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美术》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教学课例《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课例《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84367560029bd64793e2c80.png)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看教材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
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
一、导入: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见到有宗教
雕塑?
二、新课
1、讨论了解佛教各种形象。
2、石窟艺术作为佛教教义的形象体现(由学生欣
赏作品,教师提问,简单了解造型和布局)。20 窟大
佛造像表现了早期佛造像的特点。
A 形体大小:主像,以职位的大小排列。
教学过程
B 造像配置布局。
C 相貌与姿态
D 形象的象征性
E 上色
(三)小结
佛教雕塑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雕塑水平,云岗石窟建
造的较早,其特点具有键陀罗佛教艺术特点,北魏迁都
以后,其作品具有“瘦骨清像”的优美风格,如北魏龙
门石窟的作品,还有麦积山石窟,刀了隋唐,佛教艺术
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物的造型开始人性化和世俗化,
高中美术教学课例《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教学设计 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美术
教学课例名
《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称
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历朝修
建的石窟寺艺术遗存,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
化,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教材分析
宗教雕塑作品以实现生活中的各种类型人物为参
照、加以理想化,创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
解,以及创设情境,引起他们的兴趣。 力分析
在讲授的同时,需要让学生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习
惯。
教学策略选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指导
择与设计 下,这节课通过对雕塑的图片展示和视频解说,激发学
对宗教雕塑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
宗教雕塑的鉴赏能力有一定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
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教案《宗教建筑》
![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教案《宗教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b1bec6b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0.png)
美术教案《宗教建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宗教建筑的常识,掌握宗教建筑的特色,学会欣赏宗教建筑的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图片等环节,感受宗教建筑的特色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宗教建筑的雄伟壮丽,体会其历史、文化价值,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了解宗教建筑的特色,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宗教建筑的美。
四、教学准备:教师:收集相关图片和资料,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宗教建筑的资料,整理成自己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世界著名宗教建筑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出课题:《宗教建筑》(二)新授知识:佛教建筑(学生观察图片分析)1. 什么是佛教?(学生讨论后回答)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产生于亚洲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古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境内)。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建筑影响很大。
2. 佛教建筑的代表?(学生讨论后回答)佛寺:佛教徒礼拜和诵经的场所,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我国民族形式融合,发展成为独特的中国佛教建筑。
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或七宝殿)。
对殿的要求比较宽泛,例如东西配殿,硬山式建筑特别的多。
有的是僧人寮房有的还兼做小学教室。
从布局上看大雄宝殿是最主要的建筑(佛寺的主要殿堂)。
大雄宝殿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像或用佛塔供奉舍利。
释迦牟尼像的两侧多站立二弟子或二菩萨,有的大殿两侧还有伽蓝和护法神像。
释迦牟尼像的背面多供奉海岛观音像或十八罗汉像。
也有一些大寺院因地制宜将主殿建在后高台上,这样的布局在古建筑中为数不少。
在寺庙中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经幢,它也是一种佛教建筑的标志物,它由塔幢演变而来。
一般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刻佛像和题名,中层刻《金刚经》,上层刻佛或菩萨像。
在古都北京的各大寺院中经幢最多。
如潭柘寺、广化寺等处都有保存完好的经幢。
有人会问既然说佛教建筑那就全都是佛教建筑呀!非也。
三单元13课宗教美术的象征教案设计
