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相关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离婚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礼作为一种婚俗现象在我国仍然普遍存在。
彩礼,又称聘礼,是男方在婚前向女方家庭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财物,用以表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诚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离婚现象也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彩礼返还问题也愈发突出。
本文旨在探讨离婚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为相关当事人提供法律参考。
二、彩礼返还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这一规定为离婚彩礼返还提供了法律依据。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解释(二)》第十一条对离婚彩礼返还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了彩礼返还的情形和标准。
三、离婚彩礼返还的情形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根据《解释(二)》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根据《解释(二)》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根据《解释(二)》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4.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或者接受人一方死亡的根据《解释(二)》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或者接受人一方死亡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四、离婚彩礼返还的标准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根据《解释(二)》第十条,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彩礼应当全部返还。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根据《解释(二)》第十条,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彩礼返还的比例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根据《解释(二)》第十条,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彩礼返还的比例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彩礼事实适用法律问题(2篇)

第1篇一、引言彩礼,作为中国传统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我国民间。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彩礼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彩礼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以及相关法律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彩礼的事实认定1. 彩礼的定义彩礼,是指男方在结婚时,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向女方及其家庭支付的一定财物。
彩礼的数额、形式、交付时间等均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
2. 彩礼的事实认定(1)彩礼的数额:彩礼的数额应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双方家庭条件以及双方当事人的意愿等因素确定。
在实践中,彩礼数额的认定应遵循公平、合理原则。
(2)彩礼的形式:彩礼的形式多样,包括金钱、实物、房产等。
在实践中,对于彩礼形式的认定,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3)彩礼的交付时间:彩礼的交付时间一般在订婚、结婚等环节。
对于彩礼交付时间的认定,应遵循实际交付时间原则。
三、彩礼的法律适用1. 彩礼的法律性质彩礼的法律性质尚无明确规定。
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彩礼具有一定的财产性质,属于赠与关系。
2. 彩礼的法律适用(1)彩礼的返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以下情况下,彩礼应当返还:①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②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③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2)彩礼的分割:对于已经结婚并共同生活的夫妻,离婚时彩礼的分割应遵循公平、合理原则。
四、彩礼相关法律问题探讨1. 彩礼与婚姻自主权的关系彩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婚姻自主权。
然而,过高的彩礼可能导致婚姻自主权的丧失。
因此,在处理彩礼问题时,应尊重婚姻自主权,避免彩礼成为婚姻的负担。
2. 彩礼与家庭暴力的关系彩礼可能导致家庭暴力。
一方面,过高的彩礼可能导致男方家庭经济负担加重,进而引发家庭矛盾;另一方面,女方家庭可能因彩礼问题对男方家庭产生不满,引发家庭暴力。
因此,在处理彩礼问题时,应关注家庭暴力问题,维护家庭和谐。
3. 彩礼与性别平等的关系彩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性别不平等。
彩礼钱法律规定

彩礼钱法律规定
彩礼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习俗,是指男方向女方家庭支付的一定金额的金钱、礼品或其他实物。
虽然彩礼钱在某些地方被视为社会习俗,但由于其涉及法律问题,近年来法律规定对彩礼钱进行了一些限制。
首先,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双方应当自愿结婚,不得强迫他人结婚,也不得强迫他人支付彩礼钱。
如果有人以婚姻为条件,向他人要求支付彩礼钱或强迫支付彩礼钱的行为,将被视为违法行为,并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3条的规定,明知他人以虚构事实或伪造证据的方式骗取彩礼钱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针对彩礼钱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具体的规定。
例如,江苏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的《关于维护婚姻家庭稳定的若干意见》中规定,禁止向对方家庭索取或收受彩礼钱,一旦发现,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总的来说,彩礼钱是一项涉及法律问题的传统习俗,法律规定了一些限制。
