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
11 实验十一 He-Ne激光器实验
择仪器安装场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环境温度 20±5℃ 2. 净化湿度 < 65% 3. 无强振动源、无强电磁场干扰。 4. 室内保持清洁、无腐蚀性气体。 5. 仪器应放置在坚固的平台上。 6. 仪器放置处不可长时间受阳光照射。 7. 室内应具稳压电源装置对仪器供电,装有地线,保证仪器接地良好。
E2
hν
hν
EE1 2
E2 EE1 2
(a) 自发辐射
hν
hν
hν
高能态原子 (c) 低受能激态发原射子
(b) 受激吸收 E2
EE1 2
双能级原子中的三种跃迁
3.3 粒子数反转
一个诱发光子不仅能引起受激辐射,而且它也能引起受激吸收,所以只有当处 在高能级的原子数目比处在低能级的还多时,受激辐射跃迁才能超过受激吸收,而 占优势。由此可见,为使光源发射激光,而不是发出普通光的关键是发光原子处在 高能级的数目比低能级上的多,这种情况,称为粒子数反转。但在热平衡条件下, 原子几乎都处于最低能级(基态)。因此,如何从技术上实现粒子数反转则是产生激 光的必要条件。
5 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
5.1 实验一 氦氖激光束光斑大小和发散角 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激光束光斑大小和发散角的方法。 2.深入理解基模激光束横向光场高斯分布的特性及激光束发散角的意义。
-4-
天津市港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实验仪器用具
氦氖激光器、光功率指示仪、硅光电池接收器、狭缝、微动位移台。
实验原理
激光束的发散角和横向光斑大小是激光应用中的两个重要参数,激光束虽有方
4.2 激励源
为了使工作介质中出现粒子数反转,必须用一定的方法去激励原子体系,使处 于上能级的粒子数增加。一般可以用气体放电的办法来利用具有动能的电子去激发 介质原子,称为电激励;也可用脉冲光源来照射工作介质,称为光激励;还有热激 励、化学激励等。各种激励方式被形象化地称为泵浦或抽运。为了不断得到激光输 出,必须不断地“泵浦”以维持处于上能级的粒子数比下能级多。
10.21 He-Ne激光器实验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He-Ne 激光器与激光谐振腔 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本套实验装置的核心He-Ne 激光器,采用的是一种半内腔结构,激光器的一个全反射镜与毛细管、储气套等做成一体,并在出厂前将全反射镜与毛细管调至垂直。
而另一个半反射镜则被安装在一个精密二维调整架上,可灵活移动。
通过一准直光源调整激光管和半反射镜,使之产生激光。
用激光功率计检测这束激光并进一步调整膜片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功率最大)。
观察光斑大小和光强分布。
用扫描干涉仪观察其纵膜的频谱分布情况。
调整工作电流,观察输出功率的变化。
重复移动半反射镜并重新使之达到最佳状态,观察光斑大小和分布变化,记录功率,用干涉仪观察纵膜,比较前后变化,分析腔长对功率、纵膜、横膜、发散角、束腰、腔型的影响。
在激光管与半反射镜之间插入一可调损耗,使之与增益刚好达到平衡,通过对损耗的测量,求得 激光管的增益。
通过实验,掌握激光调谐的原理和技巧,验证谐振腔理论和有关增益的概念,全面、深入地了解激光器的结构、特性、工作条件和相关理论。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1.改变工作电流,观察电流与输出功率的关系。
(在超过5mA 的大电流时,工作时间不可过长。
) 2.腔长与激光功率、横模、纵模、束腰、发散角的关系1)设备调试完成后,用功率计测量其最大功率。
用显示屏在全反射端一定距离处(2-3米)观察光斑的大小和形状,光斑的大小反应了发散角的大小,光斑的形状即为激光的横模。
观察半反射镜上的光斑(束腰)大小。
在半反射镜端装上F-P 扫描干涉仪探头,观察纵模情况。
装订线专业: 姓名: 学号:日期: 10.21 地点:2)松开反射镜架滑块上的螺钉,移动反射镜,在适当位置上重新锁紧,以改变谐振腔的腔长和腔型。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氦氖激光模式实验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氦氖激光模式实验氦氖激光器在实际应用,尤其是基础实验教育中应用非常广泛。
本实验对氦氖激光器的性质进行了测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氦氖激光器光斑大小和发散角的测量,二是利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与示波器对氦氖激光器的模式进行分析。
实验仪器及技术参数:1、氦氖激光器:中心波长632.8nm、谐振腔腔长246mm、谐振腔曲率半径为1m2、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腔长20mm、凹面反射镜曲率半径20mm、凹面反射镜反射率99%、精细常数>100、自由光谱范围4GHz3、示波器、光学镜若干实验一氦氖激光器光斑大小和发散角的测量氦氖激光器发出的光束为高斯光束,高斯光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光束。
我们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理解高斯光束。
1、横向方向高斯光束之所以称为高斯光束,正是因为其基模在横向上光强的分而呈高斯分布型。
即⁄](1)是I oo(r,z)=I oo(z)exp[−2r2w2(z)其中,下标00表示基横模,I oo(z)表示中心处的光强,r表示横截面离中心的距离,z 表示所研究的光斑所处的纵向上的位置,w(z)表示z处的光束半径。
光束半径w(z)定义为振幅下降到中心振幅1/e的点离中心的距离,或者说光强下降到中心光强1/e2的点离中心的距离。
从(1)式可以看出,高斯光束横向上光强随着离中心位置越远,光强越小,至w(z)处已基本下降为0,集中了86.5%的功率。
以上的说明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高斯光束横向上振幅分布和光强分布2、纵向方向由横向方向上高斯光束的说明可以看出,整个高斯光束可以看成是横向上高斯光斑沿纵向z 轴传播形成的。
那么,纵向上光斑是如何传播的呢?理想的高斯光事假设传播过程中光的总能量不变,传播的过程只是光斑大小发生了变化。
