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和课后练习题

合集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教学反思、课后习题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教学反思、课后习题答案)

教案: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

2. 能够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 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4. 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文章的背诵和理解。

2. 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3. 文章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难点:2. 文章中的文言文表达和特殊句式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唐雎不辱使命》的文本。

2.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3. 准备课后习题答案和教学反思的模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为本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 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 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

2.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文的背诵和理解。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课堂讲解中,我特别注重对文言文句式的解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带教学反思和习题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带教学反思和习题

信息技术基础全套教案带教学反思和习题一、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掌握信息技术的五大基本要素。

(3)理解信息技术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

(2)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3)信息技术的五大基本要素。

(4)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和工作。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实例。

4. 教学反思(1)本章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2)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

5. 习题(1)选择题:判断下列关于信息技术概念的说法是否正确。

(2)简答题:列举你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

二、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分类。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分类。

(2)计算机的硬件组成:CPU、内存、硬盘等。

(3)计算机的软件组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4)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文件管理等。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基本组成。

(2)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计算机操作。

4. 教学反思(1)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应注重实践操作环节。

(2)针对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5. 习题(1)选择题:判断下列关于计算机硬件的说法是否正确。

(2)简答题:请描述计算机的开关机过程。

三、第三章:操作系统应用1. 教学目标(1)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常用操作。

(3)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

2. 教学内容(1)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Windows操作系统的常用操作:桌面、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教学反思、课后习题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教学反思、课后习题答案)

教案: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

2. 能够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

教学重点:1. 文章的背诵和理解。

2. 文章中重要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3. 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准备:1. 准备《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的文本。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材料。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的背景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进行思考。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2. 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文章讲解(20分钟)1. 对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解释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

2.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四、课堂活动(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收获。

2.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反思和思考。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比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够运用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但是在课堂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学生比较内向,不愿意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习题答案:1. A2. B3. C4. D5. A教案:唐雎不辱使命(续)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

2. 能够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

教学重点:1. 文章的背诵和理解。

2. 文章中重要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小学三年级语文《瑞雪》原文、教学反思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瑞雪》原文、教学反思及练习题

【导语】《瑞雪》是⼀篇写雪景的⽂章。

⽂章为我们勾画了⼀幅美丽喜⼈的瑞雪图,展现了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赞美了雪给⼈们带来的希望和欢乐。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瑞雪》原⽂、教学反思及练习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瑞雪》原⽂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个下午。

傍晚,⼤⽚⼤⽚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荡下来。

霎时间,⼭川、⽥野、村庄,全都笼罩在⽩蒙蒙的⼤雪之中。

⼤雪下了整整⼀夜。

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

⼀轮红⽇升起来,把雪后的⼤地照得分外耀眼。

茫茫⽥野⼀⽚雪⽩,巍巍群⼭遍⾝银装,好⼀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幅瑞雪兆丰年的喜⼈图画。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对⼀望⽆际的⼤雪,有经验的⽼农⾼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 孩⼦们在雪地⾥堆雪⼈,掷雪球,奔跑着,追逐着,清脆的笑声传遍了⼭村。

 2.⼩学三年级语⽂《瑞雪》教学反思 《瑞雪》是⼀篇写雪的⽂章。

⽂章为我们勾画了⼀幅美丽喜⼈的瑞雪图,展现了雄伟壮丽的北国风光,赞美了雪给⼈们带来的希望和欢乐。

课⽂按“昨天中午——傍晚——夜⾥(晚上)——今天清早”的时间顺序描写了⼤雪前、⼤雪时及⼤雪后的景⾊,重点写下雪时和下雪后的情景,突出了北国雪景的雄伟壮丽。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和学⽣之间,学⽣和学⽣之间互动对话,如何创设氛围,⿎励学⽣形成独特的体验,乃是在教学设计中⾸先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制定教学⽬标、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以此为主线,努⼒做到以下两点: 1、强调个性化朗读阅读是⼀种从书⾯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性、个体性。

课⽂提供了优美的语⾔,在教学中我努⼒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回归到常态中,给⾜时间,在师⽣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潜⼼会⽂,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

