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PPT课件 第 讲

合集下载

《美学》课件PPT 第一讲 美是什么

《美学》课件PPT 第一讲 美是什么
美学
第一章 美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1、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1) 素质教育: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使人的各种品质因素得到 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
中国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方 教育)
“体操教育”(体育)、“缪斯教育”(美、智
2) 当今世界审美教育现状 美国“零点计划” 中国《中国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1993年
是美的”
“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
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 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3、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是以宜人的形式
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1)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 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情感等本质力量,通 过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还包括社会斗争、科学实验、艺 术活动等等),在人类的实践对象(自然和社会),人类创造的 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
2)关系:真具有认知的价值,是认知领域里衡量是和非的尺度,求 知的对象,属于科学范畴。 善具有实用的价值,是道德领域里辨别好和坏的尺度,意志活动 的对象,属于伦理学的范畴。 真的不一定是美,善的也不一定是美的,但美的一定要真和善。
三、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
1750年 德国哲学家 鲍姆加通(登)《Äesthetik》(Aesthetics)
2)形象性和感染性是美的显著特征,统一与一体的。
4、美的根源
美的根源:实践
1)原始工具的使用、制作过程中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2)自然美的发现也是这样的,实践锻炼人,满足温饱之后才开始发

第一章美学与美育ppt课件

第一章美学与美育ppt课件
二、 农耕文化的自觉的历史也有了3000年。-教 材.13
三、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文明才300年历史。但是, 它从根本上摧毁了传统文化--“四个异化”-- 人的和谐、人性的丰富被肢解、分离。
立体主义 法国 毕加索
机器化、程序化、异化造成的 “看” 的方式的变异。马1. 科学是一种静态的研究。美学重在人的活的生 命,动态的过程。
2. 美学不追求精确,追求人的内在与外在的丰富完 整。
3. 美学研究始终保持人的具体感性特征。 4. 美学对人的整体研究总是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
三、 美学的定义-美的定义
美学定义:
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体验的 方式,通过审美活动(美、美感、艺术)研 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异化找到了出路。
2. 美学由于悉心追究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 而对各门人文学科具有一种指导与规范作用。
3. 在中国,这一作用尤为显著。因为文化的转型在 中国更加艰难,更为疼痛。与此相应的,“美学热”
自然持续恒温。
第三节 美学的涵义
(性质、对象、定义)
一、 美学的性质
美学的特殊性-教材.15
美学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的人文学科。
卡夫卡《变形记》 贝克特《等待戈多》 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 异化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2. 人类社会又必然进入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的产
生异化
现象。每个国家、每种文明皆
是如此。
3. 人类如何超越异化?
席勒:机器将我们变成碎片,美学将我们整 合一体。美学是人类解放的唯一道路。
康德:人类社会陷入悖论之中,美学是通往 彼岸的唯一桥梁。
西方马克思主义许多人对这些理论评价很高。 这些理论也确实看到了美学的现代价值。

美学原理教学课件PPT

美学原理教学课件PPT

店面装修
通过空间布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饰和照明等元素, 营造出舒适、美观的购物环境。
05 美学发展与未来
当前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数字美学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美学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探讨数字艺术、数字设计、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审美体验和 美学价值。
环境美学
环境美学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审美关系,研究如何通过环境设计、环境保护等手段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和生活 质量。
培养审美能力
01
美学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
艺术作品和自然美。
提升生活质量
02
通过培养审美能力,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提高
生活质量。
促进文化交流
03
美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
流和理解。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哲学关系
美学与哲学密切相关,两者都探讨美的本质和审美体验。
艺术美原理
定义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美感,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思想 情感的独特理解和创造。
特征
艺术美具有创造性、个性化和多样性,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体验 和情感共鸣。
表现形式
艺术美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形 式。
自然美原理
01
定义
特征
02
03
表现形式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感, 包括山川、河流、树木、花卉等 自然景观的美。
雕塑
通过形态、材质和空间等元素,塑造出具有 美感的立体艺术作品。
音乐
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创造出具有 美感的音乐作品。
文学
通过语言、结构和情节等元素,表达作者对 美的追求和感悟。

