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五分类原理和散点图特征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PPT课件
12
中性粒细胞增多
• 生理性增多 •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 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或炎症 、广泛的 、 组织损伤及坏死 、急性溶 血 、急性中毒恶性肿瘤 异常增生性增多:粒细胞性白血病 、 骨髓增殖性疾病
13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绝对值低于 1.5×109/L 称为粒细胞减少症 . 低 于 0.5×109/L 时 称 为 粒 细 胞 缺乏症。
37
I型
泡沫型
38
II型 不规则型
39
III型
幼稚型
40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 病毒感染性疾病 • 药物过敏 • 输血、血透或体外循环术后 • 其他疾病:免疫性疾病、粒缺、 放疗等
41
单核细胞 (monocyte,M)
42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主要功能
• 诱导免疫反应 • 吞噬和杀灭某些病原体 • 吞噬红细胞和清除损伤组织及死 亡细胞 • 抗肿瘤活性 • 对白细胞生成的调节
17
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
• • • • • 胞体大小不均 胞浆中毒性颗粒 空泡形成 球形包涵体(Dö hle体) 核变性(固缩、溶解、碎裂)
18
胞体大小不均
19
胞浆中毒性颗粒
20
空泡形成
21
球形包涵体(Dö hle体)
22
核变性(固缩、溶解、碎裂)
23
巨多分叶中性粒细胞
24
棒状小体(Auer小体)
0.04~0.5(40~50000) 0~0.1(0~100) 0.8~4(800~4000) 0.12~0.8(120~800)
※括号内为旧计量单位每立方豪米血液中的绝对值
11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医院检验中心VCS白细胞五项分类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问题
医院检验中心VCS白细胞五项分类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问题白细胞五项分类是医院检验中心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用于对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进行分类统计。
通过该技术,医生能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从而辅助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检验中心VCS白细胞五项分类的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应用问题。
一、原理白细胞五项分类是通过自动血液细胞分类分析仪实现的。
该仪器依靠精密的光学系统和先进的计算算法,能够将血液中的白细胞分为五种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血液样本会被自动血液细胞分类分析仪抽取。
仪器将样本注入进入细胞计数室,并将样本中的白细胞逐个通过薄层计数室,通过光学系统感知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尺寸特征,然后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统计。
二、技术特点1. 高效性:自动血液细胞分类分析仪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本的检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
2. 精确性:该技术借助精密的光学系统和先进的计算算法,能够准确地将白细胞进行分类,生成准确的统计结果。
3. 全面性:通过白细胞五项分类,我们能够获取更全面的白细胞信息,了解不同类型的细胞在血液中的比例,从而更好地评估炎症、感染、免疫和造血功能等方面的情况。
4. 可视化:自动血液细胞分类分析仪能够将白细胞的分类结果以图像的形式呈现,便于医生观察和分析。
三、应用问题1. 分类异常:通过白细胞五项分类,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判断白细胞的分类异常,如某一类细胞比例过高或者过低,并结合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判断相关病症。
2. 疾病诊断:白细胞五项分类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比正常范围的白细胞分类,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感染等疾病。
3. 疗效评估:某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分类的变化可以作为疗效的评估指标。
医生可以通过连续检测白细胞分类的变化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4. 临床研究:白细胞五项分类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为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人群的免疫状态和炎症情况,为研究找到更加准确有效的方法和方案。
五种白细胞的形态特征
五种白细胞的形态特征
一、白细胞的概念
白细胞是一类血液细胞,又被称为血球,也是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血液中的数量很少,只有百分之几,但是它们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贡献。
二、五种白细胞的形态特征
(1)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一类细胞,有一个圆球形核,半径约为5-12μm,细胞体有密度变化,核周围有9-10个环状的薄核膜。
在有血清的液体中可以观察到具有电阻线性的核柱,由于含有多种细胞因子,可以发挥机体免疫功能。
(2)单颗粒细胞
单颗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细胞体比较大,直径约为10-20μm,具有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等形态,核有明显的稠毛状和暗天线状,核周围有多层细胞膜。
单颗粒细胞是参与炎症的最重要一类细胞,可以合成多种细胞因子,并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3)嗜酸细胞
