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产与运作计划
《生产与运作计划》课件
课件总结和要点
1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定 2 编制步骤和实施监控 3 市场需求和资作计划的编
了解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进
了解生产与运作计划的基
制步骤,以及如何实施和
行资源调配,以实现生产
本概念和其在企业管理中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目的和重要 性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能够按时、高效地完成产品或服务的生产 与交付,以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主要内容
市场需求分析
调研和分析市场需求,确定产品生产数量和时间。
生产能力评估
评估现有生产能力,确定能否满足市场需求。
资源调配
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生产顺利 进行。
监控计划的关键要点。
目标。
的作用。
《生产与运作计划》PPT 课件
本课件旨在介绍《生产与运作计划》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编制步骤,帮 助大家全面了解该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
课件概述
本节将简要介绍《生产与运作计划》课件的内容和结构,使您对接下来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定义
生产与运作计划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对生 产与运作活动的统筹安排,旨在实现企业的生产目标。
进度跟踪和控制
监控生产进度,及时调整计划,保障生产顺利进 行。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编制步骤
1
需求分析和预测
分析市场需求和趋势,通过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需求。
2
资源分配和调整
评估现有资源情况,合理分配和调整人力、物力和财力。
3
计划编制和调整
制定生产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五版)PPT6 第六章 项目计划管理
1.复杂性 ⒉领导集权性 ⒊寿命周期性 ⒋创新性 三、项目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一)项目管理的目标
为了高效率地完成项目任务,管理者必须将项目任务分解成许多具体的指标。每个项目一般有 三个基本的管理目标: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这些目标必须协调一致,不能互相矛盾。 (二)项目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 网络计划技术
二、网络图的绘制 (三)网络图的绘制步骤 用网络图表达一项项目计划,首先必须对项目本身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然后才能准确表达。网络 图的绘制步骤如下: 1.分解任务 ⒉确定各项作业间的逻辑关系 ⒊画图和编号 三、网络图的时间计算 (一)作业时间的计算 作业时间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完成一项活动所需的延续时间。 1.单一时间估计法 这种方法也称单点估计法,是对各项作业的作业时间只确定一个时间值。 ⒉三种时间估计法 三种时间估计法也称三点估计法。对于不确定性较大的问题,可预先估计出3个时间值。
请举一具体实例来说明项目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进行充分讨论以加深对概念和特征的理第二节项目计划管理概述二项目管理及其特点项目管理是指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对项目周期各阶段的各项任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实现项目总目标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六章 项目计划管理
主讲人:
第三节 网络计划技术
一、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网络计划技术起源于美国。 1956年,美国就有一些数学家和工程师开始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1957年,美国杜邦化学公司为筹建新厂,首次采用了一种新的计划管理方法,即关键路线法(Critical Path Method,简称CPM) 1958年,美国海军武器局特别规划室在研制北极星导弹潜艇时,采用了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简称PERT)的计划方法,使北极星导弹潜艇项目比预定计划提前 两年完成。 1961年,美国国防部和国家航空太空总署规定:凡承制军品必须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计划和控制。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经营目标,进行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活动。
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内容: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改进,具体涵盖产品和服务的选择、生产运作系统布局、质量管控、成本控制以及生产过程的规划与控制。
目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工业革命,再到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了科学管理体系。
产生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生产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促进了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的发展。
