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一)

合集下载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简介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简介

附录3: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简介为了对全国及各地区科技活动,以及经济社会领域科技进步状况实施定期的监测,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自1993年即开展了对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的研究。

特别是“九五”期间逐步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监测及综合评价制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领域改革与管理的需要,并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的总体目标相结合,在总结“九五”期间监测及综合评价经验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2003年对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

今年,课题组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监测指标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完善,但监测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监测方法未变。

一、科技进步监测体系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性质所决定,考察国家、地区或城市的科技进步状况需要与其外部的经济社会大系统相关联。

前者以后者为基础、为支撑,后者以前者为动力、为要素。

首先,科技进步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它包括:①有可能有条件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人力资源;②科研物质条件,包括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以及科技活动外部物质装备的支持;③科技意识,即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对创新活动的认可和支持。

其次,科技进步的原动力是科技活动投入,它包括:①全社会以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力投入的水平;②全社会、工业企业、地方政府对科技活动财力支持的力度。

第三,科技进步最为直接的表现为科技活动产出,它包括:①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即论文,课题和实用技术的产出水平;②技术成果的市场化程度,即技术成果在国内和国家间的流动状况。

第四,科技进步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而形成生产力,最为突出的表现即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它包括:①高技术产业和新产品的产出水平;②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效率、附加价值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效益状况。

第五,科技进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它包括:①科技进步发挥的与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发展不同的作用,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②科技促进环境的改善;③科技促进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数字科技

数字科技

【 广东 】
3 82 9 .4亿
20 0 5年广东科 技统计 数据 显示 ,0 4年 广东全 省科技 活 20
险投 资基金。 雷夫说 , 格 目前俄 罗斯关于鼓励风 险投资投 向诸如
0 达 9 4亿 元 , 比上 年 高科 技 商 业 发 展 的战 略正 在 草 拟 中 ,该 战 略 将 在 2 0 0 6年 动 经 费 支 出 总 额 已经 接 近 4 0亿 元 , 到 3 82
天津增幅最 大 , 比上年提高 98 .2个 5. 47亿美元的预算相 比 ,0 6财年 N F的预 算拟增长 2 %。 于这一增幅的有 5个地区 , 20 S , 4 而北京和广东则低 于上年水平。 20 0 6财 年 N F的资助 重点 定位 于 在解决 国家迫切 需 求 的同 百分点 , S 时, 加强对 各学科研究与教育活动的支持 。 具体包括 以下对各学 从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 的分布 状况看 ,地 区之间的差距

20 0 8年 实 施 。 同 时 , 还 表 示 , 项 关 于 建 立俄 罗 斯 第 一 个 风 增长 1 .%,占全省生产总值 的比重基 本维持在 2 0 他 一 98 0 2年以来
险投 资基金的决议有望在 2 0 0 6年得到通过并签署。此外 , 俄罗 的 25 .%的水 平 ,而 标志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 区科技投 入 强度 的 R &D 费用 占
维普资讯
决策 与参 考 数字科技
I 界 政
◇ 鍪 簿0

【 国际 】
717 .8亿
国内生产 总值 的 13 其 中, .%, 基础研 究经费 为 1 5亿元。而在 3 整个 “ 十五 ” 期间 , 中国 R D 总经 费预计 为 8 9 & 1 5亿元 , 按现价 计算 , “ 是 九五” 间的 27倍 。在科技成果 方面 , 期 . 数据显 示 , 中

2010年十大科技成果

2010年十大科技成果

编者按: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每年组织联合组织两院院士评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至2011年已举办17次。

现将2010与2010年入选科技进展整理如下:2010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1.人造生命迈出关键一步美国J〃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蕈状支原体的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并将其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的、名为山羊支原体的细菌体内。

最终他们使植入人造DNA的细菌重新获得生命,并开始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繁殖。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第一个人造细胞,它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了关键一步。

专家评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技成果。

2.首次探测到暗物质粒子神秘的暗物质一直令科学家感到迷惑不解,这种看不见的物质占宇宙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科学家首次探测到暗物质粒子。

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北部的索丹铁矿地下2000英尺(约合610米),动用了30台高灵敏度探测仪,并将温度降低至零下273.1摄氏度。

在这种实验环境下,当一种被称为“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撞击一个普通的原子时,这些探测仪将能够捕捉到撞击事件,从而确定Wimp粒子的存在。