嗜酸细胞是一种抗原识别和清除的细胞,具有核心圆球形,细胞体较小,直径约为6-12μm,核周围有多层细胞膜,核心有粗毛状或暗天线状。
嗜酸细胞可以吞噬细菌、病毒和有毒物质,发挥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4)嗜碱细胞
嗜碱细胞是其中一种免疫因子,具有圆形到椭圆形的细胞体,直径约为6-13μm,核周围有多层细胞膜,核心有稠毛状结构。
嗜碱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发挥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破坏细菌的结构,增加炎症的反应,以及协助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效果。
(5)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其形态特征是椭圆形,直径约为6-18μm,细胞体有内质网,核周围有多层细胞膜,核心有暗天线状结构。
它们是一类主要参与机体运动功能的细胞,可以储存能量,参与氧合和代谢,保护机体免受损伤。
SYSMEX XE-2100D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检测原理及散点图应用
的试剂。② 没有试剂或有断断续续的蓝
色 试 剂 .说 明F S 剂 已用 完 。处 理 方 F试 法 : 上新试剂 , 进行试剂 灌注程序 , 换 再
即T s R pe i — F — x c t . 重 复 et e lns F S E e u 可 — h e
2- 故 障 二 2
X 一 10 采 用 半 导 体 激 光 的流 式 E 20D 细 胞 技 术 结 合 聚 次 甲 基 染 料 进 行 染 色 技 术 来 对 白 细胞 进 行 分 类 的 。即 用一 束 半 导 体 激 光 照射 经 过 处 理 的细 胞 , 据 根 每 个 细 胞 产 生 的 前 向 散 射 光 、 向散 射 侧
号 , 以 区分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和 中 性 粒 细 得 胞 。从 而 通 过 流 式 细 胞 检测 , 侧 向 荧 用 光 和侧 向散 射 光 信 号 就 能 区 分 出 4 白 类
细胞。
低 , C 群 的 聚 集 图形 类 似 1 拉 长 WB 分 个
的 椭 圆 , 与 G ot 群 明 显 相交 。 D F 且 hs 分 4 IF
剂 ) 的 聚次 甲 基 荧 光 染 料 就 能 进 入 破 中
损 的 白 细 胞 内 , 细 胞 内 的 核 酸 和 细 胞 与
浆 内 的细 胞 器 结 合 。染 色 后 的细 胞 经 波 长 6 3 m的 激 光 照 射 。使 侧 向 荧 光 强 度 3n
与 细 胞 内核 酸含 量 成 正 比 。F S 剂 中 F试
文章 编 号 :0 3 8 6 (0 7 0 — 0 7 0 10 — 8 82 0 )3 0 7 — 2
【小结】白细胞五分群原理与散点图
【小结】白细胞五分群原理与散点图一、VCS技术这是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Coulter)血细胞分析仪的专利技术。
VCS分别是体积(volume)、传导性(conductivity)和光散射(scatter)的缩写,是五分群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的技术之一VCS计数检测内容见表3-2它采用三个独立的能量来源在流动池内检测白细胞,将这三者结合,可以将白细胞分为五群(三种粒细胞和淋巴、单核细胞),见表3-3。
以下是VCS细胞检测立体散点图:以下是仪器给出的散点图(数字是异常成分出现的位置):你发现了吗?血细胞分析仪给出的散点图看似是二维的,其实是三维的【注释】(一)正常细胞L:淋巴细胞M:单核细胞N:中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二)异常成分1、幼稚单核细胞2、幼稚粒细胞3、未成熟粒细胞4、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5、幼稚淋巴细胞6、异型淋巴细胞7、小淋巴细胞增多8、有核红细胞/血小板簇9、大血小板10、红细胞内寄生虫(如疟原虫)二、电阻抗、射频、流式细胞术和核酸荧光染色方法这是希森美康(Sysmex)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的技术,国货迈瑞(Mindray)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的技术/散点图与之相似。
(一)4 DIFF(四分群)通道利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术、核酸荧光染色技术,采用溶血剂完全溶解红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膜仅部分溶解。
聚亚甲基蓝核酸荧光染料进入白细胞内,使DNA、RNA和细胞器着色。
因为荧光强度与细胞内核酸含量成比例,所以未成熟粒细胞、异常细胞荧光染色深,成熟白细胞荧光染色浅,从而得到4DIFF(四分群)白细胞散点图(如下)。
(二)WBC/BASO通道在碱性溶血剂作用下,除嗜碱性粒细胞外的其他所有细胞均被溶解或萎缩,经流式细胞术计数,可得到WBC/BASO百分率和绝对值及WBC/BASO散点图(如下)。
(三)未成熟髓细胞信息通道采用射频、电阻抗和特殊试剂结合法。
在细胞悬液中加硫化氨基酸,幼稚细胞膜脂质含量高,结合硫化氨基酸的量多于较成熟的细胞,对溶血剂有抵抗作用。
白细胞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白细胞的分类及各自特点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其特定的形态、功能和细胞结构,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
每类白细胞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占据白细胞总数的60-70%。
它们具有多叶核,细胞内含有中性染色颗粒。
中性粒细胞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对细菌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占据白细胞总数的20-30%。
它们具有单一的、大约圆形的核。
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和B细胞两个亚群。
T细胞在调节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而B细胞则能产生抗体,对抵御感染起到关键作用。
3.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占据白细胞总数的3-8%。
它们具有单核,包括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的清除过程,对病原体的摄取、消化和抗原呈递具有重要作用。
4. 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1-4%。