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在空间的传播如图2所示。
光束截面最细处成为束腰。
我们将柱坐标(z, r, φ)的原点选在束腰截面的中点,z是光束传播方向。
束腰截面半径为w0,距束腰为z处的光斑半径为w(z),则w(z)=w o[1+(λzπw o)2]12⁄(2)其中是λ激光波长。
氦氖光斑实验报告
1. 了解氦氖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2. 掌握氦氖激光器输出光斑的形成原理;3. 通过实验,观察氦氖激光器输出光斑的大小、形状及发散角;4. 分析影响氦氖激光器输出光斑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氦氖激光器是一种气体激光器,由氦气和氖气混合气体作为工作物质,通过放电激发产生激光。
激光器输出光斑的形成主要与激光器的谐振腔结构、工作物质以及放电参数等因素有关。
1. 谐振腔结构:谐振腔由一对反射镜组成,反射镜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激光器的波长和频率。
根据谐振腔的长度,可以将激光器分为三种类型:长腔激光器、短腔激光器和准直腔激光器。
2. 工作物质:氦气和氖气混合气体作为工作物质,其分子结构决定了激光器的波长。
氦氖激光器的波长通常为632.8nm。
3. 放电参数:放电参数包括放电电流、放电电压等。
放电参数的优化可以提高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光斑质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氦氖激光器;2. 光功率计;3. 光学显微镜;4. 屏幕板;5. 放大镜;6. 秒表;7. 记录纸;8. 计算器。
1. 将氦氖激光器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激光器与屏幕板之间的距离适中。
2. 使用光功率计测量激光器的输出功率,记录数据。
3. 将光学显微镜对准激光器输出端,观察激光束的形状和大小。
4. 使用放大镜观察屏幕板上的光斑,记录光斑的大小和形状。
5. 记录实验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
6. 重复实验,观察不同放电参数下激光器输出光斑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激光器输出功率:5mW;(2)光斑大小:直径约为1mm;(3)光斑形状:圆形;(4)发散角:约10mrad。
2. 分析(1)光斑大小与放电参数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放电参数对光斑大小有一定影响。
放电参数优化后,光斑大小可减小,从而提高激光器的光束质量。
(2)光斑形状与放电参数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光斑形状与放电参数关系不大,主要由激光器谐振腔结构决定。
(3)发散角与放电参数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发散角与放电参数关系不大,主要由激光器谐振腔结构决定。
半内腔式氦氖激光器调谐实验报告
半内腔式氦氖激光器调谐实验报告示例文章篇一:哇塞!今天我们做了一个超级酷的实验——半内腔式氦氖激光器调谐实验!一进实验室,我就像一只好奇的小猫咪,东瞅瞅西看看。
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眼睛都放光啦,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
实验仪器摆在桌子上,那模样看起来可神秘啦!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堆原理,什么共振啦,波长啦,听得我脑袋都有点晕乎乎的。
我心里直犯嘀咕:“这也太难懂了吧?”不过,老师讲完后,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啦!我小心翼翼地摆弄着那些仪器,手都有点抖,生怕一不小心给弄坏了。
“哎呀,这个该怎么弄呀?”我着急地问旁边的小伙伴。
“别慌,咱们慢慢研究。
”小伙伴安慰我道。
我们一边对照着实验步骤,一边互相商量。
这感觉就像在走一条充满迷雾的小路,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在调谐的过程中,那激光的颜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绿,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在跟我们捉迷藏。
“这到底是咋回事呀?”我忍不住大喊。
小伙伴笑着说:“别着急,说不定这是正常现象呢!”经过好一番折腾,我们终于有了点眉目。
看着那稳定的激光,我心里别提多高兴啦,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了一束温暖的光。
其他小组也都忙得热火朝天,有的在欢呼,有的在皱眉思考。
整个实验室里充满了紧张和兴奋的气氛。
“难道我们就这样成功啦?”我还有点不敢相信。
小伙伴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看,这不就成功了嘛!”通过这次实验,我深深地感受到,科学实验就像一场刺激的冒险,虽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当你最终克服它们,看到成果的时候,那种喜悦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觉得呀,做实验就像爬山,一路上会很累,会遇到荆棘,但当你站在山顶,看到美丽的风景时,一切都值了!这次半内腔式氦氖激光器调谐实验,让我对科学的热爱又多了几分!示例文章篇二:哎呀呀,我一个小学生,居然要写半内腔式氦氖激光器调谐实验报告,这可真是个大挑战呢!那天,我们一群小伙伴在实验室里,准备开始这个神奇的实验。
老师一进门就笑着说:“孩子们,今天咱们要探索神秘的激光世界啦!”我们都兴奋得不行,眼睛瞪得大大的,就像看到了超级大糖果一样。
激光实验报告
激光实验报告he-ne激光器模式分析一.实验目的与要求目的:使学生了解激光器模式的形成及特点,加深对其物理概念的理解;通过测试分析,掌握模式分析的基本方法。
对本实验使用的重要分光仪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了解其原理,性能,学会正确使用。