![三单元13课宗教美术的象征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0c5a9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d.png)
三单元13课宗教美术的象征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宗教美术的象征 - 单元三第13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宗教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艺术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2. 能力目标:掌握宗教美术的象征意义,能够分析和解读宗教美术作品。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宗教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宗教美术的定义与分类2. 宗教美术的象征意义3. 不同宗教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分析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宗教美术的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重点:宗教美术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在实际作品中应用这些象征。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2. 教学软件:PPT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3. 实物展示:展示一些宗教美术作品模型或复制品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宗教美术的初步认知。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对宗教美术作品进行观察、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分享一个与宗教美术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通过PPT课件,系统讲解宗教美术的基本概念、象征意义及作品分析方法。
3. 巩固练习:展示一些宗教美术作品,让学生尝试分析和解读其中的象征意义。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宗教美术的象征意义在艺术中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口头反馈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八、作业布置1. 选择一个宗教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分析其中的象征意义。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宗教美术的理解和感受。
高中美术天地之间宗教壁画教案教学设计获奖版
![高中美术天地之间宗教壁画教案教学设计获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0cba859e314332396893f4.png)
第二部分天地之间──宗教壁画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
2、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居于主导地位,道教美术作品比较少,在表现形式上受佛教美术的影响,而道教、儒教思想和一些美术表现手法也对佛教美术产生影响,在后期的发展中出现“三教合一”的造像。
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见到有宗教雕塑?二、新课:1、欣赏敦煌249窟狩猎图249窟的狩猎图描写了山林间各种不同的动物──鹿、羊、狼、猴、犀、虎、野猪,表现手法简练,有的只用一两种色傅染,有的还只是单色的线描,用笔虽少,并不影响充分表现物象的效果。
画家善于描写出各种动物的真实情态,使它们活跃地出现在壁上。
画家还在外来佛教题材里,渗入了本土的神话与传说;在外来的样式里,渐渐换上了自己所塑造的符合于群众审美观点的形象;在题材的处理上,也显示了民族性和独创性。
在绘画技法上,画家汲取了外来的强调表现对象体积感的晕染方法,而把这种方法紧密地与传统的能明确生动地表现对象形态的线条结合起来,加强了绘画的表现力。
同时,画家适应群众爱好与社会思想的发展,不断地丰富了壁画的题材、创造了新的形式。
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降生为净饭王子后的一生事迹)是敦煌早期石窟中最常见的绘画题材。
早期的本生故事采取单幅构图,表现故事中的一两个场面,佛本生故事画都是以慷慨牺牲,舍己救人为主题。
除了本生故事、佛传故事以外,还有许多种表现佛经经义与故事的壁画,那些画总称为经变。
在魏隋之际就出现了少数的法华变与维摩变,到唐代巨大构图的经变成为壁画的主要部分,本生故事与佛传故事这时不过只是大幅经变的附属部分了。
在经变中最常见的是净土变。
净土变很注意利用图画描绘极乐世界,藉以引起信徒向往的热忱。
美术《天地之间——宗教壁画》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天地之间——宗教壁画》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6187a96bec0975f465e265.png)
《天地之间——宗教壁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2 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内容结构:1 以莫高窟为代表的石窟寺佛教壁画遗存、题材内容、艺术价值。
2 佛教壁画重要题材举例;佛传故事中的“夜半逾城”;佛本生故事中的九色鹿王本生;经变题材中的“西方净土变”。
这些异域的宗教题材内容,在中国古代壁画创作中师被如何理解和表现的?其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1 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
2 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居于主导地位,道教美术作品比较少,在表现形式上受佛教美术的影响,而道教、儒家思想和一些表现手法也对佛教美术产生影响,在后期发展中出现“三教合一”的造像。
教具准备: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ˎ导入部分:提问:1 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哪三大宗教?2 在我国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哪一种?3 属于我国本土的宗教是哪一种?据我所知,佛教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2500 多年的历史了。
