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word版本
肢体缺陷儿童康复康复计划
![肢体缺陷儿童康复康复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39cdd2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f.png)
肢体缺陷儿童康复康复计划简介这份文档旨在概述肢体缺陷儿童的康复计划,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恢复功能和独立性。
该计划将提供多种康复策略和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心理支持。
目标1. 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通过定期的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帮助儿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改善肢体功能。
2. 提高运动技巧:通过专业训练和指导,帮助儿童研究和提高各种日常生活和运动技能,如走路、跑步等。
3. 促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通过职业治疗和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帮助儿童研究如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自己洗澡、穿衣等。
4. 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通过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
康复策略1. 物理治疗:定期进行物理治疗,包括肌肉锻炼、关节活动和平衡训练,以改善肌肉力量、运动范围和平衡能力。
2. 职业治疗:通过各种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自理能力、手部动作和协调能力的训练,帮助儿童提高独立性和日常生活技能。
3.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儿童处理情绪问题和适应困难,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和自信心。
4. 家庭支持:与家长和监护人密切合作,提供必要的康复信息和培训,让他们在家庭环境中为儿童提供有效的支持和照顾。
实施步骤1. 评估和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通过详细评估儿童的需要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与家长和监护人共同讨论。
2. 康复治疗和训练:根据康复计划,安排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心理支持等康复治疗和训练,定期监测和评估进展。
3. 家庭指导和培训:提供指导和培训,使家长和监护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儿童适当的支持和照顾,加强康复效果。
4. 定期复查和调整:定期复查儿童的康复进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康复计划的调整和优化,以保证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结论肢体缺陷儿童康复康复计划通过综合的康复策略和实施步骤,旨在促进儿童的康复和独立性发展。
通过多学科合作和家庭支持,我们相信每个儿童都可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展现他们的潜力和活力。
特殊康复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特殊康复训练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88e45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3.png)
一、教案名称:(例如: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二、适用对象:(例如:肢体残疾儿童)三、训练目标:1. 提高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增强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 改善儿童的运动功能和心理状态。
四、训练时间:(例如: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五、训练场地:(例如:康复训练室)六、训练器材:(例如:轮椅、平衡球、弹力带、辅助工具等)七、训练内容:(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儿童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如手腕、脚踝、颈部、腰部等。
2. 教师带领儿童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如手臂伸展、腿部伸展等。
(二)主体训练(30分钟)1. 平衡训练- 使用平衡球进行站立平衡训练。
- 教师指导儿童进行前后左右移动,以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
2. 协调训练- 使用弹力带进行手臂和腿部的协调训练。
- 教师指导儿童进行手臂和腿部的协同运动,如跳跃、跑步等。
3. 力量训练- 使用辅助工具进行肌肉力量训练。
- 教师指导儿童进行手臂和腿部的肌肉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
4.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教师指导儿童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穿衣、洗手、吃饭等。
(三)放松活动(10分钟)1. 教师带领儿童进行简单的放松运动,如深呼吸、放松肌肉等。
2. 教师与儿童进行简单的互动游戏,如讲故事、唱歌等。
八、训练注意事项:1.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避免运动过度。
2.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度。
3. 教师应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训练,增强其自信心。
九、训练效果评估:1. 通过观察儿童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力量。
2. 通过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技能方面的进步,评估其生活自理能力。
3. 通过与儿童及其家长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的变化。
十、教案修改与完善:根据训练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教案,以确保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训练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而定。
残疾儿童康复方案范本
![残疾儿童康复方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7004d4b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c.png)
残疾儿童康复方案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残疾儿童康复方案的需求越来越高。
残疾儿童康复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需要针对患儿的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残疾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残疾儿童康复方案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脑瘫康复方案脑瘫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因此脑瘫患儿需要进行从早期诊断到后期的康复治疗。
早期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方法。
而对于一些较重的病情,尤其是严重的肌张力障碍型脑瘫,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肌肉松弛术等。
随着社会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治疗脑瘫的方法。
脑瘫患儿需要通过理疗来帮助他们改善运动功能障碍,此外,药物治疗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康复阶段,训练和治疗都应根据病情、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等因素制定方案,定期评估疗效,因时而变,因人而异。
口腔康复方案口腔康复是针对患有口腔残疾的儿童制定的一种康复方案。
主要针对的是口腔畸形、牙齿不齐、舌系带过长等问题。
如果不进行口腔康复,将会给儿童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针对口腔残疾儿童的康复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牙齿矫正•牙齿种植•口腔手术•吸吮和咀嚼训练其中,牙齿矫正是比较常见的方案之一。
