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2024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2024认识数字和数量
1.认识数字0-10及其读法
2.认识数量0-10并进行数量比较
3.掌握用手指和计数器等工具计数
了解简单的数学符号和符号的意义
1.熟悉“+”和“-”的符号
2.了解加减法的基本规律
掌握简单的算术运算
1.能够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计算结果不超过10
2.知道“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结果是相反数”的规律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
1.认识点、线段、直线和射线
2.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3.掌握简单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名称
量和重量
1.认识一些常用的容器和单位
2.能够估量物品的长度、重量和容量
3.熟悉比较重量的基本方法
时针和分钟的认识和使用
1.熟悉时针和分钟的基本知识
2.能够说出几点钟和半小时、一刻钟的时间
3.能够用时钟表现出家庭生活中的一天时间顺序
数字和几何的整合应用
1.利用数字和几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利用简单的平面图形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多做练习。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语文)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一、认识数字1. 学习认识0-5的数字及其数量。
2. 学习认识数字的书写和书写顺序。
二、认识点和线1. 学习认识点和线的基本概念。
2. 学习画点和线的基本方法。
三、认识图形1. 学习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2. 学习识别和画出各种基本图形。
四、认识长度1. 学习认识长度,并使用手指、手掌等进行长度比较。
2. 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认识重量1. 学习认识重量,并使用手感、比较重量等方式进行重量的比较。
2. 学习使用秤称量物体的重量。
六、认识时间1. 学习认识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朝、午、晚等。
2. 学习使用钟面和指针读时间。
七、认识金钱1. 学习认识元、角的基本概念。
2. 学习使用零钱进行简单的购物和计算。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要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初步认识数字、图形、长度、重量、时间和金钱等基本数学概念,并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方法。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要点一、语音1. 学习认识声母、韵母及声调。
2. 学习正确书写和读音拼音、声调。
二、词语1. 学习认识一些生字词语。
2. 学习通过图画和注音学习一些简单词语。
三、语法1. 学习认识一些简单的语法规则,如主谓一致、时态等。
2. 学习通过简单句子的构成和变换学习一些语法知识。
四、文学1. 学习朗读一些简单的诗歌、儿歌和故事。
2. 学习画图、表演等形式学习背诵一些文学作品。
五、书写1. 学习正确握笔、书写汉字、标点符号等书写基本知识。
2. 学习通过练习提高书写技巧,书写规范。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语文的主要知识要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拼音、词语、语法、文学和书写等语文基础知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一年级上册数学和语文的知识要点包括了数字、图形、长度、重量、时间、金钱、声母、韵母、声调、词语、语法、文学、书写等内容。
这些知识内容涵盖了数学和语文这两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8篇)数学可以训练你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
(1)四则运算:熟练运用加减乘除,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包括基本四则运算、计算二元一次方程、计算实数的平方根等;
(2)数理逻辑:学习判断真假的能力,促进思考的能力及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
(3)数论:掌握数论基本概念及用数论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二、几何知识
(1)几何图形名称:学习三维几何图形及二维几何图形的名称,包括球体、圆锥形、平面四边形等;
(2)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学习判断四边形是否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线之间的角关系;
(3)角的概念:学习角的度量标准,包括弧度、角度等;
(4)三角形的认识:学习三角形的关系和性质,例如相似三角形、平行三角形等;
三、空间几何
(1)立体图形的构造:学习构成立体图形的原则,例如锥体的构成、棱柱的构成等;
(2)四面体、六面体的构成:学习构成四面体、六面体的原则,以及这些图形的内角度数和外角度数之间的关系;
(3)投影:学习投影的定义及投影原则;
四、测量学
(1)体积:学习体积测量的基本原理、定义及计算方法;
(2)质量:学习重力定义,认识重力的计量单位,以及质量计算方法;(3)面积: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曲面积的计算、正多边形的面
积计算等;
五、统计学
(1)概念: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例如众数、中位数、极差等;(2)数据处理:学习将数据用表格、图表表示出来的方法,方便分析;(3)概率:学习概率的定义,了解实验的不确定性。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数的认识1. 认识数字1-10,能够正确读写。
2. 理解数的顺序,能够比较大小。
3. 掌握基本的数数技能,包括正数和倒数。
4.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二、加减法1. 掌握1-10的加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2. 掌握1-10的减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3.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
4.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数量。
三、图形与空间1.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 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3. 掌握基本的空间方位词,如上、下、左、右。
4. 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拼接和分割。
四、时间和金钱1. 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如今天、昨天、明天。
2. 学会认识钟面上的整点。
3. 理解金钱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
4. 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交换和计算。
五、数据与概率1. 理解数据的收集和分类。
2. 学会用图表表示数据。
3.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可能和不可能的事件。
六、生活中的数学应用1.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数学兴趣。
