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人格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

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

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行为遗传学家一般采用两项基础研究设计,即双生子研究和抚养研究来评估遗传和环境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对遗传影响人格的观点最有力、最一致的证据来自双生子研究。

但是,用双生子来研究遗传对人格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这类研究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即双生子有相同的成长环境。

双生子虽然在看似相同的环境下长大,甚至穿戴相同,但他们可能参加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朋友,对父母的关爱有不同的感受等等。

因此,虽然双生子在同一家庭中生活,但因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人格仍可能存在着差异。

行为遗传学家把影响孩子人格发展的环境因素分为两个部分,即共享环境(shared environment)和非共享环境(nonshared environment)。

一、共享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较小共享环境是指在同一个家庭长大的孩子所共同享有的环境,如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教养方式、父母的教育程度与社会地位以及周边环境等。

这些因素为家庭成员共同分享,对他们在人格特征、行为方式等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较小。

我们有时会发现,在同一家庭环境和气氛下长大的孩子,会具有一些相同的人格特征。

如同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自闭、攻击等人格特征;同在体贴、温暖的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成熟、独立、友好等人格特征;同在一个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内向、孤僻、偏执等人格特征,或存在某些心理障碍。

于是,我们可能会认为,孩子之所以具有这些相同的人格特征或行为方式,完全是因为共享环境因素造成的,其实不然。

Plomin等人认为,共享环境一般不会造成家庭成员在人格特质、价值观和社会态度等方面的相似性(Plomin,R.,& Daniels,D. Why are children in the same family so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1987,10,1-16)。

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个性发展

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个性发展

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个性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经历和环境都会对青少年的性格形成和个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个性发展,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青少年期的性格形成青少年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面临身体、认知和情感的巨大变化,他们逐渐从儿童进入到成年人的阶段。

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影响:1. 遗传因素:青少年的性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遗传有关。

人的性格有部分是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的,某些性格特点可能是来自家族的遗传。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学校、朋友和社会文化等因素都会对其进行塑造。

家庭是最早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之一,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会对青少年的性格产生深远影响。

学校作为重要的社会化机构,也会对青少年的性格进行塑造和引导。

3. 心理因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对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自我认知、自尊心、情绪管理等因素会影响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从而塑造其性格。

二、青少年的个性发展青少年个性的发展是性格形成的结果,它是个体在心理特征、认知方式和行为表现上的独特性。

青少年的个性发展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 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基因对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遗传特质如外向性、内向性等会对个性产生影响。

2. 社交经验: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青少年通过与家人、朋友和社会互动,经历各种社交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3. 自我构建:青少年期间个体开始认识和理解自己,形成自我认同,从而建立自己的个性。

他们逐渐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目标,这些因素都会对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三、性格形成与个性发展的相互关系性格形成和个性发展有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性格是对个体的长期、稳定而一致的行为模式的描述,而个性是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独特性。

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与引导

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与引导

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与引导青少年时期是个人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们开始面临各种身心变化和生活挑战,同时也在探索自我身份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并提供一些引导方法,帮助他们健康发展成熟的人格。

一、自我意识的觉醒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对自我产生深刻的认识和意识。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职业理想等核心问题。

这是他们形成人格的关键时期。

面对自我意识的觉醒,父母和教育者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助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觉醒。

首先,鼓励他们参与各种兴趣小组和社会活动,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不同的领域和人群。

其次,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给予他们表达自己的平台。

再次,提供正面的榜样给予他们启发和激励。

二、身份认同的探索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探索并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

他们渴望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与其他人建立联系。

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个过程,家庭和学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家庭方面,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并促进他们的独立和自主性。

同时,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与不同人群互动的机会。

在学校方面,教育者可以组织一些身份探索的活动,例如职业咨询、心理测试等,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自己,并积极塑造自己的身份。

三、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青少年时期,个体的价值观开始形成,并受到他们所接触的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和学校都可以扮演关键角色,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在家庭方面,父母应该做出榜样,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并提供正面的教育环境。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深入交流、讨论社会问题和推荐相关书籍等方式,引导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在学校方面,教育者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帮助青少年认识道德准则,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情绪管理的重要性青少年时期,个体的情绪经历了剧烈的波动和挑战。

由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原因,青少年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青少年人格塑造

青少年人格塑造

青少年人格塑造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和挑战,他们的人格特征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

