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认识图形及钟表
2024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
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 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 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 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 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 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 一验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
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 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 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2——5页 ( 数 一 数 ) 教学目标: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 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 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2024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2024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大多天真活泼,对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但同时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
在数学学习方面,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来引导他们逐步建立数学概念。
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一)、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图形、加减法(二)、认识钟表等内容。
教材注重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三、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出10 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 到10 各数。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和轻重。
3.掌握10 以内的加减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4.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
5.能够辨认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6.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7.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
-位置与顺序的辨认。
-常见图形的认识。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措施1.采用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图片、教具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
2.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多提问、多回答。
4.加强练习和巩固,通过游戏、作业等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5.关注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六、教学进度安排1.第1 - 2 周:生活中的数-认识1 - 5 各数,会数、会读、会写。
-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第3 - 4 周:比较-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3.第5 - 7 周:加减法(一)-认识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学习5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1 准备课2 位置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4 认识图形(一)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 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字乐园7 认识钟表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9 总复习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4、35页内容及第37、38页练习八的第1、2、3小题。
内容简析通过实物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并知道这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并会识别。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组织好课堂活动,如:摸一摸。
让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认识这些物体的名称,感知这些物体的特点;再如:说一说。
在感知物体特点的基础上,把物体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说出它的名称,以此来强化学生对特征的掌握。
提前准备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巩固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并通过找出身边与之相同的物体,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画面出现机器人:同学们,你们好!我叫特特,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我身上有好多东西,与大家今天学的知识相关,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大家快在我身上找一找吧!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利用课件展示机器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极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 组织活动,激趣导入:教师布置摆图形活动,每4人为一组,每个小组把准备的物体如:小水杯、牙膏盒、乒乓球等,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可以拼成机器人、小桌子、小火车等。
让每一组学生展示拼成的图形,教师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最后提出问题:你们拼成的图形里都有哪些物体?都是什么样的?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通过组织拼图形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大量的感性材料中,逐步抽象出立体图形,并感知它们不同的特征。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九单元 位置、认识图形 西师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位置、认识图形西师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方位词,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方位词。
2.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的认识。
3. 图形的分类和排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方位词,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位词和图形。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练习法,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引导学生复习上下、前后等基本方位词。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位置、认识图形。
2. 讲授新课(1)认识方位词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方位词。
然后,让学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进行练习。
(2)认识图形通过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辨别和描述这些图形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然后,让学生进行图形的分类和排序练习。
3. 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包括方位词的描述、图形的辨别和描述等。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数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总复习认识图形、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含试卷)
《总复习认识图形、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教学难点:掌握大约是几时与正好是几时的区别三.教学过程(一)认识图形1.出示第106页第3题,(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2.出示第109页第12题(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有几个?(2)并填写在书上。
3.完成书上第109页第13.14题,集体订正。
(二)认识钟表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
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老师拨时,学生用电子表形式表示出来。
(三)游戏: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ding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含盐30%的盐水100克,再加入5克盐和15克水,这时盐水的含盐率( )。
