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产业结构现存问题和优化
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宁夏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发展进步。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宁夏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
本文将围绕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展开探讨。
一、现实困境1.资源依赖严重宁夏是一个资源型经济地区,能源、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但是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导致宁夏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一旦资源价格波动或者环境保护政策加大力度,宁夏经济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2.经济结构单一宁夏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煤炭、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较弱。
这导致了宁夏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3.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宁夏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市场辐射能力较弱,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宁夏经济发展的风险和难度。
4.人才短缺宁夏地处偏远地区,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弱,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宁夏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二、路径选择1.优化产业结构宁夏应当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打破资源依赖型发展的局限。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推动经济转型宁夏应当积极推动经济转型,转变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和先进技术,提升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韧性。
3.加强人才引进宁夏应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吸引更多的高层次和技术人才来宁夏创业创新,推动人才资源的集聚和流动,为宁夏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4.改善外部环境宁夏应当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慧物流、互联互通等建设进程,提升宁夏的市场辐射能力,拓展发展空间,降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宁夏应当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公共财政框架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对策研究———以宁夏为例
关 系到一个 地 区 的长 远 发 展 。近 年 来 ,宁 夏 积极 推 进产 业结 构 调 整 ,取 得 了一 定 成 效 。但 三 次 产 业 间 及 内部结 构 不 合 理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粗 放 、产业 国 际 竞争 力较 弱 等 结 构 性 问题 日益 突 出 。如何 突破 “ 短 板 ” 制 约 ,挖 掘 比较优 势 ,加快 产 业结 构优 化 调整 , 对促 进 宁夏 经济 的发 展具 有重 要 的现实 意义 。 1 宁夏产 业 结构 变化 情 况分析
关 键 词 :产 业 结构 优 化 ;公 共 财 政 中图分类号 :F 2 0 7;F 1 2 0 . 2;F 2 6 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7 6 9 5( 2 0 1 4 )0 6— 0 0 6 1~ 0 5
银川市产业分析
银川市主导产业及分析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1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10 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及再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和现代服务五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数控机床、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设备、特种铸钢铸件、煤矿机械和轮胎生产基地。
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银川市在优势产业的带动下,不断的优化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由“十一五”期间的“一强五优”产业逐步向“十二五”提出的“一强四优五新”的产业目标转型。
下面是有关对“十一五”期间产业和“十二五”期间的对比分析。
十一五”期间产业情况十一五”期间,银川市重点发展“一强五优”产业,初步形成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发酵及生物制药、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机械电器制造、新材料、羊绒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
2010年末,“一强五优”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0.4%以上。
1、能源化工产业充分发掘资源优势,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加快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煤炭开采、火力发电、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四大核心产业,2 0 10年银川市石化工业总产值达到18 0亿元。
2、发酵及生物制药产业利用本地区的气候、煤炭、电力、玉米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玉米淀粉及其深加工、生物制药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和生产, 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食品添加剂生产基地。
2010年,银川的发酵及生物制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3、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产业。
充分发挥“回族之乡”品牌优势,培育和丰富清真食品、清真餐饮、穆斯林用品特色产业,提升清真品牌的影响力,把银川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
2010年,银川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
4、机械电器制造产业充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特别是技术优势,不断提升机械电器制造产业的创新能力,发展对建设专业化配套生产体系有促进意义的中小型企业,2010年,银川机械电器制造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宁夏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纳 慧
Na Hui
( 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宁夏 银 川 7 02 ) 5 0 1 (c o l o u ie s ot n vr iy f rN t o a i is ig i i cu n 7 0 2) S h o f B s n s ,N r h U ie s t o a in l t e ,N n xa Y n ha 5 0 1 摘
第三产业的 比重为 3 .% 下降了 68个百分点。() 96 , . 3 随着产 业 结 构 的 不 断优 化 , 人均 G P不 断上 升 , 由 17 D 9 8年 的
3 0 1 元 增 长 到 2 0 年 的 57 .6元 , 长 了 5 0 .5元 ; 7 .I 00 35 6 增 055 然后 继 续 上 升 到 20 0 6年 的 18 6 6 , 长 了 6 7 元 。 14 .6元 增 41
方法。
要: 产业结构 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 ,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 约宁夏经济发展 的主要 因素。本文 以
宁夏产业结构的现状为 出发 点, 找出经济发展过程 中的结构性矛盾及其成 因,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 , 出宁夏产业结构调整 的 提
关键 词 : 宁夏 ; 业 结构 ; 次 产 业 产 三
的调整提 出了相应的对策 。
地区生产总值
第二产业
5 8 0 4 6 5
人均 G P( D 元)
1 9 90
2 o O0
2 5 00 2 6 O0
l O 眦 0
1 QO O 0
l O 0 1 O On 0
2: 60
l 73来, 宁夏产 业结构调整取得 了一定进展 , 但产业结
构仍不尽合理 。 第一 产业 发展滞后, 第二产业效益不佳 , 第三 产业 发展 不平衡 。 因此,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 以 何种产业政策指导宁夏产业实现优化调整 , 特别是如何科学 规划跨 世纪宁夏产业结构 的调整, 正确选择能带动整个经济
银川市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银川市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银川市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基础。
在当前农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银川市要抓住机遇,以品牌化为发展方向,推动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