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

⽽对于同⼀语⾔材料,每个同学根据⾃⼰的⽣活经验,从不同的⾓度、不同的背景对语⾔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鸡妈妈的新房子》教案、教学反思及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鸡妈妈的新房子》教案、教学反思及练习题

【导语】《鸡妈妈的新房⼦》是⼀篇选学课⽂,这篇童话故事在阅读的基础上,⽬的在于告诉孩⼦们,好听的话固然⼈⼈爱听,但光别⼈的,不考虑⾃⼰的实际情况,不去分析思考,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的。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鸡妈妈的新房⼦》教案、教学反思及练习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语⽂《鸡妈妈的新房⼦》教案 【教学⽬标】 1、通过⾃由读、指名分段读等多种形式读懂课⽂内容,并能从读中掌握读书⽅法,从⽽提⾼ 学⽣的阅读能⼒。

2、多次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之后,知道鸡妈妈新房⼦前后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原因,懂得听不进别⼈的劝告不好,轻信他⼈的话也容易上当。

这个道理。

并联系实际,指导⾏为。

3、与他⼈交流⾃已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 读书⽅法的掌握、运⽤。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语⾔实践。

同学们,鸡妈妈有许多孩⼦,为了不让孩⼦风餐露宿,她建造了⼀座新房⼦。

现在我们就参观参观。

(出⽰课⽂插图) 参观鸡妈妈的新房⼦,给你的感觉是——(漂亮、牢固) 这房⼦这么漂亮,该怎么读? 这房⼦这么牢固,该怎么读? 同⼀个课题不同的情况,读法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语⽂的魅⼒所在。

鸡妈妈的房⼦有两个特点:漂亮牢固 谁把鸡妈妈的房⼦这两个特点连起来说⼀说。

出⽰: 鸡妈妈的新房⼦造好了,既漂亮⼜牢固。

辨别句⼦ ①鸡妈妈的新房⼦造好了,既牢固⼜漂亮。

②鸡妈妈的新房⼦造好了,既漂亮⼜美丽。

①词语可以前后调换; ②“既……⼜……”这个句式中前后两个词既要相关,⼜不能同义重复。

你能⽤“既……⼜……”的句式造句吗? 我们⼀起再来欣赏鸡妈妈的新房⼦。

学⽣读课⽂第⼀节。

我们知道房⼦讲究的不仅仅是漂亮、牢固,还要什么呢?(舒适) 对于鸡妈妈的房⼦哪些⼈提出改进的建议?不妨我们⾛进课⽂。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喜欢的⽅式朗读课⽂。

温馨提⽰: 1、要求把句⼦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或请教同桌、⽼师。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教案及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教案及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含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

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

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

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

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感受荷兰的牧场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感受牧场之国的美,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展现荷兰牧场的写作方法。

欣赏本课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作者介绍】卡雷尔·恰佩克(1890~1938)捷克著名作家、剧作家、新闻记者、童话寓言家,著有大量长短篇小说、剧本、游记等。

1920年恰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万能机器人》,发明了机器人这个词,此剧本已成为世界科幻文学的经典。

小学语文上册一年级《升国旗》教学反思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语文上册一年级《升国旗》教学反思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升国旗》教学反思本课由少先队员升旗的画面引出3个词语和一首儿歌。

三个词语具有意义联系,可以连成一句话:“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或“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

儿歌分为5行,共五句,描述了少先队员升旗的场景,也简洁形象地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升旗礼仪。

儿歌短小精悍,有叙述,有抒情,凝练地传达了国旗的知识,升旗的庄重,充分地表达了爱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为认识“国”“升”等11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两个偏旁;会写“中”“五”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敬礼,懂得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背诵课文。

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引导学生识字写字。

本课的生字学习,采用看图识字。

在学习儿歌过程中,先分散后集中识字。

展示“中国、国旗、五星红旗、国歌”图片,在看图片过程中,读词语,既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把相关字词和具体的事物一一对应,便于理解记忆。