3.发现“超级细菌”8月11日,来自英国、瑞典、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四国科学家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传染病》上联合发表文章称,他们发现了几种“超级细菌”,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极高的耐药性,而这些细菌可能对全球的公共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这些菌株有一个共同点:都携带着一种相同的基因突变,能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简称NDM-1。

有了NDM-1,细菌就等于有了非常坚固的护盾,因为这种酶能够水解大多数抗生素,使之失效。

上述文章发表后不久,“超级细菌”就在多个国家小规模爆发,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4.首次成功制造并捕获反物质原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利用磁场使其存在了“较长时间”。

2010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值和排序_6ee430c9_8276_49bc_ba

2010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值和排序_6ee430c9_8276_49bc_ba

4
17
3
5
3
13
4
2
10
1
2
4
广西
27
17
31
29
28
25
28
21
30
24
18
23
21
22
16
25
22
28
海南
18
27
24
23
30
30
30
8
29
18
23
8
18
18
2
15
16
24
重庆
22
16
10
19
3
12
10
10
10
9
9
17
11
29
19
13
21
13
四川
24
22
14
21
19
16
17
22
15
19
6
10
6
24
23
51. 12
19
47. 62
21
39. 20
28
38. 01
30
26. 16
31
64. 30
5
47. 53
22
62. 99
8
52. 17
17
58. 22
12
表 1 各地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和一级指标监测值
科技活动投入
科技活动产出
高新技术产业化
科技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
监测值

监测值

监测值

监测值
30
28

中国各省区科技进步水平发展的比较分析

中国各省区科技进步水平发展的比较分析

1 88 1 .5 l 29 2 .9 161 l .8 1 18 1 _7 142 4 .1 1 74 2 .0
1 9 7 1 .l
1 O0 2 .3 1 90 2 .5 1 98 1 .7 l 58 2- 2 1 38 4 .2 1 05 3 .6
1 53 2 .6
21 0 1年第 1 期
Tl ANJ N S E I CI NCE &TE CHNOL OGY
党 亚茹
( 中国民航大学 民航科教评估中心 天津 300 ) 030
陈韦宏 彭丽娜 孟彩 红 高 峰
( 中国民 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 300 ) 030
中国各省 区科 技进 步水 平发展 的比较分析
【 摘 要 】 2 0- 20 以 0 2 0 9年《 国科技进 步统计监测报告 》 全 为样本 , 构建 了科技进 步水平发展进程 的评 价
系数 , 8年 来 各 省 区科 技 进 步 环 境 、 时 科技 活 动 投 入 、 技 活 动 产 出 、 新 技 术 产 业 化 和 科 技 促 进 经 济 社 科 高
1 2 1 l 85 4 .3 1 .9 1 76 1 5 3 4 .4 2 .2 1 61 1 21 4 .4 2 .5 1 O9 5 .l 1 50 7 .1 193 7 _9
【 关冀词 】 科技进 步
水平监测指数
进程分析
发展 系数
表现 。 据 20-20 根 0 2 0 9年 《 国科 技 进 步统 计 监 测 报 告》, 技 全 科 进 步监 测体 系 由 5个 一 级 指 标 、2个 二 级 指 标 和 3 1 4个 三 级 指
自 l9 9 7年 全 国科 技 进 步 统 计 监 测 系 统 和 理 论 建 立 以 来 , 每年 的《 国科 技 进 步 统 计 监 测 报 告 》 展 示 了全 国及 各 地 区 的 全 … 综合 科技 进 步 水 平 以及 科 技 进 步 环 境 、 技 活 动 投 入 、 技 活 科 科 动产 出 、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化 和 科 技 促 进 经 济 社会 发 展 等各 方 面 的