美学三讲ppt课件

美学三讲ppt课件
美学三讲教学
第一讲 绪论
一、什么是美学
美学的研究对象
• 美或美的规律?丑呢? • 艺术? • 审美经验——审美感受、情感和体验 ? • 美感的心理机制——审美经验的心理 结构? • 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
朱立元先生的意见: “本体论阶段”(从古希腊罗马到16世 纪)、“认识论阶段”(17世纪到19世 纪)、“语言学阶段”(19世纪末至 今)。美学对象的不确定性是可以理解 的,因为“美学是历史性地发展的”。 也就是说,各个阶段都有适宜于自己这 个阶段的美学对象。
姜 培 琳
狂 歌 吊痛饮读离骚,放 湘 开古今才子胆 水 照 见 江 畔 渔 父 心
我说,你做我的妹妹吧 你说,不,哥哥!


审美是一种即时的 感性精神满足,追求当 下的精神快感的活动。 在这里, “审美的 ”即 “当下的”、“暂时 的”。 审美是人类的一种 以感性形式、感性对象 求得即时性当下生理、 心理快感的精神性活动。 与哲学、宗教相比, 审美给人的快感是当下 的、暂时的,因而也是 世俗的。
审美的功利与实用功利的区别:
(1)实用功利是一种物质财富的满足和享受, 是一种生活需要和欲望的满足。美感则是一种精 神满足和享受。所以,它们的功利性质是不同的。 (2)实用功利为一种个人欲望所制约、所束 缚,故它是不自由的;审美的享受则不受个人欲 望束缚,是无私的,自由的。
返回首页
返回人生之情
美不是别的,它就是一首人生恋歌, 一种俗世激情。审美以声色和情意展示 这个世界的意义。
审美是人生之福
审美能益于大众心理健康,增进大 众人生幸福。 人生之境、人生之趣,人生之艺、人 生之情,其实最后都归于一点:审美是 人生之福。
审美之所不能
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审美不能当饭吃。 因此不能过分强调包括审美在内的人类精神生 活的意义。 作为人类的一种感性精神生活,审美有意 无意地遮蔽了以科学为代表的人类理性精神生 活图景。 审美回避了人类对自身消极性经验的体验。 审美不能为人提供持久价值关怀。

第一章美学与美育ppt课件-PPT课件

第一章美学与美育ppt课件-PPT课件

卡夫卡《变形记》 贝克特《等待戈多》 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 异化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2. 人类社会又必然进入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的产
生异化 现象。每个国家、每种文明皆 是如此。 3. 人类如何超越异化?
席勒:机器将我们变成碎片,美学我们整
美学定义:
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体验的
方式,通过审美活动(美、美感、艺术)研 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美的定义:
美是人类实践中显现的具有超功利
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描述性 的定义。
5. 八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再度出现“美学 热”,在政治、思想、文化的改革中,一度充当 “先锋”作用,因为美学直指人性,有特殊的理 论深度与穿透力。
6. 九十年代:持续、深入、平稳、多样
第二节 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 位与作用
一、生命在过去的300万年中是天然的和谐、统一。
这已经积淀为人的生理与心理的遗传基因。如热爱 自然、热爱和平(绿色和平组织)……
二、 农耕文化的自觉的历史也有了3000年。-教
材.13
三、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文明才300年历史。但是,
它从根本上摧毁了传统文化--“四个异化”-- 人的和谐、人性的丰富被肢解、分离。
立体主义 法国 毕加索
机器化、程序化、异化造成的
“看”
的方式的变异。
马修连恩.狼
文学中的描写-高二语文:
二、 二十世纪初进入中国-教材.7
1. 清末民初(1874-1915)是开创期。代表人物:梁启 超、王国维、蔡元培等。 2. 五四时期: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3. 30-40年代:朱光潜、宗白华。