口腔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让患儿在享受到健康美丽的牙齿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美味的食物。
视障儿童康复方案视障儿童康复方案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目前的视障儿童康复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殊教育•视觉学习训练•视觉功能训练•生活、劳动能力训练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视障疾病,视障儿童的康复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其中,视觉学习训练通常是比较重要的康复方法之一。
当然,在治疗的过程中还会结合一些视觉功能训练和生活、劳动能力训练。
肢体残疾康复方案肢体残疾是一种严重的身体残疾,患儿的日常生活受过很大的影响。
为了让肢体残疾儿童能够尽可能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对于肢体残疾患儿,我们需要制定特殊的康复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59fcbdaaea998fcd220e21.png)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运动石岗小学—----丁太平1、头部控制抬头与头部控制能力就是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最需要掌握得技能之一,如果患儿不会抬头与控制头部,便很难学会其她活动。
(1)卧位时得训练仰卧位时,克通过使用色彩且能发出声音得玩具吸引患儿抬头。
如果患儿不能抬头,则可按(图8b0得方式让患儿俯卧,按从颈至腰骶部得方向用手指用力得按压脊柱两侧得背部肌肉,帮助她抬头、如果患儿就是应背部肌肉力量较差而不能抬头,可在其前胸垫上厚毛巾或毯子来帮助她抬头,或将其面对面抱在胸前,与其谈话或做游戏、在这一体位下,患儿抬头所需得力量要小得多。
仰卧位时,双手抓住患儿得双侧上臂,轻轻地将其拉起来,直至其头稍后仰,再将其放下,如此多次反复,注意如果在拉起得过程中,患儿得头完全后仰或就是双下肢出现僵硬得伸直时,则应停止这种训练活动。
(2)坐位时得训练当患儿在被拉起时不能控制头部得情况下,可将其坐于大人腿上,轻轻地使其稍后仰,并鼓励患儿保持抬头得姿势,随着其头部控制能力得增强,后仰得幅度可增大并可使其左右倾斜得练习或做一些游戏、2、翻身活动训练这就是在患儿获得较好得头部控制后,应立即开始得训练活动。
首先,让患儿俯卧使用拨浪鼓或能发出声响得玩具,在其面前吸引她得注意力。
慢慢将玩具移至侧方,鼓励患儿侧向伸手拿玩具,此时,再慢慢将玩具高度太高,吸引患儿转身至侧卧甚至仰卧、如果患儿翻不过来,则可通过以手抬患儿得腿来帮助她。
同样,也要做从仰卧位翻身至侧卧位得练习,可用玩具达到这一点、3、坐位平衡训练如果患儿在坐位时不能保持平衡。
首先可训练她得上肢保护性反应能力。
方法就是:让患儿仰卧在圆桶状物体或球上,缓慢得侧向滚动圆桶,鼓励患儿伸手保护自己,也可让患儿仰卧于训练者得腿上,做此练习、当患儿获得了较好得保护性反应能力后,可让其坐起,双手在髋以上扶着患儿,使之想两侧与前后摇晃,训练她得平衡能力、此外,还应训练患儿在坐位时伸手拿物体等与抗外力干扰平衡得能力。
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2)
![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8d52bd4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8.png)
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1. 简介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旨在提供全面、持续的康复服务,帮助残疾儿童实现身体、智力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本文档将介绍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内容和目标,并提供实施方案的具体步骤。
2. 目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主要目标包括: - 提供个性化、综合的康复治疗,改善残疾儿童的生活质量; - 帮助残疾儿童克服身体上的障碍,增强他们的日常生活技能;- 促进残疾儿童的社交和情感发展,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 - 培养残疾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3. 实施步骤3.1 评估和筛选首先,需要对残疾儿童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智力水平和心理需求。
评估包括医学检查、康复评估和心理评估等,以确定适合的康复方案和服务内容。
3.2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治疗的内容、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康复计划应根据残疾儿童的具体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调整,以确保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3.3 康复治疗和训练根据康复计划,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等,旨在帮助残疾儿童克服身体上的障碍,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训练包括认知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和情感管理训练等,旨在促进残疾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发展。
3.4 家庭支持和指导康复方案还包括家庭支持和指导,帮助残疾儿童的家庭理解并支持他们的康复过程。
家庭支持和指导可以包括康复知识的传授、康复技能的指导和家庭环境的调整等。
3.5 转诊和跟踪在康复过程中,如有需要,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转诊,将残疾儿童转至其他专业机构或医生进行更专业的康复治疗。
康复过程应进行定期的跟踪和评估,以确保康复效果的持续改善。
4. 康复资源和支持为了保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需要提供康复资源和支持。
这些资源和支持可以包括: - 合格的康复专业人员,包括医生、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等; - 康复设备和工具,如助行器、辅助通讯设备和认知训练器材等; - 康复机构和社区组织的合作,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 - 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减少残疾儿童的社会隔离和歧视。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0ddf3eddccda38376baf88.png)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运动能力1、头部控制抬头和头部控制能力是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如果患儿不会抬头和控制头部,便很难学会其他活动。
(1)卧位时的训练仰卧位时,克通过使用色彩且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患儿抬头。
如果患儿不能抬头,则可按(图8b0的方式让患儿俯卧,按从颈至腰骶部的方向用手指用力的按压脊柱两侧的背部肌肉,帮助他抬头。
如果患儿是应背部肌肉力量较差而不能抬头,可在其前胸垫上厚毛巾或毯子来帮助他抬头,或将其面对面抱在胸前,与其谈话或做游戏。
在这一体位下,患儿抬头所需的力量要小的多。
仰卧位时,双手抓住患儿的双侧上臂,轻轻地将其拉起来,直至其头稍后仰,再将其放下,如此多次反复,注意如果在拉起的过程中,患儿的头完全后仰或是双下肢出现僵硬的伸直时,则应停止这种训练活动。
(2)坐位时的训练当患儿在被拉起时不能控制头部的情况下,可将其坐于大人腿上,轻轻地使其稍后仰,并鼓励患儿保持抬头的姿势,随着其头部控制能力的增强,后仰的幅度可增大并可使其左右倾斜的练习或做一些游戏。
2、翻身活动训练这是在患儿获得较好的头部控制后,应立即开始的训练活动。
首先,让患儿俯卧使用拨浪鼓或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在其面前吸引他的注意力。
慢慢将玩具移至侧方,鼓励患儿侧向伸手拿玩具,此时,再慢慢将玩具高度太高,吸引患儿转身至侧卧甚至仰卧。
如果患儿翻不过来,则可通过以手抬患儿的腿来帮助他。
同样,也要做从仰卧位翻身至侧卧位的练习,可用玩具达到这一点。
3、坐位平衡训练如果患儿在坐位时不能保持平衡。
首先可训练他的上肢保护性反应能力。
方法是:让患儿仰卧在圆桶状物体或球上,缓慢的侧向滚动圆桶,鼓励患儿伸手保护自己,也可让患儿仰卧于训练者的腿上,做此练习。
当患儿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性反应能力后,可让其坐起,双手在髋以上扶着患儿,使之想两侧和前后摇晃,训练他的平衡能力。
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实施方案
![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60b8375901020207409cbc.png)
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经费实施方案