但是,银川市在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中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才能顺利推进。
一、缺乏品牌意识银川市目前的农业生产主要以小农户为主,这些农户缺乏品牌意识,对于产品的品牌化发展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
要推动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首先要加强农民品牌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了解品牌的概念和意义,并且提高其对品牌建设的认知度和自觉性。
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民的品牌文化宣传力度,加强农民创业培训,提高其品牌经营知识水平,从而激发农民的品牌意识和品牌建设热情。
二、农产品品质不一银川市农产品的品质,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方面种植技术和耕作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在产品的收购、加工、贮藏等环节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
要推动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必须先解决农产品品质不一的问题。
建议政府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配合专业技术人员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杜绝不规范的收购、加工、贮藏问题。
另外,政府可以协调成立农产品品质检测机构,增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三、品牌缺乏知名度银川市目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较低,很多品牌无法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缺乏较大规模的市场影响力。
要推动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必须提高品牌知名度。
政府可以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对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行宣传推广,如新闻、广告、网络营销等方式,增加品牌知名度。
同时,政府也可以利用各种展览会、农业交流会等活动开展品牌推广活动,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特色农产品品牌。
四、市场竞争激烈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到恶性竞争的阶段了,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很难依靠单一品牌来解决问题。
要推动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还需要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建设。
政府可以参与农业产业链的打通,扶持农民建立新的销售渠道,开辟市场,提高销售额。
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
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交通基础设施
宁夏的交通网络逐渐完善,高速 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贯穿全境 ,提升了区域可达性和经济交流
效率。
水利设施
宁夏位于黄河上游,水利资源丰 富,水利设施建设在农田灌溉、 城市供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信息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普及, 宁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 著进展,推动了电子政务、电子
宁夏经济社会发展
03
面临的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
资源匮乏
宁夏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煤炭、土地 等资源,但水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 发展产生一定制约。
生态环境恶化
长期过度开发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如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空气 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宁夏的可持续 发展。
经济转型升级难题
产业结构单一
宁夏经济依赖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如煤炭、电力、化工等,对新兴产 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相对滞后。
民生福祉改善
在教育、医疗、社保等领 域,宁夏不断加大投入,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民 生福祉得到显著改善。
宁夏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宁夏作为西部地区的 重要省份,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
能源化工基地:宁夏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 然气等能源资源,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 一。
成多极支撑、多点带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
强化环境污染治理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施重点污染源治理和减排工程,推进大气、 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改善环境质量。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及对策研究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3,64(11):32-35基金项目: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2GKLRLX09)、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BCF01032)。
作者简介:王晓菁(1972—),女,宁夏固原人,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质量监测。
收稿日期:2023-09-09近年来,在国家的重视和政策推动下,宁夏枸杞产业迅速发展,在生产规模、经济收益、产品种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宁夏枸杞产业品牌。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宁夏枸杞产业想要实现长足发展,必须明确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宁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宁夏地区经济发展。
1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现状枸杞产业是宁夏的“红色名片”和“金字招牌”,长期发展逐渐成为宁夏的特色产业,并成为宁夏最具品牌优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财政、人力等方面扶持力度的加大,宁夏枸杞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1.1宁夏枸杞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调查宁夏枸杞产业的各项数据可以发现,宁夏枸杞产业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的影响下,产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种植面积、产量、企业数量等均发生明显改变。
截至2022年底,宁夏枸杞的种植面积达到2.53万hm 2,鲜果产量达到30万t ,近乎是2007年枸杞产量的6倍(图1)。
不仅如此,随着技术的升级进步,鲜果加工转化率相较于以往有了极大的提升,精深加工产品种类有十大类。
与此同时,加工企业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销售渠道逐步完善,其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同时还远销东南亚、中东和欧洲等海外地区。
1.2宁夏枸杞产业收益逐步提升随着宁夏枸杞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枸杞产业逐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及对策研究王晓菁宁夏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02摘要:枸杞产业是推动宁夏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其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对于稳定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宁夏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自治区,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宁夏的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宁夏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选择。
一、现实困境1.依赖传统资源型产业宁夏的经济主要依赖能源、煤炭、化工等传统资源型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受制于能源资源的持续供给和市场需求,一旦资源枯竭或者市场需求下降,宁夏的经济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2.产业结构单一宁夏的产业结构单一,特别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较大,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创新水平不高。
这就导致了宁夏的经济比较脆弱,缺乏持续增长的动力。
