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导学案:1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第一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课标展示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结构和划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2.教学难点:地球内部圈层四、教学过程教学指导教学检测及课堂展示知识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阅读课本P18-19图1-3-2完成右边方框的学习内容。
)一.地震波:1.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的冲击,所产生的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外四周传播2.地震波的特点地震波的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纵波(P)横波(S)【讨论】当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和海面上的人的感觉相同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提示:从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及所能通过的物质及其传播速度分析二.地球的内部圈层:1.依据:_____________的传播速度。
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2.主要圈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地震波: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4.界面(1)界面E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是A___________和B__________的分界线。
(2)界面F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_______完全消失,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分界线。
5.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圈层名称不连续面厚度特征A__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平均约17千米1.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较_______,大陆部分较________。
3.是一个________圈层。
地幔上地幔约2800千米在上地幔存在一个________,是________的发源地。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答案:C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
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
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导学案:3
第三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和土壤第一节走进桂林山水第2课时喀斯特地貌1.掌握桂林山水的地貌类型及形成条件。
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能识别出喀斯特地貌类型。
3.掌握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特点、形成过程及分布。
4.理解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
1. 掌握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特点、演变过程及分布。
2. 理解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
•喀斯特地貌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等。
①: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
②:溶沟之间向上突出的部分。
③: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由一系列石柱组成的森林。
④: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分布形成峰林。
⑤: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山峰。
⑥:多个喀斯特山峰有明显的。
2、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
①: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
②:亦称暗河,是以溶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下廊道、溶洞和溶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喀斯特地下管道系统。
③: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产生的。
它紧紧与相连,不断向延伸。
④: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的产物,它与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⑤: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并逐渐,随着岩溶水的不断沉积,慢慢形成粗壮的石柱【过渡】思考:喀斯特地貌是怎样演变的?二、喀斯特地貌的演变1、在图A时,地面被流水、,发育成、、和,地表循裂隙进行溶蚀,此时裂隙扩大不多,地面河流占据优势。
2、在图B时,地表继续被、,变得更加不平,逐渐发育,独立的洞穴逐渐归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3 、在图C时,崎岖的地表发育成、、、;由于高地上升,地下河逐渐干涸,形成,进而形成、和等。
【过渡】思考: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哪?三、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喀斯特地貌大多发育于广布地区1、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出露地区,其中以、和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和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导学案:2
2022-2023 第一学期高一地理导学案课题:生物圈与植被新课程标准地理核心素养2.3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
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说明植被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读课本P41—P44文字及图表,完成以下任务。
一、认识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岩石圈的和整个。
2.生物圈的作用(1)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①绿色植物通过,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
②各种生物通过,影响着水体的组成、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
(2)对于地表环境具有调节和稳定的作用。