对未成年人进行科学和具有抢救性的康复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补偿其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为其将来就业、融入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榆林市残疾人联合会文件》(中发[2015]**号)及《绥德县残疾人联合会文件》(中发[2015]**号)下发的通知,我院为保障残疾患者的康复权利,使他们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对象:
未满十八周岁且符合国家规定重性精神疾病标准的贫困未成年人。
二、实施办法:
1、贫困精神病患者需提供其身份证明及贫困证明入院,后产生的医疗费用全免。
2、康复咨询与评估,包括入院咨询和入院康复评定。
针对新入院残疾儿童进行全面、细致康复评定工作,并针对评定结果科室讨论,制订最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3、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包括汇集患者基本信息、诊断报告、康复需求评估和相关资料、召开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分析会,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
4、效果评估,包括智力和适应行为评测、功能评估。
每月评估,针对残疾患者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做出各方面详细评估。
对患者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提出针对性意见。
5、跟踪关注,对出院残疾儿童保留监护人联系方式,定期了解康复治疗效果和后续恢复情况。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f7ab287f1922791788e8db.png)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肢体残疾儿童康复演习筹划运动之马矢奏春创作石岗小学 -----打发靖1、头部掌握仰头和头部掌握才能是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假如患儿不会仰头和掌握头部,便很难学会其他运动.(1)卧位时的演习仰卧位时,克经由过程运用颜色且能收反响音的玩具吸引患儿仰头.假如患儿不克不及仰头,则可按(图8b0的方法让患儿俯卧,按从颈至腰骶部的标的目标用手指用力的按压脊柱两侧的背部肌肉,帮忙他仰头.假如患儿是应背部肌肉力量较差而不克不及仰头,可在其前胸垫上厚毛巾或毯子来帮忙他仰头,或将其面对面抱在胸前,与其谈话或做游戏.在这一体位下,患儿仰头所需的力量要小的多.仰卧位时,双手抓住患儿的双侧上臂,轻轻地将其拉起来,直至其头稍后仰,再将其放下,如斯多次一再,留心假如在拉起的过程中,患儿的头完整后仰或是双下肢消掉柔嫩的伸直时,则应停止这种演习运动.(2)坐位时的演习当患儿在被拉起时不克不及掌握头部的情况下,可将其坐于大人腿上,轻轻地使其稍后仰,并鼓舞鼓励患儿保持仰头的姿势,随着其头部掌握才能的增强,后仰的幅度可增大并可使其旁边竖直的演习或做一些游戏.2、翻身运动演习这是在患儿获得较好的头部掌握后,应连忙开始的演习运动.首先,让患儿俯卧运用拨浪鼓或能收反响响的玩具,在其面前吸引他的留心力.慢慢将玩具移至侧方,鼓舞鼓励患儿侧向伸手拿玩具,此时,再慢慢将玩具高度太高,吸引患儿回身至侧卧甚至仰卧.假如患儿翻不过来,则可经由过程以手抬患儿的腿来帮忙他.同样,也要做从仰卧位翻身至侧卧位的演习,可用玩具达到这一点.3、坐位平衡演习假如患儿在坐位时不克不及保持平衡.首先可演习他的上肢呵护性反应才能.方法是:让患儿仰卧在圆桶状物体或球上,迟缓的侧向滚动圆桶,鼓舞鼓励患儿伸手呵护本身,也可让患儿仰卧于演习者的腿上,做此演习.当患儿获得了较好的呵护性反应才能后,可让其坐起,双手在髋以上扶着患儿,使之想两侧和前后扭捏,演习他的平衡才能.此外,还应演习患儿在坐位时伸手拿物体等和抗外力搅扰平衡的才能. 4、爬行演习在患儿俯卧位能较好的掌握头部时,应开始这项演习.其方法是:让患儿处于四肢跪位,将有味的玩具置于前方较远处,鼓舞鼓励患儿爬以前取该玩具.假如患儿不克不及向前挪动下肢爬行,则可经由过程抬高其髋部来帮忙他.除了向前爬还应该演习侧向爬行、向后爬行,有下肢痉挛的患儿,还可制作一简单的爬行车,让其俯卧于上演习爬行.5、站立演习站立位演习刚开始时,以双手扶住患儿的髋部,让其双脚分隔,以便有较大的支持面而使患儿站立.可侧向轻推患儿,使其学会重心的旁边转移,也可前后轻推患儿锤炼他的站位平衡才能,随着患儿站位平衡才能的改进,可将双手移至患儿的肩部来赐与支持或是仅让其抓住一绳索或带子来赐与支持.6、转移教会患儿床、轮椅和坐便器之间的转移,刚开始,授与较多的帮忙下完成,慢慢削减帮忙,最后患儿能自力完成.7、步行行走演习可让患儿在简单单纯平行杠中演习行走,也可供应学步车演习行走,当患儿行走才能改进但仍怕摔倒时,可用一宽带系在其胸部,由演习人员牵着跟在患儿后面演习行走.8、凹凸台阶刚开始牵手上台阶,本身扶着栏杆凹凸楼梯,为两步一级,过度到一步一级上楼梯,最后能一步一级下楼梯.9、抓握和伸手取物的演习有些脑性瘫痪儿童的手常呈握拳状,可经由过程以手指扣击其手的外侧边沿使之松开,扣击的次序是从小指到腕部,这样可使其手部张开并抓握.(1)抓握才能演习对于手可张开但抓握有艰难者,可将物体放入其手中,帮忙他愚蠢手指抓握住,留心拇指与其余四指的地位是相对的.慢慢的让患儿本身抓握,并在患儿抓握时,侧向推拉物体以增强其抓握力量.两侧手都应一再做演习.(2)伸手取物演习在患儿能较好的抓握置于其手中的物体后,应鼓舞鼓励他伸手抓握物体,可在其伸手可及的距离内吊挂有味的玩具等,吸引患儿伸手去拿.社会适应才能石岗小学---打发靖1、理解(一)阶段1的演习此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的刺激尚不克不及充分理解,演习时要运用各类方法、玩具等感兴趣的教具,使儿童能充分注不测界的人与物的消掉.1.留心力的演习在儿童经常接触的情况中,赐与足够的感官刺激,鼓舞鼓励和引导儿童用多种感官去熟习周围的事物,如用能收反响音的微型玩具车等先引起儿童的注视,然后演习其对运动事物的中止留心才能.2.对事物中止记忆的演习建立事物恒存的概念,如将儿童正在玩的玩具放在毛巾下或箱子中,让其查找.3.促进视线接触的游戏如抬高、团团转、逗笑等,经由过程游戏,增加儿童与他人的视线接触,促进意识传递方法的进修.4.事物的操纵进修对外界的事物进行某种操纵而引起变更的过程.从触摸、抓握等单一的操纵成长到敲、拿出等复杂的操纵,可运用各类玩具,如搭积木、投环、击鼓等.最初可运用帮忙的手段,逐渐让儿童对事物能做出响应合适用途的操纵.(二)阶段2的演习此阶段的儿童要演习其能对日常事物有底子的理解,具有事物的匹配、选择才能,并能听懂事物的名称和要求.1.事物根本概念的进修演习经由过程模仿让儿童理解身边日经常运用品(帽、杯、德律风等)的用途.演习应与家庭指导同时进行,让儿童能做到操纵局面的扩大,即在演习室、家庭和幼儿园等均能做.2.多种事物的辩白进修演习(1)以形式特点为根本的操纵课题:经由过程火类游戏,进修熟习事物的外手下性(颜色、大小等).如将不合颜色、大小的小球分组.(2)以成效特点为根本的操纵课题:即熟习事物的特点和用途,建立事物类此外概念,如将混放的人物、生果的图片分隔.可有以下两种课题:①匹配:呈现2个以上示范项,儿童就手上的1个物品与示范项中的某一个相关物品进行匹配;②选择:呈现1个示范项,给儿童2个以上选择项物品,针对示范项,让儿童在选择项中做出合适的选择.(三)阶段3的演习此阶段的儿童为事物的符号形式形成阶段.演习次序为:符号形式形成一言语理解一言语表达.1.手势符号的演习适应证为中度到重度措辞发育迟缓,言语符号的理解与表达尚未掌握的儿童,或言语符号理解尚可,但表达不克不及的儿童.因对儿童来说手势符号比言语符号更随意马虎理解、掌握和操纵,故可作为序言,逐渐向获得言语符号过渡.(1)状况依存手势符号的演习:演习重点是培养儿童能够留心手势符号的消掉.演习方法是在日常的情景及演习的游戏中促进和强化..如在分此外情况下,挥挥手暗示“再会”,先让儿童看着手势,令其模仿;然后从模仿逐渐进入自发产生阶段.(2)暗示事物的手势符号的演习:演习重点是理解手势符号和事物的对应关系.运用玩具娃娃演习事物的对应关系:在儿童面前放作为选择项能穿戴在玩具娃娃身上的三种事物,例如帽子、鞋、手套;演习者拍打玩具娃娃的头部再拍打演习者自身的头部,然后说“帽帽”,促使儿童选择帽子.演习中必须让儿童充分留心手势符号的消掉,然后过渡至让儿童单纯按照演习者的手势符号进行选择,即将玩具娃娃拿走,如开始时有艰难,可用板将玩具娃娃暂时遮住.假如儿童选择精确,要赐与玩具娃娃响应部位的实际操纵(戴帽子)进行正反应强化,并进一步促进手势模仿;误反应时,要拍打玩具娃娃的响应部位,促使儿童修正.主要经由过程选择性课题来完成,一般来说从什物——镶嵌板——图片,由抽象程度低到抽象程度高的教材进展;并留心选择项的组合,开始时以身体部位远距离组合为好,逐渐向近距离组合过渡.(3)运用手势符号进行为词和短句演习:在日常生活中,按照儿童的行为,演习者在赐与言语刺激的同时予手势符号,并让儿童模仿手势符号,逐渐将此手势固定下来作为此行为及要求的手势符号.也可运用手势符号作为序言进行组句演习,如儿童进修“吃苹果”,演习者拿着吃苹果的图片,先做“吃”的体态,再做“苹果”的手势,让儿童模仿,将短句的次序固定.2.改进理解力的演习以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物品(杯、衣服等)、食物和交通器械等儿童感兴趣事物的词汇为主,从早期已学会手势符号的词汇开始,逐渐向言语符号过渡.如在儿童面前放3-4种物品的图片,演习者说物品的名称,让儿童选择,进行理解演习;可增加图片的数目或物品的类别,从而增加演习的难度;并结合游戏.表达白话表达演习对能模仿言语的儿童,应促进其主动白话表达.白话表达要与理解程度相适应,一般来说,措辞理解先行于白话表达,按照儿童措辞理解阶段不合,制定响应的白话表达演习目标和选择演习课题.底子次序是从白话模仿到主动表达,再进一步到生活运用.演习过程中可用手势符号及文字符号作为关心形式,逐渐成长到单纯用言语表达;当言语符号获得艰难时,可推敲运用代用性交流手段.(1)事物名称的白话表达:以儿童可理解的词汇为前提,从易于构音或单音节词开始演习(如妈妈mama等),先让其模仿发音(在演习早期,只要在儿童措辞程度能模仿,如仅能模仿词头或词尾、语调等均允许),然后逐渐增加词汇,并促进儿童主动收回有意义的言语符号.(2)词句的白话表达:有些儿童早期对句子成分不克不及全部用成人语表达,可用手势语十成人语(例如:“吃”的手势符号+“苹果”成人语)的组合演习,逐渐过渡到用言语符号来表达完整的句子.演习中对缺乏的句子成分可由提问引出,如给儿童看“吃苹果”的图,儿童答复“苹果”时,演习者可提问“做什么?”(3)文字符号的关心传染感动:已形成文字进修的儿童有时运用文字符号作为收回旗子灯号的序言,尤其是文字符号有助于想起音节.比较图片,让儿童写出文字,然后一边用手势一边指着文字一边促进用言语收回旗子灯号,逐渐做到不看文字也能用言语表达.(4)代用性交流手段:有明显运动障碍时,最初就应推敲除言语符号外的代用性交流手段,不然,要以用言语符号的表达为第一目标进行演习.尤其是言语符号表达艰难的B群儿童可测验测验几种措施,但假如最后所有措施均用了,仍不克不及形成用言语符号表达时,有需要运用代用性交流手段,如文字板、交流板等.(5)做家务家庭表里的人际关系让儿童生活在调和、温暖和健康的家庭生活情况中是很是主要.让儿童介入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增加儿童的自信念,找的消掉感.如吃饭的时刻,让儿童帮大家拿筷子,吃完饭,和妈妈一路洗碗,增加亲子交流,儿童也会以为成就感.介入社会生活和集体运动患儿最后要回归家庭生活。