如何进行有效的人格塑造,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都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反,如果家庭存在矛盾冲突、缺乏沟通和理解,容易导致青少年性格受损,产生逆反心理和不良行为。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的作用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在塑造青少年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品德和道德的引领者。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品质。

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的影响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开放性的环境,青少年在社会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价值观念。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激发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和成长;而负面的社会风气和不良习气则容易误导青少年走上错误的道路。

因此,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为青少年提供良好成长环境。

青少年自身意识对人格塑造的重要性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外,青少年自身内在意识也对人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等能力是塑造一个健康人格所必备的素质。

青少年应该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不断完善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只有具备了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内在意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定义及特征

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定义及特征

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定义及特征青少年人格发展是指在青少年时期,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意识的增强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时期,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与他人的不同之处,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2. 情感的波动和不稳定性青少年时期的情感波动和不稳定性是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这也是青少年时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3. 社会认同感的建立青少年时期是社会认同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认同感。

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受到家庭、学校、同伴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4. 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控制能力逐渐提高的时期。

他们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5. 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和转变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同时,他们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逐渐转变自己的价值观。

总之,青少年人格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个体在不断的实践和经验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和行为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都会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

青少年人格特征分析

青少年人格特征分析

青少年人格特征分析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个性和人格逐渐形成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

本文将从青少年人格特征的定义、影响因素、常见类型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青少年人格特征的定义青少年人格特征是指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出来的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

人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和行为表现。

二、影响青少年人格特征形成的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青少年人格特征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个体的基因会直接影响其人格特征的表现,比如性格倾向、情绪稳定性等。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塑造青少年人格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关系等都会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对青少年人格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教育、同伴关系、社会文化背景等都会对青少年的人格形成产生影响。

三、常见青少年人格类型1. 内向型内向型青少年通常比较安静、内省,喜欢独处思考,对外界不太主动。

他们通常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丰富性,较为敏感细腻。

2. 外向型外向型青少年则相反,他们活泼开朗,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表达自己。

他们通常更加乐观积极,喜欢尝试新事物。

3. 平衡型平衡型青少年则介于内向型和外向型之间,既有独立思考能力,又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

他们通常更加灵活适应不同环境。

四、青少年人格特征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个体经验的积累,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也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随着成熟和经历的增加,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会趋向于更加成熟稳定。

结语总之,青少年人格特征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主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并尊重每个青少年独特的个性特点。

通过了解和分析青少年人格特征,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促进其全面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青少年人格特征这一话题。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是一个社会的希望,他们承载着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希望。

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深层次原因。

首先,社会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塑造作用。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不同的社会环境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同的塑造影响。

比如,在一个开明、包容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更容易接受不同的观念和文化,从而形成开放和包容的人格特质。

相反,在一个传统保守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可能更加固步自封,缺乏对新事物的接受和探索能力,从而形成保守和狭隘的人格特质。

因此,社会环境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其次,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重要方面。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港湾,父母和亲人的行为方式和态度会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会给予孩子关心和支持,积极塑造其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如自信、乐观和积极进取等。

而在一个家庭中存在冲突、矛盾和不良习惯的环境中,青少年可能会受到消极的影响,表现出孤僻、逆反和消极的人格特质。

因此,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学校环境也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他们在这里接受教育、结交朋友,并形成自己的人格。

在一个鼓励创新、尊重个人差异的学校环境中,青少年会更加自信、积极和开放。

相反,在一个注重规范、强调集体一致的学校环境中,青少年可能会更加保守、害羞和顺从。

因此,学校环境的不同也会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媒体对青少年人格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青少年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获取信息和价值观念,从而对他们的人格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果媒体传播的信息和价值观念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那么青少年可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社会变迁和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关系

社会变迁和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关系

社会变迁和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青少年人格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在当今的社会中,不仅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连教育方式和家庭模式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变,这无疑会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社会变迁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青少年已经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与此同时,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正在被新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取代。

对于青少年而言,这种变迁迫使他们面对更大的选择和难题,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首先,社会的变迁导致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过去,青少年的社交圈很小,主要依赖于同龄人、家人和老师。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崛起,目前的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更广泛的途径获得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

这种方式使得青少年交往的对象和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会对他们的个性发展产生影响,可能产生更加开放、自信和自主的个性。

其次,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过去,青少年通常是被视为社会的未来,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已经成为家庭和社会中的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然而,这种变化不仅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责任,同时还使得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成就的追求。