3.区域发展不平衡宁夏的地理环境复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人口大量外流,城市化进程缓慢。
4.环境治理问题宁夏是能源和化工重要区域,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宁夏的一个难题。
空气污染、水资源紧张、土壤污染等问题比较严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
5.外部竞争压力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宁夏的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一流企业的竞争压力,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
二、路径选择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宁夏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同时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宁夏应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 GDP 中的比重,完善服务业的体系,增加就业岗位。
宁夏要实施积极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减少城乡差距。
同时要加大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推动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宁夏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境治理体系,严格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宁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宁夏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境。
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正视这些困境,并找到有效的路径选择。
本文将针对宁夏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建议。
一、宁夏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1.资源依赖型经济宁夏地处黄河流域,资源相对匮乏,主要依赖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和加工。
这种资源依赖型经济使得宁夏的经济发展容易受到资源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的影响,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产业结构单一宁夏的产业结构以能源和化工为主,缺乏多元化和高附加值的产业。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宁夏经济发展缺乏动力,无法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3.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宁夏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研发投入不足,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
这导致宁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区域发展不均衡宁夏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区域发展不均衡。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居民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二、路径选择建议1.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发展应该积极推动宁夏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可以发挥宁夏在能源和化工方面的优势,实现资源向产业的转化,推动产业链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增加产业附加值。
2.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可以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可以通过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基地等方式,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
3. 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应该积极优化宁夏的投资环境,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进入宁夏。
宁夏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宁夏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宁夏工业发展经历了快速增长与转型升级的过程。
本文将对宁夏工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宁夏工业发展现状宁夏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对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宁夏工业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从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向以新能源、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型。
首先,宁夏新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该地区以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逐渐成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地。
宁夏的光伏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光伏制造和应用中心。
此外,宁夏还积极推动风能发电,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大的风电场。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宁夏的产业竞争力,还为当地的经济增长和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高新技术产业在宁夏的发展势头良好。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宁夏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目前,宁夏已建设了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的入驻。
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宁夏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最后,现代服务业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宁夏积极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旨在加快推动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特别是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服务,进一步促进了工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 宁夏工业发展未来趋势未来,宁夏的工业发展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在转型升级中取得更大成就。
首先,宁夏将进一步加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该地区将继续加大对光伏、风电等领域的投资,提高产业链完整度和附加值,加快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宁夏将继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宁夏将加大力度推动创新,并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保障。
同时,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再次,宁夏将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
特别是金融、物流、旅游等领域,将继续引导和支持企业的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和品质,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与工业的融合发展。
银川市产业分布总结
银川市产业分布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市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基本上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其中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轮番上升。
从三次产业构成看,银川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农业基础良好,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三农”问题的压力不大;工业成长迅速,逐步壮大的工业不仅对城市化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农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改造和服务;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快于第一产业,但相对滞后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总体之后对第一、第二产业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从地区生产总值的价值构成看,劳动者报酬占44%,略高于宁夏全区平均水平;生产税净额为15%,略低于宁夏全区水平;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基本与全区平均水平相当根据国际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分析,银川市产业构成比例仍需继续调整和改善。