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模板范文(2篇)
![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模板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97bce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6.png)
一、教案名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二、适用对象3-12岁残疾儿童三、教学目标1. 了解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残疾儿童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3. 提高残疾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4. 增强残疾儿童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四、教学内容1. 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2.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3. 社会交往能力训练4. 康复运动训练五、教学时间每周2次,每次60分钟六、教学工具1. 康复训练器材2. 教学课件3. 录音设备4. 教学辅助工具(如卡片、玩具等)七、教学步骤1. 播放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穿衣、洗手、洗脸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2. 教学内容:a. 穿衣训练:教师示范穿衣步骤,学生跟随练习。
b. 洗手、洗脸训练:教师示范洗手、洗脸的正确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3. 教学方法:示范法、模仿法、游戏法。
三、语言表达能力训练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教学内容:a. 词汇训练:教授新的词汇,学生通过卡片或实物进行练习。
b. 句子训练:教授简单的句子结构,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
3. 教学方法:示范法、模仿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
四、社会交往能力训练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其能够与同伴和谐相处。
2. 教学内容:a. 礼貌用语训练:教授礼貌用语,如“请”、“谢谢第2篇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2. 授课对象:XX岁,XX类型残疾儿童3. 授课教师:XX4. 授课时间:XX年XX月XX日5. 授课地点:XX康复中心/XX教室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 让学生掌握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康复训练方法解决残疾儿童实际问题的能力。
残疾儿童康复方案范文
![残疾儿童康复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b73b3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e.png)
残疾儿童康复方案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全球有大量的儿童出生或后天受伤导致残疾。
残疾对于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通过康复训练,许多儿童能够缓解甚至解决残疾问题。
残疾儿童的康复方案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需要通过科学、全面、细致的计划来支持儿童的健康成长。
康复方案理念残疾儿童的康复理念是基于儿童的身体特征、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发展的。
康复方案在指导下给予儿童相应的康复治疗,包括训练技能,加强肌肉和骨骼发展,改进儿童的积极态度,激发儿童的自信,并协助儿童适应周围环境。
训练计划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一个基本的康复方法,它尤其适用于脊髓瘫痪、肢体关节畸形等疾病的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对肌肉、骨骼、软组织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促进躯体的正常发育和儿童身体功能的恢复。
这个训练可以帮助增强儿童的体力、稳定和平衡能力。
物理治疗还可以改善手臂和腿的行动能力,增强运动控制能力,提高儿童的心肺功能和增强机体免疫力。
2.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是帮助残疾儿童恢复或提高语言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
言语治疗可以训练儿童的听觉、口语、读写等方面的技能,改善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言语治疗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与家庭、学校和社区进行沟通,并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是一种帮助儿童达到生活自理需要的康复方法。
职业治疗主要包括对手腕、手指、脚踝等组织的训练,以提高儿童的功能性行动能力,促进儿童的独立性、进步性、协调性和自尊心。
职业治疗还可以改善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促进儿童独立控制肢体和向外界交流。
康复师的角色康复师是实施残疾儿童康复计划的主要实施者。
他们是具有专业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的专业人员。
康复师需要确保儿童能在一个安全、受保护的环境中进行训练。
康复师还需要与家长、教育工作者、社工和其他专业人士紧密合作,确保儿童从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关注和支持。
家庭合作家庭合作是残疾儿童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康复计划中,家长应该扮演积极的角色。
肢体残疾儿童恢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恢复训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9f05c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8.png)
肢体残疾儿童恢复训练方案引言肢体残疾儿童是指因意外事故、先天缺陷或疾病等原因导致肢体功能受限的儿童。
他们需要特殊的恢复训练方案,以促进其肢体功能的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套针对肢体残疾儿童的恢复训练方案,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并实现自我发展。
训练目标恢复训练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锻炼和康复方法,帮助肢体残疾儿童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肌肉力量和灵活性2. 增强平衡和协调能力3. 提升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4. 培养自信心和自主能力5. 促进社交和情感发展恢复训练方案1. 综合康复训练综合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多个方面。
通过物理治疗,可以帮助肢体残疾儿童改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作业治疗则致力于提高日常生活技能和手眼协调能力。
言语治疗则针对语言和沟通方面的问题进行干预。
2.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肢体残疾儿童恢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比如游泳、瑜伽、体操和球类运动等,通过专业教练指导,帮助儿童改善肌肉控制、平衡和协调能力。
3. 辅助器具使用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可以配备适当的辅助器具,比如矫形器、助行器或轮椅等。
这些辅助器具可以提供支持和稳定性,帮助儿童进行日常活动和运动训练。
