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家庭教育

合集下载

初中生的特点及其家庭教育对策

初中生的特点及其家庭教育对策

初中生的特点及其家庭教育对策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阶段,也称为青年初期。

这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转折期”、“心理断乳期”、教育的“困难期”,同时也是孩子自身作用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对于每一位家长都非常重要。

一、初中生的特点1.智力水平迅猛提高这一阶段孩子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增强。

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尚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2.依赖典型表现是缺乏自信心与独立感。

产生的原因:①父母过分照顾;②父母过分专制。

3.叛逆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

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4.对异性过于关注这一阶段孩子乐于接近异性,甚至对某一个异性若有所思、若有所失,这种关切若得不到控制和正确引导,将引发早恋,造成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上课走神,精神恍惚。

早恋的学生一部分是学习成绩优秀的班干部,因工作需要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异性,容易引起异性的注意和追求;另一部分是学习成绩较差及家庭不健全的学生。

学习不好心理压力大,容易移情于两性交往;家庭不健全的缺乏父亲或母爱,更有一部分是家庭管教特严的孩子。

5.情感丰富,强烈,易冲动,不稳定逐渐从单纯天真的情感向理想的成熟型情感转变。

这时青少年情感常表现为情绪兴奋度高、情绪紧张、情绪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欠成熟,容易波动失控。

如果遇到不满和矛盾时,容易激动,暴怒,呈现激情状态。

男生比女生明显。

二、家长的应对措施1.对孩子进行自律训练在日常生活、学习、作业、休息的安排等方面充分提供给每个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学会正确对待挫折,以独立性强的孩子为榜样,从各方面培养孩子自立、自理的能力。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初中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都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谈一谈家庭教育应该采取的策略。

一、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1. 生理特点初中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身体开始迅速长高,女孩的初潮和男孩的初梦也会陆续出现,青春期的变化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感受。

家长需要耐心倾听孩子对自己身体变化的疑问和困惑,给予正确的解释和引导。

在心理方面,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增强,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与此他们的情绪也会变得更加多变,心理压力也在增加。

家长需要理解和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多和孩子沟通,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3. 社交特点初中生对社交活动有了更大的需求和渴望,他们开始依赖同伴,开始关注人际关系。

社交圈子的扩大也使得他们接触到了更多的外部信息和价值观念。

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 学习特点在学习方面,初中生开始接触更多的学科和知识,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加。

此时,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在形成中。

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动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家庭教育策略1.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于初中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家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2. 信任和理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和理解。

初中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空间。

家长也需要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3. 关注身心健康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对策2、产生“成人感”青少年身体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企图要求摆脱父母和教师的管束,自行其事;不承认自己是小孩,要求老师家长平等对待,尤其要求老师父母理解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尊自信心,要求有一种“独立人格”。

我们要充分利用少年“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他们,促进他们发展自尊心和独立性,以充分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人生与宇宙奥秘的求知欲。

3、思维能力明显发展青少年处在思维能力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学习知识技能,接受新事物,从事脑力活动的“黄金时期”。

但是,青少年缺乏鉴别事物的能力,学习从兴趣出发,难以恒定持久,经常转变学习目标和人生看法,思维尚未定型。

4、情感丰富,强烈,易冲动,不稳定逐渐从低级性的单纯天真的情感活动向高级社会性情感发展,表现为具有一定群体感,道德感,美感,社会责任感,向往美好理想的成熟型情感。

但青少年情感常表现为情绪兴奋高、情绪紧张、情绪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欠成熟,容易波动失控。

如果遇到不满和矛盾时,容易激动,暴怒,呈现激情状态。

男生比女生明显。

5、性意识开始萌芽少男少女开始产生怀春心理,注意和喜欢接近异性,有较强的性意识和性冲动。

第1页共1页(三)心理活动的矛盾性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青少年期望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摆脱父母的羁绊而独立自主地生活。

他们对老师家长的话,不仅不太听得进去,甚至有意无意地顶撞老师父母。

然而,少年毕竟不是成人,他们在心理上有的时候仍然摆脱不了孩子习惯的幼稚行为,有好多地方仍然要依赖父母和老师。

2、闭锁性与渴求理解相矛盾青少年对很多问题不再像儿童那样无所顾忌地刨根问底;他们有话不想对人说,把话埋在心底里,他们有了自己的秘密,但他们在封闭自己的同时,又如饥似渴地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特别是老师和父母这些生活中最接近的人的理解。