个二级指标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个二级指标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科技活动投入
27 27 27 25 24
科技活动产出
23 30 19 25 31
高新技术产业化
20 16 18 17 22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9 20 15 23 15
科技进步环境由“十五”初期在全国排序的24位提升至第 10位,而科技活动产出由第23位降至全国末位,第31位。
我区万人专业技术人员 数是 “十五” 期间表 现最好的指标,在全国 一直排在第7-9位,
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 高技术产业增长占经济增长份额(%)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收入利税率(%)
标准 30 40 40 100
14 50 20 50
一级指标
科 技 促 进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二级指标 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
环境 改善
社会生活 信息化
三级指标 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人) 亿元投资新增GDP(亿元/ 亿元) 综合能耗产出率(元/千克标准煤)
标 准 5000
5 3
万 人 技 术 成 果 成 交 额 ( 万 元 /万 人 )
200
万 名 R&D活 动 人 员 向 国 外 转 让 专 利 使 用 费 和 特 许 费 (万 美 元 /万 人 ) 500
一级指标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化
二级指标 高新技术 产业化 水平
高新技术 产业化 效益
三级指标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性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
建议
科技立项中,对科技论文纳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 范围的内蒙古作者予以优先考虑。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0年)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0年)
德国。
界 总数 的 83 . %,所 占份额 比 20 0 8年 增加 1 . 7
个 百分 点 。按此 论文 数排 序 ,排在 世 界前 5位 的是 美 国 、中 国、英 国、德 国、 日本 ,中国 比 20 0 8年前 进 2位 。 2) 中 国 科 技 论 文 国 际 被 引 用 情 况 , 20- 2 1 0 0- 0 0年 ( - - 截至 2 1 0 0年 1 1月 1日) ,发
年的引用数据库按照这年的各学科论文的数量占所有论文的比例确定各学科论文的选取比例计算各篇论文的自引情况按照自引率超过20淘汰原则选取按照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文献类型热点论文论文发表的期刊水平选取本次评选选取的篇论文
中国科 技论文统计结果 (0 0 ) 21年
21 00年 1 月 2 1 6日, 国科 学技 术信 息研 中 究所 在北 京 发布 了 2 1 0 0年度 中国科 技论文 统
次 ) 澳大 利 亚 ( 1 2次 ) 意 大利 ( 1 6次 ) 、 1. 8 、 1. 6 、
2 0 年 中 国科 技 人 员发 表 国际会 议 论文 09
数 最 多 的 1 学 科是 :计 算技 术 、 电子 通信 O个
西班牙 (03 1. 2次 ) 日本 (02 、 1.3次 ) 。中 国居
第 1 , 2位 平均 每 篇论 文被 引用 58 . 7次 , 2 0 比 09
与 自动控 制 、 料科 学 、 木建 筑 、能源科 学 、 材 土 机 械 、物 理 、生物 、环 境科 学 、基础 医 学 。
5 n e Me iu /Me l e收录 中国论文 )Id x dc s di n
在 2 0 2 1 0 0 0 0年 间每篇 论文 平均 被 引用 次数 大于 1 O次 的 国家 有 1 O个 :美 国 ( 57 1. 7 次) 、荷 兰 ( 53 1 .7次 ) 、英 国 ( 46 1.9次 ) 、德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建设创新型四川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建设创新型四川

户 有活 力 、具 备较 强 竞 争 力的 巾小 企 业 群体 发 展 ,高新 技 术产 业 实现 产 值
展 。多年 来 ,存省 委 、省 政 府高 度 最
视 下 ,在 火 炬 计 划 的示 范 、推 动 下 , 在 “ 教兴 JI 战略 的指 引 下 ,高 新 科 I ” 技 术产 业 发展 速度 加快 ,一 大批 科 技 一 一 人员进 入经济 建设 主战场创 新 、创业 , 丌 发 了一大批 具 有 闫 际 同 内领 先 水平 的科 技成 果 和高 新 科技 产 品 ,培 育 了
发展 和 科技 活 动产 Ⅲ这两 方面 ,分列
干【 【 制约 冈素阻 滞 了我 省高 新 技 术产 业 的进 一 步发 展 ,具 体 而言 ,主要 表 现
住以下几 个方面 : 区域经济粗放型增长。近年来 ,
以 电子信 息 、生 物 医药 、新 材 料 为主
导 的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发 展 框 架 ;成 都 、 绵 阳围家 级 高新 技术 产 业 开发 区 和德 阳 、自贡 、乐 山省 级 高新 技 术产 业 开
10 亿元 ,创 利 税 20亿 元 ,为 我省 30 3
经 济社 会 的跨 越式 发 展 、全 面建 设 小 康 目标 的实现做 出 了积极 贡献 。
等 原 [ ,造成 产 业结 构 高新 技 术化 进 大 J
程缓 慢 。 科 技创 新 能力 弱 。 目前 ,我 省科
四 川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发 展 的 制 约 因 素
维普资讯
C ni tn f xe s专 家 特 稿 ot uoso Ep r i b r t
四川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发 展 的 现 状
建 吲 以来 ,四川 在经 J I 打了 线 建 没和改 革 开放 两 个重 要 的经 济 发展 阶 段 以后 ,高新 技 术产业 取 得 了长 足 发

