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知识点背诵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1、简述课程评价的概念及功能。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对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
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区分、强化和发展的功能。
2、简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其意义。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这些学习方式的意义在于:(1)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责任感。
(2)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探究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作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肯定,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公正平等、整体优化、注重个性等。
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制度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质量管理等。
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背题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人的智力、品德和体质的活动。
它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机构和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国家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国家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教育基础1.小学教育特点4:对象特别的义务全面基础教育教育对象特别性(生理、感知水平低、形象经历、道德感含糊、);基础性(社会、个体进展的基础,课程内容);义务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青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学校教育);全面性(各方面充分进展,保证其德智体美劳方面最大程度和谐进展)2.小学教师劳动特点6遵守系统、给学生做示范的复杂长期工作,(还需要离开学校、加班、备课)复杂性(教育目的全面、任务多样、对象差异)制造性(因材施教、教学上别断更新、教育机制)劳动时刻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利用课余时刻备课、批改作业;校内外、家访等)系统性(由教育的系统性以及人的身心进展的延续性决定)3.课程打算(教学打算)是依照教育目的和别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内容要紧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以及学周安排。
4.教育目的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要求,是教育的核心咨询题妨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人的身心进展特点与需要;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5.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妨碍三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育者是教育妨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挑选和施加教育妨碍的对象,教育妨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6.学校治理三要素:治理者、对象、手段;工作核心是教学治理;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7.8.教育观看法(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举行系统感知和考察)教育调查法(搜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揭示事物本质规律,寻求解决咨询题的方案)系统抽样(依照预定规则、每部分抽取1个样本)分层抽样(按某一属性分类,按比例举行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编号后分成个数相同的组)整群抽样(随机分组,抽取群体)多级抽样(抽取若干群,在群中随机抽取样本)教育实验法(操纵或创设一定条件,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前实验(缺乏假设、操纵措施、无对比组)真实验(彻底操纵、效度高)准实验(在现成的教学班级内举行、无随机分派,别能操纵误差)9.学校文化核心是:精神(观念)文化10.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进展”小学时期以综合课程为主、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何必修课程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6: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挑选性;紧密课程内容与日子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养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治理制度11.教师专业进展三时期:进展最后成为专家型教师关注生存时期(搞好关系)关注情境时期(提高学生成绩)关注学生时期(思考个不差异、学生需求)12.教师专业进展的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小型课堂教学)举行特意训练(日回忆、新材料、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周月回忆)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13.教学研究的基本步骤7:确定研究课题;查阅、阅读文献;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打算、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做出结论;撰写成文。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
点
一、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1.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2.教育目的和任务
3.教育的原则和规律
4.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二、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1.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2.课程编写与评价
3.教学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4.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评价
5.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6.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3.教学评价的形式和内容
4.学生学业评价的形式和内容
5.教学评价结果的运用和反思
四、教育心理学知识
1.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2.学习理论和学习方式
3.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4.儿童行为问题的处理
五、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伦理
1.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学生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
3.教学伦理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
4.教师道德的培养和实践
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知识与能力
1.小学语文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2.小学数学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3.小学英语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4.教学材料和教具的选择和运用
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2.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3.信息技术资源的筛选和利用
4.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教师应对策略
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笔记知识点,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学习和备考,提高复习效率和通过率。
同时,还应加强实际教学经验的积累,注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重点知识点总结1.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学中的重要概念2. 教育心理学知识- 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 学习的类型和因素- 学习策略与方法- 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特点3. 教学设计与评价-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分类-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利用-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评价结果的运用4. 课堂管理与组织- 课堂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学生行为管理的策略- 课堂组织与课堂氛围的建设 - 学生参与与合作的促进5. 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英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社会与生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艺术与体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6. 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伦理与教育的关系- 教师职业发展与提升7. 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 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发展与个性特点的认识- 学生心理健康与解决方法- 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与帮助总结: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涵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课堂管理与组织、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以及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等方面的知识点。
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点,是一名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同时,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综合运用各个知识点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1.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
-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了解学生、教学目标和教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 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包括对学生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给予合理反馈的能力,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2.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考点
- 受教育理论与实践: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研究与发展:了解学生的研究和发展特点,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教育教学研究。