道教从春秋时期产生距今也有1700 多年的历史了。
那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宗教的产生及其传播所依赖的载体是什么?(文学、音乐、雕塑、建筑、绘画等)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宗教壁画方面的知识。
二ˎ鉴赏部分:(一)谈到壁画,我们首先想到了被称为全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的——莫高窟。
大家知道莫高窟在哪个省吗?对,在甘肃省的敦煌市。
传说公元366 年的一个傍晚,,一位西行取经的僧人走到这里,抬头一看面前鸣沙山的断崖上一尊佛像闪闪发光。
于是,他决定留下来开凿洞窟供养佛像。
自此,经历了北魏ˎ西魏ˎ北周ˎ隋ˎ唐ˎ五代ˎ宋ˎ西夏ˎ元各代相继凿建,成为国内最大的石窟群。
洞窟492 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现请大家看幻灯片《敦煌莫高窟第249 窟》:1,洞窟中哪些地方绘制了壁画?2,了解藻井及供养人所处的位置。
高中美术教案-古代壁画与宗教壁画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教案-古代壁画与宗教壁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6639e255270722182ef75c.png)
古代壁画与宗教壁画教学设计第五课古代壁画与宗教壁画(1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古代壁画与宗教壁画。
通过对比让同学们懂得用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来欣赏中国古代壁画与宗教壁画。
2、了解古代壁画在汉唐时代壁画作品的特点,代表性作品的题材、艺术成就。
3、了解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的作用,制作特点及艺术价值。
4、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壁画与其种类。
2、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作品比较多,而道教美术作品则比较少,讲清楚佛教美术作品的各种题材,如佛像画、经变画、神话故事与历史人物壁画等。
教学难点:1、了解画像石和画像砖及其艺术风格。
2、如何从构图、色彩、造型三方面去欣赏古代壁画。
教学过程:导入:1、古代人们相信人死后还能永生,进入极乐世界,所以一些地方豪强和权贵之家厚葬成风,特别是在汉代,除了带进很多贵重葬品,还在墓室里绘制各种壁画,希望死后还能享受生前那种生活。
2、同学们欣赏一下课本中各个时期的壁画作品,看看什么是壁画?并对比于现代绘画有什么不同?一、什么是壁画?画在墙壁或天花板上用来装饰壁面的画就叫壁画二、壁画的种类:1、绘画型:干壁画、湿壁画、蛋彩画、油画、蜡画、丙烯画。
2、绘画工艺型:壁雕壁刻、镶嵌壁画、陶瓷壁画。
◎绘画工艺型主要表现为:画像石和画像砖画像石:指在墓室建筑石下面先绘画后再刻制而成的图像石。
如p26画像砖:指用刻画后的图像木范压印在土坯上,再经过烧制着色而成的画砖。
如p26画像石与画像砖的艺术风格:(1)生产劳动场面(2)经济生活场面(3)动物、植物与象征物(4)历史传奇与神话故事(5)战争与刑徒三、如何欣赏壁画:从三个角度去欣赏(1)构图(2)色彩(3)造型如p27《辟车伍佰》这幅壁画的构图比较简单,只是用平列的方式摆放,但还能注意到画面的重要位置,主次分明。
色彩比较单一。
因为汉代绘画还不能处理复杂的透视或比例关系,所以造型上只是一些简单的造型,画出人物的动作形态。
美术《佛教寺院与哥特式教堂》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佛教寺院与哥特式教堂》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bb7638e518964bcf847ccb.png)
《佛教寺院与哥特式教堂》——教学设计课题:佛教寺院与哥特式教堂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佛教寺院与哥特式教堂,使学生掌握中西宗教建筑的基本特点,从而对宗教建筑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描述中西方宗教建筑的特点,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宗教建筑的特有魅力,让学生关注宗教在生活中的影响,并能正确对待宗教艺术。
教学重点:中国佛教建筑的基本特点与功能的关系;西方哥特教堂建筑的基本特点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把对中西宗教建筑的布局形式、建筑形式特点的理解,上升到对建筑的精神性、历史文化品格的把握。
教学过程分析:导入:音乐能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以一段宗教音乐的形式的导入本课的学习,学生听完之后都能想到什么?宗教总是依附于某种形式而存在,比如依附于音乐的形式而存在称为佛教音乐,当佛教依附于建筑形式时,我们这种建筑称为寺院,也就是佛教建筑,在西方这种宗教建筑称为教堂。
紧接着出示青岛关于宗教建筑的图片,学生根据平常的游览介绍你所去过的宗教建筑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的讲解进而提出几个问题,带着这几个问题师生将一同感受和领略宗教建筑的魅力,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佛教寺院与哥特式教堂。
讲授新课:1. 知识认知(1).通过印度最早的佛教寺院那烂陀寺与我们平时见到的佛教寺院建筑相比,其风格上借鉴了我们本土的什么建筑?学生根据之前的课程学习总结出借鉴了宫殿建筑的风格形式,那么在建筑布局上是否也采用了中国宫殿的布局呢?通过知识回顾的形式进行,紧接着,以湛山寺的平面示意图为例,分析寺院里的建筑是如何安排的?师生边欣赏边分析,总结出佛教寺院——湛山寺的布局以及内部建筑安排。
(2).中国大部分的佛教建筑都是借鉴宫殿风格形式布局的,有没有不同于这种建筑布局的佛教建筑——布达拉宫,师生共同分析出藏传佛教建筑的布局特点。
(3).除了佛教寺院,还有一种宗教建筑不得不提,它是佛教的标志性建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指的是——佛塔。
第13课 宗教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美术 教学设计
![第13课 宗教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美术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16858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e.png)
