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机械结构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各章知识点
机械设计基础各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概述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内容,是机械设计的理论和基本方法。
它包含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范,并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设计过程中常用的软件和工具。
机械设计基础的学习对于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机械工程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钢、铁、铝、铜等,非金属材料包括陶瓷、聚合物等。
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使用条件和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第三章:机械零件设计机械零件设计是机械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机械零件设计应遵循设计规范和原则,确保零件的功能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机械零件设计需要考虑零件的材料选择、尺寸设计、工艺性和可制造性等问题。
在进行机械零件设计时,还需要考虑零件与其他零件的配合、连接和传递力的问题。
第四章:机械传动基础机械传动是机械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它是将动力从一个部件传递到另一个部件的过程。
机械传动有很多种形式,包括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等。
机械传动的设计需要考虑传动效率、传动比、传动扭矩和传动功率等因素。
第五章: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是机械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机械结构设计包括机架、支撑件、外壳等结构的设计。
机械结构的设计应考虑结构的刚性、强度、稳定性和装配性等因素。
第六章:机械设计中的涉及计算机械设计中经常涉及到各种各样的计算。
比如,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计算有力学计算、热传导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等。
机械设计中的计算需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工具,以确保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第七章: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方法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方法是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方法包括设计思维、设计过程和设计工具等。
在机械设计中,创新方法可以提高设计的可操作性、可靠性和适应性,同时也能够减少设计的时间和成本。
总结:机械设计基础各章知识点涵盖了机械设计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方法。
机械结构设计方案
机械结构设计方案一、引言机械结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而可行的方法,以满足特定机械设备的功能需求。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某种机械设备的结构设计方案,包括设计原理、具体方案、材料选择等内容。
二、设计原理在进行机械结构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设备的功能需求和使用环境。
然后根据这些需求,以及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知识,确定合适的设计原理。
设计原理可以包括结构的坚固性、稳定性、耐久性等要求。
三、具体方案基于设计原理,我们提出以下具体方案:1. 结构形式:根据机械设备的功能需求,采用XX形式的结构,以满足特定的运动传递和力承载要求。
2. 零部件配置:设计合理的零部件配置,包括XX零件、XX连接件等。
每个零部件的材料、尺寸和形状需要根据设计原理和使用要求进行选择。
3. 运动传递:通过使用合适的传动机构,实现所需的运动传递功能。
传动机构的类型和布局应根据设备的运动形式和要求来确定。
4. 受力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受力分析,确保结构在各种工况下能够承受合理的载荷。
根据分析结果,必要时进行结构优化或强化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5. 安全性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安全性。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加装防护罩、应力传感器等,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材料选择在确定具体方案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造零部件。
材料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强度、刚度、重量、耐磨性等。
根据零部件的用途和受力情况,选择材料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成本效益。