理解字义方法多样,学生组内交流探讨:猜字谜、顺口溜——如,“美:羊儿没有尾巴,“大”字来代替;动作演示法、熟字对比、组词法。

本课要写的4个生字都是独体字,且横画较多,因此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横笔画,然后教师示范,走下讲台,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2.朗读指导。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升国旗的视频,学生感受到国歌的雄壮、国旗的美丽,让学生知道,升国旗时我们必须立正、敬礼。

国旗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我们每个人都要尊敬、爱护国旗。

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读出自己的体会。

“徐徐”“多么”“美丽”感悟升国旗的庄重,体现对国旗的尊重与爱护。

3.理解运用。

三个词串具有意义联系,为让学生加深理解,引导学生摆词卡,将三个词语连成一句话:“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二、成功之处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视频、朗读,小组内对读等形式,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小书包》教学反思课文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小书包》教学反思课文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小书包》教学反思《小书包》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

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等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品。

儿歌节奏明快,浅显易懂,不仅展示了“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学习用品是他们读书写字的好伙伴,陪伴着他们的学习。

从而引导学生要爱护这些“小伙伴”,养成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为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爱护文具,学着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提示学生识字写字。

本课多数生字出现在文具名称中,识字时,将生字融入到文具名称中进行认读,借助学生熟悉的文具名称识记相关生字,将识字、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

生字的读音通过认读生字和朗读儿歌来正音,重点强调“书、尺”“作、早”。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生活情境识记、熟字加偏旁、加比画的方法。

写字教学时,重点引导撇的不同写法。

学有余力的同学在练写词语。

2.朗读指导。

朗读儿歌时,注意句子间适当停顿,采取先听读、跟读儿歌的方式感受儿歌句中和句末的停顿,学生再试读。

通过“橡皮、尺子、铅笔、转笔刀”等词语的适当突出,感受小书包用处大。

3.理解运用。

联系生活,理解文具。

学生平时都用到这些文具,对文具名比较熟悉,作用也基本了解,教学时采用图文对照,学习词语。

引导学生回顾这些学习用品该到什么商店去购买,从而明白这些都是文具。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试着用文中的句子来表达。

4.说一说。

引导学生学习用“我会……”的句式说说自己会做的事情。

二、成功之处1.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小组内对读等形式,了解学习用品以及它们的用处。

小学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教学反思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教学反思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教学反思及练习题1.小学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

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

(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

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

(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

(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2、学习多音字“答”。

小学一年级数学《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教学反思及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教学反思及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教学反思及练习题【篇二】学校一班级数学《5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5以内的减法》这一节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同学在理解把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熟悉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并能正确娴熟地进行计算,把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对于减法,同学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只是不能完整的表达出减法的意义。

这一课的教学,我先让同学结合详细情境,体会减法的含义。

先让同学观看动画情境图,说说图中表示什么意思。

接着进一步让他们去理解“吃掉、飞走、去掉、走掉“等等都要用减法计算,渗透减法的意义。

可以进展同学初步的语言表达力量和与人合作沟通的意识。

在练习的过程大部分同学对于5以内的减法的计算都是比较娴熟了,只是对于算理就有点说不清了,需要老师着重引导他们理解减法计算的算法,我提倡算法多样化,可以从分与合的思索动身,或者让学依据自己从前的学习阅历进行思索,在练习的时候,我通过运用开小火车等一些小戏,提高同学的学习乐观性,提高口算的速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许多:对于新课的学习,我发觉个别优秀生不但已会正确口算而且也能达到娴熟的程度,大多数同学会正确口算但不娴熟,个别学困生有时还消失算错的现象,以后应多强化训练。