201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出炉

201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出炉

201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出炉2010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加,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经费投入力度加大,R&D经费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

一、R&D经费情况2010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R&D 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

按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27.7万元,比上年增加2.3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

其中代表原创性研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所占比重为17.2%,连续三年保持稳定。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高等学校投入597.3亿元,增长27.6%。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3.4%、16.8%和8.5%。

分产业部门*看,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最高的行业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为2.04%;投入强度在1.5%-2%的有4个行业,分别是医药制造业(1.82%)、通用设备制造业(1.5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9%)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50%)。

分地区看,R&D经费超过300亿元的有江苏、北京、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6个省(市),共投入经费4136.5亿元,占全国经费投入总量的58.6%。

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陕西、江苏、浙江和广东7个省(市)。

二、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情况2010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4114.4亿元,比上年增加889.5亿元,增长27.6%;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58%。

中部地区创新型省份建设进程比较研究

中部地区创新型省份建设进程比较研究

中部地区创新型省份建设进程比较研究【摘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以来,我国各省市区纷纷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和任务,然而,无论是政界还是学术界,对于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相关研究依然停留在文件或者浅层次的探索层面。

本文详细阐述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特征,并构建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了中部六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进程,并根据评价结论给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创新型省份进程中部地区1 引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特殊国情做出的伟大战略决策。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许多省份相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和任务。

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分别于2006年前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而且,为积极响应和配合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完成时间均定在2020。

目前,各省域“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已经全面启动实施,创新型省份建设进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如何评价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阶段性进展,科学判断下一阶段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点,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

评价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进程或成效,瓶颈问题有三:一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二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目标值的确定,三是数据的获取。

目前解决这三方面问题的常见方法是:对于问题一,参照欧洲创新记分牌(eis)的指标体系,并结合创新型省份特征选取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对于问题二,按照各有关规划和文件精神,并参考发展地区的指标确定2020年的目标值;对于问题三,主要是在不违背评价目标和指标功能的前提下,依靠现有科技统计指标进行转换或替换。

关于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评价,不少学者给予了广泛关注,但从已有文献看,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且定性描述居多。

在定量评价方面,比较有代表性文献的有: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内部报告《创新型省份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0)、福建科技发展中心撰写的《海峡西岸创新型省份建设比较研究》(2011)以及江苏大学撰写的《基于eis的江苏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进程综合评价研究》(2009)。

2010年山西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基本状况以及中部六省的对比分析

2010年山西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基本状况以及中部六省的对比分析

探讨 了山西省科技活动 中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 。 关键词 : 进步 ; 科技 统计监 测 ; 山西省 ; 中部六省 中图分 类号 : 3 1 G 1 文献标识码 : A
科技进步是统领经济社会 发展 的关键 ,是中 国现代化进程
仍排在第 l 6位和第 3 位 , l 详情见图 1 图 1中, 代表科技人 。在 1
类地 区( 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介于 5%~8 2 ; 0 5 . %)湖南省、 2 山西省 、
安徽省 、 河南省同属于第三类地区( 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介于 4 0 00 7

5 %)排名分别为第 1 、 1 位 、 20 , 5位 第 9 第 3位 、 2 位 ; 第 5 江西省
山西地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 4 .9 排在全 国第 l 3 %, 9 9
的首要 因素 ,科技统计监测能够为各级管理部门做 出决策提供 重要参考和依据 , 能够促使各级政府增加科技投入 , 扩大科技产 出, 努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的步伐 , 重视 经济增长方式 的转
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 根据科技部最近公布 的( O O 国科技进 2L全
力资源 , 代表科研 物质条件 , 代 表科技意识 , 2 3 4代表科技活动
S IT C F R A I ND V L P E T& E O O Y C - E H I O M TO E E O M N N CN M
文章编号:0 5 6 3 ( 0 1 1- 1 60 10 - 0 3 2 1 )5 0 5- 3
21 年 第 2 卷 0 1 1
第 1 期 5