发展过程: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再到丰田的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生产与运作管理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现代特征:现代生产运作管理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精细化管理和绿色生产,以适应全球化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生产运作的分类根据产品形态和生产组织方式的不同,生产运作可以分为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生产。
制造性生产:指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原材料转化为新产品的过程,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
服务性生产:指不通过物质产品的转化,直接为顾客提供所需服务的过程,如餐饮服务、金融服务等。
4.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过程组织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础,涉及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两个方面。
空间组织:主要解决生产设施的布局问题,包括工厂布局、设备布置、工作站设置等,目的是实现高效、安全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时间组织:主要解决生产活动的时序安排问题,包括作业计划、流程控制、交货期管理等,目的是确保生产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第二章企业战略和生产与运作战略1.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概述基本概念: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其长期目标,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常见术语,如生产计划、库存控制、质量控制等。
3. 了解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生产与运作管理方法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生产与运作管理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生产与运作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学基础,对生产与运作管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学习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介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
教材章节:第一章内容安排:讲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定义、发展历程、管理范畴等。
2. 生产计划与管理:学习生产计划、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章节:第二章内容安排:介绍生产计划的概念、分类、编制方法,以及生产过程控制的相关知识。
3. 库存管理与控制:探讨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企业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内容安排:讲解库存的定义、分类,库存控制的方法,库存优化等。
4. 质量管理:研究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工具。
教材章节:第四章内容安排:介绍质量管理的理念、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改进工具等。
5. 设备管理与维护:学习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教材章节:第五章内容安排:讲解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维护策略、设备故障分析与预防等。
第六章综合生产计划
主讲内容:第一节计划概述第二节生产能力第三节生产总体计划的编制第四节MTS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五节MTO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一节生产计划概述一、生产运作计划概念根据需求预测和企业生产运作能力的限制,对生产系统的产出品种、数量、速度、时间、劳动力和设备的配置以及库存水平等问题预先进行的考虑和安排。
二、生产计划体系在一定规模的企业中,生产计划工作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计划所组成,构成生产计划体系。
(一)按照时间分:按照计划期的长短,生产计划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
1、长期计划长期计划又称远景规划。
计划期跨度:一般为3-5年,也可长达10年或更久。
内容:是企业在生产、技术、市场和财务等领域重大问题的规划,提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及其战略计划。
要求:进行环境分析。
2、中期计划中期计划也称年度生产计划。
中期计划包括两种:生产计划大纲和产品出产进度计划。
计划期:1-2年。
内容:规定企业在品种、质量、产值和产量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
生产计划大纲的指标体系1、产品品种2、产品产量3、产品质量4、产值指标产值指标: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
①商品产值:企业计划期内生产的可供外销的产品,半成品以及工业性劳务的价值。
包括:请选择。
用自备原材料生产的成品价值;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来料价值;用订货者来料生产的产品的加工价值;在制品期未期初差额的价值;预定外销的半成品、备品的价值;自制工具、模具及其在制品期未期初差额的价值。
预计完成的工业性劳务的价值;√√√√②总产值: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完成的工业生产工作总量的价值。