按照全市“两型社会”和“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的要求,必须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以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可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形成了较好的格局。
2008年,全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4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0万公顷,增长2.5%。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8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2%,粮食产量88.62万吨,增长7.1%;蔬菜播种面积2.2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6%,蔬菜产量99.43万吨,增长21.8%;水果播种面积1.7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9.8%,水果产量16.53万吨,增长33.8%。
年末大牲畜存栏21.20万头,增长7.6%。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万公顷,增长62.2%。
成林抚育面积7.40万公顷,增长9.7%。
银川市农业在保证粮食自给有余的前提下,不断增加对城市肉蛋鱼和水果蔬菜的供应,蔬菜自给率不断提高,并可为周边地区提供越来越多的水产品。
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
社会发展对策
加强教育投入
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 多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
的人才保障。
加强文化旅游建设
发挥宁夏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文 化旅游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
加就业机会。
推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卫 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 益。
推进扶贫攻坚
人才流失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机会的限制,宁夏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研究展望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发 展水平。
实施人才引进政策
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宁夏发展。
发挥宁夏的能源资源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能 源合作,推动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
03 宁夏开发的优势 与挑战
开发优势
01
地理位置优势
宁夏位于中国西北部,是连接中 国东西部的交通要道,具有较好 的地理位置优势。
资源优势
02
03
政策支持
宁夏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 然气等资源,为能源开发提供了 有利条件。
研究结论
01
02
03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 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 措施,宁夏的空气质量 、水质量和生态环境得
到了明显改善。
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面临 的主要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宁夏 的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 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和 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研究结论
城乡发展不平衡
宁夏的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银川市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问题:1.自然地理条件制约着银川城市的发展。
由银川地质构造和大地测量资料可知,在近年里,银川地区共发生过次度以上的破坏性地震,且震中位置均位于银川兴庆区东面的隐伏活动性断层带上。
该区土质为填土、淤泥质土,不利于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从而阻碍了城市空间向东发展。
2.银川市城市发展面临着许多西北地区内陆城市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初级层次的资源开发和简单加工行业比重大、产业技术水平低、经济增长中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外延扩展成分大、效益低等。
非国有经济比重偏低,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市场应变能力。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银川市现有的工业经济基础主要是依靠国家计划投资、东部企业搬迁以及“三线”企业和军工企业建设而形成的。
因此,在城市工业经济构成中,国有大中型企业比重相当高,而集体和其他类型的非国有工业经济所占比重则偏低。
这一方面制约着银川城市经济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在相当程度上导致银川城市经济市场应变能力的不足。
3.自然生态平衡能力脆弱,环境压力大。
在生态环境区划上,银川市域属于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干早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天然植被稀疏,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薄弱。
利用黄河过境的有利条件以及贺兰山地形形成的天然屏障,经过长时期的引黄灌溉工程的建设和多种人工措施的改造经营,银川市域形成了独特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西北地区营造形成了“塞上江南”这样的人工绿洲生态系统,使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应该看到,这样的人工生态系统是建立在平衡能力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上的。
从大的生态环境区域来看,银川市域东西两侧分别受到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的夹击,风沙侵袭的威胁一直很大,市域中部存在较大面积的土地沙化现象,局部地段的荒漠化问题还非常严重贺兰山地因为过度放牧和滥砍滥伐等人为破坏,林线上升,阻挡风沙和涵养水源的屏障作用受到削弱,山洪的潜在威胁加大长期的引黄灌溉泥沙淤积,使得市域东部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地力退化的现象逐渐加重。
银川金凤区未来的发展趋势
银川金凤区未来的发展趋势
银川金凤区作为宁夏银川市的主要城区之一,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改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金凤区将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改善城市规划布局,提升城市形象。
同时,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交通、水电气等公共设施,提高城市的便利性和宜居性。
2.产业结构优化:金凤区将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加强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培育壮大服务业,提升金凤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教育和科技创新:金凤区将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建设更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4.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金凤区将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进绿色发展。
通过治理污染、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园区等措施,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5.旅游文化发展:金凤区将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强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宣传,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提升金凤区的旅游文化品
牌形象,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
总体而言,银川金凤区未来的发展将以城市建设、产业结构优化、教育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旅游文化发展为重点,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银川行业报告分析
银川行业报告分析银川是宁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城市。
作为宁夏的首府,银川市的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银川市的主要行业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市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
首先,银川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金融业和服务业。