什么是美学 PPT课件

什么是美学 PPT课件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
布洛:心理距离
• 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的内容:
• 第一,美的问题。 •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 第三,艺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
• 五、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一) 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 (二)美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 (三)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 (四)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
首次提出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
这门学科称为“Aesthetics”即“感性学”。 • 美学—— “Aesthetics”,来自希腊文,词 根的涵义是“感觉”、“感兴趣”、“感 性的”。
• 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1、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 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 2、“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 四、美学研究的对象
• 西方美学有关美学研究对象分为四派:
• 第一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就是研究感 性认识的完善。(柏拉图、鲍姆嘉通)
• 第二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的艺术。(黑
格尔)
• 第三种: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车尔尼
雪夫斯基)
• 第四种:美学研究审美心理学。(立普斯、
布洛)
利普斯:移情
• (二)西方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 与文艺实践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诗学》
• 三、美学的创立与发展
•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 • 18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 • 莱布尼茨、沃尔夫,认为认识包括高级部
分与低级部分,即思维与感觉或理性认识
与感性认识。
• 1735年所写的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
第一讲 什么是美学
一、审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人与动物相区分——自我意识的产生—— 对生命自由感的追求——审美需要产生— —对象的形式——获得生命的自由感和快 乐——审美的发生

美学课件.ppt

美学课件.ppt

鲍姆嘉登
二 “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
《大希庇阿篇》— —提出“什么是美” 的问题
美是理式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三 “我爱我师, 我尤爱真理”:
A “四因说”——质料 因,形成因,动力因 和目的因
B 唯物主义 美学观
三 美是一种价值
1实验美学流派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 2 机械唯物主义美论: 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
第一章 绪 论——美学和美
一 美学的对象和学科地位 二 “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
美的” 三 “我爱我师,我尤爱真理” 四 美是一种价值
一 美学的对象和学科地位
美是千百年来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人类在 长期的审美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些经验经过概括,形成了美学理论。美 学理论对于人们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的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价某种审美属性的能力。“根据直接感 情、根据是否喜欢该对象或现象,从而确 定它的审美价值和区分美丑的能力叫做审 美趣味。”
2 关于审美趣味的两个著名的学说:
A 康德审美趣味“二律背反 说”
(1 ) 二律背反说的就是,两 个命题,单独看,都是成立的, 可以论证的;放在一起,却 又相互排斥,相互矛盾。康 德认为,鉴赏判断中就充满 了这样的“二律背反”。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审美需要 的概念:
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 内在具有的一种渴望,这种渴望促使人在对象 化的活动中能动的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 照他在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生理想去自
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独特的精神要求
二 审美趣味:
1 概念: 由于长期的经验,人逐渐地获得从感性上
“儿童的最早冲动就有要以

美学PPT课件

美学PPT课件
2.美学史上的优美。柏拉图:引起快感,并不与痛感夹杂在一起,单整、纯粹、绝对的美。亚里士多德: 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 西塞罗:秀美与威严的区别。席勒:美可以同时产生松弛和紧 张两种作用。 …………
二、崇高
1.对立和冲突的两种审美体验。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强劲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 气势,给人以震撼,进而受到鼓舞激越,引起敬仰和赞叹之情。四个特点: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社会 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2020/2/25
17
第五节 丑和荒诞
一、丑
由丑陋的引起的情绪感受是一种审美情感,表现为混乱、反常、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
二、荒诞 西方现代社会与现实代文化的产物,本义是不和情理、不和谐,形式是怪诞、变形。荒谬不真,是对人 生的无意义虚无性的审美感悟。特点:是一种对人生存在无意义状态的体悟;审美意象的象征性;怪诞 的表现形式。
三、丑与荒诞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 p41
2020/2/25
18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一、审美经验的历史回顾 审美经验问题是美学学科的重要内容。
二、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审美经验对人们的人生 实践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审美对象具有客观性的原因;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 审美条件的各种物质因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审美实践规律,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
2020/2/25
10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1.游戏说 席勒
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对事物形象的本身 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不足,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 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2.生物本能说 达尔文、弗洛伊德