二、识别植被类型类型分布特点常见树种常绿阔叶林温暖湿润的、气候区由常绿的组成,树冠浑圆,叶面多呈,表面光滑、无,质地较硬樟树、椰子树等落叶阔叶林的温带气候区由落叶的阔叶树组成,夏季葱绿,冬季落叶,叶片多呈,宽而薄桦树、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等针叶林分布广泛,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热带都有分布,大规模成片分布的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亚寒带)气候区由组成,叶子、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和耐旱、喜温和喜湿等不同类型云杉、冷杉、落叶松等类型分布气候特征特点热带草原南北纬10度到20度的大陆上年降水量500~1 000 mm,集中在、干季几乎没有雨水植物具有很强的,成片高草中点缀着零星的树木,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温带草原温带、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400 mm,且主要集中在温带草原群落,几乎没有树木,仅有草本层,植物具有特征3.荒漠植被班级:姓名:小组:(1)含义:指植被覆盖稀疏、 的地面景观。
(2)分布:热带、亚热带以及 的 气候区。
(3)特点:①有的植物叶面缩小或退化,以减少水分 。
②有的植物具有肉质茎或叶,以贮存 。
③有的茎叶覆盖茸毛,以抵抗 。
④多数植物根系 ,利于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⑤植被 很低,生物质积累缓慢。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课时2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
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绘图和计算机演示,理解昼夜长短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四季更替现象,理解五带划分标准。
3.通过读图、绘图、分析、比较等,培养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特点(1)昼弧和夜弧的界线——晨昏线。
(2)昼夜长短取决于昼弧和夜弧的长度①昼长夜短:昼弧长于夜弧。
②昼短夜长:昼弧短于夜弧。
③昼夜等长:昼弧等于夜弧。
2.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3)北半球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思考1.北京天安门广场日出时升起国旗,国际劳动节和我国国庆节,哪一天升旗早?答案国际劳动节。
二、四季的更替1.成因2.纬度差异(1)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的是:低纬度地区。
(2)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也不明显的是:高纬度地区。
(3)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中纬度地区。
3.四季的划分 (1)四季的天文意义①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
②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
③春秋季则是冬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2)类型①我国传统四季: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②欧美四季:传统上以“二分二至”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③北温带气候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④候平均气温四季⎩⎪⎨⎪⎧夏季:候均温超过22℃冬季:候均温低于春、秋季:候均温介于10℃和22℃之间思考2.全球哪些纬度地区“四季分明”,哪些地区“四季模糊”? 答案 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四季模糊。
三、五带的划分1.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划分思考3.五带的范围与黄赤交角的度数有什么关联性?如果黄赤交角的度数变大或变小,五带的范围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答案以北半球为例,热带和寒带的范围都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温带的范围等于90°减去两个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半球同理。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导学案:4
4.2 自然灾害的防避【学习目标】综合思维:结合各自然灾害的特征,理解政府和个人防避自然灾害的措施。
人地协调观:结合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分布、成因及特点,分析掌握各自然灾害的防避措施。
【学习重难点】1.政府和个人在自然灾害防避中的应对措施2.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避措施【学习过程】一、基础梳理(一)自然灾害防避的社会行动和个人应对措施1.社会层面2.个人层面遇到突发灾害时,要________地科学应对。
未成年人在遇到灾害时,首先要尽力维护________,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考虑救助他人与财物。
个人应对自然灾害,要记住“十字要诀”,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常见自然灾害的防避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二、自主测评(一)判断题1.对自然灾害的防避只是政府的事,与个人无关。
()2.地震发生时,住在高层楼房的人应迅速下楼逃生。
()3.对洪水的防避需要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4.当遇到无法逃离的高速滑坡时,宜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
()5.遇到泥石流时,应沿着泥石流流动的方向逃生。
()(二)选择题6.减灾防灾的核心是()①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②战胜自然灾害③杜绝自然灾害④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A.自救与互救B.减少财产损失C.进行灾害预报D.加强灾害建设8.下列室内避震方法正确的是()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9.下列自然灾害的预防和自救措施,错误的是()A.龙卷风将袭来时,恰好你在室内,应将窗户关好B.台风袭来时,应靠近窗户以减小压力C.在山区扎营时,不要选在谷底的排洪通道D.遇到沙尘天气时,应避免外出10.减灾目标的实现有利于()①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②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③人的观念的进步④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⑤人类完全控制自然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三)合作探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导学案: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习目标】综合思维:结合澜沧江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辨认不同河流地貌类型,并分析成因。
区域认知:通过经纬度及流域轮廓,了解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流经地区、注入的海洋。
【学习重难点】1.澜沧江——湄公河的基本概况2.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的河流地貌类型【学习过程】一、基础梳理(一)澜沧江—湄公河概况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海省________,在我国境内称为________,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流出国境后称湄公河,流经________、老挝、________、柬埔寨和越南等国,最后注入________。
它全长4 909千米,是亚洲第________长河。
二、自主测评(一)判断题1.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以向下和向河谷两岸侵蚀为主。
()2.河流在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3.冲积扇多分布在山前。
()4.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处都会形成三角洲。
()5.只有湿润地区的河流才会形成曲流。