3. 培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请注意,这个概要是为了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所变化。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此外,为了确保文档的可编辑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使用Word或其他文字处理软件来创建文档,并保存为兼容的文件格式,以便在需要时进行修改和打印。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概述一、数的认识1. 认识数字1-10:- 学会正确读写1-10的数字。
- 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能够比较1-10内的数字大小。
2. 序数与基数的认识:- 理解序数的概念,能够用第一、第二等词语表示顺序。
- 理解基数的概念,能够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3. 奇数与偶数的初步认识:- 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奇数和偶数的基本概念。
二、加减法运算1. 5以内的加法:- 掌握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含义。
- 能够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口算。
2. 5以内的减法:- 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含义。
- 能够进行5以内数的减法口算。
3. 10以内的加减法:- 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基本规则。
- 能够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以及简单的竖式计算。
三、几何图形1. 基本平面图形的认识:- 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 能够识别和命名这些基本图形。
2.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认识球体、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 通过观察和操作实物,了解这些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四、空间与方向1. 上、下、左、右的区分:- 理解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含义。
-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使用这些方位词。
2. 前、后、中的位置关系:- 理解前、后、中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辨别。
- 通过游戏和活动,加深对位置关系的理解。
五、时间和金钱的认识1. 初步认识时间:- 了解日历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星期和日期。
- 学会看钟表,理解整点和半点的时间概念。
2. 金钱的认识:- 认识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
- 理解基本的买卖交易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六、应用题的解答1. 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数学问题。
- 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图表的阅读与理解:- 学会阅读简单的图表,如条形图、饼图等。
- 能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准备课。
1. 数一数。
- 通过观察主题图,数出图中不同物体的数量,如1个太阳、2只小鸟等。
初步建立数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数,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 比多少。
-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例如,3个苹果和3个梨,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梨,刚好对完,说明苹果和梨同样多。
- 多和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如4朵红花和3朵黄花,一朵红花对着一朵黄花,红花还剩1朵,说明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
二、位置。
1. 上、下、前、后。
- 上、下:以物体为参照,在高处的为上,在低处的为下。
例如,小鸟在树的上面,小兔在树的下面。
- 前、后:面对的方向为前,背向的方向为后。
如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小红在小明的后面。
2. 左、右。
- 认识左右时,一般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
写字的手是右手,另一只手是左手。
- 在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时,要明确是以谁为标准来判断的。
例如,对于一排小朋友,从左边数第3个小朋友,这里是以观察者的左边为标准的。
三、1 - 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1 - 5的认识。
- 1 - 5各数的含义:1可以表示1个物体,如1个气球;2可以表示2个物体,像2个小朋友等。
- 数的顺序:1、2、3、4、5,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1。
- 书写: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1 - 5各数,1是从上到下写一笔;2是从右上到左下再到右下写一笔;3是从上到下写半圆,再从下到上写半圆;4是先写竖,再写横折,横;5是先写竖弯钩,再写横。
2. 比大小。
-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
例如,3>2,表示3比2大;2<3,表示2比3小;3 = 3,表示3和3同样大。
- 比较大小的方法:可以通过一一对应或者数的顺序来比较。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5篇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总结主动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看书。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
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
当遇到不懂的难题时,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懂装懂,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
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
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
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数字 0-10 的认识2. 加法和减法3. 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4. 长度的度量5. 时间的认知6. 重量的度量7. 温度的认知8. 数型的认知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0. 计数和比较大小1. 数字 0-10 的认识: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数字 0-10 的认知,比如数字的基本形态、发音、数字间的大小关系等。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拼图游戏等课堂活动认识这些数字。
2. 加法和减法: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方法,例如用图示法表示加减运算过程。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加法和减法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加减运算的过程。