美学原理第01章 审美的本质ppt课件

美学原理第01章 审美的本质ppt课件
力以及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正是由于社会实践使得原本独立于人类之外的自然界变成了“人化的自 然”或“属人的自然”; 正是由于社会实践促进了人的意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从而产生出判断
客观世界是非美丑的审美能力。
因此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源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美”。这 里的劳动就是指社会实践,它包括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及社会变 革的一切社会活动,生产实践、社会变革实践,科技实践。
第一节 关于审美本质的探讨历程
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二、中国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1.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 2.柏拉图——“美的事物”与“美本身”问题的提出 3.亚里士多德——“美本身”体现为“美的事物”属性 4.普洛丁——“理式”实体的神学化
5.休谟——审美本质的主观化,相对化,甚至失去客观标准 6.康德——主体审美心理结构论 7.黑格尔——“理念的感性显现” 8.分析美学——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消解 根本问题并非表述审美本质的方式,而是是否还有能力追求审美经验所指向的
更高理想境界。
一、西方美学家论美
1、从社会物质属性探求美
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开始分离,社会上出现了专供人们欣赏的人工自然物、 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旅游休闲、度假等满足人的精神生活要求的产业。
美化生活
千手观音——艺术美
欣赏自然美
欣赏文学作品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精神生活要求。 特别是当物质生活的满足已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更注重精神需要的满
把坚贞的品格移到青松上; 把孤傲的品格移到青竹上; 把高洁的品格移到梅花上。
“岁寒三友”格外 美
由此获得双重美感: 松、竹、梅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 和人的移情作用所产生的社会美; 这就是移情现象。

美学概论PPT课件

美学概论PPT课件
14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 研究现实美
自然美 天体宇宙、山水风光、朝霞彩虹、 花草虫鱼
社会美 人类的创造活动和成果、人物美
15
❖ 研究艺术美
艺术美是现实美集中深刻典型的反映,是人们对现实审美 关系的最高形式。
❖ 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
研究审美活动中的美感问题,研究审美知觉、审美联想和 想象等等 当代西方美学的“移情说”、“异质同构说”、“距离说”
12
❖ 德国的古典美学
康德 1790年出版《判断力批判》,研究了人 的情感和人的审美趣味以及对美的鉴赏问题。
黑格尔美学 第一,内容丰富,体系庞大; 第二,着眼于宏观研究; 第三,善于结合艺术作品进行美学分析; 第四,运用辩证法对美学进行研究。
13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美学观 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和唯物史观基础上; 坚持了科学方法论原则
❖ 古希腊时期的“美是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就是和谐与比例”; 赫拉克利特:“对立造成和谐”
❖ 孔子的“成于乐”、“游于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1
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提出与确立
❖ 鲍姆嘉通是美学学科确立的奠基人
把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 第一次使用 “美学”这个概念; 1750年正式出版美学专 著,初步确立了美学 的对象和任务。
16
四、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1.美学和哲学
区别:内容上各自对象范围不同;形式上一 个高度抽象一个相对具体。
联系:一方面,哲学为美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另一方面,美学研究成果又推动哲学发展
17
❖ 2. 美学与伦理学 区别:对象不同 联系:起初两者都包含在哲学中;美以善为 基础;社会作用上两者相辅相成
③ 从主客观相互作用上探讨美的本质 例:“对应同构说”即客观对象的形式与

美学十五讲_第一讲_美从何处寻50页PPT

美学十五讲_第一讲_美从何处寻50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美学十五讲_第一讲_美从何处寻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美学PPT课件