-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够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反馈,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以上是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与考点,希望能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01教育基础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古代小学教育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二、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规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三、德育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德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8.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教育教师能力培训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小学教育教师能力培训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教育教学知识重点
1. 教育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 研究理论
- 教育评价与测量
2. 教育原理与教育法律法规:
- 教育原理
- 教育管理原理
- 课程设置与管理原则
- 教育法律法规
3.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 教育研究设计
- 调查问卷与访谈
- 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4. 教育教学技术与资源:
-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与网络教学
- 网络资源与教育教学软件
教育教学能力考点
1. 课程教学能力:
-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2. 学生发展与教育:
- 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的分析与应对- 个别差异的识别与个性化教育
3. 教学过程管理能力:
- 课堂组织与管理
- 学生评价与反馈的设计与实施
4. 评价与测量能力:
- 教学评价方法与工具的选择与运用
-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5. 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 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反思
- 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
以上是小学教育教师能力培训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和考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项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下面是本科目的重点笔记知识点。
一、教育教学理论基础1.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等。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3.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等。
二、小学教育与教学原理1.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启发思维、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因材施教、兴趣为中心、循序渐进等。
2.课程理论与教学设计:结构化课程设计、问题导向课程设计、任务型教学设计等。
3.小学教学特点与方法:儿童中心教育、体验教育、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学等。
三、教育教学评价与考试1.教育评价的概念与目的: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评价的目的及原则等。
2.学生评价的方法与工具:常用的学生评价方法和工具,如测验评价、观察评价、作品评价等。
3.教师评价的方法与工具:常用的教师评价方法和工具,如教学观察、教学日志、教学反思等。
四、课程教学与教材分析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定义、相互关系及实施中的策略。
2.教材分析:教材的功能、性质、内容结构和使用方法等。
3.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故事法等。
五、教学组织与管理1.教学组织形式:讲授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
2.学校教育与管理: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组织等。
3.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校外教育与教学管理等。
六、教育教学与创新1.课程与发展:课程目标的设定与调整、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发展、课程实施的与改进等。
2.教学与发展: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编排、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等。
以上只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一些重点笔记知识点,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的概念、特点、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分类及各自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实践意义与方法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特点、基本概念•学习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发展心理学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3.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的概念、特点及其研究对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家族与社会的关系4. 教育法律与管理规定知识•职业道德及其规范•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管理规定及其实践应用二、教学基本知识1. 认识教育、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及其基本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2.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其类型•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的过程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其特点•教学手段的分类及其特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不同教学阶段的应用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方法及其原则和要求•教学评价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教学评价结果在教学中的应用三、学科教学知识1. 语文教学知识•语文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学内容、思路和方法•语文教学评价和反馈2. 数学教学知识•数学教学目标、基本概念以及重点和难点•数学教学内容、思路和方法•数学教学评价和反馈3. 英语教学知识•英语教学目标、基本概念以及重点和难点•英语教学内容、思路和方法•英语教学评价和反馈4. 科学教学知识•科学教学目标、基本概念以及重点和难点•科学教学内容、思路和方法•科学教学评价和反馈四、教育教学专业素养1. 教育教学素质及其培养•教育教学素质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教育教学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方法与技巧2. 教学反思与教育实验•教学反思的概念、方法与实施步骤•教育实验的概念、分类及其应用方法3. 新闻、出版、电影、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新闻、出版、电影、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相应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4. 师德师风知识及其实践•师德师风的概念、意义和内涵•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和社会责任•师德师风的实践方法和技巧以上就是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的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该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能力的运用。
下面是该科目的重点笔记知识点。
一、教育心理学1.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2.发展心理学:包括儿童生理、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情感发展等内容。
3.教育评价:包括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业水平、学法和学风的评价方法。
二、教育学1.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分类以及确定教育目标的原则。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分类以及确定教学目标的原则。
3.教学法:教学法的分类以及不同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4.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组织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课程与教材1.课程理论:包括课程开发、课程评估、课程等内容。
2.教材原则:教材编写的原则、教材评价以及选择教材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包括教学评价的意义、功能以及与学生评价的关系等。
2.教学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正式测试评价和非正式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工具的选择方法。
五、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政策1.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教育政策:包括当前教育中的政策措施、教育发展的规划等。
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笔记知识点,希望可以对备考有所帮助。
考生可以结合相关教材和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一、学科知识1. 语文- 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 常见教学方法和技巧- 教学模式与策略- 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2. 数学- 数与代数- 几何与观察- 数据与统计- 空间与形状- 探究与解决问题3. 英语- 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语法与词汇- 听力与口语教学- 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2. 学生发展理论- 儿童身体发展- 儿童认知发展-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 儿童道德发展3. 学习评价理论- 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评价结果的运用和反馈三、教育法律法规1. 义务教育法律法规- 义务教育法- 学校管理条例- 教育工作者从业法- 学生权益保护法2. 班级管理法规- 班级管理制度与规范- 学生考勤与请假制度- 学生纪律和行为规范3. 学科教学法规- 语文教学法规- 数学教学法规- 英语教学法规四、教育教学方法1. 概念与特点- 教学方法的概念与分类-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分析-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2. 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教师与学生互动合作3.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评价方式与工具选择- 回顾与总结课堂教学五、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1. 教学设计与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的层次与结构- 教学计划的编制与实施2. 教学媒体与资源-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 网络资源的利用3. 效果评价与反思- 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教师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
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
考知识点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一个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
1.教育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和方法
2.教育学的发展史、流派和理论体系