五、结论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一个针对某种机械设备的结构设计方案。
该方案以合理的设计原理为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案和材料选择,以满足设备的功能需求。
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提供优秀的使用体验。
通过合理设计和准确选择材料,我们相信该机械结构设计方案将能够满足要求,并提供可靠的性能。
机械结构的设计
如图6-2所示减速器结 构中,齿轮传动所受到的 力通过轴传递给轴承,其 中的径向力和切向力通过 轴承传递给箱体,轴向力 经轴承传递给端盖,再经 端盖传递给箱体。
例如螺栓和螺母的螺纹工作表面共同设计,滑动轴承与 轴的轴颈表面共同设计,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的齿廓表面 共同设计。
鉴于工作表面对零件工作能力影响的重要 性,因而常用零件工作表面的设计计算方法有 相应的标准(有些属于国家标准),这些标准所 规定的算法严格、统一、规范。
连接表面
连接表面将各个工作表面连接成为完整形体,并保证 零件的工作表面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在工作中不被破坏。
如图6—7所示的轴系结构中,轴系工作中会因发热使 轴伸长,轴承端盖与滚动轴承外圈应不接触,否则端盖可 能参与轴向力的传递,使工作状态不明确。
2.简单
➢ 在结构设计中,在同样可以完成功能要求的条件下, 应优先选用结构较简单的方案。
➢ 结构简单体现为结构中包含的零部件数量较少,专用 零部件数量较少,零部件的种类较少,零件的形状简单, 被加工面数量较少,所需加工工序较少,结构的装配关 系较简单。
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在某些结构中追求等强会增大成本,则应放弃等强 原理。
例如在滚动轴承轴系结构设计中,同一轴系两端的两个轴承 通常受力不同,如果要求其工作寿命或承载能力相同,就需 要选用不同型号的轴承,这虽然可以降低轴承成本,但是会 增大加工轴承孔的工艺成本,所以应放弃等强原理。
《机械结构设计》PPT课件
承担不同的功能;〔蜗轮〕
5.2.5 常用的构造设计原理
6. 自补偿原理:通过选择系统元件及其在系 统中的配置来自行实现加强功能的相互支持 作用,称为自补偿。
正常情况〔额定载荷〕下:加强功能、减载、 平衡;
紧急情况〔超载〕下:保护、救援; 常见的自补偿原理: 自增强 自平衡
3
设计方案
构造设计
强度设计
三边设计法
4
5 机械构造及造型设计
5.1 机械构造设计原那么
5.2 机械构造分析及常用设计原理
5.3 机械构造设计常用方法 复
5.4 机械构造工艺性设计
习
思
考
题
5
5.1 机械构造设计原那么
5.1.1 机械构造设计的任务 5.1.2 机械构造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5.1.3 机械构造设计的一般原那么
18
5.2.4 零件的构造要素
在工构作造局设计部中:,零通常件先上确与定工其作它局零部,件后直确接定联相结关局部部。位。
工作局部主要考虑工作面的形状、尺寸、精度、外表质量等,
联结局而部联结:局把部各主要工考作虑局强度部、联刚结度等起要来求并。使它们 保持各自的位置,因此也常常起到支承作用。 有时,也把用以固定联结的工作局部称为安 装局部。有固定安装和活动安装之分。
增加约束变形附件的构造
23
1-主体构件 2-辅助构件
5.2.5 常用的构造设计原理
2. 合理力流原理:力在传递路线上形成力 线,汇成力流〔不中断、沿最短线路通 过〕。
24 中心冲工作时的力流
不同形状的杆件
5.2.5 常用的构造设计原理
2. 合理力流原理:力在传递路线上形成力 线,汇成力流。〔转折处应力求使力流平 缓〕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章齿轮传动
安全系数
在强度计算中引入安全系数,以保证齿轮 在极端工况下仍能安全可靠地工作。
齿轮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疲劳寿命概念
齿轮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经过一定次 数的应力循环后发生疲劳破坏的寿命。
影响因素
齿轮的疲劳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 材料性能、制造工艺、润滑条件和使 用环境等。
预测方法
基于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结合齿轮的 受力分析和材料特性,采用试验或数 值模拟等方法预测齿轮的疲劳寿命。
确定合理的齿轮参数
包括模数、齿数、压力角、螺旋角等, 以满足传动比、承载能力和传动平稳 性等要求。
保证齿轮的精度和强度
通过合理的制造工艺和材料选择,确 保齿轮具有足够的精度和强度,以承 受传动过程中的载荷和冲击。
考虑润滑和冷却
为齿轮传动装置提供适当的润滑和冷 却,以减少磨损、降低温度和防止腐 蚀。
典型齿轮传动装置实例分析
齿轮热处理工艺选择及优化
退火
消除齿轮内部应力,降低硬度,便 于加工。
正火
提高齿轮硬度和强度,改善切削性 能。
淬火
使齿轮获得高硬度和高耐磨性,提 高齿轮使用寿命。
回火
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稳定齿轮 尺寸,提高韧性。
齿轮制造工艺流程简介
01
02
齿轮毛坯加工
包括锻造、铸造、焊接等工艺, 获得齿轮的基本形状。
齿轮传动具有传动比准确、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寿命长等 优点。同时,齿轮传动也具有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高、成本较高等缺 点。
齿轮传动分类及应用
分类
根据齿轮的轴线相对位置,齿轮传动可分为平行轴齿轮传动、 相交轴齿轮传动和交错轴齿轮传动。根据齿轮的齿形,齿轮传 动又可分为直齿、斜齿、人字齿、圆弧齿等。
机械结构设计范文
机械结构设计范文机械结构设计是指基于机械原理和工程力学原理,通过合理的构造设计和材料选择,设计出能够满足特定功能需求并满足工程要求的机械结构。
机械结构设计的重点是实现机械产品的性能、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