要求: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测量he-ne激光器的相邻纵横模间隔,判别高阶横模的阶次;观察激光器的频率漂移记跳模现象,了解其影响因素;观察激光器输出的横向光场分布花样,体会谐振腔的调整对它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激光模式的一般分析由光学谐振腔理论可以知道,稳定腔的输出频率特性为:vmnq?l1/21lc[q?(m?2n?1)]cos-1[(1—)(1—)] r2?r12?l (17)其中:l—谐振腔长度; r1、r2—两球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q—纵横序数; m、n—横模序数;η—腔内介质的折射率。
横模不同(m、n不同),对应不同的横向光场分布(垂直于光轴方向),即有不同的光斑花样。
但对于复杂的横模,目测则很困难。
精确的方法是借助于仪器测量,本实验就是利用共焦扫描干涉仪来分析激光器输出的横模结构。
由(17)式看出,对于同一纵模序数,不同横模之间的频差为:mn:mn?ll1/2 c1(?mn)cos-1[(1-)(1-)] (18) r1r22?l?其中:δm=m-m′;δn=n-n′。
对于相同的横模,不同纵模间的频差为q:q?c?q 2?l 其中:δq=q-q′,相邻两纵模的频差为q?c 2?l (19)由(18)、(19)式看出,稳定球面腔有如图2—1的频谱。
(18)式除以(19)式得ll?mn:mn1?(?m??n)cos-1[(1-)(1-)]1/2 r1r2??q?(20)设:mn:mnq ; s=1?cos-1[(1-ll)(1?)]1/2 r1r2 δ表示不同的两横模(比如υ00与υ比,于是(20)式可简写作: 10)之间的频差与相邻两纵模之间的频差之(?m??n)?? s (21)只要我们能测出δ,并通过产品说明书了解到l、r1、r2(这些数据生产厂家常给出),那么就可以由(21)式求出(δm+δn)。
实验40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氦氖激光器波长
.实验40用迈克尔逊干预仪测量氦氖激光器波长一、实验目的1.了解迈克尔逊干预仪的结构及调整方法,并用它测光波波长2.通过实验观察等倾干预现象 二、实验仪器氦氖激光器、迈克尔逊干预仪 (250nm)、透镜、毛玻璃等。
迈克尔逊干预仪外形如图一所示。
其中反射镜M1是固定的,M2可以在导轨上前后移动,以改变光程差。
反射镜M2的移动采用蜗轮蜗杆传动系统,转动粗调手轮〔2〕可以实现粗调。
M2移动距离的毫米数可在机体侧面的毫米刻度尺〔5〕上读得。
通过读数窗口,在刻度盘〔 3〕上可读到;转动 微调手轮〔1〕可实现微调,微调手轮的分度值为 1×10-4mm 。
可估读到10-5mm 。
M 1、M 2反面各有3个螺钉可以用来粗调 M1和M2 的倾度,倾度的微调是通过调节水平微调〔 15〕和竖直微调螺丝〔16〕来实现的。
图一图二三、实验原理1.仪器根本原理迈克尔逊干预仪的光路和结构如图二所示。
M1、M2是一对精密磨光的平面反射镜。
P1、P 是厚度和折射率都完全相同的一对平行玻璃板,与 M 1、M 2均成45°角。
P 的一个外表 2 1 镀有半反半透膜,使射到其上的光线分为光强度差不多相等的反射光和透射光;P1称为分 光板。
当光照到P1上时,在半透膜上分成相互垂直的两束光,透射光〔 1〕射到M1,经M1 反射后,透过P2,在P1的半透膜上反射后射向 E ;反射光〔2〕射到M2,经M2反射后,透过P1射向E。
由于光线〔2〕前后共通过112 P三次,而光线〔1〕只通过P一次,有了P,它..们在玻璃中的光程便相等了,于是计算这两束光的光程差时,只需计算两束光在空气中的光程差就可以了,所以P 2称为补偿板。
当观察者从E 处向P 1看去时,除直接看到M 2外还看到M 1的像M 1ˊ。
于是〔1〕、〔2〕两束光如同从M 2与M 1ˊ反射来的,因此迈克尔逊干预仪中所产生的干预和 M 1′~M 2间“形成〞的空气薄膜的干预等效。
氦氖激光器的参数测量实验(修订)
实验结果记录
位置(mm) 光强(μW)
…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
光斑位置Z=
腔长L=
e2=7.389,测量的光强最大值/光强最小值 必须大于7.389。
计算与比较
激光波长
凹面镜曲率半径
632.8nm
R 1m
L
1 2
1 R 束腰半径 0 ( ) ( 1) 4 L
计算值
光斑半径 ( z ) ( z ) 0 发散角
z 2 1 ( ) 2 0
测量并记录z值移动微动平台使狭缝和硅光电池接收器同时扫过光束移动的方向应与光传播方向垂直每隔0102mm记录光功率指示仪的读值测量激光束的光强横向分布
实验六 氦氖激光束光斑大小和发散角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高斯光束物理图像的理解; 2. 掌握外腔式氦氖激光器的使用和 调整方法; 3. 掌握测量激光束光斑大小和发散 角的方法; 4. 深入理解基模激光束横向光场高 斯分布的特性及激光束发散角的意 义。
e
2
或光强下降为中心光强 1
1e
1 e
2
的点离中心的距离
r
(z)
实验仪器及装置
反射镜 硅光电池 光功率指示仪 狭缝
氦氖激光器
反射镜
实验内容及步骤
1.打开氦氖激光器电源,用小孔屏调整外腔 激光器输出镜与反射镜中心的平行度,产 生激光振荡。
2. 调整标尺及平面反射镜使激光束照亮测量 狭缝,取 z 3 ~ 5m ,缝宽小于光斑大小 的1/10,接好光功率指示仪。测量并记录z值 。
激光实验报告
4将氦氖激光器,扫描F-P腔,光电探测器依次排列,并调整至共轴,接示波器,在一个上升沿中观察氦氖激光器模式,调节输出镜,观察不同谐振腔的模式并测量模式间频率间隔。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调整过程中,氦氖激光器已经调节完毕。而且由于仪器的问题,可调节的范围很小,细小的变动可能会导致激光无法产生。
建议:加入滤光片,测量功率时采用uW量程
思考题:
1、请阐述脉冲固态激光器的静态和动态工作特性
静态工作时,激光器输出一连串不规则的尖峰脉冲,称为激光的弛豫震荡,动态的情况下,输出频率稳定功率高的窄脉冲
2、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斑特点,说明内在原因
光斑呈椭圆形
3请阐述激光模式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概念:具有一定振荡频率和一定的空间分布的特定光束能够在谐振腔内形成稳定振荡。将光学谐振腔内可能存在的这种特定的光束称为腔的模式。不同的谐振腔具有不同的振荡模式。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横向面内存在的稳定场分布,称为横模。沿谐振腔轴线方向上的激光光场分布就是纵模。由于谐振腔反射镜尺寸有限,所以当光波在两镜间往返传播时必然会因为镜的边缘的衍射效应而产生损耗,使能量分布变化,在足够多次的往返传播之后腔内形成一个稳定场,它的相对分布不再受衍射影响,在腔内往返一次之后能够“自再现”出发时的场分布。这种稳定的场分布称为自再现模或横模。光波在谐振腔中往返时会因为在腔镜上反射形成驻波,稳定的驻波场就是纵模。