它们具有多分叶核和大量的嗜酸性颗粒。
嗜酸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释放抗感染分子和参与过敏反应,对寄生虫感染和变态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5. 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0.5-1%。
它们具有分叶核和嗜碱性颗粒。
嗜碱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释放抗感染分子和参与过敏和炎症反应,对抗毒素和抗体结合物有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白细胞的分类根据形态、功能和细胞结构的差异。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保护我们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了解白细胞的分类及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
白细胞五分类散点图的意义与在临床应用(迈瑞篇)
白细胞五分类散点图的意义与在临床应用(迈瑞篇)文健恒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前言血常规检查是我们兽医临床常用到的检查,一方面可以用在评估患病动物有无贫血、炎性疾病及血小板紊乱疾病,另一方面可以监控接受治疗的患病动物的病情趋势,还有就是可以用于动物的体检、疾病的筛查。
在过去的临床诊疗中,兽医师进行血常规检查时,重点往往放在了数据的判读上,严谨的医生还会进行血涂片检查。
实际上,血液常规检查应该包括数据、图形(三分类和五分类)和细胞形态学三个部分。
最初图形检查主要用于提示机器给出的数据可靠与否,而随着应用的深入,图形的变化也可以起到提示某些细胞形态变化的作用,可以将明显异常的动物筛选出来再进行血涂片检查,大大地减轻血涂片人工劳动。
图形检查根据仪器白细胞分类性能不同,分为三分类直方图和五分类散点图,上一期更新分享了三分类直方图的意义和应用,大家应该可以体会到单纯根据细胞体积大小进行细胞分类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临床上我们需要更先进的细胞分类方法。
白细胞五分类是比较先进的血细胞分析仪,目前兽医临床可以接触到的五分类仪器有深圳迈瑞BC-5000VET、日本希森美康xn1000v 和xs800i、德国西门子advia2120。
每一款仪器的实现白细胞五分类的方式都有各自特点,图形也有所差异。
本期将先以迈瑞动物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BC-5000VET为例,研究白细胞五分类散点图在临床中的应用,下一期更新会分享日本希森美康xn1000血细胞分析仪的五分类散点图。
原理迈瑞BC-5000VET的白细胞五分类是通过细胞化学染色、光学法测量细胞参数而实现分类的。
仪器吸取血液样本后,会分成两部分进行检测,一部分是红细胞和血小板检测,一部分是白细胞检测。
白细胞检测时,试剂首先会将样本中的红细胞,然后针对白细胞胞浆成分进行化学染色(主要是酶类),这一处理可以将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嗜碱性粒细胞的结构差异度放大。
关于五分类法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和散点图特征分析
5分类白细胞检测原理
5分类白细胞检测原理一、细胞识别白细胞检测的第一步是识别细胞。
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依赖于自动血液分析仪来进行识别。
这种设备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能够区分和识别白细胞的不同类型。
这其中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
二、光电转换识别出的白细胞随后会被置于一个特殊的光电转换器中。
当白细胞通过光电转换器时,会阻挡特定波长的光线,导致光强的变化。
这种变化被转换为电信号,进一步被放大和记录。
这种光电转换的原理是基于白细胞对光的散射和吸收特性,不同的细胞类型对光的散射和吸收能力不同,因此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细胞类型。
三、数据分析接下来,这些电信号会被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计算机程序会分析这些电信号,并根据其特性将这些信号分类为不同的白细胞类型。
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复杂的算法和统计技术,例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
四、自动化检测整个检测过程是自动化的,这意味着不需要人工显微镜检查每个样本。
自动化检测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减少了人为误差的可能性。
现代的自动血液分析仪甚至可以处理大量的样本,并在短时间内提供精确的结果。
五、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这包括定期校准仪器、检查样本的储存和处理方式、以及验证仪器的性能等。
此外,实验室通常会定期与标准样本进行比较,以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总结来说,五分类白细胞检测基于细胞识别、光电转换、数据分析、自动化检测和质量控制等原理,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关于白细胞类型的详细信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白细胞(WBC)及其分类(单核、淋巴、中性、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或降低解读及临床意义
临床白细胞(WBC)及其分类(单核、淋巴、中性、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或降低解读及临床意义细胞(WBC)是人体内的防御细胞,能够排除异己,当人体受到外来的细菌、病毒侵扰时,白细胞就会主动攻击它们,通过吞噬作用清除入侵的细菌和病毒,通过形成抗体和淋巴细胞来破坏或灭活入侵的病原体,使机体不受到侵害。
白细胞由骨髓产生,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就是这五种细胞的统称。
白细胞①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代表“防御卫士”,一旦有细菌、病毒等入侵时就会现身将其消灭,给人体一个健康环境,是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标。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