本文将侧重介绍机械结构设计的步骤、原则和方法。
首先,需求分析是机械结构设计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并确定机械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同时,设计师还需考虑机械产品所处的工作环境、外部约束条件和可用的资源等因素。
其次,概念设计是机械结构设计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生成多种可能的设计方案,并评估每个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同时,设计师还需考虑到制造工艺、装配性和维修性等因素。
最终,设计师要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细化。
然后,详细设计是机械结构设计的细分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根据选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具体的设计,包括材料选择、模块划分、连接方式和定位方式等。
同时,设计师还需进行强度分析、刚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等,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最后,验证是机械结构设计的最后一步。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制作样机,并进行实验和测试,验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验证,设计师可以对设计进行后续的修改和优化。
在机械结构设计中,有一些原则和方法是需要遵循的。
首先,设计师需要遵循“功能化、模块化、标准化、集成化”的原则,以实现机械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其次,设计师需要注重材料的选择和成本的控制,以满足机械产品的质量、成本和时间要求。
此外,设计师还需注重设计的可维修性和可替换性,以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和维修效率。
总之,机械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需要设计师具备扎实的机械原理和工程力学基础,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产品需求、工艺要求和材料特性等因素。
只有通过合理的构造设计和性能验证,才能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机械产品。
机械设计6—齿轮传动
措施: ) 齿根过渡圆角半径 齿根过渡圆角半径, 加工损伤→应力集中↓ 措施:1)↑齿根过渡圆角半径,↓加工损伤 ↓ 2)↑轮齿精度,↑支承刚度 ) 轮齿精度, 支承刚度→改善载荷分布 3) d 一定时,z↓,m↑ → 齿根厚度↑ ) 一定时, ↓ ↑ ↑ 4)齿根部分表面强化处理(喷丸、滚压)→改善力学性能 )齿根部分表面强化处理(喷丸、滚压)
查表10-4和图 和图10-13 查表 和图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6-5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一、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 校核公式
σ
H
= ZHZE
。
2 KT 1 u ± 1 ⋅ ≤ [σ 3 u φdd1
H
]
ZH — 节点区域系数 α = 20 时, ZH = 2.5 ZE — 配对齿轮材料弹性系数(表10-6) 配对齿轮材料弹性系数( ) u — 大齿数/小齿数 (减速传动时u=i ) 大齿数/ 减速传动时 外啮合 + ,内啮合 –
需对Ft 修正 计算载荷Ftc =K.Ft 实际载荷(计算载荷)Ftc > Ft K------- 载荷系数 齿向载荷分配系数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P1 T1 = 9.55 × 10 ( N ⋅ mm ) n1
6
K= KA. KV . Kα . Kβ
使用系数 动载系数
1. 使用系数 A (表10-2) . 使用系数K ) 考虑原动机、工作机、联轴器等外部因素引起的动载荷。 考虑原动机、工作机、联轴器等外部因素引起的动载荷。 外部因素引起的动载荷 2. 动载系数 V (图10-8) 动载系数K ) 考虑齿轮啮合过程中因啮合误差和运转速度引起的内部附加动载荷。 考虑齿轮啮合过程中因啮合误差和运转速度引起的内部附加动载荷。 啮合误差和运转速度引起的内部附加动载荷 KV=f (精度, v) 精度, )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陈建毅编撰日期:2009年8月30日一、课程概述《机械结构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属于B类〕,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根底三局部内容。
计划时数为68学时,本课程4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有关的根本概念、根本理论和根本方法。
会对物体进展正确的受力分析,会分析计算一些简单力学问题。
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根本概念,必要的根底知识和比拟熟练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
使学生学会应用工程力学的根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机械工程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与其使用、维护的根底知识。
掌握常用机构的根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常用零部件失效形式、设计准那么和设计方法。