3. 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例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图示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4. 长度的度量: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长度测量的方法,例如使用长度单位米、厘米等。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长度的杠铃或绳子的长度,然后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5. 时间的认知: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时间单位和对时间的认知,例如秒、分钟和小时等。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时间练习,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钟表读时间。
6. 重量的度量: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重量测量的方法,例如使用重量单位克、千克等。
例如,老师可以将许多相同数量的糖果重量相差很大的两个盒子,然后通过秤将它们的重量测量并记录结果。
7. 温度的认知: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温度单位度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温度测量的游戏,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8. 数型的认知: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数字类型,例如奇数、偶数、整数和分数等。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字类型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数字类型。
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二)知道以下规律1、加法(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9+1=10 8+2=10 7+3=10 6+4=10 5+5=104+6=10 3+7=10 2+8=10 1+9=109+2=11 8+3=11 7+4=11 6+5=11 5+6=114+7=11 3+8=11 2+9=1119+3=12 8+4=12 7+5=12 6+6=12 5+7=124+8=12 3+9=129+4=13 8+5=13 7+6=13 6+7=13 5+8=134+9=139+5=14 8+6=14 7+7=14 6+8=14 5+9=149+6=15 8+7=15 7+8=15 6+9=159+7=16 8+8=16 7+9=169+8=17 8+9=179+9=18一年级小朋友数学学习方法分享方法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整数与小数
1.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整数的比较与排序
3. 整数的加法与减法
4.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5.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二、数字的组成与拆分
1. 十进制数字的组成
2. 数字排列的规律
3. 数字的拆分与组合
三、算式与运算
1. 算式的认识与书写
2.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
3. 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则
4. 运算中的优先级与顺序
四、长度与时间
1. 长度的认识与测量
2. 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 时钟与时间的概念
4. 时间的读写与计算
五、图形与模式
1. 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2. 图形的边、角、顶点等特征
3. 图形的绘制与变换
4. 模式的观察与延伸
六、数据统计
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数据的图表表示
3.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七、趣味数学
1. 游戏中的数学思维
2. 数学谜题的解答
3. 数学趣题的探索与创造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扎实理解和掌握,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能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1、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5、实践活动必背知识点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数位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2、20里面有2个十,也可以说20里面有20个一。
3、10里面有1个十,也可以说10里面有10个一。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5、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比大小多少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少几的问题认时间1、时针短,分针长。
1时=60分60分=1时1刻=15分2、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4、钟面数字有十二个。
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
5、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6、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凑十歌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满十。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
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2__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
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一、目标与要求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知识框架三、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数字
1. 数字的概念:数字是用来表示数量的符号,每个数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大小关系。
2. 数字的书写:数字的书写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例如先写十位数再写个位数,每个数字都要写得清晰、工整、规范。
3. 数字的顺序:从小到大依次为0、1、2、3、4、5、6、7、8、9。
二、加减法
1. 加法: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
例如:1+1=2,2+3=5。
2.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一个新的数。
例如:5-3=2,7-
5=2。
3. 加减法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加减法可以用来计算数量、比较大小等。
三、认识图形
1. 图形的概念:图形是具有形状和大小的二维或三维物体。
常见的图形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 图形的特征:每个图形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例如圆形是圆滚滚的,正方形有四条相等的边和四个相等的角等。
3. 图形的分类:根据图形的特征,可以将图形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四、认识时间