3、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与看问题的片面、主观、偏激的矛盾。

他们开始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争论,不墨守成规,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不足,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因而导致分析问题,处理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1.思维能力的提高:初中生的思维开始逐渐由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开始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问题,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2.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初中生对自己的认识逐渐深化,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念。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努力塑造自己的形象。

同时,他们对他人的认知也逐渐加深,对朋友和家人的关系开始更加敏感和重视。

3.情感发展和情绪波动:初中生的情感发展进入敏感期,情绪波动较大。

他们经历身心发育的变化和对自我认知的深化,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

承受情绪的能力相对薄弱,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等情况。

4.社交和同伴关系:初中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同伴的认同和群体归属感较为重要。

他们倾向于与同龄人进行交往,形成亲密友好的关系。

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起到重要影响。

5.独立性的增强与自我认同:初中生渴望获得独立和自主性。

他们开始独立决策,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同时,为了满足自我认同的需求,他们可能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身份,追求与众不同,从而产生内外在的冲突。

1.提供情绪管理的技巧:帮助初中生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情绪,教导他们有效地管理情绪波动。

可以通过情绪日记、放松训练和情感沟通等方式,让他们学会适当表达情感和寻求支持。

2.提供应对压力的方法:初中生面临着课业压力、同伴关系的变化以及身体和性别发育等问题,需要学会应对和化解压力。

可以通过时间管理、问题解决和积极应对思维等技巧,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压力。

3.促进健康的社交关系:培养初中生积极健康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以通过协作学习、团队活动和社交技巧的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4.培养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帮助初中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尊,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可以通过赞许和奖励、角色塑造和成就感的培养等方式,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及教育

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及教育

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及教育
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包括个体意识增强,独立性增加,更关注自己
和他人评价,对自身形象和社交关系敏感。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优
点和不足,可能会对外貌、身材、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较强的自我评
价意识。

在同伴关系方面,他们更渴望被认可和接纳,对集体认同感
和友谊的重视也增加。

对于初二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要关
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支持和理解。

他们会经历情绪波动,家
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倾听和引导他们表达内心的情感。

其次,给孩子
适当的自主权利,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决策能力。

在一些日常事务中,可以让孩子参与决策和管理,提升他们对自己的责任感。

再者,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拓展社交圈子。

同时,要注
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评价体系,让他们明确认识到外貌和
学习成绩并不是决定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

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
正确的价值观示范。

最后,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休息和娱乐。

初二是重
要的学习阶段,但过度的学习压力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

合理安
排时间,让他们享受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和积极
向上的心态。

总之,初二孩子心理特点的理解和正确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他们
更好地应对成长中的挑战,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促进全面发展。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身心发展的变化、学习压力的增加、社交关系的复杂化等问题,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需要得到重视。

以下是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一、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行为以及自我价值感。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看得非常重要。

因此,有时他们会受到同龄人对他们的外貌和外表的评价和观点的影响。

此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正面评价,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情绪波动较大初中生的情绪波动较大,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特别开心或者特别沮丧。

这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在发生变化。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他们情绪的波动,适时与他们沟通,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

同时,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的活动,以缓解情绪上的不适。

三、逐渐独立意识加强初中生逐渐开始表现出独立意识。

他们渐渐追求不受父母约束的自由和独立。

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适度地给予他们一些独立权利和责任,同时培养他们正确认识权益和责任的观念。

四、对社交关系的关注初中生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关系。

他们希望在班级里有朋友和认同感。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班级或学校的活动,培养他们与同学和老师的良好关系。

同时,在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应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方法。

五、学习压力增加初中生面临着学习压力的增加,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

同时,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好坏,而是鼓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六、身心发展不平衡初中生身心发展不平衡,身体发育和性别特征逐渐显现。

而且,他们的心理和身体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睡眠问题、饮食习惯问题等。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可以教育他们关于健康生活的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行为特征受家庭教育的影响非常大。