3.27
4.47
6.30
8.50
电流mA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
5-1 氦氖激光器的模式分析 实验报告.doc
5-1 氦氖激光器的模式分析实验报告.doc
氦氖激光器是一种重要的气体激光器。
它具有色散小、谐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科研、医疗、通信、仪器等领域。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氦氖激光器的模式分析,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中,我们采用干涉仪、功率计等仪器,对氦氖激光器的基模和高阶模进行了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将氦氖激光器放置在干涉仪中,调整干涉仪的角度,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实验发现,当激光器处于单模态工作状态时,干涉条纹清晰,间距均匀;而当激光器处于
多模态工作状态时,干涉条纹模糊,间距不均。
这表明,氦氖激光器存在基模和高阶模两
种工作状态,对应于单模态和多模态。
接着,我们利用功率计对氦氖激光器输出功率进行了测量。
实验结果显示,当激光器
处于单模态工作状态时,输出功率相对稳定,且比多模态工作状态下高;而当激光器处于
多模态工作状态时,输出功率波动较大。
这表明,氦氖激光器的基模优先模式稳定性好,
输出功率高;而高阶模存在竞争关系,波动大,输出功率低。
最后,我们对氦氖激光器的激光束分布进行了分析。
实验中,我们采用热像仪对激光
束的纵向和横向分布进行了测量。
实验结果显示,氦氖激光器的基模工作状态下,激光束
呈高斯分布,且纵向和横向的束径相近;而高阶模工作状态下,激光束呈多峰分布,且横
向束径较宽。
氦氖激光波长测定实验报告
氦氖激光波长测定实验报告通过测定氦氖激光的波长,掌握激光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氦氖激光器、光栅衍射仪、白炽灯、光电二极管、角度测量仪、加热器等。
实验原理:氦氖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波长可通过光栅衍射仪进行测定。
光栅衍射仪利用光的衍射现象,通过测量衍射角度和光栅常数,可以计算出入射光的波长。
实验步骤:1. 装置激光器并接通电源,调整激光器的工作状态,使其稳定工作。
2. 将光栅衍射仪放置在激光器前方,调整仪器位置和角度,使其与激光器光路平行。
3. 在光栅衍射仪的光路上放置一个白炽灯,作为参照光源。
将光电二极管放置在光栅的衍射最大亮度处,连接到角度测量仪上。
4. 调节衍射仪的角度,使白炽灯的光和激光器发出的光都能通过光栅并进行衍射。
记录下此时的角度。
5. 将激光器的波长调到所需测定的范围内,再次调节衍射仪的角度,使激光的光通过光栅并进行衍射。
记录下此时的角度。
6. 根据衍射仪的角度差和光栅的常数,计算出激光的波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氦氖激光的波长测定结果。
根据衍射仪的角度差和光栅的常数,可以计算出波长的数值。
在实验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激光光束的聚束性和单色性。
激光的单一波长使得光束具有较好的直线传播性质和相干性,这在很多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有重要意义。
实验中可能的误差和改进措施:1. 由于实验中的设备和仪器都有一定的误差,所以测量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和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的影响。
2. 实验中的光电二极管的灵敏度和角度测量仪的精度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可以使用更加精确的仪器来提高测量的精度。
3. 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光路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震动和杂散光的干扰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氦氖激光的波长,并了解了激光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激光技术在科学研究、医学、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激光的基本性质和使用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氦氖激光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氦氖激光器的原理及结构;2. 掌握氦氖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产生过程;3. 熟悉氦氖激光器的应用领域;4. 通过实验验证氦氖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氦氖激光器(He-Ne激光器)是一种气体激光器,主要由氦气和氖气混合气体作为工作物质。
在放电管中,当氦气和氖气被电离后,氖原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然后通过受激辐射跃迁回到基态,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子,从而产生激光。