在处理彩礼钱问题时,像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一样,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更加重视法律的约束,遵守法律的规定,不得以彩礼钱为借口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
然而,彩礼钱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并且仍然是一些家庭的经济负担。
因此,社会应全面弘扬尊重、平等的婚姻观念,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摒弃铺张浪费的彩礼文化,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彩礼钱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发展婚姻家庭关系,共同营造和谐社会。
退还彩礼的法律规定

退还彩礼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国《婚姻法》和相关法律条款,彩礼作为婚姻家庭制度的一部分,涉及到一些法律规定。
以下是关于退还彩礼的法律规定:首先,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禁止勒索、诈骗要求彩礼和礼金。
双方应该自愿、自主地进行婚姻登记,不得以彩礼为条件或利益来强迫或威胁对方。
其次,在实际操作和执行过程中,确保彩礼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非常重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百五十一条的规定,如果彩礼被认定为“违法所得”,则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追溯和退还。
在这种情况下,彩礼的退还可能是合法的。
第三,退还彩礼的时机和方式也受到一些限制。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如果结婚后双方发现自己的婚姻为无效婚姻,可以请求退还彩礼。
如果婚姻因为某些事实或者原因被法院裁定为无效,彩礼的退还可以根据法院的决定进行。
此外,如果离婚的时候存在彩礼问题,彩礼的归还应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八条的相关规定进行。
根据该条款的规定,婚姻关系终止,可以协商处理彩礼问题。
如果协商不成的话,法院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请求和彩礼的实际情况作出裁决。
最后,彩礼退还的具体金额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婚姻家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彩礼的退还应当根据彩礼的性质、金额和损失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一方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法院应当根据需要适当减少退还的金额。
综上所述,彩礼退还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婚姻法》和相关法律条款中。
根据实际情况,彩礼的退还可以在无效婚姻的情况下或者离婚时进行协商处理或者由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做出裁决。
退还的具体金额应根据彩礼的性质、金额以及损失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24]1号)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24]1号)](https://img.taocdn.com/s3/m/d10ab27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2.png)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规定(法释[2024]1号)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年(卷),期】2024()3
【摘要】为正确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以婚姻为目的依据习俗给付彩礼后,因要求返还产生的纠纷,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一方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总页数】2页(P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3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7次会议通过法释[2003]7号文 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船员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20]11号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法释[2021]19号)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法释〔2021〕17号)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法释〔2022〕8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最新彩礼新规定是什么

2024最新彩礼新规定是什么2024彩礼新规定是什么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借婚姻索取财物违反了婚姻自由原则,应当坚决予以打击。
《规定》明确,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明确彩礼与恋爱期间一般赠与的区别彩礼与恋爱期间的一般赠与相比,虽然当事人的目的和动机相似,但是彩礼的给付一般是基于当地风俗习惯,直接目的是缔结婚姻关系,有其相对特定的外延范围。
《规定》明确,在认定某一项给付是否属于彩礼时,可以根据一方给付财物的目的,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给付人及收受人等事实认定。
比如,可以考察给付的时间是否在双方谈婚论嫁阶段、是否有双方父母或介绍人商谈,财物价值大小等事实。
明确几类不属于彩礼的财物《规定》同时以反向排除的方式明确了几类不属于彩礼的财物,包括:一方在节日或者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日常消费性支出。
此类财物或支出,金额较小,主要是为了增进感情的需要,在婚约解除或离婚时,可以不予返还。
婚约双方父母可作为婚约财产纠纷诉讼当事人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儿女的婚姻一般由父母操办,接、送彩礼也大都有双方父母参与。
彩礼返还纠纷中,程序上存在的主要争议问题是婚约双方的父母能否作为诉讼当事人。
《规定》区分两种情况:婚约财产纠纷此类案件原则上以婚约双方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但考虑到实践中,彩礼的给付方和接收方并非限于婚约当事人,双方父母也可能参与其中。