美学PPT课件
三、审美活动的价值和内涵 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超越性、自由的、应然的存在方式
2020/2/25
9
第二节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一、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1.审美惊异。特殊心境,主体对客体的向往,刹那间激发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
2.审美体验。主体被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加以领悟、回味,陶醉,心灵收到震撼摇荡的独特精神 状态。 3.审美澄明。主客间的统一,生动和谐,就是澄明之境。光明 敞亮、最真实、“天地与我为一”
2020/2/25
8
3.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指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性的显示, 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它的特征:具有明显的的个性差异;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二、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相统一。 4.自律性与他律性相统一。
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劳动先于艺术。不足,只揭示了物质前提,未切入内在机制, 忽视了中间环节。
2020/2/25
11
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
1.制造和使用工具是审美发生的前提。 工具的出现打破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固定性。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劳动手段,而 且包括人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推动人类制造工具活动向高层次迈进。人的智力的物化形式。人 本身内在自然地人化。 2.巫术礼仪活动是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提高人的意识、意志的精神能力。巫术活动独特的礼仪化功能,推动了人 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美学PPT课件

美学PPT课件

12
三、中国当代四大美学流派
▪ 第一种,主观论。主观论美学以吕荧 和高尔泰为代表。他们主张,客观事物美 不美全在于主体的主观感受。凡是能被人 感觉到的美,就存在,凡是不能被人感觉 到的就不存在。所以,这一派是以主观感 觉来判断美的。就其优点来说,强调了在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其缺点来说, 由于过于强调个人的感觉,使得审美失去 了统一的标准,走向了相对主义。
▪ 最后,从方式方面看, 审美判断是没有概念 的必然性。
6