()(二)选择题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
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
读图回答6~7题。
6.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B.断裂下陷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7.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8.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读我国某地地貌形态图,回答9~10题。
9.与图中地貌形成无关的是()A.河流含沙量大B.河流流速变快C.地势由陡到缓D.河道变宽10.以下地区该地貌较多的是()A.东北平原B.长江三角洲C.河西走廊D.青藏高原内部三、合作探究探究点1河流侵蚀地貌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所组成,全长193 km。
高中地理 补充单元 第一课 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
第一课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教师自行选取合适的动画材料,自然导入本课。
建议教师在地球与地球仪知识讲述时,可以采用三维地球、地球仪等虚拟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刺激学生感官。
预习与填空(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备注与笔记(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与纬线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点的线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半圆圆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赤道最长间隔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相等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经度纬度4.经度与纬度5.经纬网及其意义(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格。
(2)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量算距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三)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图示划分从 本初子午线 向东、向西各分180°从 赤道 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越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越大划分半球20°W~0°~160°E 为 东半球 ,160°E~180°~20°W 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1) 本初子午线 为东西经界线;(2) 180度 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1)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2) 回归线 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 是温带、寒带界线(1)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部位 A B C D E F G地貌山顶山谷山脊陡崖缓坡陡坡鞍部2.地形剖面图:直观地显示某条剖面线上地势高低和坡度状况。
鲁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教学案全套
必修一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摘要1.天体和天体系统2.天体类型及特征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知识结构 天体:概念和类型 宇宙 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层:太阳黑子太阳 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色球层:耀斑和日饵太阳活动 日冕层:太阳风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对地球的影响 磁暴和极光 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 普通性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地球 有生命存在特殊性生命存在的条件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最近国际天文学界投票决定不再把太阳系中的哪颗星列为行星?( )A .天王星B .冥王星C .海王星D .土星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A .恒星、卫星B .恒星、星云C .行星、彗星D .流星、恒星3.下列天体系统等级由低级向高级排列正确的是( )A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B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C .地月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D .地月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4.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 地球的宇宙环境A.金星、水星 B.火星、木星 C.金星、火星 D.土星、水星5.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是(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太阳中心核裂变 D.太阳中心的核聚变6.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星属于远日行星B.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C.太阳系和银河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D.太阳系的主体是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7.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A.氢和氧 B.氢和氦 C.氧和氮 D.氢和氮8.小行星带位于( )A.木星和土星轨道之间 B.水星和金星轨道之间C.金星和地球轨道之间 D.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9.1986年,当时一个14岁的中学曾观测到哈雷彗星的回归,如果它再次观测到这颗彗星时年龄应该是( )A.20岁 B.25岁 C.30岁 D.90岁10.2001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其影响是( )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迅受到强烈干扰B.使到达地球的可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D.对人造卫星运动没有影响二、综合题11.按照因果关系把下列数字填在适当的方格中。
扬州市宝应县山阳中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温度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D.物质密度的变化
4、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花岗岩B.石灰岩C.大理岩D.玄武岩
二、综合题:
1、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回答问题
(1)写出ab
Cd
(2)写出①②③④代表的含义:
1、地球内部分为、、三层,它们之间的分界面分别是、。
2、岩石圈的范围是,与地壳是否一致?。
3、岩石按成因分为、、三种。
沉积岩最大的特点是、。
4、地壳物质循环是指
。意义主要有
。
新知探究:
【探究活动1】地球的内部各圈层的特点?岩石圈与地壳的区别是什么?
内部圈层有没有岩石圈?