另外同学合作沟通还应进一步加强。

1/ 2【篇三】学校一班级数学《5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1、2+1=2、1+2=3、2+2=4、1+4=5、0+4=6、0+2=7、1+3=8、1+2=9、0+3=10、0+4= 11、1+1=12、4+0=13、1+1=14、2+0=15、1+0= 16、2+3=17、1+4=18、1+2=19、1+1=20、3+1= 21、1+0=22、2+2=23、2+0=24、4+0=25、2+2= 26、1+4=27、3+2=28、2+2=29、3+2=30、0+4= 31、4+1=32、1+0=33、1+4=34、1+3=35、1+0= 36、1+1=37、4+1=38、0+0=39、3+2=40、3+2= 41、0+4=42、2+2=43、2+1=44、4+1=45、4+1= 46、0+4=47、0+3=48、0+2=49、2+0=50、4+1= 51、4+1=52、2+0=53、2+1=54、4+1=55、2+1= 56、2+2=57、1+0=58、3+2=59、0+0=60、4+0= 61、0+2=62、1+4=63、4+0=64、0+3=65、0+1= 66、1+0=67、2+0=68、2+2=69、1+4=70、1+3= 71、0+2=72、0+0=73、3+1=74、3+1=75、1+4= 76、3+1=77、1+4=78、2+2=79、4+0=80、2+2= 81、2+2=82、0+1=83、1+0=84、2+2=85、3+1= 86、3+2=87、3+2=88、4+1=89、2+1=90、1+4= 91、0+2=92、0+1=93、2+2=94、3+1=95、4+1= 96、1+0=97、4+1=98、1+0=99、4+0=100、4+1=2/ 2。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教学反思、课后习题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教学反思、课后习题答案)

教案: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唐雎的使命感和忠诚精神,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唐雎的使命感和忠诚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孟子》中的故事,提醒学生注意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2. 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故事《唐雎不辱使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

三、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唐雎的使命感和忠诚精神。

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 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五、课后习题答案(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2. 教师讲解课后习题答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了《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

但在课后习题的解答中,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仍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案:唐雎不辱使命(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唐雎的使命感和忠诚精神,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刷子李》教案及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刷子李》教案及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含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刷子李”普普通通,却有“俗世奇人”之美称。

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让“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他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之称最为恰当。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

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不管怎么写,这样写却吊起了读者的胃口。

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就注重了细节描写。

这是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刷子李”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千丈,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而曹小三开始听说师傅有手绝活时,“半信半疑”;师傅刷墙时,“最关心的还是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看见师傅身上出现白点时,以为师傅“名气有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春的消息》教案、教学反思及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春的消息》教案、教学反思及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春的消息》教案、教学反思及练习题1.小学三年级语文《春的消息》教案篇一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先板书“消息”,指名学生读。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消息”的理解。

师:春姑娘就要来了,她想给小朋友们发一个春天到来的好消息,你帮她想一想:春姑娘可以怎么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呢?”(学生畅所欲言。

)春姑娘把小朋友们的好主意让一位诗人写成了一首诗来传达“春的消息”。

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谁能收到这些消息。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指明读,注意“漂”是个多音字,漂白、漂亮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搔痒”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生活经验和具体的动作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相机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认读、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通过感情朗读来表达出来。

第一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春风、春水、树枝、水鸭;抓住“盼望”“整整”体会孩子们渴望和欣喜的感情。

第二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换上春装;“飞过”“飞上”表达了孩子们寻找春天的欢快和急切之情。

第三节中春的消息是指蝴蝶飞舞;抓住“爱怜”体会孩子们对自然万物的爱。

第四节中春的消息是指雏菊开放;抓住“雀跃”体会孩子长高的自豪和欣喜。

第五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吐出绿苞、溪水唱歌;第六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的面颊;4.配乐朗诵诗歌,美读中品位所蕴涵的情感。

赞美春天!设计意图: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来帮助孩子们去领会诗歌中对春天的盼望、欣赏和感受,进而通过感情朗读来赞美春天。

新苏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教学反思及课后练习题

新苏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教学反思及课后练习题

新苏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教学反思及课后练习题七、板书设计:3.8 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例题;八、课后反思3.9 总量可用单位1表示的分数除法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通过线段图明白得题意,并依照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决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过程与方法:并依照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决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真审题的适应。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真审题的适应。

教学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探究新知问题:1、从题目中你明白了什么?2、要解决“两队合修,多少天修完?”那个问题,需要明白哪些信息?3、假如明白了这两个信息,那个问题能够如何样解决?分析与解答问题:1、我们需要的这两个信息题目中都没有给,如何办?2、我们能不能先假设出这条路的长度,再运算呢?能够如何样假设?(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8km;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30km。