康德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审美与认
识与伦理鲜明地区别开来。美不仅和实际利害无
关,不同于指向生理的功利实践活动,而且和概
念无关,不同于逻辑推理和概念判断,同时也和
目的无关,不同于道德上的善。从根本上说,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美是对象的形式(不是存在和内容)所引起的一
15
▪ 第三种,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
▪ 首先在美学观点上,他认为,美既不单纯在主观,也
不单纯在客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结合:“美不仅在物, 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为了论证这一理 论,他还引用了苏轼的《琴》诗作为证明:“若言琴上有 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 听。”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两种学说的偏执, 而且朱光潜后来对主客观统一论作出了进一步的修改,使 其带有了不少实践论色彩。
在的表现;其三是这两方面的统一。黑格
尔的这一精致的美学思想在当时的欧洲引
起了巨大的反响,其影响力一直贯穿到今
天,并对他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了
直接的启发。
9
▪ 5、狄德罗:美在关系
▪ 法国的戏剧家、美学家。他提出了“美 在关系说”,这还是美学史上第一次将 “关系”作为美的根源的理论家。他在 《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一 文中,将这一论断表述得很清楚。他认为 “关系”是美之为美的根本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绪论
一、美学(Aesthetic)的诞生
(一)美学思想的诞生 1、美(beauty)的诞生。 美学思
想诞生的前提是美的存在。 审美意识的觉醒 自觉地审美创造
2020/3/30
砍砸器·旧石器时代
2020/3/30
(1)审美意识的觉醒是美诞 生的基础。从早期石器造型 的演变可以看出人类审美意 识觉醒的大体情况
2020/3/30
• 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外形 不太规则,比较粗糙,完全 以实用为目的,看不出审美 意识的参与。
2020/3/30
2020/3/30
石镰·新石器时代
• 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外形规则、光滑, 具有一定的形式美,但其外形的美观主要 出于实用目的,虽然有一定审美意识的参 与,可还不是人类自觉审美创造的产物 。
“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 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2020/3/30
(2)效用说——美的来源 • 美具有相对性
“美对人才有效,必然随人的利益不同 而显出分歧。” • 效用:不是观赏者个人的实际利害。效用 是对所有人或者和对象有关的人来说的。
2020/3/30
• 根据人体验效用的方式不同,美可 以分为两种:
• 《诗学》第7章
2020/3/30
(二)中世纪
美学发展停滞期,美学思想见 于神学著作,以上帝为美的本体。 奥古斯丁( Augustine 354- 430)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帝是整一, 是最高的美、绝对的美,一切事物 的美都是上帝赋予的。
2020/3/30
(三)文艺复兴
• 人本主义:现实——来世 情感解放——禁欲主义 唯物主义——神秘主义 求知——迷信
“美如此长久地被认为是不可解释的 ,这毫不奇怪,因为它的许多方面的本 质不是光靠著作家所可能领悟的”
2020/3/30
对美的分析:
美的六项原则: • 适宜:符合一定目的 • 变化:灵活变幻(最重要) • 一致:整齐、对称(单调,须和其他
原则结合) • 单纯:自身平淡,凭变化给人快感 • 错杂:复杂多样(高度重视) • 量:比例恰当
1、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 (1)生平、著作 • 前407师从苏格拉底,至其去世 • 此后游历埃及、意大利 • 前388回雅典建立学园,直至去世 • 著作:近四十篇对话,《大希庇阿斯
篇》、《伊安篇》等,可参见朱光潜 选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2020/3/30
(2)哲学观
理式世界
模仿
(一)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 1、美学研究美
• 柏拉图:提出“美是什么?”并区分了 “美”和“美的”。他研究的就是美的 本体。
2020/3/30
2、美学研究艺术 • 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是“美的
艺术的哲学”。 3、美学研究美感、人的审美心理。 • 鲍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
识的完善”,“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 思维的艺术 ,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2020/3/30
2、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英国经验主 义集大成者。
著作:《人性论》、 《论审美趣味的标本质的认识:
(1)快感说——美的实质 • 美不能定义,只能凭感觉认识。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 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 种不同的美。” • 美就等于美感。
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理论。美学应 把握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并在这种活动和关系 中来理解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艺术 活动还有“美”的观念或价值。(朱立元《美学》 )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学者以'审美活动" 为美学的研究对象.
2020/3/30
四,美学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 •二,逻辑与历史方法相结合 •三,美学史上的费希纳归纳的"自上而下的美 学"(哲学的),"自下而上的美学"(科学的)
2020/3/30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A、从实现美的途径角度讲:美是由适 当比例构成的客观事物的内在和外在 关系的总和。(《物理学》)
• 关系:指适当的比例,有内有外 • 美是客观存在
