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云贵高原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土质疏松;④地形破碎;坡度大..2人为原因主要的: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过度砍伐等造成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不合理的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破坏表土和植被..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土壤肥力下降;②生态环境恶化;③淤积江、河、湖、库;水旱灾害增加..治理的措施:①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种树种草与工程措施修筑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相结合;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退耕还林、还草..2、荒漠化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甘肃、宁夏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干旱多风;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河水泛滥、鼠害、蝗害等..2人为原因主要的: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不当..荒漠化的危害:①风蚀作用使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②生态环境恶化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环保观念;②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③通过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圈养;禁止滥采滥挖;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等手段恢复和建设生态;④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⑤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注意:我国南方的石漠化是水蚀引起的;其产生原因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植被有关;治理办法主要是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3、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华北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蒸发强烈..2人为原因主要的: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三门峡水库治理措施:①工程措施:华北地区的鱼塘—台田模式;引淡淋盐;井排井灌;②生物措施:使用生物改良;增施有机肥;深翻深耕;③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④化学方法改良土壤4、森林减少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况:1森林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物种的宝库..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只有31.7%..2世界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北美洲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我国主要分布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地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产生原因: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过度樵采;④大规模放牧、开矿毁坏林木;⑤酸雨使森林严重退化森林减少的危害:①破坏生态系统;自然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②气候失调全球变暖;自然灾害水灾、旱灾、泥石流、滑坡等增加;③物种锐减;动植物资源减少;④大气成分发生变化..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②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③采育结合;大力植树造林;④控制环境污染;⑤加强国际合作森林的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5、湿地减少有关湿地的基本概况:1湿地也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2湿地可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盐沼和浅海水域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湿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①围湖、围海造田等盲目开垦和改造湿地②大量引水灌溉等不当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使湿地水量减少;面积缩小.. ③水土流失引起河湖淤积④环境污染使湿地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⑤人类不合理的开发造成湿地生物资源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湿地减少的危害:①生态系统破坏;②物种多样性锐减;动植物资源减少;③气候失调;水旱灾害增加..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增强人民环保意识②恢复植被;保持水土③减少污染;保护湿地生态系统④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洪抗旱;净化水质6、生物物种减少产生原因:①人类对野生生物的滥捕乱杀、乱砍滥伐②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③外来物种入侵物种减少的危害:①生物资源减少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失衡治理措施: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禁止滥捕乱杀、乱砍滥伐②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一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③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保护野生动植物..7、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治理措施:①控制抽取地下水;②实行雨季回灌;③控制地面硬化..二、环境污染问题1、大气污染1概念:大气污染的实质是因为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从而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2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和影响从总体上讲;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两方面3几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现象①酸雨②全球变暖③臭氧层破坏④光化学烟雾2、水污染1主要来源: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还有固体废弃物胡乱堆放、酸雨等2水污染的主要表现:①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在江河湖中叫水华;在海洋中叫赤潮②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来自炼油厂含油废水排放、运油船漏油、海上石油生产漏油3我国水污染严重:七大水域都不同程度地被污染;污染由重到轻的顺序是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珠江4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以上原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增强环保意识②对工业和生活中的污水净化处理后再排放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④生活中不使用含P洗涤剂⑤节约用水;减少污水的排放⑥采用生物和工程的措施减少营养物质5海洋石油污染:主要分布区:沿海水域及主要航线的交通要道上..产生原因:主要来自炼油厂含油废水排放、石油运输、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泄漏..防治措施: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利用麦秆、泥炭、聚苯乙烯等物质吸收石油;然后集中处理;小面积油污可用围栏圈住回收;油层厚达2毫米时可以用燃烧法清除..3、土壤污染1来源:①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②固体废弃物的胡乱堆放③污水灌溉④酸雨等2危害:直接使农作物减产;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4、固体废弃物污染1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来源①工业固体废弃物量最大;一般为矿渣、炉渣等废渣②城市垃圾量大、成分复杂、变化大③农村垃圾塑料薄膜、生活垃圾、秸秆等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①污染水体②污染土壤③污染大气④传播疾病⑤占用大量土地3固体废弃物治理的主要措施另外还要在垃圾减量上下功夫;如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改变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商品包装尽量使用可降解和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减少煤灰垃圾的产生..三、资源短缺问题1、土地资源2、能源资源化石燃料的分布:1煤炭分布2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3、水资源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相对较多的国家有: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等。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选修⑥ 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1.3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1.4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环境污染概述(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高中地理选修6 第1页(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2.4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污染物:石油★(3)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一、环境的定义是什么?二、环境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自然资源的定义?其包含哪两种属性?四、判别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煤炭、小麦;钢材;雷电。