4. 心理支持和社交参与肢体残疾儿童在恢复训练过程中,也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和鼓励。
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培养自信心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与他人互动可以促进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结论肢体残疾儿童恢复训练方案应该综合考虑康复治疗、运动疗法、辅助器具的使用以及心理支持和社交参与等多个方面。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关注,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儿童克服肢体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这一恢复训练方案需要科学、细致的执行,以确保儿童能够实现最佳的康复效果。
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474dc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6.png)
一、教案名称: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二、教学目标:1. 提高肢体残疾儿童的运动能力,预防肢体僵硬。
2. 培养肢体残疾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 增强肢体残疾儿童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提高肢体残疾儿童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 教学难点:激发肢体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 教师带领肢体残疾儿童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如原地踏步、关节活动等。
2. 目的: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肢体灵活性。
(二)康复训练1. 运动能力训练a. 肩关节屈曲及外展活动:教师一手扶学生肩膀,另一手握学生手腕,引导学生上肢向前、向上抬起,保持肘关节伸直,再在水平面上向外移动。
b. 肘关节伸展活动:学生仰卧,教师一手握住上臂,另一手握住腕部,将肘关节由屈曲位缓慢地拉至伸展位。
c. 前臂旋后活动,腕及手指伸展活动:学生仰卧,肘关节屈曲,前臂立于床面,教师一手握住上臂,另一手握住腕部,使前臂做由内向外的旋转动作,并指导学生进行手指伸展。
d. 髋关节屈曲活动及伸展活动:学生仰卧,教师一手放在膝后部,另一手握住足跟并以前臂抵住脚掌,使足与小腿成90度角,上抬小腿,使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教师一手托住学生侧膝关节,另一手握持足跟,用力使学生侧下肢向上活动。
2.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a. 穿衣训练: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穿衣,如拉拉链、扣扣子等。
b. 进食训练: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餐具,如握勺、夹菜等。
c. 个人清洁训练: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进行个人清洁,如洗脸、洗手等。
(三)放松活动1. 教师带领肢体残疾儿童进行简单的放松运动,如深呼吸、揉捏肌肉等。
2. 目的:缓解训练过程中的疲劳,促进身体恢复。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肢体残疾儿童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如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
2.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康复训练的效果。
3. 定期评估肢体残疾儿童的康复进度,调整训练方案。
集体康复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集体康复训练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89eb0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b.png)
教学对象:肢体残疾儿童教学目标:1. 增强肢体残疾儿童的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儿童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3. 帮助儿童学会正确使用辅助工具,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提高肢体残疾儿童的运动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儿童间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器材:瑜伽垫、平衡球、拐杖、轮椅等。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全体学生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活动全身关节。
2. 学生跟随教师做深呼吸,调整呼吸节奏。
二、集体康复训练(30分钟)1. 训练内容一:平衡训练- 学生使用平衡球,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站立、行走等平衡训练。
- 教师观察学生的动作,及时给予指导。
2. 训练内容二:关节活动训练-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运动。
- 教师强调动作的正确性,确保学生安全。
3. 训练内容三:辅助工具使用训练- 教师演示拐杖、轮椅等辅助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训练内容四:团队协作训练- 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跑、搬运物品等团队协作活动。
-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放松活动(5分钟)1.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放松全身肌肉。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缓解疲劳。
教学效果分析:1. 观察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运动能力提高情况。
2. 通过团队协作训练,观察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康复训练情况。
教学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训练的收获,表扬学生在训练中的表现。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坚持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3. 针对学生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次训练做好准备。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bda2a2e518964bce847c4a.png)
肢体残徐女童病愈锻炼规划疏通之阳早格格创做石岗小教-----丁安定1、头部统造抬头战头部统造本领是仄常女童收育历程中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如果患女没有会抬头战统造头部,便很易教会其余活动.(1)卧位时的锻炼俯卧位时,克通过使用色彩且能收出声音的玩具吸引患女抬头.如果患女没有克没有及抬头,则可按(图8b0的办法让患女俯卧,按从颈至腰骶部的目标用脚指用力的按压脊柱二侧的背部肌肉,帮闲他抬头.如果患女是应背部肌肉力量较好而没有克没有及抬头,可正在其前胸垫上薄毛巾或者毯子去帮闲他抬头,或者将其里对付里抱正在胸前,与其道话或者搞游戏.正在那一体位下,患女抬头所需的力量要小的多.俯卧位时,单脚抓住患女的单侧上臂,沉沉天将其推起去,直至其头稍后俯,再将其搁下,如许多次反复,注意如果正在推起的历程中,患女的头真足后俯或者是单下肢出现僵硬的伸直时,则应停止那种锻炼活动.(2)坐位时的锻炼当患女正在被推起时没有克没有及统造头部的情况下,可将其坐于大人腿上,沉沉天使其稍后俯,并饱励患女脆持抬头的姿势,随着其头部统造本领的巩固,后俯的幅度可删大并可使其安排倾斜的锻炼或者搞一些游戏.2、翻身活动锻炼那是正在患女赢得较佳的头部统造后,应坐时启初的锻炼活动.最先,让患女俯卧使用货郎饱或者能收出声音的玩具,正在其里前吸引他的注意力.缓缓将玩具移至侧圆,饱励患女侧背伸脚拿玩具,此时,再缓缓将玩具下度太下,吸引患女转身至侧卧以至俯卧.如果患女翻没有过去,则可通过以脚抬患女的腿去帮闲他.共样,也要搞从俯卧位翻身至侧卧位的锻炼,可用玩具达到那一面.3、坐位仄稳锻炼如果患女正在坐位时没有克没有及脆持仄稳.最先可锻炼他的上肢呵护性反应本领.要领是:让患女俯卧正在圆桶状物体或者球上,缓缓的侧背滑动圆桶,饱励患女伸脚呵护自己,也可让患女俯卧于锻炼者的腿上,搞此锻炼.当患女赢得了较佳的呵护性反应本领后,可让其坐起,单脚正在髋以上扶着患女,使之念二侧战前后摇摆,锻炼他的仄稳本领.别的,还应锻炼患女正在坐位时伸脚拿物体等战抗中力搞扰仄稳的本领.4、爬止锻炼正在患女俯卧位能较佳的统造头部时,应启初那项锻炼.其要领是:让患女处于四肢跪位,将有趣的玩具置于前圆较近处,饱励患女爬往日与该玩具.如果患女没有克没有及背前挪动下肢爬止,则可通过抬下其髋部去帮闲他.