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复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布规律。
(2)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
(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输)。
(4)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5)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2 岩相
反映沉积环境的岩性,结构,构造,化石及其组合特征叫做岩相。
3 整合接触
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下降(或虽然上升但没有出露水面)的情况下,形成了连续的沉积。底层是连续的。这种关系叫做整合接触。
4 不整合接触
由于构造运动,往往使沉积间断,形成地层时代的不连续,这种不连续的底层接触关系,叫做不整合接触。
5 岩层产状
地层产状:通常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来刻画。
6 上盘和下盘
断盘断层面两侧相对移动的岩块称作断盘。当断层面倾斜时,断盘有上、下之分,位于断层面以上的断块叫上盘,位于断层面以下的叫下盘。
7 上升盘和下降盘
上升盘是指沿断层面相对向上滑动的断盘。
下降盘是指沿断层面相对向下滑动的断盘.
8 地貌学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成因、形成年代、分布和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9 崩塌形成的条件
1.形成崩塌的内在条件有:
(1)岩土类型.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变质岩及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的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石英砂岩、砂砾岩、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土、结构密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
(2)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层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体(山体)的边界条件。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3)地形地貌.江、河、湖(岸)、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及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于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 度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三个条件,又通称为地质条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
2.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很多,主要有:
(1)地震.地震弓l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坡体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2)融雪、降雨特别是大暴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
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3)地表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边脚,也能诱发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活动。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冻胀、昼夜温度变化等也会诱发崩塌。
10 坡积裙:坡面流水冲刷下来的物质,要么汇入沟谷和河流,要么在坡麓堆积起来形成坡积物。成片的坡积物围绕着山麓分布,其形如裙故称坡积裙.
11 下切侵蚀和侧方侵蚀及其作用
下切侵蚀;流水对土壤的向下侵蚀作用
侧方侵蚀:流水向两旁河岸的侵蚀作用
下切侵蚀作用是流水侵蚀冲刷谷底,床底使其加深的作用。
侧方侵蚀的作用就是使河岸后退,河谷展宽,形成曲流。
12 壶穴
壶穴,是急流中挟带砂砾石磨蚀河床而产生的圆形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涡流伴生,砾石便挖钻河床,河流中断层、岩性不同或是跌水的下方在水流的磨蚀作用下,往往形成很深的坑穴。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地貌学上称之为壶穴;壶穴由于造形特殊,素有「石面桶」之称。
13 自由曲流
自由曲流是自由曲流下沉区沉积作用为主的冲积平原上常见的一种河流地貌形态,是河谷中水流在平缓的河床上对一侧进行侵蚀、另一侧堆积,在河床迂回的范围内河床形态不断摆动形成的一种曲流,并形成迂回扇牛轭湖。
14 河漫滩的二元沉积结构
河漫滩的表层往往为细粒的粘土和粉沙,而其下往往是粗粒的河床沉积物,这就是典型的河漫滩二元沉积结构。
15 洪(冲)积扇
间歇性地洪流把冲刷下来的物质带到沟口堆积,往往形成半圆锥状或扇状堆积体称为冲积扇。
16.冲积平原形成过程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侵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17 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1)丰富的泥沙来源。根据研究,当河流的年输沙量的比值大于0.24时,则可能形成三角洲,如果河流的年输沙量与年径流量的比值小于0.24,则发育三角港。
(2)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比较弱,这样可以保证河流带来的泥沙不至于被波浪,潮流,海流等全部带走。
(3)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比较浅。
18 根据阶地结构和形态特征划分几种阶地类型
(1)由于地壳上升、气候变化或者基准面的变化,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高出一般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称为河流阶地。
(2)完全由基岩组成的阶地叫做基岩阶地。
(3)完全由河流沉积物组成的河流阶地叫做堆积阶地。
(4)下部为基岩上部为河流沉积物的阶地,叫做基座阶地。
堆积阶地还可以分为上迭阶地、内迭阶地、和埋藏阶地。
19 水系
河流是陆地表面的一种自然水体,是流水与地表形态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的统一体,大气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表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的或周期性的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了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就是水系。
20.分水岭迁移
分水岭迁移是指分水岭由于侵蚀后退较快一侧向侵蚀后退较慢一侧移动的现象。如分水岭一侧距侵蚀基面较近,基面的位置较低或分水岭一侧岩石软弱、破碎或坡度较陡,则该侧河流下切溯源较快,分水岭向另一侧移动。按照分水岭和河流的配置关系,
分水岭的迁移分为三种情况:
首先,相对方向两河流间分水岭的迁移:相对方向两河流源头的溯源侵蚀,使分水岭遭到破坏,发生移动,其移动方向,是向着溯源侵蚀相对较慢的河流一侧迁移。
其次,两条垂直流向的河流间分水岭的移动:分布在分水岭两侧的两条垂直流向的河流,溯源侵蚀力量较强的河流,使分水岭迁移,甚至破坏分水岭,袭夺与之垂直的另一河流。
第三,平行河流间分水岭的迁移:两条平行而又侵蚀力量不相同的河流,侵蚀力量较强的那一条在开宽和加深河谷的过程中将分水岭破坏,使分水岭向另一侧移动,最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可能发生袭夺。
1、平行河流间分水岭迁移,侵蚀能力大的河流通过侧向侵蚀将分水岭移向另一侧。
2、相背河流间分水岭迁移,两条流向相背河流间的分水岭迁移往往是通过溯源侵蚀方式进行的。
3、垂向河流间分水岭迁移,两条流向相互垂直河流间的分水岭迁移是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
21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相邻流域的河流向源头蚀的速度不同,速度较快的,源头向分水岭伸展的速度也快,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抢夺过来,称为河流袭夺。河流袭夺是河系发展的一种现象,是分水岭变迁的结果
22岩溶
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有时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23岩溶作用
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
24 落水洞
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表面形态与漏斗相似,是地表及地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
它形成于地下水垂直循环极为流畅的地区,即在潜水面以上,落水洞的形成,在开始阶段,是以沿垂直裂隙溶蚀为主。当孔洞扩大以后,下大雨时,地表大量流水集中落水洞,冲到地下河。洪水携带着大量的泥沙石砾,往下倾泻,对洞壁四周进行磨蚀,使落水洞迅速扩大。有时岩体崩塌,也可使落水洞扩大。因此落水洞是流水沿垂直裂隙进行溶蚀、冲蚀并伴随部分崩塌作用的产物。落水洞也不是一直向下贯通的,当地表水下透一段路程之后,落水洞就会顺着岩层的倾斜方向,或者节理的倾斜情况而发育。在水平地层发育的落水洞,象阶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