(即企业在计划期内全部工业性生产成果的价值)包括:用自备原材料生产的成品价值;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来料价值;用订货者来料生产的产品的加工价值;在制品期未期初差额的价值;预定外销的半成品、备品的价值;自制工具、模具及其在制品期未期初差额的价值。
预计完成的工业性劳务的价值;√√√√√√√2004年,长虹工业总产值增速1月下降6.1%,2月增长3.2%,3月下降20.3%。
《生产运作计划》课件
物料需求计划的优化方法
减少库存
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和计划,降低库 存水平,减少库存成本。
提高计划灵活性
考虑多种产品和物料的需求,提高计 划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协同供应链
与供应商和生产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 关系,协同制定物料需求计划,提高 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采用先进的计划工具和技术
利用先进的软件和技术工具,提高物 料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和效率。
详细描述
生产运作计划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计划,它是在市场预 测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任务、生产 进度、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规划,实现对企业生产活动的有效 控制和协调。
生产运作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总结词
生产运作计划旨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升企 业竞争力。
详细描述
动情况,计划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计划的制定
01
02
03
确定市场需求
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了 解市场需求和产品需求, 为制定生产能力计划提供 依据。
分析现有生产能力
评估企业现有设备和工艺 装备的生产能力,了解企 业实际的生产能力水平。
制定生产能力计划
根据市场需求和现有生产 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能 力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 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PART 03
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一种基于产品需求计划,通过物料清单、库存状态和主 生产计划等信息,推算出所需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的计划方法。
作用
确保生产所需的物料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可用,以满足生产计划的要求,同时优 化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
进度控制
生产运作计划
生产运作计划一、引言。
生产运作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运作计划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生产运作计划的制定过程、关键要素及执行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二、生产运作计划的制定过程。
1. 市场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产品的需求量、季节性变化、客户群体等信息,为生产运作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2. 生产能力评估,评估企业的生产能力,包括设备、人力、原材料等方面的资源情况,确定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能力。
3. 生产计划制定,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数量、生产周期、生产流程等内容。
4. 原材料采购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原材料的采购计划,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充足并控制成本。
5. 生产调度安排,制定生产调度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6. 质量控制计划,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7. 库存管理计划,制定库存管理计划,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
三、生产运作计划的关键要素。
1. 生产数量,生产运作计划的核心是确定产品的生产数量,需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
2. 生产周期,确定产品的生产周期,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及时交付客户。
3. 原材料供应,确保原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和稳定性,避免因原材料短缺而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
4. 人力安排,合理安排生产人力,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5.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6. 设备维护,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7. 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过多。
四、生产运作计划的执行措施。
1. 加强生产调度,建立科学的生产调度体系,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2. 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