这种追求对他们的人格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往往会使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

最后,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过去,青少年通常注重遵守传统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矩,而现在,许多年轻人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工作生活平衡。

这种变化对于他们的人格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使得他们更加注重个性的自由和独立性。

青少年人格发展对社会变迁的响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也会产生对社会变迁的直接反应。

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不仅影响着社会现实的变迁,同时也反映出了社会现实的变迁。

首先,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反映了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

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塑造

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塑造

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塑造在成长的过程中,青少年的心理和人格发展至关重要。

青少年时期是个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塑造健康人格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青少年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达到这一目标。

一、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的意义1. 健康人格对个人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性格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

拥有健康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建立自信和自尊心,增强适应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健康人格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

拥有健康的人格的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因此,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塑造对整个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关键因素1.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家庭是青少年塑造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

父母应该成为他们的榜样,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青少年的情感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同时,通过家庭互动和沟通,引导青少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是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注重德育教育,开展有益的课程和活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3. 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对其人格塑造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推动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此外,社会还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成长。

4. 自我管理和培养自律青少年应该学会自我管理和培养自律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和计划,积极参与有益活动,发展兴趣爱好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自我管理和自律的培养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三、实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塑造的策略1. 建立多元化教育体系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可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除了学业之外,青少年还应该接触各种兴趣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不同的技能和素养。

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对策

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对策

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对策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家庭教育、同伴关系、教育方式等。

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塑造着青少年的个性、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的作用愈发重要。

下面从影响因素和教育对策两个方面分析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问题。

一、影响因素1.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当今时代,信息化、多元化、快节奏的社会文化环境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多压力和挑战,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新型媒体给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习惯等方面都带来了明显影响。

2.家庭教育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父母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家庭经济状况等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庭成员的个人行为和经验对青少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3.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青少年通过同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形成自我认同、强化社会角色认同、获取社会支持、体验社会互动等重要心理需求,同时,由于同伴压力、同伴模仿等原因,同伴关系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教育方式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人格、思想、情感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不能满足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需要,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需要更多关注。

二、教育对策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需要通过各种文化产品的制造和推广,来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社会环境。

同时,政府和各种教育机构还需要出台一些政策措施,以规范青少年的文化环境,加强文化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需要父母重视家庭教育,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长应该尊重子女的个性,传授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而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加强同伴关系的引导。

学校可以加强班级和班团体建设,倡导友好相处和彼此尊重,提高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分析

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分析

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分析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生命中最关键的阶段,身心发育迅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惑。

在这个阶段,人格心理特征的形成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入手,探讨其表现形式、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方法。

一、青少年人格心理特征的表现形式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意识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和加强的时期。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有着怎样的特点和优点,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

2. 社交能力青少年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社交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他们开始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情绪管理青少年常常情绪波动较大,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情绪失控,需要学会如何调节情绪,保持内心平衡。

4. 适应能力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变化和挑战,需要不断调整自己来适应新环境。

适应能力强的青少年更容易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二、青少年人格心理特征的影响因素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产生深远影响。

2. 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塑造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起着重要作用。

老师、同学之间的互动也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风气、价值观念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塑造作用。

三、应对青少年人格心理特征的方法针对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引导和帮助:1. 建立良好沟通与青少年建立良好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老师应该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正确引导和支持。

2. 培养自信心鼓励青少年尝试新事物,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提供情绪支持教会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负面情绪,提供情绪支持和安全感,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内心平衡。

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童年与青春期的影响

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童年与青春期的影响

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童年与青春期的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童年与青春期的影响人格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人的一生中经历多个关键阶段。

其中,童年和青春期被认为是人格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对一个人的性格、态度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童年和青春期在人格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一、童年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童年是个体发展的起点,也是形成人格的基础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他们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渐增强。

以下是童年对人格发展的几个关键影响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对其人格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的质量以及家庭氛围都会对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进而促进其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的发展。

2. 同伴关系:在童年阶段,儿童开始与同龄人接触和交往,朋友圈的形成对人格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与积极乐观的朋友相处,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帮助其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3.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童年阶段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

老师的教学方式、学校的价值观灌输以及校园文化等都会对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优质的学校环境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责任心。

二、青春期对人格发展的影响青春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这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

在青春期,个体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是青春期对人格发展的几个关键影响因素:1. 生理变化:青春期伴随着生理发育的变化,激素的分泌增加,性成熟和身体形态的发展。