五、区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包含与被包含六、分析右图,说明①②③④的含义?①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③人类作用于环境;如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毁林开荒、过渡放牧等。
④环境反作用于人类;如洪灾第二节一、环境问题的定义?二、环境问题的分类?按表现形式,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按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分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六、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一、八大全球性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污染源: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来自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各种洗涤水,包括氮、磷等)(3)土壤污染:(4)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2、生态破坏:破坏生态平衡—生物物种减少、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1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温室气体有CO2、CH4、N2O、氯氟烃化合物等。
★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成因:1矿物燃料的燃烧;2植被的破坏。
★危害: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耕地减少,风暴潮和盐碱化加剧。
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缩小。
高纬地区——降水增多。
★对策: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2植.树造林;3.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4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5加.强国际合作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的分布及作用:主要分布于对流层,能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命,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高中地理 选修:环境保护知识总结
选修:环境保护1.自然资源(1)判断一种物质或能量是否为自然资源,关键看是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二是用于生产和生活。
例如,汽油、棉花、电能等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闪电不能用于生产生活,故都不属于自然资源。
而石油、山上的岩石既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又可用于生产和生活,所以属于自然资源(2)水资源紧张的原因①自然原因:a.降水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c.淡水总量少d.蒸发旺盛e.下渗量大②人为原因:a.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增b.水体污染严重,造成水质型缺水c.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3)新加坡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自然原因:a.国土面积狭小,储存淡水的空间小b.无大河,径流量小②人为原因:a.人口密度大b.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4)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自然原因:a.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b.降水地区分布不均c.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②人为原因:a.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b.水体污染严重c.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5)中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①北方因气候较干旱多属资源型缺水(北方也普遍存在水质型缺水,加剧了北方水资源的紧缺状况)②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6)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①自然原因:a.降水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c.河流径流量小②人为原因:a.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b.水污染严重c.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7)黄河下游地区常断流的原因①自然原因:a.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b.植被稀少,削丰补枯能力弱②人为原因:a.中上游大量修建水利工程截流,用水量大增b.流域内缺乏综合规划c.农业用水量大增,使下游河段流量下降d.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8)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一般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①开源a.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适合降水分布不均的地区修筑,尤其是季风气候区)b.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如中国的“南水北调”,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c.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d.海水淡化(沿海经济发达且缺水的地区)e.废水处理再利用f.人工降雨②节流a.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b.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c.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d.因地制宜地退耕还林e.适度提高水价f.制定水法g.调整产业结构(9)中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10)中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11)中国能源资源短缺的原因①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中国能耗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⑤中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12)中国能源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①开源a.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b.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c.积极开发水能资源d.加快发展核电e.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②节流a.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b.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流,提高能源利用率c.调整产业结构d.发展节能产业③区际协调a.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b.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中国能源的正常供应c.将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国外生产,降低能源使用量(13)石油储备的区位因素①交通便利②接近市场③国防安全(14)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对中哈两国的积极影响①对哈萨克斯坦的积极影响a.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b.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c.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②对中国的积极影响a.可以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b.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c.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d.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e.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15)修建核电站的区位因素【大亚湾(广东)、岭澳(广东)、秦山(浙江)、田湾(江苏)等】①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②常规能源缺乏③核电站建设地区适应能力强④核能能量巨大、密集,核燃料运量小,建成后,成本低,效益高(16)修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因素①能源需求量大②常规能源缺乏③风力较强(牧场、海岛)④风能清洁无污染,成本低(17)水能资源的影响因素:流量、落差、河流数量(18)中国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③河流数量多(19)修建水力发电站的区位因素①水能资源丰富②良好的坝址,工程量小,投资少(口袋形)③市场(离经济发达区近,能源需求量大)④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修成后,成本低、收益大,可发挥综合效益(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供水、调节气候)⑤淹没情况(地处峡谷,耕地、城镇淹没少,迁移人口少)(20)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21)中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22)影响中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因素①自然因素:灾毁耕地②社会经济因素a.建筑用地增加b.生态退耕c.农业结构调整(23)中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24)盐场的形成条件(长芦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①地形:有平坦广阔的泥质海滩②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气温上升快,蒸发旺盛,太阳光照强且多大风(25)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舟山渔场)①大陆架:海水浅,获得阳光多②径流(淡水河流):从陆地上带来营养物质③纬度:温带水域④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作用(26)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27)三峡工程①环境效益a.防洪(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b.防治血吸虫病c.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d.