除了背前爬还该当锻炼侧背爬止、背后爬止,有下肢痉挛的患女,还可创造一简朴的爬止车,让其俯卧于上锻炼爬止.5、站坐锻炼站坐位锻炼刚刚启初时,以单脚扶住患女的髋部,让其单足分启,以便有较大的收撑里而使患女站坐.可侧背沉推患女,使其教会沉心的安排变化,也可前后沉推患女锻炼他的站位仄稳本领,随着患女站位仄稳本领的革新,可将单脚移至患女的肩部去赋予收援或者是仅让其抓住一绳索或者戴子去赋予收援.6、变化教会患女床、轮椅战坐便器之间的变化,刚刚启初,给与较多的帮闲下完毕,逐步缩小帮闲,末尾患女能独力完毕.7、步止止走锻炼可让患女正在浅易仄止杠中锻炼止走,也可提供教步车锻炼止走,当患女止走本领革新但是仍怕跌倒时,可用一宽戴系正在其胸部,由锻炼人员牵着跟正在患女后里锻炼止走.8、上下台阶刚刚启初牵脚上台阶,自己扶着栏杆上下楼梯,为二步一级,太过到一步一级上楼梯,末尾能一步一级下楼梯.9、抓握战伸脚与物的锻炼有些脑性瘫痪女童的脚常呈握拳状,可通过以脚指扣打其脚的中侧边沿使之紧启,扣打的程序是从小指到腕部,那样可使其脚部弛启并抓握.(1)抓握本领锻炼对付于脚可弛启但是抓握有艰易者,可将物体搁进其脚中,帮闲他伸直脚指抓握住,注意拇指与其余四指的位子是相对付的.缓缓的让患女自己抓握,并正在患女抓握时,侧背推推物体以巩固其抓握力量.二侧脚皆应反复搞锻炼.(2)伸脚与物锻炼正在患女能较佳的抓握置于其脚中的物体后,应饱励他伸脚抓握物体,可正在其伸脚可及的距离内悬挂有趣的玩具等,吸引患女伸脚去拿.社会符合本领石岗小教---丁安定1、明白(一)阶段1的锻炼此阶段的女童对付中界的刺激尚没有克没有及充分明白,锻炼时要利用百般要领、玩具等感兴趣的教具,使女童能充分注不料界的人与物的存留.1.注意力的锻炼正在女童时常交战的环境中,赋予足够的感官刺激,饱励战带领女童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周围的真物,如用能收出声音的微型玩具车等先引起女童的注视,而后锻炼其对付活动真物的持绝注意本领.2.对付真物持绝影象的锻炼建坐真物恒存的观念,如将女童正正在玩的玩具搁正在毛巾下或者箱子中,让其觅找.3.促进视线交战的游戏如举下、团团转、逗笑等,通过游戏,减少女童与他人的视线交战,促进意识传播要领的教习.4.真物的收配教习对付中界的真物举止某种收配而引起变更的历程.从触摸、抓握等简朴的收配死长到敲、拿出等搀杂的收配,可利用百般玩具,如拆积木、投环、打饱等.最初可使用帮闲的脚法,徐徐让女童对付真物能搞出相映符合用途的收配.(二)阶段2的锻炼此阶段的女童要锻炼其能对付凡是真物有基原的明白,具备真物的匹配、采用本领,并能听懂真物的称呼战央供.1.真物前提观念的教习锻炼通过模仿让女童明白身边日时常使用品(帽、杯、电话等)的用途.锻炼应与家庭指挥共时举止,让女童能搞到收配局里的夸大,即正在锻炼室、家庭战幼女园等均能搞.2.多种真物的辨别教习锻炼(1)以形式个性为前提的收配课题:通太过类游戏,教习认识真物的中脚下性(颜色、大小等).如将分歧颜色、大小的小球分组.(2)以功能个性为前提的收配课题:即认识真物的个性战用途,建坐真物类别的观念,如将混搁的人物、火果的图片分启.可有以下二种课题:①匹配:浮现2个以上演示项,女童便脚上的1个东西与演示项中的某一个相闭东西举止匹配;②采用:浮现1个演示项,给女童2个以上采用项东西,针对付演示项,让女童正在采用项中搞出符合的采用.(三)阶段3的锻炼此阶段的女童为真物的标记形式产死阶段.锻炼程序为:标记形式产死一止语明白一止语表白.1.脚势标记的锻炼符合证为中度到沉度道话收育早缓,止语标记的明白与表白尚已掌握的女童,或者止语标记明白尚可,但是表白没有克没有及的女童.果对付女童去道脚势标记比止语标记更简单明白、掌握战收配,故可动做媒介,徐徐背赢得止语标记过度.(1)情景依存脚势标记的锻炼:锻炼沉面是培植女童不妨注意脚势标记的存留.锻炼要领是正在凡是的情景及锻炼的游戏中促进战加强..如正在分别的情况下,挥挥脚表示“再睹”,先让女童瞅收端势,令其模仿;而后从模仿徐徐加进自收爆收阶段.(2)表示真物的脚势标记的锻炼:锻炼沉面是明白脚势标记战真物的对付应闭系.利用玩具娃娃锻炼真物的对付应闭系:正在女童里前搁动做采用项能脱戴正在玩具娃娃身上的三种真物,比圆帽子、鞋、脚套;锻炼者拍挨玩具娃娃的头部再拍挨锻炼者自己的头部,而后道“帽帽”,督促女童采用帽子.锻炼中必须让女童充分注意脚势标记的存留,而后过度至让女童简朴根据锻炼者的脚势标记举止采用,将要玩具娃娃拿走,如启初时有艰易,可用板将玩具娃娃姑且遮住.如果女童采用精确,要赋予玩具娃娃相映部位的本质收配(戴帽子)举止正反馈加强,并进一步促进脚势模仿;误反当令,要拍挨玩具娃娃的相映部位,督促女童建正.主要通过采用性课题去完毕,普遍去道从真物——镶嵌板——图片,由抽象火仄矮到抽象火仄下的课本收达;并注意采用项的推拢,启初时以身体部位近距离推拢为佳,徐徐背近距离推拢过度.(3)利用脚势标记举止径词汇战短句锻炼:正在凡是死计中,根据女童的止为,锻炼者正在赋予止语刺激的共时予脚势标记,并让女童模仿脚势标记,徐徐将此脚势牢固下去动做此止为及央供的脚势标记.也可利用脚势标记动做媒介举止组句锻炼,如女童教习“吃苹果”,锻炼者拿着吃苹果的图片,先搞“吃”的体态,再搞“苹果”的脚势,让女童模仿,将短句的程序牢固.2.革新明白力的锻炼以凡是死计中交战较多的东西(杯、衣服等)、食物战接通工具等女童感兴趣真物的词汇汇为主,从早期已教会脚势标记的词汇汇启初,徐徐背止语标记过度.如正在女童里前搁3-4种东西的图片,锻炼者道东西的称呼,让女童采用,举止明白锻炼;可减少图片的数目或者东西的类型,进而减少锻炼的易度;并分离游戏.表白心语表白锻炼对付能模仿止语的女童,应促进其主动心语表白.心语表白要与明白火仄相符合,普遍去道,道话明白先止于心语表白,根据女童道话明白阶段分歧,造定相映的心语表白锻炼目标战采用锻炼课题.基原程序是从心语模仿到主动表白,再进一步到死计使用.锻炼历程中可用脚势标记及笔墨标记动做辅帮形式,徐徐死长到简朴用止语表白;当止语标记赢得艰易时,可思量使用代用性接流脚法.(1)真物称呼的心语表白:以女童可明白的词汇汇为前提,从易于构音或者单音节词汇启初锻炼(如妈妈mama等),先让其模仿收音(正在锻炼早期,只消正在女童道话火仄能模仿,如仅能模仿词汇头或者词汇尾、语调等均允许),而后徐徐减少词汇汇,并促进女童主动收出蓄意思的止语标记.(2)词汇句的心语表白:有些女童早期对付句子身分没有克没有及局部用成人语表白,可用脚势语十成人语(比圆:“吃”的脚势标记+“苹果”成人语)的推拢锻炼,徐徐过度到用止语标记去表白完备的句子.锻炼中对付缺累的句子身分可由提问引出,如给女童瞅“吃苹果”的图,女童回问“苹果”时,锻炼者可提问“搞什么?”(3)笔墨标记的辅帮效率:已产死笔墨教习的女童偶尔使用笔墨标记动做收出旗号的媒介,更加是笔墨标记有帮于念起音节.对付照图片,让女童写出笔墨,而后一边用脚势一边指着笔墨一边促进用止语收出旗号,徐徐搞到没有瞅笔墨也能用止语表白.(4)代用性接流脚法:有明隐疏通障碍时,最初便应试虑除止语标记中的代用性接流脚法,可则,要以用止语标记的表白为第一目标举止锻炼.更加是止语标记表白艰易的B群女童可测验考查几种步伐,但是如果末尾所有步伐均用了,仍没有克没有及产死用止语标记表白时,有需要使用代用性接流脚法,如笔墨板、接流板等.(5)搞家务家庭内中的人际闭系让女童死计正在战谐、温温战健壮的家庭死计环境中利害常要害.让女童介进到家庭的凡是死计中不妨减少女童的自自疑心,找的存留感.如用饭的时间,让女童帮大家拿筷子,吃完饭,战妈妈所有洗碗,减少亲子接流,女童也会感触成便感.介进社会死计战普遍活动患女末尾要返回家庭死计。
(完整word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完整word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5fec7783d049649a665845.png)
持身体的平衡。
2、沿曲线走,注意适当调整双脚着地的位置。
3、沿螺旋形走,注意适当调整双脚着地的位置,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保持平衡姿势,高质量完成动作。
(七色花鼓励)应对不同的姿势的走,作出相应的平衡姿势。
(七色花鼓励)地完成动作。
各种走的姿势的难度逐步加大,让学生体验应对突发地形变化应该怎样正确处置。
同时促进下肢各关节协调发展。
2、各种方法的跳(向上跳,向前跳)3、各种形式的爬(手脚配合爬,双脚蹬地爬)4、放松按摩活动1、手脚配合,前脚掌着地,双臂用力,向上跳。
争取碰到老师的手。
2、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前脚掌着地,双臂用力,做出向前跳跃的动作。
1、手脚配合爬,注意手脚协调配合,完成动作。
2、双脚蹬地爬,努力用双脚蹬地,完成动作。
学生躺在垫子上,全身老师在一旁加强保护,防止摔倒,鼓励学生努力向上跳跃,争取碰到老师的手。
(七色花鼓励)加强防护措施,注意学生安全,适当放置海绵垫,鼓励学生使用双臂,协同发力,完成向前跳跃动作。
(七色花鼓励) 学生必须手脚协调配合,在海绵垫上完成动作。
(七色花鼓励)学生必须非常艰苦地用双脚蹬地完学生练习的难度由易到难,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动作,锻炼学生机智、灵敏素质,促进下肢力量发展。
康复训练是一项比较枯燥的过程,因此在训练中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做到劳逸结合。
(粉红塔的叠放) 学生完成此动作,应该比较累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
儿童肢体康复工作计划范文
![儿童肢体康复工作计划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45d992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3.png)
儿童肢体康复工作计划范文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儿童肢体康复工作计划的目标是提供综合性的肢体康复服务,帮助儿童克服身体肢体障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
本计划旨在通过针对个体需求的评估和定制化的干预方案,促进儿童的康复进程,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正常的童年生活。
二、计划内容和活动1. 评估和目标制定首先,我们将对参与计划的儿童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肢体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每个儿童的康复目标和计划。