【探究活动2】表叙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它们形成的过程有什么不同?沉积研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①
②
③
④
地理导学案
பைடு நூலகம்课题
第2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昌寿海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及主要特点,特别是岩石圈的范围。
2、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特点、区别及典型代表。
3、理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及意义。
学习重、难点
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日期
班级
学习过程
教师复备
前置性补偿:
[探究活动1]
【探究活动3】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直接转化为沉积岩吗?沉积岩、变质岩可以直接转化为岩浆岩吗?其它呢?地壳物质循环的主要意义?画出地壳物质循环的简图
形成性检测:
学进去_讲出来鲁教版_高中地理_必修一导学案设计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学习目标】1. 了解地质构造的基本含义和类型;2. 理解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和成因;3. 掌握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4. 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人地关系,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爱护环境,合理利用【学习材料】学习资料包:微视频(课前)、导学单、多媒体课件、演示道具若干【学习过程】<课前自学>通过观看教师微课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完成 < 自学梳理〉。
(观看方法:百度搜索<自学梳理>1. 是什么?一一基本概念(1) _________ 引起的岩层永久性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称为地质构造 (2) 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3) 地质构造常常被保留在 _________________ 中,被称为地壳运动的“足迹” 2. 有什么?一一常见类型地质构造最常见的类型有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
(1)褶皱① 成因: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________力,使岩层发生 _________ ,形成褶皱。
② 地形:世界上许多高大 ________ ,都属于褶皱山脉。
(请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 脉、安第斯山脉。
)“江苏微课”=>点击“首页-微课大赛活动平台” ■=>微课《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作者:杨洋)入围作品展平=:"高中=> 地理④ 背斜岩层 ___________ ,在地貌上常常形成 _____________ 。
⑤ 向斜岩层 ___________ ,在地貌上常常成为 _____________ 。
⑥ 地形倒置:有些背斜 __________ 因受张力作用, ____________ 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 为 ___________ 。
⑦ _____________ 有些向斜 ___________________ 因受挤压,岩层变得 ____________ ,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 ____________ (2)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 __________ 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 __________ ,并沿 断裂面发生明显的 ______________ ,形成断层。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书)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1、了解各种各样的天体、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教材提供的图文材料,分析归纳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课前预习】1、天体的类型有、、、、、等,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3总星系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5、观察太阳系构成图,按顺序说出各大行星的名称。
6、认真读取图1和表1,归纳行星的运动特征:、、。
7、读图回答:太阳系各大行星分为哪三类?、、。
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2)八大行星。
内部条件:(1)适宜的(原因:日地距离);(2)适合生物呼吸的(原因:地球有适中的和;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3)有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最终形成原始的)。
【课内探究】天体和天体系统1、天体是宇宙中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如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云等,还有尘埃、气体等星际物质,还有黑洞等,这些都是自然天体。
稠密大气层以外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等是人造天体,但普通飞机不是。
2、天体系统有一个绕转核心,至少有两颗天体组成,如八大行星绕太阳转形成太阳系。
注意星座是对天空的简单划分,不是天体系统。
【当堂检测】从伽利略首次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到21世纪的今天,已经过去了近400年。
现在,天文学的又一个重要时刻已经到来。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太阳系大行星数目也因此降为8颗。
阅读材料,完成1、2题。
1.行星与恒星的最大区别在于A.质量大小 B.发光强度 C.密度大小 D.有无卫星2.材料中所提的天体系统从级别上看包括几个层次A.1个 B.2个 C.3个 D.4个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星系的半径约为200亿光年 B.银河系是宇宙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C.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D.地球上能看到的最明亮的自然天体是月亮4.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存在生命有机体,下列与生命存在无关的是A.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B.适当的体积和质量C.适当的日地距离 D.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
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一(鲁教版)导学案7解析版
(七)(建议用时:45分钟)1.北京时间2014年7月14日3时22分,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里氏6.8级地震,附近海洋上渔船上的人可能感觉到()A.上下颠簸B.左右晃动C.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晃动D.先左右晃动,再上下颠簸【解析】横波传播速度慢,且只能在固态介质中传播。
【答案】 A(2016·杭州高一检测)2015年当地时间1月8日下午5时,位于墨西哥西部的科利马火山再次喷发,火山灰烟柱高达2 000米。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2~3题。
2.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导学号:63380061】A.地壳上部B.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C.下地幔D.地核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C.图中①②③④合为岩石圈D.图中④为软流层【解析】第2题,板块理论认为岩浆发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第3题,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包括①②③,故选D。
【答案】 2.B 3.D读下面两图,回答4~5题。