《宗教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美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聚焦于欧洲中世纪美术,以宗教与美术的紧密联系为核心,系统地展示了这一时期在手抄本、建筑、雕塑和绘画等方面的艺术成就。
教材首先通过对手抄本的介绍,揭示了中世纪宗教文化在文字传播方面的重要表现形式。
接着,详细阐述了罗马式、哥特式和拜占庭式等不同风格的教堂建筑,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宗教意义。
在雕塑与绘画部分,强调了其作为宗教宣传工具的功能,同时引导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理解中世纪艺术与其他时期的差异。
教材的编排逻辑清晰,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欧洲中世纪美术的多元面貌。
然而,对于中世纪美术特征产生的深层次社会、经济和文化原因,教材的阐述可能相对简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
二、学情分析1. 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对欧洲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中世纪这一特定时期的美术知识相对较为陌生。
•他们可能对宗教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宗教与美术之间的复杂关系缺乏深入的理解。
2. 学习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对于欣赏和解读较为复杂的艺术作品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学生在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运用方面,如将历史、宗教知识与美术作品相结合进行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3. 学习兴趣•欧洲中世纪美术充满神秘色彩和宗教氛围,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但由于作品风格与现代审美存在一定差距,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初始阶段兴趣不高。
•学生对于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艺术实践等,通常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4. 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图像获取信息,有的则更擅长通过文字描述和逻辑推理来理解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欧洲中世纪时期代表性的手抄本、建筑、绘画、雕塑等作品,掌握其基本特征与表现手法,提高图像识读能力。
《宗教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美术》教学设计
![《宗教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美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13e06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1.png)
教学重点
理解欧洲中世纪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本、PPT
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虔诚的抄本
在公元四五世纪,远离欧洲文明中心的爱尔兰人皈依了基督教。基督徒们聚集在一起,在与世隔绝的荒野中隐修,为此,建造了最早的修道院。在城市与大教堂崛起之前,修道院是欧洲社会绝对的文化艺术中心。为了传播基督教教义,修士们大量抄写《圣经》及相关典籍。在他们看来,这些手抄本记录了上帝的信息,必须精心制作。
三、象征的形象
中世纪的绘画与雕塑有很大一部分都依附于大教堂。雕塑装饰在立柱、门楣上,绘画以彩色玻璃窗画和祭坛画为代表,其创作目的都是以视觉手法宣扬教义,感染教众,因而十分精美。
从美术史的角度看:
埃及人擅长表现“知道”的形象,他们遵照心中的概念来创作;希腊人擅长表现“看到”的形象,以展现视觉的真实;而中世纪艺术家更注重表现“感到”的事物,用象征的手法刻画内心感受到的形象。
二、宗教的殿堂,城市的荣光
11世纪之后,欧洲进人相对和平安定的时期。人口稳步增长,一些工匠与奴隶脱离封建领主的耕地,聚居形成一个个集贸市场,这是中世纪早期城市的雏形。为举行宗教活动,他们开始在城市中修建教堂。此外,当时欧洲人对朝圣旅行充满热情,途中,朝圣者会涌入当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建造更大的教堂变得势在必行。因此,在11至12世纪,大教堂的修建蔚然成风。
人美版高一美术
《宗教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美术》教学设计
课题
宗教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美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本课重点让学生们从手抄本、大教堂建筑和依附于大教堂的雕塑与绘画来感受中世纪美术的魅力,深刻理解宗教与美术的关系。
高中美术:《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5b1241f18583d0496459b8.png)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eaching Design of "Mysterious Dignity-Ancient Religious Sculpture"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不同时期典型佛教雕塑作品和道教雕塑作品的欣赏,了解其不同的造型特征和艺术价值。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综述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3)情感目标:通过对佛教雕塑民族化的了解,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对于宗教雕塑中所存在的封建迷信思想应有批评的认识。