)(结合学生的假设,能够随机使用数据。

)3 、依照你假设的这条路的长度,请你列式运算。

方法:预设2:对比:①我们假设这条路的长度都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那么这条路的长度还能够看做是多少千米?②这条路的长度能够看做是“1”吗?③假如把这条路的长度看做是“1”,应该如何样解答?什么缘故我们假设这条路的长度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呢?二、回忆与反思问题:我们把道路假设成不同的长度,得出了相同的结果,那个结果对吗?能够如何样检验?三、小结:不管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是多少,答案差不多上相同的,把这条路的长度假设成是单位“1”,在运算时是比较简便的。

四、巩固练习,提升认识五、布置作业第45页练习九,第8题、第9题。

六、板书设计3.9 总量可用单位1表示的分数除法问题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和课后练习题
1、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友情提示:
(1)、弯道是什么形状?左右两个半圆形的弯道合起来是一个什么图形?
(2)、怎样找出相邻弯道的差距?相邻弯道差距其实就是谁的长度之差?
(3)、怎样求相邻跑道的长度差?
2、汇报讨论结果。

(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算出相邻两圆周长相差多少米,就知道相邻跑道的差距,也就是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求出跑道的全长,或求出跑道的弯道长,可以求跑道差了)
3、同学们开动脑筋,说得很好,下面请你们拿出第二张学具,以小组为单位,首先算一算第一条和第二条跑道的起点相差的距离是多少?(计算过程中,答案保留两位小数)算完后再把计算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提醒表格中的周长和全长各指什么?)
方法一:第一圈圆周长:3.14159×72.6≈ 228.08米
跑道一周的长度:85.96×2 + 228.08≈400米
第二圈圆周长:3.14159×75.1≈ 235.93米
跑道一周的长度:85.96×2+235.93= 407.85米
两条跑道的差是:407.85-400=7.85米
师:我们刚才的计算是先算两个圆的周长,再算全长,最后算两条跑道的差,计算起来很复杂,有没有什么简单些的方法。

方法二:直接用相邻跑道的外圆和内圆的周长相减。

3.14159×75.1-3.14159×72.6=7.85(米)
相邻两条跑道的差=相邻外圆周长一内圆周长
方法三:用相邻外圆直径与内圆直径的差×π
(75.1-72.6)×π=7.85(米)
相邻两条跑道的差=(相邻外圆直径-内圆直径) ×π
(引导学生观察直径差两个道宽,即道宽的2倍)
方法四:相邻两条跑道的差=道宽×2×π,(板书)
1.25×2×3.14159=7.85(米)
4、对比这四种方法,你们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最后一种。

我们只知道一个条件就可以算出相邻两跑道的差。

能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师:根据我们刚刚发现的规律其它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能算么?把剩下的填完整。

师:经过同学们的不断努力我们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到底要前移多少米呢?
生:每相邻两条跑道的差都是7.85米,也就是说,每相邻的外跑道的起跑线在内跑道前7.85米的地方。

过渡:刚刚我们学会了怎样计算道差,接下来解决几道
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师:在一次动物运动会,它们在比赛时调整了道宽,你能帮它们计算每道应依次提前多少米吗?
1、400米的跑步比赛,道宽为1.5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1.5×2×π=3×3.14=9.42(米)
2、刚才这个运动场进行的是400米赛,如果要进行200米的比赛,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生1:道宽与前面的400米一样,我可以用前面算的7.85米除以2是3.925米。

生2:200米的比赛就只跑了400米的一半,跑了一个弯道.只增加了一个道宽,就可以直接用道宽×π。

四、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自我评价
我们学校的运动场跑一圈是200米(课件出示图)元旦准备举行200米的田径赛,你们帮忙算算每相邻两道的差是多少米呢?
六、板书设计:
确定起跑线
相邻两条跑道的差=道宽×2×π
1.25×2×3.14159=7.85(米)
七、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