2. 康复训练根据评估结果和制定的康复目标,我们将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康复训练将包括以下方面:-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疗法、理疗、使用辅助器具等手段,促进儿童的运动功能恢复和发展。
- 职业治疗: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手功能训练等,提高儿童的自理和生活技能。
- 治疗性游戏: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治疗,激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
-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儿童和家庭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3. 家庭指导和日常护理为了使儿童的康复效果最大化,我们将向家庭提供康复指导和日常护理建议。
指导内容包括正确的护理姿势、日常锻炼指导等,帮助家庭掌握康复技巧,使康复训练延伸到儿童日常生活中。
4. 康复活动和社交支持为了促进儿童的社交交流和康复效果,我们将组织康复活动和社交支持活动。
这些活动将为儿童提供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
三、计划实施和监测1. 实施方案执行根据儿童的康复计划,我们将安排专业的康复师进行康复训练和指导,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康复师将定期记录儿童的康复进展,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2. 监测与评估我们将定期对儿童进行康复效果评估,比较儿童的康复前后状态,评估康复方案的有效性和需要改进之处。
同时,也将收集家长和儿童的反馈意见,根据反馈不断优化和调整计划。
四、计划成果和效益1. 儿童的康复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生活能力和日常功能得到提升。
儿童肢体康复工作计划范文
![儿童肢体康复工作计划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86434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e.png)
儿童肢体康复工作计划范文一、引言儿童肢体康复是帮助儿童建立最佳的肢体功能的一系列综合性干预方法。
它旨在通过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手段,帮助儿童减少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活动水平,提升生活质量。
本工作计划旨在规划和组织儿童肢体康复工作,为儿童提供全面和有效的康复服务。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儿童的肢体功能水平,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
2. 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3. 增强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
4. 降低肢体功能障碍对儿童正常发展的影响。
三、工作内容和措施1.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根据儿童的年龄、肢体障碍类型、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社交技能培养等,旨在全面提高儿童的肢体功能水平。
2. 康复训练根据儿童的康复计划,制定具体的康复训练方案和目标。
在康复训练中,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如热疗、冷疗、推拿按摩等,来促进儿童肢体的康复和恢复。
同时,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器具和设备,如义肢、矫形器、助行器等,来辅助儿童的康复训练。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儿童肢体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物理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儿童的肢体功能,提高其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一般物理治疗包括矫正训练、拉伸训练、踏步练习等,旨在锻炼和改善儿童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4.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通过运动训练来改善和锻炼儿童的肢体功能。
可以通过一些儿童适宜的体育运动,如游泳、跳舞、球类运动等,来提高儿童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
5. 社交技能培养除了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还需要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和自理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团队游戏来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如穿脱衣服、洗手、吃饭等,提高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1. 制定康复脚本和训练计划在开始康复工作之前,需要制定康复脚本和训练计划。
康复脚本包括儿童的肢体障碍类型、康复目标、康复措施等内容,旨在为康复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
肢体障碍儿童康复治疗方案
![肢体障碍儿童康复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61cfe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6.png)
肢体障碍儿童康复治疗方案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肢体障碍儿童康复治疗的方案和策略。
肢体障碍儿童需要特殊的康复治疗来帮助他们克服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并提高生活质量。
目标- 帮助肢体障碍儿童恢复或改善肢体功能。
- 鼓励肢体障碍儿童积极参与康复治疗过程。
- 提供有效的康复方案,以提高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技能。
康复治疗方案1. 评估:首先,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身体功能、肢体运动能力、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的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肢体障碍儿童恢复或改善肌肉控制和协调,增强平衡能力等。
物理治疗包括肌肉训练、平衡训练和物理疗法等。
3.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致力于促进肢体障碍儿童的日常生活技能和独立性。
职业治疗包括功能性活动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和辅助器具的使用等。
4. 语言治疗:语言治疗可以帮助肢体障碍儿童提高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治疗包括语言训练、发音训练和语言协调训练等。
5. 心理支持: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肢体障碍儿童可能面临身体和情感上的挑战,因此,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积极的心理干预将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康复态度。
康复治疗的建议- 设定小目标:在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时,设定小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小目标可以激励和鼓励肢体障碍儿童参与康复治疗,同时也为治疗师提供评估进展的依据。
- 强调家庭支持:家庭支持是肢体障碍儿童康复治疗的关键。
与家长合作,并提供家庭支持和指导,将有助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进行康复训练。
- 多样化的治疗方法:针对肢体障碍儿童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将更有效。
治疗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治疗技术和策略,以满足儿童的特殊需求。
- 持续评估和调整:康复治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评估和调整治疗计划。
根据儿童的发展和进展,治疗师应及时进行评估,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结论肢体障碍儿童康复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康复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运动石岗小学 -----丁太平1、头部控制抬头和头部控制能力是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如果患儿不会抬头和控制头部,便很难学会其他活动。