3. 强化质量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生产运作计划
生产运作计划1. 引言生产运作计划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目标而制定的详细计划。
它包括了生产环节的流程安排、资源分配与调度、时间计划等内容,旨在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运作并达成预期目标。
本文档将介绍生产运作计划的编制流程和主要内容,以及其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
2. 编制流程1.收集信息:首先,需要收集与生产环节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产品需求量、原材料供应情况、生产设备的可用性等。
2.制定目标:在收集到信息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生产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涉及生产数量、质量标准、交货期限等方面。
3.制定战略:根据生产目标,制定适当的战略,包括如何安排生产流程、调度资源以及优化运作效率等。
4.制定计划:根据战略目标,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
这包括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生产任务和时间计划。
5.分配资源:根据生产计划,分配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原材料、设备等。
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
6.实施监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控生产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生产进程顺利进行。
7.评估与调整: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生产运作计划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3. 生产运作计划的内容生产运作计划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3.1 生产任务清单生产任务清单列出了需要完成的生产任务及其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它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段来划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监控生产进度。
3.2 资源分配与调度资源分配与调度是确保生产过程高效进行的关键。
这包括对各种资源(人力、原材料、设备)进行合理分配和调度,以满足生产任务的需求。
3.3 生产流程安排生产流程安排是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确定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顺序。
它描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以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3.4 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计划是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个质量控制点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能力的概念和种类报告书
5.有利于发现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富余环节,做到心中有数。
(二)步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
2.思想、组织和资料的准备
3.计算核定 从基层做起,自下而上的进行
(1)设备和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2)生产线和工段的生产能力
(3)车间的生产能力
(4)企业的生产能力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一节 生产能力
(三)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的计算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一节 生产能力
Ⅴ:最理想的情况。 Ⅵ:临时外协或加班加点,不要盲目扩大生产能力。 Ⅶ:当前应抽出力量进行技术改造,职工培训等,也可承接临时
外协和提前准备。 Ⅷ:早作准备,在完成当前任务的同时,挤出力量进行技术改造
和职工培训。 Ⅸ:采取措施扩大生产能力。
2、选择策略(产品生命周期) (1)成熟产品扩大生产能力的策略 ①增加固定资产策略:适用于需求增长比较稳定的情况 ②调整生产组织策略:适用于需求增长不太明朗和不太稳定 的情况 (2)新产品或风险产品扩大生产能力策略
往要包括几个设备组,而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又往往不相等,这就要进行 综合平衡工作。
4.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
包括两个方面:①各基本生产车间能力的平衡; ②基本生产车间与福辅助 生产车间及生产服务部门之间的能力平衡。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一节 生产能力
120
110
120
100
90
85
100
80
75
60
40
20
=
占用生产 面积定额
×
单位产品占 用时间定额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六章 生产计划
第一节 生产能力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六章: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
400
1,800 450 1,850
450
1,500 375 1,425
375
1,100 275 1,000
275
900 225 850
225
1,100 275 1,150
275
1,600 400 1,725
计划任务
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5