甲图乙图4.甲图中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A.①B.②C.⑤D.⑥5.乙图中若沿⑦处向下钻探100 m,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
如果⑥代表变质作用,该岩石属于甲图所示的()【导学号:63380062】A.A类岩石B.B类岩石C.C类岩石D.难以判别【解析】第4题,读甲图根据三类岩石的转化关系,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所以图中A 是岩浆岩。
若图中B是沉积岩,则C是变质岩,③、⑥所表示的地质作用都是变质作用,②、⑤表示的是外力作用。
若B是变质岩,则C是沉积岩,③、⑥所表示的地质作用都是外力作用,②、⑤表示的是变质作用。
所以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⑥。
第5题,读乙图,在⑦处发现岩石中含芦苇化石,说明岩石是沉积岩,因为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
甲图中⑥代表变质作用,则C是变质岩,所以B是沉积岩。
(共18套)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汇总
(共18套)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汇总章节: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课题: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 课时:2课时主备人:王晓梅审核人:【考查重点】:测试内容一、地球和圈层结构(考点):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 地球结构特征:地球有四大圈层,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写出组成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圈,圈,圈,圈 2、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的传播速度的变化。
地震波有(P )和平共处(S )之分,P 波传播速度快,可以在中传播,S 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传播。
(2)不连续面:①莫霍界面:在地面以下平均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
②古登堡界面:在地面以下平均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处,纵波的传播速度,横波。
(3)内部三个圈层的划分: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地球 内部由地心向地表依次为,,。
填图练习:在右图中填注界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
3、地壳是一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大洋部分较。
4﹡软流层:位于(圈层)的上部,一般被认为是的重要发源地。
5﹡岩石圈:由于以上的地幔部分与主要是由岩石组成,将其称为岩石圈,平均厚度60千米。
测试内容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考点):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1、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三大类。
2、岩浆岩:是活动的产物。
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地壳上部或地表,随着、的变化,_而形成岩浆岩。
主要类型有侵入岩如岩)、喷出岩(如岩)3、沉积岩:由一系列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
该类岩石的和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常见的该类岩石有、和页岩。
(1)读图,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岩石碎屑物质洼地固结成岩(2)沉积岩的两个显著特征:①分层结构明显,具有构造;②常含有。
4、变质岩:岩大理岩﹡风化、侵蚀 搬运(流水、风、冰川等) 堆积岩板岩﹡ 岩片麻岩 5、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导学案:1
第一单元:从地球看宇宙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第1课时【学习内容】1.通过阅读和观察,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以及对其研究的意义。
2.运用地质年代表和地球演化史资料,简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学习重点】1. 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以及对其研究的意义;2. 理解地质年代表的建立条件,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学习过程】•地球的历史纪录1.地层与化石地层: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________。
未受影响的地层,先形成的________,后形成的________。
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________。
比如:石灰岩主要形成于________;页岩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由岩浆喷发冷凝而成。
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研究地层与化石的意义: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依据。
【探究活动】结合表1-2-1,熟记并理解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先后顺序的________,叫地质年代。
科学家根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编成的时间顺序表,称为________。
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世、期,与之对应的地层单位___、___、___、统、阶。
【探究活动】结合表1-2-1,熟记并理解地质年代表。
二、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简史温度逐步降低,内部物质分异,形成、和年前地球形成地球形成初期温度很高,表面覆盖岩浆年前,生命形成温度进一步下降,水汽凝结,形成火山喷发,释放气体,形成180万年前,诞生,地球开始了人类历史新纪元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恐龙灭绝,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地球进入显生宙【探究活动】1.查阅表1-2-1,完成表1-2-2的填空。
2.简述地球演化历史。
[课堂检测]1、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起源于 ( )A. 原始大气B. 原始大陆C. 原始海洋D. 原始森林2、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当时的地理环境B.化石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生物的进化史C.化石就是地层中的生物残骸D.古老地层中的化石结构一般比较简单3、下列关于地球演化的主要阶段,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初期的岩浆时代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③原始海洋时代④陆地面积增加,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和裸蕨的古生代⑤出现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造山运动阶段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②⑤C.①④③②⑤D.①③②⑤④读下面表格,完成4~5题。
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一(鲁教版)导学案16解析版
(十六)(建议用时:45分钟)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1~2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导学号:63380130】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垂直地域分异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2.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解析】诗中描写的是我国北方还有冰雪的时节,江南的杏花已开,描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产生的基础是热量。