这些生理变化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稳定性,进而对人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2. 自我认同:青春期是个体开始寻找自我认同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职业选择等,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进行认同。

这个过程对个体的人格发展和成熟非常关键。

家庭间的差异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

家庭间的差异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

家庭间的差异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强调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间的差异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

家庭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归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

1、权威型(接受——控制)。

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

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2、专断型(拒绝——控制)。

专断型父母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

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

3、溺爱型(接受——容许)。

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

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信、恒心、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对父母缺乏孝心。

4、忽视型(拒绝——容许)。

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

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

它会使孩子出现适应障碍,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差,具有较高的攻击性,情感冷漠,并且在长大后会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生物遗传因素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

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还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3)家庭环境因素研究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自尊、蛮横胡闹等。

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地指导。

(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的方式,教师的品德与性格,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等都会影响到青少年儿童的人格发展。

(5)早期童年经验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

这是麦肯依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力的一个总结。

(6)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比如气温会提高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如热天会使人烦躁不安等。

但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1.生理因素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是生就的,甚至是不可改变的。

其实,人的性格与人的生理基础有一定的关系,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

”“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这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

”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与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

青少年家庭环境对人格影响

青少年家庭环境对人格影响

青少年家庭环境对人格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家庭环境在这个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人格发展。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家庭环境对人格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结果。

家庭环境对人格的塑造青少年时期正值个体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家庭环境作为最主要的社会化因素之一,对青少年的人格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意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独立自信的性格特征;相反,若家庭中存在冷漠、暴力或矛盾等负面因素,则容易导致青少年性格偏执、消极甚至暴力倾向。

其次,家庭环境也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交技巧。

在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中,父母之间互相尊重、沟通良好,孩子会学会有效处理情绪、善于表达自己,并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在冷漠或者矛盾频发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则可能缺乏情绪管理技巧,社交能力较差,甚至有可能出现自闭、抑郁等问题。

家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原因家庭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父母作为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化因素,他们的言传身教直接塑造了孩子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

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中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都会深深地印刻在孩子心中,从而影响其日后的行为举止和处事方式。

其次,家庭环境也包括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家庭氛围。

一个和谐温馨、充满爱意和支持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而一个冷漠疏离、矛盾频发的家庭则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内向、消极甚至暴力倾向。

家庭环境对人格形成可能产生的结果青少年时期受到家庭环境影响所形成的人格特征将伴随他们一生。

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具备良好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交技巧的青少年,在日后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更有可能保持乐观积极态度,更容易获得成功;相反,一个性格偏执、消极抑郁、缺乏社交技巧的青少年则更容易在日后面临挫折时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导致心理问题。

报告总结-浅谈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 精品

报告总结-浅谈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 精品

浅谈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内容提要]影响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环境因素分为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

共享环境是指在同一个家庭长大的孩子所共同享有的环境,它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较小。

非共享环境是指在同一个家庭长大的孩子并不分享的环境,它是影响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以外的同伴、教师与生活事件等非共享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上升。

同伴群体对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孩子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都会受到同伴的影响。

教师也许是对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人物之一,其影响可能对青少年的一生都有重要意义。

一些独特、具体的生活事件能够引起青少年心理生理反应进而影响青少年的人格与心理健康。

上述家庭之外的非共享环境因素只是影响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中的社会环境因素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这些因素本身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特别是社会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持续影响着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环境因素,共享环境,非共享环境,人格发展。

行为遗传学家一般采用两项基础研究设计,即双生子研究和抚养研究来评估遗传和环境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对遗传影响人格的观点最有力、最一致的证据来自双生子研究。

但是,用双生子来研究遗传对人格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这类研究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即双生子有相同的成长环境。

双生子虽然在看似相同的环境下长大,甚至穿戴相同,但他们可能参加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朋友,对父母的关爱有不同的感受等等。

因此,虽然双生子在同一家庭中生活,但因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人格仍可能存在着差异。

行为遗传学家把影响孩子人格发展的环境因素分为两个部分,即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

一、共享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较小共享环境是指在同一个家庭长大的孩子所共同享有的环境,如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教养方式、父母的教育程度与社会地位以及周边环境等。

这些因素为家庭成员共同分享,对他们在人格特征、行为方式等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较小。