吉。 吉魏
内部支出 8 亿元 , G P比例为 1 %, 国第 l 位 ; 方财 1 与 D . 居全 1 9 t g

产业集聚视角下云南工业园区发展研究

产业集聚视角下云南工业园区发展研究

产业集聚视角下云南工业园区发展研究【摘要】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相当多的产业仍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这种快速增长的机会在哪里?因此,加快推动区域工业化发展进程,加强园区载体建设,成为云南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

本文主要阐述云南如何通过市场推动与政府公共政策相结合的产业集聚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当地的特色资源优势,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集聚工业园发展区域经济1978年,深圳蛇口出口工业区首创先河,成为我国最早产生的园区。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不少园区进入了“二次创业”阶段,而产业集聚则是提升园区竞争力的一个好途径。

一、产业集聚与工业园区发展的关系产业集聚是指促进特定产业与关联产业以及支撑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聚格局以及特定产业和相关产业引致的生产集中和要素集聚的过程。

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围绕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另一个是同一领域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达到集群的效果。

在意大利,产业集群区集中程度很高,70%以上的制造业都是在专业化产业区域内实现的。

在我国浙江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块状经济”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产业集聚与工业园区有着明显的共同点:地理的集中性,即许多企业在某一区域聚集。

但也有不同点:产业集聚的企业往往是处于同一条产业价值链上的,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

而工业园本身对企业间的产业关联性没有要求。

但工业园区具有形成产业集聚的可能条件,有相关产业和支撑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

反过来产业集聚提高生产率、增强创新能力、促进竞争、提升集聚效益,进一步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

二、云南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云南工业园区起步于“十五”期间,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动,云南产业园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底云南已建成各类产业园区119个,在产业集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云南工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态势(1)近年来发展迅速。

1992年,云南省工业园区建设起步。

2003年底,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工业园区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创建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

创建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

3.中国离创新型国家到底有多远?
汽车工业中外合资20年: 幻想碎了
一汽红旗生产线(资料图片)
一双在我国生产的耐克鞋,我们只 挣一个多美元。可是,一经拥有品牌 的耐克公司出售,就值上百美元。用 我们廉价的劳动力,用我们的资源, 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和水,却让国外的 企业家挣了大钱。难道我们还不知道 自主创新多么重要吗?
2.高层论述
胡锦涛: 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我 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实施正确的指 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二)坚持把提 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三)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四) 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五) 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换来的不是先进技术,而是更年期”
"换来的不是先进技术,而是进入成熟期、衰退期,甚至马 上就要淘汰的技术。"科技部研究中心研究员金履忠说。在一汽、 二汽干了几十年的他指出,1985年,中德合资的上海大众汽车公 司开始生产桑塔纳轿车,而外方母公司德国大众随即就淘汰了这 种车型。他还认为,按照发达国家标准建造的汽车"严重脱离中 国的国情"。温家宝总理今年就曾批判了"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 大排量"的现象。
正是因为知识产权能够给外方带来高利润,所以在合资汽车厂中, 不但中方,整个合资厂都没有开发、设计权,"改一个螺丝钉都必须得 到外方母公司的批准","合资轿车厂连一个零部件都无法改造"。有人 把中国的合资工厂比作跨国公司的手和脚,没有知识产权的中方很像" 丫鬟管钥匙,当家不做主"。在"跨国公司糊弄中国人的局面"下,"中国 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普遍受到控制和打压"。

中国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08

中国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08

关闭窗口一、最新科技统计数据(一)科技经费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科技经费支2050.22312.52671.53121.64004.44836.25757.37040出额(亿元)国家财政科575.6703.3816.2944.61095.31334.91688.52050技拨款(亿元)3.6 3.7 3.7 3.8 3.8 3.94.2 4.0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895.71042.51287.6153 9.61966.32450.03003.13664R&D经费(亿元)0.900.95 1.07 1.13 1.23 1.34 1.42 1.49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注:2007年数据均为预计数。