为尊重习俗,同时也有利于查明彩礼数额、彩礼实际使用情况等案件事实,确定责任承担主体,《规定》明确,婚约财产纠纷中,婚约一方及其实际给付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原告;婚约另一方及其实际接收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被告。
离婚纠纷考虑到离婚纠纷的诉讼标的主要是解除婚姻关系,不宜将婚姻之外的其他人作为当事人,故《规定》明确,在离婚纠纷中一方提出返还彩礼诉讼请求的,当事人仍为夫妻双方。
民法典彩礼钱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The temper should never be greater than the ability.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民法典彩礼钱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导读:《民法典》彩礼钱法律规定有如果有包办和买卖婚姻的现象,则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
双方在自愿结婚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风俗支付一定数额的彩礼钱,但不能够强迫双方购买首饰、车辆等相关的财物。
一、《民法典》彩礼钱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
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
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如果是索要彩礼钱、首饰钱等,就是违反了该条例。
还有就是是通过媒人要对方索要,而且现今社会的索要有车、房才结婚的“风俗”也违反了这一条,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金钱。
彩礼在普通理解中,尤指婚恋中男方给女方的聘礼或礼金。
在今天的互联网中,还指朋友之间互赠彩票、祝福的一种行为,例如在彩礼网上用户只要知道朋友的手机号或邮箱,就可以很简单为朋友送上几注彩票和一段图文并茂的祝福,不仅关心、维系了朋友,同时也传递着希望朋友发财等美好寓意。
二、哪些情况不予返还结婚彩礼第一、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两年以上。
第二、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虽不满两年,但生育子女的。
第三、所接受的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
就司法实践中如何掌握第三种情况作以下几点说明:首先要求“确已”用于共同生活。
这就要求接受彩礼的一方,要提供确实充分的证据加以证实,避免依此为借口拒绝返还彩礼;其次女方在“结婚”前购买的嫁妆,双方共同使用,不能视为用于共同生活。
因为女方的嫁妆是其“婚前”财产,在双方共同生活期间,男方也有其婚前财产用于共同生活,都不能使用该项规定;另外,共同生活的界定,主要限制在家庭成员因生活、生产需要并实际支出,比如男女一方或双方患病花费、共同经营投资等。
三、通常彩礼超过10万违法吗彩礼超过10万是不违法的。
法律规定退还彩礼的条款(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婚姻家庭的合法权益,保障男女双方在婚姻中的平等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彩礼,是指男女双方在订婚、结婚过程中,男方为表示诚意,自愿给予女方及其家庭的财物。
第三条男女双方在婚姻登记前,自愿给予彩礼的,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男女双方在婚姻登记后,因离婚等原因导致彩礼退还的,适用本规定。
第二章彩礼的给予与接受第五条男方给予彩礼,应当出于自愿,不得以彩礼作为婚姻的强制条件。
第六条女方及其家庭接受彩礼,应当表示感谢,不得索取或者变相索取。
第七条彩礼的给予与接受,应当遵循当地风俗习惯,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第三章彩礼的退还条件第八条下列情况下,男方有权要求退还彩礼:(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因男女双方或一方的原因导致婚姻无效的;(三)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因一方死亡导致婚姻关系终止的;(四)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因女方提出离婚,经法院判决离婚的;(五)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因男方提出离婚,女方同意离婚,并要求退还彩礼的。
第九条下列情况下,女方有权要求退还彩礼:(一)男方在婚姻登记前已经因重大疾病、精神疾病等原因丧失行为能力,女方在知情的情况下仍与其结婚的;(二)男方在婚姻登记前已经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女方在知情的情况下仍与其结婚的;(三)男方在婚姻登记前已经因重大过错导致婚姻关系无法维持,女方在知情的情况下仍与其结婚的。
第十条在以下情况下,彩礼不予退还:(一)双方已共同生活满一年的;(二)女方怀孕或者已经生育的;(三)双方因不可抗力导致婚姻关系终止的。
第四章彩礼的退还方式第十一条彩礼的退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现金退还;(二)实物退还;(三)折价退还。
第十二条彩礼的退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平合理原则;(二)自愿原则;(三)诚实信用原则。
关于嫁妆和彩礼我国法律有何规定

关于嫁妆和彩礼我国法律有何规定嫁妆、彩礼是在传统的结婚中出现频率最⾼的词。
那么对于嫁妆、彩礼,我国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呢?店铺⼩编整理了相关资料供您了解!关于嫁妆和彩礼我国法律有何规定1、嫁妆、彩礼的定义嫁妆是⼥⼦出嫁时,娘家为新娘准备的结婚⽤品,如⾐被、家具及其他⽤品。
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其所准备的嫁妆也会不同。
在古代嫁妆是⼥⼈的私⼈物品,⼜称为“陪嫁”,婆家是⽆权动⽤和⼲涉的。
彩礼,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称财礼、聘礼、聘财等。
中国⾃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赠送聘⾦、聘礼的习俗,这种聘⾦、聘礼俗称“彩礼”。
2、嫁妆是夫妻共同财产吗只有到婚姻登记机关进⾏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的,才视为确⽴夫妻关系。
举办婚礼不能视作婚姻关系成⽴。
嫁妆算婚前财产还是婚后财产要根据情况来判断,如果是⼆⼈在领取结婚证之后购置并且双⽅没有对嫁妆的归属作出约定的,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除了法定和约定的属夫妻⼀⽅所有的外,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如果是在领取结婚证之前购置并且双⽅对该财产的归属没有约定的,属于⼀⽅婚前财产。
因此离婚时嫁妆根据上述原则分割。
但在司法实践中,嫁妆⼀般视为⼥⽅的婚前财产,因此属于夫妻⼀⽅的个⼈财产。
⼥⽅为结婚购置的嫁妆,虽然是在结婚登记以后,举⾏结婚仪式之前购买,但夫妻双⽅没有实际⽣活在⼀起,没有共同的劳动和收⼊。