农业是银川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以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和油料作物为主。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银川市的农业产值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也在逐年提高。
工业方面,银川市的主要产业包括煤炭、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这些产业在市区和周边地区都有较大规模的发展。
建筑业是银川市的朝阳产业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银川市的建筑业也在快速发展。
金融业和服务业是银川市的新增长点,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服务业的不断升级,这两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其次,银川市的行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资源约束问题,银川市的煤炭和石油等资源存在一定的短缺,这给工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是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银川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对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再次是产业结构问题,银川市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农业和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了银川市的经济结构不够多元化,发展不够均衡。
最后,银川市的行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机遇和前景。
首先是政策支持问题,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银川市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其次是区位优势问题,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银川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这为其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再次是科技创新问题,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银川市的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
综上所述,银川市的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和前景。
通过深入分析银川市的主要行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其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推动银川市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银川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水 产 业 的投 资 2 0 0 0年 为 】7 1,1刀 元 , 2 00 年 为 2 I 1 5 5万 7 、增 姗 8 . 01 万 元 , 增 长 4 % 耐 农 、 械 7: 世机 的 投 资 2 0 0年 为 5 万 元 2 0 0 27 0 1年 为 81 9 万 元 , 增 加 2 6 .6 g2 , 增 长 5 . % 对 农 村 公 益 事 业 投 资 2 0 年 为 55 : 00 16 万 元 , 2 0 年 为 10 . 万 元 , 7 32 01 9 i 增 加 1 8 万 元 , 增 长 7 8 通 过 分 析 说 3 .‰ 明 我 市 各 级 政 府 今 年 更 加 重 视 农 业 的基 础 地 位 , 力大 对 农 业的 投 资 .在 大 力 抓 [ 紧 粮 食 生 产 的 同 时 , 大 力 发 展 农 副 产 品
加工 业 、畜 牧业 、水产和 农机事 、 l 2 种 植 业 结 构 调 整 有 了较 犬 突 破 我 市 自 九 九 年 以 来 , 狠 抓 农 业 结 构 调 整 工 作 ,加 大 了 种植 结构 的调 整 力 度 ,扩 大 了 蔬 菜 、经 济 作 物 的 种 植 面 积 , 郊 区 、 贺兰 、永 宁 出现 了~批 集 中连片 的温棚 。 据 统 计 . 今 年 全 市 粮 食 作 物 播 种 面 积 为 l 5 1 万 亩 , 比 上 年 减 少 O 4 万 亩 , 调 1 . 减 0 46 蔬 菜 等 经 济 作 物 面 积 2 . .9 : 2 6万 亩 , 比上 年 增 加 3 5 . 4力 亩 .增 长 l . % 86 全 市 新增 蔬 菜 小 弓棚 车 二代 节 能温 棚 2 u 万 间 + 蔬 菜及 其 他 经 济 作 蜘面 积 占农作 物 总播 种 面积 的 比例 出上 年 舶 1% 加 3增 到 1 . % 例 如 : 郊 区 粮 食 作 物 与 蔬 菜 65。 经 济 作 物 的 比 重 由 原 来 的 7 3调 整 到 现 : 在 的 6 4 贺 兰 南 原 来 的 9 5 调 : . :0 5 整 到现 在 的 8 2 : ;永 宁 大 力 调 整 种 植 业 结 构 , 加 了 名 特 优 新 瓜 荣 、饲 草 饲 料 、 中药 材 、 食 用 苗 等 高 效 经 济 作 物 的 推 广 力 度 . 粮 、 菜 、 经 济 作 物 比 由 原 来 的 8 :1 . 1 7 8 3调 整 到 面 在 的 6 : 2 4 l: 1 5。 全 县 经 济 作 物 种 植 达 3 8 万 亩 . 瓜 . 类种 植达 { 3 ) 8亩 , 别 比 上 年增 长 ¨ % 1 分 5 和 1 1 5 ;贺 兰 县 四 十 里 店 的 张 亮 村 全 0.% 0 万 元 ,增长 1 倍 多:对 林 业 投资 2 0 村 9 %的 农 户 都 种 上 了 瓜 菜 . 瓜 菜 种 0 00 年 为 17 . 4万 元 , 20 2 11 0 1年 为 18 0 9 9万 植 面 积 占 全 村 耕 地 面 积 的 4 % 今 年 0
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
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从农业和能源产业两大方面,分析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宁夏农业能源优势特色产业宁夏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地域小、人口少,既不沿边也不靠海,是典型的内陆省区;既是民族地区,又是革命老区,是全国几个集中贫困连片地区之一;既有引黄灌区,又有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有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地理特征明显,在西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西部的缩影。
自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虽然宁夏发展较快,但与全国相比,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竞争力较弱。
2008年,宁夏人均GDP为17892元(全国22640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全国15781元),相当于全国的81%,农民人均纯收入3682元(全国为4761元),相当于全国的77%。
可见,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较慢,要使宁夏实现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还需要奋起直追。
宁夏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把发展潜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是缩小落后差距、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措施。
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就必须充分认识宁夏农业、能源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努力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本文拟立足宁夏区情,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制约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宁夏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对策,目的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宁夏经济发展新跨越,促进宁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在农业产业方面,确立了加快构建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干旱带特色农业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三大区域”产业体系。
注重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构建,突出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有效衔接,主攻标准化生产、科技保障、质量安全、农民素质提升、产业化经营和政策扶持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枸杞、奶牛、清真牛羊肉、马铃薯、淡水鱼、瓜菜、优质粮、酿酒葡萄等区域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长红枣、引黄灌区蔬菜、南部山区小杂粮、中药材等产业规模也在逐步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大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情况如何
大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情况如何大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个省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和经济区域。