本文将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入手,探讨对应的家庭教育策略,希望可以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1. 身体发育迅速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男生开始发声变低,女生开始月经来潮,身高、体重都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

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足够关注和理解,不要因为孩子的生理变化而忽略了对他们的关心。

2. 心理波动大由于荷尔蒙分泌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理波动较大,时而情绪低落,时而热情洋溢,家长需要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情绪变化,理解和支持他们,不要过分苛责或忽略。

3. 好奇心强初中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挖掘兴趣,拓展视野,培养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4. 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形象和社交关系,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5. 学习压力大初中学习任务繁重,学业压力大,家长可以在学习上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要过分苛求成绩,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家庭教育策略1. 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孩子敢于向家长倾诉心声,分享快乐和烦恼。

家长要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3. 尊重孩子的选择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妄加干涉。

但同时也要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关爱孩子的心灵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密不可分,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给予孩子关爱和引导,在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道路上牵起一把温暖的手。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初中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在这个阶段经历着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转变过程。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意识的产生、情感变化和适应困难等。

首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开始快速发育,形体构造逐渐变大,但是体力和精力的消耗仍然比较大。

此外,大脑的发育也在快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抽象思维的能力的培养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其次,初中学生开始产生自我意识。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价值,开始在人际关系中寻求自我认同感。

他们渴望被他人接纳和赞许,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批评和否定的影响。

再次,初中学生情感上发生较大变化。

在这个阶段,青春期带来的荷尔蒙变化和身体发育等因素,使得孩子情绪波动较大。

他们常常面临着情感的矛盾和困惑,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学会有效地表达和处理情感。

最后,初中学生面临着适应困难。

进入初中后,孩子们需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等挑战。

这些变化可能会使他们感到压力和不安,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针对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我认为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首先,提供适当的身心发展平衡教育。

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艺术培养,帮助他们发展身体和大脑的平衡发展。

例如,设置体育课、音乐课和美术课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第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教育者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例如,通过鼓励学生在社交活动中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注重情感教育。

教育者可以通过创设亲子互动、班级共建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增强互相理解和沟通的能力。

总之,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措施是密切相关的。

教育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关心和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其应对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其应对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其应对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群体,心理特点呈现出多样化的情绪和行为表现。

下面将从情绪特点、行为特点和应对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初中生的情绪特点主要体现在情感波动大、易受外界影响以及对成绩、社交关系等方面十分敏感。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都在发育,情绪容易波动。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产生消极情绪,如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

此外,初中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他们容易受到同伴、家庭、学校等各种压力的影响。

在面对成绩、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时,他们也容易情绪化,表现出愤怒、沮丧、自卑等情绪。

针对初中生的这些情绪特点,家长和老师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

首先,要给予他们宽容和理解,尽量不要评判或斥责他们的情绪表达,鼓励他们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其次,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调节环境,让他们可以通过运动、读书、写作等方式释放负面情绪,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

此外,家长和老师还应时常与初中生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减轻他们的压力。

其次,初中生的行为特点表现出积极探索、独立意识和叛逆等方面。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探索阶段,他们开始对自己和周围世界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希望尝试新事物,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尝试独立处理问题。

另一方面,初中生也会表现出一些叛逆行为,对于权威或者规定的抵触情绪比较强,他们希望通过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来寻求自我认同。

针对初中生的这些行为特点,家长和老师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

首先,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和选择。

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与他们保持密切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

此外,要为他们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

最后,应对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要关注身心健康的培养和强化。

首先,要注重饮食、作息和运动等方面的合理安排,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社会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说到教育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学校,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

这是对教育的一种片面理解和认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希望有所帮助!一、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学家认为,初中学生正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也是教育最困难的时期。

他们遇事容易冲动,缺乏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加之知识与经验的不足,判断事物往往感情色彩太浓,分不清主次,情绪偏激,常常因一些小事不顺心而感情冲动。

这是他们生理上的急剧变化给心理活动带来的影响。

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使初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主要表现如下:1、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情感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

初中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意志和毅力。

一旦受到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就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

例如,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学习内容和环境的改变,会使他们觉得难以适应,感到紧张、焦虑,学习成绩起伏不定;有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害怕见到自己不如意的成绩,就抄袭他人作业或考试作弊;有些意志脆弱的学生还会采取旷课、逃学、甚至弃学等逃避方式来求得解脱。