由于财政支出科目发生变化,2007年财政科技拨款的预测值与实际调查结果可能会有较大差距。

(二)科技人员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专业技术人员*(万人)2165.12169.82186.02174.02178.32197.92229.82259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万人)322.4314.1322.2328.4348.2381.5413.2432关闭窗口关闭窗口二、主要科技、经济指标的国际比较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亿美元)与GDP的比例(%)2002200320042005200620022003200420052006中国155.56 186.01 237.57 298.98 376.64 1.07 1.13 1.23 1.33 1.42澳大利亚71.78 ..117.48 .... 1.69.. 1.78....奥地利44.09 56.91 65.18 73.67 79.33 2.12 2.23 2.22 2.41 2.45比利时48.95 58.43 67.10 69.04 72.73 1.94 1.89 1.87 1.86 1.85加拿大149.99 173.71 199.87 224.25 249.98 2.04 2.01 2.01 1.98 1.97捷克9.03 11.43 13.65 17.61 22.08 1.20 1.25 1.25 1.41 1.54丹麦43.61 54.76 60.81 63.30 67.09 2.51 2.58 2.50 2.45 2.43芬兰45.46 56.49 65.23 68.07 72.27 3.36 3.43 3.45 3.48 3.45法国324.95 390.16 442.85 455.89 476.49 2.23 2.17 2.15 2.13 2.12德国502.22 615.54 682.51 693.17 730.50 2.49 2.52 2.49 2.48 2.51匈牙利 6.65 7.84 8.95 10.41 11.31 1.000.930.880.94 1.00意大利137.40 166.69 189.39 193.99 .. 1.13 1.11 1.10 1.10..日本1240.27 1352.80 1458.76 1512.70 .. 3.17 3.20 3.17 3.33..韩国138.48 160.02 193.70 235.87 .. 2.53 2.63 2.85 2.98..墨西哥28.31 27.74 32.23 38.71 ..0.440.430.470.50..荷兰75.47 94.53 108.30 109.65 .. 1.72 1.76 1.78 1.73..波兰11.08 11.72 14.09 17.23 18.99 0.560.540.560.570.56西班牙67.70 92.69 111.08 126.81 ..0.99 1.05 1.06 1.12..瑞典..120.08 129.45 138.92 146.64 .. 3.95 3.71 3.89 3.82土耳其12.23 14.64 20.33 28.55 ..0.660.610.670.79..英国288.18 324.90 373.43 395.71 .. 1.83 1.79 1.73 1.78..美国2770.55 2897.22 3010.16 3244.64 3437.48 2.66 2.66 2.59 2.62 2.62以色列51.91 51.21 54.23 58.23 63.59 4.75 4.45 4.43 4.49 4.53罗马尼亚 1.74 2.30 2.92 4.06 5.57 0.380.390.390.410.46俄罗斯43.07 55.34 68.04 81.59 106.05 1.25 1.28 1.15 1.07 1.08新加坡19.01 19.66 24.03 27.53 .. 2.15 2.12 2.24 2.36..南非..13.33 18.59 22.25 ....0.800.860.92..巴西43.6048.9555.9873.41..0.950.970.930.83..印度35.47 39.47 45.26 48.01 0.820.80.78..资料来源: 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07/2;巴西数据来自The Network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 Ibero-American and Inter-关闭窗口关闭窗口2007中国科技统计年度报告内 容 摘 要(2006年数据)★ 全国财政科技拨款达到168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4.2%。

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的评价与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的评价与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第四步 : 确定综合 因子数 以及因子结构和因子 模型。
第五步 : 因子得分矩阵。 计算 第六 步 : 于 因子 得分 进一 步统 计分析 和应 用 。 基
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3 实证 研 究
2 区域科技发展水平 比较评价模 型
3 1 区域科技 发 展水 平 比较 评价 指 标 体 系 的构 建 .
也不多。胡斌、 章仁俊的《 基于秩和比法的区域科技 发展水平 比较 研究》 20 (04年 1 , 工业技 术经 2月 《 济》使用秩和比法 , ) 对江苏省 区域内 1 个城市的科 3 技发展水平进行 比较;福建科技发展报告》 20 ) 《 (07
也 是使用 了同样 的方法对福 建境 内九地市 的科技 发
库兹涅茨的知识存量观点 以及格哈德 ・ 门茨 的“ 技术 僵局” 理论都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
长的推动作用 。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 响 到该区域的社会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对 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进行科学、 正确地分析和评价 , 有 利于政府管理部门把握区域科技的发展现状提供科 学 的判断依据 , 从而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 关 于区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评价问题 , 政府 有关部 门和部分专家学者都进行 了一些有 益的探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 , 从研究原始数据
相关矩 阵 的内部依 赖 关 系 出发 , 一 些具 有 错 综 复 把
及有关 数据 3 1 1 指标 体 系的构 建 ..
杂关系的多个变量 ( 或样品) 综合 为少数几个 因子, 并 给 出原始 变量 与综合 因子 之 间相关关 系 的一种 多
发展 、 加快 台湾海峡西岸建设和发展 步伐提供 参考 。
关键词 : 福建 ; 科技发展水平 ; 因子分析 ; 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 号 : 17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7 2 4 2 0 )2 0 1 0 10 —3 6 {09 0 —0 7 — 5