A.小于30% B.大于30% C.等于30% D.无法确定2.有一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从它的一个顶点处挖去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后,剩下物体表面积和原来的表面积相比较,()A.大了 B.小了 C.不变 D.无法确定3.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2米放了一盆花,一共要放14盆花.正确的放法是()A.两端都放 B.只放一端 C.两端都不放4.数码商场卖出两个进价不同的手机,都卖了1200元,其中一个盈利20%,另一个亏本20%,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场()。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 1 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1第三单元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 的认识1、1—5 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 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 1、2、3、4、5.从后往前数: 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3,读作 3 等于 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2,读作 3 大于 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 4,读作 3 小于 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 1 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 1 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 1 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 为止。
冀教版小学1-4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冀教版1-4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位置1. 确定左右的方法: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左、右是相对的。
2. 确定前后的方法:面对的方向是前面,背对的方向是后面。
前、后是相对的。
3.确定上下的方法:上面是指位置在高处,下面是指位置在低处。
上、下是相对的。
第二单元认识钟表1.认识几时整时的方法: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认识大约几时的方法:时针接近几,分针快到12,但没到12时,可以说快几时了;分针刚过12,可以说几时刚过。
快几时了和刚过几时,都可以说成大约几时。
3.认识几时半(半时)的方法: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整时刻中间,此时为几时半,即几时30分。
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100以内的数的方法:运用点数法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十九时(九十九除外),下一个数就是比几十多1个十的整十数;当数到九十九时,下一个数就是一百。
2.100以内的组成:10个十是一百;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几十几。
3.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认识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位是百位;读数,写数都是从高位起。
4.100以内数的顺序:(百数表中的规律)横着看,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竖着看,上一个数比下一个数少10。
5.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十位数字大的数比较大;如果十位相同,再比个位。
6.比多少的方法:两个数很接近,一般用“多一些”“少一些”描术;两个数相差很大,一般用“多得多”描述。
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1.认识人民币单位进率:1元=10角=100分,1角=10分。
2.简单人民币计算:计算两件商品一共多少钱,用加法。
在计算两件商品总价时,同单位相加。
3.商品价格调查:认识商品标价,如3.80元表示3元8角。
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易考题:书P37页第3题)2. 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几十加几等于几十几;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
最新学前班认识钟表教案5篇
最新学前班认识钟表教案5篇教案中规定了教师的角色和任务,明确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准备。
教案还强调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与引导,注重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前班认识钟表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学前班认识钟表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
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实物钟活动过程: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习休息。
2、简单认识钟面。
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
我们在看看数字,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二、提问:⑴谁跑的快?(分针)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
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
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五、全体练习。
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
学前班认识钟表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同学们对方向和位置、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2. 通过复习,沟通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同学们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在复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的好习惯。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知识点归纳及课后练习题
《认识图形》知识归纳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如图:2. 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3. 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端是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圆的、平平的圆面。
把圆柱横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就不能滚动。
4. 球的特征:圆圆的,表面是曲面。
把球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 立体图形的拼组(1)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可以拼组成不同的立体图形。
(2)用小的圆柱可以拼组成更大的圆柱。
《认识图形》练习题一、认认、数数、填填。
二、走进生活。
从右边起,第( )个的形状像,第( )个的形状像,像的物体有( )个,像的物体有( )个。
三、数一数,再连线。
1、2、连一连。
四、数一数,比一比,填一填,不会写的字写拼音。
1、球有( )个;圆柱体有( )个;2、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 )个;3、( )和( )同样多;球比圆柱多( )个;长方体比正方体多( )个。
4、第二排从左边数第一个是( );第一排从右边数第一个是( )。
五、下面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的画“√”,是正方体的画“△”,是圆柱体的画“☆”。
六、试一试你能用,,,拼出有趣的形状来吗?再数数每种形状用了几个。
七、你会数吗?《认识钟表》知识归纳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1.首先认识时针、分针时针:粗短分针:细长2.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
1: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2: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6: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8: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
12:00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3.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课堂练习题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课堂练习题第一课时总复习(1-20的各数)教学内容:书105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1、巩固1-20各数,2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注重计算速度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数器,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收获多:1、读数、写数、数数、数序:①、读数。
读数是语文汉字,例如:19读作:十九 8读作:八读作:“一十五”是错误的。
②、写数。
写数时数学数字,例如:十二写作:12 二十写作:20十六写作:“106”是错误的。
③、数数。
A、能按熟练地数出20以内各数。
例如:从7数到15。
从9数到20。
从13数到19。
B、两个两个数,例如:从2数到20。
从4数到14。
④、数序。
基数:“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
序数:“第几个”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
指特定的那一个。
2、数的组成:①、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②、计数器:表示“11”,这两个“1”的意思不相同。
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③、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7个一和1个十组成17。
注意:“个”左边是数学数字,右边是语文汉字。
3、数的顺序、大小:例如:17前面的一个数是16,后面的一个数是18。
12和14中间的数是13。
4、加、减法的含义。
①、加法:用实线圈起来表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加号②、减法:用虚线圈走或者用斜线划掉的表示去掉,用减法计算。
“-”—减号。
③、根据图写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
注意: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减法是用全部数量减掉虚线圈走的或斜线划掉的。
④、大括号“”表示合起来。
“”?表示求一共的,用加法计算。
“?”表示求其中一个部分,用减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