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
三种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
综合生产计划 Aggregate Planning 主生产计划计划 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 物料需求计划 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 相关需求 月 具体产品生 产数量
计划层次
战略计划
长期(5年以上)
战术计划 营销计划 •目标市场 •竞争重点 •利润 •新产品 运作计划 •生产速率 •产品品种 •产品数量 •产品质量 财务计划 •资金筹集 •资金运用 •现金流 •预算 工程计划 •R&D •产品设计 •工艺设计
中期(1年) 短期(月、周、日、班)
短期计划
作业计划 采购计划
数学模型法
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18
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
试算法案例-为CJ公司制定下6个月的生产计划
需求与工作天 月份 需求预测 工作天 一月 1,800 22 二月 1,500 19 三月 1,100 21 四月 900 21 五月 1,100 22 六月 1,600 20 总计 8000件 125天
生产运作管理(08级)6
$0
$23000
$0
$ 7000
$ 34000 $ 160000
总成本$172800
8/25/2018 青岛大学工商管理系 42
8/25/2018
青岛大学工商管理系
37
5、生产任务与流动资金占用平衡 财务部门:现金预算或根据周转率进行预 测。
某品种占用流动资金=(该产品主要原材料平 均占用资金天数+生产周期+成品库存天数+平 均收款期)×平均日产量×在制品平均单价
6、生产任务与目标利润平衡 财务部门:预计损益表 R目标=PQ-(a+bQ)
8/25/2018
青岛大学工商管理系
22
8/25/2018
青岛大学工商管理系
23
8/25/2018
青岛大学工商管理系
24
(3)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产量 ①供大于求时,以销定产,公式为 计划期产量=计划期销量+计划期期末 库存-计划期期初库存 ②供小于求时,满负荷生产。 (4)线性规划法优化 P182-185
1600
2月 3 4
1600
3月 6
2400
5
7
8
2400
9
10 11 12
3200 3200
…
…
D型
R型 月 产 量
1500
1500
1500
1500
2250
2250
2250
2250
3000
3000
3000
3000
…
400
400
600
600
800
800
…
10000
8/25/2018
《生产与运作计划》课件
强化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增强员工的生 产效率和执行力。
引入精益生产理念
通过消除浪费、持续改进和追求完美 ,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优化原材料采购
通过集中采购、长期合作 等方式降低原材料成本。
降低能源消耗
通过改进工艺、使用节能 设备等方式降低能源成本 。
提高设备利用率
合理安排设备维护和检修 计划,降低设备故障率, 提高设备利用率。
个性化生产的兴起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
个性化生产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独特性和差异化的需求。
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个性化生产能够快速调整生产计划,适应市场变化。
提高附加值
个性化生产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全球化生产的挑战与机遇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01
全球化生产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需要企业加强国际合作
标准。
生产评估
生产效率评估
评估实际生产效率与计划效率 的差异,找出改进点。
产品质量评估
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 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成本控制评估
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 异,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
安全评估
评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建议。
04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优化
优化生产流程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注 重客户服务水平的提升,生产与运 作计划开始涉及到销售和运营的协 调。
当前阶段
现代的生产与运作计划更加注重供 应链的协同和整体效率的提升,强 调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计划。
02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制定
确定生产目标
短期目标
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
精选生产运作控制常用方法
第一节 生产运作控制概述
(三)、事前控制方式
第六章 生产运作控制
在生产实际中
第六章 生产运作控制
三、生产与运作控制的基本程序
第六章 生产运作控制
第一节 生产运作控制概述
四、生产与运作控制的基本内容♂
第六章 生产运作控制
第一节 生产运作控制概述
控制思路: 对于进度 自身控制-----对角线(能力) 辅助控制-----库存和标准
3、功能重要度系数法:将各零件列出并排列成方阵 按其对产品的重要性,两两之间进行对比,重要的 零件得1分,次要的零件得0分,按行相加的每个零 件的得分值。然后,用每个零件的评分值除以全部 零件的总分,计算出每个零件的功能系数。同时列 出零件成本,将每个零件成本除以零件成本总数, 得出零件的成本系数。将零件的功能系数与成本系数 进行比较,即得到零件的价值系数。
第六章 生产运作控制
二、设计成本控制法
(一)确定研究对象------对产品功能影响大,成本比较高。
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
选择价值系 数小的零件 作为研究对
象
1、经验估计法: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按照一定的 目的来确定研究对象。