在本课程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对象:工业设计专业大二上学期的高职学生。
二、教学内容描述教学内容分成两个模块:工程力学根底和机械设计根底。
工程力学主要内容分为静力分析和强度分析;机械设计根底分为机械零件根底、常用机构、机械传动根底。
第一篇工程力学根底第一章工程力学的根本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工程力学与工业设计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与根本内容第三节工程力学的根本概念第四节静力学公理第五节约束与约束反力第六节别离体与受力图教学要求:了解力与力系的根本概念,掌握静力学的根本公理和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别离体,画受力图。
第二章构件与产品的静力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第二节平面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第三节空间力系简介超静定的概念第四节物体的重心和平面图形的形心第五节摩擦与摩擦力第六节功与功率教学要求: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和平面简单力系的平衡条件。
理解力、力矩、力偶、力偶矩等根本概念和性质,能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
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能熟练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章 齿轮传动
由渐开线特性可知,线段B2K等于基圆齿距pb,比值B1B2/pb称为重合度,用 ε表示。于是连续传动条件是:ε≥1 ε越大,表示同时啮合的轮齿对数越多,齿轮传动越平稳。
§6-6 齿轮的材料与制造
一、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齿轮材料的基本要求:齿面硬度高、齿芯韧性好。 常用的齿轮材料是各种牌号的优质碳素钢、合金结构钢、铸钢和铸铁等。 一般采用锻件和轧制钢材。当齿轮较大(直径大于400~600mm)而轮坯不易 锻造时,可采用铸钢;低速传动可采用灰铸铁;球墨铸铁有时可代替铸钢,非 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小,且能减轻动载和降低噪声,适用于高速轻载、精度要 求不高的场合,常用的有夹木胶布、尼龙、工程塑料等。见表6-3。 齿轮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表面淬火、渗碳淬火、调质、正火、渗氮。 调质和正火处理后的齿面硬度较低(HB ≤350),为软齿面;其他三种 (HB>350)为硬齿面。 软齿面的工艺过程较简单,适用于一般传动。当大小齿轮都是软齿面时, 考虑到小齿轮齿根较薄,受载次数较多,故选择材料和热处理时,一般使小 齿轮齿面硬度比大齿轮高20~50HB。硬齿面齿轮的承载能力较高,但生产 成本高。当大小齿轮都是硬齿面,小齿轮的硬度可与大齿轮相等。
上式表明:一对传动齿轮的瞬时角速度与其连心 线O1O2被啮合齿廓接触点公法线所分割的两线段成 反比。这一定律为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
欲使两齿轮瞬时角速度比恒定不变,必须使C点 为连心线上的固定点。 凡能满足上述要求的一对齿廓称为共轭齿廓。 机械中常用的齿廓曲线有渐开线、圆弧和摆线等, 过节点C所作的两个相切的圆称为节圆。一对齿轮的啮合传动可以看作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渐开线齿廓。 一对节圆作纯滚动。一对外啮合齿轮的中心距等于其节圆半径之和。
n1 1 r2 rb 2 i12 n2 2 r1 rb1
机械结构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1. 什么是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是一种研究、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工程制图技术,根据要求设计开发产品结构、结构件尺寸及生产工艺的技术。
它既可做为机械设计的一部分,也可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和开发分支。
2. 机械结构设计的应用领域机械结构设计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可以用于制造行业、航空航天工程、计算机硬件设计、冶金技术等领域。
涉及的产品有机床、液压机械、齿轮机械、工程机械、控制系统等。
3. 机械结构设计的步骤要进行机械结构设计,必须按照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1)需求分析:首先要分析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功能要求等,包括规定尺寸和结构件尺寸;(2)结构方案确定:根据产品尺寸、结构件尺寸、功能要求与性能指标等,确定机械结构的形式及细节;(3)计算设计:根据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齿轮参数,计算配合精度、传动比、机构稳定性以及动态性能等;(4)模拟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化机构结构,包括静力分析、动力传动分析,以及载荷性能分析;(5)制图绘制:根据优化方案绘制三维零件图,放大部件细节图,便于机加工;(6)试验验证:最后进行产品试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调整结构;台加工完成后,对部件尺寸进行定量检验,以确保工作质量。
4. 机械结构设计的要点(1)材料的选择:选用大刚性、高强度、低空气阻力和低应力应变材料,使材料设计有序,是安全有效的。
(2)工艺优化:根据应用场景优化材料、组件尺寸、加工工艺,减少废品和维修成本,延长产品寿命。
(3)系统集成:整合机械系统、流体系统和电气系统,使之起效率高、功率低、经济实惠,节省能源。