1. 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是指在一昼夜内时间的流逝,由小时、分钟和秒组成。
2. 时间单位的换算:知道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换算关系。
3. 认识钟表:能够正确地认读钟表上的时间,并知道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含义。
一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展开,对于孩子们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一
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的知识点:
1. 数字的认识:孩子们需要认识0到10的数字,并理解它们所代表
的数量。
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孩子们开始接触数学的第一步。
2. 数字的书写:不仅要认识数字,孩子们还应该学会正确地书写这些
数字。
书写练习有助于加深对数字形状和顺序的记忆。
3. 数的比较:孩子们需要学会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理解哪个数字更
大或更小。
4. 计数:孩子们要学会从1数到10,并且能够正确地数出物体的数量。
5. 基本的加减法:一年级上册的孩子们需要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这是数学运算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数学概念的前提。
6. 认识图形:孩子们需要认识并区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7. 测量:孩子们要学习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8. 时间的认识:孩子们需要了解钟表的基本构造,并学会识别整点。
9. 货币的认识:孩子们要学习认识基本的货币单位,如硬币和纸币,
并理解它们的价值。
10.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孩子们要学会如何收集数据,并使用图表来
整理和展示这些数据。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孩子们可以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通过各种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巩固这些知识点,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的认识一年级的小宝贝们呀,数学里的数可有趣啦。
咱们先来说说 1 - 10这些数吧。
1就像一根小木棍,孤零零的,但是它可重要啦,很多数都是由1慢慢组成的呢。
2就像小鸭子的脖子弯弯的,2个东西放在一起就可以用2来表示啦。
3呢,像耳朵一样,你看我们的小耳朵是不是像个小3呀。
4就像小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
6像哨子嘟嘟吹,7像镰刀割青草。
8像麻花扭一扭,9像勺子能盛饭,10像铅笔加鸡蛋。
这些数字都有自己的模样,小宝贝们要好好记住哦。
而且每个数都有它的大小关系呢,1比2小,2比3小,就像小朋友们排队一样,按顺序来的。
二、加减法加减法也很简单又很神奇呢。
加法就像是把东西合在一起。
比如说,你有3个小苹果,妈妈又给了你2个,那你现在有几个小苹果呀?对啦,就是3 + 2 = 5个。
减法呢,就是把东西拿走一部分。
要是你有5个小糖果,吃了1个,那还剩下几个呀?就是5 - 1 = 4个。
小宝贝们可以用自己的小手指来做加减法哦。
伸出几个手指表示一个数,再伸出几个手指表示另一个数,合在一起或者拿走一部分就可以算出答案啦。
三、比较大小比较大小也不难哦。
我们可以直接看数字,大的数字就比小的数字要多。
比如说7和5,7就比5大,因为7个东西肯定比5个东西要多嘛。
还可以用实物来比较呢,拿7个小积木和5个小积木放在一起,一眼就看出来7个积木更多啦。
而且我们还可以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表示。
大于号的大口朝着大的数,小于号的尖尖朝着小的数。
像7 > 5,5 < 7,小宝贝们要记住大口吃大数,尖尖吃小数哦。
四、认识图形一年级的数学里还有图形呢。
有长方形,长方形就像长长的盒子的面,它有四条边,两条长边,两条短边,而且四个角都是直直的。
正方形也很特别,它的四条边都一样长,四个角也都是直角。
三角形呢,有三条边,像小山一样。
圆形就像个大皮球,它没有角,滚来滚去的。
小宝贝们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这些图形呀,像书本的面可能是长方形,魔方的面是正方形,小彩旗可能是三角形,皮球就是圆形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1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1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第一单元准备课1.1数一数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2比多少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第二单元位置2.1认识上下和前后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2.2认识左右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3.11-5的认识1、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3.2比多少1、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3几和第几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4分与合1、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5加法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3、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数一数。(12分)
☆○△☆□ □
三、画你喜欢的水果,数量和左边的 同样多。
四、把同类的圈起来。
(1) (2)
五、圈一圈,算一算。
二 比较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比较
比较具体事物的有关属性(大小、多少、高矮、长短和轻重),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二)各课知识点:
1、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3)根据图中数量关系,联系加减法含义,能正确列式,学会“求整体”时用加法解决,“求部分”时用减法解决。
8、分苹果(10的加减法)
知识点:
(1)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3)本课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作为10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
二十三、把正确的图连起来,组成下面的数学小故事。
四分类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分类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2)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各课知识点:
1、整理房间(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2、把车涂上颜色。(8分)
3、找一找,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圈出来。(6分)
五位置与顺序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位置与顺序
(1)体会并确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各课知识点:
1、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学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及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能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