近年来,大西北地区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过去,大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资源开发和传统农业。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引导,产业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农业方面,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模式,而是朝着现代化、产业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比如,新疆的特色水果种植,如哈密瓜、葡萄等,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并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都实现了规模化和专业化。
同时,一些地区还发展了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工业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
过去,大西北地区的工业主要以能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为主,附加值较低。
如今,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逐步向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迈进。
例如,陕西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同时,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也在大西北地区逐渐兴起,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服务业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
旅游业成为了大西北地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甘肃的敦煌莫高窟、青海的青海湖、宁夏的沙坡头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服务业的繁荣。
此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也在不断壮大,为大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然而,大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
一些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其次,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但整体的创新水平仍需加强,以推动产业向更高端迈进。
再者,人才短缺也是制约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
由于大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一些产业缺乏高端人才的支撑。
银川调研报告
银川调研报告【银川调研报告】银川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
我在最近的一次调研中来到了这座城市,对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下面是我对银川的调研报告,总结了我在调研中的观察和感受。
一、经济发展银川是宁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在我调研期间,我发现银川的市区中心配套设施完善,商业区繁华,人流量较大。
大型购物中心、超市、娱乐场所随处可见,生活便利度较高。
此外,银川还拥有一些重要的工业园区,如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城市治理银川的城市治理较为规范,市容市貌较为整洁。
城市中心和主要道路保持了良好的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秩序也较为井然。
在我调研期间,我还了解到银川市采取了一些新型的城市管理技术,如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城市智能化监管平台等,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文化与旅游银川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回民街是银川的一个特色街区,街道两旁林立着众多的回民建筑,其中不乏古色古香的清真寺和美食一条街。
此外,银川的博物馆、艺术馆等也在展示和传承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
在我调研中,我还了解到银川拥有一些重要的旅游景点,如鼓楼、西夏王陵、沙湖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游玩。
四、环境保护在我对银川的调研中,我发现当地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城市中的绿化覆盖率较高,公园和绿地也很多。
此外,银川城区还建有一些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中心,有效解决了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我调研期间,我还了解到银川市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法规,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综上所述,通过对银川的调研,我发现银川在经济发展、城市治理、文化与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与此同时,我也认识到银川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瓶颈、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我相信,随着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银川的问题将得到逐步解决,城市的发展将更加繁荣和和谐。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30•【字号】宁政办明电发[2013]66号•【施行日期】2013.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明电发〔2013〕66号)自治区有关部门,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抓紧编制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施方案,并指导各地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为扎实做好相关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工作任务及分工(一)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起草编制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施方案,相关部门配合。
主要内容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制约因素、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推进路线图和时间表;具体政策措施。
(二)五个地级市人民政府负责编制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工作方案。
各地应突出各自特点和比较优势,突出重点,找准定位,明确本地在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的作用、责任。
1.银川市要发挥首府优势和龙头作用,引领全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深入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示范。
依托银川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空港经济区,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产业、高技术出口加工产业;依托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发展高端商务服务产业;依托科研院所和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提升发展新兴能源化工产业;依托贺兰山东麓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特色旅游产业。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禁止新上高污染、高能耗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银川产业结构现存问题和优化
经济1102 任荷1111140201
一、银川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一)银川市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在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全市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不断跨上新台阶。
2.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6元增加到2008年的14458元,比1978年增长40.8倍,年均增长13.2%。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1元增至2008年的4917元,增长37.5倍,年均增长12.8%。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103元增加到2008年的3576元,增长33.7倍,年均增长13.0%。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服务型、享受型升级。
总之,三次产业的调整与优化,使银川市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了全国百强,城市经济发展与自然进一步和谐,如今一个繁荣、开放、文明、进步、和谐的现代化新银川正在中国西部迅速崛起。
(二)银川市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银川市产业结构调整总体表现为产业结构明显改善,趋于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市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产业