2、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孩子自进入初中阶段就有了成人感,希望家长不再把他看作孩子。

他们渴望自治,期待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得到家长的承认和尊重,希望与父母平等。

但与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长的情况相比,他们的社会成熟又有些滞后。

这时的初中生对社会的认识还很肤浅,尤其是缺乏复杂社会生活的直接体验,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处于初步认识阶段。

所以,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就显得冲动、偏激、摇摆和脆弱。

例如,有些学生觉得成人吸烟、喝酒很爽,就想亲身体验一下;有些学生把家长对他们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关心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对家长的批评教育更是反感,采取排斥态度等等。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初中生期间是孩子们从儿童向青少年转变的重要时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心理问题和挑战。

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发展变化并保持积极的心态。

心理特点1. 生理和心理变化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性特征开始显露。

这会给他们带来不适和困惑,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自我认同和身份问题初中生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和所属的社会群体。

他们渴望被接受和认同,并可能因为与同伴之间的比较而产生焦虑和不安。

3. 家庭和同伴关系的转变在初中阶段,孩子们与家庭的联系逐渐减少,而与同伴之间的联系却增加。

他们可能面临与家庭的冲突和矛盾,并需要适应新的社交环境。

4. 学业压力和竞争初中生开始面临更加严峻的研究任务和竞争压力。

他们可能面临学业困难和时间管理问题,同时还要应对考试和升学压力。

对策1. 提供信息和支持为初中生提供关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变化的信息,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这些变化。

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 建立积极的学校氛围学校应该营造积极的研究和社交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支持。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领导能力。

3. 加强家庭沟通和理解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家庭活动和共同参与,加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和个人问题。

4. 教授应对压力的技巧教师可以教授初中生压力管理和时间管理的技巧,帮助他们应对学业压力和竞争。

同时,提供充分的支持和指导,确保学生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对策需要综合考虑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情况。

通过给予关爱、支持和引导,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一阶段的困惑和挑战,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关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辅导

关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辅导

关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辅导初中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身体、心理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往往需要家长和老师对其进行特别的关注和关心,以便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难关。

本文将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辅导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1. 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个性的认识愈加明确,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同时,他们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陷,需要通过自我探索和试错不断完善自己。

2. 身心发展不平衡初中生的身体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身心发展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生理上,他们开始发生生殖和性器官的变化,身高、体重、声音、形体等方面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对初中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3. 心情不稳定初中生心情容易波动,极端情绪出现的频率增加。

青少年因为自身的生理状态,在面对各种情境时更容易产生情感波动。

他们可能因为普通的事情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也可能因为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而非常烦躁,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交际和发展。

4. 社交能力增强初中生要面对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交问题,由于社交场合变得复杂多变,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协调和合作。

尤其是在班级、同伴、家庭等各种社交场合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智慧和能力去处理人际关系和沟通交流问题。

5. 学习压力大初中是升入高中及各类中学、技校的选拔性关键时期,因此学习压力很大。

加上初中各门课程的难度和内容都有所增加,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这也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初中生的心理辅导1. 关心、理解与支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关心他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理解他们的问题、烦恼和感受,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体谅他们的行为和思想不成熟,察觉他们的身体语言,倾听并尊重他们的内心世界。

初中孩子教育心理

初中孩子教育心理

初中孩子教育心理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作为家长或教育者,了解和掌握初中孩子的教育心理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孩子的心理特点1. 自我意识的增强:初中生开始更加关注自我,渴望被认可和尊重。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外界的评价和看法非常敏感。

2. 情绪波动:由于荷尔蒙的变化,初中生的情绪可能会比较波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3. 求知欲和好奇心:初中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强,这是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的好时机。

4.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在初中阶段,同伴关系对孩子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开始寻求同伴的认同和友谊。

5. 对权威的挑战:初中生开始对家长和老师的权威产生质疑,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

教育策略1. 尊重与理解: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给予适当的引导而不是强制。

2. 沟通与倾听: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表达自己。

3. 鼓励与支持:鼓励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支持他们面对挑战和困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规则与界限: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要为他们设定合理的规则和界限,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5. 关注同伴关系:关注孩子的社交活动,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避免不良行为的影响。