氦氖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 氦气和氖气在放电管中混合,形成等离子体;2.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从阴极向阳极运动,与氦原子发生碰撞,将氦原子激发到激发态;3. 激发态的氦原子通过碰撞将能量传递给氖原子,使氖原子跃迁到激发态;4. 激发态的氖原子通过受激辐射跃迁回到基态,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子,形成激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氦氖激光器;2. 光谱仪;3. 光电探测器;4. 放大器;5. 计时器;6. 计算器;7. 实验台;8. 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步骤1. 将氦氖激光器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激光器稳定;2. 连接光谱仪、光电探测器和放大器,设置好相应的参数;3. 打开氦氖激光器,观察放电管中的光束输出情况;4. 通过光谱仪测量激光器的输出波长;5. 通过光电探测器测量激光器的输出功率;6.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氦氖激光器的输出波长为632.8纳米,符合理论值;2. 通过光电探测器测量,激光器的输出功率约为5毫瓦,符合理论值;3.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放电管中的光束输出稳定,无明显的跳模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氦氖激光器能够产生特定波长的激光,输出功率稳定,符合理论预期。
六、实验结论1. 氦氖激光器是一种气体激光器,通过氦气和氖气混合气体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激光;2. 实验结果表明,氦氖激光器能够产生稳定、高单色性的激光,输出功率符合理论值;3. 本实验验证了氦氖激光器的工作原理,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激光技术系列实验-实验报告
2) 、开启激光功率指示仪,将量程至于 20mW 档,选择 650nm 波长,调零,预热。 3) 、调节旋转台,测量不同角度的能量,同样的调节 SZ-06 手动 X 轴选专家,测量不同 角度的能量。测量光功率的最大值 Pm,再测出光强为最大光强 e 分之一所对应的光束空间 分布角度,左右两边都测出,平均得出发散角。 2、半导体激光器偏振性测量
同组人员: 指导老师:
教师评分: 教师评语:
实验一 半导体激光器系列实验
一、实验内容 1、 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特性实验 2、 半导体激光器偏振度测量 3、 半导体激光器光谱特性测量 4、 半导体激光器发散角和光斑尺寸测量 二、实验仪器 1、 半导体激光器 1 套 2、 温控仪部 1 套 3、 偏振片部 1 套 4、 激光功率指示仪 1 套 5、 光学多通道光谱仪 1 套 6、 光靶 1 套 三、实验方法 1、半导体激光器发散角测量 使用转台,测量半导体激光器的发散角。 1)、打开激光器,去掉准直透镜,按下图调整好光路。
5
静态 E-I 曲线 2.被动(色心)调 Q 及其输入-输出特性 电压 U/V 能量 mJ 712 38.6 721 45.2 745 47.1 760 44.5 772 45.1 784 45.9 798 43.7
动态 E-I 曲线
调 Q 前激光波形图
6
调 Q 以后激光波形图
五、实验感想 此实验对光路的调节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多次耐心、仔细的调节,我们组的仪器出了问 题,最后是和别的小组用的一台仪器。在调 Q 之后,理论上的 P-I 曲线应该是阶梯状的,而 我们得到的最终结果仅仅是它的一个阶梯,1/2 = 1.7456(2ep)
(2)实验步骤
(5)
如下图所示, 将刀口位于激光光斑边缘位置, 并将功率计置于刀口后面来测量未被刀口挡住 的激光光功率。
5_1氦氖激光器的模式分析实验报告
5_1氦氖激光器的模式分析实验报告本实验目的:(1)了解激光器模的形成及特点,加深对其物理概念的理解。
(2)通过测试分析,掌握模式分析的基本方法。
(3)对本实验使用的重要分光仪器一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了解其原理、性能,学会正确的使用。
实验装置各部分说明:(1)激光器,具有不同模式结构的激光器四支,可分别了解它们不同的模式状况,从中学习模式分析的基本方法。
(2)激光电源,用来激发激光器。
工作电流等参数由“实验说明书”提供。
(3)小孔光阑,用于调光的辅助工具,起正负两方向光束准直作用。
(4)扫描干涉仪,使激光器的各个不同模按频率展开,透射光中心波长为6328A。
自由光谱范围应在1500-2000MHz,每伏电压使腔长改变24~25A,具体数据由实验室给出(分析40cm长的激光器,精细常数应大于100;而分析1m长的激光器,精细常数要求更高,应大于200)。
仪器上有两个方位螺旋,用于调节腔的轴向方位。
(5)接收放大器,内有光电二极管,将扫描干涉仪输出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输入到示波器的Y轴。
(6)放大器电源,提供放大器内光电二极管的工作电压,一般用5一10V。
注意正负极不要接错。
(7)锯齿波发生器,本实验采用XFD一8B型超低频信号发生器,电压峰值在0150V内连续可调,周期用20ms,锯齿波电压除了加在扫描干涉仪的压电陶瓷上,同时输到示波器X轴上作同步扫描。
为便于观察,希望能移动序的中心波长在频谱图中的位置,比如使每个序中所有模能完整地展现在示波器上,这可通过增设一个直流偏置电源,用以改变对腔扫描的电压的起点,协助调节。
偏置电源的输出电压在0∽100V内连续可调,这里从简。
(8)示波器,用于展现经扫描和放大后的He-Ne激光器的频谱图。
本实验采用的是DF4320型示波器。
实验步骤与内容1、按装置图连接线路,经检查无误,方可接通。
2、点燃激光器,注意,激光管内与铝筒相连的伸出端为阴极,不要接反。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氦氖激光模式实验 (2)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氦氖激光模式实验【实验数据处理】一、HE-NE激光光束的光斑大小和发射角测量。
实验步骤:1)打开激光器从I裆跳到III档迅速起辉,然后调回I档等待稳定。
调整反射镜使反射镜将激光反射到硅光电池接收器测量窗口。
取光走过长度4.43m,缝宽小于光斑大小的十分之一。
2)移动微调平台,移动的方向应沿着光斑的半径。
每隔0.1~0.2mm测量一次功率值。
测量三次,测量硅光电池接收器的功率。
具体数据如下表1。
表1:三次测量水平位移和光功率的关系分别做出三条曲线,如下图1、2、3光功率P /μW图1m m光功率P /μW图2mm光功率P /μW图3m m我们知道,HE-NE 激光光束的光强是高斯分布,所以从以上三图对比可以看出,曲线的分布基本成高斯分布。
同时图3比较平滑,误差点较少,所以一下的分析我们均在第三组数据中讨论。
对第三组数据进行高斯拟合,如图4。
2468100.00.10.20.30.40.5光功率P /μW图4:第三组数据进行高斯拟合的图拟合曲线的表达式为:从拟合的结果可以看出,相关系数为0.9907。