(4)可靠性分析: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等方法,能够评估机构的可靠性、运行特性及故障率等。
(5)专业思维:掌握机械结构设计以及制造技术,以及结构性能、结构安全及稳定性等,以最佳方案解决工程问题。
机械系统设计第六章操纵系统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第六章操纵系统设计
执行件的阻力一定时,ic大则Fc小,操 纵省力,但sc大,同样会疲劳。
因此,确定传动比时,要全面考虑操纵 力和操纵行程两方面的问题。为此,某些 机械给出了传动比的推荐值:变速箱操纵 杆球形铰接支撑的以上部分和以下部分的 长度比为2.5-3.5;车辆方向盘旋转总圈 数为1.5-2.0圈;机床手柄的转角不大于 90°。
确定主要设计参数及有关几何尺寸。
以图6-7凸轮传动的操纵系统为例进行
说明。此操纵系统是用一个操纵件1通过
二个执行件(拨叉3和6),分别操纵二个被
操纵件(变速齿轮4和5),且操纵位置有一
定的顺序关系。这是一种顺序变速的集中
操纵系统。
机械系统设计第六章操纵系统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第六章操纵系统设计
采用凸轮传动操纵系统时,其原理方案 设计的要点是: 1) 分析执行件的运动规律,绘制凸轮的行 程曲线。 2) 绘制凸轮理论曲线,包括确定凸轮机构 尺寸和绘制凸轮轮廓曲线。 3) 验算凸轮曲线不同曲率半径处的压力角。 4) 绘制凸轮工作图。 5) 确定从动件的杠杆尺寸,杠杆比由凸轮 升程的执行件移动距离确定。
机械系统设计第六章操纵系统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第六章操纵系统设计
前轮
机械系统设计第六章操纵系统设计
2、按操纵系统的传动方式分类:机械式 操纵系统、混合式操纵系统。 3、按一个操纵件控制的执行件数目分类: 单独操纵系统、集中操纵系统。 4、按操作用手或脚分为手动操纵系统和 脚动操纵系统。 5.其他:借助于GPS、无线电波、光波、 声波等物理效应实现操纵功能的远距离 (遥控)操纵系统。
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章(3)
设计公式
171Z E Zε KT1 d1 ≥ (1 − 0.5ϕ R )σ HP ϕ R u
3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校核公式为 2360 KT1 σF = 2 YFS Yε ≤ σ FP bm z1 (1 − 0.5ϕ R ) 设计公式 m ≥ 16.82 3
(1 − 0.5ψ R ) 2 z12ψ R u 2 + 1 σ FP KT1 YFS Yε
本章目录
二、斜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1.螺旋角
db tan βb = tan β ⋅ ( ) d
= tan β ⋅ cos α1
β = 10o ~ 25o 一般机械
β = 35o ~ 37o 小轿车齿轮
本章目录
2.模数
法面模数与端面模数的关系为: 法面模数与端面模数的关系为: mn=mt·cosβ。
直齿轮的重合度:齿轮传动的实际啮合线 直齿轮的重合度: 长度为CD
本章目录
2.斜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2.斜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由从动轮前端面齿顶与主动轮前端面 开始啮合, 齿根接触点D开始啮合,至主动轮后端面 齿顶与从动轮后端面齿根接触点C退出啮 合,实际啮合线长度为DC1,它比直齿轮的 啮合线增大了CC1。
1 1 ε α= 1.88-3.2 ± cos β z1 z2
本章目录
四、斜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1.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
2000T1 圆周力 Ft1 = d1
tan α n 径向力 Fr1 = Ft1 = cos β
轴向力 Fa1 = Ft1 tan β
2000 KT1 2000 KT1 YFS Yε Yβ = YFS Yεβ ≤ σ FP 2 2 bmn z1 bmn z1
机械设计学(总结)
机械设计学第一章绪论1、机械设计学定义——是一门研究机械设计的共性的综合性学科。
如设计技术、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
2、机械设计的目标: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约束最优化设计。
3、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统称。
4、机械设计具有的主要特点:多解性、系统性和创新性5、机械设计学的学科由(机械产品设计的三个基本环节是)功能原理设计、实用化设计和商品化设计三大部分组成。
功能原理设计:针对产品的主要功能所进行的原理性设计实质:原理方案的构思和拟定过程。
设计方法:以简图或示意图来进行方案的设计。
实用化设计工作:设计结构、选择材料、确定尺寸要求:明确、简单、安全可靠、掌握和遵循其内在规律和一般原理。
实用化设计的核心是要使产品具有优良的性能,好用。
商品化设计(技术、经济、社会)6、从设计构思的角度机械产品设计可归纳为三大步:创意、构思和实现。
创意:重点在于新颖性,且必须具有潜在需求。
构思:重点在于创造.即要构思一种新的技术方向或功能原理来实现某创意。
实现:重点在于验证构思的合理性,可以通过模型或原理样机来检查构思的合理性。
7、创新需要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三种能力:抽象思维(抓住问题的本质)创造性思维(求多解)形象思维(头脑设计阶段)8、信息的交流与综合是创新的前提9、设计过程是在约束条件下求优过程(约束优化问题)包括:方案优化、设计参数优化、结构形状优化和整体布局方案优化。
10、机械设计按其创新程度可分为创新设计、变型设计和适用性设计三种类型。
11、设计阶段的具体任务可分为四个阶段: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改进设计。
12、机械设计的基本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设计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