②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在(4-10)×109/L,在此数值上下浮动0.5×109/L,也可考虑属于正常范围,这与人们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成年男女一般都在此范围内,且不同性别间没有太大不同。
③儿童和婴幼儿则完全不同,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数量可达到(15-20)×109/L,在随后的一周中可降至15×109/L左右,在6个月-2岁之间可达到(10-12)×109/L,在5岁以下儿童也往往高于成人水平,平均值在8×109/L左右,以后随着年龄的长大,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④另外,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在出生后4-6天和4-6岁存在两个生理交叉点,两个指标都达到50%,即在4-6天和4-6岁间淋巴细胞比例比中性粒细胞比例高,是以淋巴细胞为主,而其他时间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两者所占白细胞比例慢慢接近成人的指标。
白细胞分类及相关特征2.1 中性粒细胞:①NEUT概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是多形核粒细胞(PMN),属于白细胞的一种,来源于骨髓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变形游走能力和吞噬能力。
血常规五分类散点图解读
血常规五分类散点图解读发布时间:2023-06-12T06:11:27.614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董泽娇[导读]血常规五分类散点图解读董泽娇(宜宾市第二中医医院;四川宜宾644000)是临床上常用且十分重要的检测手段之一就是血常规检查,患者去医院看病或是对身体做常规体检时,都会被安排做一个血常规检测,但目前仍有大部分患者对于血常规能够检测出的相关内容并不十分了解,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血常规检测并不能真正检测出某一种或是一类的疾病,其只是辅助疾病诊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主要是以患者血常规检验报告中的各类指标的数值变化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初步的判断。
而临床上常用的血常规检测方式主要包括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方式。
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血细胞分析仪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普及,这可以在减轻相关工作人员的压力的同时,提升一定的效率。
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来的结果并不就是各种细胞的具体数值。
实际上,仪器是获得血液细胞中的一些参数和信号,并将某些参数和信号划分为属于某种细胞,而这一原理则使得仪器就会有犯错的概率。
而对血常规的五分类散点图可以将上述问题进行有效发现,但大多数患者并不知道如何解读血常规五分类散点图,现为了加深对其理解程度,就本文做出相关解释,具体如下。
一、什么是血常规五分类血常规是临床上常用于检测人体各种疾病的一种检测方法。
而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常常会对其进行检测。
血常规五分类,通常是指人体血液细胞中分析里面的白细胞,且一共为五类,主要包括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以及单核细胞等,而这五类的每一类细胞数值升高或者是降低都具有不一样的意义,并以此来提示人体所可能患的临床疾病,比如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细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等等,在临床上进行血常规五分类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优点,比如简便以及操作价格较为低廉且重复性较好,对患者适用范围也相对较广,结果的准确率较高,标准化高且对患者无辐射等等临床优点,也是临床上最重要的一项常规检查。
白细胞五分类原理和散点图特征
血细胞仪白细胞五分类法原理和散点图特征2008-12-14 来源:检验世界网浏览:5747次转发至:我要评论【字号:大中小】核心提示:本文主要介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白细胞五分类上的原理和散点图分布特点。
此类仪器在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计算参数上一般会采用类似的测定原理和计算方法,此类仪器的进展和其功能特点可参考作者撰写的其它文章。
赞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张时民检验地带网血细胞分析技术已经进入自动化时代,而具有白细胞五分类或更多分析参数的仪器也普遍的应用于国内各级医院实验室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服务。
而具有18项参数带有白细胞三分群功能的血细胞分析仪也已经普及进入到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中心,在许多大型医院中已不占主流位置,因此可以说目前在较大医院的检验科,常规血细胞分析仪已经进入全自动化和白细胞五分类的时代。
本文主要介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白细胞五分类上的原理和散点图分布特点。
此类仪器在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计算参数上一般会采用类似的测定原理和计算方法,此类仪器的进展和其功能特点可参考作者撰写的其它文章(见参考文献)。
具有白细胞五分类功能的血细胞分析仪器是指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技术对白细胞进行分析,以获得外周血液中白细胞的五种常见类型,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百分率和绝对值的测定结果,此外还应该具有对出现异常白细胞的提示或初步分类功能。
目前国内外具有开发研制白细胞五分类法仪器的主要为欧美和日本生产厂商,比较著名的欧美厂家有Beckman-Coulter;ABBOTT;Siemens(Bayer);ABX;日本有Sysmex和Nihon Kohdon。
在国内已经有迈瑞(MINDRAY)公司生产几个型号的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器投入医疗市场。
检验地带网一简要发展史1974年,一种名为HEMALOG D的具有初步白细胞分类功能的白细胞分析仪问世。