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染②社会经济效益a.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b.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c.有利于扩大就业d.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e.有利于提高长江上游的通航能力f.有利于该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发展g.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③生态问题a.淹没土地、耕地b.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c.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d.加重泥沙淤积e.影响物种生存f.增加蚊虫孳生④对长江三角洲的有利影响a.河口淤泥减少,提高了河口的通航能力b.有利于改善长江水质(泥沙减少)⑤对长江三角洲的不利影响a.长江三角洲长速减慢b.长江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c.长江河口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d.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28)西电东送①对西部的积极影响a.有利于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b.改善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d.增加就业机会e.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②对东部的积极影响a.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29)南水北调工程①调水的原因:南方水资源充足,北方缺水,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②东线工程的有利影响a.京杭大运河水位抬高,增加通航能力b.为沿线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c.削减工程下游长江干流洪峰,减轻洪水的威胁d.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水沿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③东线工程的不利影响a.工程干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影响通航能力b.入海水量、泥沙减少,海水倒灌和侵蚀加剧c.长江河口处水生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d.逐级提水,运营成本高e.灌溉不当会使沿线地区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f.沿途经过人口稠密地区及其工业活跃区,容易造成水体污染2.环境保护(1)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2)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②人为原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原因);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4)全球气候变暖①主要成因: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增强②严重后果a.引起冰川消融,海水膨胀,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面临被淹没的威胁b.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多③解决措施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b.采用新能源c.植树造林d.加强国际间的合作(5)全球气候变暖除了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多少有关外,与地面状况也有关。
高中地理选修之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共20页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Hale Waihona Puke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与记忆口诀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与记忆口诀一、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①经济可持续发展;②生态可持续发展;③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
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水污染的防治措施:①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②加强生活污水的防治和地表水、地下水源的保护。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原因: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②人为原因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D.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②过程的不可逆性;③规模的全球性。
1.3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①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②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良性方向发展。
1.4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环境污染概述(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
【VIP专享】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打印版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
③机动车尾气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
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
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 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 ⑥燃烧:油层达 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 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选修六 环境保护 ▲环境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 21 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一、环境的定义是什么?二、环境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自然资源的定义?其包含哪两种属性?四、判别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煤炭、小麦;钢材;雷电。
五、区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包含与被包含六、分析右图,说明①②③④的含义?①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③人类作用于环境;如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毁林开荒、过渡放牧等。
④环境反作用于人类;如洪灾第二节一、环境问题的定义?二、环境问题的分类?按表现形式,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按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分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六、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一、八大全球性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污染源: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来自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各种洗涤水,包括氮、磷等)(3)土壤污染:(4)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2、生态破坏:破坏生态平衡—生物物种减少、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1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温室气体有CO2、CH4、N2O、氯氟烃化合物等。
★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成因:1矿物燃料的燃烧;2植被的破坏。
★危害: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耕地减少,风暴潮和盐碱化加剧。
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缩小。
高纬地区——降水增多。
★对策: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2.植树造林;3.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4.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5.加强国际合作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的分布及作用:主要分布于对流层,能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命,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臭氧空洞的分布:南极、北极、青藏高原地区★成因: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氯氟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危害: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扰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某些生物灭绝;作物减产等。
★措施:1减少氯氟烃的排放;2发展技术,研制新型制冷剂;3加强国际合作3酸雨:世界三大酸雨区:西欧,北美和我国南方★定义:★成因:★类型: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我国的酸雨类型主要属于硫酸型酸雨。
这是因为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源于燃煤。
★危害:1森林受损,草木枯萎;2湖泊酸化;3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4土壤酸化,良田变荒漠;5危害人体健康等。
★措施: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2.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3.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4.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南方酸雨严重的原因:1少足够的中和,而北方于此相反;23较强,易于气体的扩散。
4★四川盆地酸雨较为严重?(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4.森林锐减★森林的作用:★原因:滥砍乱伐、森林火灾、酸雨污染、重采轻育★危害:调节功能减弱;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