第二章机器的组成及典型机器的功能分析1、机器的定义:一种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的机构的组合。
2、任何一台机器都是由原动机、传动机、工作机和控制器四部分组成。
第三章机械产品的功能原理设计1、功能原理设计定义:针对产品的主耍功能所进行的原理性设计简称为功能原理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章
(Je JF )m2
因为系统的等效转动惯量Je远远小于飞轮的转 动惯量JF,则有
安装在主轴上的飞轮的转动惯量近似为:
JF
Wmax m2 [ ]
分析:
1)当 Wmax与m一定时,JF与之间的关系为 一等边双曲线,当很小时,使其稍微减小,则 JF会激增。使飞轮笨重。
2)当JF与m一定时,Wmax与成正比,即 最大盈亏功越大,机械运转速度越不均匀。
二、作用在机械上的驱动力和生产阻力
驱动力由原动机产生,它通常是机械运动 参数(位移、速度或时间)的函数,称为 原动机的机械特性。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 驱动力便是其转动速度的函数。如图6-2 所示,不同的原动机具有不同的机械特性。
图6-2
6.2 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一、基本概念 1、等效构件:具有与原机械系统等效质 量或等效转动惯量、其上作用有等效力或 等效力矩,而且其运动与原机械系统相应 构件的运动保持相同的构件。
各偏心质量近似在一个平面内,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分别为
F1 m1r1 2 F2 m2r2 2
F3 m3r32
为了平衡惯性力 F、F 、F ,就必须在此平面内增加一个平衡质量
1
2
3
(或在其相反方向上减少一个平衡质量),从回转中心到这一平衡质量
的向径rb ,它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为Fb、F1、F2、F3 。 若要求平衡时,形
2. 机械的平衡:
绕固定轴线作回转运动的构件称为回转件。 (或转子)
一偏离回转中心距离为r的质量m,以角速 度转动时,所产生的离心力F为: F=mr2
如果该构件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则产生离心 力系的不平衡,对机器的工作造成很多有 害的影响。
3、机械平衡的分类
分类 :
机械结构设计
基本原则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功能、强度、刚度、运动性和制造性。这些原则确保机械结构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稳定运 行,并能满足预期要求。
常见类型
框架结构
由横梁和纵柱组成,提供强度和刚度。
连杆机构
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
齿轮传动
用于传输和转换功率。
滑块机构
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设计流程
1
需求分析
理解产品功能和性能需求。
机械结构设计
欢迎来到机械结构设计的世界!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讨机械结构设计的 重要性、基本原则、常见类型、设计流程、关键因素、优化方法以及结论。
重要性
机械结构设计在现代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机械系统的性能、 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优秀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创新 的解决方案。
概念设计
2
生成多个创意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估。
3
详细设计
制定详细设计方案和制造图纸。
制造和测试
4
制造和测试机械结构原型。
关键因素
1 材料选择
合适的材料能够满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2 加工工艺
选用适当的加工工艺确保结构制造的精度和质量。
3 环境条件
考虑结构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如温度、湿度和振动。
优化方法
参数优化
通过调整设计参数,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拓扑优化
利用计算机算法寻求最优的结构形态。
结论
机械结构设计是现代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遵循基本原则、采用 合适的类型和流程,并注意关键因素和优化方法,我们可以实现卓越的设计, 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机械设计原理的重要知识点
机械设计原理的重要知识点机械设计是一门关于机械结构设计的学科,它涉及到机械的运动、力学、材料等多个方面。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确保设计的机械结构能够满足预期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材料力学。
在机械设计中,材料力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和破坏规律。
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定合理的结构尺寸。
常见的材料力学知识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韧性等。
第二,机械运动学。
机械运动学研究机械在运动过程中的几何关系和运动规律。
了解机械的运动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机械运动轨迹和速度曲线。
常见的机械运动学知识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角度等。