1982年,Technicon公司生产了H6000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器,应该是首款具有白细胞五分类能力的仪器。
血常规五分类直方图讲解
形态学标记
血小板类
默认情况下阈值设定为25fl
2fl和30fl之间有256个通道 阈值在18 fl和25fl之间移动 取决于各个标本具体情况
形态学标记
血小板类
25fl 右边区域有大量噪音
产生Mic 标记 Plt 计数也出现 * 原因:小红细胞的干扰
形态学标记
血小板类
血小板和 RBC之间没有波谷
形态学标记
红细胞标记
当小细胞区域(MIC)和大细胞区域(MAC)计数 到的红细胞数占所有红细胞数的比例高于用户设定 的范围时,分别出现MIC和MAC标记 RBCI和RBC2阈分别限定了小细胞区域和 大细胞区域,并根据MCV和RDW计算
形态学标记
嗜碱性粒细胞检测通道 LB 表示 0 和 BA1之间出现大量噪音
IMG未成熟粒细胞
此种情况常见于以下疾病: 手术后恢复 细菌感染 重度感染 AML 脊髓发育不良/骨髓及外骨髓增殖的疾病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IMM未成熟单核细胞
常见于以下疾病: 病毒感染 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脊髓发育不良/骨髓及外骨髓增殖的疾病 AML
原单核细胞 幼单核细胞
◆
淋巴细胞具有复杂的核结构
◆
中性粒细胞具有易碎的膜
◆
大粒的淋巴细胞
可能原因 ◆未成熟粒细胞和杆状核细胞
形态学标记
独立标记
NE 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可能原因:
中性粒细胞片段过多 嗜酸性粒细胞颗粒过少 中性粒细胞带有毒性颗粒
白细胞平衡检测原理
(WBC Balance):通过比较若干个通道的白细胞计数结果,当参比 通道与参考通道之间的偏差超过仪器设定的偏差范围时,仪器会自动 提示,从而保证了白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可靠
白细胞五分类技术
20世纪时发现了电阻抗原理,由于血细胞是一种不良导体,将血液标本稀释、溶血后制成白细胞悬液,在负压的作用下,悬液流经一个带有微孔的恒压电路时,每个细胞会产生一个电阻脉冲信号,这些信号经过微机的放大、甄别、整形等处理,最后计算出单位体积内的白细胞数。
这种方法最初只能进行细胞计数,美国科学家库尔特采用电子阻率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了世界第一台电阻抗三分群血液细胞分析仪,第一次将白细胞分为了大细胞群、中间细胞群、小细胞群,并应用于临床,开创了血细胞分析的新纪元。
三分类的方法中大细胞相当于中性粒细胞,中间细胞相当月嗜酸、嗜碱及单核细胞,小细胞相当于淋巴细胞。
这种技术只起到了筛选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三分群血细胞分析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局限日益明显,因此,对血液白细胞进行五分类的仪器开始出现。
1982年,Technicon公司生产的H6000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器是第一部具有白细胞五分类能力的仪器。
同时代的日本日立公司推出的图像分析法的白细胞分析仪HITACHI8200型,仅仅可以完成白细胞血片分类并没有其他血细胞计数分析能力。
1990年前后,欧洲和题本许多厂家都陆续推出了各种类型的具有白细胞五分类功能的血细胞分析仪器。
目前已有的白细胞分类技术仪器按原理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物理法,第二类是物理——化学法,第三类是图像分析法。
1.物理法1.1VCS法Beckman-Coulter公司生产的血细胞分析仪将电学与光学结合,该方法称为体积、电导、激光散射血细胞分析法(VCS)。
V是利用电阻抗法测定细胞体积;C是利用高频电磁波,根据各种细胞核浆的电导性不同测理细胞内部结构、核浆比例;S是利用光散射原理测量细胞内颗粒的大小密度等结构特性。
计算机根据3种技术得到的资料综合分析,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一一分开,以白细胞分类散点图显示这些细胞,并提示异常淋巴细胞、幼稚细胞、有核细胞、抗溶血红细胞等信息。
白细胞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白细胞的分类及各自特点白细胞是人体中的一类重要血细胞,它们在免疫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根据其形态特点、细胞功能以及出现的数量,白细胞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对不同类型白细胞的分类和各自特点的详细介绍。
一、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约占总白细胞数量的60-70%。
它们具有多形核,嗜酸性和嗜碱性染料都能对其进行染色。
中性粒细胞主要通过飞行到感染部位来消灭病原体,并释放细胞毒素。
它们对于细菌和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杀菌作用。
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占总白细胞数量的20-30%。
它们具有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单个核,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淋巴细胞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种类型。
B细胞可以产生抗体,对抗病原体的入侵;而T细胞则可以分为辅助T细胞、杀伤T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别在免疫应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三、单核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单核细胞与其前体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占总白细胞数量的3-8%。
单核细胞具有单个、大而豆状的细胞核,巨噬细胞则具有更大和更多的细胞质。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细胞残骸和废物,清除感染部位的炎症。
四、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总白细胞数量中占比较小,通常为1-3%。
它们具有双叶片核,容易通过酸碱染色发现。
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释放组胺和其他细胞毒素来引起炎症反应,对抗外部寄生虫。
五、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总白细胞数量中也占比较小,通常为0-1%。