购买财产的资⾦⼤多是⼥⽅的⽗母或其他的近亲属,少数也有夫妻⼀⽅婚前个⼈的收⼊。
在审判实践中,离婚案件的当事⼈对该类财产的归属⼀般不持异议,认为⼥⽅陪嫁的财产就是其个⼈财产,男⽅购置财产就是男⽅的财产。
这样处理起来也⽐较符合风俗习惯,当事⼈容易接受,也可以避免⽭盾激化,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
3、彩礼是夫妻共同财产吗(1)如果所收的彩礼由⼀⽅个⼈接收或购置结婚物品的,应根据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受赠的财物⽆特殊约定,应为夫妻共同财产。
(2)如果男⼥双⽅未共同⽣活的,考虑财产的来源予以合理分割。
结婚彩礼2023年法律规定(最新)

结婚彩礼2023年法律规定(最新)结婚彩礼2023法律规定1、决定彩礼是否返还,以当事人是否缔结婚姻关系为主要判断依据;2、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应返还彩礼;如果已结婚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例外);按照习俗举办了结婚仪式但没有领取结婚证书的,解除同居时彩礼原则上不予返还(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例外);3、结婚前给付彩礼的,必须以离婚为前提,才能考虑支持返还请求。
如果给付彩礼之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给付人要求返还给付的,不予支持。
如果当事人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该项请求,法院准许离婚的,可根据情况作出是否支持返还彩礼请求;判决不准离婚的,则不能支持当事人返还彩礼的请求;4、给付彩礼后办理了结婚登记,但双方并未真正在一起共同生活,对于要求返还彩礼的,应予以支持。
双方登记结婚后,如果一直没有共同生活,也就没有夫妻之间相互扶助、共同生活的经历,实质意义上真正的共同生活还没有开始。
综上所述,在当代的社会,现在很多地方依然是存在婚礼上要求对方给付彩礼的这样一种习俗的,这样的一种习俗法律当中并没有作出禁止性的规定。
但是我们国家《民法典》当中明确的规定的彩礼的给付不能够过多,否则是违法的。
江西彩礼2023一般给多少江西彩礼钱一般给10万元,但在近年来,这一习俗逐渐淡化,与西方婚姻习俗不同的是,在中国,结婚彩礼钱都是由新郎方承担的,新娘方虽有陪嫁,但因女方家境而异,一般来说均低于男方给的彩礼价值。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受之影响,提出:禁止包办、慧知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江西彩礼钱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农村的广大婚龄男青年非常的多,要想结婚,必须下血本,掏出天价彩礼。
攀比心理也是导致彩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女方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在亲友面前“输掉面子”,因此会要求男方给出更高的彩礼。
一些人认为彩礼就是交易,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不太好的人来说,女孩是一种获取利益的工具,嫁女儿就可以获得很多彩礼,从而保障家庭经济。
两婚退还彩礼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中国传统婚姻观念中,彩礼是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的一种物质补偿,也是对女方家庭养育女儿的一种感谢。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迁,婚姻关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纠纷,其中彩礼退还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深入探讨两婚退还彩礼的法律规定,并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彩礼的定义与性质1. 彩礼的定义:彩礼,又称聘礼,是指男方在婚前给予女方家庭的一定财物,作为对女方家庭的感谢和补偿。
2. 彩礼的性质:彩礼具有一定的财产性质,但同时也承载着一定的道德和礼仪意义。
二、两婚退还彩礼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三十条: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但下列财产除外:(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 第三十一条:夫妻双方离婚时,共同财产应当平均分割。
但下列财产,夫妻双方可以约定不平均分割:(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3.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彩礼退还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例如,广东省、湖南省、浙江省等地均出台了相关规定,明确了彩礼退还的条件和标准。
三、两婚退还彩礼的法律解读1. 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的规定,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彩礼应当返还。
结婚彩礼的法律规定2023年

结婚彩礼的法律规定2023年结婚彩礼的法律规定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在第五条中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下列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在第(二)项、第(三)项情形下,应当以当事人离婚为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使得我国对婚约问题的处理有法可依。
但由于这一解释,没有明确说明婚约解除后彩礼的返还,与离婚后彩礼的返还的具体区别,返还的数额如何把握,对生活困难的人该如何确定等。
导致审判人员由于认识的分歧,对同一案件的处理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我们通常理解的,是要把“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作为彩礼返还的条件。
离婚时彩礼的返还要以导致给付人生活绝对困难为条件,但处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时,只要给付人生活相对困难,就应予以返还。
该司法解释规定的三种情形,在处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时,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就可以判另被支付方返还彩礼,而不能要求三种情形全部存在。
对于返还的数额,在处理离婚纠纷案件中的彩礼返还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并结合查证的彩礼数额予以判决。
而婚约彩礼纠纷案件中,只要是属于法院查明的彩礼部分,即应全额返还。