3.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教育学的实践意义和问题
二、教育学专业知识
1.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
2.儿童成长的各个方面特点和规律
3.儿童行为管理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4.儿童与家庭、学校等环境的关系
5.教育评价与测量的方法和原则
三、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
1.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育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组织
3.学生评价和激励的方法和原则
4.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策略和技巧
四、教育教学的研究与
1.教育教学的原则和途径
2.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3.寓教于乐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实践
4.教育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和解决方法
五、课程与教材的研究与开发
1.教育课程的基本原理和体系
2.小学各学科课程的要求和特点
3.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4.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六、教育教学的政策与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
2.教育教学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行为准则
4.学校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以上归纳的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的主要考点,但仅仅知道这些知识点是不够的,还需要考生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来掌握这些知识。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小学)Word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小学)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志的规定性。
四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教育起源的学说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发展 1 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没有阶级性 2 古代社会的教育。
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夏代,奴隶制社会末期;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为: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宗教性。
核心考点二教育学基础知识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学的发展萌芽阶段一学记,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写作于战国晚期。
常考名句化名成俗,齐必有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学不躐等二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理论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启发成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苏格拉底主张启发式教育,提出产婆术的学习方法。
四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五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有政治学六昆体良。
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数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
创立阶段一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小学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
第一章教育基础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为主导,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影响是贯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
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学校教育以文化教材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价值性、发展性和简性(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性(3)学校是有组织的制度化的教育形式,其影响具有集中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3.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4.简述学校成立的基本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脑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小学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创造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5.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小学教育目的的确立有四大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个性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7.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①双轨制②单轨制③Y型学制(或分支型学制)8.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简答)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是: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9.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答: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
2023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23 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养+教育教学学问与力气)教育教学学问与力气第一章教育根底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进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 教育者:担当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 受教育者:担当学习的责任,承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 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 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育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分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 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 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 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进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确定的政治经济进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仿照,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进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进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 无阶级性、公正性〔教育时机均等〕。
②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 教育内容简洁,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 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 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消灭。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一、文章类型分析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重要的一门科目,主要涉及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德育原理、学生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在考试中,常见的文章类型包括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
二、关键词梳理1、教育学:包括教育目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等。
2、课程与教学理论: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3、德育原理: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
4、学生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化发展等。
5、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法律责任等。
三、考点归纳1、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目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等。
2、课程与教学理论,包括课程设置的原则、课程设计的要素、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种类等。
3、德育原理与实践,包括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方法、德育的评价等。
4、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化发展等。
5、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法律责任等。
四、题型举例1、单项选择题:针对某个概念、理论或实践问题进行提问,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正确的。
2、判断题:给出一段陈述,要求判断其是否正确。
3、填空题:给出一段空白,要求填写缺失的关键词或短语。
4、简答题:针对某个问题或概念进行简要的解释或阐述。
5、论述题:针对某个问题或概念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要求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五、复习策略1、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
考生需要对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有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
2、注重实践应用,结合具体例子。
考生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例子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提高解题能力。
3、反复练习,熟悉考试题型。
通过大量的练习,考生可以熟悉考试题型,掌握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大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该科目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分类、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等。
2.教育思想和流派:孔子思想、兴学、新教育、人力资本理论等。
3.教育目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综合发展。
4.教育原则:社会主义教育原则,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等。
5.教育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学生发展规律等。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心理发展的规律。
2.学习心理学:学习的条件与要素、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
三、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1.课程与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国家课程标准等。
2.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法。