可见相关程度较高,数据基本符合事实。
光斑半径的值为 3.6680w mm =发散角公式为:2()0.0949w z zθ== 实验室中光斑束腰半径为:1/21/4010.2864L R w mm L λπ⎛⎫⎛⎫=-= ⎪ ⎪⎝⎭⎝⎭光束发散角理论值为:0020.0806w λθπ== 光斑半径为:01 3.11532w z mm θ== 所以综上,实验测量相对误差为:3.6680 3.1153100%17.74%3.1153w E -=⨯=0.09490.0806100%17.74%0.0806E θ-=⨯=总结: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测量得出的误差较大,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光功率测量的数值较小,所以功率变化不明显,所以拟合曲线并不完全一致。
2, 测量的时候,环境光影响到了功率计的数值。
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
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第一章 简 介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主要用于氦氖激光器相关的参数测量。
通过有关实验,可以掌握氦氖激光器的调整方法,了解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以及输出激光的特性等。
主要用于高校物理教学演示。
1.1实验项目1、氦氖激光器半内腔谐振腔调节实验。
2、氦氖激光器功率稳定性的测量实验。
3、氦氖激光器光斑发散角的测量实验。
4、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观察、分析、判断激光器的模式组成。
1.2 技术参数半内腔氦氖激光器谐振腔曲率半径 1m ∞中心波长 632.8nm全内腔氦氖激光器腔长 250mm功率 ≥1.5mW中心波长 632.8nm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反射中心波长 632.8nm自由光谱范围 2.5GHz精细常数 >100第二章 激光原理2.1普通光源的发光—受激吸收和自发辐射普通常见光源的发光(如电灯、火焰、太阳等地发光)是由于物质在受到外来能量(如光能、电能、热能等)作用时,原子中的电子就会吸收外来能量而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即原子被激发。
激发的过程是一个“受激吸收”过程。
处在高能级(E 2)的电子寿命很短(一般为10-8~10-9秒),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会自发地向低能级(E 1)跃迁,跃迁时将产生光(电磁波)辐射。
辐射光子能量为12E E h −=ν这种辐射称为自发辐射。
原子的自发辐射过程完全是一种随机过程,各发光原子的发光过程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即所辐射的光在发射方向上是无规则的射向四面八方,另外其位相、偏振状态也各不相同。
由于激发能级有一个宽度,所以发射光的频率也不是单一的,而有一个范围。
在通常热平衡条件下,处于高能级E 2上的原子数密度N 2,远比处于低能级的原子数密度低,这是因为处于能级E 的原子数密度N 的大小随能级E 的增加而指数减小,即N ∝exp(-E /kT ),这是著名的波耳兹曼分布规律。
于是在上、下两个能级上的原子数密度比为]/)(exp[/1212kT E E N N −−∝式中k 为波耳兹曼常量,T 为绝对温度。
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二
实验二: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与氦氖激光束的模式分析实验目的:1.了解扫描干涉仪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2.学习观察激光束横模、纵模的方法实验仪器:氦氖激光器及电源,共焦球面干涉仪,高速光电接收器及其电源,锯齿波发生器,示波器。
实验原理:1958年法国人柯勒斯根据多光束干涉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共焦球面干涉仪。
共焦腔结构有许多优点。
首先由于光强具有高度的模简并特性,所以不需要严格的模匹配,甚至光的行迹有些离轴也无甚影响。
同时对反射镜面的倾斜程度也没有过分苛刻的要求,这一点对扫描干涉仪是特别有利的。
1.共焦球面干涉仪工作原理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是由两块镀有高反射率膜层的球面镜组成,其曲率半径R1,R2和腔长L,满足R1= R2=L,因而它们近轴焦点相重合,构成一共焦系统。
镜R1固定不动,镜R2装在压电陶瓷环的一个自由端面上,在压电陶瓷上加一定幅度的锯齿波电压,可使腔长L发生微小变化,从而实现光谱扫描。
腔长L的变化幅度为波长量级,不会影响共焦腔的状态。
设有某一近轴光线沿平行于轴线的方向射入干涉仪,光线在腔内来回反射,经四次反射后(往返两次)又与入射光线重合。
2组R1 R2如图所示,一组入射光将有1, 2两组透射光,若m是光线往返的次数,则1组经历了4m次反射,2组经历了4m+2次反射,设反射镜的反射率为R,T 为透射率,则1,2组的透射光强为122102221sin 11T R I I R R β-⎡⎤⎛⎫⎛⎫=+ ⎪⎪⎢⎥--⎝⎭⎝⎭⎣⎦221I R I =I 0是入射光强,β是往返一次所形成的位相差,222/n L βπλ=,2n 是腔内介质的折射率。
当k βπ=,即24n L k λ=(*)时。
透射率有极大值()2max 1022/1T T I I R ==-由于腔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吸收,我们假设吸收率为A ,则有:1R T A ++=在R ≈1的情况下,max 2141T A T ≈⎛⎫+ ⎪⎝⎭。
由(*)可知,改变腔长L 或改变折射率n 2,就可以使不同波长的光以最大透射率透射实现光谱扫描。
实验3 氦氖激光器的偏振与发散特性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