重点与难点:通过对不同时期典型宗教雕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其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精神内涵是怎样通过形式因素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思路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分析龙门石窟第20窟佛教雕塑作品(卢舍那大佛、弟子阿难、文殊菩萨、天王力士);难点是:云冈第20窟“露天大佛”(北魏)-麦积山石窟第131窟“佛像”(北魏)-龙门石窟第20窟“卢舍那大佛”(唐代)作品,由佛教雕塑形象的变化体会宗教雕塑民族化的过程。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性质及学生特点,以大量实例图片为线索,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断采用互动教学法(师生\生生\组组)。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学习的过程。
学生学法:充分利用历史知识和图片素材进行广泛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体验。
尊重学生的观点,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教师:佛教在什么时间传入中国?佛教雕塑中有哪些人物,他们有什么区别?学生甲:学生乙:教师:佛教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佛教雕塑中的主要人物有佛像、菩萨像、罗汉像、天王和力士像等。
他们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课题,研究一下宗教雕塑作品。
03-宗教雕塑审美教案
![03-宗教雕塑审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5fa4b7804d2b160a4ec05a.png)
《宗教雕塑审美》教案授课章节:《宗教雕塑审美》教学目的要求:1、领悟宗教雕塑美的意韵;2、理解宗教雕塑美的文化内涵;3、掌握宗教雕塑美的形成机理;4、具备引导游客欣赏宗教雕塑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宗教雕塑美的形成机理。
教学步骤:1、以南京栖霞古寺为例,理解宗教雕塑美的意韵,引导游客欣赏宗教雕塑之美。
2、思考宗教雕塑美的文化内涵3、揭示宗教雕塑美的形成机理具体教学内容:任务一:以南京栖霞古寺为例,理解宗教雕塑美的意韵,引导游客欣赏宗教雕塑之美。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三面环山,北临长江,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南朝时期与鸡鸣寺、定山寺齐名。
栖霞寺坐落在栖霞山凤翔峰西麓,左右为龙山和虎山,玉龙河荡漾于寺前,风水绝佳,是建寺筑庙的理想之地。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隋文帝杨坚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
唐代时称功德寺,规模浩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当阳市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
1983年4月,栖霞寺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同年创建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
1988年1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乾隆帝六次巡游江南,多次在栖霞寺留下足迹。
第一,我们可以从形体和体量上进行欣赏,佛教雕塑三维空间的形体塑造,传达出某种寓意化的情感和生命力。
形体和体量是雕塑艺术的基本语言,块面、形体的凹凸、起伏、转换等,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形状,也传达出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意境。
第二,我们可以从材料和机理进行欣赏,佛教雕塑材料引发观赏者视觉和触觉的不同感受,强化了佛教雕塑特有的审美情趣。
特殊的艺术材料传达出雕刻家特定的思想和感觉。
不同质地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审美特性。
机理是创造各种形体质感、塑造多种形象的艺术手段。
第三,我们可以从佛教雕塑的色彩进行欣赏,佛教雕塑的色彩,归纳了繁琐的衣纹塑造,造像显得更为具体细腻。
《宗教美术》教学设计
![《宗教美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ffa4e3856a561252d36fe7.png)
《宗教美术》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第二课时张琳威海市城里中学《宗教美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作为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中的第二课时,本单元的活动一中出现的美术作品按照历史发展前后顺序和文化发源地的地域分为,原始艺术、两河流域、古希腊罗马艺术、佛教艺术、伊斯兰教艺术、中世纪艺术,我把活动一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把古希腊罗马艺术之前的原始、古代美术,第二课时以宗教美术为主题,在初三学生掌握历史课本中关于三大宗教的知识基础上,分析宗教美术作品与宗教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目标:认识了解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在造型语言、表现手段方面的不同;发现并评述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美术作品的特点与各自宗教教义、文化之间从在的密切联系;了解宗教美术作品受到区域、民族、本土文化的影响表现出的形式差异,体会宗教并不只是本教信徒的精神信仰,也处处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宗教美术是宗教与区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结晶。
教学重点:发现宗教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宗教信仰、教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发现、分析并表述宗教美术作品如何通过不同表现形式来体现不同宗教的教义和宗教信仰。
了解分析本土文化对宗教美术作品表现形式的影响。