社交能力对青少年独立人格发展的影响研究

社交能力对青少年独立人格发展的影响研究

社交能力对青少年独立人格发展的影响研究青少年期是个人生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社会化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开始逐渐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寻求自我认同和自主性展现,这是他们独立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社交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青少年与外界交流的桥梁,更是塑造他们独立人格的重要因素。

首先,社交能力对青少年独立人格发展的影响体现在自我认同的建立。

青少年期正是个体开始形成独立自我认同的时期,通过社交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青少年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建立起对自己的清晰认识和理解。

在与同龄人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青少年学会了展现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尊重,进而建立起独立自我认同。

其次,社交能力对青少年独立人格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在社交互动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学会了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与他人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群体活动、合作完成任务等形式,青少年可以学会团队合作、处理人际冲突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适应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此外,社交能力对青少年独立人格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价值观和人格特征的形成。

通过社交活动,青少年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人和观念,从而加深对社会和世界的理解,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不断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青少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品德品质和人格特征,塑造了独立和完整的个体。

总的来看,社交能力对青少年独立人格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它不仅帮助青少年建立起独立自我认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使价值观和人格特征的形成。

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致力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交能力,为他们健康成长和独立人格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人格发展的阶段和重要事件

人格发展的阶段和重要事件

人格发展的阶段和重要事件人格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人格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且在每个阶段都会发生许多重要事件,这些事件对人格的形成和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重要事件,并深入了解它们对个体的影响。

一、婴儿期的人格发展婴儿期是人格发展的起点,这个阶段的关键特征是依赖性和需求满足。

在婴儿期,重要的事件包括出生、喂养、睡眠和情感发展。

婴儿出生后,他们需要依赖父母或照顾者提供食物、保护和安全感。

此外,婴儿的睡眠习惯和情感的培养也对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如果婴儿获得了充分的爱与关怀,他们将发展出安全的依赖模式,反之则可能出现不安全的依赖模式。

二、儿童期的人格发展儿童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在儿童期,重要的事件包括学习、玩耍、社交和家庭环境。

通过学习和玩耍,儿童开始建立对自己的认知,形成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社交互动也对儿童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他们在与家人、同龄人和老师的交往中学习情感表达、合作与分享。

此外,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对于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青少年期的人格发展青少年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特征是自我认同和独立性的建立。

在青少年时期,重要的事件包括身体发育、学业压力、朋友关系和家庭冲突。

青少年经历了身体和性格上的变化,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逐渐建立自我认同。

此外,学业和社交压力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他们需要处理与同龄人的关系、家庭冲突以及自我独立的挑战。

四、成年期的人格发展成年期是人格发展的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责任心和成熟性的发展。

在成年期,重要的事件包括工作、婚姻和家庭责任。

在工作方面,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对成人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他们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激情和能力,并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

婚姻和家庭责任也对成人的人格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他们需要学会妥善处理与伴侣和子女的关系,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人格发展及其影响因素1引言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由社会环境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它反映的是个体的独特性,能有效地解释和预测个体的行为。

其发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差异连续性,另一个是平均水平连续性;差异连续性是指跨时间内个体间相对差异保持不变的程度,而平均水平连续性是指人格跨时间内的改变性程度(马振, 王亚男, 刘嵩晗, 2016)。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表明人格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与个体情绪调节、决策、认知、心理健康等方面密切相关。

而青少年处于个体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注重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尤为重要(谢笑春, 陈武, 雷雳, 2016; 杨丽珠, 马超, 2014)。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人格类型对学业成就有直接的预测效应,也对社会性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不良的人格发展会导致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犯罪等内外化问题(贺金波, 祝平平, 聂余峰, 应思远, 2017; 张春妹, 邹泓, 2006)、不良的人际关系和更差的自我认同感(谢笑春等, 2016)。

所以全面探讨青少年人格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这不仅能够探讨遗传、环境等因素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还为学校和家庭开展人格教育提供实践指导理论,对促进青少年学业成绩、身心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有两个主要目的:一则介绍青少年人格的发展特点,二是阐述社会文化、家庭、教师同伴等因素在青少年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2人格的形成以及结构2.1人格形成的原因关于人格形成的原因,“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这两种对立的观点长期争论不休。

不同的国内学者从不同方面来进行解释,有学者提出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实践就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动因。