2010年江苏省各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结果

2010年江苏省各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结果

目 录2010年各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结果 (1)2010年江苏省科技统计公报 (3)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一级指标得分与排序 (7)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二级指标得分与排序 (8)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三级指标得分与排序 (12)2010年各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结果为推进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实施,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省科技厅、省统计局在全省开展了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工作,每年对全省和各市的科技进步状况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公布其结果。

全省科技进步监测采取以科技指标为主,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为辅的方法,依据科技和统计部门,以及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省知识产权局等部门提供并认定的数据,从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对全省和各市的科技进步状况进行系统评价。

根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省科技厅、省统计局对各市的科技进步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其结果如下:1. 苏州市95.14分2. 无锡市92.09分3. 南京市88.78分4. 常州市85.94分5. 镇江市85.73分6. 南通市85.56分7. 扬州市81.25分8. 泰州市77.43分9. 徐州市77.14分10. 连云港市 76.06分11. 盐城市71.37分12. 淮安市70.79分13. 宿迁市67.72分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统计局2011年9月23日2010年江苏省科技统计公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统计局(2011年9月)2010年,全省科技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速科技成果向规模产业化转化,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4.12%。

一、科技队伍科技队伍扩大。

2010年,全省专业技术人员810万人。

2010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

2010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

科技统计报告第1期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 2011年1月31日2010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一)一、全国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评价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考验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也取得新进展。

(一)科技投入强度再创历史最高水平统计显示,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5802.1亿元,比上年增加1186.1亿元,增长25.7%,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1.7%,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按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5.3万元,也比上年增加了1.8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27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730.8亿元,增长27.0%;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4801.0亿元,增长25.7%。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4.7%、12.6%和82.7%。

分执行部门看,企业经费支出为42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995.9亿元,增长22.8%;高等学校经费支出468.2亿元,增长20.0%。

企业、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3.2%、17.2%和8.1%。

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为3224.9亿元,比上年增加643.1亿元,增长24.9%,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 4.23%。

在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为1648.6亿元,增长28.3%;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1576.3亿元,增长21.6%。

2015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

2015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

2015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一)一、全国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评价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也取得了新进展。

(一)研发经费投入增加2014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发展(R&D)经费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0亿元,增长9.9%;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05%,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

按R&D活动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5.1万元,比上年增加1.6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支出为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应用研究经费支出1398.5亿元,增长10.2%;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1003.6亿元,增长9.8%。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占R&D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4.7%、10.8%和84.5%。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100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1926.2亿元,增长8.1%;高等学校经费支出898.1亿元,增长4.8%。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3%、14.8%和6.9%。

2014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6454.5亿元,比上年增加269.6亿元,增长4.4%;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5%。

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为2899.2亿元,增长6.3%,占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为44.9%;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3555.4亿元,增长2.9%,占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为5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一)
2010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一)
一、全国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评价
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考验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也取得新进展。

(一)科技投入强度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统计显示,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5802.1亿元,比上年增加1186.1亿元,增长25.7%,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1.7%,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按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5.3万元,也比上年增加了1.8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27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730.8亿元,增长27.0%;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4801.0亿元,增长25.7%。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4.7%、12.6%和82.7%。

分执行部门看,企业经费支出为42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995.9亿元,增长22.8%;高等学校经费支出468.2亿元,增长20.0%。

企业、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3.2%、17.2%和8.1%。

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为3224.9亿元,比上年增加643.1亿元,增长24.9%,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3%。

在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为1648.6亿元,增长28.3%;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1576.3亿元,增长21.6%。