2020/3/30
B、美的形式标准:“秩序、匀称与明确 ”(《形而上学》)
C、美的效果: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性 。(《诗学》)
2020/3/30
涡纹双耳彩陶罐·马家窑文化
2020/3/30
• 总之,彩陶是人类自觉的审美创造 的产物。自觉的审美创造本身就是 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所以,人的 审美意识是在生产劳动中觉醒、成 熟的;事物的审美价值是从实用价 值中逐渐独立出来的。
2020/3/30
(2)美学思想是在审美实践(包括审美创 造、审美欣赏)中产生的。人类的审美 活动是美学思想产生的沃土。 古希腊:柏拉图的“灵感说” 文艺复兴:达芬奇的“镜子说”
2020/3/30
(2)哲学观 质料因 形式因:第一本体
• 个别事物 创造因 最后因:神的目的
• 神:形式的形式 • 形式先于质料
2020/3/30
• 对柏拉图的继承:承认理式的存在 • 对柏拉图的批判:
方法上:放弃神秘的哲学思辨,对客观世 界进行冷静、客观的逻辑分析 观点上:强调“理”在“事”中,认识到 一般和特殊不可分割,承认现实世界的真 实性。
(三)美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 1.康德:审美是判断的过程,而不是感觉的过 程,判断的内容不是概念,而是情感.
•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马克思:自然的人化,劳动创造了美. 3.20世纪美学的三大流派. A哲学方向发展的;B,心理学方面发展的;C,艺
术社会学方向发展的
2020/3/30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
2020/3/30
一、本体论阶段
积极追问美存在的根源,努力探索美的本 体以及美的事物的一般规律。
• (一)古希腊:理念本体论美学 代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二)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美学 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 (三)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美学 代表:达·芬奇
2020/3/30
(一)古希腊
2020/3/30
(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 • 代表:鲍姆嘉通、狄德罗 • 特点:怀疑一切,认为理性是判断认
识真理性的标准,只靠感性直觉不能 认识真理。 (三)德国古典美学 • 代表:康德、席勒、黑格尔 • 特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调和。
2020/3/30
(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1、荷迦兹(W·Hogarth1697-1764)英 国铜版画家、艺术理论家 著作:《美的分析》 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经验到理论
现实世界
模仿
艺术世界
最真实 不真实 和真理隔了三层
2020/3/30
椅子
2020/3/30
王家增:爷爷的椅子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真正的美是美的理式
A、美本身和美的东西的区别: • 美的理式(美本身):单一、永恒、不可感不
可见 • 美的东西:组合、变化、可见可感 B、二者的联系:二者是分离的,同时有被分有
2020/3/30
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美在关系” • 外在于我的美:真实的美(形式美) • 关系到我的美:见到的美(主观的) • 真实的美:由事物内部关系所决定。 • 相对的美:从事物和事物比较的相对关系
2020/3/30
• 彩陶纹样主要分具象图案和抽象几何 图案两种:
• 具象图案:形象简洁生动,一般色彩 明快,是对生活形象的再现又具有虚 构想像的成分,内容比较明确,有一 定的装饰性和丰富图腾含义,具有独 立的审美价值。
2020/3/30
2020/3/30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仰韶文化
• 抽象图案:几何纹样与具象图案相 比是对生活形象的简化、抽象,通 常不以再现为主要目的,充分体现 了人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像力,含 义模糊,装饰性更强,有图腾含义 ,具有独立审美价值。
再如:黛玉葬花
2020/3/30
读者—黛玉—落花
(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
狄德罗(D·Diderot1713-1784)德国 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 1、著述: • 1751-1772年主编《百科全书》(17卷 )亲自撰写4卷 • 文学作品:《修女》《拉摩的侄儿》 • 美学著作:《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 的哲学探讨》(又称《论美》,是为 《百科全书》中的美学条目所写)
2020/3/30
(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美学是在美学思想的积累和发展基础上 在18世纪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 1735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关于诗的哲学 默想录》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 • 诞生标志:1750年鲍姆嘉通《Aesthetik》第 一卷出版。 • 鲍姆嘉通:“美学之父” • 知:对应的学科是逻辑学(求真) • 情:对应的学科是伦理学(求善) • 20意20/3/3:0对应的学科是美学(求美)
• 总之,审美意识是在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 中逐渐觉醒的。
2020/3/30
(2)人类自觉的审美创造是美诞 生的标志。 首先,从人类早期彩陶造型和 纹样看人类审美意识的成熟和事 物审美价值的独立
2020/3/30
·
白 陶 鬶 大 汶 口 文 化
2020/3/30
• 彩陶造型:中空、对称、均衡、 和谐、多样,充分体现了早期人 类对形式美法则的熟练掌握和自 觉灵活地运用,具有超越了实用 价值的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而 彩陶造型的实现是建立在生产劳 动技术的飞跃基础上的。
• 美学思想:认为自然科学是艺术的基 础,强调艺术家要追求艺术技巧。
2020/3/30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1)生平、著作 • 18岁开始学画 • 一生从事绘画和各种科学研究 • 30岁开始记录创作心得 • 著作《画论》《笔记》
2020/3/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