他们认为,个体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充当着一种积极主动的重要角色,人格发展历程上实质就是个体借助自身的经验,积极主动地与外部世界发生相互作用,并建构一种协调自身行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体系的过程,其中价值体系是以智慧、情感道德和意志等三种力量对自身和社会关系的整合,整合的结果最终使得个体心理形成某些内在的行为倾向性,为建构人格主要特质提供内部源泉,同时对人格发展起到评价与导向的作用。

这就意味着价值体系的自行建构过程与人格形成发展过程互为影响、互为制约,静态与动态交互的过程。

一旦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就成为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成为制约人格发展方向和健康水平的动力与监控系统(付外仁, 1998; 曾天德,张大, 2005)。

因此不同个体经验决定着不同人格适应机制,不同人格适应机制成为人格发展类型的依据。

唐小庭(2012)研究中引入将平衡化机制来解释人格的发展,认为个体与生俱来一些遗传图式,如吮吸、抓握等反射性图式,在人格的建构过程中,生物遗传性图式可以同化社会文化教育因素,也可以顺应社会文化教育因素,从而形成影响个体人格的一个统一体。

所以说在人格发展中同化、顺应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2青少年人格结构过去几十年,大五人格结构(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神经质和开放性)模型被广泛的研究证明具有跨语言、跨评定者和跨文化的稳定性,并在维度层面上得到了人格心理学家的广泛接受,现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理论模型。

所以用大五人格来描述个体差异是被广泛接受的,它是目前人格特质理论的最佳范式(顾寿全, 奚晓岚, 程灶火等, 2014; 彭杜宏, 刘电芝, 2007)。

虽然不少研究证实国内儿童和成人人格结构基本符合大五人格模型,但还是有一些国内学者基于本土化研究提出不同的意见。

登峰等(2004)通过系统的人格结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人格是由七个因素构成的,分别是“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

杨丽珠(2015)对青少年人格发展进行本土化系统地探索,发现初中生人格由认真自控、亲社会性、智能特征、情绪稳定性和外倾性五个维度构成。

由于不同研究对人格类型的划分标准不尽相同,在杨丽珠和马超(2014)研究中,基于五因素的人格模型,研究者使用潜在类别的方法得出青少年人格可以被划分适应型、过度型和低控型三种,其中适应型人格在青少年群体中占大多数。

目前这种三分法也是被广泛接受(Alessandri et al, 2013; 谢笑春等, 2016)。

2.3青少年人格发展以及性别特征人格的发展是相对稳定的,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在向青少年转变过程中的人格发展出现了一个向不成熟发展的临时倾向。

对于男孩和女孩来说,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和开放性的水平在青少年早期出现下降,女孩的神经质水平有所上升。

而从青少年中期开始,人格发展遵循成熟原则,即个体会增加那些能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的特质,表现为宜人性、尽责性和开放性水平开始上升,而神经质水平开始下降(杨丽珠, 马振, 张金荣, 沈悦, 2016)。

杨丽珠和马超(2014)将青少年人格划分为低控型、过度控制型和适应型三种,并发现随年级增长,青少年适应型人数比例有显著下降趋势,过度控制型和低控型比例有所上升,并且女生人格类型的适应型人数比例显著高于男生,过度控制型和低控型比例则显著低于男生。

在一项横断研究发现,随着社会环境和年代不断变化时,男生在神经质、外向性、严谨性、开放性和宜人性得分都显著上升,而女生虽然在神经质、外向性、严谨性有所上升,但其开放性无变化,宜人性却有所下降。

导致上述性别差异的原因,学者们认为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生物决定论认为,性别是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生理差异,那么生理上差异必然导致了人格差异;第二,桑德拉·贝姆提出的性别图式理论认为,性别图式是个体对有关性别信息组织和加工的基础。

个体信息的加工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影响,性别图式同样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通过性别角色来强调女人和男人之间的区别,那处于某一文化中的个体会逐渐学会用性别来加工自我、他人及周围事件的信息,也就是形成了性别图式(王中会, 张建新, 2007);第三,青少年人格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其性别差异并不是由于性别本身的原因,而是社是男生和女生所经历的社会文化与情境经验的不一致所导致的(李启明, 陈志霞, 2015; 田园, 明桦, 黄四林, 孙铃, 2017; 王中会, 张建新, 2007)。

3影响因素青少年期是培养健全人格、促进社会性发展、预防心理问题的重要阶段。

影响人格的因素有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生物因素方面和环境因素方面,并且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等方面,环境因素就包括早期童年经历、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生物遗传因素是与生俱来的,也是比较稳定,而环境因素是外在的、不稳定的。