2、ABC分析法:把产品的零件按成本大小顺序排列 然后绘制成本累积排列图。把占成本70%的零部 件作为研究对象。
第六章 生产运作控制
应用注意事项
(1)一般来说,主要因素应只是一、二个,至多不超过三个, 否则就失去找主要因素的意义。 当出现主要因素过多时, 要重新考虑因素的分类。
(2)必要时,频数可用金额来表示,以找出真正重要的经济
(3)在采取措施的后,还应作排列图,以进行效果检查对比。 (4)收集数据的时间一般为1~3个月比较合适,时间太长,
第六章生产总体计划与主生产计划
30
3、主生产计划的制定
(1) 计算现有库存量POH 现有库存量是指每期的需求满足后仍有的、可利用库 存量。它等于上期末库存量加当期MPS量,再减去当期 预计需求量或实际订货量(取其中最大值):
POH=期初库存量+当期MPS量-MAX(预计需求量,实际量)
(2) 决定MPS的生产量和生产时间: 当期POH为负数时,应在该期补够POH量 (3) 计算待分配库存ATP 即在当期至下一个MPS时可接受新订单的最大量。当 ATP大于新接订单时,可以满足发货期发货。反之则要 用MPS补足ATP量。
生产与运作管理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第六章 生产总体计划与主生产计划
第六章 生产总体计划与主生产计划
第一节 生产计划概述 第二节 生产总体计划 第三节 主生产计划
2
第六章 生产总体计划与主生产计划
第一节 生产计划概述
生产计划是关于企业生产系统总体方面的计划, 是企业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对生产任 务作出的统筹安排,是企业组织生产运作活动的依 据。编制生产计划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一项基本任 务,它是根据国家和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技术、设 备、人力、物资、动力等资源能力条件,合理地安 排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品种、产量和出产进度,分 地满足社会和用户的需要。
13
二、生产总体计划的编制
编制原则 以销定产品
编制步骤
调查分析、收集资料 生产总体计划方案拟定 生产总体计划的优化 综合平衡,形成正式计划
14
生产总体计划编制的步骤
调查分析、收集资料
市场营销部门:现有未完成订单、市场需求预测、经济 形势、竟争对手状况。 财务部门:企业财务状况、企业成本状况。 技术部门:新品开发状况、工艺及产品更改状况、工作 标准(人员标准、设备标准)。 人事行政部门:劳动力市场状况、现有人力情况、培训 能力。 生产制造部门:设备能力、劳动生产率、人员技能、设 备添置计划。 物料部门:配套能力、现有库存、仓储与采购能力。
第六章--生产运作计划与控制PPT课件
2024/10/14
9
年度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 产量指标 产值指标 又包括:
➢商品产值 ➢总产值 ➢净产值
2024/10/14
10
年度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产值指标
2024/10/14
26
生产提前期
定义:指制品在各工艺阶段出产或投产日期比成品出产日 期应提前的时间。生产提前期又分为出产提前期和投产提 前期。
计算方法: 装配车间出产提前期 = 0 某车间出产提前期 = 后车间投产提前期 + 车间之间的保 险期 +(本车间生产间隔期 -后车间生产间隔期) 某车间投产提前期 = 本车间出产提前期 + 本车间生产周 期
2024/10/14
38
累计编号法
就是将预先制定的提前期转化为提前量, 确定各车间计划期应达到的投入和出产 的累计数,减去计划期前已投入和出产 的累计数,求得车间计划期应完成的投 入和出产数。
累计数是指年初或从开始生产该种产品 所计算的累计数。
为基准,往前推移(n-1)×ti+1作为零件在i+1 工序的开始加工时间。
2024/10/14
33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续)
n=4 t1=8分钟
t2=4分钟
m
m1
T平顺 n ti (n 1) min(t j ,t j1)
i1
j 1
t3=10分钟 t4=6分钟
m
m1
T平顺 n ti (n 1) min(t j ,t j1)
2024/10/14
20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PPT 60页).ppt
确定 计划 方案
反馈
实施 与 评价
13
生产运作能力
• 在给定的生产运作组织方式下,现有的生产运作能力 能否满足生产或提供服务的要求。
• 如何扩大生产运作能力。
• 生产运作经理必须考虑提供足够的能力,以满足目前 及将来的市场需求,否则就会遭受机会损失;
• 但生产运作能力过大,又会导致设施闲置,造成浪费。
16
生产运作能力:最大能力与最佳 能力
• 生产运作能力往往指企 业的最大能力
单位 平均 成本
• 企业的生产运作能力是 一个十分粗略的概念,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可 以通过许多方法作短期 调整,但生产成本会有 所变化。
最佳运营能力
产量
• 下凹的极值点表示最小
17
生产运作能力:影响因素
• 产品或服务 • 投入的资源数量 • 技术组织条件 • 时间
21
综合计划:主要目标
综合计划的目标
成本最小/利润最大 顾客服务最大化(最大限度满足顾客要求)
最小库存投资 生产速率的稳定性 人员水平变动最小 设施、设备的充分利用
22
综合计划:制定的策略
• 调整能力,适应需求 • 稳定能力,促进需求 • 组合策略 • 平准安排策略
23
主生产计划(MPS)
• 主生产计划是要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 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数量,实质上就是产品出产 进度的合理安排。
价格政策 非价格服务政策
供给管理(挤出更多短期能力)
需求管理(间接需求管理)
41
二、需求管理
42
直接需求管理:划分需求
预约系统(时间灵活)
——优点:及时的顾客服务和服务人员的高效率
——问题: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生产与运作管理标准学时:46课程类型:理论课《生产与运作管理》是面向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这是因为一方面从学生学习的重点来看《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把管理学的知识怎么应用到生产实际当中,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是学生从理论的学习向应用学习的一种转变,通过《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于物流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会处理实际的问题,特别是要掌握一些把实际的问题通过仿真的方法来模拟企业的生产实际。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