★措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采育结合、加强立法,提高环保观念等5.水体污染★污染源:农业废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危害:水质变坏,危害人类健康;水生生物减少等★措施:减少污水排放;净化污水,达标排放;提高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
★水污染的突出表现:水体富营养化(在江河湖泊中称“水华”,在海中称“赤潮”)、海洋石油污染等。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形成、表现及危害★举例:赤潮(赤潮是水污染的一种重要现象)①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使近海水体中N、P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②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③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④带来危害:a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 危害人体健康,c 影响海洋旅游业。
6.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荒漠化的表现:耕地、林地、草地、湿地缩小而引起的土地沙化、石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植被稀疏,多为沙质沉积物;③冬春季节多大风且风力强劲。
2.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破坏植被活动;②水资源不合理利用★、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如改善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等。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矛盾。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农则农。
④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以减少植被的破坏。
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7.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原因:★危害:许多珍稀的生物种群已经或者濒临灭绝。
8.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垃圾污染:★特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范围广。
★危害:危险废物转移:二、当代环境的主要特点:全球性、综合性、累积性、社会性。
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第二单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第一节:资源问题及其表现一、矿产资源问题自然资源按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可再生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指矿产资源。
1.矿产资源概念:2.属性:不可再生资源3.矿产资源的问题:(1)面临枯竭:(原因)储量有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2)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4.如何减缓矿产资源的耗竭时间?(1)节约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2)加强资源勘探,增加后备储量;(3)发展科技,降低矿产可采品味要求;(4)开采海底矿产资源;(5)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
5.读P32四幅图,说明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二、土地资源危机1.土地资源:2.属性:3.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土地退化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危机表现:特点:危机表现:耕地减少和退化(原因);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土壤次生盐碱化等。
5.我国土地资源的退化:(现象、原因、分布地区)土地退化的常见现象: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土地荒漠化(我国西北),土壤次生盐碱化(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土壤污染(农药,污水灌溉),土壤板结(大量使用化肥)等。
三、水资源问题1.水资源的意义:2.属性:3.水资源危机的三个表现:水资源的消费量剧增;水资源的污染严重;水资源的争夺日趋严重。
【合作探究】解决水资源短缺(危机)措施有哪些?(讨论并成文)①跨流域调水②修建水库③治理水污染④节约用水,提高水价⑤海水淡化⑥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农业上可以改进灌溉技术(喷灌、滴灌等)4.阅读教材P36,并结合以前学习的水资源知识,思考回答:(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2)(华北)北京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储量有限;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水土配合不佳等。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多;污染严重;浪费严重。
2.2第二节:生态问题及其表现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1.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①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②某些自然生态系统本身比较脆弱2.生态破坏的类型:①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③植被破坏;④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次生盐碱化;地面沉降3.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分布:特点:抗外界干扰能力差,自身稳定性差,恢复比较困难。
分布:人口密集区和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
二、我国的生态危机1.现状:十分严峻2.原因:①自然原因;②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如过度放牧,过度砍伐,煤炭开采等;③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等3.举例:长江流域的生态危机:上游:水土流失;原因:植被破坏和陡坡开荒中游:洪涝;原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下游:水污染;原因:沿线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排放大量的废水和污水。
2.3第三节:资源及生态保护一、自然资源保护1.自然资源系统:内部组成:外部矛盾:资源问题2.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问题: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地少水多,能源不足;东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主要表现为人地矛盾;西部:干旱缺水,水土资源不匹配;华北:人地矛盾、水土矛盾叠加区,成为人口与资源矛盾的焦点地区。
3.世界的资源问题: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增;②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③资源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枯竭。
4.保护措施:(1)不可再生资源:①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②加强资源勘探,增加后备储量;③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
(2)可再生资源: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
二、农村生态建设:1.概念:2.内容:(1)农村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2)农林产业结构合理调整,(3)农业资源多层与高效利用,(4)乡镇企业污染管理,(5)农村肥料.饲料.燃料建设,(6)发展生态型庭院经济,(7)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农业体制建设,(8)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村建设等。
3.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生态建设的重点:三.城市生态建设1.城市生态建设:2.城市生态系统:3.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生物组成部分是以有思想意识的人为主体;而非生物组成部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如:房屋.道路.生产和生活设施等);(2)对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分解功能不完全,易造成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2)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都较弱。
4.完善城市生态建设的措施:(1)加强城市生态的建设和保护;(2)做好城市生态的立法 .景观布局. 城市绿化 .环境污染防治和城市灾害预警.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资源配置等工作。
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3.1第一节:环境污染一、环境污染及其类型:1.环境污染的概念: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从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成因:当进入环境的废弃物浓度或数量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或废弃物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时,就造成了环境污染。
3.类型:(1)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2)按污染物的性质划分: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
(3)按污染物的形态划分:废气污染、废液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
(4)按污染物来源划分: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
(5)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围大小划分: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和局部性污染。
【知识窗】: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环境污染物概念:类型:生产性污染物和生活性污染物来源: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生活性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