学情分析:初三下学期,学生已经完成了中国、世界历史知识的学习,在初三的历史课本当中有关于三大宗教的在创始时间、历史背景、创始人、经典著作、教派信仰、风俗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本科在学生对宗教以上几个方面的了解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的联系,通过对宗教文化于宗教美术的表现形式(建筑样式、建筑布局、装饰纹样、色彩应用)之间的联系,正确地看待宗教文化,不仅仅是教徒的精神信仰更是体现民族精神文化结晶,在拓展部分,在讲完佛教美术作品与佛教思想与各地民族文化相互渗透所表现出同一宗教不同表现形式的同时,指出汉地佛教受到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影响的种种表现,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在美术范畴意外,中华民族各种习俗、文化现象、生活习惯、思维模式能够体现道家思想的影响,把对宗教理解上升到文化思想上来。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第9课 历史的画卷 外国历史 宗教画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第9课 历史的画卷 外国历史 宗教画](https://img.taocdn.com/s3/m/1fc7d18dfd0a79563c1e723f.png)
第9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宗教画江阴市祝塘第二中学黄健教材分析本科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内容为欧洲历史画、宗教画。
理论家们把历史画看作是最重要的绘画题材。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是艺术家们追求艺术表现的重要领域,并让它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很重要、很直观的文化遗产。
使它承载着人类凝重的历史,教材分别以“记录历史,宗教故事、历史故事,对现实的记录,庄严与华丽的证明”四个小标题作了方向性的指引。
历史画的题材往往是主题性的,内容独特,意义重大。
其本身常常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欣赏中要借此挖掘思想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画的更多知识,相关的绘画表现形式,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要利用多方面的资源,以“理性入手,感性提升”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提高鉴赏历史画、宗教画的能力。
课时建议本课建议2 -3 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历史画、宗教画的欣赏方法,从记录历史,宗教故事、历史故事两部分内容的经典名作中获得审美享受。
第二课时: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从对现实的记录,庄严与华丽的证明两部分的经典名作中,理解历史画欣赏的表现形式、语言、风格,并能深入具体地了解、分析作品。
第三课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外国历史画的概况,对其作用、创作方法、自身发展、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有所认识。
技能目标:体验和发现外国历史画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
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画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具体的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想象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理解和接纳人类的文化遗产。
创新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和画家在作品中倾注的感情。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ad1c4f116fc700aba68fcda.png)
学科
初中美术
教学课例名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
称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从经典名作中获得审美享受;教
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以 教材分析
及相关绘画的表现形式、语言和风格,理解作品的主题
思想.
1、在认知领域,通过欣赏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国
(一)、首先,我带领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 行回顾.先复习“历史画”的概念,再通过播放多媒体 课件欣赏上节课学过的六件绘画作品,并简要回顾几件 重要作品的内容,如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 餐》、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勃鲁达的投降》和法 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的《希奥岛的屠杀》.
(二)、然后,进入授课阶段. 因为本课涉及了好几位浪漫主义画家,学生对“浪 漫”这个词语有些误解,对浪漫主义绘画更是一无所 知,所以在讲新课之前我先给学生补充了“浪漫主义” 教学过程 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把这个概念利用多 媒体课件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找一名同学读 出来. 紧接着,开始欣赏法国画家席里柯的浪漫主义绘画 《梅杜萨之筏》,我把这幅画作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 容.这幅画取材于 1816 年 7 月法国一起严重的海难事 件,舰长和军官们只顾自己逃命而将 150 名乘客抛弃在 一张临时搭制的木筏上任其自生自灭,经过 13 天的漂 流,木筏上发生了一幕幕骇人听闻的惨剧,最后只存活 10 人.但是法国政府却因为惧怕舆论的谴责而对此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能没有做到最好,但我们完 全可以做得更好.在讲过每一节课后,我们都应该认真 反思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 善,善于发现,善于改过,我们就一定会有进步.美术教 课例研究综 师,是传播美的使者,愿我们能在教学工作中共同努力, 述 营造美的世界,打造完美人生!