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显著增长的同时,科技人力投入也保持着稳步增长。

据统计,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达到229.1万人年,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研究人员115.2万人年,占50.3%。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16.5万人年,占7.2%;应用研究人员31.5万人年,占13.8%;试验发展人员181.1万人年,占79.0%。

企业研究人员占全社会比重为45.4%。

(二)科技产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专利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专利数量的提高。

专利申请量达到97.7万件,比上年增长17.9%,授权量达到58.2万件,
比上年增长41.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1.5万件,比上
年增长8.5%,发明专利授权量12.8万件,比上年增长37.1%。

全国共发表科技论文52.0万篇,比上年增长10.2%。

SCI
数据库2009年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44.2万篇,收录中国
科技论文为12.8万篇,占世界份额的8.8%,排在世界第2位;EI数据库2009年收录期刊论文(核心部分)总数为40.9万篇,其中中国论文为9.8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3.9%,排在第1位,且超过第2位美国7个百分点,增长率为9.5%;ISTP数据库2009年收录世界重要会议论文为42.8万篇,
共收录了中国作者论文5.5万篇,占世界份额的12.8%,排在世界第2位,排在世界前五位的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英国、德国。

全国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38688项,比上年增长7.6%。

从完成单位的类型看,企业完成14345项,占37.1%,是主要的重大科技成果完成单位。

从应用重大科技成果的行业看,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占18.5%,仍和上年一样居第1位;制造业占17.6%,仍排在第2位;农林牧渔业占13.4%,仍排在第3位;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占10.3%,仍排在第4位,反映了重大科技成果应用与经济社会重点发展方向的一致性。

 
据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市场统计,2009年度共签订技术合同21.4万项,合同成交金额3039.0亿元,与上年相比,合同数量虽略有下降,但合同金额增长了14.0%,平均每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迅猛,达到142.2万元,比上年增长20.7%。

 
(三)高新技术产业化进步明显
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4590.3亿元,比上年增长8.1%。

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明显,总量达到579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8202.0亿元,比上年增长22.4%,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也显著提高,比上年增长12.6%。

(四)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劳动效率进一步提高。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3.5万元/人,比上年提高0.3万元/人。

环境质量有一定改善。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实际排放量下降
3.3%;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比上年减少106.8万吨,降幅达
4.6%。

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效果。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比上年减少7.3亿吨,排放达标率由上年的92.4%上升至94.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13.8亿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上年的64.9%上升至67.8%。

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

百户居民计算机拥有量28.5台/百户,比上年增长14.8%;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38400.0万户,比上年增长28.9%;移动电话用户数74721.4万户,比上年增长16.5%。

(五)科技进步环境有所改善
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728.7人/万人,比上年增长8.7%;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690.8亿元,比上年增长57.9%;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人均工资50143.0元,比上年增长9.0%;从技术市场吸纳技术成果金额3039.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全国新增科研仪器设备费229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7%。

在科技领域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通过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一是在R&D活动人员大量增加的情况下,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连续3年下降。

二是从国外收入的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下降十分明显,反映
出我国技术成果的国际竞争力弱。

三是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持续低于工业增长速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连续6年呈下降态势。

四是资本生产率下降,反映了单位资本投入的产出量有所减少。

在中央和地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之时,这些现象应引起重视。

表1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主要指标与上年比较指

2008年
2009年人专业技术人员数(人/万人)
254.83
255.78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人/万人)
670.40
728.72万人R&D科学家和工程师数①(人/万人)
11.99
13.21企业R&D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社会R&D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①(%)
49.63
51.36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
1.47
1.70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
4.12
4.23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
2.09
2.15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0.84
0.96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
0.63
0.72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篇/万人)2401.70
2270.04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项数②(项)
309.00
337.00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项/万人)
9.26
10.95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项/万人)
0.60
0.75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项/万人)
1.65
2.02万人技术成果成交额(万元/万人)
200.69
227.6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③(%)9.18
9.1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10.38
11.22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29.05
31.37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16.02
17.34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11.84
12.1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
23.64
24.14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17.70
19.94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3.22
3.49资本生产率(万元/万元)
0.38
0.36综合能耗产出率(元/千克标准煤)9.07
9.2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2.45
94.24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4.95
67.76化学需氧量排放达标率(%)
96.37
99.63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
98.84
100.00百户居民计算机拥有量(台/百户)
24.81
28.49百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户/百人)
73.91
79.49万人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户/万人)2243.94
2876.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