He-Ne激光器偏振光数据处理与分析1、He-Ne激光器偏振光测量表1 He-Ne激光器偏振光测量数据表偏振角度(°)输出功率(mW)偏振角度(°)输出功率(mW)偏振角度(°)输出功率(mW)0 1.1361250.8032500.0905 1.0731300.8592550.096100.9951350.9342600.119150.835140 1.0022650.169200.743145 1.0662700.204250.665150 1.1172750.252300.556155 1.1452800.315350.464160 1.1872850.412400.378165 1.2012900.495450.291170 1.1722950.618500.225175 1.1473000.710550.170180 1.1043050.801600.130185 1.0343100.867650.0981900.9483150.966700.0881950.841320 1.027750.0922000.755325 1.102800.1132050.659330 1.145850.1532100.574335 1.174900.1982150.473340 1.192950.2812200.386345 1.1831000.3622250.285350 1.1681050.4592300.223355 1.1471100.5252350.172360 1.0981150.6082400.1271200.6992450.099图1 He-Ne激光器偏振特性曲线图分析:由图1 He-Ne 激光器偏振特性曲线图可知,He-Ne 激光器输出的光为线偏振光;而且从图中曲线可知,曲线并非完全的平滑,有一定的凹凸瑕疵,这说明实验存在误差,这主要是受实验环境光变化的影响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第一章 简 介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主要用于氦氖激光器相关的参数测量。
通过有关实验,可以掌握氦氖激光器的调整方法,了解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以及输出激光的特性等。
主要用于高校物理教学演示。
1.1实验项目1、氦氖激光器半内腔谐振腔调节实验。
2、氦氖激光器功率稳定性的测量实验。
3、氦氖激光器光斑发散角的测量实验。
4、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观察、分析、判断激光器的模式组成。
1.2 技术参数半内腔氦氖激光器谐振腔曲率半径 1m ∞中心波长 632.8nm全内腔氦氖激光器腔长 250mm功率 ≥1.5mW中心波长 632.8nm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反射中心波长 632.8nm自由光谱范围 2.5GHz精细常数 >100第二章 激光原理2.1普通光源的发光—受激吸收和自发辐射普通常见光源的发光(如电灯、火焰、太阳等地发光)是由于物质在受到外来能量(如光能、电能、热能等)作用时,原子中的电子就会吸收外来能量而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即原子被激发。
激发的过程是一个“受激吸收”过程。
处在高能级(E 2)的电子寿命很短(一般为10-8~10-9秒),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会自发地向低能级(E 1)跃迁,跃迁时将产生光(电磁波)辐射。
辐射光子能量为12E E h −=ν这种辐射称为自发辐射。
原子的自发辐射过程完全是一种随机过程,各发光原子的发光过程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即所辐射的光在发射方向上是无规则的射向四面八方,另外其位相、偏振状态也各不相同。
由于激发能级有一个宽度,所以发射光的频率也不是单一的,而有一个范围。
在通常热平衡条件下,处于高能级E 2上的原子数密度N 2,远比处于低能级的原子数密度低,这是因为处于能级E 的原子数密度N 的大小随能级E 的增加而指数减小,即N ∝exp(-E /kT ),这是著名的波耳兹曼分布规律。
于是在上、下两个能级上的原子数密度比为]/)(exp[/1212kT E E N N −−∝式中k 为波耳兹曼常量,T 为绝对温度。
因为E 2>E 1,所以N 2<<N 1。
例如,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E 1=-13.6eV ,第一激发态能量为E 2=-3.4eV ,在20℃时,kT ≈0.025eV ,则0)400exp(/12≈−∝N N可见,在20℃时,全部氢原子几乎都处于基态,要使原子发光,必须外界提供能量使原子到达激发态,所以普通广义的发光是包含了受激吸收和自发辐射两个过程。
一般说来,这种光源所辐射光的能量是不强的,加上向四面八方发射,更使能量分散了。
2.2 受激辐射和光的放大由量子理论知识知道,一个能级对应电子的一个能量状态。
电子能量由主量子数n (n =1,2,…)决定。
但是实际描写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除能量外,还有轨道角动量L 和自旋角动量s ,它们都是量子化的,由相应的量子数来描述。
对轨道角动量,波尔曾给出了量子化公式Ln =nh ,但这不严格,因这个式子还是在把电子运动看作轨道运动基础上得到的。
严格的能量量子化以及角动量量子化都应该有量子力学理论来推导。
量子理论告诉我们,电子。
如果选择规则不满足,则跃迁的几率很小,甚至接近零。
在原子中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能级,一旦电子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只能发生在l (角动量量子数)量子数相差±1的两个状态之间,这就是一种选择规则被激发到这种能级上时,由于不满足跃迁的选择规则,可使它在这种能级上的寿命很长,不易发生自发跃迁到低能级上。
这种能级称为亚稳态能级。
但是,在外界光的诱发和刺激下可以使其迅速跃迁到低能级,并放出光子。
这种过程是被“激”出来的,故称受激辐射。
受激辐射的概念是爱因斯坦于1917年在推导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时,第一个提出来的。
他从理论上预言了原子发生受激辐射的可能性,这是激光的基础。
受激辐射的过程大致如下:原子开始处于高能级E 2,当一个外来光子所带的能量h υ正好为某一对能级之差E 2-E 1,则这原子可以在此外来光子的诱发下从高能级E 2向低能级E 1跃迁。
这种受激辐射的光子有显著的特点,就是原子可发出与诱发光子全同的光子,不仅频率(能量)相同,而且发射方向、偏振方向以及光波的相位都完全一样。
于是,入射一个光子,就会出射两个完全相同的光子。
这意味着原来光信号被放大,这种在受激过程中产生并被放大的光,就是激光。
2.3 粒子数反转一个诱发光子不仅能引起受激辐射,而且它也能引起受激吸收,所以只有当处在高能级的原子数目比处在低能级的还多时,受激辐射跃迁才能超过受激吸收,而占优势。
由此可见,为使光源发射激光,而不是发出普通光的关键是发光原子处在高能级的数目比低能级上的多,这种情况,称为粒子数反转。