七年级美术 第16册《第一课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美术 第16册《第一课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7411c47f1922791688e888.png)
江苏省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学七年级美术第16册《第一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外国宗教、历史绘画作品的概况,初步了解不同艺术画派的艺术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与评述,感悟、体验和发现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文明行为。
【学习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外国宗教与历史画,涉及到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在外国美术发展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占重要地位的国家、画派、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人类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评价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2、各画派的造型表现手法。
3、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
【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复习、提问:上学期的外国美术欣赏课中,有哪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2.欣赏、评述。
(1)媒体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雅典学院》等:a.提问:这些作品是哪个国家、哪个世纪、哪些人的作品?b.评述: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作出点评与补充。
c.讨论:你能看出十二个门徒中谁是犹大吗?为什么?画家采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画面的主要人物耶酥的?(2)欣赏:《荷马史诗》、《伊苏之战》、〈亚历山大的胜利〉教师简介作品,同座同学可议论,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评述。
老师点评、补充。
(3)欣赏<马丽美第奇的生平>以及鲁本斯的一些名作,《阿尔卡迪亚牧人》(教学挂图、投影仪、幻灯片等)。
a、教师简介巴洛克艺术。
b、教师简介后同学分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补充。
基督教美术教案
![基督教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880710ff00bed5b9f31d58.png)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鉴赏作品,知道宗教美术的概念,知道宗教美术的样式。
(2)了解基督教美术最重要的美术样式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Βιβλιοθήκη 究进一步了解基督教美术的不同样式及特征。
(2)通过合作探究、初步了解宗教美术在世界美术史上的作用与意义。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
·学生并未了解基督教美术的相关知识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及人生观价值观处在关键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
3.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高一学生
提供者
叶艳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美术必修模块美术鉴赏中的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籍〉的内容,它讲的是宗教美术,全篇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基督教美术〉〉是其中的第2课时内容,它主要向学生展示了基督教美术的基本样式,有教堂,花窗,雕塑,绘画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的宗教教义特点和美术特征,我在开头导入部分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画家他们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包括湿壁画跟架上油画),展示了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一生,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还会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的。
补充了另一个原因,雕塑家希望提醒每个观看基督像的人都记住,耶稣是因为犹大的贪婪,背信弃义,忘恩负义而被钉上十字架,而犹大又象征了我们人类,所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背负着一个十字架,但耶稣张开的双手又无私地接纳我们。
道教创意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道教创意美术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08a7c4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2.png)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美术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道教神像美术的特点,学习绘制道教神像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道教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重点:1. 道教神像美术的特点及绘制技巧。
2. 学生的创意表现和动手实践。
教学难点:1. 如何将道教神像美术的特点融入学生的创意作品中。
2.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道教神像。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道教神像美术简介》、《道教神像绘制步骤》2. 教学工具:画纸、画笔、颜料、毛笔、墨水、宣纸等3. 教学素材:道教神像图片、故事素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道教神像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神像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神像来自哪个宗教吗?它们有什么样的寓意?二、新授1. 介绍道教神像美术的特点,包括造型、色彩、服饰等方面。
2. 分析道教神像的绘制步骤,包括起稿、勾线、染色、勾线、渲染等。
三、示范1. 教师示范绘制道教神像的过程,讲解关键步骤和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制简单的道教神像。
