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歌》浅论

摘要:《九歌》是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本文从“释名”、“性质”、“具体作品解读”三个角度对《九歌》进行了浅层的分析。

关键词:《九歌》释名性质具体作品解读

一、《九歌》释名

《九歌》是伟大诗人屈原的一组祭祀抒情诗歌,总共有十一篇作品,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学界对于《九歌》中“九”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这里的“九”不是实数,古人常以“九”表示数目之多,如《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等。还有一种解释也认为“九”不是实数的“九”,而是通“纠”,因此将《九歌》解释成纠合成的一组歌。第二种情况则把“九”当成是实数,因此许多学者将十一篇作品努力地减到九篇,很有削足适履的意味。《九歌》一名在古书中的记载很多,如《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又如《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天问》:“启棘宾商,《九辩》《九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九歌》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是古乐歌的名称,并且在传说中都是与夏启联系在一

起的。而楚人原是黄帝的一支,是高阳帝的后代(屈原《离骚》开篇自述身世便是“帝高阳之苗裔兮”),与夏人同源,因此楚文化中有夏代文化的成分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屈原《九歌》中的内容并不是夏《九歌》中借以娱乐的东西,而是与楚地的巫觋文化密切相关。总之,《九歌》既不是实指总共有九篇作品,也不是言其组合之后的数目之多,而是屈原借用古乐章之名在楚地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组诗歌。

二、《九歌》的性质

关于《九歌》的性质,古今学者有几种观点。一种是不承认《九歌》是屈原写的,这类学者多认为《九歌》是“宗教歌舞”;另一种是承认《九歌》是屈原写的,并多认为《九歌》是屈原改写后的祀神曲的歌辞,而闻一多则认为《九歌》是我国古代歌舞剧。《九歌》能简单地看作是祀神曲或歌舞剧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王逸的《楚辞章句》论《九歌》:“上陈事神之敬,下以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不仅认为《九歌》是祀神曲,也是屈原“托喻讽谏”之作。王逸对《九歌》创作动机的鉴定大大影响了后人对《九歌》的认识,南宋洪兴祖、朱熹都承袭了王逸的这一观点,并发展得更为牵强附会,至明代汪瑗《楚辞集解·九歌》中写到:“屈子《九歌》之词,亦惟借此题目,漫写己之意兴,如汉魏乐府乐章之类。”认为《九歌》纯为屈原寄托身世之作。无论是将《九歌》看作是纯为寄托身世之作,或者将其看作是民间祭歌或祀神曲,这都是不可取的。《九歌》固然带有宗教祭祀和神话色彩,这从作品的

内容和描写对象可以看出来;但是《九歌》中既无求神降福或免灾的字句,又没有太多的对神大加赞美的言辞,却有许多明显地描述诸神出场时的歌舞场面,让人们感觉是屈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这些场面进行描写,因而将《九歌》看成是祀神曲从内容上是说不通的。而《九歌》中诸神的爱情故事总是得不到圆满的结局,总是充满着失望和悲伤的离愁别绪,总是流露出不可抑制的凄凉哀怨和忧愁幽思,我们不妨将这些哀怨愁苦看作是屈原长期放逐后心情的表露,与屈原其他的作品有着某种内在的微妙联系。因此,在把握《九歌》的性质时,我们也不妨将这种抒情的因素考虑进去。

三、对《九歌》具体作品的解读

《东皇太一》是《九歌》中唯一描写了祭祀场面的,但是只有祭祀场面,“东皇太一”没有出场,而其他诸篇都有具体的神出场。于是有学者认为此篇是“迎神曲”。《东君》是描写日神的诗篇,《云中君》是描写云神的诗篇,对于这两首诗,历来没有太大不同看法。关于《湘君》和《湘夫人》,学界对“二湘”究竟指谁有不同观点,一谓湘君指舜,湘夫人指舜之二妃;或谓湘君指娥皇,湘夫人指女英。《大司命》和《少司命》比较难懂,对于这二神的职责和关系,历来众说纷纭。《大司命》中有“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和“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四句,或可认为大司命是主宰人生死寿命的神。《少司命》中有“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和“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四句,或可认为少司命是专司人的子嗣有无之神。《河伯》是祭祀河神的祭歌,歌中没

有礼祀之词,而是河神与女神相恋的故事。《山鬼》是祭祀山鬼的祭歌,通篇是山鬼的自述。在《九歌》中,《国殇》是极为特别的一篇。除《礼魂》外,其他诸篇都是祭某一天神或自然神,唯有《国殇》是祭为保卫国土而战死的将士。《国殇》的题材和风格使许多学者怀疑《国殇》不应属于《九歌》的一篇,但是没有充足证据。《国殇》中对楚军慷慨赴死的献身精神的歌颂我们可以看作是屈原深沉的爱国情绪的自然流露。《礼魂》一般被认为“是《九歌》前十篇通用的送神曲”,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场祭祀结束时送神的歌舞场面。

“《九歌》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艺术魅力,首先是由于屈原在创作中倾注了对祖国和故乡山水,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如果缺少这样的思想基础,是无法创造出象《九歌》这样精美的文学珍品的。但是,这绝不同于历代士大夫阶级以封建伦理道德强贴给《九歌》的那种解释。……《九歌》作品的思想感情,是自然地孕含于所描写的作品之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楚辞论析》第80页)”我认为这段话可以为我们欣赏和解读《九歌》提供一个相对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汤漳平,陆永品.楚辞论析[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

[2]汤漳平.《试论的性质和成因》 [j].中州学刊,1982,(05).

作者简介:余仙(1988.11-),女,湖南湘阴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