它们具有双叶片核,容易通过碱性染料着色。
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综上所述,白细胞可以根据其形态特点和功能进行分类。
中性粒细胞主要对抗细菌和真菌感染,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单核细胞及其前体细胞与清除炎症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则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中发挥作用。
了解不同类型白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5分类法原理
V代表体积 (ou e 测量法 , vlm ) 是采用 经典 的库 尔特专 利技术 , 用低频 电流准确分析 细胞体 积。c代表高频 电导 性( od c vy , cn u ti ) 采用高频 电磁探针测量细胞 内部结构 间 it 的差异。此技术 为该公司专利 , 当电流通 过细胞 时 , 细胞 核的化 学组 分可使 电流 的传 导性 发生 变 化 , 变 化量 可 其 以反 映细胞 内部 的信 息。该参数 可用来 分析体 积相近 而
内部性 质不 同的细 胞群 体。如淋 巴细胞 和嗜碱 粒 细胞 。
n 的激光照射 , 生的荧光 强度与 细胞 的核 酸含 量呈 正 m 产 比。4 L试剂还具有 与嗜酸性颗粒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 D 可 根据侧 向散射光 信号 强度 , 嗜酸 性粒 细胞 从 中性粒 细 将 胞 中分离 出来 。这样 可 以将 中草药 性粒 细胞 , 嗜酸性 粒
酸性 试剂 , 可将 红 细胞 、 血小 板形 成淡影 化 , 将除 嗜碱性 粒细胞 以外 的 白细 胞处 理成 裸核 形态 , 后采 用前 向散 然 射光 ( S ) F C 信号 和侧 向散射 光 ( S 信号 使 嗜碱性 粒细 SC)
胞从其他细胞 中分离 出来。在这个 通道 可以获得 白细胞 总数和嗜碱性粒细胞 的数量 。
沈郦
队
・
2 7・ 7
血 细胞 分 析 仪 白细 胞 5分类 法 原 理
孟冬娅 牛景 阳 徐 亮
检测 原理
警。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 白细胞分类
具有 白细胞 5分类或更 多分析参 数 的仪 器 已在军 区
各级 医院检验科应用 。不 同厂家 的仪 器通过 不 同物理和 化学技术对细胞 进行 分析 , 以获得 外周 血 中 5种 血 细胞 ( 中性粒 、 嗜碱 、 嗜酸 、 巴和单 核细胞 ) 淋 的百分率 和绝 对
白细胞散点图
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一)细胞直方图的应用1.白细胞直方图变化的临床意义,前已述及,在进行白细胞计数时,细胞根据体积大小分配在不同计算机通道中,从而得到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反之从图形的变化可以会计被测血液中细胞群体的变化。
这种变化细胞图形并无特异性。
比如中间细胞群可包括大淋巴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其中任何一类细胞的增多,均可使直方图产生相似变化,只是提示检查者粗略者判断细胞比例变化或有无明显的异常细胞出现,进而在显微镜下检查中注意这些变化或在正常人体栓中,筛选是否需要进一步作血涂片检查。
图2-11显不的是各种血液学异常时,直方畋的变化,可以看出,尽管引起血液学变化的病因不同、细胞形态变化不同,但直方图型很相似,说明白细胞直方图形变化并无特异性。
图2-11 不同疾病白细胞分布直方图图中横坐标为细胞体积,纵坐标为细胞相对数量,黑色区域是正常细胞分布图(a)来自末梢血淋巴细胞增多(其中大颗粒淋巴细胞占42%)(b)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2)(其中幼稚细胞占72%)的图形(c)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幼稚细胞63%)的图形另外,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也可反映某些人为的或现变化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的情况,比如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巨大血小板,采血时由于技术大兵在造成血小板聚集或某些病理因素使红细胞膜对溶血剂有抵抗作用,使红细胞溶血不完全,以至测检标本中大量红细胞膜碎片等情况,均可使白细胞直方图在50fl以下区域出现一个或大或的小峰。
因此当实验结果出现这种图形时,提示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均不准确,需在采取相应的手段进一步检测。
2.红细胞体积直方图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直方务图意义不同,某些贫血红细胞体积直方图的其特点,此种图形变化再结合其它参数进行分析,对鉴别诊断颇有价值。
分析时,要注意观察图形的位置,峰底的宽度、峰顶的形态及有无双峰出象。
下面介绍几种贫血时图形变化:(1)缺铁性贫血的直方图(2-12A):其特点为曲线波峰左移,峰底变宽,显示小细胞不均一性。
医院检验中心VCS白细胞五项分类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问题
医院检验中心VCS白细胞五项分类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问题VCS原理和技术特点在一个流式通道内,对单个白细胞进行直接、同时、三重测量,然后再进行三维分析。
1.Scatterpak试剂保证”接近原态”分析,避免化学方法对细胞特性的破坏Scatterpak(Erythrolyse—低渗、低pH、具表面活化性)(Stabilyse—高渗、高pH)WBC EL 肿胀ST:恢复等渗、生理pH 接近原态RBC----------------- 肿胀---------------------------------------去除debris-------流式通道PLT 肿胀El的表面活化作用继续发挥去除debris(28μL) (300μL×2) (133μL)2.流体动力聚焦细胞,令其在流式通道内作最适的单细胞排列ISOTON III作为鞘流3.VCS检测-视角与手工相似VCS技术检测细胞的角度与镜检血片相似,都是从体积、核质比、颗粒特性、膜特性和形态等方面观察。
但检测工具的敏感度大大提高,描绘程度上更精细,细胞的状态比染色情况下的更自然。
Volume◆运用低频电流准确分析细胞体积体积是区分白细胞亚群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能有效区分LY和MO。
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如:LY和BA(φ同在9-12μm范围);不成熟LY和NE(φ同在12-14μm范围) ◆该技术1967年开始使用◆库尔特专利Conductivity-Opacity◆运用高频电磁探针检测细胞内含物(细胞核、颗粒和其他化学组份)的特性。