6. 教育的多元化: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结束语初中孩子的教育心理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话题,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细心观察、耐心引导。

通过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以及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发育迅速,心理特点较为明显。

以下是初中生常见的心理特点:1. 自我认同感变化明显:初中生对自我认同感的追求更加强烈,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对自己的形象和身份认同产生较大的关注。

2. 自我价值评价压力增大:初中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地位、研究成绩和外貌等方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较为敏感,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做出过分的评判。

3. 情绪波动较大:由于青春期身体激素分泌的变化,初中生的情绪容易波动,个体差异也表现明显,可能会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4. 对未来前途的迷茫:初中生对未来的规划和选择感到困惑,面临着诸多选择,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压力。

二、初中生心理特点的对策为了帮助初中生健康成长,需要关注和引导他们的心理发展。

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1. 注重自我认同感的培养:鼓励初中生建立积极向上的自我认同感,提高自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2. 建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初中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减轻他们过分关注他人评价的压力。

3. 提供情绪管理的支持:给予初中生充分的情感关怀和支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情绪问题,提供适当的情绪缓解渠道,如自我调节和倾诉。

4. 提供职业规划指导: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初中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减少对未来的迷茫和压力。

5. 加强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应积极合作,共同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互相支持和配合,共同为初中生提供积极的心理成长环境。

三、总结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成长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关注并解决他们在心理发展上的问题。

通过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初中生顺利度过青春期的挑战,培养他们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对策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对策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对策初中生是13-15岁之间的青春期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明显,家庭教育对策十分重要。

下面将从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会角度,详细介绍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家庭教育对策。

首先,初中生在身体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进入了青春期,身体开始发育成熟,体形迅速增长。

这个时期,他们更容易疲劳,体力消耗也较大。

因此,家庭教育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

家长还需要关注孩子的体育锻炼,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其次,初中生在情感方面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正在建立自己的身份和独立性,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看法。

这个时期,他们的情感容易波动,易受他人的影响,有时也会表现出逆反心理。

家庭教育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信心。

同时,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权利,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决策。

另外,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他们具备了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开始独立思考问题。

这个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且喜欢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取新知识。

家庭教育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和勇于提问。

家长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给予他们适当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最后,初中生在社会方面也开始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

他们更加关注与同伴的互动和交往,希望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孩子容易受到同伴压力和攀比的影响。

家庭教育需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念,教育他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提醒他们虚心学习和合作。

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交流,关注他们的交友圈和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明显,家庭教育对策十分重要。

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各方面需求,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资源,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家长应该注重情感培养和人际关系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观,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表现。

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1.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进入初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个性,并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尊重。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特点、能力和梦想,并努力寻找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2.成长焦虑:初中生在学业、社交以及身体上都遇到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他们常常担心自己的成绩、与同学的关系、身体发育等问题,这种焦虑可能导致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和自卑等问题。

3.自我认同的探索:初中生开始逐渐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并试图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经验的积累来塑造自己的身份。

他们常常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试图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才能。

4.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初中生对同伴的评价和认同非常重视,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赞同和支持,并希望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5.独立意识的崛起:初中生开始渴望独立,希望自己能够主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他们试图摆脱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独立思考和决策,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目标。

6.心理脆弱性:初中生的心理脆弱性比较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负面情绪。

他们对批评和否定比较敏感,容易感到沮丧和无助。

因此,他们需要理解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

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合理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面对挫折的能力。

2.加强同伴关系的培养: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初中生提供与同龄人交流、合作和竞争的机会,鼓励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和同伴关系。

3.引导自我认同的探索: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初中生了解和接受自己的特点和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摘要】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十分显著。

家庭教育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既是学生成长的支柱,也是塑造学生品格的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身心特点的分析,探讨了家庭教育的目标和方式,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与学校关系。

家庭教育不仅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心理素质,对他们的成长道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学生、身心特点、家庭教育、重要性、目标、方式、氛围、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关系处理、促进、策略、身心发展。

1. 引言1.1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初中学生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身心发展迅速,面临着许多身心挑战和变化。

在身体方面,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高、体重、性征等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而在心理方面,初中学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自我意识强烈、独立意识增强等特点。