【答案】 1.A 2.D(2016·资阳高一检测)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4.图中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带体现了()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第3题,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都是热带疏林草原带,但①③是因海拔高形成的,⑤是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形成。
第4题,图中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3.A 4.C(2016·葫芦岛高一检测)读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完成5~6题。
5.局部世界地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地区与景观图能正确匹配的是()A.a—④B.b—②C.c—③D.d—①6.d、b、a、c的景观变化,体现了()【导学号:63380131】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5题,局部世界地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地区与景观图的正确匹配:a—②,b—③,c—④,d—①。
第6题,d、b、a、c的景观变化是沿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5.D 6.D(2016·青岛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山地甲、乙、丙三地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主备: 周营营 审核: 授课人: 【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学习重、难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知识讲解]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1、地球自转的方向: 。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
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
在右图方框内以南极为中心作图。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º)所需的时间。
1恒星日为 。
1太阳日为 。
例1、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 C )A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B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C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D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3、速度: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 ),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
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 cos α°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地球各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15°/小时。
例2.完成右表,填写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能力训练]1.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 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
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 .接近7时B .5时多C .不到5时D .7时多 2. 当太阳直射某地时:( )A .该地此刻的区时为正午12点B .该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C .该日是全年气温最高的一天D .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西 东太阳光线昼 半 球夜 半 球3. 下面四幅地球自转位置示意图中,表示北京时间为上午10点整的是:()A.图①B.图②C.图③D.图④4.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那春分日的升旗时刻是:()A.北京时间6点B.北京的地方时6点C.此时伦敦时间为前一天的22点D.此时东京时间为7点。
5.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点时,全世界还有()A.多一半地方是3月21日B.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C.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D.少一半地方是3月21日6.科幻小说《80天环游地球》一书中最后到达伦敦时比原来多出一天,这是因为()A.记载日期错了B.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一致C.东西方的日历不一样D.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相反7.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时()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北京昼夜等长C.华北平原正是小麦播种的季节D.广州白昼或黑夜达最长某年9月15日(农历8月18日)中午12时,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中报道:原定今天12时20分开始向全世界直播钱塘江大潮的节目,因受台风影响改在明天同一时间直播,欢迎到时收看。
据此资料完成8~12题:8.中央电视台直播的钱塘潮,属于海水运动的哪一种形式()A.波浪B.洋流C.潮汐D.海啸9.钱塘潮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按形成和来源它应属于()A.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B.地球内部的能量C.重力能D.来自日、月等天体引力产生的能量10.关于台风或其影响正确的叙述是()A.台风源地位于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B.对钱塘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C.台风在浙江登陆实属罕见D.钱塘潮与台风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11.中央电视台原定直播日的月相应该是()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凸月12.第二天直播时,华盛顿(西五区)观众全程收看开始时间应是()A9月17日23时20分B9月16日1时20分C9月15日1时20分D9月15日23时20分学习总结:[学习目标]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º;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º;③直射点与极昼(夜)最小纬线圈的纬度之和等于90º;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º26´N)时,极昼的纬度为。
当太阳直射在20ºS时,极夜的纬度为。
例3:在下面两图中绘出晨昏线。
2.地方时与区时:地球自转,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上中天时为此地的地方时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的地方时。
跨经度度的区域使用同一时间为区时(本区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度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经度每隔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分钟。
北京时间:的区时,的地方时。
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时间与北京不同。
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
因为乌鲁木齐在东6区,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如果乌鲁木齐的人们使用东6区的区时,作息时间会与北京相同,但乌鲁木齐使用的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所以他们的作息就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延迟了2小时。