细胞膜对高频电流具传导性,当电流通过细胞时,细胞核、颗粒和细胞内的化学组份令电流的传导产生变化,其变化量(RF)可以用来反映细胞内含物的信息◆RF=f(细胞体积,细胞内含物传导性)◆Opacity(阻光性)是指将细胞体积对RF的影响去除后的高频传导数据,可以更确切地描述细胞内含物Opacity≅RF/DC◆该参数可用来进一步区别体积差不多的细胞,如:LY和BA(φ同在9-12μm范围),由于它们的核质比不同而在C参数上有所区别◆库尔特先生在60年代着手研究该项技术,1970年获美国专利Light Scatter-RLS◆运用一个氦氖激光源发出的单色激光扫描细胞,收集细胞多角度(20-70度)的散射光(MALS),提供关于细胞形态,膜结构和颗粒性的信息◆MALS=f(细胞体积、细胞膜结构和颗粒性)Rotated Light Scatter=Log(LS)/DC,减少细胞体积的影响◆S在根据细胞的颗粒类型和颗粒数量区分细胞时十分有用,VCS最成功之处在于它对EO的识别能力和计数其它五分类仪器对EO的分辨往往不够成功或精度不高,因为很难将它与其它粒细胞区分完全◆库尔特先生对流式光感应系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的Fulwyler前辈时代,同时库尔特公司在流式细胞仪的制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激光技术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细胞仪白细胞五分类法原理和散点图特征2008-12-14来源:检验世界网浏览:5747次转发至:我要评论【字号:大中小】核心提示:本文主要介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白细胞五分类上的原理和散点图分布特点。
此类仪器在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计算参数上一般会采用类似的测定原理和计算方法,此类仪器的进展和其功能特点可参考作者撰写的其它文章。
赞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张时民检验地带网血细胞分析技术已经进入自动化时代,而具有白细胞五分类或更多分析参数的仪器也普遍的应用于国内各级医院实验室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服务。
而具有18项参数带有白细胞三分群功能的血细胞分析仪也已经普及进入到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中心,在许多大型医院中已不占主流位置,因此可以说目前在较大医院的检验科,常规血细胞分析仪已经进入全自动化和白细胞五分类的时代。
本文主要介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白细胞五分类上的原理和散点图分布特点。
此类仪器在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计算参数上一般会采用类似的测定原理和计算方法,此类仪器的进展和其功能特点可参考作者撰写的其它文章(见参考文献)。
具有白细胞五分类功能的血细胞分析仪器是指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技术对白细胞进行分析,以获得外周血液中白细胞的五种常见类型,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百分率和绝对值的测定结果,此外还应该具有对出现异常白细胞的提示或初步分类功能。
目前国内外具有开发研制白细胞五分类法仪器的主要为欧美和日本生产厂商,比较着名的欧美厂家有Beckman-Coulter;ABBOTT;Siemens(Bayer);ABX;日本有Sysmex 和NihonKohdon。
在国内已经有迈瑞(MINDRAY)公司生产几个型号的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器投入医疗市场。
检验地带网一简要发展史1974年,一种名为HEMALOGD的具有初步白细胞分类功能的白细胞分析仪问世。
1982年,Technicon公司生产了H6000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器,应该是首款具有白细胞五分类能力的仪器。
同时代日本日立公司推出图像分析法的白细胞分析仪HITACHI8200型,仅仅是用于完成白细胞血片分类的仪器,没有其他血细胞计数分析能力。
Technicon公司1985年开发了比较成熟的具有白细胞五分类功能的TechniconH1型血液细胞分析仪,随后升级为H2型和H3型。
COULTER公司在1987年开发研制其经典VCS技术,并推出持续具有多年影响力的、具有白细胞五分类功能的血液细胞分析仪MAXM型。
1990年前后,欧洲和日本许多厂家都陆续推出了各种类型的具有白细胞五分类功能的血细胞分析仪器。
各厂家设计生产的此类血细胞分析仪,其在白细胞分类技术上原理各不相同,分析测定项目略有不同,且形式多样,结构复杂,试剂种类和成分也趋于复杂。
不断改进和升级的新产品使得仪器在白细胞分类技术上更加成熟和可靠。
而技术的提高也带来了仪器和消耗品(试剂)价格的增加。
检验地带网二仪器原理和散点图特点1体积、电导和激光散射原理这是Beckman-Coulter公司生产的血细胞分析仪所采用的经典分析方法,他集三种物理学检测技术于一体,在细胞处于自然原始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多参数分析。
该方法也称为体积、电导、激光散射血细胞分析法。
此技术采用在标本中首先加入红细胞溶血剂溶解掉红细胞,然后加入稳定剂来中和红细胞溶解剂的作用,使白细胞表面、胞浆和细胞体积保持稳定不变。
然后应用鞘流技术将细胞推进到流动细胞计数池(Flowcell)中,接受仪器VCS三种技术的检测。
V代表体积(Volume)测量法,是采用经典的库尔特专利技术,用低频电流准确分析细胞体积。
体积是区分白细胞亚群的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可有效区分体积大小差异显着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C代表高频电导性(Conductivity),采用高频电磁探针原理测量细胞内部结构间的差异,也是该公司的专利技术。
细胞膜对高频电流具有传导性,当电流通过细胞时,细胞核的化学组份可使电流的传导性产生变化,其变化量可以反映出细胞内含物的信息。
该参数可用来区分体积相近而内部性质不同的细胞群体,如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由于它们的细胞核特性不同而在传导性参数上有所区别。
S 代表激光散射(Scatter)测量技术,采用氦氖激光源发出的单色激光扫描每个细胞,收集细胞在10°~70°角度内出现的散射光(MALS)信号。
该激光束可穿透细胞,探测细胞内核分叶状况和胞浆中的颗粒情况,提供有关细胞颗粒性的信息,可以区分出颗粒特性不同的细胞群体。
例如细胞内颗粒粗的要比颗粒细的散射光更强,因此可以用于区分粒细胞中的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三种细胞。
图1VCS法的测定原理仪器将分析每个细胞在V、C、S三种检测技术上的测量结果,因为不同类别的细胞会在体积、表面特征、内部结构等方面呈现明显的不同。