他们常常感到困惑、焦虑和挣扎,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关爱。

初中学生对社会和自我认知的需求也在增强,他们开始探索自我身份,构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人际交往方面,初中学生更加关注同伴关系,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身心问题。

了解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只有通过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初中学生度过这一段人生重要阶段,健康成长。

1.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最亲密的教育者,也是孩子性格和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道德、情感和认知发展的基础。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孩子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初中生是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正面临着身体和情绪上的巨大变化。

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家庭教育策略,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初中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如下:1.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与他人的差异,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

2.自我评价敏感:他们对自己的形象和成绩非常敏感,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

负面评价可能导致自卑感,正面评价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3.独立意识强烈:初中生希望更多地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渴望独立和自主决策。

家长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鼓励他们从小事情中学会独立。

4.人际关系复杂化:初中生开始建立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人际关系,对同伴的看法和交往方式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

家长应关注他们的伙伴选择,并提醒他们培养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5.自我中心思维:初中生还处于自我中心思维阶段,很难完全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家长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情感。

基于以上的心理发展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家庭教育策略: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初中生保持密切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同时,家长也要积极倾听,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指导。

2.肯定和鼓励:初中生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家长应该经常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给予他们自信和成就感。

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和接受挑战,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

3.激发兴趣爱好:初中生对各种兴趣爱好非常感兴趣。

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社团和俱乐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升个人能力和全面发展。

4.培养独立性和责任感:家长可以逐渐给予孩子更多的独立权利,如管理个人学习时间和财务开销。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可以学会自主决策、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

5.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朋友圈子,并教给他们倾听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即反映了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有出息,特别是重点中学的孩子家长更是对孩子寄予了莫大的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可以肯定你是合格的,但是否是优秀成功的家长,那就难说了,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家长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

但现在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小学很听话,可上了中学后却大不一样了,有时甚至敢同父母顶嘴或干脆不搭理父母了,这让父母很是伤神,对孩子的教育手段也不知如何选择。

今天我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与各位家长一起探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现在的家长难当啊,“望子成龙”的心理每个家长都有,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吗,肯定没有!但是怎么爱?有的家长很迷茫。

关心多了,他说爱太沉重,压得他抬不起头。

太少了,他说他很孤独,没有温暖的感觉。

到底要怎么样?我觉得还是要从了解的心理出发。

初中生年龄约12~15岁,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属于青春期,但同时也有人称之为“断乳期”、“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人生峡谷期”等,这一时期是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时期。

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心理也会产生系列变化。

下面我们着重讲学生三个方面的心理特点。

一.独立性增强孩子最终是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那是他到了真正独立的时候。

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十几、二十年的事。

孩子的独立性的发展有三个明显时期:第一个在1岁左右,孩子学会走路以后,他有了一定的活动自由,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父母的依赖;第二个独立性的表现在3岁左右进入幼儿园后,语言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有了自己的交往空间,建立了一个自己的小小的社会空间,独立性也更强了,但这两个时期的独立性表现很容易被父母忽略,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独立性主要是行动上的表现,父母觉得自己能完全能把握孩子。

而青春期阶段的独立性有它的特殊性,主要是心理、思想上的独立,具体表现在:1、成人感的体现随着生理发育逐渐趋向成熟,孩子在心理上也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同时也希望别人把他当成大人,不喜欢大人重复的唠叨,同时喜欢模仿大人。

男生模仿父亲的行为,女生模仿母亲,当然其中的模仿行为也包括消极的,如吸烟喝酒,化妆;还有的想要享受成人的权利,如谈恋爱。

模仿家长的思维(一个挑剔老师的家长,现在你不引导孩子尊重老师,将来他也不懂得尊重家长)。

这时的孩子不喜欢家长把自己当小孩一样训斥,特别不喜欢不平等的交流。

“小孩子知道什么”“走开,这是大人的事”,这是他们不愿听的。

其次不喜欢大人的唠叨。

2、反抗性的体现反抗性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外显的,直接和父母顶嘴冲撞,不管父母说的是对是错,一概不接受;另一种是内隐的反抗,表面上虽不反抗,但内心或行动上却对父母说的置之不理,同样另父母头疼不已。