四、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道教神像进行绘制。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五、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道教神像美术有哪些特点?绘制步骤是怎样的?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二、拓展创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化的道教神像。
2. 教师提供一些道教故事素材,引导学生将故事与神像相结合。
三、实践1. 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把握道教神像的特点,发挥创意。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天上人间——宗教壁画》上课教学方案设计
![《天上人间——宗教壁画》上课教学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d217e26137ee06eef91804.png)
《天上人间——宗教壁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为代表的石窟寺佛教壁画遗存、题材内容、艺术价值。
2.佛教壁画重要题材举例;佛传故事的“夜半逾城”佛本生故事中的九色鹿王本生;经变题材中的“西方净土变”。
这些异域的宗教题材内容,在中国古代壁画创作中是如何被理解和表现的其艺术成就。
3.元代永乐宫道教壁画继承了唐宋以来壁画创作经验,成功地创作了三清殿气象恢宏的朝元图和连环画形式的道教神仙吕洞宾与王重阳的画传。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中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通过鉴赏典型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达到开阔眼界、拓展思维、陶冶情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
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居于主导地位,道教美术作品比较少,在表现形式上也受佛教美术影响,而道教儒教思想和一些美术表现手法也对佛教美术产生影响,在后期发展中出现“三教合一”的造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候二、导入:今天我们共同鉴赏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在讲课前我们大家先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宗教有哪几种大家一起说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
这些教派的产生都是受当时社会影响,战乱连连,民不聊生,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摆脱苦难人们信仰各自尊崇的宗教来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佛教道教基督教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
那么表现记录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除了纸、绢等形式之外还有壁画。
今天我们欣赏的《天上人间--宗教壁画》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希望通过今天的欣赏,同学们能对宗教壁画有所思考三、授新课:(一)戈壁滩上的艺术画廊--敦煌莫高窟壁画它是保存了从十六国到元代近千年的佛教题材的壁画。
题材归两大类:一类是表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的故事和释迦牟尼前生的本生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美术》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第二课时
张琳
威海市城里中学
《宗教美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中的第二课时,本单元的活动一中出现的美术作品按照历史发展前后顺序和文化发源地的地域分为,原始艺术、两河流域、古希腊罗马艺术、佛教艺术、伊斯兰教艺术、中世纪艺术,我把活动一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把古希腊罗马艺术之前的原始、古代美术,第二课时以宗教美术为主题,在初三学生掌握历史课本中关于三大宗教的知识基础上,分析宗教美术作品与宗教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了解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在造型语言、表现手段方面的不同;
2、发现各类宗教美术作品表现形式的差别月各自宗教教义存在密切联系。
发过程和方法:通过1、发现并评述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美术作品的特点与各自宗教教义、文化之间从在的密切联系;了解宗教美术作品受到区域、民族、本土文化的影响表现出的形式差异,体会宗教并不只是本教信徒的精神信仰,也处处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宗教美术是宗教与区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结晶。
教学重点:
发现宗教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宗教信仰、教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发现、分析并表述宗教美术作品如何通过不同表现形式来体现不同宗教的教义和宗教信仰。
了解分析本土文化对宗教美术作品表现形式的影响。
学情分析:
初三下学期,学生已经完成了中国、世界历史知识的学习,在初三的历史课本当中有关于三大宗教的在创始时间、历史背景、创始人、经典著作、教派信仰、风俗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本科在学生对宗教以上几个方面的了解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的联系,通过对宗教文化于宗教美术的表现形式(建筑样式、建筑布局、装饰纹样、色彩应用)之间的联系,正确地看待宗教文化,不仅仅是教徒的精神信仰更是体现民族精神文化结晶,在拓展部分,在讲完佛教美术作品与佛教思想与各地民族文化相互渗透所表现出同一宗教不同表现形式的同时,指出汉地佛教受到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影响的种种表现,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在美术范畴意外,中华民族各种习俗、文化现象、生活习惯、思维模式能够体现道家思想的影响,把对宗教理解上升到文化思想上来。
宗教建筑,作为教徒礼拜、修身的重要场所,并综合了雕塑、工艺、壁画等形式。
本着让学生自己发现、观察、体会的原则,对于建筑作品的这样立体空间的美术形式,文字解说、图片欣赏满足不了学生对空间构成认知,所以增加了建筑模型和宗教建筑的纪录片片段,从外部造型和内部空间感,给学生以个空间的还原,让学生尽可能找到身历其境的感觉。
评价设计:
1|、能否分辨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在造型语言、表现手段。
2、能否说出宗教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宗教信仰、教义之间的联系。
3、能否发现宗教美术作品受到区域、民族、本土文化的影响表现出的形式差异。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三大宗教
基督教(中世纪)
建筑高、尖、“十”字形
哥特式尖拱彩色玻璃
结构拱肋装饰
飞扶壁雕塑
伊斯兰教
建筑穹顶
装饰纹样
佛教
建筑寺庙
佛塔
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