彩礼属于共同财产吗给彩礼是我国自古代流传下来的习俗,但是关于彩礼的归属问题一直存在许多争议,一般来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领证后没做具体规定按照国家婚姻规定,如果夫妻在领证之后给予的彩礼并且没对彩礼的归属权做出明确的规定,那这些彩礼就属于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归属于夫妻双方。
2、领证前没做规定如果夫妻还没领证就给了彩礼,并且也没对彩礼到底归属于谁做出明确的规定,那这些彩礼就属于一方的财产,不归属于夫妻双方。
什么情况可以返还彩礼1、如果双方还没有领证的话,彩礼当属于男方,可以随时要求对方退还;2、如果双方领证了,但是领证之后一直到结婚之前都没在一起生活,可以在离婚的时候要求对方退还;3、如果因为女方要的财产导致男方家庭产生了严重的负担,那女方需要在离婚的时候退还彩礼钱。
彩礼钱法律规定

彩礼钱法律规定彩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那你知道彩礼钱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到的彩礼钱法律规定,供大家参考!彩礼钱法律相关规定第一、共同花费。
一方收到彩礼后,往往会拿出部分用于共同花销,如为办婚礼宴请宾客,送礼以及平时的吃喝玩乐等,在计算返还数额时都应当从中剔除。
第二、属于赠与性质的财物。
在恋爱中,男女双方为表情意,通常会赠与对方定情物、信物等,可以说,这些是一方自愿赠与另一方的,与有无结婚目的无关,对于该类财物,赠与方不得要求返还。
在我国并不承认婚约的法律效力,因此,如果因男方的过错导致婚约解除,或由男方提出解除婚约,女方是不能以男方违反婚约而请求不返还或部分返还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双方虽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却事实上同居的,若男方始乱终弃,要解除婚约,这时应权衡双方利益,本着保护妇女,保护弱者的原则,在彩礼返还数额上,笔者认为,可酌情减少。
在实践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双方已同居多年的,男方要解除同居关系,以未办理结婚手续为由,要求返还彩礼,此时若女方已将所收彩礼用于同居后共同生活的,也可减少返还数目或不予返还。
“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的第三种情形。
此种情形即为彩礼返还的特殊情形。
生活困难,有绝对困难和相对困难之分。
绝对困难,是指实实在在的困难,是其生活依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维持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该条司法解释的本意,是以绝对困难作为标准进行规定的。
因为双方已经缔结了婚姻关系,给付彩礼的目的已经实现,原则上收受彩礼一方已无需返还。
如果以生活困难作为一项参考因素,体现司法对生活确有困难一方的帮助,这无疑是对接受彩礼一方提出了一个较高标准的要求。
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制定司法解释时,以绝对困难作为一个客观标准综合加以判断,同时兼顾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这种因给付造成的生活困难,必须是导致生活绝对困难而非相对困难。
彩礼法律规定 国家规定不能收彩礼

2021年彩礼法律规定 2021年国家规定不能收彩礼彩礼是我们自古以来就有的风俗习惯,但如今随着天价彩礼这类陋俗的出现,彩礼相关法律也备受关注起来。
2021年彩礼法律规定分享给你们,2021年国家规定不能收彩礼?一起来找找答案吧。
一、2021年彩礼法律规定1、首先,但凡是以结婚为目的进行索要的彩礼,一样情况下是不退还的,除非满足以下几种特殊条件:(一)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办理了结婚登记所有手续,但没有共同生活;(三)因为婚前给彩礼,导致了给彩礼一方生活困难。
其中,后两个条件,必须以男女双方离婚为前提条件的。
2、没有登记结婚证,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手。
那么会整体综合你们共同生活时间的长短、彼此存在的过错大小等情况,来最终裁决出彩礼返还的具体额度。
3、另外,我们最新的民法典,从2021年1月1日开始就生效了。
因此,婚姻法及其相关解释中,如果存在和最新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也就随即失效,由最新的司法解释来替换。
二、2021年国家规定不能收彩礼1、我国法律中,没有不能收彩礼的规定。
彩礼是一直以来人们都很看重的婚俗习惯,国家法律所能做的,只是将彩礼相关的细节问题规范化,合理的维护人民的利益,但绝对不是禁止彩礼往来。
2、在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中,确实曾经有过禁止彩礼的规定。
不过,民间对这项风俗仍旧看重,因此一味禁止是不可行的策略,不如好好引导,将彩礼规范化就好。
3、除了国家规定不能收彩礼这类信息外,还有一些消息中,声称国家规定了彩礼的上限。
这样的消息,也属于不实消息喔。
经济能力不同,能给的彩礼金额也不同,是很难有一个统一的上限标准的。
结语:本文分享了和彩礼相关的国家法律规定,这些都是和我们生活紧密贴合在一起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喔。
以上就是2021年彩礼法律规定 2021年国家规定不能收彩礼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帮助到你。
2023最新婚姻法彩礼规定

2023最新婚姻法彩礼规定彩礼问题一直是婚姻法中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之一。
为了进一步保护婚姻自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023年最新的婚姻法对彩礼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
以下是对2023最新婚姻法彩礼规定的详细解读:一、彩礼的定义和禁止根据新婚姻法,彩礼是指新婚夫妇或其家庭互相交换的财物、金钱或其他价值物品的礼仪性表示。
新婚姻法明确规定,任何形式的强迫、索要彩礼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同时,以彩礼名义获取非法利益,或者虚报彩礼数额以逃避财产分割的行为也将受到法律制裁。
二、彩礼数额的限制为了进一步规范彩礼的交流,新婚姻法规定彩礼金额不得超过当地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五倍。
以往高昂的彩礼数额已经成为许多新人和家庭的负担,所以这一规定的出台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同时,新婚姻法明确设立了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和调查违规彩礼的现象。
三、彩礼登记制度为了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新婚姻法规定实行彩礼的登记制度。
双方应当在结婚前将彩礼的数额、具体财物以及交付时间等信息进行登记。
这将有效避免因彩礼纠纷导致的婚姻危机,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彩礼纠纷解决机制新婚姻法进一步加强了彩礼纠纷的解决机制。
如果双方就彩礼问题发生争议,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法律强调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对于存在暴力或恶意索取的情况,法律将提供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