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企业生产的认知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阐述问题的能力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生产计划与与生产能力的确定方法,生产作业 计划与期量标准制定。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3.教学手段: 4.学时分配:6学时 5.重点难点:生产能力分析;生产作业计划与期量标准 6.作业布置: 7.辅导安排:随堂 8.教学安排:生产计划与能力分析;生产作业计划与期量标准
粗(年) 企业、公司
中(月,季) 工厂
详细程度
高度综合
综合
作业层计划
短(月、旬、 周)
细(工作日、班 次、小时、分)
车间、工段、 班组
详细
不确定性 管理层次
高 企业高层领导
特点
涉及资源获取 如:产品发展 方向,生产发 展规模,新生 产设备的建造
㈠长期生产计划
中 中层,部门领 导 现有资源利用
低 低层,车间领 导 日常活动处理
2)对设备进行小规模的改造或革新; 3)增加工人, 4)外托, 5)库存调节 ~是在现有生产设施的基础上所做的局部扩充。一般在年度生产
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中加以考虑。属于中层管理的决策。 3.短期因素 作用时间<半年 如:(1)加班加点; (2)临时增加工人,增开班次; (3)采取措施降低废品率; (4)改善原材料质量; (5)改善设备维修制度。这能减少设备故障时间,提高设备利用
~属于战略计划。 主要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以及确定竞争优势的决 策。 ㈡中期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大纲、年度生产计划) ~属于战术计划。主要任务是1)根据产品市场预测和顾客订货的 合同信息,规定企业在计划年度年的生产任务。2)进行任务与生产能 力的平衡。 综合计划又称为生产大纲,是对企业未来较长时间内资源和需求之 间的平衡所作的概括性设想,是根据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和需求预测 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产出、内容、产出量、劳动力水平、库存 投资问题所做的大致性描述。 综合计划并不具体制定每一品种的生产数量、生产时间、每一车 间、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而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对产品、时间和人员作 出安排。 ㈢短期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 主要任务是依据用户的定单,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 使之紧密衔接,确保按用户要求的质量、数量和 交货期交货。 1.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MPS)要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 内的生产数量,这里的具体时间段通常是周。 编制主生产计划应当注意:(1)MPS所确定的生产量必须等于综合 计划确定的生产总量;(2)MPS中规定的生产数量可以是需求量,也可 以是净需求量;(3)MPS中应当反映出顾客订货与企业需求预测的数量 和时间需求等信息;(4)MPS的计划期一定要比最长的产品生产周期 长,否则得到的零部件投入生产计划不可行;(5)MPS中决定生产批量 和生产时间时,必须考虑资源的约束条件。 2.物料需求计划 ~是在主生产计划确定以后,为保证生产计划所规定的最终产品 所需的全部物料以及其它资源在需要的时候能供应上,也就是说,物料 需求计划要解决的是与主生产计划规定的最终产品相关的物料的需求问 题。 ※对于流程型企业,由于生产连续进行,中期计划的作用非常关 键;而对于制造装配型企业,由于生产能力的定义随产品结构的变化而 变化,故短期作业计划的作用是重点。 二、年度生产计划 ㈠年度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年生产计划是对计划年度内的生产任务做出统筹安排,规定企业在
产能力,它考虑设备故障、出现废品、返修等生产损失,因此通常比理
论生产能力要少。)
M标=M理·K1·K2·K3
式中 K1—定额完成率;K2—工时利用率;K3—合格品率 K3=1-废品
率
例2:(P107)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各产品在机加车间铣 床组的计划台时分别为20、25、15台时,铣床组共有铣床25台,两班制 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设备停修率为5%,计划产量分别为2000台、 1000台、1200台,请核算一下该铣床组的生产能力并与计划相比较,做 出评价。
量,如一等品率、废品率等。 4、产值指标 它是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能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以
便于不同行业比较。根据具体内容与作用不同,分为商品产值、总产值 与净产值三种。
商品产值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可供销售的产品价值。商品产值 包括:用本企业自备的原材料生产的成品和半成品的价值;用外单位来 料加工的产品加工价值;工业劳务的价值。只有完成商品产值指标,才 能保证流动资金正常周转。
※生产运作计划是组织和控制企业生产运作活动的依据,是企业所 有生产运作活动的基础。
生产计划系统高效运转的关键是提高每个职工计划工作的质量和效 率,并不断改善信息的交流。
生产计划系统运作的主要障碍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变异性。