第三,机械静力学。
机械静力学研究机械在受力平衡时的力学性能。
了解机械的静力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结构合理、稳定可靠的机械。
常见的机械静力学知识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条件、力矩等。
第四,机械动力学。
机械动力学研究机械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了解机械的动力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机械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性能,从而指导设计和优化机械结构。
常见的机械动力学知识包括动力学方程、惯性力、阻尼等。
第五,机械传动。
机械传动是机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机械运动的传递和转换。
了解机械传动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并设计出高效、可靠的传动系统。
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包括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等。
第六,机械结构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是机械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机械的结构形式、尺寸和连接方式等。
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机械结构。
常见的机械结构设计原理包括刚度设计、强度设计、可靠性设计等。
第七,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是机械设计的重要工具,它用于表达和传递机械设计的信息。
了解机械制图的规范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和理解机械设计的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稳定性原理
所谓系统的结构稳定是指当出现干扰,使系 统状态发生改变的同时,会产生一种与干扰作用 相反的、使系统恢复稳定的效应。
第三节 结构设计中的强度和 刚度问题
一、通过结构设 计降低应力减少 变形
1 合理确定截 面形状
2 合理确定轴向尺寸
改变截面形状降低截面上各点的应力,可以提高 零件本身抗破坏和抗变形的能力,但不能改变其所受 弯矩的大小,通过合理地确定零件轴向尺寸,可以减 少弯矩,从而更为有效地提高强度和刚度。这里所谓 轴向尺寸,主要指梁或轴的支承跨距和悬伸长度。
三、预加载荷
预加载荷是构件在制造或装配时就被施加一 定的载荷使其产生相应的塑性变形或弹性变形, 从而减小工作应力或工作载荷引起的再变形。
以减小应力为目的的预加载荷方法称为强化, 强化分弹性强化和塑性强化两类,以提高刚度、 减小工作时再变形为目的的预加载荷方法称为预 紧。
1 弹性强化
弹性强化是使构件在受工作载荷之前预受一个与 工作载荷相反的载荷,产生一个相应的预变形, 以及一个与工作应力相反的预应力,工作时该预 加载荷部分地抵消工作载荷,预变形部分抵消工 作变形,从而降低了构件的最大应力。
预紧是通过一个与工作载荷方向相同的预 加载荷,使零件产生一定的与工作时同方向的 弹性变形,以减少工作时的进一步变形,从而 提高刚度的有效措施。它的应用很广泛。比如 滚动轴承
预紧的特点是预加载荷与工作载荷方向相 同,工作时不撤出。因此,工作应力不是抵消, 而是叠加,其目的在于提高刚度,而不是减少 应力,故预应力应不超过一定限度。
2)间接安全技术 间接安全技术的主要 方式是采用防护系统和防护装置。防护 系统应能防止机器在超负载下工作,可 自动脱险。
3)提示性安全技术 在由于技术上或经济 上的原因不能采用上述两种安全技术而 又可能出现不安全情况时,可采用提示 性安全技术。
二、结构方案设计原理
1 等强度原理 按等强度原理设计的结构,材料可以得到
每个零件都与一个或几个零件有装配关系或 相互位置关系,可以称这种关系为相关,称有 这种关系的两个零件互为相关零件。
零件的相关分为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两类。
凡是两零件有直接装配关系的,称为直接相 关,没有直接装配关系的相关称为间接相关。
间接相关又可分为位置相关和运动相关两 类。位置相关是指两零件在相互位置上有要求, 如轴Ⅰ和轴Ⅱ
当力流方向急剧转 折时,力流在转折处会 过于密集,从而引起应 力集中,设计中应在结 构上采取相应措施,使 力流转向平缓。
3 变形协调原理:
变形协调: 就是使相 联接的两 零件在外 载荷的作 用下所产 生的变形 的方向相 同并且使 其相对变 形尽可能 小。
4 力平衡原理
力平衡:采取结构措施部分或全部平衡掉 无用的力,以减轻或消除其不良影响。这些结 构措施主要有采用平衡元件、采取对称布置等。
运动相关是指一零件的运动轨迹与另一零 件有关,如车床刀架的运动轨迹必须平行于主 轴中心线,由此可见,欲满足运动相关条件, 一般需要一个或几个位置相关的中间件来达到, 上例中的床身导轨就是这样的中间件。
四、零件的结构要素
每一零件至少有一个直接相关的零件,多 数零件都有两个或多个直接相关的零件,故每 个零件大都具有两个或多个部位在结构上与其 它零件有关。若某零件的直接相关零件愈多, 其结构就愈复杂;零件的间接相关零件愈多, 其精度要求愈高。
第六章 机械结构设计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结构件的功用及基本类型 结构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原理 结构设计中的强度和刚度问题 支承件的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中的工艺问题
第一节 结构件的功用及基本 类型
结构设计包括机器的总体结构设计和零部 件结构设计两方面内容。
结构件:零件是构成机器的基本元素,从结构 设计角度出发,可以把零件称为结构件。
充分利用,从而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
2 合理力流原理