五、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新婚姻法明确了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相关政府部门将组织开展婚姻法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婚姻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鼓励婚姻自由和平等,杜绝传统观念对彩礼问题的误解。
六、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为了更好地适应彩礼问题的新形势和挑战,新婚姻法还将不断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婚姻观念的更新,彩礼问题将继续得到法律保护和监管,以确保婚姻的公平与和谐。
结语2023年最新婚姻法彩礼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法律制度对彩礼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调整。
这一系列规定的出台旨在保护妇女和家庭的合法权益,促进婚姻自由和平等。
彩礼法律规定

彩礼法律规定彩礼,在中国传统礼俗中具有特殊意义。
彩礼是指男方在婚姻关系确定之前,向女方的家庭送礼以表示尊重和感谢的习俗。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法规的发展,彩礼习俗也逐渐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收礼过多、彩礼成为财产纠纷的焦点等。
为此,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彩礼的行为。
首先,我国现行婚姻法对彩礼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任何人不得依赖物质条件妨碍婚姻自由”,即禁止以高额彩礼作为阻止他人结婚的手段。
如果男方家庭以过多的彩礼要求女方家庭,女方家庭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其次,我国《刑法》也对彩礼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刑法》第三百七十四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滥用职权,要求他人给予财物或者其他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寻衅滋事,情节严重的;(二)恶意透支、挥霍家庭财产,给家庭生活造成严重困难的;(三)亲属之间利用职权、地位、人际关系敛财,情节严重的。
”这意味着,在婚姻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要求他人支付高额彩礼的行为将面临法律制裁。
此外,我国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纪律规定和政策,以保护婚礼相关消费者的权益。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中彩礼等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彩礼超过法定限额的情况下要如何进行处理。
同时,各地税务部门配合国家政策,规定彩礼、婚庆消费等不纳入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以减轻婚姻相关的负担。
综上所述,我国的法律法规对彩礼问题进行了明确而细致的规定。
通过这些规定,社会上过多收取彩礼造成的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婚姻自由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然而,要实现真正的改变,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并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推进婚姻现代化的进程。
只有这样,才能让婚姻和彩礼更加合理、健康地发展。
关于彩礼的最新法律规定出台

关于彩礼的最新法律规定出台彩礼是中国传统婚俗之一,长期以来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彩礼的滥觞滋生了不少社会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批评。
为了维护婚姻自由、促进社会和谐,最新的法律规定于近日正式出台。
以下是相关内容的介绍。
最新法律规定中明确了对彩礼的限制和规范。
首先,彩礼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金额。
这一规定旨在避免高昂的彩礼给家庭经济带来沉重负担,也防止彩礼变成商业交易的手段。
同时,法律对虚报彩礼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规定了违反规定者将受到处罚。
其次,新法规定了对彩礼纳入婚姻登记的监管措施。
在实施婚姻登记时,双方须提供彩礼交付和接收的证明材料,并由有关婚姻登记机关对其进行审核。
一旦发现彩礼超出限制或涉嫌虚报,将有权要求双方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并可以取消婚姻登记资格。
这一规定的出台将有效地防止了彩礼的滥用情况,保护了婚姻自由的权益。
此外,新法还规定了对违反彩礼限制规定的处罚力度。
违反彩礼限制规定的行为将被视为违反婚姻法规定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对于接受过多彩礼的一方,法律规定其应退还超额部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而对于给予过高彩礼的一方,法律规定其应支付相应的法定款项,并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责任。
这一规定的出台将有效地打击彩礼交易中的不正之风,维护了社会公平和法治的原则。
最后,新法规定了对举报彩礼违规行为的奖励机制。
对于提供线索、揭发彩礼违规行为的人将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纠正彩礼问题的行动中来。
这一规定的出台将会形成对彩礼违规行为的全社会监督机制,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综上所述,最新法律规定对彩礼进行了明确的限制和规范。
这将大大减少彩礼交易中的不正之风,并有助于维护婚姻自由和社会公平。
然而,对于法律规定的有效执行,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使彩礼这一传统习俗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婚姻法2023年彩礼规定 2023彩礼新政策

2023年彩礼规定 2023彩礼新政策相信对于每一对准备要步入婚宴殿堂的小伙伴们,有很多的东西都是他们所避免不了的,其中对于男生们而言,彩礼这个词一定都是不陌生的,而彩礼具体应该给多少也是已经成为了社会当中所热门讨论的一个话题了,大部分的人们说的还是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家庭对于彩礼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很大一部分对于彩礼也就是图个吉利数字并不会要求太高,那么有没有具体彩礼钱法律规定的内容呢?其实是有着的,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一起看看。