但在热平衡条件下,原子几乎都处于最低能级(基态)。
因此,如何从技术上实现粒子数反转则是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激光器的结构3.1 激光工作介质激光的产生必须选择合适的工作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或半导体。
在这种介质中可以实现粒子数反转,以制造获得激光的必要条件。
显然亚稳态能级的存在,对实现粒子数反转是非常有利的。
现有工作介质近千种,可产生的激光波长包括从真空紫外到远红外,非常广泛。
3.2 激励源为了使工作介质中出现粒子数反转,必须用一定的方法去激励原子体系,使处于上能级的粒子数增加。
一般可以用气体放电的办法来利用具有动能的电子去激发介质原子,称为电激励;也可用脉冲光源来照射工作介质,称为光激励;还有热激励、化学激励等。
各种激励方式被形象化地称为泵浦或抽运。
为了不断得到激光输出,必须不断地“泵浦”以维持处于上能级的粒子数比下能级多。
3.3 谐振腔有了合适的工作物质和激励源后,可实现粒子数反转,但这样产生的受激辐射强度很弱,无法实际应用。
于是人们就想到了用光学谐振腔进行放大。
所谓光学谐振腔,实际是在激光器两端,面对面装上两块反射率很高的镜。
一块几乎全反射,一块光大部分反射、少量透射出去,以使激光可透过这块镜子而射出。
被反射回到工作介质的光,继续诱发新的受激辐射,光被放大。
因此,光在谐振腔中来回振荡,造成连锁反应,雪崩似的获得放大,产生强烈的激光,从部分反射镜子一端输出。
第四章实验讲义实验一氦氖激光器谐振腔调节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氦氖激光器出光原理2、掌握氦氖激光器谐振腔的调节方法二、实验仪器:氦氖激光器,调节板,谐振腔反射镜,半内腔氦氖激光器,台灯(或其它光源,请用户自备)三、实验原理:图2在激光器内充有一定比例的氦气和氖气。
封上以后,谐振腔A被严格的固定在激光管管子上,谐振腔B在管子外部,可以延光轴前后移动。
当在激光器正、负极加直流高压时(一般3KV以上),氖离子发生粒子数反转。
当氖离子从高能级降到低能级时,将放出一束光。
这两个谐振腔的反射镜一个反射率接近100%,即完全反射。
另一个反射率约为98%。
这束光被两个谐振腔进行多次反射后,经镀有反射率约为98%膜的一端射出,即为激光。
四、操作步骤(一)十字光靶法(自准直法)1、将半内腔氦氖激光器、谐振腔反射镜和调节板放到导轨上,如图3所示。
2、将半内腔氦氖激光器与激光器电源接好(注意:红色与红色相接,黑色与黑色相接,切勿接反),打开电源,激光管发出橙红色的光。
3、将调节板有十字叉丝面对准激光器,并用光源(如用台灯)照亮十字线,在十字叉丝中间有一小孔,眼睛通过小孔,看到激光管的毛细管另一端,调节激光器调整架六个旋钮,被谐振腔A反射到眼睛中的一个“小白点”(即眼睛、小孔、毛细管在一条直线上),如图4所示。
图44、观察被谐振腔B反射回的调节板的十字叉丝像的位置,此时的十字叉丝像可能在图5的某一位置,调节谐振腔B架后的两个螺丝,使十字叉丝完全落在小孔的正中间,见图6。
这说明谐振腔反射镜与激光管管内的毛细管完全垂直,此时,应马上有激光射出。
若谐振腔与毛细管光轴调节的范围大于λ/4就不出激光,还需继续调节谐振腔的两个螺丝,直到谐振腔与毛细管光轴调节范围小于λ/4,激光才能出来。
注意:在调节叉丝位置的时候,不能用眼睛一直观察,以免激光突然出射打伤眼睛。
一定要先观察叉丝的位置,然后把眼睛离开小孔,在根据偏移方向进行调节。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出光为止。
图5 图6(二)激光准直法1、将各元件按照图7顺序摆放到导轨上。
2、取下半内腔氦氖激光器与谐振腔反射镜。
将氦氖激光器点亮,利用调节板的小孔调整氦氖激光器出光方向,直至激光器出光方向与导轨平行。
3、将半内腔氦氖激光器按照图7所示放到导轨上(此时不放谐振腔反射镜),仔细调节调整架的6个手钮,直至激光光束穿过半内腔氦氖激光器毛细管,并且后反射镜反射回的激光光点打到小孔中心位置。
4、打开半内腔氦氖激光器电源,放入谐振腔反射镜,将谐振腔反射镜反射激光光点打到调节板小孔中心位置,这时应该有激光发出。
如果没有激光出射,可以微调谐振腔反射镜上两个手钮,直至出光为止。
实验二 氦氖激光器功率稳定性的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掌握激光器输出功率的变化规律二、实验仪器:氦氖激光器,激光功率指示仪三、实验原理:激光功率稳定性是指功率随时间的漂移,功率漂移大小。
一般He-Ne 激光器在接通电源以后激光马上出光,但由于天气的冷暖屋里温度变化很大,管子有一定的膨胀系数,总是达不到最佳功率,必须稳定20-30分钟激光器功率才能达到“最佳值”。
这“最佳值”也是相对的。
激光管点燃20~30分钟以后,将激光光束打到激光功率指示仪探头中心位置,连续记录激光器的功率以及时间。
并绘制时间t 和功率p 之间的关系曲线。
根据公式(以取10次为例)101010i i P P =Σ= 其中:P 0为10次测量的平均值。
激光器功率漂移%1000×Δ=P P η 其中2)(min max P P P −=Δ (max P ,min P 分别为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四、实验步骤1、将激光器及其调整架放到导轨上并固定好。
2、打开激光器电源并预热20~30分钟,将激光器光束对准激光功率指示仪探头中心位置,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记录10次。
3、根据公式计算激光器的功率漂移η。
实验三 氦氖激光器发散角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激光束光斑大小和发散角的方法。
2、深入理解基模氦氖激光光束横向光场的高斯分布特性以及激光束发散角的意义。
二、实验仪器:氦氖激光器,刀口部件,激光功率指示仪三、实验原理:在许多应用激光的场合都希望激光光斑的光强分布是均匀的,但是实际的光强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各种不同光强分布形式中,基横模的光强分布不均匀性最小,因此需要激光器工作在基横模状态。
激光是现代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研究激光基横模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过去研究激光的基横模是用扫描法,本文介绍一种称为刀口法的实验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验证激光基横模的光强分布是高斯分布,能够方便地测定光斑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