(1)卧位时的训练仰卧位时,克通过使用色彩且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患儿抬头。
如果患儿不能抬头,则可按(图8b0的方式让患儿俯卧,按从颈至腰骶部的方向用手指用力的按压脊柱两侧的背部肌肉,帮助他抬头。
如果患儿是应背部肌肉力量较差而不能抬头,可在其前胸垫上厚毛巾或毯子来帮助他抬头,或将其面对面抱在胸前,与其谈话或做游戏。
在这一体位下,患儿抬头所需的力量要小的多。
仰卧位时,双手抓住患儿的双侧上臂,轻轻地将其拉起来,直至其头稍后仰,再将其放下,如此多次反复,注意如果在拉起的过程中,患儿的头完全后仰或是双下肢出现僵硬的伸直时,则应停止这种训练活动。
(2)坐位时的训练当患儿在被拉起时不能控制头部的情况下,可将其坐于大人腿上,轻轻地使其稍后仰,并鼓励患儿保持抬头的姿势,随着其头部控制能力的增强,后仰的幅度可增大并可使其左右倾斜的练习或做一些游戏。
2、翻身活动训练这是在患儿获得较好的头部控制后,应立即开始的训练活动。
首先,让患儿俯卧使用拨浪鼓或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在其面前吸引他的注意力。
慢慢将玩具移至侧方,鼓励患儿侧向伸手拿玩具,此时,再慢慢将玩具高度太高,吸引患儿转身至侧卧甚至仰卧。
如果患儿翻不过来,则可通过以手抬患儿的腿来帮助他。
同样,也要做从仰卧位翻身至侧卧位的练习,可用玩具达到这一点。
3、坐位平衡训练如果患儿在坐位时不能保持平衡。
首先可训练他的上肢保护性反应能力。
方法是:让患儿仰卧在圆桶状物体或球上,缓慢的侧向滚动圆桶,鼓励患儿伸手保护自己,也可让患儿仰卧于训练者的腿上,做此练习。
当患儿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性反应能力后,可让其坐起,双手在髋以上扶着患儿,使之想两侧和前后摇晃,训练他的平衡能力。
此外,还应训练患儿在坐位时伸手拿物体等和抗外力干扰平衡的能力。
4、爬行训练在患儿俯卧位能较好的控制头部时,应开始这项训练。
其方法是:让患儿处于四肢跪位,将有趣的玩具置于前方较远处,鼓励患儿爬过去取该玩具。
如果患儿不能向前挪动下肢爬行,则可通过抬高其髋部来帮助他。
除了向前爬还应该训练侧向爬行、向后爬行,有下肢痉挛的患儿,还可制作一简单的爬行车,让其俯卧于上练习爬行。
5、站立训练站立位训练刚开始时,以双手扶住患儿的髋部,让其双脚分开,以便有较大的支撑面而使患儿站立。
可侧向轻推患儿,使其学会重心的左右转移,也可前后轻推患儿锻炼他的站位平衡能力,随着患儿站位平衡能力的改善,可将双手移至患儿的肩部来给予支持或是仅让其抓住一绳索或带子来给予支持。
6、转移教会患儿床、轮椅和坐便器之间的转移,刚开始,给与较多的帮助下完成,逐步减少帮助,最后患儿能独立完成。
7、步行行走训练可让患儿在简易平行杠中练习行走,也可提供学步车练习行走,当患儿行走能力改善但仍怕跌倒时,可用一宽带系在其胸部,由训练人员牵着跟在患儿后面练习行走。
8、上下台阶刚开始牵手上台阶,自己扶着栏杆上下楼梯,为两步一级,过度到一步一级上楼梯,最后能一步一级下楼梯。
9、抓握和伸手取物的训练有些脑性瘫痪儿童的手常呈握拳状,可通过以手指扣击其手的外侧边缘使之松开,扣击的顺序是从小指到腕部,这样可使其手部张开并抓握。
(1)抓握能力训练对于手可张开但抓握有困难者,可将物体放入其手中,帮助他屈曲手指抓握住,注意拇指与其余四指的位置是相对的。
慢慢的让患儿自己抓握,并在患儿抓握时,侧向推拉物体以增强其抓握力量。
两侧手都应反复做练习。
(2)伸手取物训练在患儿能较好的抓握置于其手中的物体后,应鼓励他伸手抓握物体,可在其伸手可及的距离内悬挂有趣的玩具等,吸引患儿伸手去拿。
社会适应能力石岗小学---丁太平1、理解(一)阶段1的训练此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的刺激尚不能充分理解,训练时要利用各种方法、玩具等感兴趣的教具,使儿童能充分注意外界的人与物的存在。
1.注意力的训练在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中,给予足够的感官刺激,鼓励和引导儿童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如用能发出声音的微型玩具车等先引起儿童的注视,然后训练其对活动事物的持续注意能力。
2.对事物持续记忆的训练建立事物恒存的概念,如将儿童正在玩的玩具放在毛巾下或箱子中,让其寻找。
3.促进视线接触的游戏如举高、团团转、逗笑等,通过游戏,增加儿童与他人的视线接触,促进意识传递方法的学习。
4.事物的操作学习对外界的事物进行某种操作而引起变化的过程。
从触摸、抓握等单一的操作发展到敲、拿出等复杂的操作,可利用各种玩具,如搭积木、投环、击鼓等。
最初可使用帮助的手法,逐渐让儿童对事物能做出相应合适用途的操作。
(二)阶段2的训练此阶段的儿童要训练其能对日常事物有基本的理解,具有事物的匹配、选择能力,并能听懂事物的名称和要求。
1.事物基础概念的学习训练通过模仿让儿童懂得身边日常用品(帽、杯、电话等)的用途。
训练应与家庭指导同时进行,让儿童能做到操作场面的扩大,即在训练室、家庭和幼儿园等均能做。
2.多种事物的辨别学习训练(1)以形式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通过分类游戏,学习认识事物的外部属性(颜色、大小等)。
如将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分组。
(2)以功能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即认识事物的特性和用途,建立事物类别的概念,如将混放的人物、水果的图片分开。
可有以下两种课题:①匹配:呈现2个以上示范项,儿童就手上的1个物品与示范项中的某一个相关物品进行匹配;②选择:呈现1个示范项,给儿童2个以上选择项物品,针对示范项,让儿童在选择项中做出合适的选择。
(三)阶段3的训练此阶段的儿童为事物的符号形式形成阶段。
训练顺序为:符号形式形成一言语理解一言语表达。
1.手势符号的训练适应证为中度到重度语言发育迟缓,言语符号的理解与表达尚未掌握的儿童,或言语符号理解尚可,但表达不能的儿童。
因对儿童来说手势符号比言语符号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操作,故可作为媒介,逐渐向获得言语符号过渡。
(1)状况依存手势符号的训练:训练重点是培养儿童能够注意手势符号的存在。
训练方法是在日常的情景及训练的游戏中促进和强化。
.如在分别的情况下,挥挥手表示“再见”,先让儿童看着手势,令其模仿;然后从模仿逐渐进入自发产生阶段。
(2)表示事物的手势符号的训练:训练重点是理解手势符号和事物的对应关系。
利用玩具娃娃训练事物的对应关系:在儿童面前放作为选择项能穿戴在玩具娃娃身上的三种事物,例如帽子、鞋、手套;训练者拍打玩具娃娃的头部再拍打训练者自身的头部,然后说“帽帽”,促使儿童选择帽子。
训练中必须让儿童充分注意手势符号的存在,然后过渡至让儿童单纯根据训练者的手势符号进行选择,即将玩具娃娃拿走,如开始时有困难,可用板将玩具娃娃暂时遮住。
如果儿童选择正确,要给予玩具娃娃相应部位的实际操作(戴帽子)进行正反馈强化,并进一步促进手势模仿;误反应时,要拍打玩具娃娃的相应部位,促使儿童修正。
主要通过选择性课题来完成,一般来说从实物——镶嵌板——图片,由抽象水平低到抽象水平高的教材进展;并注意选择项的组合,开始时以身体部位远距离组合为好,逐渐向近距离组合过渡。
(3)利用手势符号进行动词和短句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儿童的行为,训练者在给予言语刺激的同时予手势符号,并让儿童模仿手势符号,渐渐将此手势固定下来作为此行为及要求的手势符号。
也可利用手势符号作为媒介进行组句训练,如儿童学习“吃苹果”,训练者拿着吃苹果的图片,先做“吃”的体态,再做“苹果”的手势,让儿童模仿,将短句的顺序固定。
2.改善理解力的训练以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物品(杯、衣服等)、食物和交通工具等儿童感兴趣事物的词汇为主,从早期已学会手势符号的词汇开始,逐渐向言语符号过渡。
如在儿童面前放3-4种物品的图片,训练者说物品的名称,让儿童选择,进行理解训练;可增加图片的数目或物品的类别,从而增加训练的难度;并结合游戏。
表达口语表达训练对能模仿言语的儿童,应促进其主动口语表达。
口语表达要与理解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语言理解先行于口语表达,根据儿童语言理解阶段不同,制定相应的口语表达训练目标和选择训练课题。
基本顺序是从口语模仿到主动表达,再进一步到生活使用。
训练过程中可用手势符号及文字符号作为辅助形式,逐渐发展到单纯用言语表达;当言语符号获得困难时,可考虑使用代用性交流手段。
(1)事物名称的口语表达:以儿童可理解的词汇为前提,从易于构音或单音节词开始练习(如妈妈mama 等),先让其模仿发音(在训练早期,只要在儿童语言水平能模仿,如仅能模仿词头或词尾、语调等均允许),然后逐渐增加词汇,并促进儿童主动发出有意义的言语符号。
(2)词句的口语表达:有些儿童早期对句子成分不能全部用成人语表达,可用手势语十成人语(例如:“吃”的手势符号+“苹果”成人语)的组合训练,逐渐过渡到用言语符号来表达完整的句子。
训练中对不足的句子成分可由提问引出,如给儿童看“吃苹果”的图,儿童回答“苹果”时,训练者可提问“做什么?”(3)文字符号的辅助作用:已形成文字学习的儿童有时使用文字符号作为发出信号的媒介,尤其是文字符号有助于想起音节。
对照图片,让儿童写出文字,然后一边用手势一边指着文字一边促进用言语发出信号,逐渐做到不看文字也能用言语表达。
(4)代用性交流手段:有明显运动障碍时,最初就应考虑除言语符号外的代用性交流手段,否则,要以用言语符号的表达为第一目标进行训练。
尤其是言语符号表达困难的B群儿童可尝试几种措施,但如果最后所有措施均用了,仍不能形成用言语符号表达时,有必要使用代用性交流手段,如文字板、交流板等。
(5)做家务家庭内外的人际关系让儿童生活在和谐、温暖和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是非常重要。
让儿童参与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增加儿童的自信心,找的存在感。
如吃饭的时候,让儿童帮大家拿筷子,吃完饭,和妈妈一起洗碗,增加亲子交流,儿童也会觉得成就感。
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患儿最后要回归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