(上图解)所在时区数的计算:经度数÷15 余数小于7.5则商为时区数简单的区时计算余数大于7.5商加1为时区数不同时区的时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根据时差算区时:东加西减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原则上以经线为基准,过该线时要变换日期,向东日期一天,向西一天。
总结:日期发生变化的两条经线分别是:和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在南北半球偏。
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例4:观察长江入海口,其岸不断冲刷,沉积岛不断与岸相连,河道不断向弯曲。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
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
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
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例5.完成下列填空:(1)地球自转产生了______交替现象,昼夜交替周期不长,使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
(2)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北半球向______偏,南半球向_____偏,赤道处无偏向(3)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____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____小时。
读右图,完成15~17题:13.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几个()A.4个B.3个C.2个D.1个14.二分日,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昼长相同且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A.4个B.3个C.2个D.1个15.某人测得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那么此人测量的日期可能是()A.12月22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D.不存在这样的日期16.若A点的经度是160°E,则E→D附近的洋流名称应是()A.北太平洋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C.西风漂流D.东澳大利亚暖流17.若E点经度为120°E,那么A点与B点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A.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荒漠带C.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8.从广州开往北京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是A对铁轨西侧磨损重B对铁轨东侧磨损较重C对铁轨两侧磨损一样D对铁轨两侧都无磨损19珠穆朗玛峰峰顶比同纬度海平面()A.白昼略长 B.黑夜略长C.自转线速度略大 D.自转角速度略大20某军队在(1600E, 280S)沿1600E经线发射战略导弹,射程为了300千米,落弹点将可能在:()A西半球高纬度地区B东半球低纬度地区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D北半球热带地区21如果地球同步卫星定点于赤道附近上空,则()A、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卫星自转的角速度相等B、地球自转角速度和卫星公转角速度相等C、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于卫星公转的线速度D、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等于卫星公转的线速度2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用箭头画出此时照射地球的太阳光线,及地球自转方向(2)这一天是:____月____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_______点附近。
(3)A点此时的太阳高度______。
B点正午的太阳高度_______。
C点的昼长是_________时。
D点的夜长是_________时。
(4)此时我国受_________气团控制。
北印度洋洋流呈________时针方向流动。
(5)开普敦港目前是什么季节______,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
课后小结: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主备:周营营审核:授课人:【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2、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4、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
学习重难点:大气的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组成包括: 、 、 。
2.3.大气垂直分布(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空气 显著,天气现象复杂(2)平流层:大气主要靠 增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大气以 为主。
(3)高层大气:电离层反射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吸收:具有太阳辐射:2、大气保温作用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3、意义: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升高了晚上的最低气温;降低了气温的日较差 三、大气的运动原因:地面1、热力环流: 过程: 大气成分 作 用 氧 氮 二氧化碳 臭 氧 水汽和杂质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大气 大气削弱 地面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大气运动的形式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风、风、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并指向低压高空:风向与等压线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太阳辐射2.下列说法真确的是()A.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气和固体杂质组成B.水气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条件C.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对地面不具有保温作用D.臭氧含量很少,但它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3.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A.紫外线区 B.可见光区 C.红外线区D.X射线区4.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海拔高低差异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太阳辐射能纬度差异 D.各地的气压差异5.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A.低纬环流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6.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地心引力 D.冷热不均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B.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C.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D.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8.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 9.读“热力环流等压线剖面图”,其中画法正确的有()10.有关大气各层特点的叙述有()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并反射无线电波C.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D.对流层厚度无明显季节变化二、综合题11.读“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