可以认为力在其传 递路线上形成所谓力线, 这些力线汇成力流。
力流在构件中不会中断, 也不会增多,任一条力 线都不会突然消失,必 然是从一处传入从另一 处传出。力流的另一个 特性是它倾向于沿最短 路线通过,从而在最短 路线附近力流密集,形 成高应力区。
3 对支承件的要求
支承件通常应满足刚度,抗振性、热稳定性 及内应力等方面要求。
(1)刚度 支承件的功用决定了刚度是其最主要 的指标之—。 (2)抗振性 支承件的抗振性是指其抵抗受迫振 动和自激振动的能力。
(3)热稳定性 机器工作时会有很多热量传给支承 件,主要有动力源热:摩擦热:工艺热:环境热: 提高其热稳定性,减少热变形也是支承件乃至整 机设计不可忽略的问题。常用方法有减少热源、 隔热、散热、冷却等,还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 如合理分配金属量、用热变形补偿元件等方法使 其热变形均匀。
一、结构件的功用 各种结构件可能具有的功能主要有承受载 荷、传递运动和动力,以及保证或保持有关零 件或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或运动轨迹关系等。
1 承受载荷
有些结构件还可 能承受液压力、气压 力、装配产生的预紧 力以及运动引起的摩 擦力等。某些在室外 工作的结构件还要承 受自然环境中所产生 的力,如风力、水流 或海浪的冲击力以及 雨、雪的压力、温度 变化所产生的热变形 力等。
二、改善零件的受力状况
1 载荷分流 载荷分流就是将一个较大的或复合的载荷
分流到不同零件或同一零件的不同部位上,从 而达到降低应力、减小变形的效果。 2 载荷均化
载荷均化是指将集中或分布不均的载荷变 成近似均布的载荷以降低构件的最大应力。
3 载荷抵消
广义地讲,载荷 抵消是设法在结 构上将无用的力 或有用力的不利 作用全部或局部 抵消。 例:斜齿轮的轴 向力、汽车曲轴 动平衡、润滑泵 偏心驱动装置
2 传递运动和动力
3.保持有关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或运动 轨迹关系
4 其它功用
有些结构件还具有其它一些功用, 如箱体除了保证各传动轴的相对位置及 其中心距外,还起着包容和保护传动件 的作用,还可以盛装润滑油。有的结构 件还兼有或主要用作防护或装饰作用, 要求具有一定的外形及色彩。
二、结构件的分类
4)内应力 较大零件在铸造、焊接等过程 中会有内应力产生,而内应力在经过一 定时间后的重新分布或逐渐消失会使已 加工或已工作的零件产生变形,甚至丧 失精度。故在设计中应使支承件在结构 上尽可能减少内应力的产生;在制造中 应在精加工之前用天然时效或人工处理 等方法消除内应力。
5)其它要求 设计中还应满足支承件特定 功能的要求,如电器、油箱等的位置和 安装方式;冷却液回收;安装、吊运的 方法等。
5 任务分配原理
任务分配也就是功能与载体之间关系的确 定。分配不外有三种可能:一载体承担多种功 能;一载体承担一种功能;多载体共同承担一 种功能。
简言之,功能集中于一载体,可简化结构、 降低成本;功能与载体一一对应,便于做到 “明确”、“可靠”,便于实现结构优化及准 确计算;多载体承担同一功能可以减轻零件负 载,延长使用寿命,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 行任务分配。
工作部分:把零件上与其它零件直接相关部位称 为工作部分。
联结部分:把各工作部分联结起来并使它们保 持各自的位置的部分,有时也起到支承作用。
安装部分:用以固定联结的工作部分称为安装 部分。
当结构件为活动安装时,不论运动是旋转还是 直线的(如导轨),其安装部分都与工作部分类似, 可按工作部分进行设计。在某些情况下,安装部分 与工作部分不易区分,比如连杆,其两端的孔均为 工作部分。
由上述可见,弹性强化的特征是预加载荷与 工作载荷方向相反,且使构件产生相应的弹 性变形,构件工作时此载荷并不撤出。
2 塑性强化
塑性强化是使构件在工作状态下应力最 大那部分材料预先经塑性变形而产生一个 与工作应力符号相反的残留应力,用以部 分地抵消工作应力。
塑性强化的特点是预加载荷与工作载荷方 向一致,而且在构件工作时预加载荷已经撤出, 靠残留应力而不是靠预加载荷本身来抵消工作 应力。故要求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塑性,构件 的塑性变形量不得超过一定限度。
第四节 支承件的结构设计
一、支持件的功用类型和基本要求 1 支承件的功用 支承件是机器上大型受力构件的总称,它
可以单独或联接起来构成机器的主体、基础或 框架等,对其它零件起联接、支承或包容作用, 以保证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或相对运动关系, 并承受其它零件的重力及工作载荷。
2 支承件的类型 支承件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形状可大体分 为三大类型,即梁型、板型和箱型。
3 合理选择支承形式
由于轴承和支承在受 力时也会产生弹性变 形,从而增加了轴端 对正确位置的偏移。
由于成本或结构的限制,轴和轴 承(包括支座)的刚度都不能无限提 高。因此必须合理地选择,以求 最满意的结果。
4 合理利用材料特性
用较少的材 料获得较大的强 度和刚度。例如, 材料为钢时,应尽 量用拉、压代替 受弯;材料为铸 铁时;则考虑用 受压代替受拉或 受弯 。
6 自补偿原理
自补偿:通过选择系统元件及其在 系统中的配置来自行实现加强功能的相 互支持作用,称为自补偿。
自补偿在正常情况下有加强功能、减 载和平衡的含义,而在紧急情况(超载) 下有保护和救援的含义。
在自补偿结构中,所要求的总效应 是由初始效应和辅助效应共同构成的。
常见的自补偿原理应用形式有:自增强、 自平衡和自保护。
3 安全可靠
安全技术可分为直接的、间接的和提示性的三种类型。
直接安全技术:结构中直接满足安全要求,使用中不存在 危险性的称为直接安全技术。
间接安全技术:通过采用防护系统或保护装置来保证安全 的称为间接安全技术。
提示性安全技术:仅能在发生危险之前进行预报和报警的, 则称为提示性安全技术。它既不能直接保证安全可靠,又没有 保护或防护措施。
结构件的形式多种多样,从不同的 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为了设计、制 造和管理上的方便,通常将其分为盖盘、 轴套、支架、杆件、壳体、箱体和支承 件等类别。从毛坯工艺角度可分为铸造 件、焊接件、锻造件、铆接或粘结件等, 在结构上也应有所不同,故设计时应根 据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