§1 生产能力分析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㈠概念: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设施,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 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对于流程式生产,生产能力是一个准确而清晰的概念。 对于加工装配式生产,生产能力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①大量生产,品种单一,可用具体产品数表示; ②大批生产,品种数少,可用代表产品数表示; 代表产品是结构与工艺有代表性,且产量与劳动量乘积最大的产 品。 ③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则只能以假定产品(Pseudo-product)的 产量来表示 。 假定产品是按各种具体产品工作量比重构成的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 产品。 例:如表8—3所示。现以产品c为代表产品,将各产品的计划年产 量折算成代表产品产量;并计算假定产品。
③计算各种计划产品的最大生产能力 ㈡、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1.原则:在各设备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平衡,确定出车间 的生产能力。 2.综合平衡: 1)通常以主要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作为综合平衡的依据。 主要设备组:劳动量比重最大的,或贵重的无代用设备的设备组。 2)消除薄弱环节,利用富裕环节的能力来补偿薄弱环节 ㈢、企业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计划期内生产的品种、质量、数量和进度等指标。 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品种、产量、质量、产值和出产期。 1、品种指标 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品名、型号、规格和种类数。确定
品种指标是编制生产计划的主要问题。 2、产量指标 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产量指标是企业进行供
产销平衡和编制生产计划、组织日常生产的重要依据。 3、质量指标 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水平,常采用统计指标来衡
产品
计划年产 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折换成代表产品C的产量 折换成假定产品的产量 量
A
50
20
50×20/40 =25
50×20/36.67=27
B
100
30
100×30/40= 75
82
C
125
40
125
136
D
25
80
25×80/40 =50
55
合计
300
275
300
t假 = (50×20+100×30+125×40+25×80) ÷300=36.67
率; (6)采用适当的工资奖励制度,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7)合理选择批量。合理选择批量能减少不必要的设备调整时间, 而提高设备利用率。
~是对现有生产设施利用的改善,都属于作业层的决策。
§2生产计划 一、生产计划系统的层次
计划期
战略层计划 长(≥5年)
战术层计划 中(一年)
计划的时间单 位
空间范围
㈡生产能力的种类
⑴设计能力是企业在基本建设时,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规定的
生产能力。这个生产能力要在企业建成后经过一段时间后,经过一段试
生产,在正式生产趋于正常后才能实现。
⑵查定能力是原设计能力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在新的假设条件下
可能实现的能力,也不是真正现实的生产能力;
⑶现实能力为计划年度充分考虑了企业现有的和能够实现的各种措
总产值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的以货币计算的生产活动的总成果的 数量。包括:商品产值;期末期初在制品价值的差额;订货者来料加工 的材料价值。总产值一般按不变价格计算。
净产值是企业在计划期内通过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由于扣除了 部门间重复计算,它能反映计划期内为社会提供的国民收入。净产值的 计算:
1) 生产法:净产值=总产值-物资消耗费用 2) 分配法:净产值=工资总额+福利基金+税金+利润+属于国民收
1.理论生产能力的计算(理论生产能力是指不考虑停工等的损的
情况下所达到的产出量,即生产系统在现有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
量。)
M =F有效·S / t ; M =F有效·S·p
式中 M --设备组生产能力(台或件)
F有效--设备组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小时) F组=F制(1-
ε)
S ---设备数
t---设备的时间定额(小时/件)
施后,实际可达到的生产能力,是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3 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⑴固定资产数量(即生产中的设备数和生产面积数)
⑵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⑶固定资产生产率定额
二、生产能力的查定
从低层开始自下而上,先计算单台设备或班组(生产线)的能力,
然后逐步计算各生产单位(车间、工厂)的能力。
㈠设备组(流水线)生产能力的计算
解1:代表产品法,如以A为代表产品, ①计算以代表产品A表示的铣床组生产能力为: ②计算代表产品表示的总产量 ③计算设备符合系数
α∠1,说明铣床组的生产任务小于能力 ④计算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表示在现有的生产能力情况下,每 种产品的最大生产能力) 解2:假定产品法 ①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②计算以假定产品表示的设备组生产能力和负荷系数
四、生产能力调节因素 从计划的观点看,可将这些因素按取得能力的时间长短,分为长 期、中期和短期三类。 1.长期因素,作用时间≥一年 ~包括:建设新厂、扩建旧厂、购置安装大型成套设备、进行技术 改造等。 ~都能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系统的状况,大幅度地提高生产能力,但 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属于战略性决策。 2.中期因素,半年≤作用时间<一年 ~如1)采用新的工艺装备、添置一些可随时买到的通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