一、婚姻法2023年彩礼规定1、在2023年婚姻法对于彩礼的规定:“禁止包办婚姻,紧止靠婚姻索取财物”。
2、关于返还彩礼,只要是以结婚为目的索要的彩礼,一般不予退还,除非有这三种情况。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3、其他常见的彩礼纠纷:婚姻法对恋爱前的彩礼规定:恋爱阶段送的东西,一般是被列为赠送关系,不能要求对方返还。
婚姻法对彩礼返还的额度规定:两人在一起之后,没有登记结婚,这种要视双方过错以及生活时间长短来定返还多少比例彩礼。
婚姻法对男方出给女方的婚宴彩礼的规定。
女方邀请宾客的婚宴费用要是全部由男方支出,这种费用不能返还,因为不是真正的金钱实物。
二、2023彩礼新政策1、最新法律中,关于彩礼的条款,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禁止包办婚姻,紧止靠婚姻索取财物”,此外的其他内容条款,目前来看并没大改动。
开始谈婚论嫁了,彩礼价值不低,也最容易诱发矛盾2、而按照法律条款来说,如果是在恋爱阶段,明确是双方中一方赠送给另一方的东西,在恋爱关系结束后是不能退还的。
而如果是在谈婚论嫁阶段,还没有登记,彩礼则是可以退还的。
3、如果已经登记的话,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
如果满足没有共同生活,或者因为这笔财物让出资的一方生活困难了,那么也得返还哦。
三、新的婚姻法彩礼规定1、婚姻法对恋爱前的彩礼规定如果你们还处于恋爱的阶段,但是你对她的爱意又是情深似海的。
倒插门的彩礼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变迁,婚姻制度也在不断演变。
在我国,传统的婚姻观念中,男方支付彩礼是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近年来,随着“倒插门”现象的增多,关于倒插门彩礼的法律规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倒插门彩礼的法律规定入手,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二、倒插门彩礼的定义倒插门,是指女方加入男方家庭,成为男方家庭成员的婚姻形式。
在这种婚姻中,女方可能会面临支付彩礼的问题。
所谓倒插门彩礼,即女方在结婚时向男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财物,以示对男方家庭的尊重和感恩。
三、倒插门彩礼的法律规定1. 《婚姻法》《婚姻法》是我国婚姻家庭领域的基本法律,对于彩礼问题,婚姻法并未明确规定。
但在《婚姻法》的相关条款中,可以找到一些与彩礼相关的规定。
《婚姻法》第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子女抚养费和教育费由父母共同负担。
子女抚养费和教育费的数额,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二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3.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部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对彩礼问题也进行了规定。
如《江苏省婚姻登记条例》第二十条:结婚登记时,当事人应当向婚姻登记机关提交以下材料:(一)户口簿、身份证;(二)婚前财产协议;(三)彩礼返还协议。
四、倒插门彩礼的法律争议1. 彩礼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关于彩礼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存在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彩礼是婚姻习俗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具有法律效力;另一种观点认为,彩礼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具有法律效力。
2024年彩礼钱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2024年彩礼钱法律是如何规定的?2024新《民法典》关于彩礼规定是什么?《民法典》中并没有关于彩礼的明确规定。
彩礼是男女双方在结婚前,男方给女方的礼金,指自古以来的一种习俗。
《民法典》一千零四十二条一款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因此,按习俗给付彩礼的,应在可接受范围内,不得借彩礼名义买卖、包办婚姻、干涉婚姻自由。
1、结婚后彩礼归谁?彩礼实质上是为达成结婚目的的赠与。
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依法进行了结婚登记,彩礼理应归女方所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特殊约定,彩礼属于婚前个人财产。
《民法典》一千零六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才可能是夫妻共同财产,而彩礼一般是婚前所得,根据《民法典》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或者是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属于夫妻个人财产。
2、彩礼返还有哪些条件?司法实践中,彩礼纠纷案件的处理,对于应该返还彩礼的情形有:(1)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2)男女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也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
以下情形不能要求返还彩礼:(1)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两年以上。
(2)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虽不满两年,但生育子女的。
(3)所接受的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
3、返还彩礼诉讼需要哪些证据?(1)证明男女双方当时正处于谈婚论嫁的状态。
可借由双方的短信、微信等通讯工具的聊天记录,或者举行过订婚仪式、拍婚纱照等行为反映出来,表明双方有谈婚论嫁的意向,注意,谈婚论嫁和谈情说爱是有区别的,单纯的情话表白也是不能反映双方谈婚论嫁状态。
(2)证明给付了财产的证据。
如果是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支付的礼金那么就要提供银行转账明细;若是购买房屋或者车辆可以提供自己的出资证明,因为按照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将大额财产登记在他人名下一般都是用来当彩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礼相关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5、已登记结婚,尚未共同生活,一方或双方受赠的礼金、礼物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具体处理时应考虑财产来源、数量等情况合理分割。
各自出资购置、各自使用的财物,原则上归各自所有。
19、借婚姻关系索取的财物,离婚时,如结婚时间不长,或者因索要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