他们的反抗对象首当其冲的是母亲,其次是父亲,也有反抗老师的。

上小学时,家庭有如守护自己的城堡,不管在外边遇到一些什么不顺心的事,一回到家就觉得平安。

而到了初中,父母就变成了对自己行动乱插意见、横加干涉的人。

有的询问本来出自于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但孩子却认为这是在心理上和行动上束缚自己而不愉快。

虽然反抗性在初中学生中都有体现,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在家与父母无理取闹的,他们的反抗与父母的刺激有关。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家长绝对权威主义的家庭,孩子反抗性较明显。

具体说三个方面的原因易导致反抗性增强。

1)两代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所引起的逆反由于对生活、理想、社会等抱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两代人往往缺乏共同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硬要强行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孩子头上,就势必导致孩子的逆反。

如,家长拿自己当年的处境来与孩子来比,当年我……。

或把自己没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或希望孩子照你的期望发展,忽略孩子的个性特点(例如,神童周束英,一个孩子内外向的问题)2)由人的好奇心引发的逆反家长有的书或碟,对孩子说“这个你不要看”“小孩子不能看”,不说则已,一说反倒引起孩子的注意并激起他的好奇心,使他产生非看个究竟不可的念头。

(只要巧妙处理,容易避免)3)由偏见引起的逆反一个人如果被人讨厌,那么他说的话很容易引起别人反感。

这种偏见发展到严重的程度,甚至会使人不能作出理智的判断,不管你说的对还是错,可能被一概拒之门外。

做父母的会不会令孩子讨厌呢。

答案使肯定的。

一位学者指出,下列六种类型的父母易使孩子生厌:过于固执、自私自利、头脑封建、对子女干涉过多、对子女不能公平对待,不尊重孩子的意见。

举例:不懂就问和问就骂。

小学还会哭和初中连哭都不会了。

对策: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家长要注意两个问题:①保护孩子的独立性、成人感到了中学,孩子要有一定的独立性,没有的话,反倒是发育迟缓的表现。

家长应该试着把孩子但大人,平等对待他。

但承认保护孩子的独立性并不是放纵。

孩子仍需教育,他还是半大人半小孩阶段,家长教育时不要挖苦讽刺孩子。

如孩子考得不好时,与其训斥他:“这么简单的题都错了,你怎么这么笨!”不如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这么简单的题,爸爸(妈妈)相信你下次不会错了”。

这样既尊重和保护了孩子的成人感,又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教育效果比较好。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要为孩子的将来奠定基础,是要为孩子将来生存在社会上培养一些重要的素质。

有的家长要孩子学这个那个,这也是一种素质的培养,但这只是培养他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

我们还要培养孩子将来成为成人后必备的素质。

如:责任感、爱心、善良、诚信等。

去年三八节,我要学生回去给妈妈洗一次脚。

有些做到了学生说“我妈妈急得要死,连连拒绝。

说‘你去学习,只要你成绩好,妈妈什么都不要你干。

你考好了,妈妈给你洗脚都行’”。

家长本可以进行一次最好的亲情交流,却让孩子觉得很无趣②学会与孩子谈话、沟通走进孩子的世界,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家庭就是成功交流的家庭。

有的家长除了学习、生活小事,再不和孩子讨论其他问题,甚至认为孩子多嘴,这是孩子反感的,由此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每天问的就是“作业做完了吗?考试得多少分”,有多少家长会问“今天心情怎么样?”孩子兴高采烈的和你讲学校的事情,你要么就是冷漠,要么就是拐弯抹角回到学习的主题,例:1、"挤公共汽车,家长教育他,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坐这样的车。

2、"不能分享学生的喜悦和失败,考得不好,自然是一顿批评,考得好了,家长会很严肃的告诫他,不要骄傲,还有人比你更优秀。

家长要让孩子愿意听你的话,要么就是他对你的话感兴趣,要么就是你的话说到他心坎里了,使他觉得他的心思被你摸透了,愿意洗耳恭听。

然而现实生活中家长很容易忽略这个道理,有意无意地用家长这一天然权威来替自己训话助威。

家长与孩子谈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偏差:①场合不当比如在饭桌上训斥,或在人多的时候揭孩子短,数落孩子的不是;要如实地挖掘他的优点。