将这些特征性信息被定义到以VCS为三维坐标(分辨率为256×256×256=16,777,216)所形成的立体散点图中,这五类细胞可在三维空间中形成特定的细胞群。
通过计算某群细胞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即可得到五项白细胞分类结果。
仪器不仅仅做出对正常白细胞的五项分类结果,给出典型的散点图型,还可以提示许多异常细胞区域的报警。
VCS技术可通过DF1、DF2、DF3三个散点图将五种类型白细胞明显区分开。
三个散点图的纵坐标均定义为细胞体积。
DF1为细胞体积和激光散射的直方图,DF2和DF3为细胞体积和高频电导性的直方图,DF3为除去粒细胞群体后显示出淋巴细胞后面的嗜碱性粒细胞图像。
图2各类白细胞在VCS三维空间中的分布特点图3各类白细胞在散点图中的分布特点VCS技术是Beckman-Coulter公司开发研制的经典专有方法,到目前为止的各种高档血细胞分析仪均采用该方法对白细胞进行分析。
该方法在白细胞分析上尚有特殊能力,例如可以测定和分析中性粒细胞的体积、核浆比例、细胞颗粒特性等参数,也就是将中性粒细胞的VCS三个参数分别给出,用于了解细菌感性疾病与其它疾病的区别。
也可对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均作出其细胞群体的三个技术参数值,是比较有前景的研究内容。
仪器在RBC、PLT、WBC计数上依然采用电阻抗法,血红蛋白仍然采用比色法测定。
该公司的五分类法血细胞分析仪先后推出多种类型,如MAXM、STKS、GEN·S、HmX、LH755和最新的LH780等型号,在某些机型还具有网织红细胞分析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功能。
媒体转载请自觉注明本文来自:详细出处:血细胞仪白细胞五分类法原理和散点图特征(2)2008-12-14来源:检验世界网浏览:5748次转发至:我要评论【字号:大中小】核心提示:2.电阻抗、射频和细胞化学技术日本Sysmex公司系列血细胞分析仪是在国内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从三分类法到五分类法的各种型号仪器都有大量用户。
其仪器型号种类丰富,功能和测定参数各异,其各种仪器间均有近似的-2.电阻抗、射频和细胞化学技术日本Sysmex公司系列血细胞分析仪是在国内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从三分类法到五分类法的各种型号仪器都有大量用户。
其仪器型号种类丰富,功能和测定参数各异,其各种仪器间均有近似的检测原理,但在结合特定的功能以达到不同的分析目的方面,其原理和所用试剂又有不完全相同之处。
本文以目前其最高配置的XE-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为例说明其在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方面的原理和特点。
SysmexXE-2100在白细胞分类上采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技术结合核酸荧光染色技术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半导体激光照射在通过鞘流技术处理的细胞上,可根据每个细胞所产生的三种信号来鉴别细胞类别。
前向散射光(FSC)信号可反应细胞体积大小;侧向散射光(SSC)信号可反应细胞的颗粒和细胞核等内含物的信息;侧向荧光(SFL)强度信号则用于分析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含量。
在白细胞分析上主要采用两个通道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两个通道均采用激光和鞘流进样的方式测定。
DIFF通道:STROMATOLYSER-4DL试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溶解掉标本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并在白细胞膜上打出小孔;然后第二种试剂STROMATOLYSER-4DS中的聚次甲基染料通过这个小孔进入白细胞中,与细胞核的核酸和细胞器结合,在经过波长633nm的激光照射,产生的荧光强度与细胞的核酸含量成正比。
STROMATOLYSER-4DL试剂还具有与嗜酸性颗粒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可根据侧向散射光信号强度,将嗜酸性粒细胞从中性粒细胞中分离出来。
这样可以将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清楚的分离开。
在DIFF散射图当中可以得到白细胞的四个分群(LMNE)。
WBC/BASO通道是专用作检测嗜碱性粒细胞的通道,因为嗜碱性粒细胞数量非常少,因此必须采用特殊技术处理。
STROMATOLYSER–FB是一种酸性试剂,可将红细胞和血小板形成淡影化,将除嗜碱性粒细胞以外的白细胞处理成裸核形态,然后采用前向散射光(FSC)信号和侧向散射光(SSC)信号使嗜碱性粒细胞从其它细胞中分离出来。
前向散射光与细胞体积测定相关,侧向散射光与裸核后的细胞结构复杂性有关。
在这个通道中可以获得白细胞总数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
图4SysmexXE-2100白细胞分类散点图仪器在幼稚粒细胞分析上有特殊的IMI通道,在IMI检测通道中主要应用射频(RF)技术和直流电阻抗法(DC)。
这个测定通道根据幼稚细胞膜表面比成熟细胞膜表面含有脂质少的现象,在稀释液中加入硫化氨基酸(IM试剂),由于占位不同,结合在幼稚细胞表面的氨基酸较多,对溶血剂有抵抗作用,对幼稚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当加入溶血剂后成熟细胞易被溶解掉,而幼稚细胞不易被溶解破坏,可通过电阻法检测出来。
射频技术用于测量细胞核的大小和颗粒的多少,而直流电信号可反应出细胞体积的大小。
检验地带网在有核红细胞计数上通过专门的有核红细胞检测程序和专用通道-NRBC通道,在处理标本时加入STROMATOLYSER-NR专用试剂,它能使成熟红细胞溶解又可保持有核红细胞的核结构,同时也将白细胞保持完好。
STROMATOLYSER-NR试剂中的聚次甲基荧光染料可渗透进入白细胞膜内,将白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的核染色。
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得到:白细胞核大荧光强度高,有核红细胞核小,荧光强度低,正常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破碎,荧光强度极低。
根据荧光强度差和前向散射光信号测定的细胞体积差,可将有核红细胞从其他细胞群中区分出来。
图5SysmexXE-2100的幼稚细胞通道和有核红细胞通道散点图该仪器在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计数和分析上仍然沿用了经典的电阻抗方法,在血红蛋白测定上采用了无剧毒物质的SLS溶血剂比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