对取得财物的性质是索取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二十七条婚姻法第四十二条所称一方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
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
离婚时,一方以个人财产中的住房对生活困难者进行帮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权或者房屋的所有权。
《婚姻法》
第三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二、不予返还彩礼的情形
1、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十条规定情形,一方请求返还彩礼的,不予支持。
另外对该条中的“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的情形,应做限制性的解释。
该情形是指给付彩礼的一方婚前举债给付、婚后无经济来源偿还债务的,或者是婚前用家庭财产给付、婚后无固定经济来源、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确定“生活困难”需根据给付彩礼的数额、给付人的生活来源、当地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目前可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合理确定。
2、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十条第一款(三)项所规定“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情形,但是已经共同生活两年以上、生育子女或者所送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一方请求对方返还彩礼的,一般不予支持。
又分为三种情况:
(1) 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两年以上。
(2)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虽不满两年,但生育子女的。
(3) 所接受的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
就司法实践中如何掌握第三种情况作以下几点说明:首先要求“确已”用于共同生活。
这就要求接受彩礼的一方,要提供确实充分的证据加以证实,避免依此为借口拒绝返还彩礼; 其次女方在“结婚”前购买的嫁妆,双方共同使用,不能视为用于共同生活。
因为女方的嫁妆是其“婚前”财产,在双方共同生活期间,男方也有其婚前财产用于共同生活,都不能使用该项规定。
另外,共同生活的界定,主要限制在家庭成员因生活、生产需要并实际支出,比如男女一方或双方患病花费、共同经营投资等。
一、彩礼的交付与受领行为不成立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行为。
所谓附解除条件的赠与,是指以将来可能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成就作为赠与失效的条件。
《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
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附解除条件的合
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就彩礼行为而言,如果是赠与,男方的真实意思是以结婚为赠与生效的条件,如果结婚的愿望不成就则赠与失效。
显然,该赠与合同的解除条件,是自条件不成就时失效。
与《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南辕北辙。
二、彩礼的交付若属于附生效条件,则受领一方阻止结婚条件成就时赠与生效。
《合同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
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
据此我们假定:丁女收受丙男彩礼3万元后,约定5 月1日领取结婚证。
如果当日领取,可视为赠与合同生效没有问题,假如丁女”为自己的利益“拟重新择偶傍一大款,一拖再拖,不正当地阻止与丙男的结婚条件成就,那么,我们能否依据附生效条件合同的法律规定,视为结婚条件已成就?如能,则丁女不必为自己的原因导致条件不成就而承担彩礼的义务,如不能,则彩礼的给付与受领行为,显然不属于合同法上的附生效条件的赠与行为。
三、在婚姻未成就情形下,彩礼的返还请求权不是基于赠与合同的撤销权。
实践中所谓彩礼的撤销赠与是指交付后撤销。
撤消权受除斥期间的限制,即超过一年期的除斥期间,赠与人的撤销权即丧失; 而且从合同法的角度讲,行使撤销权的理由必须合法,以结婚这种人身关系未成就主张撤销,则超出了《合同法》调节的范围,因为合同法第二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故这种撤销理由缺乏法律依据。
而且若主张赠与合同的撤销权,就意味着赠与合同是从交付时成立并生效,不是从缔结婚姻共同生活时生效; 而不从缔结婚姻共同生活时生效,即确定赠与自交付时生效,又完全推翻了男方对结婚作为赠与
条件的真实意思,撤销权的行使的合法或合理的理由,在合同法及婚姻法上的依据将全部丧失。
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返还彩礼问题比较复杂,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结婚前给付彩礼的,必须以离婚为前提,才能考虑支持返还请求。
如果给付彩礼之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给付人要求返还给付的,不予支持,因为此时夫妻尚作为一个共同体,遵循夫妻法定财产共有制。
如果当事人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该项请求,法院准许离婚的,可根据情况作出是否支持返还彩礼请求; 判决不准离婚的,不能支持当事人返还彩礼的请求。
2、必须是当地确实存在婚前给付彩礼的习俗。
一般来说,彩礼问题主要大量存在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和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人们迎亲嫁娶,多是按民风、习俗形成的惯例。
如果当地没有此种风俗存在,就谈不上给付彩礼的问题。
对于不能认定为彩礼的、属于男女交往间所为的给付财物如何处理,要视其具体情况及性质,由法院依法作出处理。
4、要区别彩礼给付时当事人的主观意愿。
一般来讲,彩礼的给付往往迫于当地行情及社会压力而不得不给,完全自愿给付且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属于一般赠与行为,如果没有特殊规定,通常不予支持返还彩礼的请求。
5、对于彩礼的给付、接受主体应当作宽泛解释。
实践中,给付彩礼并不单纯的是男女双方之间的事情,常常涉及到两个家庭之间的往来。
对于彩礼的给付人和接受人应作广义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准备缔结婚姻关系的男女本人,应包括各自的亲属。
现实生活中,彩礼往往是给付了女方的娘家,真正用于男女结婚的很少; 许多时候,彩礼是全家用共同财产给付的,甚至是全家共同举债所为。
考虑到这些具体的情况,如果将给付人的主体和收受人的主体都作限制性解释的话,不利于这类纠纷的妥善解决。
6、给付彩礼后办理了结婚登记,但双方并未真正在一起共同生活,对于要求返还彩礼的,应予以支持。
双方登记结婚后,如果一直没有共同生活,也就没有夫妻之间相互扶助、共同生活的经历, 实质意义上真正的共同生活还没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