因而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同伴关系等都会在青少年人格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1社会文化刘超和郭永玉(2009)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人格形成的机制,发现中国人在强调“喜怒不露声色”、“自然”、“吾日三省吾身”等的孝文化的影响下,他们更倾向于抑制自身的自发性、创造性和情绪表达。

另外,有研究对幼儿的人格特质等进行了中美等的跨文化比较,发现处于4-5岁的中国幼儿的人格就开始表现出集体主义文化倾向,而美国幼儿的人格表现出个人主义文化倾向(杨丽珠, 2015)。

这表明社会文化会不可避免地制约个人具体的人格特征的形成。

那么文化是如何影响到人格发展的呢?学者对此深入探讨,发现社会文化除了直接对个体人格发展有一定影响之外,还能间接通过具体情境下的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体现出来。

有研究发现,父母教育观与本土化的文化价值观一致,这导致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上更为严格,子女与父母之间也可能是一种要求与被要求的关系,那孩子在父母面前容易失去主见和创造性。

由此可见,幼儿人格在父母育儿风格、文化的影响下也会形成与文化价值观一致的特征(刘超, 郭永玉, 2009; 邹萍, 杨丽珠, 2005)。

3.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感情的总和,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

不良的家庭环境会造成孩子不良的人格特质,如内向、情绪不稳定、高精神质等(肖三蓉, 徐光兴, 2009)。

例如孙岩等人(2016)发现父母采取民主性教养方式能正向预测小学生人格外倾性、亲社会性的发展;同样,父母积极的教育价值观也可以正向预测儿童人格的情绪稳定性、智能特征。

此外,有研究表明家庭因素还会影响青少年人格发展的性别差异。

肖三蓉和徐光兴(2009)家庭亲密度和组织性是影响男孩人格特质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而家庭道德宗教观是影响女孩人格特质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

上面也提到青少年人格特质存在性别差异,而导致该差异的一部分原因是源自于家庭环境。

因为父母对待男孩和女孩的态度存在很大差异,在比较传统的观念下,父母会有重男轻女的行为趋向,到近年来,也盛行一种“男生要穷养,女孩要富养”的风气。

但无论哪种观念下,父母对待男孩和女孩的待遇都是不相同的,给予他们的家庭环境亦就不相同,因而在个体的幼儿期就造成了男生和女生人格和同一性的差异,使男孩和女孩的社会经验具有根本差异。

再加上如果家庭中孩子过多或是独生也会导致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过于疏忽或过于严格,这也对青少年人格特质造成不良影响(陈艳, 时秋芳, 古桂雄, 2007; 马伟娜, 侯公林, 2002; 肖三蓉, 徐光兴, 2009)。

因此家庭对青少年人格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父母应该充分考虑青少年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问题,以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家庭环境。

3.3教师和同伴除了父母之外,教师和同伴也是对个体人格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角色。

儿童期是人格的形成期,而这个期间个体开始上幼儿园、小学开始,这就会和教师和同伴接触的时间变得多起来。

同伴接纳是一种重要的同伴关系,是指个体在同伴群体中,被同伴群体喜欢或接受的程度。

同伴接纳也是儿童社会化的过程,能否被同伴群体接纳会直接影响小学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研究发现,同伴接纳越高的儿童能够通过不同的同伴获得不同的经验,有利于儿童智能特征的发展,且外倾性、亲社会性更高(孙岩, 刘沙, 杨丽珠, 2016; 杨丽珠, 徐敏, 马世超, 2012)。

同样,有研究发现,教师的人格品质、行为方式、职业道德、教师期望等均对幼儿人格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杨丽珠, 2014)。

例如教师期望能够通过师生关系对青少年人格的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和情绪稳定性产生正向影响,即当学生感知到老师对自己的积极期望,师生关系越好,学生会有更加积极的表现,情绪也更加稳定;并且学生知觉到教师期望对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与同伴接纳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因为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当学生通过教师的表扬、鼓励而知觉到较高的教师期望时,学生会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和积极表现,而家长直接感知或被告知孩子在校表现很好时会更倾向于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那么孩子在人际交往和学习等其他事情上就会模仿这种积极方式,并将所模仿到的策略运用到其他方面中,这也间接促进个体的人格发展(杨丽珠, 张华, 2012; 杨丽珠, 李淼, 陈靖涵, 沈悦, 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