②愿望错误希望孩子全盘接受你的观点,或按照你的要求发展自己,其实孩子和你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不一致是正常的,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无条件认同你,显然会加剧亲子矛盾;例:一家人在逛街,爸爸买了近千元的衣服,之后爸爸对她说:“孩子,你以后要努力学习,挣大钱!”妈妈问:“你以后由没有挣大钱的愿望?”她说:“随便吧”。

妈妈就说:“你真没志气,你应该说,有,爸爸你看我的吧,我一定挣大钱给你!”心理课上,讨论“幸福”,一个男生说要拖儿带女,走在秋日的夕阳下,我认同了他。

③态度错误要么和孩子不说,一说就是责骂、训斥、讽刺的口气;一个出走的孩子的说,“我再也受不了我妈,她用刀架在脖子上逼我”④内容错误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忽略孩子的优点,孩子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一无是处,很有失败感;想想一个人每天就挑自己的刺,谁爱听啊。

⑤方式错误单方面说教,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其实这也是家长不自信的表现。

孩子正处在发展中,他们的成长具有起伏性,反复性,有的家长太急于求成,与孩子谈话失去耐心,谈上几句就不欢而散。

二、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到了中学,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包括自己的身高、胖瘦都开始在意了,有的甚至因为自己外在形象不满意而自卑。

他们会开始注意穿着打扮,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2、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小学时孩子更关注别人,关注自己的外部世界。

而现在他们经常会反问自己:在别人眼里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性格如何?我的能力、我的人缘究竟怎么样?为什么我会不如别人?等等。

3、自尊心强孩子和希望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包括家长。

孩子开始希望得到父母及朋友的尊重,不希望父母总已责骂的语气和他说话,他会认为自尊心受到伤害。

对策:1、了解孩子孩子开始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时变得沉默,不愿把自己的内心透露在外表,家长要通过细微的观察去了解孩子,必须要有一定的敏感性,但绝不是捕风捉影,这种敏感是来自于对子女的强烈关心和教育责任心。

听说母亲一听到自己婴儿的啼哭声,即使在酣梦中也会立刻惊醒,这就是对婴儿的关心,家长的这中敏感是可以在实际锻炼中提高的。

不妨从捕捉孩子的变化线索入手.①语言:孩子说话声音忽然变轻,或声调不如平时自然,或故意把某些词说得让你听不清楚,或讲话语无伦次,说明他是否隐瞒了什么或因为撒谎而心虚;②表情:主要是眼睛,说话时不敢看你,或避开你的眼睛,表情一反常态,或紧张或焦虑不安.③ 行为:行为古怪,躲躲藏藏,做事心神不宁,一看到家长就想停止他正在做的事,④ 梦:孩子告诉你他的梦的内容,比如做恶梦,也许是他有什么很压抑紧张的事所致.⑤绘画孩子在草稿纸上的信手涂鸦有时也能反映一些信息。

家长的敏感不是疑神疑鬼,我们说的敏感时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基础上,但后者则是主观上先设定一个框框,然后拿框框去取舍事实,可以说是爱有余而责任心不足。

对策:家长要心平气和,坦然告诉孩子,家长是最爱你的,不管发生了什么,爸妈都会和你站在一起,与你一起度过难关。

网络成瘾问题:知心姐姐卢勤作过一定调查,认为三种孩子最容易上网成瘾:第一种是学习失败的孩子。

这些孩子都有很强的挫折感,而网络游戏却能让他们体验成功―――哪怕是虚拟的成功。

第二种是成绩曾经很好的孩子,在应试教育的体系里,因为有时无法保持原有的名次或受到老师的批评、训斥,对学习的目标失去方向,开始在网络里找寄托。

第三种是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在家庭里得不到温暖,在网上却可以交到很多朋友,这种反差让孩子躲进了网络世界里。

2、尊重孩子,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肯定、欣赏孩子。

不要要求完美。

例:一个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太高,结果孩子说,“你又怎么样,人家家长比你优秀多了”。

打骂是家长常用的教育方法。

孩子行为出格时,家长难免打骂一下。

“打是亲骂是爱”,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家教方式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