(三)各课知识点:
1、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
(2)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
9、操场上(解决减法问题)
知识点: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减法算式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谁比谁少,谁比谁多的相对性,意思是一样的,可以用同一道算式来解决。
10、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
(1)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
2、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的关系。
(2)理解无题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3、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
习题设计:
一、下面物体形状是圆柱的是( )。
A、水桶 B、硬币 C、电视机 D、风扇
二、请把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编号写在相应盒子下面的横线上
三、积木王国。
1、 比 少 个。
2、 比 多 个。
3、这个机器人由 个立体图形构成。
四、填表。(6分)
七 加减法(二)
(一)本单位知识网络:
(二)加减法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数位的排列,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一年级组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 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生活中的数
(1)认、读、数、写10以内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各课知识点:
1、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2)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3、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3)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4)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认学生认、读、写11~20各 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2、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加减法)
知识点:
(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加法,减少为减法。)
习题设计:
一、一天,小林在整理房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小林一起整理吗?请把编号写在( )内。
生活用品有( )
学习用品有( )
体育用品有( )
二、如下图,○有( )个,□有( )个,△有( )个,☆有( )个, 有( )个。
三、把同类的圈起来。
四、圈一圈,涂一涂,找一找。
1、把同类的圈起来。(6分)
知识点:
(1)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10、大家来锻炼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巩固基数和序数的区别,能给事物正确排序。
(3)正确理解图意,能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2、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2)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知道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材只呈现按大小和形状的标准分,是因为它们都是几何研究的对象。
2、你说我摆(几何体认识的练习)
知识点:
这个数学活动,对“说”的和“摆”的都有一定要求:说的一方要清晰、有条理地描述眼前几何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摆的一方则要根据听到的信息,一边在头脑中建构空间图形的表象,一边用相应几何体模型把它摆出来。双方还要就摆的与说的是否一致进行确定。
十六、填一填。
1.把4块糖果公平地分给两个小朋友,应该每人分块。
2.小朋友站队,从左面数,小刚站第2个,从右面数,小刚站第4个,这一队一共有个小朋友。
十七、照样子画一画,再写出得数。
十八、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十九、根据符号代表的数字,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二十、看图列式计算。
二十一、找朋友。
二十二、排名次。
(2)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先在个位上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相加或相减。
(3)在计算中找规律,理解加法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不变。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2)从左数,第3个是( ),★是第( )个。
(3)从右数,△是第( )个,第4个是( )。
(4)□的右面第2个是( ),左面第二个是( )。
六认识物体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认识物体
能直观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二)各课知识点:
1、物体分类(立体图形的认识)
知识点:
(1)对几何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及其名称。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加以解释与应用
(2)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各课知识点:
1、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1)在具体情境中有序地写出8、9的不同的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正确口算“8”和“9”的加减法。
7、可爱的企鹅(8,9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知识点:
(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并提出数学问题,正确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认识“大括号”,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含义。
习题设计:
一:看图填空。
在第( )层( )号, 在第( )层( )号。
在第( )层( )号, 在第( )层( )号。
二.
(1)( )号兔子跑第一,他后面跟着( )号兔子。
(2)1号兔子前面跑的是( )号兔子,后面跑的是( )号兔子。
三、
大货车应向( )边拐, 小汽车应该向( )边拐。
四、
最下面住的是( ),最上面住的是( ),( )住在第二层。
(4)根据情境提供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正确比较“多、少”“高、矮”,体会比较的相对性。
一、数一数,写一写。
二、从小到大排一排。
三、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看图列算式 。
五、给小昆虫排队。
1.一共有( )只昆虫。
2.从右边数,青蛙是第( )个,第3个是( )。
3.从左边数,蜗牛是第( )个,第1个是( )。
(1)知道在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2)会正确书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