3.课堂教学原则与方法:知识的呈现、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等。
4.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评价等。
四、教育信息技术1.网络技术: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网络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教学方法。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实施与评价。
3.教育软件:教育软件的类型与特点、教育软件的运用。
五、小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1.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常见疾病、饮食与营养、心理健康等。
2.小学生安全问题: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
3.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与策略。
4.学生突发疾病的处理与急救知识。
六、小学德育教育1.德育的基本任务与方法:示例引领、言传身教、激励教育等。
2.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等。
3.小学生道德教育:学生个性培养、行为规范培养等。
七、小学语文教育1.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阅读教学等。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解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
教资-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知识点
教资-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知识点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部分,其内容主要围绕小学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的一
些知识点:
1. 小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根据Jean Piaget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和具体操作阶段。
2. 小学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 小学教育学科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教育目标、内容与教学
方法。
4. 小学课程标准与教材解读:了解小学课程标准的设定与教材的编写原则,能解读教
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5. 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特点,
以及相关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6. 小学教育评价与评价方法:了解小学教育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
结性评价等。
7. 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了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包括教师的职责、操守和师德等方面。
8. 阅读教育与阅读指导:了解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指导策略,以及培养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
9. 小学教育管理知识:了解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课堂管理、班级管理、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是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知识点背诵整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西方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重军事、产勇士,雅典重文学、产女神。
②中世纪:教会学校传七艺;骑士学校教七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③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④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⑤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简答:古代教育的特点【劳教分离有阶级】(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4)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简答(已考):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育学的活动。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
3、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
4、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促进了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社会:①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特点:课程内容上注入科学知识,增加新学科;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扩大了受教育权,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口号(德国);班级授课制取代个别教学制。
②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特点: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权为劳动人民所有,注重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小学”是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
简答:教育的主要功能:①具有促进个体适应和成长的功能②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③具有选择功能简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基本精神)。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简答: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
其次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因为教育有自身的特殊对象,所以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就是培养人。
另外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①教育内容的继承;②教育方式的继承;③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已考):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概念●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二、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特点:①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营和习俗的水平。
②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形成完整的体系。
③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为主。
●《学记》:乐正克,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循序渐进。
●《论语》:孔子,东方启发法第一人。
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循循善诱。
●产婆术:苏格拉底,西方启发法第一人。
第一步是讥讽,第二步是助产术,第三步是归纳,第四步是定义。
●《理想国》: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倡和谐全面发展。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昆体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三、教育学的创立阶段●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①教学原则: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②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③教学思想:“泛智教育”●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
●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
《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①教育性教学原则。
②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③传统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④“四阶段教学”理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代教育代表人,《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①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②学校即社会。
③从做中学。
●卢梭:《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
●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倡导“绅士教育”。
●斯宾塞:《教育论》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的批判,提出教育预备说,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制定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把课程用于教育学科的专门术语。
●佩斯泰洛奇:慈爱的儿童之父,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四、教育学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①马卡连柯:《教育诗》核心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②凯洛夫:《教育学》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③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①赞可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所有学生得到发展。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
③瓦根舍因:创立范例教学理论。
④苏霍姆林斯基:“活的教育学”,提倡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⑤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简答: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简答: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简答(已考):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简答: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学校文化:①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分为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②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
③学校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
④学校文化的功能: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记忆技巧:数值截留(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3)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4)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
简述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
记忆技巧:数值截留(1)控制人口的数量;(2)提高人口的质量;(3)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
第四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概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学校在国家对教育者的总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育的具体要求。
●地位: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作用:导向、激励、评价简答:教育目的的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