规模不断扩大,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发展趋于协调,基本上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据普查资料显示,1978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依次为20.7%、53.0%、26.3%,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不懈努力,2008年,一产比重下降为5.9%,二产为48.8%,三产得到迅速发展,占GDP比重达到45.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9∶48.8∶45.3。
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业规模扩大、比重提高,银川市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产业结构出现了重大转变,其主要原因是制造业比重不断上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从三次产业构成看,银川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农业基础良好,品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趋势增强,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三农”问题的压力不大;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在三次产业中均居首位,逐步壮大的工业不仅对城市化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农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改造和服务,成为银川市经济迅速发展的核心主导力量;服务业发展速度快于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日趋增大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在逐步完善,但总体发展相对滞后于第二产业。
三次产业的调
整优化不仅促进了银川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而且大大缓解了城乡就业压力。
二、当前银川市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特色优势不明显。
2.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吸纳就业能力下降。
3.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内部结构层次低,互补能力差。
4.发展模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三、实现银川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产业结构调整要循序渐进
实践证明,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应加强产业之间相互影响研究,不能厚此薄彼,甚至以牺牲某个产业发展为代价,必须三管齐下,协调发展。
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合理优化,不大起大落,才能促进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前提。
社会稳定问题非常复杂,资源利用、生活环境、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城乡差异、就业等都会影响社会稳定。
银川市经济发展起点低、总量小,大项目、大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立竿见影。
在大力建设大项目、引进大企业时,银川市要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要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注意配套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强化功能区
布局规划管理。
同时,更要大力发展有利于就业的产业和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根据前面的分析,银川市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有足够的能力反哺农业),以提高居民就业率和收入,尽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减少利益矛盾,稳定社会。
(三)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产业调整中的作用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对主导产业及主导产业群的选择。
选择一个怎样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是整个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二、是规划布局。
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国际、国内的产业目标调整趋势出发,结合产业经济理论与本地的市情,对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一般产业提出详细发展规划和合理布局。
三、是宏观调控。
要在全国宏观调控大环境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针对性采取调控措施,不人云亦云、人为亦为,尽力避免自我恶性竞争,确保社会经济有序发展。
四、是信息引导。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信息的作用举足轻重。
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建立完善各种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并进行及时、准确的信息引导,维护社会安定,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
(四)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要有针对性,有特色,发挥
优势
1.第一产业要进一步进行内部结构优化。
要实现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一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了解掌握每一块地土壤环境,加强土壤环境管理,按照农作物生长需要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土地适宜性,引导种植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二要加强水库、渠道、喷灌、微灌、滴灌、管道灌溉系统等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完善农业技术服务系统,积极引进研究新品种,研究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三要围绕“两强多优”产业,充分发挥各县(市)区农业资源和技术优势以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并加大扶持资金的投入,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第二产业发展不仅突出产业特色,更要突出产业竞争力和效益的提高。
银川市工业发展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不破坏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3.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
与工业相比,服务业能源原材料消耗低,占用土地少,环境污染少,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业能够促进消费,提高国民支出中消费的比例,有利于改善投资和消费比例;服务业中的科技、教育、文化、休闲健身等产业加快发展,有利于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
正是因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加之银川市自身的区位优势,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到2020年,使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与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的要求相适应。
为此,必须从七个方面努力:一是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服务业的更大发展。
(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银川市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和经济重型化的进程之中,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不可避免。
同时,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高能耗产品生产的趋势以及低碳时代的到来,对银川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挑战。
能否实现以较少的能源消费量完成经济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是否轻型化。
因此,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势在必行。
(六)大力发展社区志愿互助服务
根据社区居民构成,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制度,充分发挥共产党
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和带动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
(七)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社区服务领域,推进社区服务管理社会化
重点发展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物流配送和废旧资源回收等服务,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和服务品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到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等便民利民网点,鼓励邮政、金融、电信、供销、燃气、自来水、电力等公用事业单位在社区设点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